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征文15篇[優]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征文打過交道吧,征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了然的特點。怎么寫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糧節糧征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糧節糧征文1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是一只小書蟲,十分喜愛讀書與品味書的墨香。因為書不僅使我變得性格文靜,而又使我有了更高的涵養。開闊了我的視野,陶冶了我的情操,還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
在我讀過眾多書中的一本叫《小公主》。這本書主要寫上庫·萊爾的女兒杰西在貧窮與富貴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下,都保持著公主的風范,盡力幫助別人。寧可自己受苦、挨餓也決不上別人過得不好。是杰西教會了我在人生最光輝的巔峰不春風得意;而在最不幸的低谷時也不萎靡不振。時時刻刻都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即使做不到杰西那般善良,但我也要盡已所能、全心全意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是讀書讓我知道了詩的優美,詞的旋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會了我要愛我的民族,愛我的國家;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教會了我要珍惜時間并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教會了我有才華的人,到哪里都是閃光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會了我要謙虛,不恥下問。
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的上段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首詩寫得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我深切地領略了詩人的懷才不遇、懷念古代豪杰與未施展偉大抱負的心情。我的靈魂與這崇高的思想共舞,它好似一泓清泉,沖刷與洗滌我的靈魂。
我愛書,更愛細細品味書。是書讓我知道了詩人心中的大志;是書把我的思維發揮的淋漓盡致;是書給予了我無限有用的知識。我要在此呼吁“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愛糧節糧征文2
記得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個女孩跟媽媽大吵了一架,氣得奪門而出,決定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討厭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門閑逛,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一直到了晚上,她來到一家面攤旁,聞到了陣陣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沒錢,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面攤老板親切的問:“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老板聽了大笑:“哈哈,沒關系,今天就算我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一會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說:“老板,你人真好!”老板說:“哦?怎么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這么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板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才給你一碗面而已,你就這么感激我,那么你媽媽幫你煮了二十幾年的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
聽老板這么一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她顧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飛奔回家。才到家門前的.巷口,女孩遠遠地看到媽媽正焦急地在門口四處張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女孩感覺有一千遍一萬遍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見媽媽已迎上前來:“哎呀,你一整天跑哪里去了,急死我了,快進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飯了。”這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
當親人一直都在,人就會忘了他們給的溫暖,一個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人反而不會去感恩,因為他認為,白天已經夠亮,太陽是多余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已有的,認為他們是理所應當,對于自己沒有的又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仿佛這個世界欠我們很多。百善孝為先,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心中永遠掛念父母。“孝”以德為重,忌諱愚孝假孝,一味順從。孝不在貧富,論心不論行。
常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的生活,克勤克儉,自食其力,少一分父母的牽掛。理解父母的需求,反哺父母之愛,讓心相擁,讓愛匯集。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學會感恩、知道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之心當是人之常情。“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草木旺盛的生長是,為的是報答春暉之恩;鳥兒拼命覓食為的是報答哺育之恩;禾苗茁壯的成長,為的是報答溪水的滋潤之恩;孩子努力學習,為的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知恩是激勵一個人奮發有為的動力。知恩才能感恩,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叛逆的個性,就是源于缺少感恩之心。要想成大事者,“博愛”之心少不得。用一顆感恩的心生活,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糧節糧征文3
我是一個饅頭,是學校食堂的師傅把我從熱騰騰的蒸籠里拿了出來。我白白胖胖、松松軟軟的,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香味,讓你看上去都會忍不住咬上一口的。現在的我正和我的姐妹們躺在食堂的饅頭框里睡大覺呢!
“叮鈴鈴……”一陣鈴聲把我和我的`饅頭姐妹們吵醒了,我揉了揉睡意朦朧的雙眼,只見同學們正有說有笑的朝著餐廳走來,噢!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呀!哈哈,這下輪到我們出場了。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姐妹們就被同學們請了出來,有的被放在飯桌上,有的被拿在手里,有的正在進入同學們的肚子里呢。我是被一個調皮的小男生拿著的,他一下拿了我們四個姐妹。我當時就不樂意了,心想:你能吃得了這么多嗎?可是他可不管這些,照拿不誤,邊吃還邊和其他同學說笑,你一言我一句,說著說著竟然和對面的幾個男生吵起來了,順手拿起我來就朝著對面的同學扔了過去,“砰!”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摔得我頭暈眼花,鼻青臉腫,原來好看的模樣頓時消失了,有個同學看我這樣竟然把我放進了垃圾箱,我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同學們,你們太不知道珍惜我了,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的小麥,經過脫皮、曬干、輾磨等多少道工序才有了我---饅頭,我這么一個小小的饅頭可是用無數粒小麥做出來的,可你們就這樣把我當作垃圾扔掉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我、愛護我吧!
愛糧節糧征文4
在我牙牙學語的小時候,媽媽經常教我讀《憫農》詩,于是我跟著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詩,讓我一直記憶猶新,但那時我還小,不能體會詩中的含義,隨著我漸漸長大,直到我有機會回鄉下老家看舅爺,才親眼看到什么是“辛勤種植”,也才慢慢體會到了“愛糧節糧”的真正含義。
那一天,走在老家的田間地頭,我看見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伯伯正在給農作物撥草澆水。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他們那一個個辛勞的背影在不停地忙碌著,讓我的心里又欽佩又擔憂,真是勤勞的一群人呀,可是這么熱的天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正在思考間,我來到了舅爺家門前,舅爺家是新蓋的二層房子,有好幾間房子,其中有一間專門用來存放糧食,地上放著三、四個大麻袋,聽舅爺告訴奶奶說上一年收成不是很好,雨水有些多喲。等舅婆端上來做好的飯時,我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吃得很仔細,生怕掉一粒米,我邊吃著飯,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些正汗流浹背務農的伯伯們的背影,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陣發酸,從鄉下回來,我總也忘不了那些背影,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并逐漸懂得要愛惜糧食。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外面餐館吃飯。在吃飯時,隔壁桌子的幾個叔叔、阿姨們也正在美美地吃著,突然他們中的一個人接了一通電話后對大家說:“單位要求立刻加班”,在座的人全部放下正吃到一半的'飯菜,起身就走,我扭頭一看,哎呀,有些菜剛上桌還沒顧上吃呢,我正想說些什么,這時,已急急地走到門口的一位阿姨折返了回來,說道,“這些飯菜還沒吃呢,浪費了多可惜呀,我給咱們打包帶上,加完班后再吃吧”。聽到這些話,我正揪緊的心突然放下了,心里真是高興呀,吃了別浪費真好呀。通過這件事,我更加體會到要節約糧食。
不知不覺,我上三年級了,我慢慢領會了《憫農》詩的意思,我也從心底里懂得了愛糧節糧的可貴。以前我對愛糧節糧很不以為然,現在我覺得愛糧節糧很簡單,它就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在我們的一點一滴中。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吧,珍惜農民伯伯們為我們種植的每一顆糧食,珍惜這些食物當中凝結的辛勤汗水和辛苦勞作,用感恩的心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吧!
愛糧節糧征文5
書,是一艘小船,帶領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書,是一架梯子,引導我們走向進步;書,是一座橋梁,溝通你我心靈。
若問,你喜歡讀書嗎?我定會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是當然!”不知從何時起,書的縷縷清香以飄進了我的記憶深處。兒時,我總是很好奇爸爸手里捧著的以微微泛黃的書本。他看書時,我時常會擠過去湊熱鬧。方方正正的字一排一排地印刷在紙上,就像一個個排列好的豆子是的。我年幼,自然是識不了字的,也就不懂那一個個的點點是何意,但我卻異常喜歡那白紙黑字,喜愛那特有的清香。后來一本本的'小人書住進了我的世界,自己也就咿呀咿呀地連矇帶猜,再加上父親的教導也能大概了解書的意思。每當我看懂一丁點書時,總不忘屁顛屁顛地去和母親炫耀。
如今,院子里的桃樹已有了十五圈年輪。我對書的喜愛日益增深,現已到了入迷的程度。一有空閑,就不忘翻開幾本書出來看看。
夕陽西下,翹首窗外,此時此刻,太陽好似喝醉了酒,臉漲得通紅,正慢吞吞地向自個家里摸去。我伸了伸要;“啊,看書休息一下吧!”從書架上挑了本《畢淑敏散文集》,小心翼翼地捧著,坐在窗邊的小木椅上,細細品讀著。當我知道“旅行使我們謙虛”時,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回想這最近以來的人和事;當我看到有人“坦然走過乞丐”時,我不由為他的真誠內心拍手叫好;當作者希望我們“做自己身體的朋友”時,我開始替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擔憂……這本蘊含了太多人生這哲理的書深深將我所吸引,仿佛一位可親的心理醫生在送我真誠的勸告。
我陶醉了,沉迷在這書海的清香之中,被淡雅的油墨所點染著。朦朧中,聽見有人在喊我,但那又好似一陣幻覺,隨著微微涼風漸遠……我依舊專心致志地沉浸在書海。
忽然,一聲大吼把我驚醒。“你這孩子,還吃不吃飯了?”“嘿,看書呢。”我不好意思地朝母親一笑。她輕輕拍了下我的肩膀,說:“走吧。太陽都下去了。”我戀戀不舍地放下書,極不情愿地下了樓……
吃飯時,咂巴著滿嘴的飯,食而無味,我耳畔依舊回響著畢淑敏發自內心的話,那一幕一幕情節在我眼前浮現。母親見我這樣,“當”的敲了下我的碗,說;“吃完再去看書。來,吃魚。”聽到這句話,我又打起精神來,飛快地吃完飯,看書去了。
呵呵,你說我這條“小書蟲”,哎,“無藥可救”啦……
愛糧節糧征文6
有些人認為,珍珠項鏈非常珍貴,可我卻不這樣認為,“人是鐵,飯是鋼”“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糧食。雖然糧食這兩個字十分不起眼,但卻無比珍貴。
現在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也隨著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一半的面包,吃一口的饅頭,嗦了一口的面條,這些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卻被丟進了垃圾桶,也許有人會說,浪費這么一點的食物無所謂呀!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浪費這么一點食物,那地球上將會浪費多少寶貴的食物啊!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節儉樸素會培養一個人的美德,而浪費則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我們上幼兒園時就學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農村長大的孩子最能理解這首詩的'含義了,在農村隨處可見農民伯伯頂著炎炎烈日在田地里種糧食,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精神啊!還有的老爺爺老婆婆弓著腰在田地里插著秧苗,這得多么幸苦啊!所以,我們不能辜負農民伯伯的幸勤勞作,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
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7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們不僅每餐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而且長輩們還變著法子翻花樣地給我們搭配伙食:面包、雞蛋、紅燒肉、肯德基、自助餐……從中可見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但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們許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大家吃飯時,有沒有想過這誘人的糧食從哪里來呢?
古人有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合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而它的深刻含義呢?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感覺沒食欲,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還在講勤儉節約!”媽媽聽了這句話立刻就生氣了,說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的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媽媽還告訴我,現在全球許多餐飲業都提出了“光盤行動”的口號,這說明了浪費糧食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全人類的共同關注!是啊,全球有五十億人口,我國就有十三億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天一碗飯來計算,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億碗飯,但是農村里的田地正在急劇地減少,一片片農田正變成高樓大廈,供我們食用的糧食也正逐年減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那么一天就可以節約五十億粒糧食,這些糧食足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計算,全世界每5秒就有一名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而十三億中國人每日白白倒掉的糧食飯菜一年累計下來足可以養活兩億人。這個數字的確是相當驚人的!
我們再來看一粒糧食的不平凡經歷。首先,農民在播種之前要經過除草、耕田、施肥、選種等工序。播下種子之后,從發芽到成熟期間,一直伴隨著一遍遍的除草、殺蟲、施肥,農民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灑著一把把的`汗水,侍弄著五谷雜糧長葉、開花,直至顆粒飽滿變成金黃。農民還要頂著驕陽收割、脫粒、晾曬,歷經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糧倉。之后,再經過加工、運輸等一系列工序,最終成為飯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兩水”,我們又怎么能忍心浪費糧食呢?浪費糧食是多么可恥的行為呀!
糧食是可貴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勞動的成果。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愛糧節糧征文8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題記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節約糧食,他們說那是一種良好的品德習慣。相信很多人都曾用稚嫩的聲音信誓旦旦的答應過父母,可是如今,又有誰還記得當初的承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聽到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許多同學都笑了,節約糧食而已,以前學過的`古詩可多了。什么《憫農》什么《江上漁者》的,隨便抽一首來做個題記,剩下的編就是了。簡單構思一下,許多同學拿筆就寫,沒有任何人注意到老師臉上那一絲無奈。
這是發生在幾年前小學里的一幕。
今日看到這與當初近似的題目,我在歡喜之余,突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個題目,真的只是一個題目而已嗎?
不,不是的。我腦中浮現出一副圖畫,畫面正中有一位農民在辛勤的耕作著,仔細看可以發現,有晶瑩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不遠處,一輪紅日懸掛在半空中,散發著陣陣熱芒。
這分明是二年級語文課本上,《憫農》那首詩的插圖!當初弄明白詩的意思后,我還曾傻傻的想要進到圖畫中,幫助那農民伯伯扇扇風,遮遮陽。
但現在呢?我們在年齡上成長,卻在愛心上退步了。那時候雖然什么都做不了,卻有幫忙的那份心;現在可以做很多事,但似乎連不浪費糧食都難以做到!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長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食堂還是一如既往的嘈雜,我與同學端著盤子在餐廳內轉了幾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桌。我們如往常一般邊吃邊聊,不知是誰把話題引到了節糧上面,我突然想起,那餐廳墻上所貼的兩行字。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記得上一次看見這行字,似乎還是在五年級。現在才再次看見它們,不是因為它們消失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在意它。我們自以為我們已經牢牢記住這句話,所以不愿再浪費時間去看它,但實際上,我們只是記住了,卻未曾實行。記住而不實行,與沒記住,其實并無兩樣。
讓我們試著去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愛糧節糧征文9
少年時憧憬吃上大米白面、過上好日子的斑斕光影,已在記憶屏障中漸漸遠去。但母親做的簡陋糧倉,卻是我們一輩子的念想。
七十年代初期,糧食匱乏,農村實行集體經濟,生產隊上工記工分,我所在的生產隊人多地少,年底按人口分點口糧、分票(糧票、布票、肉票等),僧多粥少,捉襟見肘,平時僅一點大米白面都是留在家里來親戚時食用。當時我八、九歲,弟弟五、六歲,爸爸在外地煤礦下井,媽媽當生產隊隊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中華大地,偉大的祖國響起了改革開放的樂曲。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媽媽是種地的行家里手,分到手的地不足一畝,又買了人家一畝多地,種起了糧食。繳完公糧,有點余糧,于是媽媽便在房子的西北角,請人幫忙搭起了一間十幾平米的草棚,開始置辦糧倉。整平好地,支墊好二層間矩相同的四排磚,上面放置木板,就成了糧倉“地基”。然后木板放上兩個一樣大的舊簸籃(篾匠用竹子編制),作為糧倉的`底座,蘆葦拆子作為擋墻,倒進一些糧食,坐實拆子,一點一點圈,倒進一袋一袋曬干的谷子,螺旋式卷上,分放著兩個小糧倉(一個小麥、一個水稻),足有一米多高,各能存進五、六百斤糧食,上面做成一個尖頂,用洗干凈的舊衣服罩上,就象兩座古典寶塔,纖巧精致,珠交露幔,賞心悅目,沁人心脾。媽說,別看這個糧倉做得土,但很實用,通風好,防潮、防濕,谷子不容易生蟲。
白駒過隙,我和弟弟也長大成人,離開了家。母親一人在家,從人工鐮刀收割稻麥到聯合收割機收割,都是她一人在操勞。收割完后,母親就挎上菜籃子到地里和沿途撿拾遺漏了的糧食,曬干搓摘,顆粒歸倉。其實母親省吃儉用,舍不得吃大米、面,天冷時一頓稀飯(麥麩做的)吃一天。每到春節,是媽媽最開心的日子,她提前給糧倉“打扮”,貼上“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五谷豐登、物阜民康”的春聯,倒“福”紅字,掛上玉米、黃豆、花生等種子,準備的臘肉、殺好的雞、魚等年貨,再配上紅棗、年糕等,蘊含著農家樂文化,吸引城里親戚勤來串門觀賞的“眼球”。
如今,母親已到古稀之年,我和弟弟勸她不要種地,但她已習慣了田野里夕陽西下的美麗,聞慣了土地與莊稼的芳香,說:“身體硬朗,不干活,好像缺點什么。”以至現在仍精神矍鑠,耕耘在黑土地上。
母親的簡約糧倉,傳遞著人間的溫暖,賡續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滋養了我們的初心,淬煉了我們的靈魂,令人難以忘懷。
愛糧節糧征文10
去年我過十歲生日,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毫不知情的媽媽又喊我吃飯了!我實在是不想吃啊,靈機一動,偷偷地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冷不防,爺爺出現在我面前:“干什么,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我嚇壞了。爺爺見我一言不發,全明白了。
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爺爺繼續給我講:“種糧食要經過翻土、播種、灌溉、除蟲施肥、收割等一系列辛苦的勞動,農民伯伯起早貪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你把一碗飯白白地倒掉了,多心痛啊!再說,有些貧困地區的.孩子現在還吃不飽呢。”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爺爺還給我講起了一個愛惜糧食的故事:主人公是軍隊里一位不起眼的伙夫。他每天將士兵們吃剩下的鍋巴、落下的米飯收集起來,洗凈、曬干,裝進一個個空竹筒里,儲存在干燥的地窖里,大家都嘲笑他多此一舉。在一次持久戰中,糧食不夠吃了,眼看士兵們都要餓死了,老伙夫拿出地窖里不起眼的剩飯。士兵們飽餐一頓,一鼓作氣打了勝仗。如果平時不節約,哪有后來的勝利呢?
再說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是一個愛惜糧食的典范。吃飯時,有米粒掉到桌上,他就會揀起來吃掉。吃過的碗,他總是沖點開水當湯喝……
聽到這兒,我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靜。糧食真是比黃金還要寶貴,糧食是生命之源。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老一輩的艱苦作風,吃飯不掉粒、不剩飯,做到每頓飯菜都光盤。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人人都能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讓寶貴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愛糧節糧征文11
家風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看一個家庭的家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我們家沒有很嚴格的家風,但是父母從小教育我要做一個好人。我上幼兒園的一個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坐公交車去植物園,在公交車上爸爸媽媽總是給抱小寶寶的叔叔阿姨或是給老人讓座。我總是問為什么?媽媽對我說:“因為寶寶小,站著不安全。老人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父母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要尊老愛幼、助人為樂。
慢慢地,我長大了。升入小學,參加了第一次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記得我那天高高興興的跑回家,驕傲地告訴了媽媽。媽媽并沒有高興。只是平靜的對我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沒有得到媽媽的表揚,我心里有點不高興我們的家風家訓征文優秀篇我們的家風家訓征文優秀篇。也沒有把媽媽的話記在心上。結果期末考試我成績下降了許多。我告訴了媽媽,以為媽媽會狠狠地批評我。但媽媽卻安慰我說:“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學會多付出。不能驕傲,要有自信。”從此我知道了做人要學會不驕不躁。要想有好成績、要想比別人強,就要做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愛糧節糧征文12
我讀過繁星般的書籍,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紅櫻阿姨的校園小說《漂亮老師和壞小子》。這本書寫了一位剛剛從師范大學畢業的女學生米蘭被白果林小學六(4)班號稱“H4”的4位“好”學生“逼”,當了他們的班主任,發生許多溫暖、搞笑的事情。
米蘭讓全校學生在大課間跳“芭拉芭拉舞”,家訪時不向老師告狀,而是告訴他們孩子的優點,使家長都不認識自己的`孩子。使一個男生女相的李小俊找到男孩子的感覺,學會握起拳頭保護自己。還在將要考試的時候帶全班同學去踏青放松心情。不過,在即將去電視臺當主持人的時候,許多同學都哭了,央求米蘭留下來。為什么米蘭這么受學生歡迎呢?是因為米蘭性格開朗,學生犯了錯誤,不請家長告狀,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改正。上課又幽默,教學方式新穎,而不是按著課本念。
下課與同學一起玩耍,像我們的朋友,又像大姐姐一樣幫助同學,照顧同學。其他的“好”老師大不了就是嚴厲,同學們見了,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落荒而逃。米蘭愛說愛笑,該嚴厲時嚴厲,就像我的南老師。米蘭認真負責,帶病上課,化妝是尊重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就像雷老師,嗓子不好,堅持上課。
愛糧節糧征文13
書,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韻香;書,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書,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書,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題記
在書的大地上,我想一株小草,沐浴著何須的陽光,吮吸著知識的玉露;在書的海洋里,我像一只小魚,盡情的享受著書海之旅,細心的體驗著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歷程,凝聽著一則則撲朔離迷的故事,遨游這一個個前真亦幻的神秘境界;在書的海洋里,我是一只小鳥,隨著朵朵白云我越過一座座高峰,一片片草原,一條條河流,飽覽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這片寶土上快樂的飛翔。
從小,我就與書結緣。幼時,我被厚厚的一本《安徒生童話》吸引,每當深夜,我就拉著母親給我講書中的故事,隨后,母親那溫柔的聲音伴我進入甜蜜的夢香。那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是在夢中回蕩著,回蕩著……我看見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天鵝,聽見了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森林里追逐嬉戲的聲音,也被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感動得留下了熱淚……在這一則則捫人心弦的童話中,我懂得了美與丑,正義與邪惡的真諦。
幾年后,我步入了小學生涯,琳瑯滿目的書籍令我日不離手,一本本好書豐富了我的生活。從《十萬個為什么》中,我看到了動物世界的奧秘。還幫我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癥”,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充實了我追求科學的渴望。后來,世界上掀起了一陣“哈利波特”熱潮,讓我懂得了正義的力量----邪不勝正。
讀書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滋潤了我的心田,他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轉眼間,我上了中學,我的'思想逐漸成熟,見識逐漸增長,眼界逐漸開闊。雖然學習氣氛更加緊張了,課程更重了,讀書的時間也少了,但是書依然不能從我的手中逃脫。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便成了我的筆讀之物:羅貫中筆下的百年歷史之作《三國演義》,曹雪芹筆下可歌可泣的愛情小說《紅樓夢》,施耐庵筆下08位英雄好漢你起義的《水滸傳》,吳承恩筆下唐僧四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的《西游記》,都使我受益匪淺。
書是最燦爛的朝陽,書是雨后繽紛的彩虹,書是沙漠中的大片綠洲,書是開闊視野的窗戶。在書中,我與李白一起攀登不老山,采摘白云紅霞;我與蘇軾共賞一輪圓月,飲酒作詩;我與杜甫一起游覽泰山;與李清照在荷花叢中爭渡;在書中,我與孔子,司馬遷,莎士比亞成為知心朋友,和魯迅巴金進行暢談;在書中,我看到了劉胡蘭,黃繼光,一幕幕動人的英雄事跡。
好書伴我走過了十四個春秋,它陶冶了我的情操,凈化了我的心靈,改善了我的思想,充實了我的生活,他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品味書香,品味人生,讀書,將成為未來我最喜歡的事情。
愛糧節糧征文1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它告訴我們:糧食是多么得來之不易,每一粒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也告誡我們節約每一粒糧食。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爸爸媽媽非常寵愛我,總是會把好吃的留給我。記得小時候,我吃飯經常挑三揀四的,看到不愛吃的,不喜歡的菜連聞都不聞,吃到了不合胃口的.就吐掉。有一次,我又犯老毛病了,爸爸皺起了眉頭,十分嚴厲地批評我:“你怎么又挑食了?這是浪費!”我小聲地說:“我就吐掉了一小口。”爸爸看著我,搖了搖頭,問道:“你知道這糧食是怎么來的嗎?”我仰起小臉,說:“知道啊!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啊!”“那你知道怎么種出來的嗎?”爸爸又追問道,我搖了搖頭。于是,爸爸決定帶我到鄉下外婆家去看一看!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我們來到了外婆家,爸爸說正趕上農忙,外婆外公都去下地干活了,于是我們也去了田間,一路走去,我看到稻田里,許多人都在插秧,太陽火辣辣的,曬得人喘不過氣,農田里放了很多水,水沒過了人們的腳踝,一直到小腿肚,只見一個老爺爺,他戴著草帽,頭發花白,彎著腰,深一腳,淺一腳地移動著步子,手里拿著水稻秧一棵一棵地插著,汗水已經濕透了他的上衣!我不禁想:農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說,這才是第一步呢,插完秧,以后還要不斷地鋤草,施肥,除蟲,收割,才能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我想起外公手上厚厚的老繭,黑黝黝的皮膚,那都是長期勞作形成的。想起這些,我心里酸溜溜的,為我以前隨意浪費糧食的行為內疚極了!那時候,我便做了決定,要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孩子!
最近,看電視上報道,還有好多山區的孩子吃不飽,只能挨餓上學,我想,如果我們每人都節約一粒糧食,那么我們全中國十三億人一天就可以節約十三億粒糧食,可以去幫助那些因為貧窮、自然災害等原因正在挨餓的人們免受饑餓之苦。隨著“光盤行動”在全社會的全面鋪開,我發現節約糧食的美德也如春潮熱浪般在校園蔓延,同學們很少有剩飯,吃多少,盛多少。大家都以“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珍惜每一粒糧食吧!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愛糧節糧的模范。
愛糧節糧征文15
當早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碧綠的玉米地時,她的身影就會消失在那地里,遠遠看去,那身影有點矮小,有點駝背,但在我的眼里,那卻是世界上最為高大,最為偉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時間荏苒,帶走了很多往事,也留下了很多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的很多事情都與那地,奶奶聯系起來。奶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婦女一樣,她目不識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農村,奶奶屬于比擬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過糧食,背過豬羊草,也背過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會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時,天未亮,夢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開頭了一天的勞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帶上件衣服,扛著鋤頭,拿一條繩。多拿衣服是給我當“地毯”,鋤頭是用來鋤地的,繩子是用來回家給家里的豬羊捆草的。
每次我們踏著凹凸不平的地埂,到地里時天才剛剛發亮。在地頭上,奶奶會鋪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玩,自己開頭鋤地。奶奶鋤上一總分值作文網陣,會喊我,可怕我嚇著。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鋤掉的草撿起來,捆好,背回家喂羊,喂豬。回到家里,奶奶又要做飯,洗鍋,喂豬,喂羊
那地見證了奶奶的付出,承載了一家人的盼望。多少年,奶奶就在這塊地里辛勤勞作,掙點錢,作為五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在讀書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儉用,在村上第一個培育出了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月,是多么令人傲慢的事情!
記憶的大門又一次放開,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時代進展了,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更多的人離開了那地那個村莊,進了城,住進了樓房。奶奶依舊守護者她的那塊地,守護著她的盼望。
現在,我坐在學校的餐廳里,看著被同學們倒掉的飯菜,已經裝滿了三四個泔水桶。這些學生已經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遠眺遠方,我好像又看到那地里熟識的奶奶的背影
【愛糧節糧征文】相關文章:
節糧愛糧征文06-14
愛糧節糧征文05-23
(優選)愛糧節糧征文06-03
愛糧節糧主題征文02-10
愛糧節糧征文(通用)06-11
愛糧節糧征文優秀09-28
愛糧節糧征文15篇(經典)08-22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15篇)10-17
愛糧節糧征文(精選31篇)05-10
節糧愛糧征文(精選28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