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為了減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很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那么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分享。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
第一條編制目的
為了提高農業機械安全事故(簡稱農機事故)預防、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規范農機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科學有效地搞好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條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省農機事故處理規定》、《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省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省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市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市紅古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本區農機安全生產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三條適用范圍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本預案適用于在本區行政區域范圍內發生在道路以外的農業機械在作業或轉移等過程中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以上農機事故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第四條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穩定社會秩序作為應急救援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應對、有效處置,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屬地管理。在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下,實行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與其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各方聯合行動的農機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做好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形成分級響應、分級負責的崗位責任制。
(三)預防為主。切實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樹立常備不懈的觀念,強化事故預防與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相結合,加強安全宣傳與教育培訓,做好應對重特大農機事故搶險的思想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做好農機事故的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重點建立健全信息報告體系和科學、高效的應急工作機制,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各級各部門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科學組織、協同應對、加強配合,保證處置工作及時、準確、高效、快速、有序進行。要采用先進的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預防和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科學技術水平。
第二章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機構與職責
第五條組織體系
設立紅古區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區指揮部”),由區政府分管區長任總指揮,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區農牧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區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衛生局、交通運輸局、安監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實施、指導、協調、督促各鄉(鎮)開展對本地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響應、緊急救援、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牧局,區農牧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各鄉(鎮)應成立相應的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指揮機構,負責本轄區內農業機械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
第六條工作職責
(一)區指揮部主要職責
在區政府的領導下,研究部署和開展全區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指導各鄉(鎮)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預案;在本區行政區域內發生重特大農機事故時,領導、組織和協調應急救援工作,批準啟動或解除本預案;組織應急救援人員開展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統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事故搶險救援和物資保障;檢查督促事故調查、后勤支援、信息收集、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產秩序等工作;負責及時向區政府和市農業委員會報告事故和應急救援處置有關情況;及時傳達區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示,并采取相應措施;審議區農機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報告;研究處理其他有關重大事宜。
(二)區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負責研究制定本轄區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監督檢查農機事故處理人員應急救援準備工作情況;履行應急值守職責;事故接報、受理后應立即按程序向區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報告,通知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農機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本方案;開通與事故發生地的鄉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通訊聯系,隨時掌握事故應急救援進展情況,跟蹤了解與農機事故相關的突發事件,保障整個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有序進行;及時準確上報事故及應急救援等信息;組織協調較大以上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應急救援方案;督促檢查各鄉(鎮)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承辦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三)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區指揮部可根據需要,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及區農牧、公安、財政、民政、衛生、交通運輸、安監局、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等部門和單位組成。
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指揮協調農機事故現場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核實現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及時向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發展和應急救援情況,提出政府和社會其他部門增援的具體方案和措施;負責調配事故救援所需的車輛、人員、事故勘查、通訊等設備;協調有關部門預防群眾鬧事等其它突發事件發生;及時落實有關部門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指示;負責安排上級領導視察事故現場的有關事宜;組織事故現場群眾、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組織對事故現場的調查處理工作;指揮事故現場應急處理的其它工作。負責召集有關部門、機構負責人、專家顧問、專業技術人員研究現場搶險救援方案,制定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決定救援人員的分配、出動、支援和輪換,明確人員職責分工,并監督落實;根據情況需要,設立現場處理分隊,并監督各分隊執行方案情況;指揮劃定事故現場范圍,必要時通報有關部門實行現場或交通管制;負責與有關部門及負責人聯絡協調;簽發事故報告和事故調查處理結案報告;依情況變化,履行本預案未盡的其他職責。
第三章預防預警
第七條應急值守
各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機監理機構應向社會公布全省農機事故報警救助電話。
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應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通信網絡暢通,專人負責接聽、受理農機事故報案,并實行領導輪流帶班。
第八條預防措施
加強有關農機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及農機駕駛操作常識、事故案例的宣傳工作,教育農機手知法、懂法和守法,尊重生命、愛護財產、安全生產,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安全生產意識。
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發證、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技術標準規定,嚴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牌證核發、駕駛員考核發證和檢審驗工作。不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要求的車輛不準發放牌證,安全檢驗不合格的車輛不準發放牌證,未經考試或考試不合格的人員不得核發駕駛操作證,嚴禁超標準農機注冊登記,嚴禁跨行政區域異地發牌發證。努力提高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登記率、檢驗率和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
依法開展經常性農機安全大檢查,加大對無牌行駛、無證駕駛、違法載人、酒后駕駛和違規操作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大對鄉村道路、田間、場院的監管力度,經常開展對鄉村、機耕道危險路段(點)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工作,消除各類事故隱患。
第九條預測預警
各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農機事故隱患排查,對可能引發農機事故的隱患和苗頭,進行全面評估和預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
建立農機事故的預測評估系統,對事故隱患發展態勢及其影響進行綜合分析預測。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及時將可能引發農機事故的險情或者其他災害、災難可能引發事故的重要信息,報送上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和同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預警建議。各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在接到可能導致農機事故的信息后,要組織農機監理機構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第四章應急響應
第十條應急響應分級
按照農機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直接經濟損失,依其性質、嚴重程度,應急響應分為四級。
(一)Ⅰ級應急響應
發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的事故,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特別重大農機事故,為Ⅰ級應急響應。
(二)Ⅱ級應急響應
發生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重大農機事故,為Ⅱ級應急響應。
(三)Ⅲ級應急響應
發生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較大農機事故,為Ⅲ級應急響應。
(四)Ⅳ級應急響應
發生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一般農機事故,為Ⅳ級應急響應。
第十一條信息報告
(一)事故報案
發生農機事故后,農機操作人員和現場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停止農業機械作業或轉移,保護現場,并向事故發生地鄉(鎮)農機主管部門報案;造成人身傷害的,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搶救受傷人員;造成人員死亡的,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報案。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事故發生時機具和人員的位置。
(二)事故快報
農機事故按照分級管理的程序逐級上報,事發地鄉(鎮)農機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農機事故報案,并經迅速核實事故有關情況后,立即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向區農牧局報告,區農牧局應在第一時間向區政府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特別重大或者重大農機事故報告時間最遲不得超過1小時。緊急情況下,可先電話報告情況,并在規定時限內書面報告。在應急救援處置過程中根據事態發展跟蹤報告,直到事故處置結束。
(三)事故報告
區農牧局要在農機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準確、完整地向區政府上報事故書面報告。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十二條先期處置
農機事故發生后,區農牧局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較大農機事故信息的同時,應在第一時間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主動、有效地指導和組織實施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搶救受傷人員,保護好現場,控制事故機具和駕駛人員,防止事態擴大。造成人員死亡的',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報告。根據現場需要,通知公安、交通、衛生、保險等部門進行搶險救援,并將事件和有關先期處置情況按規定及時報上級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所在地鄉鎮政府的協助下,全力做好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通報事故基本情況和救援進展情況。
區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在最短時間內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協助、指導、組織搶險救援工作。
現場其應急救援專業技術人員應迅速投入事故現場的先期救援、保護、證據收集、恢復生產等工作,對事故進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恢復生產及疏導交通等,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準確作出標記,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準確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做好目擊證人筆錄,妥善保存現場的重要痕跡、物證。
對涉及易燃、易爆、劇毒、易腐蝕等危險物品的農機事故,應當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對造成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農機事故,應當立即通知有關部門處理。
第十三條預案啟動
按照分級響應、分級處置的原則,在農機事故發生后,各級農機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農機事故的不同等級立即啟動相應應急響應。當發生一般農機事故,由事故發生地鄉(鎮)立即啟動IV級應急響應,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并向區農牧局報告;當發生較大農機事故,區指揮部按程序啟動應急預案,并通知各成員單位,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并向區政府和市農委報告。當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農機事故時,區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同時上報市農委請求啟動相應市級及以上應急預案。
根據重特大農機事故的性質,區指揮部應迅速成立現場救援領導小組,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統一指揮現場專業應急救援工作。
現場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在接到通知后應當立即進入應急處置程序,按照職責分工協調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并根據就近施救的原則通知事發地毗鄰鄉(鎮)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
第十四條現場保護
準確把握事故全面情況,保護事故現場,設置警示標志,疏散群眾,控制事態,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制定現場工作方案,果斷組織、指揮搶救和排險工作。
第十五條組織搶救
重特大事故發生后,區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的力量和裝備,趕赴現場參與應急救援行動,視情況成立工作指導組、事故調查組、治安維護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等專業工作組,按照現場工作方案,迅速組織力量實施現場救護,全力搶救傷員,盡最大努力搶救人民群眾財產,盡量減少傷亡和損失。
(一)公安部門組成治安維護組,加強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負責事故偵查,協助事故調查、處理,對肇事者等有關人員采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對于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立案偵查,采取強制措施和偵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逸的,公安機關應當迅速追捕歸案。
(二)財政部門負責本預案啟動時的經費籌措。
(三)交通運輸部門提供應急救通運輸保障。
(四)衛生部門組成醫療救護組,組織急救隊伍,提供救護所需藥品、設備和車輛,制定搶救方案,決定救治醫院,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傷員救治、轉移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負責完成死亡人員的鑒定,出具傷、殘鑒定意見。
(五)民政部門負責事故中遇難人員的遺體、遺物處置和事故傷亡人員的撫恤、安置,同時做好事故傷亡人員親屬的安撫和接待工作。
(六)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事故受害人員及財產保險理賠工作。
第十六條事故調查
按照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有關規定,及時組織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做好調查取證,做出事故責任認定,需進入司法程序的,依法追究肇事者法律責任。
(一)事故調查組織
發生Ⅳ級及以下的農機安全事故,區農牧局在當地鄉鎮政府協助下負責組織調查處理,處理結果報區政府備案。發生Ⅲ級較大農機安全事故,由區指揮部負責組織調查處理。發生重大、特別重大農機安全事故,由區政府負責組織調查處理。根據事故處置需要,按規定組織專家技術組參與調查工作。
(二)事故調查組職責
(1)負責事故現場保護、現場勘查、遺留物品的登記與托管、機具技術狀況鑒定、機具損失鑒定;
(2)調查事故當事人,收集證據,查明事故經過、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和原因及性質。需要對事故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人體損傷和事故農業機械行駛速度、痕跡等進行鑒定的,委托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3)劃分事故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
(4)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所需采取措施的建議;
(5)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第十七條安全防護
(一)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應急救援必須在確保現場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應急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必須按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和標準執行。參加應急救援和現場指揮、事故調查處理的人員,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二)群眾的安全防護
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凡需要對當地群眾進行安全防護、疏散、轉移時,由當地鄉鎮政府協調公安機關負責先將群眾疏散安置到安全區域后方準開始應急救援。
第十八條善后處理
事發地鄉鎮政府和農機管理、民政等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定,在事故搶險救援的同時,應盡快開展善后處理工作,對死亡人員進行善后處置,盡力醫治事故傷員,清理事故現場,恢復交通和生產正常秩序,切實關心受損群眾,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第十九條應急結束
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結束,遇險人員全部得救,現場得以控制,可能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等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現場指揮部在充分聽取專家組意見后提出終止應急工作請示,報區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或區應急委員會批準,由現場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自行撤銷。
第二十條信息
重特大農機事故的新聞報道、信息、接待采訪等事項由當地政府或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有關規定統一部署,遵循及時、準確、全面、客觀的工作原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第二十一條應急評估
較大農機事故應急響應(Ⅲ級)以上預案處置結束后,區指揮部應會同事發地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預防預警、應急響應、保障能力、協同作戰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并向區政府提交專題報告,為完善預案提供參考依據。一般農機事故應急響應(Ⅳ級)預案處置結束后,鄉(鎮)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也要組織開展調查評估。
第五章應急保障
第二十二條信息保障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要完善接警、處置系統,配備必要的應急備用設施和技術力量;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重特大事故的信息收集、傳遞、處理、報送各環節的工作制度,確保信息報送渠道的暢通。
第二十三條裝備保障
各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按照農機事故處理規范化建設要求,配備必需的事故勘查車輛、現場勘查設備、警示標志、取像設備、通訊設備、現場標劃用具等裝備。照明、滅火、破拆等專用設備、器材實行專人保管和維護,滿足應急處置需要,保證應急資金、設備、救援物品等物資儲備。
第二十四條資金保障
預防和處置農機事故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年度專項經費預算。臨時應急救援工作所需設備資金由農機行政管理部門向政府提出預算,農機安全監理部門具體實施。
第二十五條隊伍保障
各鄉(鎮)農機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都有參與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的責任和義務。要隨時聽從應急指揮機關調遣,接到調遣命令后,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趕赴現場,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務。
建立健全以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為基礎的應急隊伍,形成規模適度、管理規范的應急隊伍體系。
區指揮部應組織儲備有關技術專家人才庫,切實落實應急救援人員,并根據實際需要聘請本系統或其他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顧問組,為應急管理提供決策建議,必要時參加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第六章應急救援分析及獎勵與責任追究
第二十六條區農牧局應進行事故總結、分析,做到“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不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
第二十七條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有關規定,對在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的搶險、救援、指揮、信息報送、提供證據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八條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在發生事故后遲報、漏報、瞞報、誤報信息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或在救援、處理事故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延誤事故處理工作的有關責任人,以及危害搶險救援處置工作的人員,應由有關單位或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給予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七章宣傳、培訓與演練
第二十九條宣傳教育區農牧局和各鄉(鎮)要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農機安全法律、法規和農機事故的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處置的技能常識,提高公眾守法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第三十條培訓
各級農機行政管理部門定期組織本級農機事故應急管理機構以及應急救援隊伍的技能培訓,提高救援能力,并確保合格者上崗。
區農機局要加強對農機駕駛操作人員事故預防、避險、避災、報警、自救、互救常識的培訓和教育。
第三十一條應急演練區農牧局每年應組織協調相關單位,適時開展一次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演練結束后,應向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總結報告。并不斷補充、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第八章應急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第三十二條本預案由區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指揮部辦公室管理。
第三十三條預案更新、維護應隨著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本部門職責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由區農牧局牽頭及時修訂完善,報區政府審批。各鄉(鎮)應根據本預案制定相應的本級農機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九章附則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2
為有效應對突發性農機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確保農村社會穩定,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農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和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扎實抓好各類型拖拉機和其它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理工作。對突發拖拉機及其它農業機械重特大事故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并按程序逐級報告。做到報告及時準確,出案迅速果斷,現場有效保護,實施救援快捷,快速處置得力。把事故傷亡人數,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作好善后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二、機構職責
(一)、組織領導機構
成立曾口鎮農機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鎮農機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領導。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職能職責
組長:掌握事故全面情況,制定現場搶救措施,現場組織、指揮搶險和排險工作
副組長: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負責現場取證、勘查、分析,寫好調查報告,搞好事故責任認定,作好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穩定群眾思想情緒,解決傷亡家屬實際情況,維護穩定、避免上訪。
成員:分別成立現場指揮、醫療救護、治安維護、事故調查、善后處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組。按各自的分工協調行動,服從組長命令和調遣,保護好現場。組織救護和醫療人員,聯絡公安、交警等部門共同維護現場秩序,作好群眾思想教育工作,確保現場救援正常進行。
三、重大農機事故的.報告
1、各村(居)委會在本轄區發生事故后必須及時向鎮農機應急處理小組報告;
2、農機應急處理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帶領事故處理人員趕赴現場,確定案情后,分別報告區農業局和區農機監理站。
3、事故報告主要內容:事故發生時間、詳細地點、肇事農業機械及其駕駛員基本情況、事故主要經過、事故傷亡情況,初步估算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措施。
四、重大農機事故現場處理
1、接到事故報案后,鎮農機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立即到達現場,同時向區農業局、農機監理站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場,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道路等,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出示標志,繪制現場圖,并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2、死3人以上、重傷10人以上的特大農機安全事故,區農業局長,鎮黨委書記,鎮長必須到達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救援,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凡發生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較大農機安全事故,區農業分管局長和鎮黨委,政府領導必須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處置、組織事故救援。
4、農機安全事故應急處理人員到達現場后,應立即著手開展下列事故處理工作:
(1)組織醫療等單位和個人搶救傷員,按照就近搶救原則。
(2)勘查現場,收集證據,其中包括:A、收集物證;
B、現攝影、錄像;C、繪制現場圖;D車輛檢驗;E道路鑒定;F、尸體檢驗。
(3)對事故現場進行嚴格保護,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4)尋找目擊者,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
(5)及時疏導交通,依法監護肇事者。
五、事故調查及處理
1、根據《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屬于農機監理機關處理范疇的農業機械事故,應立即依法移交農機監理組織事故調查處理;不屬于的,應依法移交交警機關或安監部門,并做好配合工作。
2,對重大農機事故責任人,應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3,對重大農機事故管理責任人,依據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提交監察部門。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3
1.1目的
為更好預防和控制興國縣水生動物疫病發生,切實有效地控制水生動物疫病突發事件的危害,防止疫病的擴散和蔓延,將疫病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小,保障漁業生產安全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促進漁業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2.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
切實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報服務職務,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1.2.2預防為主,分類監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生動物防疫檢疫機構應加強監測、檢測、預警工作,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并按有關法規,由省農業廳負責疫情公告。
1.2.3屬地負責,依法管理
水生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實行屬地化、依法管理的原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負主要責任,經所在地人民政府授權,可以指揮、調度水生動物疫病控制物質儲備資源,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對疫病預防、疫情報告和控制等工作實施監管。
1.2.4分組控制,快速反應
依據水生動物疫情發生、發展情況、危害程度,將疫情分為三個等級,并啟動相應預案;建立監測預警、控制、撲滅、防疫等快速反應機制,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控制”要求,保證各環節緊密銜接,快速、準確反應。
1.2.5依靠科技,提高素質
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的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理技術及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避免發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和應對各類公共衛生事件的綜合素質。
1.3編制依據
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1.3.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3.3農業部《水產苗種管理辦法》
1.3.4《進境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管理辦法》
1.3.5《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
1.3.6《國際水生動物法典(OIE)》、OIE動物疾病名錄
1.3.7農業部公告的水生動物疫病名錄
1.3.8農業部關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一、二類傳染病、寄生蟲病名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物、動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名錄》的通知
1.3.9《x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10《x省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農業部公布的水生動物疫病(即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鯉春病毒血癥、對蝦桿狀病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魚鰓霉病)及其他暴發流行、突發性和涉及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水生動物病(對蝦白斑病等)。
2組織體系
2.1指揮
興國縣農業局成立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并根據疫情等級開展相應工作,指揮部由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部和成員組成,分為指揮和應急執行兩個方面。
興國縣農業局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指揮工作主要任務是,啟動本級應急疫病預案,制定應急控制工作行動方案,負責預案的組織協調,保障各項措施的實施。指揮部總指揮由興國縣農業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興國縣農業局主管副局長擔任;成員由應急執行機構、興國縣農業局水產站、興國縣農業局漁政站、興國縣農業局財務股主管領導擔任。
2.2應急執行
在興國縣農業局水產站設立興國縣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應急執行機構,負責人為站長,具體負責興國縣水生動物疫情應急執行工作。應急執行機構由執行機構、技術咨詢機構、地方管理機構組成。
2.2.1執行機構:執行機構負責具體協調緊急疫情的控制工作,組織制定水生動物疫病控制技術路線和操作規程;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與地方管理部門、技術咨詢機構的組織協調。執行機構負責人由應急執行機構負責人兼任。
2.2.2技術咨詢機構:咨詢機構由從事水生動物病害研究、教學、檢驗檢疫的單位組成,咨詢機構的.資格須由x省水產技術推廣站設立的x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認證。
2.2.3地方管理機構:參照國家組織體系確定,并報省農業廳備案。
3預測與預警機制
3.1預測與預警信息
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或接到疫情報告后,應及時逐級上報(縣級、地市級、省級直至全國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組織對上報疫病的確認和信息處理,提出疫情預警公告建議。
3.2預測與預警
省農業廳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根據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預警公告建議,疫情預警公告,并上報省應急管理辦公室和農業部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確保疫情預警信息準確、迅速、有效。
3.3預警支持系統
本系統由在全省漁業病害測報的基礎上,整合監測信息資源,建立健全各級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由此形成的信息傳輸系統、疫情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支持平臺組成預警支持系統。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4.1.1疫情分組
以OIE公布的B類動物疾病中的水生動物疾病及農業部公告中的二類水生動物疫病為應急監控對象,并以出現首例疫病臨床診斷為標志,根據水生動物特點及發病、死亡的情況和國家有關《分組標準》劃分疫情等級。水生動物疫情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三級。
I級(特別重大)疫情標準:
疫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區縣暴發流行,對同類養殖品種特別是同一水系的養殖和野生水生動物造成傳染,1天之內引起50%以上死亡。
II級(重大)疫情標準:
疫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區縣呈暴發流行,10日內造成疫發地70%以上的養殖或野生水生動物種類大面積發病并造成死亡的;對鄰區同一養殖品種特別是同一水系動物可能造成傳染,并引起嚴重死亡。
III級(較大)疫情標準:
疫病在外省(地區)暴發流行,并與x省境內外水生動物交互感染,在兩個區縣以上暴發流行,且疫情可能進一步擴大,在全國范圍內呈流行趨勢;10日內造成疫發地80%以上養殖或野生種類大面積發病死亡。
4.1.2預案等級
省級水生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以確診的病例確診后,應立即報告省農業廳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省農業廳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上報農業部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需要報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病例,由省級水生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集病料送檢,確診后,應立即通知疫情發生地的市級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根據突發重大水生動物疫情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按特別重大(I級)、重大(II級)、較大(III級)預警分級分別啟動相應預案。
(1)一級預案
確認為I級疫情時,由省農業廳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市、縣(區)應急預案相應啟動。
(2)二級預案
確認為II級疫情時,由本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市級人民政府并得到批準后,啟動市級重大突發水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市級水生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按照“水生動物疫病控制技術路線圖”制定II級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責任單位為本市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
(3)三級預案
確認為III級疫情時,疫發地各縣(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立即報告市級人民政府并得到批準后,啟動縣級應急預案。縣級水生動物疫情應急指揮部按照“水生動物疫病控制技術路線圖”制定III級疫情控制工作方案,開展相關工作。責任單位為疫發地各縣(市、區)水生動物疫病應急指揮部。
4.1.3基本應急
一旦發現疫情,要按照“早、快、嚴”的原則堅決撲殺,徹底消毒,嚴格隔離,強制免疫,堅決防止疫情擴散。
4.2部門通報與協作
發生可能造成人間傳播的水生動物疫病直接威脅到人群健康
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就立即通報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共同開展預防控制工作,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4.3疫病管理
根據“水生動物疫病控制技術路線圖”,水生動物疫區近水源狀況劃分,對封閉性水域,以疫情發生地劃分為原則;對開放性水域以水系劃分為原則。疫發地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疫點、疫區的劃分;根據工作需要,流行病學研究中心可以對疫點、疫區的劃分給予技術指導;水生動物疫區的封鎖和解除,由疫發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負責。
水生動物疫病在封閉型小水體呈暴發性流行時,均采取撲滅處理;對無法進行消毒、撲殺的大水體和開放型水域,應實行嚴格監管,并每年由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2-4次采樣,加強疫源監測,密切注意疫病傳播情況,對水體消毒、染疫水生動物撲殺、有關物品出入等強制性控制、撲滅措施,由疫發地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4.4重點疫病
4.4.1鯉春病毒病(SVC)、白斑病(WS)
4.4.2其它突發性高致病性、暴發性、流行性水生動物疫病,以及不明病因的傳染性、危害較大的疫病。
4.5國家質檢總局深圳水生動物控制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作為疫病預防控制鯉春病毒病(SVC)、白斑病(WS)診斷實驗室;其它突發性疫病診斷實驗室資格由全國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認定。
4.6非疫病發生地防控
非疫病發生地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密切關注疫發地疫情控制情況,對本地發生活體移動區域的同類物種加強監測。本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防止設發地同類物種流入本地。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立即啟動預防和預警機制。一經確認,非疫發地轉為疫發地,按照疫發地情況處理。
5后期處理
5.1攜帶人魚共患病原的水生生物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漁用飼料,并就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養殖用水經無害處理、消毒后方可排出;攜帶人魚共患病原的水生生物,如體表完整、外觀正常,可用于加工,但其內臟、鱗片等廢棄物,以及加工用水須經無害化處理,養殖場應按要求對場內養殖設施(養殖池與蓄水池)、養殖用水和場周圍進行嚴格消毒,養殖場進排水系統要分開。
5.2善后處理
疫病控制后,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并按政策規定,幫助養殖場恢復生產。
5.3責任追究
建立水生動物疫病責任追究制。對瞞報、誤報、瀆職、失職人員,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6保障措施
6.1資金保障
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所需經費,按省財政廳《x省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區安全生產的總體部署,認真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預防為主、常抓不懈、依法規范、及時處置”的方針,立足防范,深入整治,強化監管,推進創新,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農機站工作職能,妥善處理重大農機事故,維護農機安全生產的正常秩序,保持社會穩定。
二、編制目的
規范農機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三、工作原則
1.實施屬地管理的原則
鄉政府統一領導指揮重、特大農機事故處理工作,政府行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機事故的處理工作。各村(社區),部門要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施救與報告同時進行,及時救治,逐級報告;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防止和減輕次生損失。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3.預防為主的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實各項預防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培訓和應急演練,做到早預防、早發現、快行動、嚴處理。
四、應急指揮機構及工作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
(二)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指示,提出應急處理措施,負責相關情況上報工作。
2.指導監督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解決應急處理工作的重大問題。
3.制定本鄉農機安全生產整頓措施和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工作。
4.掌握應急處理動態狀況,及時調整部署應急工作。
(三)工作組分工
指揮部下設四個工作組
(1)現場指揮組
負責事故現場保護、疏導交通和維護現場秩序。防止事態擴大,減少事故損失。
(2)救護組
負責組織救護車和醫務人員及時到達現場,搶救傷員;制定搶救多人內外傷的救護方案,盡最大努力搶救人民群眾生命,減少死亡。
(3)事故調查組
負責現場勘察,調查取證,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認定事故責任。
(4)后勤保障組
負責保證各種搶救物資、所需設備及時到位,保證所有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到位。
五、信息管理
1.事故上報時間
辦公室接到重、特大農機事故報告后須立即向鄉黨委、政府報告。
農服中心應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通報鄉黨委、政府后,逐級上報。
2.事故上報內容
(1)發生事故的機械、機主姓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計;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上級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3.信息
農機事故發生后,由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部決定是否對外信息,其他人未經指揮部同意不得擅自對外信息。
六、應急響應
1.當確認農機事件即將或已經發生時,事發地村(社區)應立即做出響應,按照"統一指揮、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要求,成立村(社區)書記、主任為組長的現場指揮部,確定聯系人和通信方式,指揮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前期救援行動。
2.事故發生后,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本預案。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鄉政府,鄉政府應當按照規定立即報告區農機主管部門和區應急辦。鄉農機重、特大事故指揮部要立即組織各工作組人員迅速到場,參加事故救援和善后處理等工作的組織、指揮與協調。
3.參與重、特大農機事故處置的各相關單位,在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下,按照預案分工和事故處理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開展農機事故的處置和救援工作。
4.如果重、特大農機事故進一步擴大,預計憑本鄉現有的應急資源和人力難以實施有效處置的,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部報請區應急辦主要領導批準后,報請區有關部門協助處理。
5.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經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部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總指揮宣布響應結束。
七、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
事發地村(社區)應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農機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維護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二)農機事故認定責任
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后,鄉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部要立即組織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取證,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并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三)事故責任倒查
事故責任認定結束后,按照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的有關規定,倒查和追究有關單位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八、保障措施
1.健全農機事故救援信息網絡,設立事故應急救援電話。健全農機事故檔案,做到一案一檔。農服中心定期分析農機事故情況,提出整改意見。
2.農服中心每季度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工作例會,分析農機安全生產形勢,部署安全生產工作。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5
一、目的
為加強農機行業處理突發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確保農機行業迅速有效地處置各類突發安全生產事故,將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機行業社會形象和保障農機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市農機工作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
1、違反農業機械管理法律法規和農機作業操作規程引發的人身傷亡和較大直接經濟損失事故。
2、農機具機庫、油料庫、農機具生產車間、農機具維修銷售網點突發火災事故。
3、臺風、暴雨、洪水、高溫、雷擊和低溫冷凍等自然災害導致的意外事件。
4、行業內其它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突發事故。
三、應急處置原則
1、以人為本。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建立處置突發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的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預防為主。通過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把事故化解在萌芽狀態,消滅在隱患期間,盡可能避免造成惡劣影響和災難性后果。
3、依法規范。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章為指導,全面規范處置工作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決策科學,措施得當。
4、迅速反應。發生重大傷亡、火災、水災等突發農機安全生產事故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向市農機化辦報告,根據指令,迅速、果斷、有效起動應急方案,市農機化辦組織統一指揮和積極妥善處理。
5、明確職責。按照安全生產負責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6、公眾參與。廣泛做好公眾宣傳教育工作,向干部群眾闡明危害得失,識大體顧大局。準確發布預警及處置信息,積極做好善后工作。
四、編制依據
本預案編制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市安全生產工作條例》、《生產事故安全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
五、應急響應
1、一般級別的突發事故,由事發單位按有關規定組織力量處置。事故發生后有關領導和人員須及時趕到現場,控制現場、收集現場信息和開展救助等工作,并立即將情況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根據上報情況,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較大和重大突發事故,由市辦領導小組啟動預案,組織各方面的力量處置。主管單位領導接報后,須在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指揮救援工作。并按相關程序報市農委應急處置指揮小組。情況緊急時,可直接報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處置指揮部。
3、特別重大事故,事故單位領導接報后,必須在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救援,并在1小時內上報。情況緊急時,可越級上報。市辦領導小組接報后,立即啟動本系統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各方面力量積極進行救援。同時在2小時內上報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處置指揮部。
4、應急結束
事故處置完畢后,市辦領導小組決定應急工作結束。根據突發事故性質和工作需要,及時組織專業機構和主管單位開展事故調查及善后工作。對事發原因、處置單位履行職責情況、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援助范圍等進行全面評估,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經核實審查無誤后上報市農委突發事故處置指揮小組。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與工程、交通保障
1、各單位要保證應急指揮通訊系統正常工作,確保事故突發時通訊通暢。
2、各單位加強水、電、氣等工程維護,保證其在應急處置過程中運行狀況良好。
3、指揮系統要能夠調用必要的.救援器材和交通工具。加強救援器材日常維護,確保其性能穩定;制定交通運輸工具調用方案,確保事故突發時車輛能正常使用。
(二)應急隊伍保障
各單位應依據職能組建安全生產突發事故應急專門隊伍,配備足夠人員,增加必要投入,提高裝備水平。根據應急處置方案,積極開展突發事故應對技能培訓和演練,提高隊伍應急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整體處置水平。
(三)經費保障
本市農機行業要建立專款專用的應急救援資金。各單位要保證安全防范與應急處置所需資金的投入。
(四)社會動員保障
各單位要積極組建突發事故應急志愿者隊伍,實行以民為主,專群結合。對志愿者隊伍的組建、管理和日常訓練等工作予以積極指導和專業支持。
(五)技術檢測保障
各單位加強業務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安全經營的檢測與檢查工作,重點加強農機產品庫房和油料庫房消防、農機田間作業等重點環節的事故突發預測預報工作。
七、宣傳、培訓和演習
1、各單位要結合日常工作,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重點是事故防范、緊急應對和正確處置等基本常識和技能。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突發安全生產事故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和演練活動。
2、市農機安全生產突發事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每兩年組織開展一次全行業突發事故應急處置綜合演練。本行業突發事故處置人員的技能業務培訓,由市辦突發事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
3、各單位每年要分期對專職、兼職事故處置和救援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每兩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本單位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演練。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6
1.1目的
為明確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處置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職責和工作程序,及時、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漁區社會穩定,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海上搜救機構的指導下,與其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依法規范、科學決策、積極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應急救助按照就近救助原則。無論事發漁業船舶所在地遠近,離事發水域最近的縣、地(市)、省(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做出響應,協助海上搜救中心開展應急救助工作。
(2)善后處理按照船籍港管轄原則。無論事發水域是否在本省(區、市)管轄范圍內,由事發漁業船舶船籍港所在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協助有關部門處理善后工作。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農業部處置在我國管轄水域發生的漁業船舶水上重大和特別重大安全突發事件,指導省、地(市)、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2.1.1組織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農業部設立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由分管副部長兼任總指揮,漁業局局長、漁政指揮中心主任兼任副總指揮。成員由漁政指揮中心分管副主任、漁業局和漁政指揮中心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兼任。其主要職責是:
(1)及時向國務院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報告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
(2)指導各省漁業救助力量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救助工作。
(3)協調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各種關系。
(4)協助國務院有關部門做好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
(5)決定表彰和獎勵先進單位和個人等事宜。
省、地(市)、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參照農業部的組織指揮機構設置,遵照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處置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
2.1.2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設立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作為其成員單位。現場應急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1)指揮、調配轄區內各種救助力量,處置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協調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各種關系。
(2)保證現場應急指揮通信聯絡的暢通。
(3)決定向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和應急處置情況。
2.2相關機構職責
2.2.1農業部在國務院領導下,積極協助交通部開展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各級海上搜救中心是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實施應急救助的專業力量。
2.2.2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接獲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險情報告并經核實后,向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省、地(市)、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將事件情況逐級上報至農業部,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海上搜救機構。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至農業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農業部應報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生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應報告國務院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2.2.3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組織事發海域附近的漁船、所轄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參與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下級單位要服從上級單位對應急救助工作的指導,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要服從上級單位的調動與指揮。
3.預防和預警機制
3.1信息監測與報告
預警信息包括:氣象、海洋、水文等自然災害預報信息;可能威脅水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或造成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的其他信息等。
3.1.1風險分級
本預案將預警信息的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四個等級:
(1)特大風險信息(Ⅰ級):
1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天氣在24小時內造成海上風力10級及以上、內河風力8級及以上的信息。
2霧、雪、暴風雨等造成能見度不足100m的信息。
(2)重大風險信息(Ⅱ級):
1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天氣在48小時內造成海上風力10級及以上、內河風力8級及以上的信息。
2霧、雪、暴風雨等造成能見度不足500m的信息。
(3)較大風險信息(Ⅲ級):
1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等天氣造成海上風力8級~9級及以上、內河風力6級~7級及以上的信息。
2霧、雪、暴風雨等造成能見度不足800m的信息。
(4)一般風險信息(Ⅳ級):
1海上風力7級及以上、內河風力6級及以上的信息。
2霧、雪、暴風雨等造成能見度不足1000m的信息。
3.1.2信息傳報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及省級海上搜救機構應及時將獲得的預警信息分別向農業部和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省、地(市)、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應及時通過現有通信網絡,最大限度地將預警信息向漁區和海上作業漁業船舶。
3.2預防預警行動
3.2.1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漁業船舶安全生產的管理力度。
3.2.2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對漁業船舶船員安全生產技能的各種培訓,引導漁業船舶編隊生產和聯組作業,提高漁業船舶自救互救能力。
3.2.3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鼓勵漁業船舶及其船員參加必要險種的保險。
3.2.4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嚴格執行漁業船舶進出港簽證制度,加大港口和水上漁業船舶的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對擅自改變船體結構、用途,違章載客、載貨,維修保養不到位,通信導航、救生、消防等安全設備不齊全的漁業船舶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3.2.5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為承擔應急救助工作的有關工作人員、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及其船員購買必要險種的.保險。
3.3預警支持系統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漁業安全通信網。承擔漁業安全通信網值班任務的岸臺(站),應將電臺呼號、工作頻率向社會公布;實行24小時全時守聽,確保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通信及時、準確和暢通;及時轉發災害性海洋環境和天氣預報。
3.4預警級別及
3.4.1按照預警信息風險等級相對應的原則,預警級別從高到低分為特別嚴重(Ⅰ級)、嚴重(Ⅱ級)、較重(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預警,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
3.4.2氣象、海洋、水利等預報部門應要求從事監測的單位根據各自職責通過信息播發渠道向有關方面氣象、海洋等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公布預警級別。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程序
4.1.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等級標準:
(1)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指死亡(失蹤)30人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
(2)重大突發事件(Ⅱ級)。指死亡(失蹤)10人至29人,或危及30人至49人生命安全。
(3)較大突發事件(Ⅲ級)。指死亡(失蹤)3人至9人,或危及10人至29人生命安全。
(4)一般突發事件(Ⅳ級)。指死亡(失蹤)1人至2人,或危及9人以下生命安全。
4.1.2預案啟動級別及條件根據突發事件的等級標準,應急響應級別分為部、省、地(市)、縣四級。
(1)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在49人以下,由農業部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并領導本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采取應急處置措施;當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在50人以上時,農業部除啟動本級預案外,還應立即報請國務院指導、協調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
(2)重大突發事件由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并領導本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3)較大突發事件由地(市)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并領導本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4)一般突發事件由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啟動本級預案,并領導本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職責范圍內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5)發生任何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首先啟動預案。
(6)省、地(市)、縣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啟動本級預案時,由于能力和條件不足等特殊原因不能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時,可請求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啟動相應級別的預案。
4.2信息共享和處理
4.2.1信息來源與收集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嚴格執行漁業應急值班制度,確保通信網絡暢通,及時接收不同來源的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
(1)來源于海上搜救機構的信息。
(2)來源于本系統內上傳下達的信息。
(3)事件漁業船舶的求救信息。
(4)其他渠道獲得的信息。
4.2.2信息核實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對于接獲的信息要迅速進行核實,核實的內容應包括:
(1)事件性質(熱帶氣旋、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海洋災害、火災、碰撞、觸礁、觸損、擱淺、機械故障或傷殘等)。
(2)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發海域海況。
(3)事件漁業船舶資料、特征。
(4)遇險人數及人員傷亡等情況。
(5)事件漁業船舶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6)其他需要核實的內容。
4.2.3信息報告
(1)經核實,凡發生死亡(失蹤)3人至9人的突發事件,接到報告的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逐級報告,每級間隔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在2小時內報告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經核實,凡發生死亡(失蹤)10人以上的突發事件,接到報告的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向上級部門快報的同時,應將事故情況報告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報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國務院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各級報告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4.2.4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應采取一切有效通信手段,與事件漁業船舶和漁業救助力量保持聯系,及時掌握最新信息,為救援決策提供依據。
4.2.5突發事件如涉及港、澳、臺或外國人時,要及時向有關港、澳、臺辦或外辦和上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4.3通信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匯編應急值班通訊聯絡名單、聯系方式以及漁業電臺呼號、工作頻率,確保橫、縱向通信暢通。
全國漁業安全通信網岸臺呼號、工作頻率表見附件二。
4.4緊急處置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是組織、協調重大、特別重大漁業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救助行動的主體。
4.4.1應急救助工作應根據當時的氣象條件與預報信息和海況,配合相應海上搜救機構,具體實施:
(1)指導事件漁業船舶開展自救。
(2)指揮、調度事發海域附近生產漁業船舶參與救助。
(3)組織本轄區內符合適航條件的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及有關力量前往救助。
4.4.2漁業船舶及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在接到救助命令后,必須按要求的時間出航并到達事發現場。救助期間必須服從指揮。因特殊原因需離開救助現場時,須經相應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批準。
4.4.3當就近救助力量不能滿足救助需要時,由上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調鄰近省(區、市)、地(市)、縣的漁業救助力量協助救助。
4.4.4當事件漁業船舶需港、澳、臺或他國海上救助力量協助救助時,應報請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或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4.5新聞嚴格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國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xx]22號)要求,區分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的不同情況,按照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向外界進行客觀、準確、及時的信息。
4.6應急結束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以下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提出漁業救助力量中止或結束救助工作的建議:
(1)遇險人員的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脅。
(2)遇險人員不再有任何符合情理的生存希望。
(3)漁業救助力量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5.1.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止或結束后,相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事件的處理情況和損失情況進行評估。
5.1.2涉及人員傷亡的,按照船籍港管轄原則,由漁業船舶船籍港所在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5.1.3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及時配合同級政府有關部門處理好發生突發事件的漁民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幫助其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
5.2保險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保險機構應積極主動趕赴事發地,對相關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進行評估、理賠。
5.3調查報告
5.3.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結束后,相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措施。
5.3.2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結束后,相關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應按漁船事故調查處理的有關規定,對事件的性質、類別、成因進行調查,分析原因,判明責任,并對事件相關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
6.保障措施
6.1通信保障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指定負責日常聯絡的工作人員(2人以上),并配備必要的移動通信設備,保證24小時通信聯絡暢通。
6.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
6.2.1現場救援保障。承擔救助任務的漁業行政執法船舶應根據事件情況攜帶必要的救生、消防設備和急救藥品等。
6.2.2應急隊伍保障
(1)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的人員、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及其他執法工具。
(2)漁業船舶。各級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要對本轄區的漁業船舶專門登記造冊,作為水上救助的重要力量。
6.2.3經費保障。實施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所需經費,按財政部《突發事件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執行。
6.3宣傳、培訓和演習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最大限度公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信息,向漁民宣傳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常識。同時對應急值班人員以及轄區內有關漁業船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和有關人員進行突發事件救助知識的培訓和演習。
6.4監督檢查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預案啟動后的執行情況,由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監督檢查。重大突發事件(Ⅱ級)預案啟動后的執行情況,由農業部漁業局或省(區、市)人民政府負責監督檢查。較大突發事件(Ⅲ級)、一般突發事件(Ⅳ級)預案啟動后,由省(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所在地市(地)、縣人民政府負責對預案的執行情況、救助力量的到位情況、現場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7.附則
7.1名詞術語
7.1.1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指漁業船舶在航行、作業、錨泊及停靠等過程中因熱帶氣旋、大風、大霧等氣象災害、海洋災害、火災、碰撞、觸礁、觸損、擱淺、機械故障或傷殘等原因嚴重危及船員生命安全或造成船員死亡(失蹤)的事件。
7.1.2漁業救助力量:指漁業船舶、漁業行政執法船舶和其他執法工具。
7.2預案管理與更新
7.2.1本預案有關通信聯絡的附件應隨時保持更新。相關單位與人員的通信聯絡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通知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
7.2.2省(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相應制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分別報上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7.3獎勵與責任
7.3.1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在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7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農機安全生產,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促進農村社會穩定,規范農機重特大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農業機械監督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結合全縣農機安全管理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適用于農業機械在本縣境內田間、場院和鄉村道路上發生造成3人(含)以上死亡,或者10人(含)以上重傷,或者1000萬元(含)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重特大農機事故等突發事件時,啟動本預案。
第三條:實施本預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領導下,建立統一、有序和高效的應急處理機制。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預報和應急隊伍建設,預案演練等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聯動,嚴格執法,果斷處置,防止事態擴大,盡可能減小影響,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因工作失誤激化矛盾、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維護農機生產安全,促進農村社會穩定。
第二章:應急處理機構
第四條:縣、鄉鎮農業(機)部門共同構成全縣農機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網絡。各單位均須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中心,統一指揮本轄區范圍內重特大農機事故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各級應急處理指揮中心下設辦公室,作為應急處理工作常設機構。
縣指揮中心組成: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
一、組織機構
組長負責對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處理的全面指揮,副組長負責各項具體工作的指揮,領導小組成員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按照分工,落實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各職能小組。
(一)現場指揮組:組長由局長同志擔任,負責事故現場的全面指揮。
(二)事故處理組:組長由劉同志擔任,組員:邰秀品、朱子良及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負責農機工作的人員,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勘察、調查、取證等事故處理工作。
(三)現場協調組:組長由龍同志擔任,組員:徐文先及事故發生地鄉鎮政府工作人員,負責維持現場秩序,疏導群眾。
(四)宣傳報道組:組長由徐同志擔任,組員:張曉珍,負責事故的調查報告。
(五)后勤保障組:組長由汪同志擔任,組員:宋小琴,負責后勤保障。
二、報告、保護及相關工作
(一)報告
1、農機辦主任向局領導報告后,由局領導安排向縣政府和縣安監局報告,由縣政府決定后再向州農機監理所和州農委報告。同時,通知事故發生地鄉鎮人民政府協助保護現場,通知120趕赴現場搶救傷員,向縣公安交警報案協助處理現場。
2、向縣政府和縣安監局辦報告的時限為接到事故報案后2小時內,如有新情況應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及時補報。
(二)趕赴現場。
1、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率現場協調組、宣傳報道組、后勤保障組成員趕赴現場;
2、事故發生地鎮鄉政府分管領導及相關工作人員趕赴現場。
三、現場處理及指揮
(一)現場指揮
1、各小組趕赴現場人員服從現場指揮組指揮。
2、縣農機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服從縣政府工作組指揮。
3、全縣各有關部門、事故發生地鎮鄉政府要同心協力,全力以赴做好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二)事故現場處理
事故處理組人員到現場后,應立即著手開展下列事故處理工作:
(1)組織醫療等單位和個人搶救傷員。
(2)勘察現場、收集證據,其中包括:
A、收集物證;B、現場攝影、錄像;C、繪制現場圖;D、農業機械檢驗;E、現場鑒定;F、尸體檢查;
(3)尋找目擊者,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
(4)依法監護肇事者;
(5)及時恢復生產;
(6)進行現場復核,其中包括:
A、請當事人和證人在現場圖和記錄材料上簽字;B、清點傷亡人員及其現場遺留的財物,及時與各方辦理好交接手續;C、依法扣留肇事農業機械及行駛證(準用證),駕駛員駕駛證(操作證)。
(三)現場協調
現場協調組工作職責是:
1、配合事故處理組,清理傷亡人員,保護現場財物。
2、組織醫院120救護車運送搶救傷員。
3、疏導聚集在現場周圍的車輛和群眾。
(四)宣傳報道
宣傳報道組負責對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材料收集和宣傳報道工作,及時準確地向縣政府、縣安監局及州農委匯報。
(五)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組負責事故應急處理的通訊、照明和車輛、油料等的保障供給及參與事故處理人員的住宿、食品提供等工作。
第五條應急處理指揮中心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同級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上級農機部門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指示,提出應急處理具體措施,負責相關情況上報工作。
2、指導監督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解決應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3、掌握應急處理動態狀況,及時調整部署應急工作措施。
4、完成同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農機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
第六條:應急處理指揮中心應當在同級及以上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農機部門領導下,迅速、果斷地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第三章:報告制度
第七條:事故發生地指揮中心接到本案第二條所指重特大農機事故報告后須立即向當地政府和安監部門報告,同時,報告上級指揮中心。縣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縣政府應急辦、縣安監局應急辦和州農委安全生產應急處理指揮中心。
第八條:事故發生地農業(機)部門應在事故發生2小時內上報,并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農機事故的機械、機主姓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第四章:重特大農機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第九條:當得知發生本案第二條所指重特大農機事故后,事發地農業(機)部門應當立即啟動本預案。
第十條死亡3—9人的重特大農機事故,指揮中心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由縣農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理;死亡10人(含)以上的重特大農機事故,州、縣指揮中心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由州農機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應急救援及處理。
第十一條:事故發生地農機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須迅速趕赴現場,同時協調公安、急救、保險等部門聯合行動;積極搶救受傷人員,有效地維護現場秩序,劃定現場保護范圍;勘察事故現場,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確認證人(有條件的立即取證);安撫群眾,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第十二條:在應急處理工作中,事發地政府部署工作前由農機部門負責,上級農機部門采取措施之前由下級農機部門負責,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第十三條: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后,啟動應急預案的農機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須立即組織有關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取證,查清事故原因,確認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制定整改措施。
第十四條:事故處理部門應在事故處理完畢后一周內向上一級農機部門寫出詳細處理報告。
第五章:監控預防機制
第十五條:農機監理部門應當加強與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加大對鄉村道路以及田間、場院等農機作業場所重大危險區段的監控力度,對可能引發重特大農機事故的險情等重要信息應及時上報,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應當及時分析處理,并按照分級管理的程序逐級上報,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
第十六條:各單位要加大農忙季節農機作業安全生產監管力度,預防和控制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
第十七條各單位要加強農機具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農機具產品質量安全。
第十八條:各單位結合平安農機建設,進村入戶積極開展農機安全以及事故應急防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第十九條:各單位級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應做好應急救援隊伍的技能培訓,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并保證應急裝備的設置處于完好、有效狀態。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條:各單位根據本預案及上級有關要求,分別組織制訂或完善農機安全生產應急處理預案,并負責組織演練、實施。
第二十一條:本預案是農業(機)部門在重特大農機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后,進行調查處理的指導性意見,調查處理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
第二十三條:對突發事件處理不力,造成事故損失擴大的有關人員,建議當地政府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二十四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8
這次全體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政府第六次全體會議、市委一屆十次全委(擴大)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精神,分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分解落實今年政府各項目標任務,安排部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動員各縣(區)、各部門進一步認清形勢,振奮精神,迅速行動,扎扎實實地抓好今年各項工作。下面,我根據市政府班子討論的意見,講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正視現實,把握機遇,認清新形勢
2005年,各縣(區)、市政府各部門以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堅持實干攻堅抓突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項目增多、速度加快、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的良好勢頭。總結2005年工作,我感到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思路清。全市政府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在全市工作大局中找位置,形成了一些符合實際、富于創新、特色鮮明的好思路、好做法,有力地推動了整體工作。
二是亮點多。各縣(區)、各部門立足實際,抓點帶面,強勢突破,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抓建典型,辦成了一些對平涼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好事,爭取和實施了一批改善基礎設施、具有帶動作用的大項目,呈現出不少新的工作亮點。
三是作風實。各級政府及部門深入落實“實干攻堅抓突破”的總體要求,重心下移,真抓實干,形成了齊心協力抓落實、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市繼續打牢基礎、乘勢而上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首先要在深化認識、找準差距、搶抓機遇上下功夫。
深化認識,就是要深刻理解國家和省、市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了科學發展觀在全黨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提出了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六條基本原則,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的重大任務。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兩個高舉、一個加強”和“兩抓兩放”的總體工作思路不動搖,堅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不動搖的指導思想和力爭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在不斷深化市情認識的基礎上,勾畫出全市“十一五”發展藍圖,提出“抓住三大機遇,突出三大任務,實施五大攻堅,實現六大突破,建設四個基地”的總體要求。這些新要求就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行動綱領。各縣(區)、各部門要反復學習領會,把握精神實質,并貫穿于今年的各項工作實踐中。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五帶兩區一園”建設、發展特色產業、構建和諧社會等重大問題,要采取具體有力的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落實。搶抓機遇,就是要牢牢把握全市加快發展的有利因素和條件。“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為我們發展特色產業、破解“三農”難題、緩解基礎瓶頸帶來重大機遇;全國范圍內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們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特別是省上將平涼煤電化運一體化綜合開發列入全省1xxxx投資過百億元工程,在交通建設上實施“東部會戰”,為我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提供了難得機遇。全市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四大產業初具規模,四大品牌已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四大文化名片正在形成,投資242億元的十大過10億元工程將陸續開
工建設,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內在基礎和潛力。為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中尋找機遇,善于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把握機遇,進一步增強抓住機遇、用好機遇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保持奮發有為的干勁,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二、攻堅破難,狠抓落實,開創新局面
市委一屆十次全委(擴大)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對今年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縣(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突出重點,真抓實干,力爭工作上有新突破,發展上有新成效,全面完成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重點圍繞以下五個方面抓好落實。
第二,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落實。新農村建設是2006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主題,要以“五新一好”為目標,加快“五帶兩區一園”開發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生產標準化、農民組織化程度,確保農民人均增收11xxxx。今年各縣(區)都要抓好至少xxxx鄉2—xxxx村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要全力以赴做好省列新農村建設示×××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要創造性地抓好涇河川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區建設規劃及啟動工作。各縣(區)都要認真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在規劃內容上要突出特色產業培育,突出田、林、路、水、電、訊、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突出教育、衛生、文化公共事業發展;在規劃設計上要充分考慮群眾利益和意愿,充分考慮住房、道路等現狀,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要繼續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采取財政直接扶持等途徑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拓展經營領域,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和商品率。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和農副產品原產地保護認證工作,著力完善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各類協會的運行機制,強化引導扶持,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深入落實勞務經濟發展“三個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開辟勞務基地,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輸轉。加強農村勞動力輸轉前的技能培訓、輸轉中的管理服務和輸轉后的權益維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和勞務經濟效益,力爭超額完成輸轉農村勞動力3xxxx人次、創收12億元的目標任務。要按照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高標準抓好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同時,緊緊抓住國家財政性建設資金向農村傾斜的機遇,積極實施農村“六小”工程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要加大對農村公益設施的支持力度,捆綁使用好各類項目資金,加強農村學校、衛生、文化、科技等公共事業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積極引導農村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摒棄陳規陋習,弘揚社會新風,提高農村文明程度。要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和領域,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認真抓好×××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等工作,積極探索鄉鎮機構改革后農村工作新的運行機制,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步伐。
第三,圍繞壯大特色產業抓好落實。煤電產業要著眼于延伸產業鏈條,努力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煤電化運一體化進程。經委、財政、金融等部門要支持華煤集團等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能耗,提高整體效益。發改委、經委等部門要精心指導,重點抓好華亭電廠一期、6xxxx噸煤制甲醇、60xxxx噸選煤廠和新安煤礦項目建設,爭取750kv超高壓輸變電、大柳煤田、平涼電廠二期、崇信電廠一期等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全力做好靈臺邵寨煤田開發、1xxxx噸醋酸乙烯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要全面啟動和實施“質量興市”活動,堅持引進與創新相結合,積極發展以節能、節水和清潔生產為重點的循環經濟,實施好39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草畜產業要著眼于擴大養殖規模,改進生產方式,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農牧部門要加強協調服務,加快品種改良步伐,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積極推行規模養殖,大力培育肉食加工、皮革制品等草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加快建設草畜產業經濟帶。積極創造條件,力爭“平涼紅牛”商標早日注冊成功。果菜產業要著眼于標準化生產,打響“平涼金果”品牌,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大力推廣應用各類新技術,提高蘋果生產的優果率,加快建設全國優質蘋果出口創匯基地,年內新植果樹經濟林1xxxx畝,種植優質蔬菜4xxxx畝以上。旅游產業要著眼于打造精品名牌,以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統纜,以旅游設施建設、市場促銷為切入點,抓好以崆峒山景區為龍頭,以“旅游區”為重點的景點景區建設,不斷優化服務,完善功能,提高綜合接待能力,提升平涼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年內順利實現“創優”目標,實現旅游總收入3.68億元。
第四,圍繞熱點難點問題抓好落實。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著力解決關系民生方面的熱點問題,著力解決關系改革發展的難點問題,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加大企業改制力度,突破國有職工身份置換、債務化解等工作難點,加快推進破產重組步伐,確保年內全面完成國企改革攻堅目標。要切實做好社會就業工作,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挖掘公益事業、服務業和社區就業潛力,緩解就業壓力。要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力度,推進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積極穩妥地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出“中心”向失業保險并軌。探索建立農村保障制度的方式和途徑,做好農村特困戶、五保戶和受災群眾的救助工作,妥善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強化城鎮低保的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使低保資金真正成為低收入者的“解困錢”。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安全生產,各縣(區)、各部門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煤礦、危險化學品、交通、建筑、消防等重點領域監督和整治力度,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特別是要大力整頓關閉非法煤礦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及時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
第五,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抓好落實。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全面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積極推廣應用各類適用技術,加快全省科技進步先進市創建步伐。教育部門要加強優質高中建設,認真實施醫專新校區續建工程,爭取平涼一中二部建成招生,積極籌建平涼職業技術學院,搞好基礎、職業、成人“三教統籌”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全部免除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活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全部由財政承擔。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醫療綜合大樓,市婦幼保健院醫療保健綜合樓力爭列項,完成34所鄉鎮衛生院續建和20所新開工項目建設任務。靈臺、靜寧、華亭、涇川4縣要認真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提高覆蓋面和群眾受益面。穩步推進農村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農村醫務人員培訓,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要全力打造四大文化名片,加快特色文化名市創建步伐。繼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電話工程,積極籌辦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備戰參加全省第十屆運動會。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持和保障制度,持續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加快國家、省級優質服務縣和規范化鄉鎮服務所創建步伐。加大資源環境保護力度,加強重點區域污染治理,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國循環經濟示×××(區)工作進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型社會。
三、改進作風,轉變職能,樹立新形象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改進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規范高效的服務、務實為民的作風,確保圓滿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首先,要改進作風,靠實責任。按照省政府開展責任年活動的要求,把建設責任型政府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來抓,進一步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積極推行行政問責制,努力提高政府工作質量和效率。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市政府已將今年政府工作各項目標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目標責任考核的'要求,逐級分解到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特別是對省政府與市政府、市政府與各縣(區)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各縣(區)和牽頭部門的“一把手”要親自指揮,在措施和力量上予以傾斜,確保全面完成,并力爭在全省取得較好位次。年底,市上將把目標管理責任書執行情況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核的主要內容,作為推薦干部、評優罰劣的重要依據。同時,市政府將繼續完善對縣(區)、部門目標管理責任考核辦法,對今年的各項任務目標和重點工作,將采取更嚴格、更科學的考核方式。對工作落實不力,甚至出現失職、瀆職行為的,將按照行政問責制的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樹立量化管理的理念,對各項工作什么時間內完成、分幾個階段完成都要有具體的計劃、明確的目標和嚴格的要求,克服工作隨意性,保證工作任務的剛性。在工作中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向先進學習,向一流看齊,對先進敢比、敢超,對落后敢抓、敢管,對外爭機遇、爭政策、爭發展,對內比干勁、比工作、比實績。要嚴肅政務紀律。各級領導班子都要自覺維護市委、市政府的權威,自覺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無論是縣(區),還是市直部門,無論是中長期工作部署,還是短期工作安排,都必須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工作部署這一中心,決不允許自行其事,敷衍塞責。凡市政府黨組、市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議定的事項,涉及的縣(區)、部門和單位都必須按規定的期限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辦理結果要及時向市政府反饋。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并將其作為一項制度,從各位市長到部門負責人,每年至少要拿出四分之一的時間走出機關,深入基層,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對市上的重點調研課題,由市政府辦和研究室負責,確定牽頭部門組織調研,定期拿出成果,并提交市政府有關會議研究,適時轉化為決策意見。要進一步精減文件,控制會議,嚴格落實會議審批制度,行業工作會一般一年開一次,中間需要督促進度的,一般召開電視電話會和小型調度會;同一時期內召開若干個專項會議的,一般采取合并或套開方式進行。凡縣(區)、部門舉行的各種慶典、剪彩等應酬活動,市政府領導原則上不參加。要強化協調聯動,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政府工作“一盤棋”的思想,大力發揚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對屬于協同作戰的工作,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努力形成團結、融洽、合作的良好風氣,形成步調一致、狠抓落實的強大合力。
第二,要轉變職能,搞好服務。各級各部門要強化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牢固樹立所有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干部都是服務員的觀念,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要縱深推進政務公開,以“權、錢、人”的管理和使用為重點,以依法行政、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為基本要求,全面公開基層和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以及最容易滋生腐敗的事項,杜絕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的問題。加大媒體、網絡、新聞會公開力度,辦好政務大廳、市長公開電話和政府網上公開平臺,落實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抓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五件事”的深化和落實,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制和首問責任制,開展非公有制企業評議政府活動,建立推行政務公開的長效機制。按照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和《行政許可法》的規定,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該撤消的堅決撤消;必須保留的要做到規范管理,全面公開;涉及多個部門的,要盡快實行集中辦理。特別是要注意減少審批程序,注重發揮政務大廳的作用,能夠納入窗口辦理的事項都要盡快納入大廳辦理;未進入大廳辦理的審批事項,在部門內部也要推行“一站式”服務,由主辦科室完成內部工作流程,實行一個窗口面對群眾。要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大局的意識,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和調節,搞好市場分析預測,強化市場監管,完善信用體系,著力幫助企業解決好融資、電力、運力等問題,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要大力推行社會服務承諾制度,規范機關工作人員接待、辦事、反饋結果等工作行為,做到有人辦事,按規矩按程序辦事,高效率快節奏辦事。要改進服務手段,積極探索網上辦公和網上審批,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最大限度地為基層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
第三,要依法辦事,規范行政行為。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法制觀念,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的意識,帶頭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要努力提高行政決策水平,出臺政策要注意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銜接,與改革、發展進程相適應,真正反映群眾意愿,解決實際問題。作決策要注重規則和程序,努力實現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今后凡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決策前都要深入調查研究,通過社會公示、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并由法制辦、市政府法律顧問團進行法律分析和科學論證。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房屋拆遷、土地征用、企業改制重組等問題的決策,要認真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對水、電、暖等公共產品價格的調整,必須實行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要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要層層分解執法責任,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名人員,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要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行政執法的途徑,解決條塊分割、權責脫節、多層執法、多頭執法及執法擾民問題。要全面深入地實行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激勵和約束行政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要加強行政監督,逐步建立起經常性的層級監督制度,加強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行使職權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對重要部門、重大事項和重要崗位的監督,健全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績效評估制度。監察、審計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積極開展好資金審計、效能監察、執法監察等工作。行政投訴中心要充分發揮作用,認真查處群眾反映的行政投訴事項,加大社會監督力度。
第四,要加強管理,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公務員法》,進一步完善公務員管理制度,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扎實、素質較高的公務員隊伍。要嚴把公務員“入口”,加強業務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公務員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特別是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努力提高公務員的科學預測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要改進競爭上崗和輪崗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公務員交流鍛煉制度,有計劃地選派公務員到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和基層鍛煉,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繼續完善公務員考核辦法,不斷充實和改進考核內容。制定適應各自部門工作崗位特點、以工作業績為核心、各層次公務員有所不同的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增強考核的科學性、準確性。
四、懲防并舉,標本兼治,不斷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
廉政建設事關政府形象,事關民心向背。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廉政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六次全會精神,扎扎實實地抓好政府系統的廉政建設。
要嚴格落實廉潔自律規定。認真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嚴格執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堅決遵守和落實中紀委“五個不準”的要求。要健全和完善相關具體制度,組織開展各類專項整治活動,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繼續嚴肅查處領導干部違反規定收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參與等問題,加大清繳干部拖欠公款工作力度,落實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收入申報、述職述廉、誡勉談話等制度。要運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的好做法,把法紀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納入公務員和干部培訓計劃,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開展崗位廉政培訓,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識。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時時刻刻用黨紀國法要求自己,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人情所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實實在在干事。
要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力度。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實施綱要》,抓住易于滋生腐敗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建立健全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形成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要圍繞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目標,繼續推進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部門預算,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進一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強化資金運行管理。要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制度和政府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采購等四項制度,規范行政行為。金融機構要以不斷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深化各項改革,拓展業務領域,強化內部管理,更好地支持以十大過10億元工程為重點的各類項目和中小企業發展及新農村建設。要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加大預防力度,認真查處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堅決查處重大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逐步建立防止商業賄賂的有效機制。
要切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健全教育收費管理和監督制度,嚴肅查處學校亂收費問題。進一步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認真落實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強化醫藥價格監管,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嚴肅查處收受回扣、亂加價、亂收費等問題。要嚴格執行糧食直補等支農惠農政策,加強監督,嚴明紀律,防止變相加重農民負擔。認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保護企業和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整治虛假違法醫藥廣告,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的行為,打擊哄抬農資價格、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的行為。
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縣(區)、各部門對今年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搞好責任分解,落實工作措施。各級政府和部門“一把手”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對黨風廉政建設負總責。班子成員也要切實履行職責,抓好分管范圍內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任務的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對違風廉政建設規定的人和事,在對直接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的同時,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五、健全體系,落實責任,切實加強全市應急管理工作
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細化措施,狠抓落實,把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一,要進一步提高對應急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我市自然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干旱、凍害、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繁交替發生;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工礦企業安全隱患依然存在,道路交通和公共衛生條件較差,火災、疫情、建筑、交通等安全生產事故屢有發生;加之,我市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且正處于改革發展的“矛盾凸顯期”,特別是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安置、征地拆遷等問題比較突出,保穩定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市應急管理工作與上級的要求和形勢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有些部門和單位對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效益、輕管理的思想;應急救援隊伍和技術力量薄弱,還沒有建立起區域性、綜合性、專業化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應急裝備、應急救援物資短缺;應急救援指揮系統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應急信息平臺建設落后。這些都表明,我市公共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應急管理工作任重道遠。各縣(區)、各部門一定要把應急管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作為當前的一項迫切任務來抓,力求在今年取得較大進展。
第二,要盡快健全全市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市上已經制定了市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總體預案和2xxxx專項預案,莊浪、靈臺、×××也制定上報了總體預案,搭建起了全市應急預案體系的基本框架,但仍不夠健全。各縣(區)、各應急指揮部牽頭部門要按照建立動態預案修訂機制的要求,對現有預案進一步修訂完善,并根據工作需要,編制補充新的應急預案,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預案框架體系。各級各類預案都要由政府或部門主要領導同志主持召開會議審定。沒有上報總體應急預案的縣(區)要在今年3月底前報市政府備案和審定。市縣屬重點企事業單位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編制應對本單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各縣(區)、各部門要在加強本地區、本部門應急管理的同時,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確保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
第三,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預案演練工作。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演練是應急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要按照“平戰結合、軍地結合、專業對口、指揮靈便、反應迅速、社會參與”的原則,盡快構建以各部門組建的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駐平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為突擊力量,以社區志愿者隊伍為補充力量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各專項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牽頭部門和單位要分別負責組織、協調各參加部門和單位,建立專項應急預案的專業應急隊伍和社區志愿者隊伍。各縣(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組建區域性、綜合性、專業化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各縣(區)、各應急指揮部每年年初要向市應急委員會辦公室報告應急救援隊伍的組織、人數、裝備、訓練、執行任務等情況。在組建應急搶險救援隊伍的同時,各級各部門都要制定周密計劃,精心組織,加強演練工作。在演練中,指揮機構、救援隊伍、社會公眾要全方位參與,檢驗并完善聯動機制,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
第四,要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按照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的要求,市政府已研究制定了預案啟動機制、預防機制、預案演練機制和信息報告制度、應急物資裝備和資金保障制度、應急預案后評估制度,以及應急工作責任制度。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盡快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建立和完善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健全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提高政府和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當前重點要依托政府系統電子政務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加強信息平臺建設,確保所有預警、報警、警報、報告、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以及信息資源共享。各縣(區)要設立應急救援專項資金,并列入預算,確保應急和救援工作的需要。市安監局牽頭對全市重大危險源進行排查,建立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評價、分級監察管理體系。市發改委牽頭對應急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建立物資儲備數據庫和動用方案,保證應急救援工作需要。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9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和運行機制,有效預防、規范處置、及時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提高應急處置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健康、生命安全和產業健康發展,保障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吉林省食品安全應急預案》、《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本預案。
1.3事件分級
本預案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是指因食用農產品而造成的人員健康損害或傷亡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相應分為四級:即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分級評估指標見附錄)。事件等級的評估核定,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照有關規定進行。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吉林省種植業Ⅱ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指導全省種植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畜禽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及由動植物疫病引發的畜禽產品和農產品衛生安全事件、轉基因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由相關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預案執行。
1.5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建立“統籌安排、協調配合、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體制,快速反應、協同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2)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堅持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應急處置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造成的健康損害和人員傷亡。
(3)科學評估,快速應對。有效使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和預測預警等科學手段,準確研判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的作用,依法處置、快速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4)加強監測,預防為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落實各項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加強宣教培訓,提高公眾自我防范和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
2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任務
2.1應急啟動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事件進行分析評估,核定級別,開展處置。Ⅰ級、Ⅱ級事件發生后,根據要求和工作需要,吉林省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省農委”)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事件應急處置工作。Ⅲ級、Ⅳ級事件發生后,市(州)、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地方政府領導下,成立相應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統一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同時逐級上報至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
2.2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設置
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由省農委主任擔任,分管副主任任副組長。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性質、范圍、業務領域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確定,包括:辦公室、人事處、綜合處、農業處、政策法規處、農村經濟管理處、市場信息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發展計劃處、財務處、對外經濟處、科技教育處、園藝特產處、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農墾處、農產品加工處、駐委監察室、省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省參茸辦公室、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農藥檢定所)、省種子總站、省農業環境與農村能源管理總站(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綜合中心)、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省農產品包裝安全監測中心)、省農經總站等單位以及事件發生地市(州)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辦公室主任由處長擔任,成員由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管領導及突發事件發生地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辦公室工作人員視情況從有關成員單位抽調。
領導小組辦公室地址:長春市人民大街1486號307室,郵編:130051,電話:0431-88906017(傳真),88906097。
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和日常辦事機構的設置,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2.3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職責
在省政府食品安全應急指揮部和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負責Ⅱ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指導市(州)、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Ⅲ級、Ⅳ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主要是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進行調查,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開展相關技術鑒定工作;根據需要事件的重要信息;審議批準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應急處置工作報告。
2.4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貫徹落實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各項部署,組織實施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啟動有關預案,協調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工作,督促相關地區、處室(單位)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件,防止事態蔓延擴大;研究解決事件應急處置中的具體問題和有關控制措施;向省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辦、農業部及有關部門報告、通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情況,為新聞機構提供事件有關信息;完成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2.5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各成員單位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加強對事件發生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工作的督促和指導。
(1)辦公室:負責與省應急辦聯系和銜接,協調解決應急處置工作車輛等物資。
(2)人事處:負責應急處置工作的人員調配,對成員單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考核。
(3)綜合處:負責與省新聞辦等媒體部門的聯系和銜接,組織、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匯總、報送及工作。
(4)農業處:負責組織由農藥、肥料、種子等使用引起的種植業產品(不包括蔬菜及特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5)法規處: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法律指導,牽頭組織、協調相關單位做好突發事件涉嫌行政違法案件的立案查處工作。
(6)農村經濟管理處:負責指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相關農民合作社實施生產自救和恢復生產。
(7)市場信息處:負責突發事件發生后的'市場監測和產銷對接的組織協調工作,維護市場穩定。
(8)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牽頭擬定應急處置預案,組織協調應急處置工作;開展應急信息報送,應急動態分析等工作。
(9)發展計劃處:負責協調相關處室編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方案,積極爭取國家及省發改委追加應急處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
(10)財務處: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資金保障及管理。
(11)對外經濟處:參與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按規定組織對外通報和信息交流。
(12)科技教育處:負責產地環境污染引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13)園藝特產處:負責組織由農藥、肥料、種子等使用引起的蔬菜及特產品(不包括人參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14)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組織由農機作業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15)農墾處:負責組織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16)農產品加工處:負責組織與農產品產地加工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17)駐委監察室:負責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以及應急處置工作中有違紀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工作人員按照管理權限進行調查處理。
(18)省農業產業化辦公室:配合有關處室單位參與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自有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19)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20)省參茸辦公室:負責組織人參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21)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農藥檢定所):參與農藥方面突發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22)省種子總站:參與農作物種子方面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23)省土壤肥料總站:參與肥料方面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24)省農村經濟管理總站:負責指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相關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組織實施生產自救和恢復生產。
(25)省農業環境與農村能源管理總站(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綜合中心):負責由農業環境污染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依法開展事件處置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參與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以及有關情況的收集、報告等工作。
(26)委內其他相關處(室)和直屬事業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協助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2.6應急處置工作小組組成和職責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工作小組及其成員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及時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措施,并隨時將處理情況報告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將有關事件情況以及處理情況及時報告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
2.6.1事件調查組
組成: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根據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環節,指定一個部門牽頭負責,并抽調相關人員和專家組成。
職責:調查事件發生原因,做出調查結論,評估事件影響,提出事件防范意見。
2.6.2事件處置組
組成:由事件發生環節的具體監管職能部門為主組成。
職責:組織協調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實施應急處置工作,依法組織實施行政監督、行政處罰,監督封存、召回問題農產品,監督相應措施的落實,及時移送相關案件,依法追究責任人責任。
2.6.3專家技術組
組成:由省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專家組成。
職責:負責為事件處置提供技術支持,綜合分析和評價研判,查找事件原因和評估事件發展趨勢,預測事件后果及造成的危害,為制定現場處置方案提供參考。
2.6.4信息組
組成: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類別等情況確定具體成員。
職責:確定信息內容和方式,監控輿情,進行分析和研判,協調媒體做好輿論引導。
3預測預警、報告和評估
3.1預測預警
省農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預測預警制度,依法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場所,尤其是高風險農產品種植及收貯運過程的質量安全日常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綜合協調,各相關處(辦、站、中心)根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組織開展農藥及殘留、土壤環境、肥料等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通過風險評估、風險監測,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隱患,提出防控措施建議。
省農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時有關我省農產品農藥殘留等監測信息。
3.2事件報告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包括信息報告和通報,以及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信息采集和報送等。
3.2.1責任報告單位和人員
(1)農產品種植、收購、貯藏、運輸單位和個人。
(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檢驗檢測機構和科研院所。
(3)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發現)單位。
(4)地方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
(5)其他單位和個人。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3.2.2報告程序
遵循自下而上逐級報告原則,緊急情況可以越級上報。鼓勵其他單位和個人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情況。
(1)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控制措施,第一時間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收到報告的部門應當立即處理,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時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2)發生Ⅳ級事件時,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市(州)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并同時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3)發生Ⅲ級及以上事件時,市(州)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以內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省農業委員會,并同時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4)發生Ⅱ級及以上事件時,省農委應當及時報告省政府,并在事件發生2小時內報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同時,通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省衛生計生委。
(5)省農委在接到Ⅲ級及以上事件報告后,由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及時通報辦公室和對口業務處(室),按程序及時向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報告,并及時通報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
3.2.3報告要求
(1)初次報告。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可能報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傷亡人數、事件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件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件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況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件的簡要經過。I級、Ⅱ級事件發生時,初次報告要求從事件發生到報告省政府及農業部時限不能超過2個小時。
(2)階段報告。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必要時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原因等。
(3)總結報告。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事件處置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擬出總結報告。總結報告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鑒定結論,對事件的處置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件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3.2.4通報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之間應當及時通報。
(1)通報范圍和方式。省農委接到Ⅰ級、Ⅱ級、Ⅲ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后,應當及時與事件發生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溝通,并將有關情況按程序通報相關部門,對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或可能引發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省農委應按程序及時上報省政府和農業部;有蔓延趨勢的,還應向相關地區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加強預警預防工作。
(2)特殊通報。涉及港、澳、臺地區人員或者外國公民,或者事件可能影響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有關機構或者有關國家通報時,按規定由省農委上報省政府和農業部,有關部門按照相關按規定處理。
3.3事件評估
突發事件評估是為了核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級別和確定應采取的措施。評估內容包括:事件農產品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及所涉及的范圍,是否已造成健康損害后果及嚴重程度;事件的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事件發展蔓延趨勢等。
3.4級別核定
事發地上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會同事發地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根據事件評估結果核定事件級別。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按照《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四級。
Ⅰ級響應,由農業部報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同意后啟動實施;
Ⅱ級響應,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省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成立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在農業部指導、協調和督促下,由省農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按照相應職責分工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Ⅲ級、Ⅳ級響應,分別由市(地)、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實施,在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4.1.1響應的升級當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隨著時間發展進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擴大的趨勢,事件危害特別嚴重,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報上級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審定,及時提升預警和響應級別。
4.1.2響應的降級當突發事件危害已得到控制并呈迅速消除態勢,不會進一步擴散的,應當降低響應級別或撤消預警。
4.2指揮協調
(1)省農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指揮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Ⅱ級響應;提出應急行動原則要求,協調指揮應急處置行動。
(2)省農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協調相關處(室)向省農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提出應急處置重大事項決策建議;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加、指導現場應急處置指揮工作;協調、組織實施應急處置;及時向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報告應急處置行動的進展情況;指導對受威脅的周邊危險源的監控工作,確定重點保護區域。
4.3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事發地的應急處置力量。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責任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事態出現急劇惡化時,在充分征求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應當及時制定緊急處置方案,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4.4響應終止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即終止。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現場評價確認無危害和風險后,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批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匯總的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報告,向有關部門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和建議,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發生單位、責任單位的整改工作進行監督,及時跟蹤處理情況。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件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恢復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定。
造成事件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
5.2總結報告
Ⅲ級、Ⅳ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市(州)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總結分析應急處置過程,提出改進應急處置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報告,報送省農委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
Ⅰ級、Ⅱ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省農委應當及時總結分析應急處置過程,提出改進應急處置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處置總結報告,報送農業部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
6應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省農委建立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系統,由省應急處置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傳遞等工作。
6.2技術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技術鑒定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專業技術機構承擔。當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時,受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委托,承擔任務的專業機構應當立即采集樣本,按照有關規范實施檢測評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6.3物資保障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所需設施、設備、物資和資金,由同級人民政府財務解決。
7監督管理
7.1獎勵與責任
對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或者成績顯著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有失職、瀆職行為的單位或工作人員,根據情節,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7.2宣教培訓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培訓工作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年度組織實施。
8附則
8.1預案管理與更新
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職能職責及相關內容作出調整時,要結合實際及時修訂與完善本預案。
市(州)、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參照本預案,制訂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分級應當與《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相協調一致。
8.2演習演練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習演練,檢驗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并通過演習演練,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8.3預案解釋和實施
本預案由吉林省農業委員會負責解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0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農機安全生產,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促進農村社會穩定,規范農機重特大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甘肅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全市農機安全管理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適用于農業機械在本鎮境內田間、場院和鄉村道路上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或者10萬元(含)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重特大農機事故等突發事件,以上情況發生時,啟動本預案。
第三條實施本預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在鎮黨委、政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領導下,建立統一、有序和高效的應急處理機制。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預報和應急隊伍建設,預案演練等工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聯動,嚴格執法,果斷處置,防止事態擴大,盡可能減小影響,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因工作失誤激化矛盾、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維護農機生產安全,促進農村社會穩定。
具體要求:
1、救人高于一切;
2、施救與報告同時進行,逐級報告,就近施救;
3、局部服從全局,下級服從上級;
4、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密切配合;
5、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防止和減輕次生損失;
第二章應急處理機構
第四條應急辦公室設在鎮農機監理站,監理站負責人兼任主任。
第五條應急處理指揮應當在同級及以上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農機部門領導下,迅速、果斷地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第三章報告制度
第六條事故發生地指揮中心接到本案第二條所指重特大農機事故報告后須立即向上級政府和安監部門報告,同時,報告區農機監理站(0935--8212271手機:13389452279)。
第七條事故發生后應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農機事故的機械、機主姓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第四章監控預防機制
第八條農機監理站應當加強與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加大對鄉村道路以及田間、場院等農機作業場所重大危險區段的監控力度,對可能引發重特大農機事故的險情等重要信息應及時上報,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應當及時分析處理,并按照分級管理的程序逐級上報,緊急情況下,可越級上報。
其他
第九條本預案是農機監理部門在重特大農機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后,進行調查處理的指導性意見,調查處理按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進行。
第十條對突發事件處理不力,造成事故損失擴大的有關人員,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第十一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1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二)編制依據
(三)總體原則
(四)適用范圍
二、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一)氣象災害預警應急指揮機構
(二)應急支持保障部門職責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災害性天氣監測、預測與報告
(二)應急預案級別的確定
(三)預報預警
(四)預警支撐系統
四、應急預案啟動與響應
(一)應急預案啟動
(二)應急預案響應
(三)氣象災害信息處理
五、應急結束
(一)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終止
(二)調查評估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二)信息保障
(三)裝備保障
(四)技術保障
七、宣傳、培訓和演練
八、附則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面提高應對重大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福建省氣象條例》、《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福建省氣象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制定本預案。
(三)總體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新理念,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做好災前預警、災中應急、災后恢復重建等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3、堅持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各級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
4、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顯示、信息收集與共享、組織協調等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建設,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響應、早處置。
(四)適用范圍
1、重大氣象災害,是指由于臺風、暴雨、大雪、寒潮、大風、低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等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等涉及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的氣象災害。
2、本預案適用于xx行政管轄區內的重大氣象災害監測、預測預報、警報等應急工作。
二、組織機構體系與職責
(一)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組織機構
xx市人民政府設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適時啟動實施及終止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具體協調處理預警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副組長由市氣象局局長擔任,成員單位由市委宣傳部、經貿委、農辦、公安局、氣象局、水利局、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交通局、廣電局、教育局、旅游局、電業局、煙草專賣局、水文分局、煤管局、無線電管理局,xx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棉花灘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萬安溪水力發電有限公司、xx電信分公司、xx移動通訊公司、中國聯通xx分公司等有關部門組成。協調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全市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下設辦公室,掛靠市氣象局。各有關部門或單位應當按照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各自職責配合做好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
(二)應急支持保障部門職責
建立相應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流程和制度;貫徹落實指揮部的決定;按照職責分工和管理權限,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以及職責范圍內災情收集上報。
1、防汛抗旱部門:根據重大氣象災害預測預警信息,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做好防汛抗旱協調、指導、調度工作,并及時提供轄區內的水情、雨情和旱情等監測信息。
2、水利局、水文分局、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江河流域、水文、干旱、地質災害環境監測等信息,對易于發生氣象衍生災害的地區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防止災害擴展。
3、農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農辦負責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供龍頭企業災害影響信息;農業局負責提供農業災害影響分類信息,組織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林業局負責提供林業災害影響分類信息和森林火災發生、發展動態信息,組織林業氣象災害、森林火災防御工作;畜牧水產局負責組織畜牧水產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供畜牧水產災害影響信息。
4、廣電局、新聞媒體: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播發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監測、預報預測、警報等信息,做好有關廣播電視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其他新聞媒體做好相應的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
5、煙草專賣局:負責提供煙草災害影響信息,組織煙草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6、棉花灘水電公司、萬安水電公司:根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及時提供實時監測的水情、雨情信息。
7、其他成員單位,收到重大氣象災害預測、預警信息后,要迅速反應,制定應對措施,確保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和應對措施傳遞到所屬單位、企業及重點區域的相關責任人,組織做好可能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防災抗災應急排險工作。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災害性天氣監測、預測與報告
1、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來源
市氣象主管機構所屬各級氣象臺站應當做好災害性天氣氣候監測、預報預測、警報,及時提供預測預報、警報、實況和氣象災害信息,并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最新信息。突發氣象災害發生后,知情單位或個人應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有關氣象災害信息。
2、氣象災害應急預警信息審核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對收集到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等信息進行分析審核,符合氣象災害預警標準的,報送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同級人民政府,并建議啟動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級別的確定
氣象災害日常預警級別及按中國氣象局《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試行辦法》執行。
xx市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級別按照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災害(一級)、重大災害(二級)、較大災害(三級)和一般災害(四級),共四級。預案級別及啟動標準詳見附表。
(三)預報預警
市、縣(市)氣象部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情況監測、趨勢分析,及時作出準確判斷,適時預報預警。根據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測、警報信息,對可能發生重大氣象災害的情況,立即進行相關工作部署,上報上級氣象部門、同級人民政府及應急指揮部,提出適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四)預警支撐系統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支撐系統建設,保證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順利進行。市、縣(市)氣象主管部門要健全和完善災害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平臺,不斷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
四、應急預案啟動與響應
(一)應急預案啟動
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的啟動按照氣象災害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程度和區域范圍分兩級。啟動標準按《xx市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級別及啟動標準表》(見附表)執行。
1、縣(市、區)級啟動。氣象災害發生或可能發生在某縣(市、區),當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預警標準時,啟動該縣(市、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2、市級啟動。當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一般(四級)預警標準以上時,啟動市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響應
1、市級響應:指揮長主持召開氣象災害應急會議,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做出相應的工作部署。
2、縣(市、區)級應急響應:依照應急預案,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響應程序并組織實施。
3、重大氣象災害在本行政區域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當地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向鄰近行政區域人民政府請求災害應急救助。
4、所在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應急人員全部到位,實行24小時領導領班值班制度,密切監視災害性天氣的發展、變化情況,加強天氣會商和情報收集,做好跟蹤服務工作。
(三)氣象災害信息處理
1、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服務等信息實行分級上報,由氣象主管機構處理;其它相關部門在收到氣象災害信息時,應及時報告同級氣象主管機構。
2、氣象災害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詳實;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隨后補報詳情。
3、當地政府應及時將本地重大氣象災害信息向可能影響的本行政區域周邊地區通報。
五、應急結束
(一)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終止。由應急辦公室提出建議,報經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二)調查評估。應急指揮部會同相關部門及時組織調查、統計、分析氣象災害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受災程度,評估、核實及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后避免或減少的.損失情況,總結氣象應急響應工作并提出改進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上級應急指揮部和相關部門。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建立多渠道、快速、安全、穩定、可靠的氣象災害應急信息通信網,確保應急期間信息暢通。
(二)信息保障
氣象主管機構應在現有的業務平臺基礎上,健全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系統,并與其他相關部門實現互聯互通。健全和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建立氣象災害應急資源數據庫;明確和規范本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辦法,傳播渠道、方式等。
(三)裝備保障
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和減災等方面的資料、器材、裝備等的儲備與使用管理。各級人工影響天氣組織應當加強裝備、彈藥的日常管理與儲備工作,確保一旦接到指令,能夠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四)技術保障
建立氣象災害應急專家咨詢機制,依托相應的科研、業務機構,建立相關的氣象災害應急技術支撐系統。積極開展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防災減災的技術研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技術儲備。
七、宣傳、培訓及演練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強對公眾的防災減災應急常識、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公民防災減災意識,掌握正確的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技能,提高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加強對相關責任人員的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技能和組織能力培訓,適時組織應急演練。
八、附則
(一)氣象災害預警。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判定出某一區域即將發生或正在發生某種氣象災害,為避免其影響,氣象主管機構利用廣播、電視、短信、網絡等各種手段和途徑發出氣象災害警報,提醒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采取對應防御措施的過程。
(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是指為有效防御和減輕突發氣象災害,由有權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的信息圖案。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和含義三部分構成。
(三)根據工作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應急指揮部對本預案進行相應的修訂,并報市政府批準。
(四)對本預案實施過程中,有突出表現、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五)對本預案實施過程中,因工作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究有關單位相關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2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安全生產法》、《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安監總局令第88號)及《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太安辦【】80號)有關規定,進一步提高我縣應對突發農機安全生產事故能力,切實發揮應急預案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嚴格落實應急預案管理責任
(一)強化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生產經營單位要把應急預案工作納入本單位安全生產總體布局,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落實機構、人員和經費,切實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與實施工作。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應急預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各分管負責人要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分管領域的應急預案工作責任。規模以上企業及事故風險較大的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必須嚴格履行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公布、備案、培訓、演練、修訂等工作。
(二)落實監管責任。履行應急預案監督管理責任,并把應急預案工作納入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內容,定期研究落實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監督本行業有關單位編制和實施好應急預案,深入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演練、修訂等工作。
二、認真開展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工作
(一)科學編制應急預案。各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發布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編制應急預案,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結合各自實際,在保證銜接的基礎上避免應急預案內容重復,并可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編制專項預案。生產經營規模小、安全生產風險種類少、事故危害程度低、從業人員數量少的生產經營單位可僅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二)切實開展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是預案編制、修訂的基礎。編制和修訂應急預案前,必須認真、科學識別本單位存在的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后果、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提出防范和控制風險的措施;必須全面掌握本單位第一時間可調用的應急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和合作區域內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狀況,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應急響應措施。應急預案附件中必須有風險評估結果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
(三)加強政企預案銜接與聯動。管理部門與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中要增加預案銜接內容,在做好不同層級應急預案銜接的基礎上,明確生產經營單位與屬地政府應急預案的銜接。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響應級別可按照事故是否超出廠區范圍、自身應急能力能否滿足應急處置需要、危及人員數量等因素綜合劃定。
三、認真開展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和培訓演練
(一)廣泛開展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加強應急預案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使生產經營單位職工了解、掌握自身所涉及應急預案的核心內容,增強應急意識、提升自救互就能力。
(二)強化應急預案培訓。應急預案發布單位要強化對應急預案涉及人員特別是指揮機構、各工作組成員、救援隊伍等的培訓使其了解各自職責、信息報送程序、所在崗位應急措施等關鍵要素,做到內化與意識、外化于行動。明確員工入“三級安全教育”和全員安全培訓中的應急預案培訓要求,通過強化應急預案培訓,使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各級應急指揮人員牢記應急措施和實施步驟,提高快速響應和有效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
(三)全面推進也驚訝演練。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建立應急演練制度,廣泛開展應急演練活動,并進行總結評估,查漏補缺,切實達到提升預案實效、普及應急知識、完善應急準備的目的。新編制應急預案頒布實施前要經過演練檢驗。政府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每3年至少演練一次;生產經營單位綜合或專項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應經常性開展演練,保證一個周期(3年)內各個現場處置方案至少演練1次,切實提升帶班領導、班組長、生產骨干等關鍵崗位人員的響應速度和應急能力,提高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技能。
四、強化應急預案備案管理和監督檢查
(一)嚴格應急預案備案管理。按照部門管理,屬地監管原則,健全完善應急預案備案制度。各農機企業應向農機部門備案并報送縣安委會,全縣規模以上生產單位必須在4月1日前完成應急預案備案工作。
(二)加大對應急預案工作的監管監察執法力度。縣農機局已把應急預案工作納入農機安全生產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并把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列入安全監管監察執法范圍,將應急預案編制、備案和實施等環節作為農機安全生產檢查、督查的必查內容。
(三)嚴肅責任追究。按照新《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安委【】8號)要求,在日常執法檢查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評估工作中加強對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的檢查和評估。牢固樹立“預案不完善就是隱患、培訓不到位就是隱患、演練不到位就是隱患”的理念,落實責任、加強執法。對未按照規定履行應急預案編制、備案、培訓、演練、修訂等工作程序的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法進行處罰。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單位,要嚴格檢查預案編制、演練、修訂、評審備案、宣傳教育和啟動等情況,對因預案工作不到位導致應急處置不當、救援響應不及時等造成事故擴大的,要依法依規追究效果人員責任。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篇13
一、建立健全領導機構
成立農業局防災減災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二、各部門汛前防災減災應急準備情況
(一)農業局汛前防災減災應急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應對突發自然災害農資儲備。經統計,農業投入品累計備庫兩雜交種子10t,均由農資經營戶自行儲備,肥料儲備充足,其中尿素800t,碳銨500t,復合化肥700t。農藥儲備均由連鎖農資經營店儲備,完全能夠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所需農資物資。配備搶險救援應急人員65人。
二是做好應對突發農村能源戶用沼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重點做好農村戶用沼氣安全和養殖場沼氣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配合集中供氣安置點工作人員以及鄉鎮農技人員,及時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突發自然災害事件。
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農業行政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的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監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立即報告縣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迅速介入,采取措施,避免事態擴大。特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明確各站股職責,要求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在縣政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機構和縣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的指導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農產品檢測工作,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時有關農產品農藥殘留等質量安全監測信息,根據監測信息及時做好預測預警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農產品農藥殘留例行檢測樣品66個,鄉鎮共抽樣1000多個,合格率為99%。
(二)畜牧局汛前防災減災應急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動物防疫防治工作。物資儲備方面:防疫物資儲備以鄉鎮儲備為主,縣畜牧局儲備綜合調撥為輔的原則進行。2015年1月份,縣畜牧局發放工作服、防疫服、注射器等防疫器材、設備2500余件、套到16個鄉鎮,作為2015年防疫物資儲備與疫病防控使用。縣畜牧局儲備第一季度儲備消毒藥1.2噸,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疫苗40余萬頭份。以上物資儲備能夠滿足我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縣畜牧局、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及村級動物衛生防疫員共計141人均為縣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理工作組成員,為疫情處置提供了人員保障。
二是強化培訓,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縣畜牧局充分利用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時期,大力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病害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等相關專業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努力提高縣動物疫病防控系統的疫病處置能力,為能夠高效快速處置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情提供技術保障。
三是做好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季度定點屠宰場共檢疫上市生豬8466頭,無害化處理生豬5頭。重點加強對飼料、獸藥經營戶的監督檢查,未發現違禁飼料經營。對養殖大戶的飼料等投入品進行了不定期的監管,未發現違禁飼料的使用。檢測養殖和屠宰環節生豬“瘦肉精”572頭,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檢測均為陰性。
(三)農機局汛前防災減災應急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機耕道應急搶險工作。切實落實道路保通保暢工作責任制,提高農機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發生險情時能夠快速處置,保障道路安全暢通,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我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農機安全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物資應急儲備了抽水、排灌、清淤等機械設備,農機應急搶險人員14名,以保障應急搶險工作順利進行。特制定印發了《縣農機局機耕道應急搶險預案》、《縣農業機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試行)》文件,加強并督促應急搶險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加強農機機械安全管理工作。及時報廢廢舊拖拉機,更新安全牌照。
【農機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農機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0-08
生產安全應急預案09-16
安全生產的應急預案09-06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08-08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06-13
生產安全應急預案05-06
安全生產的應急預案06-25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05-26
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實用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