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同行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征文打過交道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潔干凈,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范,標點準確無誤。寫起征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經典同行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經典同行征文1
唐詩宋詞,它記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華五千年來寶貴的文化。這次,教育局開展了《經典與我同行》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每首詞和詩雖沒有多少字,但里面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短短的三十來個字,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對待朋友:“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寫出了那時農民的疾苦,那些統治者哪里知道啊,正應了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讓我明白我們做人要誠實,對待事要有遠慮:“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對待自身存在的錯誤,要及時的改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經典》中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勵志勤學的詞句、詩句;同時也教育我們要有家國意識,民族精神;要懂得尊老愛幼,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我們要自信、自強、自立。
《經典》中的每一首詩、每一首詞,都像生活中的調味品,難受時嘗到的是苦的;開心時嘗到的是甜的。我每每細讀時,仿佛身臨其境,我會隨著詩人的憂而憂,詩人的樂而樂,在這憂與樂中我學會了許多許多。
與經典同行征文2
活動引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陶冶廣大大學生情操,引導讀者走進圖書館,培養大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熱情,積極構建書香校園,我校圖書館與校團委聯合舉辦“與經典同行”---------“xx圖書館杯”讀書心得征文比賽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一、征文主題
“與經典同行”-------我的讀書心得
二、征文時間
xx年10月23日—xx年11月31日
三、參賽對象
全校學生
四、組織單位
策劃主辦:校團委、校圖書館 協辦:各系團總支
五、征文主題范圍
參賽學生要緊緊圍繞“與經典同行”-------我的讀書心得這一主題,在此主題框架下自擬題目。參賽作品為讀者對某本(部)書或某一篇文章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及成長經歷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闡發讀書對自身成長的意義與影響。參賽選手也可寫出在您生活中,哪本書、哪篇文章、哪位作家給您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寫下您的讀后感。
六、征文要求
1. 原創文章,真情實感,文責自負。嚴禁剽竊,一經發現,取消其參賽資格。
2. 每篇作品需為單一作者,不接受聯名投稿。
3. 要求征文緊扣主題,主旨突出,真情實感。
4. 文體自選(詩歌除外),字數不少于800字。
七、參與方式
1. 凡本校學生均可參加投稿,同一個人投稿數量不超過兩篇。
2. 投稿地址和方式:
采用網上投稿方式,各系參賽作者將作品及作者真實姓名、所在院系、年級及聯系方式發送至各系團總支,由各系團總支組織初選,將入圍作品(文后附各系入圍作品最少篇數)集中發送至:。郵件主題請注明:“與經典同行”征文,稿件須word格式,以附件形式發送。
八、獎項設置
12月初,圖書館將邀請有關專家組成評選委員會,根據思想性、文學性、創新性、整體性、可讀性在參賽作品中評選,分別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若干名。
優秀稿件將推薦到圖書館網站及圖書館宣傳欄展出作品。對獲獎個人和集體將頒發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入圍和獲獎作者還可獲得本學期社會實踐成績獎勵(獎勵辦法:入圍 0.5分,優秀獎 0.8分,三等獎1分,二等獎加1.2分、一等獎 1.5分)。
九、頒獎儀式(待定)
1. 時間:xx年12月
2. 地點:圖書館四樓報告廳
3. 頒獎人員安排:圖書館、校團委領導
4. 橫幅 :“與經典同行”-------“xx圖書館杯”讀書心得征文比賽頒獎儀式
5. 部分獲獎選手獲獎感言
6. 流通部主任總結發言
圖書館 校團委
xx年10月11日
與經典同行征文3
我爸爸的床邊有幾本書是他經常翻看的:《論語心得》、《帝國的惆悵》,還有《紅樓夢》、《圍城》等。爸爸說那里有好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經典。
“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為中華子孫不僅要知道,更要深入地了解。為此,爸爸給我買了幾本書:少年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三十六計》、《唐詩宋詞元曲》等,作業做完了看一看,睡覺前讀一讀,還真的有些愛不釋手呢!
跟爸爸聊天的時候爸爸就說過:兒童誦讀經典可以快速地增加識字量;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廣度和理解力;還有助于我們人格的成長。
的確是這樣,讀這些經典書籍使我的詞匯量增加了許多,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以至于在講話的時候還能經常冒出一些古人的名言。讀這些書的時候仿佛能聆聽古代圣賢的聲音。猶如和古人對話,好似春風化雨,潛自有潤。
在我們北苑小區的圍墻上,書畫家們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三字經》刻畫在上面。走在圍墻邊,古人的音容笑貌,躍然在眼前,圣賢就像朋友一樣用簡潔的語言,對我們諄諄教誨,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
雖然對《三字經》和《論語》的一些話還不能理解,但我相信長大后會慢慢地理解的,讀讀背背,還是朗朗上口,雖不甚解,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經典文化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理想還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
以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四書》、《五經》、先秦散文、唐詩宋詞,處處閃耀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雖然我還小,讀的少,但我還是有機會讀一讀;雖然其中有一些思想被批判,但絕大多數還是被現代人批判地吸收。經典是處世哲學,是倫理道德的指向標,更是人生前進的明燈。
讀圣賢書,行萬里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留給后人的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華。生活在高科技的時代,我們不能在業余時間整天用拇指玩手機、用鼠標玩游戲。我們應靜下心來,讀些經典,發揚國學,繼承和發展中國燦爛的文化,彰顯我們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
與經典同行征文4
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只有與經典通行,人生之路才不會如漫漫長夜,無所適從。可是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哪些才可以稱得上是經典呢?這方面,人說的不算,時間才是最具權威的評價者。正所謂“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華”。有些書像流行歌曲一樣風靡一時,但是一兩年之后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樣的書是稱不上經典的。惟有那些歷經十年、百年、千年錘煉,流傳下來的才是真正的經典。
經典獨得多了,你會發現:所有的經典都有一些共同的類似的主題。比如愛情,比如正義,比如善的人性,比如真理與美德,簡單的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真、善、美。例如,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就是以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來反映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的過程。現代經典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反映的則是師生間純真凄美的愛情。《平凡的世界》反映的農村少年孫少平自強不息的愛情之路。世界名作《巴黎圣母院》寫的則是敲鐘人加西莫多與吉普賽少女之間的純美愛情。
另外還有很多經典名著是反映人性至善的,比如巴爾扎克《悲慘的世界》,諸如此例的很多經典反映的無外乎這三個字:真善美。只有以這三個字為主體的作品才能超越時空流傳千載,步入經典的殿堂。
但是,可悲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是無法孕育出精品的。因為作品來源于生活,反觀我們的生活,除了赤裸裸的物欲,哪還有什么真善美的蹤影??那還有什么真正的愛情?眼前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各種利益的整合。女孩子談婚論嫁最關心的就是房子、車子。絲毫不想兩個人是否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追求。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結合都是物質的交集,而不是思想感情的融合。而物質又是極其容易消耗的東西,建立在物質至上的所有關系又怎能堅定、怎能長久??
經典中的另一類主題是人性至善,是作者以其博大的胸懷,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上描繪的一種理想世界。這時候,作者就像是一個虔誠的'布道者。比如巴爾扎克,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深深的人道主義關懷,他深信人性至善是可以制惡的。如他作品中被神父感化的冉啊讓,用自己的一生去幫助別人,最后用自己的善心感化了那個殘忍的警察。此時的作者固執的認為只有用善才能拯救罪惡的人類。
而教育就是把這些經典的主題移植到受教者心中,讓真、善、美的種子在每一個受教育者心中發芽、生根、茁壯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大樹。這樣人人向善、人人求真、人人愛美,這樣的社會又怎能不溫馨和諧?大同社會又怎能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教育是神圣的,從事這一職業的人也因為教育的神圣而偉大。如果哪個老師還不承認這一點,只能說明他的虛偽,或者是他的思想還沒達到如此的高度。
真正的老師就應該以課堂為主陣地,把人類的經典,把文化中的精華,把真善美,把民主、自由、平等這些理念灌輸到每個受教育者心中,讓他們成為真正獨立、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而不是活的書柜或者肉體的解題器。這才是教育與經典的完美融合!
與經典同行征文5
人生,就是一節在鐵路上飛馳的列車,而我,則是哪個懷里抱著書本的乘客,瞳孔里紛飛著黑玫瑰般鉛字,望著窗外那飛舞的人生,不停地轉動的時光,我陷入了深思。
如果想為自己風風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復的農家生活打開另一扇窗,倘佯在另一個世界中,那么、讀書吧。
在 標新立異的現代生活中,與書本競爭的對手太多太強了,人們可以輕松地敲著電腦鍵盤,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勻的文字,研讀詩書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可晝夜不停、目 不轉睛的關注股票的漲跌,卻不愛翻閱唐詩宋詞元曲,人們有了痛苦煩悶與愿上麻將桌下舞池去發泄,卻不愿靜下心來反思以尋求心靈的澄明。他們疏遠了讓他們返 璞歸真的心靈殿堂——書籍。他們寧愿用焦油和酒精來麻醉自己,卻不屑光顧這片樂土,他們的精神家園在何方?他們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兒?
經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開書本,一切的煩惱憂愁,都離我而去,在我的腦海中,只剩下那壯闊浩瀚的故事,一次次沖擊著我的心房。
經 典,讓我學會了堅持,翻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我仿佛看見那多日無獵物的老漁夫,仍然無悔地選擇踏上那漁船,又一次踏上了旅途。這一次,他是幸運的,卻 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條大馬哈魚,可血腥味吸引來了鯊魚,來與他爭搶獵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風暴雨中與鯊魚戰斗,終于帶著大馬哈魚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說 出:“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是的,人不能被打敗,無論前方的路怎樣,我都將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該來的總是會來,無法逃避時只能一戰,縱使毀滅 亦無悔。
經典,讓我讀懂了人情溫暖,世事無常。翻開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見了善于惡,xx羊脂球和一群法國貴族去逃難,貴族們沒有帶食 物,羊脂球慷慨的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了他們,路上他們遇到了一位普魯士軍官,說必須讓羊脂球陪他一晚上才肯放大家走。為了大家,羊脂球只好含淚順從。第二 天,他們又能出發了。這次,羊脂球沒有帶多少食物,可貴族們卻淡漠地看著她,辱罵她是一個無恥的xx。看到這,我久久無言,一群貴族竟不如一個xx。我終 于明白,善與惡并不在于職位大小,心中有愛,就已足夠。
其實,現代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讀書,衣著能賦予你外在的美,讀書能給你氣質的美。人不 能事事靠直接經驗來感知世界,讀書獲得的間接經驗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進程。讀書能使人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能使人的心靈擺脫土 俗得紛擾,飛升到一個絢麗神奇的世界,只有在這個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時間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類的一切。唯有讀書能夠讓我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兩極中保 持寧靜與平衡。
在成長的歲月里,我一直享受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翻開書本,我默默的成長,合上書本,我看見了百變的人生。
經典,伴我一生!
與經典同行征文6
當我還小的時候,晚上喜歡和媽媽一起背成語、讀古詩。祖國美麗的文字帶著我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上小學了,我讀了更多的經典詩文。學校組織我們參加江門市第三屆語言藝術節“金羚”杯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會,我有機會參加,十分開心。
我們誦讀的詩歌是《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老師精心設計詩歌朗誦的表演形式,時而朗誦,時而唱詩歌,時而跳舞,可有趣了。所有的課余時間我都投入了排練中,我十分認真。不久我可以十分流利地 背出這首詩。漸漸我懂得這首詩描繪的意境: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多優美的景色!一對滿 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三個兒子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多么溫馨的畫面!這首詩我越背越喜歡。
比賽的日子來臨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老師把我們打扮得比仙女還美麗。比賽開始了,首先是劉凱乾出場,他慢慢地走出舞臺,悠然地誦讀起來:“茅檐低 小,溪上青青草……”跟著我和李綺琳帶著笑容出場了,我倆伴著音樂輕松地誦讀,后面還有好多同學出場了。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們表演得更起勁了。最后 我們一起合唱詩歌,美妙、和諧的歌聲傳遍整個會場,觀眾們又熱情地鼓起掌來。比賽十分順利地結束了,我們的節目榮獲一等獎。我們都高興得跳起來。
我與經典同行,快樂地成長。
與經典同行征文7
書是花,看書能聞到花香。那淡淡的書香帶給我知識,帶給我快樂。
小時侯,我不識字,但喜歡看連環畫,特別喜歡書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畫。當我看到阿凡提智斗強盜的故事時,非常高興。白雪公主、丑小鴨、狐貍和烏鴉……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甚至在睡覺時還會夢見書中的圖畫。
漸漸的,我長大了。我喜歡看書。每當我拿到一本書就會專心致志地看,有些書我拿起來就放不下——著迷啦!有一次,我和爺爺一起到臺州書城買書,我發現了新的連環畫《天眼》,立即拿來看,一下子看入了神,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不到一小時就看完了三本。爺爺看見了,高興地說:“好的,好的。”每晚睡覺前,我都要看一會兒書才肯睡覺。
一眨眼,我已經是五年級了,課余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我還是沒有丟掉每天早上讀古文學國學,每天晚上睡前十分鐘看書的習慣。我聞著那濃濃的書香,自得其樂。我讀過的書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字經》《弟子規》《朱子家訓》《大學》《中庸》《論語》《孫子兵法》等課外讀物。書使我學到了知識,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想到海倫凱勒,她就會給我勇氣和力量、信心和希望。
我讀了《弟子規》,知道了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我讀了《大學》,知道了做人要以修身為本。我讀了《中庸》,知道了“過猶不及” “恰到好處”的道理。我讀了《論語》,受益匪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每天學習,經常復習,記住了知識,考試取得好成績,就感到快樂,這就是“不亦說乎?”書,像一朵朵五彩繽紛的鮮花,散發著縷縷清香。
是書香時時刻刻陪伴著我,陪伴著我快樂成長,陪伴著我的夢想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與經典同行征文8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給予我們力量;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書,被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我們的生活需要書,需要閱讀書。最愛是讀書,最是書香能致遠,濃郁的書香潤澤著一間間教室,滋養著一個個心靈,我們用書香營造美麗的校園,我們用書香充盈著絢麗人生。“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株株幼苗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迎著朝陽茁壯成長。
許多人都讀過書,都說:書能讓人增長智慧。對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書可以告訴你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每當你讀完一本書時,就像挖掘出了一片財富;書就像你最忠誠的朋友,每天它都默默無聞的陪伴著你,給予你知識,給予你快樂,更重要的是,它能帶給你智慧和生活中的啟示。”
書,使我明辯真假、分辨美丑、理解善惡;書,增長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啟迪了我的思維,陶冶了我的情操,讓我走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了解自然萬物的繁殖生長、回到遠古時期的社會生活;令我感到無窮的樂趣。
書——知識海洋之舟,承載著夢想駛向成功的彼岸。
與經典同行征文9
是什么?猶如一股清流淌過心間,令人心曠神怡;又是什么?可以流傳千古,亙古不變?書本上在贊頌它,身邊的人在傳頌它,它——便是我們的國學經典。
你難道還沒看見嗎?多少詩詞歌賦、詞牌曲名被千古流傳。李白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震撼心魄,又一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令人徒增思鄉情,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仿佛天地都為此共鳴……這便是經典閱讀的魅力呀!回想起來,我也是被它這如詩般的語言所吸引,才開始接觸國學經典的呢!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媽媽,那是誰在讀書呀?”剛剛開始校園生活的我,陪著媽媽進入校園,繼而就聽見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聽得令我著迷。“那是學校里的哥哥姐姐在讀書呀!等你長大了,也要這樣讀書呢。”媽媽微笑著回答。“哦……”我若有所思。不過很快又被那悠揚的讀書聲迷住了。“……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多么優美的詩句呀!恰到好處的詩詞,意境優美的詩句,立即激發了我對經典閱讀的興趣。在媽媽和老師的安排下,我順利地入學了。
捧著嶄新的課本,我迫不及待的閱讀了起來,一篇篇文章都富有情趣,可惜,沒有我想看到的古詩詞賦。 回到家,媽媽關切地詢問我對新學校的印象,我有點失望的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課本里沒有那些優美的詩詞呢?” 媽媽愣了一下,也很快的回答:“別急,學習詩詞歌賦得一步步來,更重要的是平時對經典閱讀的興趣,慢慢的去品味這些經典的佳作。所以呀,先別急著這么快就去囫圇吞棗的閱讀,等你學習的程度越來越深,老師自然會指導你們學習國學經典。”“真的嗎?”我似懂非懂地問媽媽。媽媽用力的點點頭。 轉眼,幾個學期就過去了,我已經從一個懵懂的孩子升入了四年級,而就在這個學期,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國學經典,提高學習氣氛,專門編寫了《千人誦讀》這部校本教材,著實讓我期待。開學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老師把書分發到我的手上,我激動的捧著這本新書,翻開扉頁,又一頁,又一頁……不知不覺,我已經捧著它讀了幾個小時,這本教材不但收錄了各種古詩詞,而且還編入了各種現代詩文,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我小心翼翼的捧著它,讀了一遍又一遍,品了一次又一次,把每一處妙詞好句都爛熟于心,把每首詩詞的意境細細品味。宋詞、元曲、唐詩……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美妙,仿佛都在閃著金光,記載著天地間的萬物。就像媽媽說的,國學經典得細細品味,每當我讀它一遍,便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這些新發現令人驚喜又滿足,所以,我才會被經典閱讀深深地折服! 白駒過隙。現在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大孩子了,馬上就要開始新的初中生活。那一本本《千人誦讀》還被我珍藏著,它們會永遠被我珍藏著。國學經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心靈的充實,靈魂的震撼。讓經典的芬芳,彌漫我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與經典同行征文10
中華民族之所以稱為“禮儀之邦”,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所以今天又能走向偉大復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于讀書、善于思考的國度。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而日新月異、不斷創新的時代更是要求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所以我們要求老師們、學生們多讀書,讓好書來增長我們的見識,陶冶我們的情操,促進我們的成長,提升我們的境界,努力營造書香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讀書的好處很多。一部好書就是塵世里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途徑。每一次細細地品讀,就是一次心靈的遠行。書把我們引向那有著瑰麗風景的思想的遠方,去共赴一場精神的盛宴。書的世界是精彩的,這里面有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有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的深刻道理;有晶瑩剔透、真誠感人的故事……
說起書,很多人都能想到它的好處。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在浩瀚無邊的書的海洋里,魚龍混雜,良莠難辯,這樣便要求我們擦亮雙眼,“取起精髓,取起糟粕”,即讀好書,讀益書。在書的社會里,居住著貴族,也居住著庶民,即有善者,也有惡棍。然而,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之人放在最高的席位上,并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使人價值純粹;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一本好的書籍,不但使同學們享受到了勤奮好學,善于積累的結果,也享受到了積極參與,勇于展示自我的過程。使學生增長了知識,建立了自信、自尊和民族自豪感,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書香已在朝二飄溢,讀書的熱潮必將為朝二的校園文化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日前,許多學校的讀書節活動都在校園熱烈開展,通過落實讀書時間、建立班級讀書角、開展讀書講座、推薦必讀書目等方法,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幫助學生學會選擇書籍、掌握讀書一定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與經典同行征文11
小時候,當我聽見哥哥姐姐們高聲朗讀的古詩經文時,我總覺得特別深奧且有興趣。每當此時,我是多么的盼望長大啊!也像他們那樣子,驕傲地得意洋洋地高聲朗讀詩經。后來,我慢慢長大了,終于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一直讀到現在,漸漸對詩里說的事情有了更多的解讀,興趣無窮,收益頗大。如讀《春曉》時,一開始覺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一句很有趣,春天睡著了什么都不知道,但卻處處聽到鳥叫。睡著了怎么知道鳥叫呢?真讓人莫明其妙,后來才明白是比喻春天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從此,我便開始愛上了詩。
到今天,我已經讀過了很多詩。有的詩激情澎湃,像大海里的驚濤駭浪,有的詩親切自然,像小溪里的水平如鏡;有的詩溫情細膩,像春天三月的和風。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詩——《贈汪淪》。它寫汪淪對作者的情誼,深于千尺潭水。雖然這是十分夸張的比喻,但我也覺得絲毫不勉強。情感之深淺,本就非尺所能量。詩中說了汪倫特地地送別李白,這樣事讓李白很感動。就這樣,這位唐代頗負盛名、也最狂傲的大詩人寫了這首詩給一位普普通通的釀酒村民,表達了李白對汪淪送別的感激之情。整首詩情感自然、純樸,富于詩意,因此被后人廣為流傳。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李白乘舟欲遠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源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聽了李白的《贈汪倫》,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呢?有一次,媽媽的一個朋友要出國移民,帶著我一起去為她送行。媽媽給了她很多祝福,一直面帶笑容。朋友登上了飛機,媽媽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一面愁苦,久久不肯離開。因為那一次,我就即興高聲朗讀《贈汪倫》這首詩,頓時,讓大家都頗受感動之余,還贊揚我聰明乖巧。讓我從此愛上了詩經,也讓我明白了詩經也有了真情,有了感動。比起用“淚雨”、“愁腸”之類是不是讓人覺得更親切呢?
詩,精煉優美的語言,給人美的享受;詩,感人至深的感情,讓人感動不已;詩,深入淺出的道理,教人得到啟迪。詩經,我要與你同行。
與經典同行征文12
“晶,子盈切,……”“子曰:……”,只要你每天在語文課時經過我們班,你一定會聽到類似的語句從班級里傳出來。每天如此,從不間斷。這就是我們老師的獨特教學方法。
每天一字,每天一句經典,每天一篇文章。
每天一字就是每個人都要從《說文解字》上查自己名字里的一個字,然后介紹,解釋;每天一句經典就是每天都要吸收一句儒家經典。而每天一篇文章就是每天都會有同學讀一篇文章,同學們一邊聽,一邊記下故事梗概,抒寫感想。這三件事是我們語文課堂上所必不可少的事情,每當文章讀完后,師生之間還會就這文章展開交流,討論。有時為了一篇文章,老師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教學內容。因為我們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時間關系而遏制住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我們喜歡“牛柳”老師的原因之一。
一開始,帶著好奇和興奮,每一天,這三件事都做得十分認真,仔細。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同學都對這三件事有了新的感覺。如果你認為同學們是把這當成一種任務,甚至是一種負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時間的推移絲毫沒有讓同學們對它們減少興趣,反而更加樂于完成它們。因為同學真正從其中獲得了好處,得到了樂趣,這種事何樂而不為呢?
先說說每日一字吧,每日一字都是從《說文解字》上來的。漫天遍地的古文和繁體字讓同學們看得眼花繚亂,查起字來也非常費勁。但是身為初中生,很快就可以接觸到古文,文言文,提前預習預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當以后你看到別人的名字后可以熟練地運用從《說文解字》上學來的知識去解釋,翻譯別人的名字,不用說,你的內涵就足以顯示出來了。中華民族的氣節,文化,精神便瞬間在你身上得到體現。那一身的氣質足以直接把別人迷倒了。益處多多啊!
還有每日一句的積累,每天一句儒家經典。這也不用說。儒家文化可以流傳幾千年的魅力就在這里。知道現在,人們想想,孔老爺爺真是偉大,他說過的話知道現在仍然是對的。人迷失的時候想想孔老爺爺的教誨還是很有用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肚里沒有點儒家文化的知識,沒有點中華民族的靈魂風韻還真不行。21 世紀的人才是什么?是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中國靈魂是放在首位的。中國人怎么可是失去魂呢?
最后是每天一篇文章,這看似是和古文沒關系了。對啊,接觸么多的古文,也該放眼一下現在了。不然人總是停留在過去,和國際無法接軌也不可取啊。每天一篇文章,不同事件,不同題材,不同文體,每個人的觀點,感悟也不同。在交流中一樣可以收獲很多啊。轉眼已是初一,再轉兩下眼就到初三了。初三,中考了。中考一定會遇上議論文。議論文,當然要讓自己的觀點獨特并且站得住腳。那怎么樣讓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呢?當然要引用名言,事例去深化自己的立意了。于是…… 這文章的妙處就在這里。
現在想想,“牛柳”老師真是和孔老爺爺一樣偉大。三件事就把語文基礎打好了。很強大啊。
這三件事收益終身,經典與我同行,無論如何我也不要把這經典丟掉。
與經典同行征文13
小時候,爸爸媽媽要我讀經典、背經典。幼兒園里,老師教我積累經典,上了小學,學校也讓我學經典、掌握經典、領悟經典、運用經典。經典像我一位形影不離的朋友,不停地幫我漫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為了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我與經典一直同行在成長的道路上。
當我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兒時,經典幫我拉開了窗簾,透過一扇小小的窗戶,我能看見許多知識在游蕩,使我小小的心里充滿了歡樂。牙牙學語時,我迫不及待地跟著爸爸媽媽后面念著《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晚上,月光透過窗簾,照在墻上,我默念著靜夜思,想象著詩人看到的情景。
上了幼兒園,經典引導我走到窗戶前,讓我認識了更多的知識。上了小學,經典幫我打開了窗戶,我往外一躍,伸展開雙臂盡情地和知識擁抱。經典還是伴著我向“海洋”深處游去。
三年級,我認識了詞。第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我覺得寫得很美,讓我聯想到這樣的情景:深夜,月光發出潔白的微笑,我獨自一人坐在水邊,踋前后不停地擺動,有時沾到水面,泛起層層漣漪。這首詞讓我聞到書籍典雅的香味。
現在,經典幫我得到了更多知識。《游子吟》贊揚了世上千千萬萬個母親,使我明白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三國演義》讓我知道諸葛孔明、龐統都是一世的才子。蜀國之所以有了他們才能與列強抗衡那么久。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所以,它一直激勵著我要做這樣的人,讓我成為國家的棟梁。
讓我與經典同行,親近經典書籍,與經典為友吧。我們為什么讀經典?從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的話里,我能找到最好的答案:“歸根到底,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于己于國,大有裨益。”
與經典同行征文14
中國悠久的閱讀歷史,形成了豐厚的讀書傳統,這種傳統的積淀與承繼,對后世讀書人有著重要的影響,讀書人在心理上和閱讀的價值取向上無不受其支配。中國閱讀傳統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閱讀的思想與方法,然而閱讀的目的與動力還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這種需求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讀書人的閱讀價值觀。
首先,是“學而優則仕”。從孔夫子提倡讀書做官,到《大學》中闡發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隋代初年創科舉制度,到宋代流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等,一個很鮮明的目的:讀書以致富貴。這一傳統是中國文化傳統和價值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其次是勤學苦讀。在中國閱讀史上,勤學苦讀的感人事例層出不窮,如“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韋編三絕”等等,這些故事曾激勵過數千年來讀書人發憤攻讀,積極進取,其影響至今猶存。
第三,對文本的尊重。過去的讀書人,往往都是藏書人或抄書人。印刷術在我國發明得很早,但印本書籍的流傳仍不是很普及。宋代的雕版印刷術雖然已經流行,但印出的圖書品種一般不是很多,或僅限于一些經史名著。在11世紀初期,《史記》、《漢書》等,一般讀書人還要靠手抄。古代中國讀書人的抄書,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過去的學者認為,好書當抄,抄書有益,抄書也是一種讀書與學習的方法。書既不易得,讀書人對書的敬重與珍視是可想而知的。清代藏書家孫從添在所著《藏書記要》中的一段記敘,頗能反映讀書人的一般心態。他說:
且與二三知己,與能識古本今本之書籍者,并能道其源流者,能辨原板翻板之不同者,知某書之久不刷印、某書之止有抄本者,或偕之間訪于坊家,密求于冷鋪,于無心中得一最難得之書籍,不惜典衣,不顧重價,必欲得而后止。其既得之也,勝于拱璧。即覓善工裝訂,置之案頭,手燒妙香,口吃苦茶,然后開卷讀之,豈非人世間一大韻事乎?
書不僅因貴重而加珍視,同時,書也是讀書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明代一學者曾說:可無衣、可無食,不可以無書。衣食本是不可無的,這里只是想表明書的重要。讀書人常常嗜書如命,并從中獲得樂趣。在讀書人尊重文本的基礎上所構建的私人閱讀空間,書房的內外環境、買書、藏書、借書、抄書、讀書,某些讀書人的如癡如瘋,正是中國閱讀史中最具特色和感人的篇章。
書籍是讀書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書籍中,經典又具有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讀書人心目中,經典具有力量,經典或閱讀經典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義。唐代魏征在《隋書經籍志序》中,對經典的力量與象征意義作了極為精彩的概括,他認為:經籍是圣賢智慧的結晶,可以用來領悟宇宙的奧妙,探究天地、陰陽的消息,端正世間的綱紀,弘揚人類的道德。經籍顯則可救濟世人,經籍藏則可獨善其身。讀經籍可令人進步,否則就會落后。成大業者能推祟經籍,則將有令人敬重的光明德性;普通人能以經籍為念,則將為世人所重。統治者若要樹立政聲、顯揚德威、敦勵教化、移風易俗,哪有不從經籍而來呢?
首先,經籍是知識的寶庫,古今中外的讀書人,在這方面都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蘇軾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說:經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弊的,人的天分不同,賢或不肖,讀書都會各有所獲。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說:假使我們所有機器和工具,連同我們所有的主觀知識都被毀壞了,然而,只要圖書館和我們從中學習的能力依然存在,我們的世界就會重新前進的。經籍貯存知識,并為人們的創造提供基礎。
其次,在中國科舉時代,經書,特別是四書五經,再加上朱熹的注解,一直成為科舉的最重要的教科書,成為讀書人踏入官場的階梯。千余年間,讀書人無不深受其影響。
第三,經籍有助于甚或影響著國家的治理。我們現在是否能同意這一看法并不重要,至少我國古代學人是這樣看的。司馬遷在談到《春秋》時說,《春秋》明辨人事經紀,判別嫌疑、是非、善惡,以宣揚王道,是一部政治、百官之大法,人倫、禮義之大宗,有國者、為人臣者,都不可不知《春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著書立說和史學研究,而是極具政治目的的。他在給皇帝的《進資治通鑒表》中稱:該書“專取關國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又說,通過此書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躋無前之至治。”《資治通鑒》成為治理國家的一面鏡子,頗受當朝皇帝的賞識,對后世皇帝及大小官員也有很大影響。即便在20世紀,有些人認為該書也是公務員必讀的。
第四,經籍有益于國家的治理、信仰的確立和教化的形成。
第五,經籍或讀書具有象征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地位、權利或特征。讀書會使一個人更有教養,即使不會,它也使一個人看起來有教養。我們在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被采訪的人物常常坐在大書架的前面,這不正說明書是極具象征意義的嗎?哪怕這些被采訪者根本不讀書,或根本沒時間讀書。當然,從閱讀史的角度看,我們更希望書不是象征物,而應該是讀物。
與經典同行征文15
說起閱讀經典,首先就會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為經典這個問題。其實,所謂經典并沒有定論。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寫成《經典常談》,他所說的經典,相對于儒學的經而言,是廣義的: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
當代學者龔鵬程在《經學概說》一文中,討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時說:一方面是經典本身的原因,因當它具有真理,足以啟發后人,故為人所尊崇,視為恒經,乃不刊之理論。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于圣典祟拜之中。在經典化及其競爭關系里,某些書雖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經典化;某些書,原亦平常,卻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經典化了。
先賢時哲所言,予人頗多啟迪。
我們常說的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響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其內容或被大眾普遍接受,或在某專業領域具有典范性與權威性。
如果我們不討論專業經典,僅就一般意義而言,那么經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響力:
影響力體現了作品內容的吸引力。那些成為經典的作品,無不在一定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如《周易》、《孫子兵法》等。當然,影響力分積極的與消極的,也有長期的與短暫的。那些影響一時的作品可稱之為名著。而影響力,應當說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說絕對自然發生的影響力是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的閱讀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政治形態、家庭、個人的素質和興趣、老師與同學、環境以及廣告等等。
時間性:
一部作品,或許影響一時,或許在某一特定的時期被人頂禮膜拜,但時過境遷,很快就被人們遺忘或拋棄。經典,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需經久而不衰。也就是說,一切著作,若要成為經典,我想它必須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廣泛性:
我所理解的經典(非專業領域的經典),必須是廣泛的,即它所討論的問題是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詩經》、《論語》、《史記》、《三國演義》等等,它們的內容是廣泛的。《詩經》三四千年以來,它討論的話題我們今天仍然關心,有不少詩在今天還成為流行歌曲,像鄧麗君唱過的《在水一方》等。
我想說,這三點,也就是影響力、歷史性和廣泛性,大概就是經典所需要具備的因素。
【與經典同行征文】相關文章:
閱讀與經典同行征文(精選15篇)01-02
閱讀與經典同行征文(通用15篇)01-02
青春與法治同行征文02-09
青春與法治同行征文(7篇)02-10
青春與法治同行征文7篇02-09
青春與法治同行征文(通用7篇)02-10
健康與我同行征文01-15
健康與我同行征文5篇01-15
淺談與教育同行11-29
書香相伴夢想同行征文(10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