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標準扭曲理性職場勵志文章
現在的社會有一種普遍的趨勢,就是用各種量化的指標去評價事物,甚至,像尺子一樣去衡量人。在這些量化指標的指引下,我們會認為,考100分的學生比考出80分的學生學得更好,智商120的人比智商110的人更聰明,大學排行榜上排名第五的學校必定不如排名第一的。于是,我們的社會就陷入各種指標競爭的怪圈里去了。我們不僅熱衷于建立各種量化標準,還不斷將它制度化、體制化,用它來評價、挑選更年輕的一代。
這和根據“有效像素”來挑選相機以及根據“分辨率”來挑選液晶電視,恐怕沒什么分別。這些量化標準通常可以讓我們的.選擇更為方便,也讓我們更容易為自己的選擇找到依據。然而,這種做法看似聰明,卻很可能會搬起石頭來砸到我們自己的腳上。因為基于各種數字和標準做出的決定,雖然看似合理,卻并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
我的一個碩士生,3年前畢業,他在找工作時獲得了兩個公司的錄用。
A.A公司,比較喜歡的行業,月薪7000元。
B.B公司,不太喜歡的行業,月薪20000元。
雖然有一定的思想斗爭,但是很快,和大多數人一樣,他理性地選擇了B公司。這一點也不讓人奇怪,畢竟B公司的工資是A公司的近3倍!
選擇這份待遇更優的工作之后,按理說,掙錢多了,應該感到更加快樂,但奇怪的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并不喜歡做這個行業和這份工作,只能把它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
再到后來,他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但是考慮到辭職的成本很高,就只好繼續撐著。而且,由于公司里有別人比他更喜歡這份工作,更積極更努力,做得也更好,所以他就失去了升職和發展的機會。結果,3年來他的工資基本沒有變化,還在20000元左右。更嚴重的是,他變得越來越不開心,工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最后還是決定辭職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而我的另外一個學生,3年前畢業時被A公司錄用,拿到的月薪是7000元。當時,他只有這么一個錄用通知,沒有什么選擇。所以,他開心地去了A公司。雖然薪水不高,他卻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著工作充實的快樂和滿足。因為快樂的激勵作用,他越做越積極,越做越好,很快升至主管,幾年內他的收入已經翻了幾番,現在他的月收入已經接近30000元。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得很快樂很充實。他甚至告訴我,他已經計劃利用自己在這個行業的經驗和人脈,將來創業辦公司,開創一番事業。
可見,理性選擇不一定總是最好的。在量化標準的影響下,人們往往會忽視自己內心的感受,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尋求理性的結果。工資是很容易量化的,但是對工作的喜歡程度卻很難量化。在一個把工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社會里,人們的選擇就很容易發生扭曲,而這種扭曲的選擇還經常戴著“理性”的面具。它誘導人去追求那些看上去很重要的事情,卻忽視了快樂能夠創造價值,而且是更為長遠的價值。不幸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是多么容易犧牲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去選擇那些理性上更重要的目標啊!
【量化標準扭曲理性職場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職場勵志文章:用老板的標準要求自己01-19
職場勵志的文章01-22
職場勵志類文章11-16
職場勵志文章摘抄07-04
職場生涯解密職場勵志文章08-06
職場勵志文章:敢于優秀11-16
職場勵志文章500字01-05
職場年度最勵志文章11-27
職場勵志文章有哪些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