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期末考試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試題特點
1、測試內容以《數學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以及蘇教版九義課標小學數學教材為依據,注意體現課改的理念和思想.主要檢測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水平,同時使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區分。全卷分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操作題;解決問題六大部分。試題內容豐富、題量大、覆蓋面廣,涵蓋了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四大領域。
2、試題難度比例適中,按基礎題、綜合題、提高題7:2:1來編制試題。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特點:重于考察數學學科基本知識點,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和數學思想的滲透.這份試卷既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時又體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考查.
3、關注數學思考的含量,側重于理解與運用。有些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發現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既運用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應用意識。如:填空題的第2﹑10,選擇題的第5,判斷題的第5小題.
4、創設自主選擇的平臺。命題時不僅選擇新的背景材料,又適當改變題目結構的程式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比如填空題的第5小題,解決問題的第2小題.
5、加強對觀察能力、空間觀念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填空題的第8、10、11小題,選擇題的第4小題,判斷題的第5小題,第五大題操作題,解決問題的第4小題.占卷面賦分的18%.
二、卷面質量分析
(一)填空題(賦分25分)
本大題考查的知識覆蓋面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題量較多。既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又注重了對學生基本技能的測評,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共12小題。第1題是寫數并要求省略“億”后面的尾數。大部分考生基本過關,有部分考生對“素數”、“合數”的概念不熟悉。第2題是找規律。考得比較理想,考生能準確地找出圖形的規律。正確率達到90%以上。第3題是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大部分考生能找到正確答案,只有少部分考生對它們的概念理解不透,導致失分。第4題是考時針和分針所夾的角。部分考生認為3時30分所夾的角是直角,而沒有聯系實際作圖分析等。第5題統計。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數字后面忘記帶上單位以及不會計算“50”名學生的平均閱讀時間,對統計圖的信息理解不透。第6題是考“奇數”的問題。50%考生對用字母轉換成數字形式不理解。第7題是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考得較好。第8題是考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數。考得好的原因是找對了底角和頂角的比,很容易就算出底角的度數。第9題是用“0、3、5、7”組成不同的四位數。考生找到規律就很容易得分,只有少部分考生對最小的四位數錯把“0”寫在前面。第10、11、12題是錯得最多的,考生對此類題型難以掌握,稍有變化就解答不了,正確率只有10%左右。
(二)選擇題(賦分10分)
本大題共5小題。有數軸認識、可能性、統計圖形、三角形周長計算、操作判斷等題型,試題內容安排比較全面。第1、2、3、4題的難度適中,第5題的難度大,答案形式多樣,有“1+5n;6 n;6(n-1)”,考生做判斷時有一定的難度,要經過細致判別才能選擇出正確的答案。縱觀這大題的測試內容和測試結果,大部分考生所掌握的知識還是比較扎實的。另外本大題的答案用序號“①、②、③”填入括號里,考生寫答案時數字容易寫錯,建議答案符號可用“a、b、c”形式表示。
(三)判斷題(賦分10分)
本大題有兩個要求,先判斷對錯,再對錯的說明理由,有50%的考生對對的也說明理由。本題共5小題。第1題大多數考生得分,能正確理解“溫差”概念。第2題多數考生能正確判斷結果,但對“數對”概念不理解,不會寫理由或敘述不清楚不準確。第3題70%考生得分,小部分考生沒有掌握“反比例”關系的概念。第4題90%考生能正確判斷結果,但不會用計算結果說明理由。第5題為圖形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多數考生沒有得分,少數只得1分,能說明理由的很少很少。
(四)計算題(賦分22分)
本大題共3小題。第1題直接寫出結果。得分率在75%左右。其中10—0.95=和32+91=這兩道式子錯誤得比較多。32÷1000有比較多的同學得0.32或0.0032,學生對于一個數除以10、100、1000,引起的小數點的移動不過關。第2題用簡便方法計算。得分率在65%左右。錯誤比較多的是18.1—5.7—4.3+1.9和×24,錯誤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用上簡便的方法計算,對于加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的運用不夠熟練。有一部分同學在計算時比較粗心,不注意審題,如寫成了4×(1.87-0.87)。第3題解方程。得分率超過了70%。出現比較多錯誤的是計算3.7×5—2χ=時往往會寫成2χ=18.5+,這道題如用等式的性質去計算的話學生比較容易出錯,如教會學生“減數=被減數-差”學生應該容易掌握。還有一部分學生在解方程過程中沒有寫“解”。總的來說,這大題的得分率還是比較高的。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共性的錯誤:1.學生的書寫格式不規范,解方程中等號沒有對齊。2.直接寫出得數這小題還有部分學生有計算過程、約分痕跡。3.卷面不夠整潔,涂改、模糊、潦草現象很多。
(五)操作題(賦分8分)
本大題是實踐操作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理解能力。第1(1)小題4分,多數學生能得3分,大多數失分在量角度時存在誤差。標準答案為62°或28°,多數學生量得的結果為63°或27°.第1(2)小題2分,要求在圖中表示出少年宮的位置。大多數學生在按比例定出1750米的長度時出錯。第2(1)題是本大題得分率最高的,90%學生得分,都能按要求畫出圖形,而且畫出的正確圖形多種多樣。第2(2)題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畫出旋轉的圖形。能畫出旋轉圖形的基本都能得分。從答卷很明顯體現出學生們是兩個極端。
(六)解決問題(賦分25分)
本大題共5小題,主要是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卷面得分情況看,得滿分25分的學生人數較少,約300人左右,多數學生在15分左右。其中得分較多的題目是1、2、4小題,得分較少的題目是3、5小題。第1題失分情況表現在:由于學生沒有弄清楚“地球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的時間的4倍還多13天”這一數量關系,列式為365÷4+13或365×4+13。也有少數學生用方程解,錯把方程列為365=4χ—13。第2題失分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按要求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再解答題。第3題得分較少。大部分學生弄不清“第二天讀的頁數”,有的學生當成第二天讀6頁。有的學生用方程解,但所設的未知數與方程不對應。有的學生分不清比的前項與后項,或者知道比的前項與后項,但列式時忘了加括號。第4題失分原因有四個:一是分不清長方體的寬與高。二是忘記寫單位。三是忘記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有的忘記加括號,有的錯把公式中的“乘2”寫成“除以2”。四是計算錯誤。第5題是失分最多的一題。主要表現在:學生找不準單位1,不理解題目中隱含的數量關系,不會用倒推法理解,不會用線段圖分析來找出數量關系。總的來說,從本大題可以看出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扎實,理解能力不強,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對今后教學的建議
(一)加強學生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的培養。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直面的課題。無數事實證明: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在注重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平時的作業習慣、讀題習慣、驗證習慣等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培養,是防止學生出現錯誤,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從本次檢測學生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審題不認真、抄錯數字、看錯題目要求、計算粗心馬虎、書寫不工整導致失分的,這些都是不良學習習慣造成的后果,應當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其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的一個基本的素質,它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重視對學生能力的發展規律和整個小學1-6年級教材中知識脈絡的整體把握。對考試進行科學化的研究越多,就會發現考卷的絕大部分都是由基礎知識的題目通過或變式或賦予豐富情境因素的靈活多樣的能力考核題目構成,所以數學的基礎知識始終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師平時要加強備課,一節課的學習并不總是給學生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而是要遵循教材編寫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來構建教材體系,找到知識間的關聯,跨單元、跨年級地統領教材,用最簡潔的方式將之有效地串聯起來結成“知識網”。
(三)重視過程,培養能力。
教學中,要將數學教學作為一種數學思維活動來進行,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解決方法的探索過程、問題結論的深化過程、方法能力的遷移過程。重視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數學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和圖表語言)互譯的教學;重視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重視思維訓練,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中,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四)始終把數學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
從學生的試題解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對問題的整體把握,不能對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選擇、加工、處理,優化意識還比較淡薄,知識與應用“兩張皮”現象普遍存在,原因是學生還沒有掌握數學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蘊藏于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努力為學生創造應用所學知識的條件和機會的同時,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實踐。
(五)加強計算訓練,形成技巧。
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在訓練學生計算能力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口算。口算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只有基本口算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才能使孩子過好計算關,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二是明確算理。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對法則的理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前提,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三是提倡算法多樣化。算法多樣化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進行數學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它能使學生在計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悅,而且能使不同層次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四是提高計算技巧。在孩子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方法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總結一些好的計算方法,比如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
(六)加強對數學思維的訓練。
有的題目僅僅是在一些條件上稍加變化,就對一些學生的解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說明,必須加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的培養,做到啟發誘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形成良好數學思維習慣。今后,在這些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練習,促進思維品質提高,進一步在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中加強對學生開放性邏輯思維的訓練,加強學生數學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靈活性,使《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得到更全面地落實。
(七)加強與生活實踐的聯系。
目前的課改方向與評價趨勢,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結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生由于生活實際條件限制,造成經驗不夠豐富,知識面不廣,一些新生的事物在他們眼中仍然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在這方面加強鍛煉,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多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實際,讓學生自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的并重。
(八)重視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從總體統計結果來看,部分學校之間、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說明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方式、思維能力確實存在著差距。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有困難的學生加強雙基訓練,使每位學生能學到最基本的數學。要給予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的關照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與思維空間,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期末考試總結】相關文章:
期末考試自我總結01-10
期末考試總結與反思02-01
期末考試總結與反思09-12
期末考試分析自我總結10-21
學生期末考試自我總結07-08
期末考試分析自我總結06-25
學生期末考試自我總結12-20
期末考試學習總結11-14
期末考試自我總結9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