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1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課程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它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學科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的內涵是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運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根本改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1、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文化。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就是對學生興趣和意識的培養。學生智力的開發,就是培養學生獲取各種信息,最后內化為知識的能力,這種知識的獲取方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們必須從被動接受轉換到主動探究的學習主體上來。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學習者有更高的素質,在知識量不斷增加、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種“知識積累”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為改變這一現狀,只有開設信息技術課,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和工作乃至社會交往的工具。其辦法就是讓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這就必然會使信息技術與個學科融為一體,即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2、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地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注意的是為學生升學深造打基礎。存在著“高分低能”的問題。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對學習中提出的問題產生好奇和疑義,對難題刻苦鉆研,對解決問題后的自信表現出求知欲、好奇心,表現出克服困難、自覺學習的堅強意志。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更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質。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學習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的學習方式也產生了深刻的變革作用,學習者將從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學習者必須學會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如上自然教材《日食和月食》一課時,學生有的根本沒有見過這兩種自然現象,很難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通過錄像、剪輯、課件制作等手段,把整個日食、月食的過程制成一個完整的動畫,讓學生親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這時候再來對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概念,學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術的介入,彌補了觀察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為學生的學習提高了豐富而卓越的學習資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時代,知識量巨增,知識成為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的更新率加快,陳舊率加大,有效期縮短。另外,知識的高度綜合性和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出現更多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由此帶給人們難以想象的社會生活、經驗生活、政治生活和人類一切領域內深刻而廣泛的沖擊和影響。在這種科學技術、社會結構發生劇變的環境下,人們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變得很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培養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更好地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學會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其具體表現形式為:
1、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演示工具。在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內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制作自己的教學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或較抽象的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導工具。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目前市場有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這樣,也就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模擬、測試、評定等。
3、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這是指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完成與外界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師通過互聯網可以從外界相互交流、探討教學方法,獲取教育教學信息。學生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從外界獲取許多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4、信息技術作為提供資源環境的工具。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就是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接觸到百家思想,拓寬了知識面。如自然教材《太陽系》一課,在學習完成太陽系的組成后,可以讓學生在網上的資源庫中,自由查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星資料。這樣,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學生獲取了比書本上更豐富的信息。
5、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的工具。根據一定的課程學習內容,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需要呈現的學習內容加工、處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學習資源,再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有助于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如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的虛擬實驗環境,讓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實際操作、觀察現象、讀取數據、科學分析,培養科學研究的態度和能力,掌握科學探索的方法與途徑。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信息技術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2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并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后,提供展示平臺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進行講課。
2、定時學習,以骨干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進行考核,嚴格把關。
4、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基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么使用”的問題;
2、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信息技術“能做什么”的問題;
3、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信息技術“為什么用”的問題。
4、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么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時,注意以下原則:
1、要明確以課程為本的信息技術整合目標,堅持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而不是技術的有無、多寡和先進與否。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信息技術、使用什么樣的信息技術、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都應服務于課程、教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時,應避免“技術本位”的目標取向,避免單純為了炫耀技術的優勢,而偏離課程培養目標或忽視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同時,作為學科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學科本體目標與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不管采用何種技術、何種應用方式,應首先保障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等發展性目標有機融合進來,不能在學生未掌握本領域或本學科必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時,就本末倒置地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或其他能力,并影響課程基本目標的實現。
2、在追求課程“效果”的同時兼顧“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術就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更佳教學效果時,我們就應該盡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不能不加選擇地將信息技術用于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當有多種技術方案可供選擇時,利用低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就能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學效果時,就不要脫離實際地一味追求技術奢華和技術時髦。我們在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時,應注意考察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全面發展是否有效、應用是否適度,而不要過多關注技術應用的多寡和技術是否前沿高端。在學校具有不同層次技術設備時,也應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功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結合使用,不能因為購置了新設備就盲目地棄置原有技術設備。
3、在選擇或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時,應追求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的相互促進
教師應注意有機組合各種技術手段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學習活動,并積極探索和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中特有的學習方式,如基于網絡的探究性學習、遠程協作學習等,實現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一定要注意避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機械電灌”,或有了信息技術支持反倒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通用3
一、多媒體教學促進課堂教學多元化發展。
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教育是國家工作中的重點。而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依據教材教,學生根據課本學,學習內容、方法單一。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促進教學多元化發展,互聯網上廣泛的信息任由教師取用,聲、光、電多感官傳遞信息,促進學生全方位掌握課堂知識。
二、提供開放的學習和交流平臺促進教師成長
傳統的教育培訓是將學員集中起來,分班進行培訓,費時費力。加之講授教師數量的限制,學員學習的內容不夠廣泛,不能根據學科和興趣選擇課程,從而直接影響了學員學習積極性。隨著全員網絡培訓的開展,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聲音、圖象、動畫等經過處理后,形成一種全新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信息,彌補了以往集中培訓的某些不足,實現了授課內容的開放性,交流討論的廣泛性。學員可以集中在論壇上發表觀點、交流點評,形成了思想上的智慧碰撞,每位學員都能夠主動參與、積極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了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培訓,我不僅了解到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知識,也學習到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讓我獲益匪淺。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總結】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提升研修日志10-20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研修總結12-13
信息技術應用提升研修學習總結精選11-25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研修日志11-28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11-27
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個人研修計劃11-29
小學信息技術提升工程研修日志10-20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研修日志08-13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研修日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