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1
緊張的一學期已結束,為了更好的開展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1、基本情況:
三年級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學生學習、紀律都較松散,學習能力較弱。
2、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平時我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調查小結工作,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根據其實際情況擬訂學習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進步。
(3)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注意做好課前準備。
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課必要的課件,做到先備課,后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關注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
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2
本學期,本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
一、上課、備課是關鍵。
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 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二、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三、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系,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說教是不行的。
四、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
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五、從認知上引導學生。
1、讓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讓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
3、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己的毅力。
4、讓學生知道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才能不斷進步。
5、讓學生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面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讓學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名譽,學習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讓學生知道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
8、讓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六、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 說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系實際。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公德都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引導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4、作好與家長的溝通。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5、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經過這一學期來的努力,本班終于*完成了教學任務,教育效果明顯。教學的實際效果比較好,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但由于學生存在著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所以,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自私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3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情,扎扎實實抓教學,認認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斷反思、總結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學工作的提高,為此,我對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二、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改正不足。
2、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目的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我班學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罵人的少了,大多數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同學之間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讓人感動。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4
本學期,我班在《品德與社會》科的教學中能圍繞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集體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活動。通過這一學期學習生活的鍛煉,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現對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為依托,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以“參加集體活動有益還是無益”為題展開辯論會,學生積極性很高,多方搜集資料,派選正、反方隊員,積極進行辯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深地認識到了參加集體活動的好處。在學習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時,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讓學生上網查一查、實地看一看培養學生動手搜集能力。
二、進行熱愛家鄉教育,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單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關注本省的社會發展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將“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將我國的`名山大川、傳統文化、古老文明、歷史人物等知識有機的串聯起來。
我充分挖掘本地資源,讓學生通過問大人、上網調查、搜集資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勝古跡、風景秀麗的地方、土特產、傳統風俗、家鄉工藝品、家鄉名人,舉行家鄉風情博覽會讓學生
認識家鄉的美麗,感受家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宣傳環保,讓學生愛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生活環境,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本單元“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引導生活”,我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探究性學習,在“垃圾帶來的煩惱”、“節約用水”、“環境好我快樂”這幾個主題活動中,我安排了討論、調查、表演、制作、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對環境污染有充分的認識。
同時我也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讓學生對環境問題認識更充分,通過舉行保護環境報做什么“演講會、“環境保護從我做起”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自己環保的同時宣傳環保。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脹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擔負的不僅僅是知識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4-15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2-16
小學品德與社會《誠信是金》說課稿12-1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1-17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8篇)02-1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4-04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5篇)01-1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精選15篇01-1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5篇01-1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