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21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想學習擬定制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辦公室醫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內感染漏報率的,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
五、分析評價監測資料,并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10%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細菌室保持聯系,了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院各科室并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十、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在院感科的指導下配合做好各項監測,按要求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4、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每周空氣消毒一次,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每月大掃除一次。
5、病人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并裝入紅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物品。
6、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7、彎盤、體溫計等用后立即消毒處理。
8、加強各類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等清潔與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潔。
10、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性引流液、體液等標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內,送定點站處理。
門診、急診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腸道門診執行《腸道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統一回收。
4、門診體溫計由服務中心統一消毒發放,回收。
5、壓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滅菌,用后統一由供應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潔制度。
7、各診室要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8、門診各治療室均應有紫外線燈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臺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時用500mg/l含氯制劑擦拭。
10、搶救室環境整潔,盡量控制陪客,減少室內污染,定時通風。
11、急診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應每日定時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消毒處理,消毒劑用500mg/L含氯制劑。
12、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毒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13、病人離開搶救室后,應及時進行終末消毒,以便應急。
14、門急診治療室、換藥室參照相應制度,觀察室參照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應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區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采用強行通過方式,路線不逆行。
二、污染、清潔、無菌物品分窗收發,分室存放,設單獨窗口發放,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入內。
三、嚴格掌握各種醫療器材的洗滌、包裝、消毒技術規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潔、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種消毒包應有明顯滅菌標志,如名稱、消毒日期、有效期、責任人、消毒者。標志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
六、嚴格掌握高壓滅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學指標劑,每日做B-D試驗,每鍋有物理監測記錄,每月一次生物檢測。
七、進入無菌室必須更衣、換鞋、洗手,無菌物品每月一次細菌培養,每月一次空氣、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消毒液培養。
八、每天一次紫外線照射,燈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醫療廢物管理
1、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等由供應室統一領取并進行質量驗收,未拆除外包裝放入專室內,已拆除外包裝可放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2、使用后由供應室一對一以舊換新,統一毀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達浸泡1小時)實行登記簽名。
3、醫療廢物由專人負責分類、裝箱,每1—2天由廢物處置中心專用車回收,做好登記簽名工作。
4、回收點保持環境衛生,堆放整齊,門窗加固防盜。
內窺鏡室感染管理制度
1、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接受相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
2、設診療區和清潔消毒區,保持室內清潔。
3、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應當分室進行。
4、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
5、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滅菌程序必須遵照國家20xx版《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操作。
6、進行內窺鏡診療前需對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過篩檢查,必要時進行抗-HBV、HCV、HIV過篩檢查。對HBsAg陽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異結腸炎患者等應使用專用內鏡或安排在每日診療工作的最后。
7、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乙醇對消毒后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干燥,儲存于專用潔凈柜內。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潔消毒。
8、每日診療工作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于20分鐘。
9、做好內鏡診療、清洗、消毒登記工作。
10、儲存柜每周清潔消毒一次。
11、每日監測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并記錄,低于有效濃度立即更換。每日室內紫外線消毒。
12、每月一次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戊二醛培養。
手術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術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
2、手術室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室有醒目標志,并靠近手術室入口處。
3、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高壓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
4、使用后手術用器具及物品應先除污染,徹底清潔干凈,再消毒滅菌,其中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潔干凈,再消毒滅菌。
5、麻醉用品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
6、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洗手開關采用感應式。采用消毒液體皂,擦手毛巾一用一滅菌。
7、手術人員入室必須更換衣褲、鞋帽,去除首飾、項鏈,頭發不得外露,有嚴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術臺,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衣服、鞋。
8、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9、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五下午為固定衛生日。
10、嚴格參觀制度,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手術期間避免頻繁開門。
11、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2、手術廢棄物品應裝入黃色塑料袋內,銳利刀片、縫針等物品裝入銳器盒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
產房、人流室、母嬰室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有關管理。
2、產房周圍環境必須清潔、無污染源,應與母嬰室和新生兒室相鄰近,相對獨立,便于管理。
3、布局合理,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區域之間標志明顯,無菌區內設置正常分娩室、隔離分娩室、無菌物品存放間;清潔區內設置刷手間、待產室、隔離待產室、器械室、辦公室;污染區內設置更衣室、產婦接收區、污物區、衛生間、車輛轉換處。
4、應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毒隔離。對患有或疑似傳染病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工作人員進入分娩室要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載手套。
6、建立清潔消毒制度和每周衛生日制度,物體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劑擦拭,分娩后進行常規擦拭消毒和紫外線照射。
7、母嬰室內每張產婦床位的使用面積應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嬰兒應有一張床位,占地面積不應少于0.5-1平方米。
8、母嬰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時,患病母嬰均應及時與其正常母嬰隔離。產婦在傳染病急性期,應暫停哺乳。遇有醫院感染流行時,應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
9、產婦哺乳前應洗手、清潔奶頭,哺乳用具一嬰一用一消毒,隔離嬰兒用具單獨使用,雙消毒。
10、嬰兒用眼藥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療用品等,應一嬰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對母親HBsAg陽性及其它傳染病的嬰兒最后沐浴,并做好相關消毒處置。
11、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停止與嬰兒接觸。
12、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著清潔服裝,洗手后方可接觸女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13、母嬰出院后,其床單、保溫箱等應徹底終末消毒。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設器械清洗消毒室、診療室、操作室。
3、保持診室空氣流通、環境整潔,每天工作結束后進行空氣消毒。
4、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須洗手,操作時戴口罩、帽子,原則上戴手套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5、器械消毒滅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滅菌”原則。
6、診室地面、物表、無影燈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遇有污染時,隨時消毒。
7、口腔檢查用口鏡、彎盤、鑷子、探針、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作無害化處理。
8、修復技工室的印模、蠟塊、石膏模型及各種修復材料應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
9、進入口腔內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
10、滅菌器每月生物監測一次,空氣、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養一次。
11、每日對化學滅菌劑進行有效濃度監測。
12、污染、清潔、無菌物品分開存放,嚴禁一次性物品重復使用。
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有關規定。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室內設有流動水洗設施。
5、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6、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或消毒手。
8、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嚴格隔離,處理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污物桶定時清潔消毒。
9、堅持每日清潔地面,濕式清掃,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氣培養一次,有據可查。
檢驗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室內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數次。
3、工作前后、檢驗同類標本后、再檢驗別一類標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檢驗戴手套,檢驗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沖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潔區濕式清潔每日1次,污染區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劑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換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潔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檢驗報告單電腦紙打印發出。
8、空氣用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嚴格執行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原則上各類金屬、玻璃、塑料、橡膠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劑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時用前高壓滅菌。
10、貴重儀器污染時用2%堿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時保持清潔。
11、廢棄固體標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燒,體液標本用20xxmg/L含氯制劑浸泡2-4小時倒入廁所,每日處理1-2次,抽血針筒用后一對一調換,并裝入危險品專用箱內焚燒。
12、棉球罐、棉簽每日一換,扎脈帶一用一消毒。
13、室內空氣、物表、手、醫療用品每月監測一次。
1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工作人員衣帽整齊,工作場所整潔。
3、室內每日通風,紫外線消毒一次。
4、調鋇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滅菌。
5、鋇劑灌腸器必須高壓滅菌,肛管按消毒——清洗——滅菌程序進行,做到一人一根。
6、公用鞋每周清潔消毒二次。
7、傳染病人檢查后按常規進行消毒。
8、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術室。
腸道門診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應裝紗窗、紗門,并搞好滅四害工作。
3、醫療用品相對固定,設有專用廁所,掛號收費、化驗、配藥、注射在隔離門診內進行,并有專職醫務人員辦理。
4、對病人嘔吐物、排泄物及廁所應嚴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劑浸泡1小時),接觸污物時應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醫務人員在腸道門診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換2次,有污染時應隨時更換,每次接觸病人或離開診室時,必須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時用1000mg/L含氣制劑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線照射半小時。
7、門診的醫療用品(血壓計、聽診器)一般情況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劑擦拭一次,有污染時隨時消毒,體溫計由服務中心集中消毒后供應。
8、對暫未住院有腸道傳染病病人應向其做好衛生宣教,發給消毒藥物并指導消毒方法。
9、各種使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對一發放,醫用固體廢物按醫院相關制度執行,集中回收處理。
醫院污水處理感染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統順利通暢,定期對醫院排放系統進行維修。
3、工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采集污水時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每日監測污水總余氯2次,并做好登記。
5、每月做好污水糞大腸桿菌檢測,有報告并備查。
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菌)檢測,不得少于2次。
7、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放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6.5mg/L.
8、保持室內空氣流量,環境清潔。
9、污水處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強行通過,不得逆流。
2、定點定時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盛放容器應潔污分開,并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潔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工作服單獨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劑浸泡30min,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后清洗。
4、清潔物品專區專柜存放。
5、工作環境保持衛生,定時開窗通風,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臺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掃除。污染區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機)做到定期消毒,特別是洗可能有傳染性的衣被后,就用90℃以上的熱水或500mg/L含氯制劑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換工作服。
針灸科醫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針灸針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針灸針用后,醫院統一回收焚收處理。重復使用的雙滅菌。
3、無菌持物鉗干式保存,每4小時更換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時間。
4、醫務人員每次針灸治療后認真洗手,接觸特殊傳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雙手。
5、消毒液每天現配現用,保持有效濃度。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并有明顯標志。
2、天花板、墻壁、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臺。傳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術應當在隔離手術間進行。
4、進入手術室人員須換手術室專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頭發與口鼻不能外露,手術人員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術結束后,醫務人員脫下手術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術間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離開手術室。
5、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手術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開包前應再次檢查有效期,符合無菌要求方能使用,術中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各種無菌溶液,應注明開啟日期、時間,棉花、棉簽、紗布、酒精、絡合碘盡可能使用小包裝。
6、手術用器具、物品的清潔和消毒滅菌由消毒供應室集中消毒供應。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麻醉用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8、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9、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分別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條件不具備時,應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有菌手術。一類手術不得接在二類手術后進行。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0、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手術時門窗關閉,盡量減少人員出入和在室內走動。
11、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固定衛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的平車應專車專用,用后嚴格消毒。
13、手術廢棄物品應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于不同包裝袋(盒)內,有專人收集并運送到指定地點,并做好交接登記手續。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制度,并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衛生學監測。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3
1、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消毒技術規范》等有關規定,并認真履行各項職責,制定與完善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應急程序與措施。
2、醫院要根據有關規定制定醫院感染的診斷、預防、消毒、滅菌、隔離與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醫院要制定和實施醫院感染管理與監督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并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院醫療質量管理與考核的重要內容。
4、醫院要加強消毒隔離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臨床檢驗部門和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測工作。
5、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協同有關科室監督、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和完善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堅持抗菌藥物分級使用。開展臨床用藥監控,實施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為及時予以干預,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
6、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的分類》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有效管理,并有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7、醫院建立全員醫院感染控制培訓教育制度,定期對醫院在職職工和新職工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教育與培訓。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4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科室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小組,全面領導科室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科院內感染監控措施,以科室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小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病房及重點病房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內感染漏報率的調查,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
五、分析評價監測資料,并及時向科室人員反饋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10,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細菌室保持聯系,了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為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科室計劃并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十、對全科室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5
一、管理要求
(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1、建立病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病區負責人為本病區醫院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院感管理小組人員包括醫師和護士,成員相對固定。
2、管理小組負責本病區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參照院感科制定的制度,結合本病區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病區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3、參照院感科制定的SOP和流程,根據本病區主要醫院感染特點,制定相應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SOP及流程,并組織落實。
4、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病例,定期對本病區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進行自查、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做好相應記錄。
(二)工作人員
1、積極參加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2、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落實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手衛生、隔離、消毒滅菌工作遵循相應的規范要求,從事診療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遵循醫院及本病區醫院感染相關制度。
4、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按照醫院的要求進行報告。
5、了解本病區、本專業相關醫院感染特點,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體及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
6、遵循國家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7、保潔員、配膳員等應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清潔、消毒等知識和技能。
(三)與培訓
1、定期組織本病區醫務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并做好考核。
2、定期考核保潔員的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如清潔與消毒、手衛生、個人防護等,并根據其知識掌握情況開展相應的培訓與指導。
3、對患者、陪護及其他相關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如手衛生、隔離等相關知識宣教。
二、醫院感染監測與
(一)醫院感染病例監測
1、配合院感科開展醫院感染及其相關監測,包括醫院感染病例監測、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測、醫院感染暴發監測、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監測等。
2、及時處理杏林軟件上的預警病例,主動上報院感病例。
3、懷疑醫院感染暴發時,應及時報告院感科,并配合調查,認真落實感染控制措施。
(二)消毒相關監測
1、根據病區采用的消毒方法開展相應監測。使用不穩定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時,應現配現用,并在每次配制后進行濃度監測。
2、每年一次對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進行監測。
3、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污染有關時,應對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進行監測,并針對目標微生物進行檢測。
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一)標準預防措施
1、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清潔等工作時應戴清潔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進行衛生手消毒。
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應戴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污染身體時,應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3、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如在置入導管、經椎管穿刺等時,應戴醫用外科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并保證光線充足。
4、使用后針頭不應回套針帽,確需回帽應單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輔助;不應用手直接接觸污染的針頭、刀片等銳器。廢棄的銳器應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專用銳器盒中;重復使用的銳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密閉運輸和處理。
5、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
6、應密封運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7、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視者、醫務人員等應采取呼吸道衛生(咳嗽)相關感染控制措施。
(二)手衛生
1、配備洗手設施,包括洗手池、清潔劑、干手紙巾、速干手消毒劑等,設施位置應方便醫務人員、患者和陪護人員使用;應有醒目、正確的手衛生標識,包括洗手流程圖或洗手圖示等。
2、清潔劑、速干手消毒劑宜為一次性包裝。
3、有醫務人員手衛生正確性和依從性的自查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4、執行院感科制定的《手衛生管理制度》和《手衛生SOP》。
(三)清潔與消毒
1、執行院感科制定的《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2、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執行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所使用物品應達到以下
要求:
a)進人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
b)接觸完整皮膚、完整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c)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應一用一滅菌;
d)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診療用品的清潔與消毒
(1)重復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彎盤、治療碗等,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進行清洗、消毒或滅菌;接觸完整皮膚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聽診器、監護儀導聯、血壓計袖帶等應保持清潔,被污染時使用科室及時清潔與消毒。
(2)濕化瓶、呼吸機管路、負壓吸引瓶等集中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清潔、消毒。
(3)治療車上物品擺放有序,上層放置清潔與無菌物品,下層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療車應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每天進行清潔與消毒,遇污染隨時進行清潔與消毒。
4、患者生活衛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飲具等,應保持清潔,個人專用。
5、病房環境表面的清潔與消毒按照院感科制定的《醫院環境清潔與消毒管理制度及標準操作規程》執行。
6、醫用織物按《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管理制度》執行。
(四)隔離
1、根據疾病傳播途徑的不同,采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或空氣隔離措施,標識正確、醒目。
2、確診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盡可能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確診同種病原體可以安置同一個房間。
(五)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手術部位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等的預防與控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SOP執行。
(六)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
1、應遵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進行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
2、對感染患者及時采集標本送檢,并參考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等,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3、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
4、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掌握用藥指征,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指定的專業技術人員會診后,由具有相應處方權的醫師開具處方。
5、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應控制在術前30min?1h或者麻醉誘導期,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和使用療程應合理。
(七)消毒物品與無菌物品的管理
1、根據藥品說明書的要求配置藥液,現用現配。
2、抽出的藥液和配制好的靜脈輸注用無菌液體,放置時間不應超過2h;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不應超過24h。
3、無菌棉球、紗布的滅菌包裝一經打開,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4h;干罐儲存無菌持物鉗使用時間不應超過4h。
4、碘伏、復合碘消毒劑、季銨鹽類、氯己定類、碘酊、醇類皮膚消毒劑應注明開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開瓶后的有效期應遵循廠家的使用說明,無明確規定使用期限的應根據使用頻次、環境溫濕度等因素確定使用期限,確保微生物污染指標低于100CFU/mL。連續使用最長不應超過7d;對于性能不穩定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配制后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4h。
5、盛放消毒劑進行消毒與滅菌的容器,應達到相應的消毒與滅菌水平。
(八)—次性醫療器械的管理
1、執行醫院制定的《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器具管理制度》。
2、—次性醫療器械應由醫院統一購置,妥善保管,正確使用。
3、一次性醫療器械應一次性使用。
4、使用前應檢查包裝的完好性,有無污損,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5、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發生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樣與登記,并及時按照醫院要求報告;同批未用過的物品應封存備查。
6、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的處理,應按7.9中要求管理。
(九)醫療廢物及污水的管理
1、應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
2、醫療廢物的管理應遵循院感科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執行。
四、職業防護
1、應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在工作中執行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
2、發生職業暴露后,應及時進行局部處理,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職業暴露處理和上報流程》進行報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6
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負責貫徹落實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組織制定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負責組織實施、監督、指導、效果評價。
二、對本科室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
三、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理性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積極協助調查。對醫院感染暴發時間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協助、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四、監督檢查本科室傳染病藥物使用情況:至少每季度有一次科室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分析資料。
五、組織本科室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六、對本科室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七、督促本科室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管理標準、醫療廢物管理。
八、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7
1、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制定本規范。
2、根據國家和本地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法規、標準,擬定全院醫院感染控制規劃、 工作計劃,組織制定醫院及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經批準后,具體組織實施、監督和評價。
3、負責全院各級各類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考核。
4、負責進行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問題,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導實施。
5、對醫院發生的醫院感染流行、暴發進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
6、參與藥事管理委員會關于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協助擬定合理用藥的規章制度,并參與監督實施。
7、對購入消毒藥械、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進行審核,對其儲存、使用及用后處理進行監督。
8、開展醫院感染的專題研究和講座。
9、及時向主管領導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上報醫院感染控制的動態,并向全院通報。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8
1、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手術室規章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服從手術室護士長的管理。除參加手術的醫生、護士及手術有關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入內。
2、進入手術室按照入手術室流程,憑有效證件在入口處領取鑰匙,更換手術室專用衣、褲、鞋、帽、口罩。手術中需短時外出時,應更換專用外出衣、鞋。手術結束,應脫去手術衣帽、更換鞋,并放入指定位置,將鑰匙還原,離開手術室。
3、手術室科學劃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并有醒目的提示。
4、合理安排手術的區域與臺次:無菌手術與有菌手術應分室進行;同一手術間先安排感染風險低的手術,后安排感染風險高的手術,連臺手術手術間層流自凈30分鐘;感染手術安排在單獨的'負壓手術間。
5、病人須更換清潔病人服后入手術室。
6、參加手術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凡呼吸道帶菌者必須參加手術時,需帶雙層口罩,手術時間超過4小時者,需請巡回護士更換口罩,上肢皮膚病及感染者不得參加手術。
7、手術室對每月手術類別作詳細登記,并統計上報。對特殊感染的手術病人,及時篩查、登記和上報,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8、手術室每季度做一次生物監測(包括空氣、物表、無菌物品、消毒液、外科洗手、高壓滅菌器等),并鑒定監測效果。發現異常及時查找原因和處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9
1、室內布局合理。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柜,過期重新滅菌。
2、醫務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戴口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肌注、靜脈注射必須一人一針一管。操作前后須洗手或手消毒。
4、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4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5、酒精、碘伏使用小包裝,密閉保存,打開時注明開啟時間,使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周。
6、使用中的`消毒劑有品名、濃度及更換日期標簽,并對其濃度進行化學監測:含氯制劑每天監測一次,戊二醛每周監測一次,須記錄監測結果。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應配備手消毒用品。
8、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規定,醫療廢物分類投放,專人收集。
9、臺面、地面每日清潔、消毒2 次。
10、室內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消毒2 次,每次60分鐘,記錄并累積使用時間。
11、每月空氣培養一次,菌落總數應符合GB15982-20xx標準
13、小心操作,預防刺傷。不慎發生刺傷及被病人血液、體液噴濺入眼或污染非完整的皮膚粘膜時,應立即按規定進行處理并報告。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0
一、一般制度
(一)手術室入室制度: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后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7.值班人員應堅守崗位,隨時準備接受急癥手術,不得擅離。
(二)手術室參觀制度:
1.凡本院醫師、進修醫師、實習醫師或外來參觀者,必須憑手術參觀牌或醫務科的介紹信,方可進手術室參觀。科主任及手術指導醫師除外。
2.參觀者需遵守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
3.參觀者須更換手術室備有的衣、口罩、帽子及鞋方可進人,外出時更換外
出鞋,穿外出衣。
4.參觀者只得參觀指定的手術,不得任意出人其它手術間。
5.參觀時應遵守無菌原則,距離手術無菌區域33.3 cm以上。
6.保持室內清潔、安靜,不準吸煙。
7.參觀后離開手術間前應將參觀用物歸原。
8.凡系直系親屬手術,一律不準參觀。
9.晚夜班謝絕參觀。參觀人員必須嚴格控制,每臺進修生2人,實習生1人。主管護師、護士長、巡回護士有權管理。
10.除本院及進修人員能上臺手術外,其余(包括國內專家能上臺手術者)人員一律需要醫務科批文,方可進人手術室。
(三)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
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后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回護士應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臺手術人員在兩臺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8.手術間紫外線要求:功率》30W/m3燈距地面v 2.5m,配有紫外線反光罩,輻射強度〉70uw/cm2時間也可使用調動的循環空氣消毒機,按設定的時間和功率進行室間表面物體和空氣的消毒。
9.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體,陽性者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要求對待。
二、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設專用通道,區域間有實際屏障和標志,避免交叉感染。
2、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制一張手術臺。
3、手術室環境的衛生學管理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配備流動水等洗手設施,嚴格手衛生管理。洗手刷/海綿塊、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滅菌,戴手套前后應洗手及手消毒。
(2)墻壁、地面光滑、吳裂隙,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于清潔和消毒。
(3)手術間的墻體表面、地面和各種設施、儀器設備的表面,應當在每日開始手術前和手術結束后進行濕式擦拭方法的清潔、消毒,墻體表面的擦拭高度為22.5米。未經清潔、消毒的手術間不得連續使用。
(4)不同區域及不同手術用房的清潔、消毒物品應分開使用。用于清潔、消毒的抹布、拖布應是不易掉纖維的織物材料。
(5)選用環保型中、高效化學消毒劑,周期性更換,避免長期使用一種消毒
劑導致微生物的耐藥性。
(6)接送手術病人的平車應用交換車,并保持清潔,平車上的'鋪單一人一換。
4、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限制進入手術室工作。
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備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裝壓力蒸汽滅菌。特殊污染(炭疽、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滅菌程序進行。滅菌合格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室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獲準進入手術室的新設備或外帶的儀器、設備,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清潔、消毒滅菌。吸痰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麻醉導管及面罩等器具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干燥或無菌保存。
6、患者手術前應做有關傳染病篩查,其手術通知單上應注明感染情況。傳染病患者或其他需要隔離患者應在隔離手術間進行手術。設施手術時嚴格執行隔離措施,設施標準預防,加強醫務人員的防護。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7、手術后廢棄物管理應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三、感染手術管理制度
感染手術后必須消毒處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氣的傳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術處理,根據感染程度,細菌種類不同而分四類方法處理。
(一)一般感染手術(如膿腫切除)
1.術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醫用污染垃圾作焚燒處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滅菌處理。
2.更換手術臺及推車上的床單、被套等另行消毒處理。
3.手術間按常規清掃并消毒。
(二)感染范圍廣泛手術(如急性膿瘍、大面積燒傷等)
1.護士在術前根據手術的需要盡可能將的品準備齊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
2.術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醫用污染垃圾作焚燒處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滅菌處理。
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氣凈化處置。
(三)烈性感染手術(如氣性壞疽、破傷風)
此類手術盡量在就地病區作,若送手術室,則須放在簡易而小的手術間內進行,以利隔離。
1.術前準備用物,力求簡單并選較差的器械為宜,盡量少用布類(用以一次性為佳),含有膿血的物品則盡量控制在手術臺上,勿隨意放置。
2.術前盡量將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備2名護士,室內、外各一個。
3.術中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燒,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另行消毒滅菌處理。
4.凡手術中未用過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潔包布,注明標鑒后,行高壓滅菌后再按常規處理,推車用消毒液擦拭。
(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術后處理
1.手術通知單上注明陽性,即做好術前準備。
2.術中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燒,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另行消毒滅菌處理。
3.凡術中未用過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潔包布,注明標準后,行高壓滅菌后再按常規處理。
4.手術間按常規消毒處理。
(五)特殊感染(如:HIV)手術處理
1.就地手術為原則,對無價值的用物多采用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集中處理,手術期間門口掛上警示牌,做好隔離措施。
2.術中紗布、敷料、以及一切可燃燒的物品均集中封霜打包送往焚化處理。
3.有價值的非一次性物品用后立即用有效氯浸泡1小時,再用流動水初步沖洗器械表面的血污,放置有明確標識的器械收集霜,收到供應室再徹底用有效氯浸泡1小時,清洗、打包、高壓滅菌,注意在清洗該類器械的時候必須穿戴防護服以及防護面罩。后必須另行消毒滅菌處理。
4.凡術中用過的布巾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潔包布,注明標識后,區別于其他布巾送到洗衣房單獨處理。
5.術后所用的手術室床、無影燈、室間墻壁、物體表面等有效氯擦拭,地面用有效氯拖擦消毒。如無特殊情況,該室間一般無安排接臺手術。
6.室間的空氣徹底消毒,開窗通風,做好終末消毒工作,待到有效時間方再使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1
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在科主任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職責是:
1、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標準。根據本科室特點,制定具體管理細則并組織實施。
2、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包括目標性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控感與職工保健科,并積極協助調查和落實各項控制措施(如留取標本,細菌學檢查和消毒隔離等工作)。
3、制定科室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細則,監督檢查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定期總結分析,不斷提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水平和微生物學檢查的比率。
4、督促檢查本科室醫務人員執行和落實無菌操作技術和消毒制度。
5、組織本科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
6、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和教育。
7、在控感與職工保健科的指導下,具體落實各項監測工作并做好登記工作。
8、落實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檢查、使用、用后的處置。
9、每月向醫院控感委員會匯報各項統計數據,監測結果等。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2
1、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業務院長領導下,由院內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按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組織實施,各科室院內感染管理小組及兼職監控員負責日常工作。
2、醫院職工應自覺遵守醫院感染管理規定,有效地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3、醫務人員進行診療或護理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和消毒隔離制度,不得隨意簡化或變更操作程序。
4、臨床醫生按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對所經治的病人進行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對發生醫院感染的病人應完整、準確地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兼職監控人員于每月30日對本科當月院內感染監測資料進行匯總,認真填寫“院內感染月報表”,于次月6日以前報院感辦。
5、各科室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并定期進行效果監測。
6、一旦發生院內感染暴發,科室在迅速控制感染流行的.同時,應上報院感辦,并嚴格保存檢品協助采樣,由院感辦進行檢測,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隱瞞或拒絕采樣。
7、凡醫院內使用的一次性醫療器具、醫療衛生用品及消毒藥械在購進前必須經院感辦對其廠家進行“三證”審核,對其產品質量進行監測,合格后方可由相應的主管部門進購,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違反本規定自行購入,對使用中的一次性醫療器具、醫療衛生用品及消毒藥械,院感辦將繼續進行監督。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3
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達到預防和控制醫院院內感染。方法:重視消毒供應室人員的素質培養,加強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完善各項監測措施,在供應室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消毒物品、空氣進行抽樣,培訓監測。結果:通過落實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應室工作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
醫院感染是影響醫療質量的一大障礙,是評價醫護質量及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醫院的飛速發展,應用介入性診治越來越多,帶著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統一收回集中到供應室,供應室又是醫院供應各種無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項工作都和醫院感染、醫療護理質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著密切關系。因此,供應室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重要部門,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整個醫療效果。為了防止醫院感染,為臨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滅菌物品,從多方面入手,加強管理,采取各項措施,現將供應室就如何協助搞好院內感染工作總結分析如下:
一、方法:
1.醫院領導重視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是供應室工作的根本保證
醫院領導重視對醫院感染控制起著重要作用,醫院管理委員會成立,由分管院長任組長,各相關科室主任為成員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設專人負責院內感染管理及供應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每月由化驗室定期對無菌物品進行監測,每季度對供應室的無菌物品進行抽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查找原因,并進行相應處理,使供應室管理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質量,控制了院內感染。重視在職教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理論學習,定期組織理論與技術操作考核等,來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技巧,積極培養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滿足臨床醫療護理的需求。 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2.1加強供應室各區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
供應室獨立,環境清潔,內部劃為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通風采光良好,墻壁、天花板光潔無縫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設回收間、洗滌間、清潔物品包裝間、敷料間、消毒間、無菌物品存放間、辦公室、儲蓄室,布局符合由污-凈-無菌-發放的原則,污染路線與無菌路線不交叉,不逆行,同時在供應室各區域內工作人員相對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環境中的各項操作規程,使各區域責任明確,保證了消毒工作質量。加強再生物品環節的質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發放形成一條鏈索式循環,每一環節緊緊相扣,相互把關,所以供應室人員必須樹立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認真執行工作流程中的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做到供應的物品能滿足臨床需要和絕對無菌,確保醫療安全。
2.2嚴格物品回收回收的醫院器械其性能是否達標,是保證醫療器械質量的關鍵。因此,回收時必須當面查對物品器械的名稱、數量、規格、初步清洗處理情況及器械有無破損。
2.3重視清洗質量關,器械清洗是供應室工作的重要環節,國外供應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潔可以不滅菌,但是滅菌絕對不能不清潔”,充分體現洗滌徹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據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類別、有無管腔、軸節等進行分類,嚴格執行消毒→沖洗→含酶洗滌劑
浸泡→常水沖洗→純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養→檢查洗滌質量,達到程序化、科學化。
2.4嚴把包裝質量關包裝是保持滅菌物品在無菌狀態下進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確保包裝的物品經滅菌后、打開使用前保持無菌狀態。為確保包裝質量,各類物品在包裝前認真檢查,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外用化學指示膠帶貼封,并注明品名、滅菌日期、滅菌有效期、責任人等,使包裝包松緊適度,規格齊全,數量準確,尺寸規范。
2.5正確的滅菌方法滅菌是供應室工作的重點,滅菌物品的質量與醫療護理質量息息相關。因此,滅菌器應按《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操作,滅菌過程中堅守工作崗位,正確掌握滅菌器操作規程及檢測手段,注重滅菌的三大要素:滅菌溫度、時間、飽和蒸汽。每日滅菌前對滅菌器進行常規檢查和衛生清潔,管道內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滅菌合格率應達到100%。
2.6加強滅菌后無菌物品的質量管理合格的滅菌物品,應標明滅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標志,每批滅菌處理完成后,應按流水號登記在冊,記錄滅菌物品的種類、數量、滅菌溫度、作用時間、滅菌日期與操作者等,并歸檔備查。滅菌后物品應放入無菌間的柜內,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順序分類固定放置。對發出去的物品,不論是否使用,均視為污染物品,應重新滅菌,不應再進入無菌間存儲。
3滅菌及滅菌后物品的`貯存
供應室空氣消毒:醫院感染多為呼吸道疾病,空氣是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控制空氣中的細菌量,減少病原菌借助空氣傳播,用三氧消毒機消毒空氣,因醫療用品通常需要消毒、滅菌,嚴把消毒關是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的重要環節,醫療用品的性質、規格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消毒滅菌方法,對油劑,應選用干熱滅菌,對不能耐熱、耐濕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原則上能用高壓蒸汽滅菌的物品首選高壓滅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優點,但是高壓滅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滌質量,我院現用的三效熱原滅活劑為復方含氯消毒劑,有去污、消毒和除熱原作用,再嚴格按照四步洗滌法洗滌,達到玻璃不掛水珠,膠管不發粘,ph值中性等要求,配合正確的包裝、滅菌及正確的裝載、排列,保證了消毒滅菌的質量,滅菌后物品貯存:無菌區作為貯存和提供無菌物品的場所,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區域,無菌區采取封閉式管理,由無菌物品發放人員負責,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滅菌后物品放入無菌柜前逐件清點,合格者分類按滅菌日期或有效期順序旋轉,便于發放取用,聚乙烯塑料袋封存無菌包保存期,有文獻報道,用聚乙烯封袋的無菌包在滅菌8個月,包內物品仍然無菌,由于無菌包干燥,細菌無法通過水分進入而污染包內物品。塑料袋的封閉又阻斷了塵埃及水分的進入,使無菌包長期保持干燥,延長了保存期。
4.加強供應室消毒滅菌的質量監測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
20xx年5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正式頒布《消毒技術規范(試行)》以來,消毒滅菌被納入國家正式法規,為避免醫療糾紛及醫院感染發生,消毒滅菌的監測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保證消毒滅菌的質量控制,對消毒滅菌物品處理過程中的環境、滅菌設備、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等進行監測。
4.1對壓力蒸汽滅菌監測每鍋次進行工藝監測,并詳細紀錄;化學監測每包進行,預真空滅菌器每晨第一鍋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每月進行一次。
4.2空氣、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細菌培養每月常規進行1次,要求做到空氣培養細菌菌落總數≤200 cfu/m3;操作臺、工作人員手細菌菌落總數≤5 cfu/cm2。
二、結果
1通過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即我室每月對空氣物體表面細菌培養1次,要求包裝間、無菌物品間空氣菌落≤200 cfu/m3,物體表面菌落≤5 cfu/m3,對無菌物品每月隨機抽樣培養1次,結果表明,合格率為100%,如滅菌包外用指3m膠帶,標示物品是否滅菌,包內中心用化學批示卡或嗜熱脂肪桿菌芽胞標本包內物品是否滅菌合格,每天早上對預真空壓力滅菌器作bd試驗,測滅菌器冷空氣排除情況,如化學指示劑變色不全,及時分析查明原因,使監測效果準確,以達到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2提高供應室護士業務素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供應室工作人員日常接觸污染后醫療用品及化學制劑較多,要求工作人員每月由主管護士或護師講課1次,理論考試和晨間提問等,嚴格遵守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各項操作規程,并列入年度重點考核內容,從而增強了規范化操作的自覺性,同時加強自我保護能力,在接觸易揮發化學制劑時,戴好防護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并正確洗手,每次洗手持續10 s~15 s,從指端到指尖、手心和手背。
合理的管理制度,嚴格的管理措施及專職人員的目標監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評,促進了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動向自動監控轉軌,達到自我約束,降低醫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體現了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全過程中護理管理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4
1、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存放,物品定位放置。滅菌物品包外標識清楚、準確,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柜,過期重新清洗、滅菌。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存放時應去除外包裝,分類碼放在防塵良好的柜內,使用前應檢查小包裝有無破損、失效,產品有無不潔等,使用后按規定分類處置,不得重復使用。
4、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根據其性能定期監測并有記錄(如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每日監測,戊二醛每周一次)。定期對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
5、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更換時容器必須同時滅菌。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滅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應注明開啟時間,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使用無菌干燥持物鉗及容器每4小時更換。
6、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無菌液體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瓶裝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裝。
7、凡侵入性診療用物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粘膜直接接觸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8、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速干手消毒劑。
9、各種診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須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體、氣性壞疽、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器械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技術規范》要求,應雙層封閉包裝并標明感染性疾病名稱,由消毒供應中心單獨回收處理。污染敷料置入雙層垃圾袋密封運送。
10、配備流動水洗手設施和速干手消毒劑。醫務人員每治療、處置一個病人,接觸污染物品后,應及時洗手或手消毒。
11、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交接、登記等工作。
12、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含空氣、地面、物體表面等),地面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及時消毒。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5
(一)工作人員
1、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數量,私人物品一概不得進入無菌區。面部、頸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須進入手術室時,應戴雙層口罩。
2、凡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更換手術衣褲、鞋、帽、戴口罩、頭發、內衣領及袖邊、褲邊不得外露;外出必須穿外出衣鞋。手術完畢,衣褲、鞋等須放到指定地點。
3、手術室一切物品概不外借,防止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4、手術室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二)清潔與消毒
1、手術室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并有明顯標志。
2、每周徹底清洗手術間一次。室內物品全部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
3、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器械車、升降臺、麻醉桌、無影燈、窗臺等。保持地面、桌面、墻壁及手術間各種物品清潔,無塵,無血跡。
4、手術完畢及時打掃手術間,桌面、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并行空氣消毒。
5、每月對滅菌器進行生物監測一次,空氣、手、物體表面進行細菌培養一次,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再次復查。
6、無菌與有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由專室或專柜保存,并有明顯滅菌標記及滅菌日期。無菌物品一經開封不得超過24小時。干式無菌持物鉗有效時間為4小時,并注明開封日期及時間。
7、手術間使用原則為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特殊感染手術應在專用手術間進行。手術開始后,各手術臺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術臺上的各種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壓力蒸汽或環氧乙烷),使用前必須經兩人核查滅菌日期或滅菌標志。
9、手術室平車內外不得交叉使用。
10、凡污染敷料、廢棄組織等應放在黃色防滲漏塑料袋內,集中焚燒處理。
(三)特殊感染手術終未消毒措施
特殊感染患者手術,各科室應提前與手術室聯系,并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感染名稱,以便于合理安排手術。處理原則:嚴密隔離,選用敏感的`消毒液;無行預消毒,后清洗、滅菌,必要時行雙滅菌。
1、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1)手術間掛隔離標志,專用消毒物品及浸泡桶,門口備鞋套。
(2)嚴禁參觀手術。
(3)手術人員要穿手術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手術衣,戴雙層手套),不得隨意出入手術間,室內外設兩名巡回護士,所需物品均由室外護士傳遞。
(4)術后處理
①被服和布類敷料:放入黃色塑料袋中,扎緊袋EI、標記,送洗衣房處理。
②器械用含氯消毒溶液浸泡后清洗。
③一次性物品及廢棄物品,放雙層黃色塑料袋內中,標記,焚燒處理。
④手術間地面、桌椅、器械臺、手術床等用消毒液擦拭。
2、特殊感染(綠膿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和氣性壞疽等患者手術的處理
(1)同澳抗陽性手術處理
(2)手術應在其他手術完畢后開始,手術前將非手術用物移至室外,術畢房間消毒密閉12小時后方可使用。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6
1、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必須加強在職教育,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科內定期組織業務學習。
2、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員的培訓:各科室挑選責任心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醫師和護師擔任醫院感染監控員,由醫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對其組織1次業務培訓。
3、醫院感染知識的全員培訓:每年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普及教育,強化醫院感染預防意識。培訓方式有:
(1)專家講課。
(2)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學習班。
(3)試卷問答。
(4)科室組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
4、新上崗人員在崗前教育課程中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5、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專業培訓,如醫生參加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學習班、護士參加消毒滅菌學習班、行政人員參加醫院感染管理學習班、清潔工參加保潔培訓班等。
6、各種培訓班應有培訓資料、考勤記錄、試卷和成績單。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7
一、基本要求
1、門診相對獨立,有明顯就診標志;設專人發放口罩和就診須知,負責咨詢、引導分流患者。
2、“三區”劃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設有效的隔離屏障,安裝適量的非手觸式洗手裝置。
3、門診診室三固定:人員相對固定,診室內器械固定不能攜帶出室外,收集污物設施固定。
二、防護要求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接診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級防護: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⑴ 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⑵ 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⑶ 工作時應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⑷ 嚴格執行手衛生。每次接診病人后,要更換手套或進行手消毒。
⑸ 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2、二級防護:適用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留觀室、隔離病房、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從患者身上采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體的工作人員,轉運患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⑴ 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⑵ 根據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途徑,采取飛沫隔離與接觸隔離。
⑶ 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⑷ 進入隔離病房、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隔離衣或防護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嚴格按照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的劃分,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衛生與保護。
3、三級防護:適用于為實施可引發氣溶膠操作的醫務人員。可引發氣溶膠的操作包括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BiPAP和CPAP)、高頻震蕩通氣、復蘇操作、死后肺組織活檢等。
4、除二級防護外,應當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三、消毒技術
㈠ 空氣消毒:
1、保證空氣的流通是控制和預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⑴ 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
⑵ 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
2、需要時,可采用循環風式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不必常規采用噴灑消毒劑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㈡ 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和消毒。
發熱門(急)診和定點醫療機構隔離病房、隔離病區內所有的物體表面、地面都應當進行清潔,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應當先清潔,再進行消毒。
1、清潔的一般要求包括:
⑴ 進行濕式清潔,動作輕柔。
⑵ 所有清潔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當保持干燥。
⑶ 清潔工作應當區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逐區進行。濕擦各種物體表面,濕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區使用,及時更換。
⑷ 工作人員進行清潔工作時,應當分區穿戴防護用品。
⑸ 工作完畢后,應當及時清潔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規的消毒方法,消毒劑可選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
㈢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單、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換,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時更換。用后的上述物品用雙層布袋封扎,可煮沸10分鐘消毒或者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15分鐘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與醫務人員使用物品應當分開清洗、消毒。
2、呼吸治療裝置在使用前應達到高水平消毒,螺紋管盡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復使用,用后應當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 分鐘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專用清洗機清洗,水溫80℃-93℃清洗10 分鐘,烘干備用。氧氣濕化瓶應當每24小時進行更換,使用后的濕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劑中 30 分鐘,無菌水沖洗后干燥備用。呼吸機主機表面清潔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3、接觸患者的精密儀器設備,設備表面使用70%乙醇或異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機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體溫計,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鐘,或者浸泡于0.2%過氧乙酸中10 分鐘后,干燥保存。血壓計、聽診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壓舌板一人一用一滅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壓舌板。
㈣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的處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當使用專用容器盛放,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設有污水處理系統的醫療機構,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適當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藥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㈤ 終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轉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間的環境和使用的物品應當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氣消毒:無人條件可用紫外線對空氣消毒,也可以用15% 過33氧乙酸7 ml/m(即純過氧乙酸1g/ m)熏蒸進行消毒;消毒完畢充分通,.
風后方可使用。
2、物體表面和地面:清潔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鐘。
㈥ 轉運救護車的消毒和人員防護要求。
1、轉運救護車輛車載醫療設備(包括擔架)專車專用,駕駛室與車廂嚴格密封隔離,車內設專門的污染物品放置區域,配備防護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劑。
2、轉運人員穿工作服、隔離衣,戴手套、工作帽、防護口罩和防護眼鏡。
3、轉運人員接觸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后,要及時更換全套防護物品。
4、非負壓救護車轉運時應當開窗通風;負壓救護車轉運時應保持密閉狀態,車輛消毒后打開門窗通風。
5、轉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后,救護車輛必須返回急救中心(站)消毒后再轉運下一例患者。
6、救護車的清潔消毒應當先關閉門窗,再用2%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封閉1小時。
四、醫療廢物的管理
在診療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8
(一)醫院感染概述
1. 醫院感染的概念
醫院感染,也稱為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或醫療保健相關感染,是指住院病例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
2. 醫院感染的種類
醫院感染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根據醫院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將醫院感染共分為12類:下呼吸道、傷口、泌尿道、胃腸道、血液、皮膚軟組織、骨與關節、生殖道、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眼耳鼻喉和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
根據醫院感染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將醫院感染分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術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發生的醫院感染病例,占全部醫院感染病人的半數以上,表明呼吸道在醫院感染中具有高發的普遍特性,在醫療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這些部位保護,做好預防和消毒工作,減少引起該部位感染的操作。
可采取的措施有:保持病室內空氣潔凈新鮮,提高機體防御能力,保護和隔離易感者;加強空氣和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處理,及時隔離感染患者,隔離傳染病患者;減少病室內人員流動。
尿道感染主要是細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癥,80%的醫院的泌尿道感染與導尿有關,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導尿管污染或將尿道外口周圍細菌植入膀胱;長期留置導尿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
因此,消毒和無菌操作應達到規范化、標準化。根據感染人群的不同可分為病人發生的感染和醫務人員感染等;根據引起醫院感染病原體來源的不同進行分類,將醫院感染分為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
內源性的醫院感染又稱自身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內由于各種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細菌侵襲而發生的感染。外源性的醫院感染也稱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醫院內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種病原體侵襲而發生的感染。
3. 醫院感染的發生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
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制劑;
②消毒、隔離和滅菌不嚴格;
③院內交叉感染;
④臨床診療方式的改變;
⑤人口老齡化;
⑥領導缺乏重視。
4. 醫院感染的判斷標準
下列情況屬于醫院感染:
①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③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
⑤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⑥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下列情況不屬于醫院感染:
①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
②由于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癥表現;
③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后48小時內發病)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
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5. 醫院感染的特點
(1)醫院中病原體種類繁多、來源廣泛:近年來我國醫院感染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為常見病原體;革蘭陽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為主。不同年份觀察革蘭陽性球菌呈逐年增加趨勢,但革蘭陰性桿菌仍是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流行的.菌株具有耐藥性,難以治療:控制病原體耐藥性的播散主要包括3個環節:減少不合理的抗生素處方;加強環境衛生控制;監測耐藥菌株抗性的發展趨勢。
(3)污染環節多,控制難度大:醫院作為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從事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醫療廢水、廢氣和醫療廢棄物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攜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化學有害物,對這些廢物的收集、處理稍有不慎,必然會危害人們的健康。
(4)易感人群集中,抵抗力低,病死率高:調查發現,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和住院天數的延長,醫院感染病死率增高。我們認為這與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往往病情較重、抗感染能力低下、住院天數延長及感染機會增加有關。
6. 醫院感染的危害性
①延長住院期限,增加費用;
②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
③擴大傳播。醫院的菌株具有耐藥性,易使社會人群受到感染;
④醫院中工作人員的感染問題比較嚴重,如乙型肝炎、肺結核、SARS等。據相關統計顯示,接觸血液機會高的科室如外科、檢驗科、口腔科,乙型肝炎感染率高達30%~50%。
(二)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現狀、發展及監測的常用指標
1. 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現狀、發展
醫院感染管理就是按照醫院在醫療、診斷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感染等客觀規律,運用有關的理論和方法對醫院感染現象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活動,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感染發生。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醫療安全最重要的一環。
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雖然較先進國家相對滯后,但是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醫院感染的研究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醫院感染管理學逐步形成,并形成其自身的特點,包括明確的醫院感染管理學概念、范疇、研究內容、基本理論和應用實踐等,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綜合性邊緣交叉學科,主要研究醫院感染發生、發展、預防和控制的客觀規律。
我國制定了很多有關醫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規章性文件,如2001年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十一五”期間先后頒布了數十部相關文件,如《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和《醫院感染監測規范》等。
標志著我國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也已經逐步向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對過去一些管理規定和監控辦法做了較大的調整和完善。在醫院管理的諸多環節中,醫院感染管理直接體現了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影響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
衛生部《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中對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
(1)醫院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感染管理是院長重要的職責,是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
(2)定期討論在貫徹醫院(醫院感染部分)的質量方針和落實質量目標、執行質量指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與措施,并有反饋記錄文件。
(3)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住院床位總數在100 張以上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建立與完善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程序與措施。
(4)醫院要制定和實施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控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確定臨床預防和降低醫院感染的重點管理項目,并作為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核查。
(5)將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操作定期考核與醫院感染管理指標的完成情況,納入定期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考核的范圍,并定期向醫務人員與管理部門通報。
(6)建立醫院感染控制的在職教育制度,定期對醫院職工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宣傳與教育。
(7)醫院須規范消毒、滅菌、隔離與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工作制度,要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產房、內窺鏡室、血液透析室、導管室、臨床檢驗部門和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測工作。
(8)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提高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水平。制定和完善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堅持抗菌藥物分級使用。開展臨床用藥監控,實施抗菌藥物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過度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為及時予以干預。
(9)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有效管理,并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9
一、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有健全的醫院感染質量控制小組并履行職責。
二、加強對科室人員的感染管理知識培訓,醫務人員定期參加培訓,并建立培訓記錄。
三、病區環境保持整潔,空氣新鮮、無異味,根據季節溫度不同,定時開窗通風。病區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用紫外線燈消毒,有記錄。
四、患者的安置原則: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開,同類感染患者相對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單獨安置并采取相應隔離消毒措施。對已確診的傳染病患者應立即轉傳染病院隔離治療,在未轉出之前,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五、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技術規范。治療過程中凡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接觸人體皮膚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消毒。所用無菌物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嚴禁重復使用。
六、病區桌子、椅子、凳子、床頭柜、病歷夾、門把手、電腦鍵盤、電話、水龍頭等每日清潔或消毒,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七、工作人員應重視職業安全防護,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按規定要求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離衣、防水圍裙等;診療不同患者前后應洗手或手消毒,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等應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
八、預警的感染病例及時處理,并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
九、按照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十、嚴格執行我院醫療廢物管理相關制度,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登記轉運等工作,交接登記內容。
十一、加強對陪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衛生宣傳。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0
一、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
二、保持治療室的整潔,每天進行清潔打掃,操作臺面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氣用紫外線消毒。每天操作結束后應進行終未消毒處理。
三、醫務人員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時戴手套及配戴防護鏡。
四、器械消毒滅應按照“去污染―清洗―滅菌”的`程序進行。一般診療用品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對重復使用的器械物品要嚴格進行消毒及滅菌。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每人用后均應滅菌。做到一人一份或一用一滅菌。
五、治療用的棉球、敷料必須高壓滅菌,用后焚燒處理,其它各種污物不準亂扔,應集中消毒或焚燒處理。
六、每月進行一次空氣、物表、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細菌培養,每半年進行一次紫外線強度監測。
七、對紫外線燈的使用、消毒液的更換、細菌培養等活動應有文字記錄備查。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1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使用的消毒、滅菌藥械的監督管理
2.醫院感染管理科(辦公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擬購入的'消毒、滅菌藥械的資質進行審核,并具體負責醫院消毒、滅菌藥械的購入、存儲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
3.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消毒、滅菌藥械使用效果進行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匯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提出改進措施。
4.采購部門應根據臨床需要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對審核意見進行采購,按國家規定查驗所需證件,監督進貨質量。
5.醫院必須建立消毒、滅菌藥械的采購和出入庫登記制度并由專人負責。
6.醫院自配消毒藥時,應建立消毒劑使用登記冊,登記配制濃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內容,并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程序和所需濃度配制。
7.醫院使用消毒器械時也應建立使用登記冊,登記消毒對象、消毒時間、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監測結果以備查驗。
8.使用部門應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范圍、方法、注意事項;掌握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濃度、配制方法、消毒對象、更換時間、影響因素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醫院使用過期、淘汰、無合格證明的消毒、滅菌藥械。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08-06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07-25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2-20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推薦]08-13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10-15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精品)01-13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選26篇)12-14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選20篇07-21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