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孝的征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征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孝的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孝的征文1
【孝先行愛接力】
中國是文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明遠遠流長
《弟子規》中有“首孝弟”可見百事孝為先,“孝行天下”之風已吹遍了祖國各地,仿佛像一棵種子植根與我們少年心中。
暑假的第一天,輔導員帶我們去新華書店看書,買書。16路公交車在我們的期盼中姍姍來遲,由于我們一行人的忽然光臨,公交車里面顯得很擁擠,這時前方到站,有一些人下車了。有了幾個座位,老師就對最小的三年級學生說;“淼淼坐這兒。”可就沒坐上兩分鐘,新來了一位老奶奶雖然腿腳靈便,但白花花的頭發顯了年事已高,老師就拉起淼淼說:“讓奶奶坐吧!奶奶剛剛坐好后排的四年級金智勛同學就說:“老師讓王淼坐我這,我比她大就在王淼剛坐好的時候又有一名四年級的同學宋鋅瑞說:“老師好讓金智勛坐我這兒,我比她高一系列的讓座接力發生在短短的一分鐘,贏得了周圍同車人贊許的'目光,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匯成了一首“孝”“愛”的贊歌。
“孝”是一盞燈,“愛”是一首詩。“孝”是夏天的風,“愛”是冬日的陽,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孝愛”讓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延續下去。
關于孝的征文2
提到“孝”這個字,許多人都會想到中國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而且有部分人還把這句話時時掛在嘴邊,但是,真真正正的做到百善孝為先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故事內容如下:
在中國的古代,有這樣一個人,他住在一個小村子里,家里特別貧窮。他七歲時,他的父親上山砍柴不慎從山上跌落了下來,就這樣永永遠遠的離開了他,自那以后,他和他母親相依為命,他的母親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喂雞,然后織布一直織到大半夜,他還不知道母親的辛苦,問母親要這要那,他的母親在提到他時,總是唉聲嘆氣。
在他十歲的那年,一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玩,看到院子里的樹上結果子了,他就爬到樹上去摘果子,把吃剩下的果皮隨手丟在了地上。第二天早上,他的母親起床去喂雞,不料踩到了他前一天晚上扔在地上的果皮。種種摔倒在地。他起床后看到母親坐在地上,就跑過去拉母親起來,但是怎么拉母親就是站不起來,他就跑去醫生,醫生來看了之后,說他的母親再也站不起來了,他的母親癱瘓了。他得知這個消息后,猶如晴天霹靂,家里唯一的親人也倒下了。他看著床上的母親,“撲通”一聲就跪了下來,哭著說道:“娘啊,孩兒不孝,接下來的日子就讓孩兒來照顧您!”在那以后,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母親癱瘓后的十年里,他到處求醫,希望能讓他的母親站起來,但是以當時的醫學水平,是治不好癱瘓的。他的母親由于癱瘓又得了其他病,逐漸消瘦了下來,越來越滄桑,看著病床上越來越老的母親。他發誓,就算不能讓母親再次站起來,也要治好母親身上的`其他病,照顧好母親。
他四處尋求名醫,找到了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到他家里為他的母親治病。那位醫生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知道他母親得了什么病,對他說只剩下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嘗他母親的排泄物是什么味道的。根據味道能得出他母親哪里生病了。他聽完之后,毫不猶豫的就去嘗了,說了句:“甜的。”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孝順,我希望世人不要僅僅把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掛在嘴邊,還要付出實際行動。
關于孝的征文3
【孝的美德】
孝是一種美德,是我們的本分,對待孝不要什么大事,只要每天的一種小事積累起來就能比任何一件事難,所以這里就應了一句話: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而孝,不需要金錢,不需要回報,需要的只有一顆真誠對待父母家人的心。
在我們所知的人里也有孝敬父母的`人,如舜,傳說中的古代帝王。他的父親、繼母、異母弟弟象多次要害死他,讓舜補谷倉倉頂時放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父親與弟弟往井里填土,舜掘道逃脫,但舜沒有嫉恨,仍對父母恭順慈愛。正因如此,舜感動了天地,在他耕種時讓大象替他耕地,讓鳥代他鋤草,就連帝堯聽說舜的孝,把女兒嫁給他,讓他做繼承人,舜登位后,對父親仍很孝順,還封象為諸候,這就是孝的偉大。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攜手共創一個孝的世界,讓我們共同孝敬父母,讓我們的生活其樂融融。讓我們把孝心隨身攜帶,讓這朵花開在感恩的枝頭,綻放在親情的枝頭。
關于孝的征文4
【百善孝為先】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優秀品質。
孔子的學生仲由,早年家中貧窮,于是他就經常上山挖野菜充饑,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中侍奉父母。還有古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都是體現了孝道的事情。
在我身邊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朱阿姨小時候家中貧困,她的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什么活都干。那年她的母親在市場賣饅頭,她連自己賣的饅頭都舍不得吃,省吃儉用把朱阿姨撫養長大。如今朱阿姨已成大人,她的母親卻因多年操勞,臥病在床,朱阿姨獨自一人日夜守在母親身旁,無微不至地照顧,充分體現了孝道的含義。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默默地為我們奉獻一切,不求任何回報。所以我們要懂得孝敬父母,心懷感恩。
我要努力學習,孝敬父母,做一個有孝心、有道德、善良的好孩子。
關于孝的征文5
孝,古往今來一個永恒的話題。有多少成功人士以守孝為終身的恪守,知孝,盡孝,守孝,承續中華傳統之美德。
我們每個人都不離孝,作為子女,要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做一個知孝,盡孝,守孝的人。百善孝為先,孝是每一個人必修的內容,每一個社會中的人只有真正做到知孝,盡孝,守孝才能真正懂得孝的真諦,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不知你是否記得宋代的歐陽守道,少年時喪父,自己到處求學。長大后被鄉里人聘為老師。每次在吃飯時一定會將碗里的肉留下來帶回去給母親吃。鄰媼兒沒有不為歐陽守道的孝心打動的。歐陽守道是一個孝順的人,他盡心孝敬母親,難道不應令我們每個人欽佩嗎?在很多人的心里他是一個內心充滿光芒的人,是一個真正的人。
知孝,懂得孝的含義;盡孝,竭盡全力孝順父母長輩;守孝,讓父母長輩一生無憾。
有人曾說:“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也終究是個失敗的人。”也許外表光亮,家世顯赫的企業大亨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可能不孝順,也將不能成為每個人羨慕欽佩的對象。我們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他的`污點,即使他事業成功,我們也會認為他很失敗,這失敗來自于他做人的失敗,人格上的失敗。
風雨中多少文人雅士因思念家人而惆悵,風打亂了他們的發,雨,打濕了他們的衣,可仍在眺望,渴望回家的時刻。他們因遠離家人而悲傷,悠悠情思牽動著我們的心。可我認為他們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侍奉而自責難過,他們不能盡孝,讓父母衣食無憂,享受天倫之樂。
不要讓孝遺失,不要讓愛停止,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孝心。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的人,莫把孝來忘。讓知孝成為你成“人”的階梯,讓盡孝成為你人生的諾言,讓守孝成為完美的結局。人尚在,知孝,盡孝,守孝就在,通往成“人”的至高境界也不會斷。
人為人,要知孝,盡孝,守孝;知孝,盡孝,守孝方為人。
關于孝的征文6
有一棵“大樹”,春天倚著她幻想;夏天倚著她繁茂;秋天倚著她成熟;冬天倚著她沉思;這棵樹就是我們的父母與恩師。從小到大,我們從他們的身上真的索取的太多太多,雖然說:“大恩不言謝,但對于這沒齒之恩,我還是想由衷的說聲:“謝謝!”你們的哺育之恩;謝謝你們的教育之情,總之,謝謝你們對我們的心酸勞瘁。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那么,聰明你告訴我,如果我們不能孝敬雙親,尊敬師長,那豈不是連畜生都不如了嗎?其實,中國歷來倡導以孝治國,上至肉食之仕,下至匹夫之民,無不推舉孝廉之仕,無不主張養父母、恩師之志。
《詩經》上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終也。”那現在的我們對于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體現我們對其關愛呢?很簡單,還是那個很傳統的詞:“孝順。”其實,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貴在孝,而孝則貴在順,“孝”多偏向于道理,“順”則對大多順乎事情。也就是說,“孝順”并不是偏聽,盲從,要用智慧,巧妙的順從,這樣的孝才能究竟,才能圓滿。
大家所熟悉的曾子就是一個事親至孝的人,下面我給大家講述兩則曾子孝順父母的故事。其一,曾參有一次種瓜,不小心把瓜根弄斷了,他的父親曾點怒而杖擊曾參,差點把曾參打死,過一會兒,曾參醒來之后撫琴而歌。孔子聽說這件事后,告訴門人,曾參來的時候不要讓他進來,被父母杖責的時候,小杖可以接受,大杖就要逃走,如今曾參愛父大杖不逃,差點被父親打死,這會陷父親于不義,這不是孝啊。曾子聽了之后,立即到孔子面前謝過。我說的這是曾參的愚孝。其二,《二十四孝》記載,說他有一天上山去砍柴,他母親在家里,結果來了客人,母親心里急了,不知道怎么招待,就想著趕緊應該把自己的兒子喚回來。于是,她就想到咬自己的手指。十指連心,這一咬下去就痛,結果曾子在山上就感到心痛,不知道家里發生什么事情,趕緊就跑回家里,一看,原來是來了客人。他母親告訴他,我不知道怎么樣把你招呼回來,所以咬自己的手指,讓你得到感應。這就印證了《弟子規》上的那句名言“父母呼,應勿緩。”我覺得這就是他能成為圣人的這要原因。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我們也曾了解過“程門立雪”的故事,我們又何曾不知那慈母手中之線是子女前行中的.保障呢。對待父母、恩師,我們不僅要孝順,更要孝敬,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子曾說過:“至于犬馬者能的養,不敬,何以別乎?”更有甚者,于雙親在世時不知孝敬,于身后縱然能極盡排場,甚至以金被銀枕安奉,但不僅父母無法帶走任何一物,此更不足以酬報親恩。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牢記“孝親尊師是為修學之根本。”一個缺少根本的人,再繼續追求難道不是枉費嗎?因此,我們不能做這種盲目的、追本逐末的例證,孝親尊師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所積淀的美德,作為這“四字”的主要受眾,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習中不繼積蓄這得美好的資本,孝敬父母、尊師重道。
關于孝的征文7
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會忘記老師和父母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飲水思源,常懷感恩。
尊師愛校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煌煌史書,有許多關于尊師重教的記載,列列青卷,更有數不清的尊師的傳說。《呂氏春秋勸學》中,在這樣一句話“疾學在于尊師”,說的是要很快學到知識,重要的是尊重教師估我們求學的道路上,老師永遠是奉獻的代名詞。老師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上,教師把整顆心都掏給了學生們,他們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光輝的事業——教書育人。師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獨舉,高霞孤映,白云誰侶,“干青云而直上,奪白雪以高潔”,更有師恩惠惠,潤物無聲,如此偉大的老師,難道不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嗎?孔子學徒三千,每一個都對老師倍加尊敬,為了感恩,他們四處奔波,傳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說的也是學生尊重老師的重要。
感恩父母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父母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報答。
盡管我們年齡還小,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父母生病的時候,守候在他們身邊噓寒問暖,端湯送藥,讓父母從心中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對他們的感恩。
白云奉獻給藍天,江湖奉獻給海洋,小草奉獻給大地,我們要用什么奉獻給老師和親人呢?要用我們的愛心、勤奮、勇敢、寬宏、樂觀、謙虛編織成最美麗的花朵奉獻給我們的老師,奉獻給我們的父母!
關于孝的征文8
張勇華指出,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倡樹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培育具有高尚情操和美德的人,是教育部門的神圣職責和重要使命。
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完善中小學德育體系,深化實施“四德工程”,開展文明禮儀、讀書成長、“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走復興路,圓中國夢”等系列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精心打造泰山德育品牌,全市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升,涌現了一大批美德少年、道德模范。
孝、誠、愛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也是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和道德追求。張勇華要求,中小學生要通過參加“文明基因?孝誠愛”讀書活動,汲取精神營養,在活動中歷練,在實踐中體驗,向上向美,嘉言善行,把文明基因植根心靈深處。他強調,要把本次讀書征文比賽作為推進德育工作的重要契機,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提早謀劃,層層部署。要以比賽促進閱讀,推進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為學生搭建多樣化平臺,創設廣闊展示空間。
“文明基因?孝誠愛”讀書有獎征文比賽是由山東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全省讀書有獎征文活動,旨在通過讀書有獎征文比賽,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熱情,對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之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實踐道德規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孝的征文】相關文章:
寒假網絡征文:孝11-14
孝親尊師征文11-09
孝親尊師征文12-14
家風家訓征文“孝”08-14
小學孝親尊師征文10-27
孝道,孝德,感恩征文10-22
孝老敬親征文04-24
孝老敬親征文精選04-24
孝德征文_500字02-11
孝親敬老征文(精選6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