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征文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那要怎么寫好征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1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永遠傳下來。她的希望、她的勇氣和她的溫柔的悲傷永遠地打動著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這就是《安妮日記》。
安妮。弗蘭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一個富裕的猶太家族,她自幼備受父母的寵愛,過著幸福的童年時光,但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執政以后,弗蘭克一家就離開了德國,流亡到荷蘭,在阿姆斯特丹住了下來。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德國占領了荷蘭。安妮一家四口在一個小閣樓里藏了25個月,日子過的提心吊膽的。弗蘭克先生的公司職員汪丹先生一家三口以及一名牙醫杜瑟來和他們一起住。在密室里,安妮所能結識的人是那么的有限,像這樣一個正在成長期的少女,這樣一個正處在豆蔻年華的女孩,正是愛結交,好動,對世界,對生活充滿了憧憬的年齡,我們仿佛能看見她那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而她幾乎是沒有同齡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齡人的樂趣。她所活動的空間也是如次的狹小,幾乎見不到陽光,見不到小鳥和綠葉,仿佛是與世隔絕。在這樣的環境中,同時還要受到戰爭的威脅,時時處在一種恐懼之中。
日記中,安妮多次描寫到阿姆斯特丹被轟炸的情形,她躲避的那棟大樓也差點受到襲擊。他們躲避的每個人也是每天在膽戰心驚中度過。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中,他們還要面臨來自食物的威脅,這是法西斯,戰爭給人類帶來痛苦和災難的最有力的證據。
面對著戰爭,面對著種族歧視,面對著如此特定的環境,她比同齡人要顯得早熟。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快樂年代,她卻開始了更深沉的思索。她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智慧,在很長的時間里安妮都在思索著關于青少年的問題,并寫到對父母,密室成員的看法,個人意識的逐步增強以及成長中的種種問題,并勇敢的自我批評,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安妮最后在集中營悄然死去。她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每個讀過安妮日記的人,都會對安妮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如果安妮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那么誰能說她長大后,她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戰爭就這樣扼殺了一個含苞欲放的花蕾。這殘酷的戰爭!
安妮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的愿望終能得償。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丑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就像我們的精神食糧,就像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知識錦囊,就像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摯友一樣,是那么重要,有那么默默。
這周星期五,我們班會課正在評選“讀書之星”呢!殊不知,這評選另我們班的焦躁氣氛立即安靜了下來。這次評選,好似一場委婉的競賽,參賽的選手沒有推讓,更沒有爭執,可能是因為他們更希望把好書推薦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吧!這場競賽,觀眾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雖不似刀光劍影般驚心動魄,也不似流蘇飛濺般引人注目,更沒有落英飄灑般令人心醉。是同學對書的渴望,醞釀出了這么一個好氛圍。
只見演講的同學個個滿口余香,教室也是余音繞梁,我們似乎回到了以前的私塾,外面的麥田、丘陵是那么恬靜,那么純樸。回頭一看,原來朱老師正在拍照哪!這些照片,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作為我們美好的回憶吧!這個照相機,總是讓美好的事物定格,也讓精神定格。
我覺得,這次班會課,不僅僅是介紹了好書,更讓同學們對書的認識又加深了幾分。要知道,“讀書破萬卷,小臂如有神”呀!梅花,剛柔并濟,不也是我們對它的理解嗎?一本好書,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位良師益友,那些細心的勸導,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嗎!在你無助時,在你彷徨時,在你失落時,在你感懷時,一本書,說不定就可以揭開你心頭的結呢!
書,還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而這大門,連接著無知與博學。知識,不僅讓人類文明了起來,更讓人類有了互相溝通的橋梁。想象遠古的時候,我們的人類還在饑一餐,飽一餐的時候,還在吃生食的時候,不只是誰,保留了火種,從此人類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后來,又不只是誰,搭建起了第一座草房子,讓我們的祖先不用再為生命擔心,也不用再風餐露宿了。商周時期,亭臺樓閣屹立起來,玉器的加工也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這些,不都源于知識嗎?現在的人,已經離不開知識了,文明的社會讓我們安居樂業。
大自然中每一片樹葉之間的呢喃,每一只昆蟲之間的寒暄都在給我們啟示。這次班會課,讓我們更喜歡書了。
書,可以用來欣賞,用來學習,用來鉆研。書,就是人類從大自然中聆聽來的知識,還有許多許多值得我們去探尋的地方……
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3
近期,我拜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有未讀其書先聞其人的感覺。
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堅強毅力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所打動。海倫·凱勒一生88個春秋,卻有87年是在無光、無聲、無語中度過。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難,考取了哈佛大學雷德吉利夫學院,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
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一生中的短暫一瞬。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于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燈紅酒綠的舞廳中度過,或是漫無目的地游玩著,他們追求的是紙醉金迷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他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事,整天東游西逛,無心向學。對于學習,他們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努力拼搏,而是哀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現在的社會是高科技發展的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的。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于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倫·凱勒說過:“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于是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鉆牛角尖。”是啊,為什么有許多人不能像海倫·凱勒這樣樂觀對待,只是自暴自棄呢?!
對于海倫·凱勒,想想自己,四肢健全的人很難體驗到殘疾人的痛苦。只有聾人最珍惜聽覺,只有盲人最向往光明,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往往失去了才覺得珍惜。海倫·凱勒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熱愛生活,用“心”去體味生活。我們應該像海倫·凱勒那樣,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順境里珍惜大好時光,面對逆境勇往直前。
讀完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不但讓我們增長知識,還能使我們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
【讀一本好書征文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