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弟子規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在這個綠色的春天,我們學校開展了“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期間我認真讀了《弟子規》。
這本書是古代大臣和圣人孔子寫的。主要是教人孝順父母,愛兄弟,講信用。但在這360句話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閱讀方法有三種。你需要你的真心和你的信。這句話的基本意思是:讀書時,有三種感官:心、口、眼。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念;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我的實際行動一個接一個的跟著,簡直是天生的差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每次看書或者做作業的時候,我的心臟、嘴巴、眼睛都做不到,心里很慚愧!每次做作業都不用心。要么玩筆,要么看窗外風景。
印象比較深的是那一次:二年級的時候,數學老師中午給我們布置了15道基礎計算題,讓我們在家做。到家準備做的時候,剛開始下定決心,不到五秒就全忘了,就像《哆啦A夢》的大雄一樣!
做了四道題就開始不耐煩了,就隨便寫了幾道題,蓋了本子。誰知道下午認真做的四道題都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因為這個,他們被老師批評了很久。
我覺得,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做事,才能專心把一件事做好!
弟子規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伴我成長”。《弟子規》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凝聚著儒家千年的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在《弟子規》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八個部分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入則孝了。入則孝,顧名思義,入是在家,孝是孝敬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
孟子說的好“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萬事孝為先。孝,其實很簡單。孝就是父母回家時遞上的一杯溫水,就是父母生病時關心的問候,就是要做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弟子規》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可見孝的重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努力做一個孝順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3
初次接觸《弟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弟子規演講稿4
今日,我收看了一則公益廣告視頻。在一輛公交車上,有一個老人汽車上往返行走,老人在問誰讓位置。但是沒有人回復。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給老人讓了坐位。看了后。我體會頗豐,要我由不得的想起《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我想象著怎樣才能到古時候看一看這好人好事事跡呢?她們到底會像弟子規中講道那般去關愛他人嗎?突然從遠處飄過來一張小紙條。我一看上邊豁然寫著;想要去古時候度假旅游嗎?我想也是哪一個人搞的捉弄吧!能夠像事后真能到一趟古時候呢?因此,就在哪張紙上將信將疑寫到了是。果真,我竟趕到了古時候熱鬧的街道社區啦!忽聽一處學館傳來了《弟子規》的: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想:古時候大家,也將《弟子規》來做啟蒙教育讀本,教會她們為人處事。我伴隨著人頭攢動的群體,走來到正中間市集。我看到了那樣一幕:有一家飯店將一些小籠包給了一些逃荒的人。對啊,終究它是兵慌馬亂的古時候啊!我便隨著著一陣打動返回了課室。
我想《弟子規》中的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要我深深地感受來到在其中刻骨銘心的含意。大家同日常生活在一片同一片藍天,繁殖在一片農田上。又都是人,大家都務必相互之間關愛,僅有那樣,社會發展才會越來越更強。
大家都日常生活在塵世間,相互之間都必須協助。例如:在客運車一個小小的行為,給一個老人讓位,盡管這件事情無足輕重,但最少給大家一些溫暖。如同,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家,應相互之間關愛。如同《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覆那般去關愛他人。
我一定要關愛他人,協助大家。《弟子規》中:但凡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我能始終牢記。
弟子規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些天,我們讀了《弟子規》,其中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的話不聽,父母批評他時,還和父母頂嘴。而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當父母親叫你時,你要趕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親讓你去做事時,不要懶,動作要快點,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時候也經歷過類似于“偷懶”“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電腦游戲。正玩到最激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沒拿鑰匙,就敲門。媽媽叫我:“小琳,媽媽正在做飯,你幫忙開一下門。”我漫不經心的說:“哦!”可我并沒有去開門,而是繼續玩游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煩了,就朝里邊大吼一聲:“開門!”我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開門。一把門打開,就劈頭蓋臉的被爸爸K了一頓:“怎么搞的!為了玩游戲,都不讓我進來了!我一會兒就把網線拔了,把電腦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說夠了沒!”我不耐煩地丟下一句話,便把門使勁關著,進屋生悶氣了。
事情過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該和爸爸堵氣,自己不應該為了玩游戲而和爸爸頂嘴。自己那樣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傷心。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就更深入的體會到了孝順,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能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5)班的旗手代表。今天我們迎著培英學校和諧的春風相聚在一起,盼來了又一個新的學期。記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校高喊建設和諧平安校園的口號,全面開展了《弟子規》學習。一路走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踐行《弟子規》的活動在我校得到了更加成功、深入的開展,校風校貌煥然一新,文明禮貌蔚然成風。如今,我們學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了《弟子規》學習、語言文字推廣和德育示范學校。學習、踐行《弟子規》,建設和諧平安校園是培英人的成功創舉!
回想當初我們學習《弟子規》,念著“弟子規,圣人訓…”仿佛回到了“三字經”的那個年代。可是細細品味,我們體會到《弟子規》中培育人的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我們學到了儒家千年處世哲學與生存的智慧,懂得了如何孝心孝行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就要踐行《弟子規》,而且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弟子規》(入則孝)中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說,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尤其是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說到這里,我感觸頗深,以前我總覺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叮嚀萬囑咐實在是太多余,甚至有強烈的代溝之感。犯了錯誤,不但不思悔改,而且還要編造美麗的謊言,企圖掩過飾匪。現在從《弟子規》中領悟了家庭倫理孝心孝行的人生哲理后,我感到十分愧疚與悔恨。
人說“人匪圣賢,孰能無過”,我決心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切實踐行《弟子規》中的處事、待人的哲理,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合乎新時代文明禮儀品學兼優的中學生!
弟子規演講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晚上好。我是模具101班的黃勝思。下面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的經典。
我喜歡看《弟子規》弟子規則,顧名思義,是學生的常態。它是中華民族數百年禮儀的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弟子規》增加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面對它,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真誠待人的優良傳統,自古有之,家喻戶曉;打開《弟子規》,仿佛置身于文明的氛圍中,在做人的道路上,去閱讀。
俗話說;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孝順是作為孩子的天職,但我們往往以做大事來重視孝順,卻從不重視渺小。《弟子規》只是告訴我們,孝要從小做起,孝要一直做,而不是一時的念頭。古人云:“得一滴水,以泉還之。”。只有感恩,才能提升自己,感動別人。
古時候《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現在影響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他教我們如何做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生活的表象,而是生活的本質。人生最重要的是人品。想做一件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靈魂的永恒陽光!
學了《弟子規》,被它深刻的內涵打動了。這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國兒女。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寫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只有當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壯成長。做人也一樣。只有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一個擁有謙虛、恭敬、善良、仁愛之心的人,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才會立于不敗之地。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己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學習《弟子規》一樣,背起來應該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學習《弟子規》,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中,貫徹圣人的教誨。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閱讀和記住《弟子規》吧!我深信,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一個提升自己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升華自己思想的過程。一個人成長是非常必要的。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社會,世界才能成為美好的世界!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弟子規演講稿8
看了《弟子規》,感覺主要是規范人的行為。每一句都有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承載著一個理念。用最簡短的話來說,《弟子規》給出了一個人關于如何孝敬父母,愛兄弟,站在自己的立場,待人接物,修身養性,學習的態度和禮儀的綜合形象。通俗易懂的話揭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意義,會是讓我們受益終身的好老師好朋友。在這里,我想簡單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啟示。
比如“不要忙,忙而不對,不要怕困難,不要馬虎。”意思是工作中做事不慌張,忙起來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要有困難才有進步,不要馬虎,認真對待。
“看人不錯,就是思奇,縱要遠,要漸破。見人之惡,即自省,有變則無警。”意思是你看到別人品德好,就要跟上他,哪怕離他很遠,堅持下去,總會慢慢趕上。看到別人的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馬上改正,不改正就要警惕。“吃飯還是走路,長輩先來,晚輩后來”就是教人形成一顆恭敬的心,尊老愛幼。“戴皇冠,有地位,不惹事,不惹事”就是要有責任感,要養成有條不紊的做事方式。“房室干凈,墻壁干凈,少數病例干凈,筆墨結石是。列舉經典,有固定的地方,讀一讀,還原一下。雖然有緊迫性,但量是綁起來的,有缺陷,補上。”它是關于培養良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習慣。
有一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教我們關注人生行為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花很多時間做普通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情就是大事。
弟子規演講稿9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模型,讓我深刻理解。這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孝敬父母,愛兄弟姐妹,言行謹慎。看到別人進步了,一定要虛心向他學習,對待大眾要平等善良.
在所有的理由中,“每個詞都是第一位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說到做到,就應該守信用,而不是食言。這讓我想起博宣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信;不信別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我沒信,我就信;但是,不相信虛偽的人,是那些原本相信,再也不能相信的人。看,他說的有道理!
我們應該信守諾言,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四品書》里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年輕的時候,折紙非常漂亮,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說:“你折得很漂亮。我明天去你家。你會教我折紙嗎?”“沒問題,”宋慶齡答應道。第二天宋慶齡一家要去老奶奶家,宋慶齡想到昨天答應小珍的事,就沒去老奶奶家。她在家里為小珍的到來準備了很多文件。然而,小珍沒有來,她食言了。但是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雖然小真沒來,但我已經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了!”宋慶齡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品質,長大后成為一個偉人,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后,我給你一句話:
人沒有信仰,一切都是空的。
弟子規演講稿10
“凡出言,信為先”,這六個字,給我的感觸很深。
放假時,很喜歡約同學朋友出去玩,每天晚上就上QQ約好第二天的“節目”那一次,我和一個要好的朋友想去逛街,就約好了時間地點,并承諾風雨不改!想著明天的活動,我整個人都沸騰起來了。
那時正是多雨的季節。第二天早上,天還下著雨,很大,傾盆大雨…。站在門口的我,尋思著到底該去還是不該去呢?正在我撓頭苦想時,想起昨晚說好的“風雨不改”。我就下定了決心,去!而且要趕快,不然要人家等就不好了。
我向父母保證,一定不會淋濕,千辛萬苦才能出門,心里卻害怕自己會遲到。我拿起雨傘,沖進了茫茫大雨里,留給父母的只有一個背影。雨真的好大啊,上了公車后才發現我身上已經濕了,還好還好,不大嚴重。想到自己能和朋友坐在甜品店里吃東西,我嘴角牽起了一抹微笑,哪怕是身上濕了。
趕到約定的地點,好朋友好沒來。看看時間,還沒遲到,我拍了拍胸口,舒了一口氣。我坐在那里,靜靜地等待好朋友。
一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七分鐘過去了……我焦急地等待著,卻遲遲不見好朋友的身影。難道,她爽約了嗎?這個想法在我腦海里打轉。不行!我要信任她,再等等!
我望著在雨中來來往往的人,尋找著那一抹熟悉的身影,可,什么也沒有。我失望地低下了頭。那是,我很沮喪,真的。
我站起來,準備走了。“嘿,讓你久等了,真的很對不起。”耳邊傳來了熟悉的聲音。我驚喜地轉過頭,好朋友的臉就在我身后!她一臉愧疚地望著我,我激動地說不出話。她卻以為我生氣了,忙著接話,:“舒,我不是有意要遲到的,是我父母不讓我來,我求了好久才脫身的。你不要生我的氣啦。對不起。”她委屈地低下了頭,像小孩子認錯般。“沒事的沒事的,我沒有要怪你的意思,來了就好了,我還怕你不來呢,沒事的,別這樣。”我略帶笑意的說。她臉上的笑容又回來了。“我不會不來的,說好的風雨不改,我絕不食言。”鏗鏘有力的話從她嘴里吐出。我同意地點了點頭。那一次的活動,真的很愉快,即使下著大雨。
弟子規演講稿11
大家一定都讀過,讀過,甚至背誦過《弟子規》,因為《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最基本的啟蒙讀物。從孩子的安全、衛生、禮儀、道德品質、精神修養、學習方法等等,我們都被千方百計的講解過,所以《弟子規》是我放不下的經典之作。從流利的閱讀到透徹的背誦,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
比如從“父母來電,不要耽誤;對于“父母的責任,你必須服從”的意思:父母叫你的時候,你要趕緊答應,不要遲遲不答;父母有事吩咐你做,你馬上去做,不要偷懶拖延;父母教育你的時候,你要恭聽;父母責備你的時候,你要耐心接受。這一節對我很有啟發。
以前爸爸媽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總是慢吞吞的答應,如果有什么需要,我的動作不夠快。自從《弟子規》看了這一節,我做事就不再拖泥帶水了。相反,我已經用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做到了。以前父母批評我的時候,我是不能謙讓的接受的,有時候會反駁,會和他們吵架。現在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我會耐心的.接受。會把孝放在第一位,一切美德孝放在第一位。要有禮貌,聽父母的話。不要讓他們傷心和生氣。懂得做人,從小養成認識規則,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并且嚴格要求自己,按照《弟子規》說的去做。
這是我從《弟子規》學來的。當然,我應該學到更多。我會繼續閱讀和學習經典。
《弟子規》成了我最喜歡的經典。
弟子規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體會。
《弟子規》在我們這兒舉行了半個學期。班上的好人好事也很多,有拾金不昧,知錯能改,與家里人很和睦,孝敬長輩等很多好的品德,《弟子規》感染了很多人,以前做的不足的事,學習之后都改正了,并且每個星期的《弟子規》感想同學們都寫得非常好。
我學習《弟子規》后,也體會到了如何對待生活、學習、父母……《弟子規》里的“入則孝”教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每天為父母做些他們要去呀的事,自己表現好了,該做的做了,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啊!古人能為父母付出那么多,那么辛苦,而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幫父母親做點小事,就推三阻四的,把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都發揚到哪里去了?我們應做好,不要讓父母操心,健健康康的,品德學習都好,就是父母親最大的心愿了。
“出則弟”則告訴我們對待兄弟姐妹,親親戚戚,長輩該怎樣。兄弟姐妹之間的和睦相處,也是孝敬長輩的一種方式。假如兄妹時間鬧矛盾,把一個家庭弄的很不和睦,這還算是兄妹嗎?可以說是仇人了,長輩們看到有多傷心。我以前很討厭我表弟,處處和我對著干,每次我和他吵架,外婆總是嘆著氣把我們拉開。我知道外婆心里一定很不好受看到我們這樣。所以兄妹之間的和睦是很重要的。對于長輩,既是年齡比我們大的人,我們應該尊重他們,這些都是《弟子規》告誡我們一定要做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因此要尊重他們。
我們學習了《弟子規》的“信”,人與人相處就要講信用,否則將沒有朋友,他們都認為你是個偽君子,都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這樣就沒了誠信,自然朋友也會疏遠。
學習《弟子規》,讓我們的靈魂受到洗禮,升華,做人的準則,《弟子規》都一一談到。骨血的大道理都教會了如何做人,學好他們,對我們一生都有幫助。
弟子規演講稿13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系,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里,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么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桿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桿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桿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說:“小純,爸爸媽媽說過的話以后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著我。
弟子規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和我一起成長”。《弟子規》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凝聚了儒家幾千年的人生哲學和生存智慧。《弟子規》的八個部分“弟子規矩,賢者訓練,孝為先,信為二,兼愛眾,親仁,余力,再學漢語”,我最喜歡的是入行時的孝。入行就是孝順,顧名思義,入行就是在家,孝順就是對父母的孝順,我們在撫養我們的過程中,永遠不要忘記父母的恩情,處處照顧父母。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基礎。
孟子說得好,“只有孝才能解決煩惱。”
孝為先。孝其實很簡單。孝道是父母回家時遞過來的一杯溫水,是父母生病時關心的一句問候,是給父母的一件貼心的小棉襖、《弟子規》說:“弟子規,賢者訓。第一孝,第二誠信。”這說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努力做一個孝順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15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奇妙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我們以簡單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總結出來的精神財富,教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順父母,愛兄弟姐妹;其次,在所有日常言行中,一定要謹慎守信;與群眾相處要平等友愛,親近仁義之人,向他們學習,這一點很重要。
作為一個孩子,我們應該盡量早上早起,晚上睡懶覺,因為人生很有限,時間很容易流逝,年輕人一眨眼就變成了老人,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寶貴的時間。
至此,你可以猜出我今天帶給你的話。沒錯,就是早起晚睡,來得容易,珍惜這段時間。今天和明天之間,有很長一段時間,趁你還有精神,趕緊學會做事。歌德說過這句話,他是對的。如果我們不珍惜時間,我們就會浪費生命中的美好時光。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
作為孩子,你要時刻關心父母,處處關注父母。黃翔在二十四孝中,為了讓父親安睡,夏天睡覺前會幫父母扇床;冬天冷的時候,溫暖爸爸的床,真的很值得學習。當你早上起床時,你應該問候你的父母。下午回家,要把今天缺課的情況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告自己的安全,讓老人安心。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恩。對于一個人來說,最應該回報的善良,就是父母的善良。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一個人可以感恩,可以感恩,可以生孝心。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嗎?
孝是一個會意的詞,一個古老的詞,加上一個兒子的兒子,合起來就是一個孝字。總是指上一代,兒子是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成為一個孝順的人。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分不開的。我們看這個詞,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人。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接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他會讓自己的習慣成長起來,而這種習慣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這么好的教育,受苦的絕對不僅僅是這個孩子!他會影響到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下一代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學好這種奇妙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講了太多道理,大家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
大家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我們的校園會多么幸福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穩定和諧。讓我們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弟子規演講稿】相關文章:
弟子規演講稿有關弟子規的演講稿10-19
弟子規的征文11-01
《弟子規》全文08-10
感悟《弟子規》11-25
弟子規的味道11-30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培訓總結精選01-03
弟子規論文提綱08-14
弟子規快板臺詞10-02
《弟子規》相關介紹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