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備課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來,高二語文備課組老師在繞著學校的中心工作,認真貫徹"堂堂清"教學思想,積極參加各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我校的語文教學質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轉工作總結。現將本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堂堂清"教學思想,切實貫徹"堂堂清"教學模式
本學期,我們在高一一學年的實踐和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堂堂清"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在語文教研組組長葉俊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共同學習,我們進一步提升對"堂堂清"思想內涵的理解,規范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我們認為,"堂堂清"是一種教學原則,是一種目標要求和學習方法。堂堂清教學,不僅僅是一種課堂模式,更是一種理念。其理念的核心主要包含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問題前置,重視課前預習;獨立思考,重視思維品質;自主合作,重視課堂展示;以學定教,重鞏固提升。語文教學的堂堂清模式由五個系統板塊構成,即目標系統、預習系統、自學系統、總結系統和反饋系統。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確定了語文教學的散文、小說、詩歌、文言文和寫作五種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二、積極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
積極參加市校兩級教研部門組織的各類教研活動,全組六位教師六次集體參加馬鞍山市教研部門集中組織的集體學習,四位教師報名參與承擔了省級課題《高中語文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中支課題"高中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利用狀況研究"部分研究任務,四名教師報名參加了市電教館組織的七項電教作品培訓學習。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張飛的論文《一線串珠,讓語文教學更簡潔、流暢》獲市級論文評選一等獎,王秀華《好課,從強化"文體"意識開始》獲市二等獎,李友香《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中結語設計》獲市三等獎;此外,全組教師均認真撰寫了學校布置的"堂堂清"教學論文,從不同的角度總結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與思考。
三、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全組教師認真貫徹學校關于集體備課的規定。開學初,備課組即制定了集體備課的實施方案,主要實行"分工備課--集體商議--二次備課"的備課流程。備課組長制定集體備課的教案統一模板,并預留二次備課的空間,工作總結《轉工作總結》。集體備課中充分發揮了六位教師在各方面的長處--吳佳老師的課件制作,張飛老師的教案編制,李友香老師的試卷組合,王秀華老師的資料搜集,鮑建平老師的教學規范,尹勝保老師的引領示范--極大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率,實現了備課組資源的共享。開學前的暑假,我們還協作編制的人教版必修五內容的同步導學案,該學案以堂堂清教學思想為指導,突出了教學預案的問題引導性,并重視訓練與鞏固,拓展與延伸。該學案突出導學功能,系統性和實用性強,文字編輯精美,是全組教師學習堂堂清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
四、立足常規,狠抓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對高考信息的研究.我們認真研究了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在常規教學中,穿插了高考專題知識的梳理,統一印發了部分專題(譬如字音、字形、成語、名篇名句默寫等)的資料和試卷。確保在進行常規教學的同時,注入高考的知識,增強教學的目的性。
2、重視作文教學,本學期,我們成功舉辦了一次高二優秀習作展,同時各位老師還積極遴選優秀作文,推薦到《中加校報》發表,并認真撰寫了作文評語。
3、認真做好試卷分析和評講。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兩次月考和一次期中、期末考試。全組教師均能認真撰寫試卷分析及時上交學校教務部門,認真組織試卷評講,并就考試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五、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1、堂堂清教學模式仍需要繼續研究,高中語文教學的作文教學體系尚未確立和作文教學的堂堂清模式仍需繼續打磨。
2、語文教與學的生態環境比較嚴峻。譬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這樣的校級語文活動幾乎沒有,語文學習氛圍不濃。語文學習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能正確對待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些問題已經比較明顯地體現在我校近些年的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中,應引起重視。
3、"堂堂清"教學模式化,讓語文課堂成了概念化的演繹,有可能減弱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需要
4、教學案的編制還應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教學實踐中"清"的時間和課堂容量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學生層次的不均衡性也影響了堂堂清教學模式的貫徹。
一個學期以來,高二語文備課組的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足。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我們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堂堂清教學思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校創造2012年高考目標的新輝煌添磚加瓦。
【高中備課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備課組工作總結11-23
高中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01-12
高中政治備課組工作總結11-09
高中備課組工作總結15篇01-13
高中地理備課組工作總結11-19
高中地理備課組長工作總結10-15
高中語文備課組長工作總結10-10
高中語文備課組工作總結10篇04-10
高中生物備課組工作總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