- 相關推薦
古城培訓學習總結
一、塞上重逢
20xx年,作為一名高級會計師,我參加了系統在塞上明珠——銀川舉辦的基建培訓會,見到了20多年前在西安一起學習的許多學友,他們很多人成了單位的領導和科級干部。
我最高興的是遇到了自己同寢室的甘肅某單位的一位學友王新宇,1986年在西安學習時他剛20歲出頭,還是一個涉世不深的毛頭小伙子,是個出納員,西安培訓后,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被提拔到財會領導崗位上來,多年不見我們暢談到深夜,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當年的中年人已經鬢發染霜,當年的個別老師和學友已經不在人世遠離塵世去了天國,歲月的流逝,洗盡了鉛華,當年西安培訓早已留在了人生的悠悠歲月里,成為一種遙遠的回憶和思念,那城墻下的早操、那大雁塔上的遐想,那半坡遺址前的沉思,那華山路上的牽手,那古城車站的送行,那夜半青燈下的苦讀,一幕一幕的浮現在我的眼前…….
二、相聚古城小巷深處
提起古城,我自然會想起西安,想起西安的古城墻,想起古城墻外面那七拐八轉的胡同,想起當年胡同里古樸古老的民居,想起胡同里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想起胡同深處舉辦會計培訓的地方,某局機關所在地。
1986年的四月,古城墻下青草染綠,古城墻上青苔開始復蘇變色,古城墻護城河兩岸的桃李昂首怒放,古城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悄然向我們走來,在某局機關大院里,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基層單位的幾十名會計人員,他們要在這里進行四個月的短期培訓,學員們帶著家鄉親人的親切囑托,帶著單位領導的殷切希望,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夢想,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有的來自大興安嶺,松花江畔;有的來自長城腳下,東海之濱,有的來自海角天涯,西域沙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大家聚集在古城的春天里,一時間使這個往日寂靜的小巷頓時熱鬧了起來,人們像過節一樣,人來人往,往來穿梭,熙熙攘攘,笑語歡歌,古城小巷迎遠客,春風徐徐送暖來。
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將是四個月的會計培訓,在古城墻下,他們留下了自己人生舞臺上的一段佳話;留下了人生歷史長河中一段美好的記憶,留下了一段人生追夢旅程中一串閃閃發光的足跡.....
20多年過去了,至今回想起來恍若在昨天一樣。
三、古城墻下的早操
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古老的城市,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民風深深吸引著來這里學習的學員。學員漸漸地習慣了這里變化多端的天氣,在古城常常伴有清涼的晨風,日頭當午的時候,這里又熱得像一個火爐;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一輪寒月照耀在古城墻的上空,學員們漸漸地適應了這里早穿單,午穿裙、夜穿棉的獨特氣候;來自北方的學員漸漸地習慣了吃這里的“線兒米”;來自南方的學員漸漸地習慣了吃這里的白面饃;學員們每天生活在辦公樓用簡易隔板搭建的宿舍里,大家在這里組成了一個新的大家庭,開始了緊張的培訓學習。
我和家鄉的一位大哥住在一個寢室里,有一天,吃過晚飯,大哥對我說:“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初來咋到,相互不熟悉,等到熟悉了,也快分手了,所以,我們應當想辦法給學員牽線搭橋,增加交流,才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
“我們應當組織出早操,上晚自習,組織大家利用業余時間唱唱歌,”我略有所思的對大哥說,
大哥聽了我的話,對我點了點頭。后來,我們向班主任匯報了我們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班主任的贊許。
于是,學習班的氣氛緊張起來了,出操的哨音打破了沉悶的氣氛,緊張的集合打破了懶者的溫床,軍事化出操敲開了我久違的夢。
清晨,迎著東方的朝霞,從胡同里跑出一個隊伍,男的、女的、高的、矮的、瘦的胖的,大家精神抖擻,颯爽英姿,引來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一二一,”我們穿越樹林、街道、里弄,我們跑出了駐地……古城早春四月乍暖還寒,豐饒的秦川大地麥苗青青,溪水潺緩,古城鐘樓的鼓聲喚醒了春的腳步,于是城墻上由灰變綠的青苔恢復了春天的生機,護城河水在陽光下折射著耀眼的輝光,河兩岸楊柳樹梢上的嫩芽吐芯,修長的柳枝仿佛像一縷縷少女的長發隨風飄逸。
沿著西安古老的城墻,我們跑著,城墻下,有許多晨練的人們,或是打太極拳,或是舞著太極劍,或是吊著嗓子唱上幾句京劇和秦腔的人們,人們在這里和春天有一個約會。
四、早操上的大哥
隨著“一二一”的口令聲,學員們一個個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向軍人一樣出現在古老的城墻下面,我的眼前立即浮現出10幾年前的軍營生活,早上滴滴答答的軍號聲,把我和戰友們從夢中驚醒,我們迅速穿好衣服,在幾分鐘之內來到操場上集合,練隊形,練正步走,練急行軍。有一次,連隊練習野營拉練,天不亮的時候就吹響了緊急集合的哨聲,我和戰友們連續跑了5、6里地,大家仍然沒有一個人掉隊。
多少年過去了,沒有想到的是,當年軍營里的緊張生活,在古老的城墻下,又一次得以再現,看著眼前的學員,想起當年的戰友,感到十分親切。
雖然,我們在年齡上、在體能上等遠遠不如當年軍營里的戰友,可大家精神飽滿的狀態和表現,讓我從內心里充滿了感激之情,看著跑在最后面的家鄉大哥,他已經氣喘吁吁了他在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他的腳也有些拖地了,跑在他身旁的王新宇急忙上前扶著大哥的臂膀,大哥仍然一瘸一拐的向前跑著,我急忙叫停了隊伍……
回到宿舍的時候,大哥一頭扎在了床上,我急忙去辦公樓打來了開水,在盆里對上了一些涼水,喊大哥起來洗漱,那個夜晚,我聽到了大哥的打鼾聲,我輾轉反側的睡不著,我在想大哥是班級里歲數最大的一個人,和年輕人一樣出早操,他能堅持住嗎?
可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大哥照樣跑在最后,他對我悄悄地說;"老弟,你就放心吧,我是副班長,我們兩個又是老鄉,我來斷后,大家只能跑在他的前面,他也是考慮到大家的安全才跑在最后的。”
聽了大哥淳樸的話語,在他鄉的土地上讓我的內心一次次的充滿了感動。
古城四月春風微,學員晨起緊相隨,勝似孩童手牽手,古城墻下沐春輝。古城不僅帶給我們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帶給我們和煦的陽光和春風;帶給我們對知識的渴求和暢想,還帶給我們濃濃的學友情誼,我陶醉在古城的春天里!
五、古城“夜市”
西安地處西北,天氣漸漸地熱了起來,整個城市,仿佛是一個“火爐”空氣異常的干燥悶熱,與我們北方的天氣截然不同,我們學習的時候,正值7-8月份的時節,晚上,我坐在電扇旁邊,汗流浹背,一直到了午夜十分,還是難以入睡,我生活在北方,朗朗的夏日,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悶熱的天氣。在西安城里,哪里都熱,仿佛在一個火爐旁,汗流滿面,無處躲藏,一股汗味夾雜在燥熱的空氣里,每天,汗衫都是濕淋淋的,粘在背上十分難受。
有的時候,我們乘著晚風走在古城墻下的夜市里,無孔不入的“蒸汽”常常令人大汗淋漓,每到傍晚,古老的鐘樓下,狹窄的里弄里,到處燈火炫耀,亮如白晝,各種特色小吃夾雜期間,牛羊肉泡饃、灌湯包、柿子餅、烤肉烤魚、砂鍋米線等應有盡有,到了午夜時分,人們仍然意猶未盡,不肯散去,店鋪主人頭戴白帽,腰扎藍色圍裙,扯著嗓門招呼著過往行人,仿佛是一首動聽的交響曲,久久彌漫在古城上空,游人至此,無不被這里濃厚的地方方言和琳瑯滿目的特色小吃所吸引,人們在這里無拘無束,享受著古城午夜的風景,坐在凳子上仰望群星,目不暇接和大飽口福,一碗羊湯下肚,勾起多少食欲,大汗淋漓是何等地暢快,仿佛這火爐驅走了身上所有的寒氣,心潮澎湃,涌動暖流.
學習的間隙,我們也沒有放過每一個閑暇時間,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當地人們的風俗習慣,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來西安學習,都想參觀這里的名勝古跡,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嘗嘗這里的小吃,回家的時候,向親人同事也可以炫耀一番西安的經歷。
西安的夜市十分有名,在古老城的城墻之內,在里弄的深處,在繁華的大街旁,到處是十分熱鬧的夜市。有的時候,我們就來到大街上,逛著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的夜市,狹窄的道路兩邊,是一家連著一家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攤鋪,羊肉泡饃,陜西涼粉,烤牛肉,各式各樣的水餃應有盡有,有的時候,我和同宿舍的大哥、小王一起逛逛夜市,品味一下那里獨特的風味小吃,香噴噴的肉夾饃,透著一股香味的手抓羊肉,清涼可口的陜西涼皮兒等小吃,印象最深的是碗里打著滾的羊肉湯,等了很長時間還是熱乎乎的,可那股子膻味還是吊足了我們的胃口。
明亮的街燈,熱氣騰騰的籠屜,鐵鍋里翻滾的熱水,隨風四散的羊膻味,攤主的叫賣聲、夜市上隨處可見的男女老少,構成了西安夜市的一幅濃郁的風俗畫。
六、適應水土
除了適應這里的氣候以外,還有一個適應水土的問題,初到西安不久,家鄉大哥就拉起了肚子。
我們同住在一個宿舍,照顧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天里,他上了很多次廁所,俗話說:好漢架不起三潑稀,一天下來,他已經是腿打飚,走起路來微微顫顫的,晚上,我為他打來飯菜,可我每次端到他的面前的時候,他總是無力的對我搖著頭,然后把臉轉向了靠墻的一邊,我十分的著急,為他買來治拉肚的藥,可到了第二天的時候,他仍然不見好轉,我和老師商量,住院治療吧,他又不肯,他總是固執的有氣無力的對我說:“不用,過幾天就會好的,”
我給他買來治拉肚的中藥,讓他服下,再每天給他買幾個熟雞蛋,聽人們說,雞蛋也可以緩解拉肚的病情,一個身體發福的人,連續幾天里,眼眶就顯得高了起來,臉上出現了平時少有的皺紋,過了兩天,他起夜的次數明顯少了起來,大哥的病漸漸好了,我也精神了許多。
有一個星期天,大哥買來了許多下酒菜,請我和宿舍里的小王和小劉喝酒,我們幾個人客在他鄉,敞開心扉,推杯換盞,大口喝酒,直到深夜,第二天上午,大家起的很晚,樹上的蟬鳴呼喚著夢香當中的我們。
七、古城墻下看戲
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在夜晚,去古老的西安城墻之下遛彎。西安城墻位于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13.74公里。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城垣建筑,高大的城墻下面,是人們避暑的一個好去處,每當到了傍晚,三三兩兩的人群在這里聊天喝茶,有的在手里拿著蒲扇沿著城墻下的護城河散步,最有意思的是,在城墻的邊上,每天還有戲班搭臺唱戲,人們坐在凳子上喝著茶水,扇著蒲扇,欣賞著家鄉的地方名曲——秦腔。高亢委婉的唱腔,圓潤甜美的音色,吸引了很多觀眾,動情之處不時引來陣陣叫好聲。
秦腔是我國漢族古老的戲劇之一,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 在西北地區十分流行,秦腔劇目很豐富,居我國三百多劇種之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腔的演出形式也很多樣,有專業劇社表演,有走村串戶的流動戲班,還有公園里的自樂班,演出地點也豐富多樣,在鄉村田頭,現代劇院,古老的城墻下、公園等地隨處有秦腔的演唱,秦腔是植根于人民大眾當中的古老戲曲,源遠流長,人們十分喜聞樂見,常演常新,經久不衰。
古城墻下,一輪彎月懸掛于天空,婉轉高亢的唱腔繚繞在古城墻的上空,微風伴隨著悠揚的“梆子腔”沁人心扉,給夏日的夜晚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情調,前來聽戲的人們或坐在簡易戲臺前,或遠遠觀望,聽戲成了許多人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們北方,民間有“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的說法,在西北等地,人們喜愛秦腔也到了如癡如醉的境界,在西安古老里弄里,在公園深處,人們時常會聽到那悠揚渾厚的“梆子腔”,就是在古城墻下的演出現場,許多人也會情不自禁的隨著臺上的演唱哼哼著這一古老的曲調,產生共鳴。喝茶、聽戲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西安的日子里,我和大哥小王等人一起,經常光顧古城墻下的戲班,我們不僅喜愛西安古老的文明和歷史,還喜歡這里古老的秦腔,劇種故事精彩,戲服炫目,演員唱功武功俱佳,樂器動聽,在這里,我們加深了對西安古老歷史的了解,加深了對這里風俗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對這里風土人情的了解。
八、一張戲票
一次,我買了一張秦腔戲票,準備晚飯后去劇院看戲。當我即將離開教室的時候,任課的劉老師把我叫到一邊,他對我說,家里新修了一個澡盆,家里的孩子又都不在家,想讓我幫助一下。于是,我向老師隱瞞了晚上準備看戲的事情,一口答應了他。
晚飯后,我來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在機關大院的一個角落里,30多平方米住著5口人,那個時候,他已經是一個財務處長了,一家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里,來到廚房,我看了看他正在維修澡盆,他不斷用半拉磚頭反復擦拭著澡盆的水磨石面壁,我急忙伏下身來讓老師先休息一下,按著老師的要求干起活來。
盛夏的西安,天氣悶兒得像一個蒸籠,坐著不動都會汗流浹背,師娘站在一邊,熱情遞過毛巾,讓我擦汗,為了澡盆的光滑度,我不停地擦拭著澡盆,手工打磨出里面的光面來。干這樣的粗活我有一些經驗,我家中的地面水磨石就是這樣一點兒一點兒磨出來,那時我正值中年也比較有力氣,干起活來風風火火的總是不覺得累。師娘身體略微發福,寬大的腰圍上面緊緊系著一個蘭花圍裙,她的手上拿著一條毛巾和一杯涼開水,不時地督促我擦去兩腮上不斷滾落的汗珠,讓我補充水分,她還不斷地夸獎我說,你咋就這樣能干,此時,她的后背汗水早已濕透了衣衫。那一天的晚上,我睡得特別的香甜。
第二天,當家鄉大哥繪聲繪色向我講述秦腔的精彩表演時,我為大哥高興,更為老師的浴盆高興,老師艱苦樸素的生活和簡樸精神,至今留在了我的夢中……
九、師生情深
培訓班有三名老師,一名班主任,其中主講會計核算的劉老師給我的印象最深,他當年有50多歲了,他有著的豐富的財會工作經驗和深厚的財會理論基礎,學習班期間,他一邊為大家傳授財會理論知識,一邊工作,還要起早貪黑地備課,有時還要輔導學友們的晚自習,辛苦可想而知,可他總是樂呵呵的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在我的印象中,他中等身材,濃眉下的一雙大眼睛格外有神,他平易近人,為人正值,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特別是對待學員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都會耐心輔導,詳細講解,直到我弄懂了為止。
劉老師為了在短時間內讓每一位學員掌握會計基礎理論知識,重點講解了會計的核算方法、基礎工作等知識。劉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精彩講解,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老師告誡我們在財會工作中特別要注意樹立實事求是的作風,樹立耐心細致核算的作風,樹立為企業為職工服務的理念等深深影響了我培訓以后的財會工作。尤其是他為學員講解的會計借貸記賬法,更是使我受益匪淺,那個時候,我們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用的還是增加記賬法,回單位后不久,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單位在采用借貸記賬法以后,使我在工作中如魚得水,飲水思源,更加感謝培訓班老師的精彩講座和殷切教誨,
記得有一個晚上,劉老師為我們正在上晚自習的學員輔導,由于我從事會計工作是半路出家,以前做材料保管工作,對會計理論是陌生的,對借貸記賬琺,資產負債的平衡原理等會計基礎理論一竅不通,那一天方老師給學員講了資金的運動,資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中間停留在那里等等,樸實的語言,通俗的講解,使我明白了借貸記賬法的作用就是保證每一筆資金的流向,用兩個賬戶平行登記的方法記錄下來,從而反映資金運動的方向,使管理者對資金的流向有一個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可以說,當年劉老師的講座使我茅塞頓開,成了我從事財會工作的引路人,為我以后業務職稱的晉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十、古城游覽
西安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這里名勝古跡眾多,秦始皇陵,兵馬俑、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華清池、大雁塔、小雁塔,半坡遺址,西安碑林等不勝枚舉。培訓閑暇的時候,我們去參觀那里的名勝古跡,了解那里悠久的歷史文化,聽那里古老的故事傳說,讓我一次次的感受了西安古城所蘊含的燦爛文明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氛圍,
有一天,我和大哥一起,參觀了大雁塔,遠遠望去,大雁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典雅、古樸而神奇。大雁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筑藝術的杰作。
來到大雁塔下,仰慕精巧的建筑,不禁讓我想起了吳承恩所著古典名著《西游記》,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深受人們的喜愛,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傾倒了古今中外的無數讀者。
沿著登塔階梯拾級而上,西安古城風貌歷歷在目,古老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古老與現代文化一脈相承,散發著濃郁的芳香,我感嘆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建筑,激發了愛國情懷,遠遠望去,掩映在綠蔭下的古老城墻、鐘樓、小雁塔等令人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仰慕西安古老的文化,我和家鄉大哥等人常常利用培訓的休息時間,去參觀西安碑林,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這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藝術寶庫,來到這里參觀,人們仿佛來到了一個博大的藝術寶庫,幾千年的書法藝術、石刻藝術在這里流金溢彩顯盡芳華。這里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等更為碑林增輝溢彩。幾千年的漢字書法藝術,在這里千姿百態,爭奇斗艷,我的心靈被一次次的深深震撼著。
十一、感受半坡遺址的文明
在西安,我還十分榮幸地到過位于西安市東郊浐河東岸半坡村北半坡遺址。早在6000多年前,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們,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頑強地生產與生活著,參觀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域,在居住區,木制的茅草屋,屋內向地下拓展著空間,在一處遺址區域還發掘出從半坡遺址中看到的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以及谷物等,遺址中至今,還能見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著甕罐,甕罐上邊蓋著陶盆,陶盆中間鉆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甕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
半坡遺址的參觀,使我產生了一種震撼,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彩陶藝術,彩陶上面雕刻著各種動物圖案,其中一個帶有魚紋的圖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先民們使用的勞動工具,石鏟、石刀、刮削骨錐、骨針,陶罐、陶碗等讓人看得目不暇接,半坡人的住房有地下的,也有地上的,圓形的,也有方形的,特別是半地下的住房給我的印象更深一些,在這里還有粟、菜籽遺存……
半坡遺址凝聚了半坡人的勤勞和智慧,整個村落布局完整,村落中心有比較大的房屋作為議事廳,村落里有數不清的窖穴,用來儲存實物和用具,在村落四周圍起深深的防御圍溝,用于防水、排水、防止野獸攻擊,防止部落和氏族之間的紛爭和沖突。半波遺址從發現至今受到了很好地保護,已經開辟為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生產與生活情況。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每天接待來自世界的中外游人。
半坡參觀讓我感受了祖先先民們的智慧和勤勞精神,感受了古老的文化和歷史,感受了幾千年的華夏文明,有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真情實感,這一切令我流連忘返。
十二、相互幫助
我們在古城里感受春天的暖陽,感受著濃濃的師生情誼,感受著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我和學友們在不經意間悄然來到了古城的夏天,古城的夏天,熱氣籠罩著古城的每一個角落,太陽似火,蟬鳴不斷,對于來自北方的學員來說到了最難捱的時刻,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堅持學習,不辜負家鄉親人的重托。
白天的時候,老師輔導我們學習財會理論基礎知識,學習會計核算的方法,學習監督反映單位經濟發展的技能,老師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平易近人的師德風范,使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受益匪淺,大家在較短的時間內財會知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一天,就要進行考試了,大哥與我同桌,我正在做作業,忽然,大哥有一個問題有些不解,他向我湊了過來:“兄弟,這道題如何解答呀”我急忙放下手中的筆,轉過身來,仔細看了看大哥的疑問,談了我的想法,打那以后,我與大哥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晚自習中,我們總是形影相隨,不離左右,在一起談論學習,談論班級里的活動,談論家中的來信,在課堂和自習當中,我們兩個總是最后離開,我們抓緊時間學習鉆研,結合工作舉一反三,由于我們不懈的努力,在期中考試中,我們雙雙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成績。
記得在一次考試前夕,我和大哥復習著老師留下來的作業,相互交流著學習的體會,忽然,我發現大哥做的一道作業題,落下了一個步驟,我急忙和他說提起了此事,并耐心和他講解,大哥先是眉頭緊鎖,后來是喜笑顏開,他拍著我的肩膀說:“老弟,多虧你的提醒,我總是丟三落四的,”在期末的考試上,果然出現了這道題,事后大哥激動地對我說:“老弟,多虧了你的幫助,要不然的話,我就脫了咱們省學習成績的后腿。”
聽了大哥的話語,我笑著對他說:“你是我大哥啊,你對我的幫助也不小啊。”在古城學習的時光中,學習上我和大哥相互幫助,生活上我和大哥相互關心,工作中我和大哥相互支持,古城培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十三、和藹的班主任老師
班主任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她身材不高,體態豐盈,說起話來和風細雨,面帶微笑,五十多歲的年紀看上去還很年輕,她為人樸實真誠,平易近人。她和自己老伴兒住在古城墻里的一個新建小區里,她的住處離單位不遠,所以,她每天早早步行來到單位,每天和我們學員在一起,她關心學員的生活,及時和食堂溝通調節伙食,她關心學員學習,時常陪著學員上自習課,她關心學員的文體生活,及時和單位領導聯系,組織學員在休息的時候外出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次教室里的座談會。
學員們來自全國各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彼此加深了一些了解,為了增進了解,活躍生活,在一個周末,王老師組織學員們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大家圍坐在教室里,談學習,談生活、談感受、談家鄉,學員們仿佛是在和自己的親人訴說著家常,座談會上,大家不拘一格敞開心扉,或用詩歌的形式抒發情感,或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者用家鄉方言表演一個節目,學員們幽默的談吐,詼諧的表演,真摯的情感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四川學員小楊的一曲民歌更是把座談會推向了高潮,課堂上師生們不時傳出陣陣朗朗的歡笑聲……
來培訓班的學員大多來自基層,有的學員還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來到古城,為了滿足這些學員參觀古城的愿望,王老師熱情為學員聯系車輛,利用休息時間組織大家外出參觀,兵馬俑俑坑前留下了學員們的足跡,驪山晚霞里留下了學員們的身影,古老的鈡樓前留下了學員們的遐思…..
王老師還是一個細心的人,她從家里帶來針線包,帶來一些日常用的感冒藥等藥品放在學員宿舍里,有時她還會為一些男學員縫補衣扣....
在班主任老師的關心下,學員們漸漸適應了西安的學習環境,大家親如一家,學習交流氛圍濃郁,團結互助親如家人,古城參觀增加了學員們對古城悠久文化和歷史的了解,激發了學員們的愛國情懷,鼓舞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可以說古城培訓,開闊了學員們的視野,增長了學員們才干,大家積累了知識,廣交了朋友,把古城當做了自己的第二個故鄉流連忘返。在班主任的關心下,古城培訓班辦得有聲有色,我們在不經意間已經逐漸接近了培訓班的尾聲,大家更加勤奮努力的學習,更加珍惜學習班的每一分時光。
十四、延安行
有一天,學員們懇請王老師想到延安去參觀,大家紛紛表示說來到古城不到延安的確有些遺憾,大家的強烈愿望感動了王老師,有一天她告訴大家,經過領導比準學員們可以去延安了。許多學友為此激動地睡不著覺,他們在夢中早已飛向了延安。
延安行帶給學員們的是感動。陜北的黃土高坡千溝萬壑,連綿不斷,當年進入延安從西安出發要走上幾天時間,如今的柏油路從西安到延安只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沿途我們參觀了洛川會議舊址,洛川會議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戰的正確方向,學友們在參觀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家在這里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勝利,更加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延安行帶給學員們的是震撼。汽車沿著去延安的公路一路前行,在一處蒼松翠拍環繞的園林前停了下來,那里是著名的黃帝陵,按著老師的引導,學員們來到了黃帝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公元前442年。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墓的所在地,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尤其是園內的蒼松挺拔,翠柏參天,幾千年的古樹隨處可見,我們在那里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園內設有祭祀的場所,新中國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陽節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節公祭已是中華民族傳統祭祀大典。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圣地,海外僑胞將其譽為“東方麥加”。站在黃帝陵前,我們深深感到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
延安行更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傍晚的黃土高原渾厚壯美,夕陽的余暉染紅了天際,在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千百年來日日夜流淌,養育著黃河兩岸的華夏兒女,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小時候,在書本里我就知道延安的寶塔山,楊家嶺的窯洞,還有那那首老幼皆知的歌曲《南泥灣》《南泥灣》的歌聲伴隨我長大,讓我一次次在夢中飛向延安,讓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來到延安時使我兒時的夢想變為現實,當汽車車輪駛離延安越近,我的期望也越發強烈起來。
延安行帶給我們的是激勵。在延安,我和幾個學友幾次登臨寶塔山,寶塔山山下是滾滾的延河水,寶塔山山上是郁郁蔥蔥的山林,寶塔山山頂是巍巍的千年古塔,登塔遠眺,夕陽如火,晚霞絢爛,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展現在我們面前,滾滾流去的延河水,訴說著延安古老神奇的歷史,我仿佛看到了楊家嶺當年窯洞的燈火,看到了南泥灣軍民大生產的鼎沸,看到了延安精神放折射出的萬丈霞光。
在延安,我們參觀楊家嶺,參觀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七大會議”舊址......所到之處,學員們心情激動得難以平靜,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表示要世世代代代牢記延安精神;世世代代保持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作風,世世代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勝利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延安行,永遠留在了我的夢里。待續 作者;李蘭貴
十五、午夜送站
延安之行學員們回到駐地以后仍然激動不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準備迎接結業考試,也就在這個時候,記得有一天,一位河南同學的家里來了電報,她的父親得病住進了醫院,得知消息后她很著急,來到老師那里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就是一個勁地哭,我當時也在老師那里,看到她傷心的樣子,知道一定是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情,我走到她到跟前兒對她說:“大姐你先別急,告訴老師,大家也好替你想辦法。”聽了我的話語以后,這位大姐才停止了哭泣,她向老師講了家中自己父親因為有病住進醫院的事。老師用手撫摸著她的頭,親切地對她說:“別急,你先回一趟家吧。”
河南大姐點了點頭,吃過晚飯,我和大哥商量,河南大姐乘坐的是半夜的火車,一個人去火車站也讓人擔心,我們還是一起送她去火車站吧,大哥聽了我的話對我點了點頭。晚上,我和大哥還有幾個學員一起,行走在去往火車站的路上,夜已經很深了,街道上冷冷清清,很少有往來的行人,昏黃的路燈散發著微黃的光線,街道兩旁的梧桐樹葉,被一陣陣分吹得沙沙作響,沿著狹長的胡同,我們七轉八拐,走了大約20多分鐘,來到了火車站。
西安火車站內燈火輝煌,到達寬敞的候車大廳的時候,那里坐滿了候車的人們。墻壁上巨大的敦煌飛天壁畫,將這座現代化的候車大廳裝扮得金碧輝煌,令人遐想。我們來到了二樓,一起送站的一位學員還為河南大姐買了水果和食品飲料,大姐十分感動,我對大姐說:“等你回家看完父親以后,你回來的時候,我和大家再幫你補習功課,”
河南大姐笑了,這是幾天來,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火車已經檢票了,河南大姐與我們告別,燈光下,大姐的眼里閃著淚花,她頭也不回地向火車站內奔去,看著眼前的學友們,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它鄉之夜,是如此溫馨、平靜和美好,它深深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望著河南大姐的背影,我在想,祝她家人平安,祝她早日歸來,繼續我們的學習,西安培訓,像這樣的感人事情很多,如學員病了,同寢室的學員主動照顧,外出參觀,大家相互關心,學員們在學習期間相互幫助親如一家,古老的城墻下,留下了一個個難忘的故事......
十六、華山的記憶
華山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素有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天下險之稱。1986年8月的一天,我和在西安進行業務培訓的師生們一起同游華山,20多年過去了,華山兩日仍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那時候的華山,還沒有上山索道,自古華山一條路,想登上華山之巔,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清晰記得行走在華山的路上,有一塊回心石,回頭路是一片峽谷山道,再往上走,就是攀附在華山懸崖峭壁上的崎嶇小路了,看看與我們同行的劉老師,他的年齡比我們大10多歲,身上還背著10幾斤的水和食品,我們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學員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沿著古代勞動人民在峭壁懸崖上開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沿著陡峭的山路一路拾階而上,一行人等很快來到了華山天險北峰。
華山北峰是經由華山上山和下山的必經之路。站在壁立萬仞的華山北峰上,我們想起了當年智取華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勇士們,當年就是在這里沿著陡峭四壁攀上華山北峰的,從天而降的勇士們打破了敵人依據天險負隅頑抗的黃粱美夢一舉殲滅了守候在華山北峰山的敵人守軍……
站在這里仰望四周,九曲黃河蜿蜒在這片神奇的黃土地上,刀劈斧切班的西峰高聳入云,沉香救母的古老傳說吸引著我們的登山隊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早已疲憊的身心,在通往華山的路上,大家相互鼓勵走了8個多小時,途徑上天梯、蒼龍嶺、五指峰等險境,在北峰當我看到劉老師背負沉重的背包氣喘吁吁的樣子,我幾步來到方老師的身旁,搶下了他身上的背包,背在了我的肩上。
登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有一位孕婦學員,她和大家一起頑強的登上了華山東峰,她的意志感動了所有登山的師生,大家相互摻扶,爭搶著背包,在臨近東峰的時候,老師說;“面前有兩條通往主峰的路,一條比較平坦,一條是陡峭的懸崖中間,有一條像天梯一樣的小路直插峰頂,看著眼前的老師和同學,在最后關頭,我要和大家在一起,我放棄了險峻的登山路線,對眼前的大哥說:“你在前,我斷后”于是大哥在前面開路,我在后面斷后,一位同學感動的說,為了我們,你放棄了登上險峰的愿望,她知道,我這個山里長大的孩子,對探險山一種特殊的情感……
當師生們經過10多個小時的攀登,最終登上華山東峰時,已經是黃昏十分了,夕陽的余暉,染滿天際,山下一條彎彎曲曲的黃河展現我們的面前,東峰是觀日出的著名景點,我們準備在東峰上的一家客棧落腳,在東峰附近的清虛洞前有一孤峰,峰頂上有鐵瓦亭一座,鐵棋一枰,據說宋太祖趙匡胤曾在這里和陳摶下棋,棋敗,將華山輸給陳摶,亭遂得名“賭棋亭”。
當同學們安頓好了以后,我和幾個同學和劉老師說要到“賭棋亭”游覽,老師囑咐我們同去同回,注意安全,方老師站在峰頂,迎著寒風等候著我們。當我們站在“賭棋亭”上回望東峰的方向時,老師還站在那里,山上的溫度很低,寒風中老師在向我們揮手,他在示意我們趕快上來,那一刻,至今仍然令我難忘。
回到客棧以后,老師打開了背包,拿出了師娘給大家準備的雞蛋、烙的大餅,帶來的水,我的眼睛濕潤起來,在華山上,水和食品極其短缺,山上生活的人要接雨水過濾后作為飲用水,華山挑夫挑到山上的食品昂貴也十分有限,老師想的周到,偌大年紀還一路辛苦,為了照顧我們,還帶領我們重游華山,那份情感,緣于他的一份愛心,像天地一樣廣袤,緣于他的一份淳樸,是那樣地樸實無華,緣于他一份類似父親的愛,像眼前的華山一樣偉岸。一種敬意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十七、古城里的歌聲
四個月的學習很快接近尾聲了,學友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思鄉的情緒也漸漸濃烈起來,許多同學開始采購西安的土特產,買一些當地的酒,買一些當地的土特產品準備帶回家鄉親友,記得有一天,我還到早市上買了一些黑米,聽攤主說,過去黑米是向皇宮納貢的貢品,產量不高所以價格稍微貴一些,盡管路途遙遠我還是決定帶回幾斤黑米帶給親友嘗嘗……
為了活躍同學們的課外生活,使學友們在培訓期間有始有終圓滿結束,有一天,班主任王老師找到我,商量著組織一次班級演唱會。要求每個學員表演一個節目,可以是詩歌朗誦,可以唱首歌,也可以哼哼幾句家鄉小調。
那一次的演唱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圍座在一個四方形的課桌前,學友們雖然在一起學習生活四個月之久彼此又陌生到熟悉,相互之間有了一些了解,可面臨馬上就要分手了,看著學習一天天接近了尾聲,大家還真的有一種舍不得分開的感覺。大家圍坐一起,心里如跌倒了五味瓶,大家默默無語,場面沉悶,還是來自四川的川妹子的一首清脆嘹亮的歌聲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接下來,學友們開始活躍起來,或者靦腆的說上幾句;或者唱一首老歌,或者是哼唱家鄉的小調,有的學友的演唱雖然時常忘詞跑調,可濃烈的友情在這一刻被激發出來,大家唱著、笑著、溫馨的課堂歡歌笑語,親如一家。
班級聯歡會以后的日子,學友們更加活躍起來,特別是到了星期天,一些學友自發走到一起,找來歌詞在宿舍里舉辦歌詠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員前來參加,歌聲穿越了天空的彩云,穿越了古老的城墻,穿越了鋪滿青石路的小巷,飛向了遠方,飛向了家鄉.....
有一次,一位學友站在寢室門后聽我們演唱《長江之歌》,一曲聽罷,她轉身進屋對我們合唱的幾個人說,班長的嗓音渾厚沙啞很好聽,聽了學友的贊美之詞,打那以后增加了我演唱歌曲的信心……
十八、古城依依惜別
古城四個月的學習培訓就要結束了,師生們學習期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難忘一個個不眠之夜的晚自習,難忘老師親切的教誨,難忘一次次參觀路上老師和一些默默奉獻的后勤人員,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在結業會上,同學們激動地唱起了歌,這一次,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再不用老師點名了,再不用輪流唱歌了,同學們把自己心中的歌,唱給了老師,唱給了為我們辛勤服務的工作人員。臨行前,大家還為老師購買了紀念品,表達自己的心意,幾個先走的同學,還沒有來得及交款,我主動為他們補交了款。
火車徐徐開動了,望著窗外為我們送行的陜西學員和老師,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在這里,我感受了古城悠久的歷史;感受了古城的悠久文化;感受了古城的風土人情;感受了古城人的淳樸的熱情;感受了濃濃的師生情誼;收獲了業務知識,增長了才干,帶著對這塊土地的深深眷戀,我深情地望著車窗外800里秦川大地,回憶起在古城學習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北京等候我的老伴兒和女兒,想起提前到京的家鄉大哥要去火車站接站的許諾,我把所有的心緒都留給了西安,留給了分別已久的親人,留給了相處四個月之久的老師和學友們。
西安學習,成了我一生的轉折點,使我有從一個財會工作的門外漢變成了單位理財的行家里手,從一個普通職員成長為一名高級會計師, 20多年過去了,古城培訓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時常出現在我的夢中,學習的100多個日日夜夜,至今難以忘懷,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時時浮現我的眼前,西安培訓帶給我的是來自師生中的溫暖、友誼、知識和力量。
古城培訓學習,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卻,那里豐厚的文化底蘊,那里的民俗,那里學習時的快樂,特別是那里濃濃的師生情誼,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古城培訓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電力培訓學習總結-學習總結01-01
遠程培訓的學習總結-學習總結12-23
培訓學習總結06-30
培訓學習總結11-12
學習培訓總結11-22
【精選】培訓學習總結07-10
培訓學習總結06-26
培訓學習總結08-03
培訓學習總結08-02
培訓學習總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