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故事征文精品[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了然的特點。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故事征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
小時候,我爸經常給我講一個故事——孔融讓梨,第一次他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覺新鮮極了,聽得津津有味。過了幾個月,爸爸把這個故事又給我講了一遍,這次沒有了新鮮,我心里默默的嘀咕,這個故事不是和我講過嗎?過了一段時間,爸爸空閑下來又重復了這個故事,這次爸爸剛剛開了口,我就搶著說,“我知道,我知道……”接著我就搶先把這個故事給講了。第四次,爸爸說還要和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我不開心極了,開始反對著說:“爸,這個故事你都和我講好多次了,你不能換個其他故事和我講嗎?”爸爸聽出了我的不耐煩,說:“妞,你知道這個故事是什么嗎?這個故事就是你要記住的一輩子的道理,也是咱家要記住一輩子的道理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人要懂得謙讓,要懂得禮貌,愛家人,愛師長。”
現在我慢慢的長大了,也開始懵懂的明白,這也許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吧,爸爸是個農村人,沒讀過什么書,肚里的“墨水”不多,也說不出什么大道理的話,就是想用這小小的故事告訴我最嚴謹的家風,引導著我慢慢的成長。
梅之所以贏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贊嘆,是因為它對于冰雪的謙讓;荷之所以贏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對于污泥的謙讓;竹之所以贏得“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美譽,是因為對于陡崖的謙讓。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品質。我們在學會謙讓別人的同時,更要學會謙讓自己,謙讓人生。面對于生命的挫折,我們要學會謙讓,必要時,我們更要感激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活下來的勇氣。學會謙讓,它將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風帆。
在我們家,生活中爸爸媽媽也總是用實際行動來詮釋著“孔融讓梨”,有一次,在北京上班的表姐從北京帶來了一只正宗的北京烤鴨,晚飯的時候,剛剛熱好的烤鴨,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筷子,伸手就要夾起一大塊,媽媽連忙說:“你爸爸馬上就要回來了,再等一會,再等一會。”好不容易,爸爸終于回家了,媽媽忙夾起最大的一塊放到爸爸的碗里,“趕緊吃,趕緊吃,嘗嘗什么味道。”爸爸連忙把烤鴨夾到我碗里,說:“我們家垚垚啊,還在長身體,最累了,來,你先吃塊最大的,盤子里還有呢。”看到爸爸媽媽謙讓的樣子,我愧疚極了,夾起自己碗里熱騰騰的烤鴨,放在爺爺的面前,說:“爺爺,你快吃,這是從北京帶來的,可好吃了。”爸爸媽媽看到我的舉動,會心的笑了起來。
在我們家,沒有什么大道理的家訓,也沒有什么嚴謹的家規,但是有一個溫馨又溫暖的家風,但是這些足以影響我一生,讓我學習一生。也讓我銘記一生。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2
我又回老家了。清明時節,油菜花已經齊人高了。放眼望去,田野里連成片的金黃在正午的陽光下開得更加肆意張揚。這片古老的土地,總給人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年的油菜花開了,而老太太已經離開四年了。
老太太是外婆的媽媽。她身世坎坷,小時候由她的奶奶帶大,吃了許多苦。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卻被嫁給了年長她許多的老太爺。婚后,有了外婆與姨婆兩個女兒。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她注定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活下去的。
媽媽說老太太的內心其實驕傲得不得了,無奈被命運捉弄,一生也沒享過幾天福。
我的童年是和老太太、外婆一起度過的。印象中老太太的滿頭銀發總是梳得溜光,衣服雖然舊,卻干凈整潔。最重要的是,我幾乎從未見過她沒有挺直背的樣子,就算是坐著,她的背也從不靠著椅背,永遠都是筆挺的。老太太個頭不高,人也很溫和,但她筆直的'背總給我一種威嚴感。她身上散發出的與生俱來的溫婉和歲月沉淀下來的威嚴,在任何時候都是支撐整個家庭前行的力量。
老太太走了很久,媽媽才對我說起那些塵封的往事。媽媽有記憶的時候,老太太那一輩的人只剩下她一個了。整個家族一百多口人,她一個人想方設法維持著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系。
那時生活很艱難,外公帶著舅舅進城工作,家里只剩下祖孫三代三個女人。老太太一個人支撐起了整個家,干著本應由男人干的重活,硬是將苦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生活雖苦,卻因老太太的堅韌與挺拔散發出希望的力量。于是,還在上小學的媽媽已經懂得如何在放學狂奔回家的路上,撿拾比別人更多的竹套,如何在喂飽饑餓的蠶后,在老太太與外婆回家之前做好飯菜。
媽媽跟我說,老太太有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最苦的日子也沒能壓彎她的腰,她挺直背承擔起了整個家的重擔。好像真的是這樣,從老太太到外婆、姨婆,再到舅舅、媽媽,還有外公,他們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是昂首挺胸的。我不由得想,在那段艱苦歲月里,老太太是怎樣挺直背,為一家人做出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的?
我要起程回家了,外婆站在門口揮手。四年前兩個并排目送我的身影如今只剩下一個,但老太太已在無形中將那份堅韌與挺拔傳給了外婆、媽媽和我。我想,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也會將這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3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4
我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孝敬長輩。
以前,我很不孝敬長輩。一次,爺爺在看電視,我正在旁邊寫作業,所以呢,我怎么也靜不下心來,一聽到難聽的戲劇聲,心里就像有幾只小螞蟻在撓癢癢,我想都沒想就沖爺爺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這看電視,好不容易想到了這道題的答案,被你這電視的聲音吵得又忘了怎么寫了!”爺爺聽后,急忙關掉電視,抱歉地說:“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么,可心里還是氣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爺爺不好。
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便來教育我。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么能沖爺爺發脾氣?他是長輩,我們都應該孝順長輩,百善孝為先嗎?黃香溫席的故事聽過沒有,黃香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的道理,天氣炎熱時,他會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趕走,讓父親睡得好。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溫暖,讓父親睡得香,你要向他學習,以后一定要孝順長輩啊!”我恍然大悟,決心以后改掉頂撞長輩的壞習慣。
現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對長輩有禮貌,不發脾氣了。就算長輩做錯了什么,我也不會斤斤計較,我還能主動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活。我已經意識到自己進步了,高興極了。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一想,長輩們都那么疼愛我們,為什么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5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著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有一次,學校在每個班里挑選幾名美術作業畫的好的`人去畫一副主題是“防止環境污染”的畫,還讓用4k的素描紙畫,我當時就傻了眼,心里默念著: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我。可是老師偏偏把我選上了,當時我真是又驕傲又發愁,心里想著:哎呀,這幅畫該怎么畫呀?多會兒才能畫完呢?我中午回到家,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媽媽好像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問:“怎么啦?誰又惹我們家寶貝生氣了呀?”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就說:“沒事兒!一點一點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幸虧離交稿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我就先起了一個稿子,后來我每天畫一點,休息日多畫一點,不知不覺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氣把畫兒畫完了。原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英語我學的一塌糊涂,那些單詞我都不會念,怎么背都不會,直到把二十六個字母都學完,我卻只背會幾個單詞,直到考試,迷迷糊糊的進了考場,結果考試成績一塌糊涂,分數讓我非常失落。心想這成績回家一定會被重重的責罵,但卻只聽到媽媽這樣一句話:“我們給你報一個英語班吧!這樣,你就可以多學英語語法,提高英語成績。”之后我每天回到家里聽錄音,課間背單詞,一點一點,課文里的單詞我都認得了,后來我的英語成績就一點一點的提高了,最后我不僅掌握了課上的內容,還學了不少課外的單詞短語。后來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呀!
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是它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困難;是它讓我在失落的時候振作起來;是它讓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6
我出生在一個鐵路家庭,祖上三代都在鐵路工作。
我的曾祖父解放前是一名火車司機。由于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鐵路運輸也受到他們控制。曾祖父因日本人的逼迫,每日過度勞累,身體漸漸削弱,但精神上的責任感、保家衛國的使命感是永遠壓不垮的。正是在曾祖父精神的感召下,我的祖父和他的三個兄弟,也相繼進入到鐵路工作,成為了火車司機。
我的祖父為人忠厚正直、頭腦聰明,深受師傅喜愛。由于工作勤奮、學習刻苦很快掌握了開機車的本領,從此有了在當時來說比較高的收入。1938年和奶奶結婚成家了,當時奶奶的舅舅是天津地下黨組織的一員,只要遇到經費不足的'情況,便會到我祖父家尋求幫助,祖父一家總是傾囊相助。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前解放軍南下,祖父把家里的房子騰出來讓給戰士們住,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革命事業中去。解放后他當選了天津市勞動模范,也成為天津鐵路工人中的第一批共產黨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在隨后的工作中,他更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愛崗敬業,經過黨組織的考察,祖父憑借過硬的工作本領和嚴明的紀律作風光榮的成為了毛主席專列的司機長。
我的父輩在家庭的影響下,謹遵教誨,認真工作、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與共和國同齡的父親是家里的長子,從小立志參軍報國。1968年,在天津某軍工廠工作的父親,由于工作表現良好,如愿地成為了人民解放軍海軍雷達某團的戰士。在海南服役期間,正值抗美援越戰爭,他所在的部隊屢次受命堅守海防前哨。一次部隊獲得了一臺雷達探測設備,這臺設備對于當時的雷達兵來說從未見過,但父親憑借曾經當工人時的技術,借助圖紙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對這臺設備的了解和操作。隨后,他把自己的研究所得傳授給其他戰士們,使大家很快掌握了這個“新武器”。
當兵期間,來自大城市的父親,同時也是倍受祖輩疼愛的這個長子孫,面對海南島上惡劣的天氣、食物匱乏的生活條件,從不怕苦叫累。作為班長的他,帶領戰士們練就過硬本領,射擊、投彈、雷達探測等樣樣名列前茅。除此以外,在每周的訓練項目中還有攀登五指山,一些身體瘦弱的戰士吃不消爬不動了,他就幫著背水壺,帶干糧。他把“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在連隊屢次立功,連續兩年被評為部隊的“五好戰士”并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退伍以后,他卸下光環回到了父輩工作的鐵路戰線,成為北京鐵路局的一名普通職工。我曾問過父親,“部隊好,還是單位好?”父親笑著說:“只要你熱愛自己的工作,有信念,無論在哪兒干,都是好。”
在父輩的影響下,我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鐵路第七小學(現更名為新程小學)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辛勤耕耘。在工作中,我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積極帶領青年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曾多次在全國、市、區各級各類教學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先后被評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教師、市級“三八”紅旗手、市十佳班主任、區首批百名學科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20xx年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20xx年當選為區第十一屆黨代表。
我將秉承愛崗敬業的家風繼續努力向前,引領我的學生、我的孩子將她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7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后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丫,擁有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雖然不算高,但也算很努力的生活著。如今他倆早已“解甲歸田”,過上了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有次與父親談起家風,父親說:“家風并不是種具體的可以描述的東西,它就像是我們所在的城市一樣,于無形中陶染著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家族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到“家風”二字,我時常會想到父親,他為人正直、善良、節儉,而他的廉潔自律最讓我信服。
父親作為知青下放黃梅,經過努力考進航校,后進入二航局工作,這一干就是40年。印象最深的'還是我上初一時,父親由于工作調動關系,去了一個新成立的公司,作為人事部經理,自然很多“親戚”聯系了過來。印象中,父親每次都是很客氣的接待客人,認真而又嚴肅的將招錄要求進行一一講解,紅著臉拒絕所有“開后門”請求。
記得有一次,家中一親戚帶了一份并不算貴重的禮盒,由于父母加班未歸,我手癢拆開后發現是一盒進口點心,平時家庭節儉,自然是趁著父母不在拆開品嘗,結果可想而知,父親很少發脾氣,而那次卻狠狠的教訓了我。隨后帶著我買了同樣的禮盒送還回去。歸途中,坐在父親自行車后座,父親向我說了很多,有原則、有制度,十二歲的我自然是聽不太明白,但父親說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這兩句中華俗語,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的我也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拼搏著。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做人一定要自律,自律才能成就自己”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根植于我的內心。
每次我從家里出發到項目去,父親都會找各種理由送我出小區,這一段路不算長,卻飽含著“千叮嚀、萬囑咐”。出院子后,我也會目送父親回家,看到父親穿著我“淘汰”的衣物和略有駝背的樣子,腦海中想起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從小到大我父親教導我的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好似“春雨潤物”般沁潤進了我的生命,無需過多的言語,卻也深深印刻在腦海里。它鞭策著我,激勵著我,也改變著我,變得更加自律、更加堅定。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9
如果說要問“我的家風”是什么?
一時半會我還真答不上來。
回到家,我問了一下八十一歲的老母親。“我們的家風是什么?”“不知道。”“那您以前是怎么教我做人做事的?”“做人要誠實,有愛心,做人要講良心呀。”也許,這一句簡短的話語,就是我的家風吧。她伴隨著我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幾十年過去了,依然那么親切,那么溫暖。
那一年,我九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一天下午,我趁著四周無人,偷偷地溜進老師房間,拿走了老師一支精美的鋼筆。我一路小跑回到家。因為太激動,一不小心將鋼筆直接掉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說“誰的?”“借的。”“借誰的?”“同學的。”母親彎腰撿起那支鋼筆輕輕地放在我的手上說“拿回去吧,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要,做人要誠實,以后有錢了母親給你買一支。”第二天,我悄悄地將鋼筆放回了原處。事后,我問母親,“你怎么知道那支鋼筆不是借來的?”母親說“這么珍貴的鋼筆我們全村都沒有,只有老師才有。”“那你為什么不打我呢?”“打你干啥,還回去就好了,誰都有犯糊涂的時候。”四十多年來,母親就是用這種豁達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后來,我的父親因病去上班時,一腳踩空,掉進了上猶江里。十里八村聞訊趕來的鄉親,擠滿了河的兩岸,足足有好幾百人。那時,正是農忙時節。但大家都自發地放下農活,放棄休息時間前來幫忙。經過大家三天三夜的.不停打撈,終于在離落水地五華里的地方拉起了我的父親。但他的腳已斷了一只。事后,我問母親“為啥這么多人來幫助父親?”母親說,“因為他有愛心。”后來,我從旁人口中得知,原因是我的父親在石灰窯下上班時,經常免費提供飯菜、茶水、自己種的瓜果幫助那些挑石灰和砍柴的人。所以,他們知道我的父親受難后,都自發地前來幫忙。
父親走后,瘦弱的母親為了養活我五兄妹,白天忙于掙工分,晚上又忙著蒸酒、磨豆腐、炸米果賣。一家人跌跌撞撞地熬著日子。雖然那時清苦,但只要有母親在,溫暖就在。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緣故,每當家里有困難時,左鄰右舍、叔叔伯伯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我們一把。
回想過去的日子,我遇到的貴人很多。他們都是在我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上我一把,使我渡過了難關。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老母親依然不忘在我耳邊嘮叨,“做人要講良心,你要經常去看一看以前幫助過你的人。”是的,假如我們都能經常回去看看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又能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誠實做人,加上又有愛心,我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溫暖、更加美好。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0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連著黨風政風,關乎國風國運。黨員干部應爭當家風建設的“領頭雁”,帶頭抓好家風建設,以好家風立志、正行、肅紀,滋養為民、擔當、廉政的大情懷,在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凝聚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以好家風立志,在堅守初心中滋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向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和干事創業的力量源泉,是在歷經磨難和千錘百煉后對初心的堅守。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谷文昌胸懷“為人民奮斗終身”的偉大志向,在14年艱苦歷練中百折不撓,創造了把荒島變成寶島的偉大奇跡,給家屬子女留下了“簡樸清貧、為民奉獻”的家風。時代楷模朱彥夫身殘志堅,雖動過47次手術,卻從未忘記“為老百姓辦事”的志向,給家人留下了自強不息的家風。黨員干部要樹立為人民謀幸福的.遠大志向,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堅守為民初心,身體力行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家風。
以好家風正行,在實干奮斗中滋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情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都起著重要的示范帶動和風向標作用。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責任落在行動上,不圖虛名、不務虛功,說正話、做正事、交正友、走正道、樹正氣,立足本職崗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心無旁騖干事創業,一心一意惠民生促發展,在實干奮斗者中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實干家風滋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情懷,書寫黨和人民偉大事業新篇章。
以好家風肅紀,在規己育人中滋養“一身正氣心坦蕩”的廉政情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正是為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問題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紀律問題。好的家風不僅要求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做嚴于律己、勤政為民的表率,更要用嚴格的家規家訓規治育人。黨員干部要加強道德修養,對黨紀國法心存畏戒,筑牢信念之基,嚴守紀律底線,時刻將自己置于紀律、規約的約束之下。同時,要加強對家人的教育、管束,防止家屬利用自身職權影響做有違黨紀國法、損害人民利益之事,嚴守家中“廉潔門”、筑牢家中“廉潔墻”。唯有自身清正樹標桿與言傳身教強管理相結合,才能以“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護航為官從政路。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深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血脈,家風家教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家風,顧名思義,即為一個家庭的精神風氣,也是一個家族的處事風格,它對個人、家庭、社會乃至國家意義重大。“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黨員領導干部更應帶頭培育、傳承和弘揚良善家風,讓家風建設成為必修課,以此才能“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
嚴“修”家風,方可習修身養性,立德以樹人。古語云,“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自古家庭教育就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作為家風家教的主要目的。從孔子詩禮庭訓“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到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xx告子女“廉潔公正,摒棄私心”,到焦裕祿對家人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無不閃爍著良善家風關于訓誡子孫要修身立德的思想光芒,也成為塑造子孫道德品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準繩。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黨員領導干部唯有以嘉言懿行的言傳身教去培育良善家風,以自身清正為“修身齊家”樹立標桿,潛移默化播撒信仰種子,才能給子女們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性的“第一顆扣子”,涵養“修身立德”之氣,成長為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
廣“修”家風,方可促民風淳樸,社風以清正。家訓家風是寄托傳統、盛放親情的陳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樸素沉淀、社會價值的堅定擔當。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子的《治家格言》、周恩來總理的《十條家訓》、怒安先生的《傅雷家書》……這些良善家風濃縮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燦爛不熄,熏陶并培育了中華兒女彬彬有禮、溫柔敦厚的教養氣質以及有理有據、規矩方圓的行為舉止。“家風正,則民風正;家風正,則社風淳。”現如今,嚴立家規、從嚴治家、承續傳統、啟迪當下,更應成為黨員領導干部的應有表率,這也是滌風勵德、淳化風俗的應有之義。唯以此,才能以“家家之訓”成“家家之風”,以“家家之風”成“巍巍民風社風”。
長“修”家風,方可興泱泱國風,安邦以立國。自古即倡導先齊家而后治國。《禮記·大學》有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其義在于只有“一家”家風正,后代才能正,源頭才能正,國才能興。周公誡子吐哺,禮儀達世、天下歸心;袁采教化一方,垂諸后世、兼善天下;國父盡瘁國事,世代綿延、志在興華。俗語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小家之風匯聚成流、薪火相傳,中華民族之國風才能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站在新時代的浪尖潮頭上,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更應帶頭模范,常思家國社稷福祉,以良善家風為基,自覺筑牢愛國愛家、立國興邦的精神高墻,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擔當之責為振興中華、家國夢圓而鞠躬盡瘁、披肝瀝膽,這才是“家國情懷”之大義。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應清楚地認識到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望務以“國計已推肝膽許”的情懷,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修好涵養家風建設這門“必修課”,更好地促立身以德齊、民風以向善,致國家行穩致遠!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2
“你我約定難過的往事不許提,也答應我永遠不要讓對方擔心……”“約定”一詞就是經過商量而確定好的事情。
我和妻子結婚29年了,如同《約定》這首歌中的歌詞一樣,自從xx年我從國企礦山轉崗離家到建筑工地后,我和妻子之間不僅有一份安全約定,還多了一份廉潔約定:平平淡淡才是真。每天打一個電話報一聲平安,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妻子不在乎我掙錢多少,只要我平平安安……
時間回到1993年。我和妻子經過自由戀愛,1993年2月結婚。記得那個年代,工資水平很低,雙方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好,我們幾乎就是裸婚。9月底,孩子出生。雖然日子不富裕,但那個時候的物價也不高,再說國企礦山的福利待遇還不錯,也算是衣食無憂的了。
在我們家中,父母早就立下了一個“三個絕不”的家風:絕不占公家的便宜,絕不用“糖衣炮彈”去腐蝕別人,絕不接受別人“糖衣炮彈”的腐蝕。“三個絕不”的家風,就是時刻提醒我們要干凈做事,清白做人。
妻子是廣東客家人,都說客家女賢惠,一點不假。“我們不要和別人比,只要做人清白,家庭幸福,就比什么都重要。”日常生活中,妻子樸素低調,勤儉持家,本分為人,我們的小家也是幸福的港灣。妻子在綠化隊工作,工作相對輕松點,家務活幾乎全包了。妻子在工作上支持、在事業上理解、在生活上關心、在廉潔上提醒。在國企礦山工作26年,我從事過球磨工、生產調度、機關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黨群主管等崗位,也先后榮獲了黃石市五一勞動獎章、黃石市優秀黨員、黃石市道德楷模等榮譽稱號。所有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付出。
時間再回到xx年5月,為了響應企業供給側改革減人增效的號召,45歲的`我鼓足了勇氣,走出了大山,來到了二航工地上,從一名礦工成為一名工程人。
老實說,當年我要走出礦山進工地的時候,妻子一百個不愿意:“你做政工工作,又沒有工程專業技術,工地上不可能像家里那么安逸,再說都45歲了,就別再去折騰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在國企礦山工作了26年,做黨群工作有15年。有人說,十年政工一場空。我想趁著還能折騰的時候,再挑戰自我:十年政工我不空。無奈之下,妻子只好支持我出去闖一闖,我們夫妻之間從此多了一份安全約定,也多了一份廉潔約定。
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在工地上工作快5年了。但是無論走到哪里,我和妻子的廉潔約定一直銘記于心,“三個絕不”的家規不敢忘記。
記得xx年6月2日端午節前,我在貴陽項目工地的時候,收到了妻子從湖北黃石寄來的粽子。
“哪里沒有粽子賣啊,各種味道的都有,你也不嫌麻煩啊……”
“這都是我親手包的,這不僅是平安粽,也是廉潔粽……”
原來,這是妻子親手包的粽子。妻子是用寬大的粽葉包成的,餡也只是糯米,然后會加顆蜜棗,雖然不象市場里用葦葉包的粽子那樣翠綠油亮,但味道依然香甜。之所以叫做廉潔粽,是因為用團結和諧棗、勤奮務實米、廉潔高效葉包成的,讓我更明白了妻子以物傳情、借物寓意的良苦用心。
工程人四海為家,過年過節回家團聚是最幸福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妻子還不忘嘮叨。“老公,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我現在已經退休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等你退休的時候,我們的退休金也足夠衣食無憂的了,我們也沒有什么負擔,只等著抱孫子。”妻子還提醒我,一定要杜絕“50歲現象”,不能因為“上不去、下不來”逐漸失去了應有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也不能看不到“前程”就籌劃“錢程”,更要杜絕“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最后撈一把的現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三個絕不”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我們經常和兒子交心:做事要對得起良心,要講誠信;做人要謙遜誠實,要心存感激。兒子并沒有因我們的嘮叨產生厭煩,他常說:“在父母的鼓勵和監督下,我今后的道路只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陽光。”
今年4月份,我收到了妻子親手寫的一封廉潔家書。妻子用最傳統的書信形式,一筆一劃鄭重寫下家庭助廉的體會,字字句句說出對我的廉潔提醒。工程建設項目存在很多廉潔風險,我作為項目班子成員,會和勞務隊、材料供應商等有工作往來。我牢記妻子的叮囑: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屬于你的東西堅決不要,不該拿的堅決不拿……
5年來,我始終記得離家時的諾言,堅守我和妻子的安全約定和廉潔約定,并把這份約定延伸到了我的工作中。我2次榮獲了建筑公司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在中交投資、建筑公司、二航局的安全演講比賽中3次均獲第一名,還榮獲了二航局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對外報道先進個人、優秀記者(通訊員)、建筑公司“平安衛士”等榮譽。
工地是我家,廉潔牽萬家。賢內助+廉內助,廉潔家風+廉潔粽子+廉潔家書,這就是我們夫妻清廉持家的秘訣。感謝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付出,我也作出自己的承諾:金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將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用平平淡淡的付出,做一名對企業忠誠、對自己負責的二航人!廉潔一輩子,幸福一家人,這是我們夫妻彼此對幸福的約定,也是廉潔的約定。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為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為我家的家風,而我家最孝順的,非我的母親莫屬了。
母親是位勤勞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發自肺腑又能付諸行動來孝順父母和公婆的女兒和兒媳。她自小受家庭熏陶,練就了一身做家務的本領。母親做的飯菜經常會盤碗見底,母親打掃的房間一定是一塵不染,我和父親每天都能穿著散發著陽光味道的衣服出門,總之,提到家務事,母親無所不能,而且樣樣精通。更為可貴的是,在孝順長輩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領”我們全家做“孝子”,將我家的.家風——“孝”,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天在奶奶家,吃過午飯后,我舒服地倚在沙發上看了一會兒電視。突然,我起身去餐廳開冰箱拿雪糕吃,不經意間看到了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原來是母親!
此時,她站在水池旁邊,認真地刷著碗,泡沫濺起,灑在她纖細白皙的雙手上。沾滿油漬的碗盤在她手中經過一番用力的擦洗后,重新煥發出潔白的光澤。她的洗碗技術可真是嫻熟啊!
午后的陽光灑在母親身上,照耀出她修長的身影。歲月的痕跡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烏發中夾雜著幾縷銀絲,遮住了她的眉梢。我突然意識到,母親已經不再年輕了……
“紅啊,別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頭午了,等會兒你們走了,我來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著。“不用,媽,馬上就好了,您進屋吧!”我恍然,母親這是為了不讓奶奶累著啊!
“媽媽,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來干!”說著,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換鞋進了廚房,挽起袖子,奪下母親手里的碗,開始認真地刷起來。見母親詫異的瞧著我,就笑著說:“‘百善孝為先’不是我們家的家風嘛!”母親也笑了,她滿意地看著我,好像在說:“嗯,我的女兒長大了!”隨后就拉著奶奶進了客廳。我知道這“離開”就是對我的信任。
家風,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家族觀念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家風家訓,教導我們如何做人處事,如何尊老愛幼,如何團結和睦。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定,國家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4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你是傳承者,我也是傳承者,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每個人都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職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生活在農村,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爸爸媽媽是新時代的農民工,但他們對我的'教導使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爺爺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勞作了,打掃雞圈豬圈,爺爺到茶棵地除草采茶,奶奶燒飯洗衣服,等我起床時,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每次上學他們總是不忘囑咐幾句:“在學校里要好好讀書,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鬧矛盾,要學會謙讓,大方一些,同學有困難要伸出援助之手盡力而為之。只有你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每次他們說,我只是哦哦的回答,但我知道它已經在我心里扎根了。每每看到爺爺奶奶年齡這么大了還要為家操勞,我真想快點長大,讓他們過上清閑幸福的生活。
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他們對我的期望和教導是我前進的動力。爸爸經常對我說,在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和睦相處,真心待人,多交朋友,以后也可以互相幫忙;學習不要驕傲,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大作為。爸爸還經常幫助別人,過年回家路上看到同村的人總要帶他們一程。去年我外婆家那邊有個人得了腦膜炎,沒錢治病,就在微信上弄了一個捐款的東西,我爸媽一看到,就捐了四百塊錢。對他們來說幫助別人就是家常便飯,在我心里也留下好的模范作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我覺得很幸福,我謹記他們的教導,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庭以愛為根,生活以和為貴,勤懇做事,踏實做人,竭力孝道,親情互助,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吧!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5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祖訓,也是一個家庭潛移默化的規則。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猶記得爺爺在世時常說這話。少時的我體會不深,只當是長輩的普通說教,隨著年歲增長,我漸漸體會到,爺爺早已用他日常的言行激勵著、鞭策著我前行,在我心靈深處鐫刻下了清廉的烙印。
在我讀小學時放暑假的x一天,有個農民伯伯模樣的老漢敲開了我家的`門,怯生生地問道:這是張書記的家嗎?我打開了門,老伯見只有我一個小孩在家,便說到:小朋友,我有點事要找張書記,這是我叫人幫忙寫的內容,等你家大人回來時麻煩你交給他們。我應承著,眼睛卻被電視吸引,連老伯怎么告別的都不知道。待爺爺回家時,一看地上的東西,馬上嚴肅地問我:這些是哪來的?我也很驚訝,地上的包裝袋里,有沾著泥土的新鮮花生、有碼放整齊的雞蛋、還有一只捆得結結實實的大母雞。難道是那位老伯留下來的?我一五一十地跟爺爺說明了情況,爺爺一聽,馬上推著自行車拿上東西就往外奔。老張!都要吃飯了,干什么去?不就是一點農產品嗎,別人都走遠了。奶奶喊道。爺爺沒答話,我依稀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視線中。晚飯時,我們終于把爺爺等回了家。出門時干凈整潔的爺爺,現在褲腳、背部都是泥巴,手肘還被蹭破了皮。爺爺說:沒事,鄉下路不好走,一下沒注意,摔了一跤。不過,孫女啊,你答應我,以后不要接別人送來的東西,好嗎?我們要做清清白白的人。好的。我鄭重答應爺爺。雖然當時我年紀小,但也著實被爺爺騎行二十里路還東西的行為和嚴肅的教育震撼了,讓幼小的我明白了,做人要清白,做事要干凈的道理,也讓我在人生的長河中獲得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長大后的我慢慢感受到,這就是流傳下來的家風吧。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平凡的言語,像極了爺爺的一輩子,如螺絲釘一般扎根工作崗位,不求高官厚祿,不喜迎來送往,也不畏艱難險阻,默默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耕耘。清廉一生,也讓后代受用一生。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好的家風確實能影響人的精神世界,它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也如涓涓細流,向心靈的大海奔涌;又如點點星光,指引我們不斷前進。
前路漫漫亦燦燦,不管人生路途是否崎嶇坎坷,我也會一直做優良家風的傳承者、弘揚真善美的傳播者,身體力行地為后輩作出表率,為清廉社會貢獻力量。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04-22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06-15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07-19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06-02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11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03-22
我的家風故事優秀征文07-01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10-27
家風故事征文06-21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征文大全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