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研究心得體會1
閱讀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的學生閱讀能力不占優勢,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成績,我們課題組開展了《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生的英語能力大大提升,閱讀習慣大大改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這是我們取得的成就。然而,一路走來,我們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反思是為了更好的進步,下面我將課題研究期間存在的不足匯總如下:
1.課題組成員專業發展水平不一致。有的老師是第一次做課題,經驗較少,對課題研究及資料分析不到位,理論素養不夠,理論知識缺乏。對于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全面的分析總結,工作不夠細致。
2.語言環境的影響。由于我們是農村學校,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學生的閱讀量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及上課老師拓展延伸的知識,回到家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不能與孩子用英語交流,孩子存在應付現象,這樣的環境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城里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堅持學英語,家長老師也都比較重視,而農村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上英語課,甚至有的小學根本無條件開設英語課,導致我們的孩子英語起點低,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3.閱讀教學課時不夠。學校制定的英語課時只能滿足書本教學的需求,沒有大量的時間花在閱讀教學上,學校舉辦的閱讀活動也不多,這大大限制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現在中學七門課程都要進行中招考試,各科都很重要,所以沒有大量的閑暇時間讓孩子課外閱讀。
針對上述問題,課題組成員積極開會探討尋求解決辦法。一方面,課題組成員搜集和整理與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相關的各種資料,逐步的`進行對比和分析,并對課題研究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不足之處,想出合理的解決對策,為本課題的結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邀請其他英語老師來聽、評課,請她們多提出寶貴建議,整合出更有效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平時多觀摩其他優秀老師的課堂,多與同事交流,借鑒其好的措施,并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實踐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課堂技巧。最后,重結果,也要重過程。雖然有研究任務,但是也要盡可能的照顧到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在研究中得到成長,同時也能收獲快樂;讓教師在研究中得到發展,使研究成果能夠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以上是我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措施,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還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作更深的研究。
研究心得體會2
最后,再說一說我在具體論證過程中,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宏觀考察和微觀剖析的結合。
有些問題,例如“興”的規范化形式的形成、神話的歷史化、神話向物占和寓言的轉化等問題,都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甚至是跨時代的產物。要考察這類問題,必須放眼宏觀,把握整體,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關現象貫通起來,揭示其內在的聯系和特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把具體問題放到宏觀的歷史背景下進行局部透視,如對于某些原始興象、寓言以及莊子哲學中的“無待”的分析,都是如此。又如,對于20世紀《詩經》學術史發展規律的探索,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具有充分的事實根據,并注意觀點與材料、理論與歷史(學術史)實際的統一,力爭做到既有宏觀的視野和理論概括,又有典型例證的微觀證明。
二、注意歷史發展的動態考察。
對于研究對象,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體的歷史進程之中,“瞻前顧后”、“左顧右盼”,進行全方位的動態考察,努力避免孤立靜止和簡單化的方法。同樣一個問題,從動、靜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會得出完全不同的兩種結論。例如屈原在《天問》中大膽懷疑和抨擊神話的荒誕和乖謬,對神話作了徹底的否定。如果孤立地就此一點來看,對神話的發展似乎是不利的。但如果把它放到人類認識神話的.整體進程中,就會看到這種懷疑和否定是人類認識神話本質的必經歷史階段(世界各民族在認識神話的歷史過程中都經歷過對于神話的否定的歷史階段),是人們后來肯定神話價值的前提,因此,屈原對于神話的懷疑和否定,是對人類認識神話的重大貢獻,在神話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三、注意從時代歷史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出發,對問題進行具體的歷史分析。
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問題,必須結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具體的時代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的研究。例如,對于中國古代神話的分類,《先秦神話思想史論》一書沒有采用通行的西方神話學理論的分類原則,而是根據中華民族早期歷史發展道路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國神話的特殊性進行分類。西方神話學理論的以神話所體現的人類意識和精神成長歷程為根據的神話分類原則,適用于在自然崇拜基礎上產生且有主神和內在統一的普遍神系的希臘神話,而不適用于主要是在祖先崇拜基礎上產生且缺乏主神和內在統一的普遍神系的中國神話。所以此書從中國神話的特點出發,按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對中國神話進行了分類。又如,寓言的起源,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途徑,中國古代寓言的起源不同于古希臘和古代印度寓言的起源,不能照搬它們的理論。本書認為,從春秋時代理性精神對于傳統宗教、巫術觀念的批判和否定中,催生了神話向寓言的轉化,這是符合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發展的實際的。
研究心得體會3
課題研究是大學生們必須經歷的一項重要學習任務,而參加講座則是了解研究方法和技巧的重要途徑之一。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課題研究的講座,分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講座中的所思所感,也是對自身課題研究道路的進一步認知。
首先,這次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涉及到了我即將面臨的挑戰。講座的'主持人是一位富有經驗的教授,他在演講中提到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取得良好研究結果的關鍵。他告訴我們,課題研究是一項需要主動積極的工作,追求知識的本質質疑,并不斷探索的過程。這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個課題研究者,我們不能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而是要不斷思考、敢于創新。
其次,講座的分享讓我意識到了正確選擇課題的重要性。這位教授向我們展示了一些成功課題的案例,并強調了課題的準確性、切實可行性和創新性。他還強調了課題的關聯性和重要性,即一個好的課題應該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導意義。這讓我明白到,在選擇課題時,我們應該注重對社會問題或學術領域的理解和認知,以便能夠提出有意義且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第三,講座中對于研究方法和技巧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教授分享了他在課題研究中使用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如文獻綜述、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他強調了研究者在應用這些方法時應該注意的細節和常見錯誤,如樣本選擇偏差、問卷編制問題等。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指導,因為我以前在課題研究中曾經犯過一些錯誤。通過這次講座,我明白了正確使用研究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研究效果的重要性。
此外,講座中關于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部分也給了我很多啟示。教授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常見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如回歸分析、因子分析等,并講解了如何正確解讀和利用這些分析結果。他還提到了數據的可視化處理,如使用圖表和圖像來展示結果,增強研究的表達力和可讀性。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啟發,因為我以前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時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通過這次講座,我明白了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地應用這些方法來解讀研究結果。
總結起來,這次課題研究講座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啟示和幫助。我認識到課題研究不僅是一種學習任務,更是一種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正確選擇課題、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合理處理和分析數據,這些都是取得良好研究結果的關鍵所在。我會將這次講座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到我的課題研究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在課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研究心得體會4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藥物臨床研究在醫藥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藥物臨床研究是一項旨在評估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的科學活動,對于推動藥物研發和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醫生、科學家、患者等各方共同參與,通過各種研究手段來探索新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在參與藥物臨床研究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其中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藥物臨床研究是將廠家開發出的藥物應用到臨床上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階段,藥物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測試和評估,才能正式應用到臨床實踐中。這意味著,只有通過臨床研究的驗證,藥物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通過這項工作,我們可以了解到藥物的最佳用量和用藥范圍,有效減少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的發生,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藥物治療方案。此外,藥物臨床研究也為不同病種的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提高了患者治愈和生存的機會。
藥物臨床研究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多個環節的緊密協作。首先,研究者需要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設計和方法等,以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科學性。然后,他們需要通過嚴格的試驗和觀察,進行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評估。在臨床試驗階段,研究者會選擇一定數量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并觀察他們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最后,通過統計學分析和結果解讀,研究者得出結論,并根據結果向監管機構和臨床醫生提供建議和指導。
作為一名參與者,我深深感受到了藥物臨床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每一項操作都需要嚴格遵循研究方案和倫理要求,加強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同時,藥物臨床研究也需要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和合作,尊重他們的權益和隱私,確保他們的知情同意和參與意愿。此外,作為參與者,我也深刻認識到藥物臨床研究對醫藥領域發展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我的參與,為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做出一份貢獻。
藥物臨床研究在醫藥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評估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機會。在參與藥物臨床研究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參與,為醫學科學的進步做出一份貢獻。同時,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藥物臨床研究中來,共同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研究心得體會5
第一段:引言。
作為一名研究生,實踐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完成研究生學業的同時,通過實踐環節,我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實踐對于研究生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第二段:實踐環節對研究生的作用。
研究生實踐環節對于學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達到更深理解和更高層次的認識。其次,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實用技能和工作方法,如實驗操作、數據分析、文獻查閱等,并幫助學生逐步成為獨立思考和創新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實踐環節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加深對實踐的認識與理解,拓寬職業發展的視野和選擇。
第三段:實踐環節遇到的問題。
實踐環節雖然具有很多實際的意義和作用,但其中也難免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在我的實踐經歷中,我遇到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是知識的短板,在實踐環節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自己掌握不夠扎實,所以在獲得實踐經驗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最終通過修改資料和收集大量的相關資料,使自己能夠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另外,實踐中也需要充分考慮實驗設備和開展實驗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驗設備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實驗設計,充分利用設備的特點,以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
第四段:掌握自己的實踐思路。
在實踐環節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掌握好自己的實踐思路。在我的實踐經驗中,我發現要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實踐思路,首先要明確實踐的目的,并將目的進一步拆分為具體的研究問題或實踐任務;其次是在明確實踐任務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分析并總結大量的實踐資料,包括文獻資料和實踐材料;最后是整合實踐過程中的各項實踐活動,對比和分析實踐結果,最終形成一篇規范的實踐報告文稿。通過掌握自己的實踐思路,我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處理問題,也更有具體的方法論進行實踐工作。
第五段:實踐環節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在我看來,實踐環節不僅是為了完成學業要求,更多是為了個人的成長和職業規劃進行實際性的探索。在實踐環節中,我學到了如何進行科研項目的開展、如何處理實踐中的問題和困難、如何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完善自我,同時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實踐過程中,多一些冷靜思考,多一些實踐經驗積累,不止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得以拓展,更能夠開闊眼界、明確職業目標,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高效地為公司或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結束語:在實踐環節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但正是這些問題和挑戰讓我們不斷成長,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只有不斷地刻苦學習和實踐,我們才能更有實力,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研究心得體會6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紹,重要性)。
作為研究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題研究對我們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在這段時間的研究中,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發現,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給其他同學提供一些參考。
第二段:選擇合適的課題。
一門好的研究生課題是成功研究的基礎。在選擇課題之前,我們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研究背景,并與導師進行積極的溝通。此外,還需考慮課題的前沿性和實際意義。在我的研究中,我選擇了一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課題。這不僅符合我的興趣,而且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課題是課題研究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段: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一旦確定了課題,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要具備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與實際情況相匹配。在我的研究中,我提出了一種新的環境監測方法,用于評估水體的水質。在制定研究方案時,我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將他們的方法進行整合并進行了改進。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我成功地驗證了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因此,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是課題研究中的關鍵一步。
第四段: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也面臨了許多困難和挑戰。研究的過程并不總是順利的,但正是這些挑戰幫助我成長和進步。首先,實驗工作的復雜性使我面臨時間管理的問題。實驗需要許多耗時的操作和分析,這要求我學會合理規劃時間并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此外,數據的處理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意外的結果,這要求我重新分析和解釋數據,尋找原因,并對研究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雖然困難和挑戰并不可避免,但通過勇敢面對并積極解決,我得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實驗技能和數據分析能力。
第五段:總結與展望。
通過這段時間的課題研究,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也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我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技能將對我未來的職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盡管研究的過程中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努力克服困難,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對于未來的課題研究,我將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學會與他人合作并分享經驗,擴大自己的研究領域。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學習,我將能在研究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總之,研究生課題是研究生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選擇合適的課題,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克服困難和挑戰,我們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課題研究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希望此篇文章能為其他同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共同進步。
研究心得體會7
一、問題的提出
美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藝術教育是與美育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說,“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小學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做好學校美育工作呢?在小學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抓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們認為,小學藝術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修養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技巧的培訓教育。但是,小學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藝術素質?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小學藝術教育必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對于以上問題的提出,我們在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中,應該給予回答和解決。很明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得于我們對小學藝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促進小學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假設
小學生的藝術素質是由藝術興趣、藝術基礎知識技能、初步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構成,如果遵循小學藝術教育基本原則,抓好藝術課程的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并與藝術活動課和校內外藝術活動等途徑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
三、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1、研究小學生藝術素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確定小學生藝術素質的評價標準。
2、探索提高小學生藝術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確定了反映小學生藝術素質水平的基本構成因素
目前,我們的藝術教育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教育是培養“會什么”的技巧人,還是培養熱愛藝術、欣賞藝術、表現藝術的審美人,從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重心應該是后者,如果要使全體學生都成為藝術特長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教育為沉重的代價。小學藝術教育應該體現兒童藝術素質的基本內容。
1、藝術興趣
2、藝術知識
知識的積累是由人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藝術知識則使人通過視覺、聽覺等,更快地獲得理性知識。小學生年齡小,雖然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但她們獲取的藝術知識主要來自于學校,這些基本的藝術知識分解到小學藝術各學科教學中,體現各門類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特征。如果教師將這些知識寓教于樂,學生便能較好地掌握,為藝術欣賞和創造打下一定的基礎。
3、藝術欣賞能力
通過藝術教育,學生的'水平如只停留在對線條、造型、色彩、音律的直觀感受上,只停留在“象不象”的感受上,那么,他們的藝術素質是不高的。能進行初步的藝術欣賞是兒童重要的藝術素質組成。藝術教育中,還要超越感知,要憑借情感和認識的力量,調動心理上的聯想、想象、移情等活動,深入藝術對象的內部,達到一種新的體驗和感受。
4、藝術創造能力
在當前提倡“創新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素質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我們把藝術創造作為兒童的基本藝術素質,藝術創造是以基本技能為基礎的。對小學生來講,藝術創造主要體現在具有一定的藝術創作和摹仿的基本技能。
如美術活動課《水族箱的制作》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海底生物的豐富,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形是千姿百態的,有菱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梭形;海洋生物的色是五彩斑斕的,有藍色、黃色、紅色、還有透明的;海底魚類的花紋是千變萬化的,有由點狀組成的、有由線狀組成的、有由塊狀組成的等,這是孩子們對美術知識中基本形和色的認識,海底世界是孩子們興趣濃厚的主題,特別是游動的形形色色的魚類,種類豐富的海植物,以及水族箱這一特殊的手工裝飾都可以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向往。
(二)確立了小學藝術教育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學規律與教學實踐的中介橋梁,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論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與一般的課堂教學原則相比較,藝術教育活動的教學原則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們認為,在藝術教育的課內和課外,應當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思想的啟發性原則、形象的感染性原則、情感的體驗性原則。
(1)思想的啟發性原則
藝術美具有永恒的魅力,是美的最完善、最理想的體現,它所負載的思想、觀念、倫理、精神、情感都具有教育意義。“藝術是又高級又通俗的東西,能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這種“最高級的東西”正是我們教育、影響兒童的精髓。在藝術教育中,我們應向兒童展現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啟發他們對藝術內容的理解,加深他們對藝術內容的認識,在某種意義上說,思想的啟發性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欣賞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和象征意義。如在小學美術課上,學習有關動物的畫法,教師就出示徐悲鴻的《奔馬》作品,借助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感受到那剛勁奔放的筆觸,粗獷有力的線條,奮蹄欲飛的形態,勇往直前不可遏止的氣勢,同時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正是41年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表達了作者抗日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
(2)形象的感染性原則
形象的感染性是藝術美的重要特點,也是藝術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知道,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必須“寓教于樂”,通過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使學生不知不覺受到陶冶,得到享受,離開了美的形象也就無所謂藝術教育。為了使學生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我們就應運用藝術美的形象,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藝術美的規則和顯現方式。如小學音樂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通過蒙族音樂的旋律、通過其音樂語言,調動學生的想象,使兒童感受到了草原、羊群、風暴、博斗等形象,使兒童感受到英雄小姐妹的樂觀、勇敢、堅強的性格,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3)情感的體驗性原則
藝術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這一點,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在情感上產生興趣、產生共鳴,不僅要悅耳悅目,悅心悅意,還要悅神悅情,使感知、感受、感動三者統一,使悅形、會心、暢神三者統一,因為“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藝術”。
情感是藝術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情就沒有藝術,人們的情感,一方面是一種本能,人有七情,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培養,特別具有社會性質的情感,是要靠情感教育來培養的,如使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等。平時人們的情感是處于相對平靜、抑制狀態,在藝術教育中,學校和班級就要創設優美的藝術環境和氛圍,做到以境育情,影響和熏陶兒童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我們從藝術美的角度,搞好校園雕塑、園林綠化、壁畫繪制、櫥窗布置、景點設計、教室美化等一系列的活動工作,使學生賞心悅目,養性怡情。
研究心得體會8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
黨員干部要想用好這一“傳家寶”,還需下“繡花針”功夫,寫“下馬看花”報告。對于調查研究工作而言,實現“繡花”般的精細推進,關鍵在于要將“針尖”真真切切地對準“疑難雜癥”,將“針腳”實實在在地織得更細更密,這樣才能繡出政通人和的好前景。
思想認識突出“真”,杜絕重“表面”輕“源頭”,在“走好群眾路線”的“腳力”上下“針”功夫。“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需要在“順民意、聽民聲、謀民利、得民心”上下足“繡花針”功夫。“一引其綱,萬目皆張。”只有抓住調查研究工作的關鍵點,樹牢群眾觀點,才能突破難點、創造亮點。“經驗在基層,智慧在群眾。”我們要從群眾手中獲得“一手信息”,真正實現通過調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黨員干部只有把利民小事當成是施政大事,聽實話、察實情,才能真正讓大興調查研究依靠于民,惠及于民,讓調研成果的分量更足,質量更高。
精細研判突出“準”,杜絕重“現象”輕“本質”,在“落實深查細究”的“腦力”上下“針”功夫。調查工作“千條線”,“繡花針”作用當下立現。黨員干部要做到“入深山采好藥,臨深池釣大魚”,既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蜻蜓點水,要層層科學布局,以“點”的突破帶動“線”的連接,以“線”連接帶動“面”的探查。要深入基層開展實地調研、不拘形式地拿準“民聲脈搏”;要聽得懂“言外之音”、看得到背后的“風景”,敏銳接收好民生訴求的“第一信號”、精準定位到百姓需求的“第一導向”。堅決擯棄“開著小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找個現場站一站”的`調查方式。要想看到真問題、聽到好建議,就要深入到田間地頭,“坐”到群眾板凳上、“想”到群眾心坎里、“干”到群眾家門口,在百姓地頭說收成、炕頭送冷暖、灶頭悉富貧。
整改落實突出“深”,杜絕重“留痕”輕“實效”,在“突出問題導向”的“效力”上下“針”功夫。研究工作要深入分析思考,進行全方位“透視”,不讓“調研之風吹之即散”。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不逃避、不遮掩;既報喜也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力求說出“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皆無”的觀點。要把群眾想法納入工作謀劃、將群眾難題納入工作課題,下“繡花針”功夫推進調研成果轉化,促進大興調查研究收獲最大成效。黨員干部要以繡花般的耐心、細心、巧心,久久為功,繡出獨具一格、值得稱道的“惠民實招”。
研究心得體會9
最近我們學校的老師都到靈石二中去學習,回來之后也運用課堂上的小組研究型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我用以下感悟: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他們似乎是無所不能、卻又充滿疑惑。我想:學會這學會那,說到底,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孩子是通過學習而擁有,通過學習而豐富,通過學習而發展的。而研究性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協作精神的養成,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這段時間,孩子較平時忙碌,但做事情倒也有條不紊,嚴肅認真。
當孩子告訴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我的第一感覺是,他們能行嗎?操作起來會不會有很大困難?但我還對她的.嘗試予以肯定。一句話:“生活挑戰你的事情,可以用來挑戰你自己。”接下去的日子里,不斷地聽到一些關于他們研究課題的活動信息。我知道他們在精心策劃采訪計劃、查閱資料、還讀了些相關的書。這一切都顯得那么地主動。他們即分工又合作,還不斷地提出些“新奇”的構想。甚至能看到他們參加活動時的“興奮”。這確實使我暗暗地“竊喜”了一把當孩子把他們的《結題報告》(稿)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成果”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覺得“稚嫩”,但其中的“意味”都在了。他們的“稚嫩”,主要表現在邏輯性、嚴密性、完整性方面。雖然能比較正確地應用調查數據,但對數據的分類統計還不夠嚴謹。又如《中期評估表》的自評意見,沒有充分地“集思廣益”。
不管怎樣,他們做這“一切”的時候,那種狀態是令人高興的。我想,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他們的未來。
研究心得體會10
《古典文學知識》編輯部來函讓我介紹治學經驗,根據我的具體情況,我想就古代文學的綜合研究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讀者朋友交流。
我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表論文,1987年出版第一部專著《興的源起——歷史積淀與詩歌藝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__年出版最近的一部專著《現代學術文化思潮與詩經研究——20世紀詩經研究史》(學苑出版社出版),二三十年來,綜合研究一直貫穿著我的全部研究歷程。
所謂綜合研究是指以大文化為背景,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對文學作品進行綜合性的考察,以揭示其演變規律、總體特征、內在精神、感情心理乃至藝術審美及其與各種意識形態的復雜聯系,力求在與文化的統一中對作品做多層面的較深解讀。顯然,綜合研究不但超越了傳統的字句解讀和五十年代以后的歷史社會學分析,而且通過揭示作品“生態環境”的文化還原,把作品真正地歸還給了它的時代。這極大地提升了研究方法的適應力和穿透力,為深化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的保證。
例如,“興”的研究是“詩經學”乃至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古今論著不可勝數,但從來沒有人從發生學的角度考察“興”的起源。事實上,這是一個存在很多疑問且具有廣闊開發前途的重要論題。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既是詠其“所詠之詞”,為什么不去直詠,偏要繞彎子來先言“他物”?有人從審美或實用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都不符合實際,因為在“興”起源的原始時代,先民根本就不具備那樣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事實上,原始先民以“他物”起興既不是出于審美動機,也不是出于實用動機,而是出于一種深刻的宗教原因。不同的原始興象具有不同的宗教根源,80年代初期發表的《鳥類興象的起源與鳥圖騰崇拜》、《魚類興象的起源與生殖崇拜》、《樹木興象的起源與社樹崇拜》和《虛擬動物興象的起源與祥瑞觀念》等論文(這些論文都是《興的源起》的組成部分),就是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可以看出,研究“興”的起源實際就是研究那具有審美特征的“他物”的前身的歷史性質,這不但有助于認識“興”起源的本質、早期藝術與宗教的關系,而且促進了文學的文化研究的發展。
又如,戰爭詩本應描寫雙方戰斗的場面,但《詩經》中的戰爭詩卻一無例外地只寫兵強馬壯、儀仗威嚴以及對于文德教化的宣揚,而從不直接描寫廝殺格斗的場面,這只要與希臘史詩《伊利亞特》的戰斗場面描寫做一對比,就會看得十分清楚。局限于文學自身是根本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而必須從周代的政治、軍事思想中尋找答案。我在《詩經研究反思》一書和有關論文中指出我國古代理想的政治是崇德尚義,垂裳而治,理想的戰爭則是“勝殘去殺”,戰勝于廟堂。這一思想在《尚書》、《周易》和《論語》以及兩漢典籍中多有反映。《詩經》戰爭詩正是以這一思想為靈魂。這樣從大文化的背景下去審視《詩經》戰爭詩,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再如《詩經》中的宴飲詩,上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論著多以其反映統治階級的腐化享樂生活、沒有任何進步意義和價值而加以徹底的否定,顯然這是一種簡單的形而上學的批評方法。如果從綜合研究的角度深入到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將宴飲詩與周代禮樂文化聯系起來,就會看到其巨大的文化價值。我在《詩經研究反思》和有關論文中指出,宴飲詩通過表現賓主從容守禮的道德風范與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不但突出反映了禮樂文化的道德實質,而且活生生地展現了禮樂文化的外在風貌和內在之美,以及古代東方人際關系特有的“人情味”。宴飲詩這方面的價值是其他任何詩歌都不能代替的。
綜合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夠提出和解決一些重要的難題,深化和拓展古代文學研究,與它的獨特的優長有直接關系。大體說來,綜合研究的優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大文化為背景的綜合研究,充分注意文學作品與其文化環境的統一,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文學與其產生的環境、背景之間的關系。
文學作品與其歷史背景的關系問題,表面看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不然,我們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對于環境、背景的理解,質言之,也就是究竟是環境、背景中的什么因素在制約和影響著文學的性質和特征。
上世紀50年代以前,人們對于文學產生的環境、背景的認識很狹隘,認為就是圍繞作者的小天地,即作者的生活范圍,如家庭環境、社會關系等等。這種觀點把文學產生的原因僅僅歸結為偶然的.個人的因素,而徹底否定了文學的社會性和歷史性。五十年代以后,庸俗社會學盛行,認為文學是社會政治、經濟的集中反映,而政治、經濟又被簡單地歸結為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這兩種觀點表面看來恰好相反,實際卻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根本忽略和否定文化對于文學發展的制約和影響。
事實上,真正對文學產生巨大而深刻影響的是文化,特別是文化通過歷史積淀而形成的文化傳統。因為恰恰是文化及其傳統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如哲學觀念、宗教信仰、生活理想、倫理道德、審美趣味以及有關的制度、風尚、習俗等等。所謂社會環境和背景對于文學的制約和影響,實際上正是這些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
以大文化為背景的綜合研究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從文學與其文化環境的統一去把握作品的。例如《詩經》中的祭祀詩一般認為共有17首,通觀這17首詩歌會發現兩個有趣的問題:一是這17首詩歌以祭祀祖先的為最多,共13首,約占76%;二是在祭祀祖先的13首詩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為最多,共有9首,約占69%。如何理解這兩個問題?我在《關于〈詩經〉祭祀詩祭祀對象的兩個問題》一文中運用綜合研究的方法,從文學與文化的統一中尋找原因:原來在周人的各種宗教信仰,如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中,以祖先崇拜最為發達和盛行,《詩經》祭祀詩中祭祀祖先的詩歌最多,正是高度強化的祖先崇拜的反映。關于第二個問題,即在祭祀祖先的祭祀詩中為什么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詩歌為最多,則是因為在他們身上集中了更多的觀念內容和價值。原來,文王、武王是周代新的天命觀念(相對于殷商時代的天命觀念而言)的最早的實踐者和體現者,祭祀他們固然是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通過祭祀他們來肯定和強化天命觀念,而肯定和強化天命觀念也就是肯定周人代商的現實,強化新王朝的統治。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社會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個人家庭、環境對文學創作的影響,但它們都是通過文化的中介在起作用,文學作品的內容絕不是它們在作品中的直接投影。
二、以大文化為背景的綜合研究,由于多學科的交叉容易形成廣闊的學術視野,因而便于從宏觀上把握研究對象的性質特征。學術視野是否廣闊不只是知識含量多少的問題,也不只是論題大小的問題,在本質上是長期學術積累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和學術空間的縱深感,有了這種縱深感才可能有學術的深度和廣度。從宏觀上深刻把握研究對象的性質特征,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
近三四年來,我在做20世紀《詩經》學術史研究。在正式動筆之前,曾反復考慮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學術史為什么會發展,也就是學術史發展的原因和動力是什么;二是20世紀《詩經》學術史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也就是20世紀《詩經》學術史與古代《詩經》學術史的根本區別是什么。對這兩個問題有沒有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上述課題能否較好地完成。
作為對于學術研究反思和總結的學術史,不是學術研究實例的總合,也不是學者及其論著的簡單排列,而是梳理和總結學術發展演化的歷史及其發展規律。學術史的性質決定了它本身即帶有某種綜合性,文學研究史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解決文學研究史的問題必然要涉及其他諸多學科,局限于某一學科自身的狹隘范圍,是不可能真正解決該學科研究史的問題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只有運用綜合研究的方法才有可能完成學術史的研究任務。
從綜合研究的角度出發,在考察不同歷史階段的一些學科的學術史之后,認識到任何時代、任何學科的學術史之所以不斷發展,都是該學科的學術傳統與時代學術文化思潮“對話”的結果,也就是說,時代學術文化思潮才是學術史發展的原因和動力,是它通過學術傳統推動著學術史的發展。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學術史都是如此,只不過由于古代社會發展緩慢,學術文化思潮的變化不像現代社會那樣劇烈和迅速,而不太引人注目罷了。
處于社會歷史和學術文化思潮激變背景下的20世紀《詩經》學術史,不同于古代學術史的根本特點,恰恰在于它與時代學術文化思潮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受到的影響和制約更加明顯和深刻——我國現代歷史上出現的一些重要的學術文化思潮總是很快就被“詩經學”吸納,并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反映出來,《詩經》研究也因而成為20世紀古代文學研究中最為開放和活躍的學科之一。
“五四”時期,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是從疑古辨偽開始走上《詩經》研究道路的,他們的《詩經》研究不但是疑古辨偽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它的延伸和深化,而疑古辨偽正是提倡科學和獨立思考的“五四”精神的體現。
二三十年代唯物史觀被引入《詩經》研究領域,使《詩經》研究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詩經學”的重點和強項在于考據和訓詁,而唯物史觀引入《詩經》研究領域,則致力于作品的解讀和闡釋,這極大地彌補了傳統研究的弱項,提高了《詩經》研究的深刻性和科學性。
50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極“左”思潮的干擾,《詩經》“研究”完全喪失了學術獨立性,而聽憑政治的需要,胡亂杜撰,把荒謬、愚昧、落后的東西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80年代以后,以對傳統文化反思為先導的“文化熱”,不但從整體上推動了文化研究的發展,而且為《詩經》研究提供了觀念和方法論的支持。由于文化意識的普遍建立,學者們開始注意從文化的心理的層面(如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民族性格等)和有關的觀念、制度、風俗、習尚與文學關系的角度研究《詩經》,形成了《詩經》的文化批評模式。新的批評模式促進了對《詩經》的新一輪闡釋——《詩經》的文化闡釋。
開放意識促進了80年代以后《詩經》研究的海內外學術交流,其深度和廣度都遠遠地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極大地促進了“詩經學”的發展。
可以看出,隨著20世紀新的學術文化思潮的不斷涌現,《詩經》研究也“與時俱進”,異彩紛呈,這一切都是“詩經學”傳統與現代學術文化思潮“對話”的結果,就像歷史是“昨天”與“今天”永無休止的“對話”一樣。
從以上所說的根本特點出發,在《現代學術文化思潮與詩經研究——二十世紀詩經研究史》一書中,我沒有采用那種學者生平簡介加論著分析評論的“列傳式”的學術史建構模式,而采用了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學術史建構模式,即從《詩經》研究與現代學術文化思潮的內在聯系的視角切入,具體考察現代學術文化思潮如何影響和決定《詩經》研究的方向、重點和方法,以及不同發展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具體特征、成績和不足,簡言之,也就是在時代學術文化思潮的大視野與“詩經學”自身傳統結合的框架內,把握傳統“詩經學”在現代條件下的嬗變過程。
這本書的大膽嘗試,不但比較深刻地揭示了20世紀《詩經》學術發展史的基本特點和規律,給各個時期的學者及其著作以實事求是的評價和定位,更為重要的是打破了多年來“列傳式”學術史建構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從此以后,學術史研究有了兩種不同的建構模式可供選擇,這當然有助于學術史研究的深入發展。這一點不只是對《詩經》研究史,而且對全部古典文學研究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上述以大文化為背景的綜合研究的兩大優長的結合,形成了它的第三個優長,即增加了對于考察對象的審視視角和研究的切入點,因而有助于形成更多的論題。這無論是對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還是加強研究的深度,都有重要的意義。
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多有這樣的體驗:有時,面對研究對象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適的視角和切入點。尋找和確定研究視角和切入點的目的就是為了深入到研究對象的內部,尋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研究者應當主動去發現,這就要求他必須有一雙“先見”的眼睛。而給人以這種“先見之明”的恰恰正是他的學識和知識積累。綜合研究所涉及的學科多,知識范圍廣,因而找到的視角和切入點也就相對較多。
例如,上世紀50—70年代運用歷史社會學的方法研究屈原,一般都局限于文學研究的范圍(今天看來,那時對于文學的理解也不全面),很難再有其他的發現。而運用大文化背景下的綜合研究方法,則有很多的視角和切入點可以選擇,我在80年代進行屈原研究的時候,除了從文學的角度寫了《屈原在詩歌藝術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之外,還分別從美學、思想史和神話學的角度發表了《屈原的美學思想和創作主張》、《屈原思想與中國思想史上的“儒法合流”》以及《屈原在神話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貢獻》等論文,這些論文后來都成為《屈賦研究論衡》一書中的重要章節。
又如,文學史在講神話的時候,往往會涉及它與哲學的關系,講寓言的時候又往往會涉及它與神話的關系。如果沒有必要的學識和知識儲備給你“先見”的眼睛,這個問題往往會一帶而過,不可能引起特別的注意。其實,這里就隱藏著很好的切入點。我在《莊子哲學觀念的神話根源》一文中從神話與哲學關系的角度考察了莊子哲學的性質和特征,指出莊子的一些哲學觀念,如時間觀念、生死觀念和主客觀關系的觀念,都直接繼承了原始神話,與原始神話所體現的原始哲學觀念具有明顯的淵源關系和某些一致性。莊子從建立自己哲學體系的需要出發,把蘊涵于神話故事中的原始哲學觀念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升華和哲學化,成為自己哲學觀念的一個組成部分。關于寓言與神話的關系,一般文學史和有關論著中都認為寓言起源于對于神話的繼承,這個觀點很片面、籠統,是錯誤的。我在《試論中國寓言的起源》一文中通過對于“畫蛇添足”、“魯侯養鳥”和“葉公好龍”等寓言的分析,指出這些寓言都是把往昔的那些以傳統的宗教觀念為基礎的行為和心理,如為蛇添足使其成龍、祭祀圖騰神靈和刻畫圖騰形象等等,放在春秋時代的新的歷史背景下,用實踐理性的觀點予以否定和批判,使宗教的荒謬和傳統的乖違充分暴露在人們面前,從而徹底否定了傳統的宗教世界觀。所以,寓言的起源在本質上正是先秦時代理性精神對于神話、巫術所體現的宗教觀念批判的結果。以上兩篇論文后來也都收入《先秦神話思想史論》一書中。
總而言之,是以大文化為背景的綜合研究使我擺脫了學術研究中的局促、狹隘的局面,憑借著更多的視角和切入點,開拓出較為廣闊的闡釋空間。
研究心得體會11
學生的元認知學習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和實際生活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通過對自己的認識和反思來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發展系統,對自身的提升也有一個完備的規劃。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來對自身進行評定,從而建立起完善的學習計劃,促進政治學科的發展。從宏觀來看,元認知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培養人才的戰略,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認識自己,了解他人
教學活動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能夠做出正確的學習選擇,通過學習他人來完善自己。這種過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了解他人的過程。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課“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師在基于本課“實際決定認識”的主題上,可以先讓學生來做出自我評定:“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擅長書法”“我喜歡晚上睡覺之前看書”這些都會是學生評價自己的答案。教師在學生做出評價后可以繼續詢問學生如何得出這些認識的,而學生也一般會回答:“因為我很少主動和別人說話”“我從小學習書法并且獲得很多獎項”“因為我每天睡覺前就會看書”可以看出,學生的回答都是從實踐活動中得出的結論,因而認識自己是什么人要通過實際情況來評定,這也是元認知的基本概念。
而在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時,學生也需要通過聯系的特點結合實際來思考自己和他人。元認知學習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通過了解他人來改善自己。而聯系是普遍的,自身的個性也會在他人身上表現出來。而聯系也是多樣性的,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特征,學生在交流溝通過程中能夠從中吸收他人的長處,同時把自己的經驗和收獲也可以借鑒給他人參考,互相提升。
二、明確任務,找準策略
在認識自己并且找出自身的缺陷后,需要一個完備的計劃來補充和彌補不足之處,這也是元認知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在高中的政治學習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找準自己的學習策略,通過學習策略來不斷完善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努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課“多變的價格”時,教師可以將“價格”這個生活化的概念與政治理論學習相結合。為了突出“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主題,教師也能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使學生意識到目標確立、策略制定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價格升高和降低時,你們在生活中應該做出怎樣的決策呢?”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能夠把價格和消費、生產聯系起來,結合價格變動的實際來做出對策。不僅讓學生梳理了政治理論知識,而且對他們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有著促進作用。元認知學習使學生有了更清晰的目的和標準,從而結合自身實際做出相應的舉措。
元認知學習在政治課程上的運用不僅限于生活部分,在國際政治交往中也充分體現出來。例如學習“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引性教學下形成了對國家利益的認識,所以在國際外交上面采取的措施便是:有利于本國發展便合作。而國際地位的提高要求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所以采取的措施是:努力提高國家實力。這些政治舉措也是學生在元認知學習過程中必須想到的部分,明確對策才能實施決策。
三、從反思中提升
學生學習要在不斷實踐和反思中逐漸升華,所以在元認知學習狀態下,學生的反思過程也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過程。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中的“唯物辯證法”學習中,有一個知識點講到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指導著物質的發展。這種辯證法的思想同樣也要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識,促使他們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問題,并不僅僅是政治理論的掌握。落實到學習上,就是學生的反思過程,學生通過實踐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形成新的認識,從而知道實踐的再次進行。這種辯證法思維也是元認知學習所提倡的對策,不僅對學生思維方式有所完善,并且能夠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有利作用,幫助他們辨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而在學習“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時,學生對“矛盾”的認識也是元認知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通過對此章課題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矛盾”對事物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糾結也是推動他們學習進步的關鍵。所以高中政治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理論性學習,更是對思想的培養,對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的鍛煉。
四、總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踐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成為教學模式中的重點。在高中政治學習中,元認知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培養了學生認識自我的意識,也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創新問題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在素質教育推崇的現代化社會,元認知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的改善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對學生終身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心得體會12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正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現有的學習、工作、生活、生產的方式與思維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和應用的能力,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素質、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科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養能力。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被提到教育的重要位置。因此,重視在教學中使學生自覺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其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現代教師來說是刻不容緩的。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和這次課題研究中得到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大家一起參與。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教給學生通過網絡和通訊工具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能過Internet網這個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獲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訪問教學專線上的網址來請教有關學科方面的問題,通過百度查找網站來查資料等。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過程,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必須重視正確地運用各種知識、合乎邏輯地進行各種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上機實踐,上機內容力求充滿樂趣、形式多樣。上機時教師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辦,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自己去探索、去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能力面對形形色色的軟件,逐步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方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的基礎以會為主,在會的基礎上求快、求合理、簡捷、正確,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首先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基礎知識是動手的依據,只有正確地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功能特點等,才能為動手打下基礎,才會為快而準的動手操作提供可能性。
教學中我們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動手能力和動手技能分不開的,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命令、軟件、語言等基本技能才能為動手由慢到快、提高正確率提供可行的路徑。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課堂教學必須從維持性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換。
建立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從以教師為中心,轉換到以學生為中心;從單純的記憶學習轉換到學生的發現、探索;從統一的標準化,轉換為個性化操作;教師單向灌輸,轉換為教和學的協作式學習;從學生被動接受,轉換為主動的角色扮演。這種創造性活動是建立在教師新的教育觀基礎之上的,教師必須從學生適應教學的學習觀念轉變到教師適應學生的教學觀念中來。
指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創造的飛躍指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創造的飛躍指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創造的飛躍指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創造的飛躍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活動進行的創造是建立在基礎知識與模仿的基礎上,在這里基礎知識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模仿去體會各類圖形,
在計算機中是如何畫出來的。通過這種模仿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熟練模仿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己學的畫圖方法創造出新的圖形,即便在大同小異也給予肯定。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一切有利于創造活動的教學條件,對學生的創造性行為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引導學生養成勤思考的習慣,在碰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解決問題后要進行反思,不斷地在創造活動中總結教訓、吸取經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
力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是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同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一。人類已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是飛速的,但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會很快被淘汰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傳統知識更為重要。教學過程中的注意在教學中提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教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提高思維訓練水平。我在教給學生畫圖軟件在基本使用方法后,讓他們自由作畫,并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思維。他們在沒有約束的練習中想象非常豐富、構思非常奇妙,使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都得到了鍛煉。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信息社會的每一個人,不僅要求他們具備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具有創造信息、發布信息的能力,這種信息是面對信息社會每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簡言之,信息能力是對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種基本的信息素質,它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和能力層面上的素養,它是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除信息力外,信息素養還應包括在認識、態度層面上的內容,即對信息、信息社會、參與信息過程和信息社會的認識和態度層面上的內容,這也是每一個信息社會的成員一一我們稱之為信息人必須具備的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的學科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應包括三個方面:
對信息科學的理解對信息科學的理解對信息科學的理解對信息科學的理解
通過信息技術、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學生應能深入地理解各種信息手段的特性,深入理解各種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具體方法,能對給定的信息進行適當的處理,并能對各種信息的活用進行評價和完善。對信息科學的理解不是單純理論上的,知識內容上的理解,應能通過信息科學的理解,指導信息活用時,合理地選擇信息手段和信息處理的方法,并能對它們進行有效地評價,用以完善信息活用和信息處理的過程。對信息科學的理解是信息活用的基礎和條件,沒有對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解,不可能實現有效的信息活用。對信息活用的評價完善是指導信息科學基礎學習的重要根據。
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是指對于給定的課題、目的、題目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對必要的信息,自主或與人協同地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和創造,并能根據受的情況,發布信息、傳遞信息。信息活用的實踐能力是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實踐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各種信息器、信息設備,例如:計算機、因特網的操作,對這些機器設備的操作能力及其培養,應納入到信息的收集、處理高度認識來理解,不能將信息技術教育變成具體信息機器及其相應軟件操作方法來培訓,否則會背離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標的要求。
對信息社會的認識和態度信息。包括對信息社會的認識;對信息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對信息的情感、對信息的道德與倫理、對信息的責任與態度以及信息安全與信息犯罪的認識與態度。信息技術教育中,應重視培養學生主體的、積極地參與信息社會的態度。對于信息,不僅是接受者,更要培養學生積極地進行創造,主動地、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積極地參與信息社會及其發展的態度和能力,應特別重視信息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
研究心得體會13
課題研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回顧本次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是我這次最大的體會。
一、注重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中過程,這我的感受,我努力的研究,體味到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的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熱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教學。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是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讓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的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輕松、預約、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切實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
二、積極參與,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認真按時的完成我課題研究的各項人為。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探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深入的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現狀,分層分類的進行教學和練習的布置;其次我精心的.設計教學的導入及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再次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但對于那些很少回答問題,且回答問題出現錯誤的同學,對這些學生我投出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你先坐下,我們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真正的使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后在對待作業練習時必須進行精選,少做題,擺脫題海戰術,注重練習作業與中考的聯系,注重質量而并不追求數量。我真切的感受到課題研究必須實施崽子啊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通過本次研究,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樂趣,也調到了我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我積極的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尋求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我更認真的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得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節課,充分的利用好教學案,努力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總之,我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加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不斷改進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改進自己教學方法,努力推進課題研究的進行,通過這一段時間課題研究的實施,也更加堅定了我搞好本次課題研究的信心和熱情,我一定要將本次課題研究開展的更好,更扎實。
研究心得體會14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關于化學研究的學術報告,深受啟發。報告內容涉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聽取專家學者的報告,并與參會人員進行探討,我對化學研究的重要性和現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在科研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本文將介紹我在此次學術報告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
首先,了解前沿的研究方向是提升科研水平的關鍵。
此次報告中,專家學者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他們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不僅在化學反應機理、催化劑設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還對新材料的合成和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究。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他們對前沿研究方向的深刻洞察和敏銳判斷能力。在我看來,了解并選擇正確的研究方向,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突破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交流與合作是推動科研進步的重要方法。
學術報告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通過聽取專家學者的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前沿研究成果,并且在報告結束后,與他們進行討論和探討,提出更深入的問題,獲得解決研究中遇到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此外,與其他參會人員的交流也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研究經驗中吸取經驗教訓。因此,我深深體會到,交流與合作是科研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外,報告中也提到了實驗方法的重要性。
在我的科研工作中,實驗方法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實驗方法,我們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在學術報告中,專家學者們分享了一些實驗技巧和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他們不僅注重實驗的精確性和可靠性,還提倡創新,不斷改進實驗方法。通過聽取他們的報告,我對實驗方法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并意識到自己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
最后,報告中提到了科研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科研是一個嚴謹而復雜的過程,研究人員需要在實驗的不斷摸索中找出正確的方法,并且需要耐心等待結果的出現。他們還需要處理實驗中的意外情況,并隨時調整和改進研究方案。科研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和困難,但正因為如此,科研的成果才顯得珍貴和難得。因此,在面臨科研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應堅持不懈,勇敢面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夠取得突破。
總之,通過本次化學研究學術報告,我對化學研究的重要性和面臨的挑戰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意識到了了解前沿的研究方向、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實驗方法的關鍵性和科研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體會將對我未來的科研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斷成長和取得突破。我相信,在今后的學術報告中,我將積極參與,并將所聽到的精彩內容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研究心得體會15
探討性學習是在素養教化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化實踐形成的創建性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探討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干脆閱歷,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看法,駕馭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的學習活動。隨著素養教化的廣泛開展和深化進行,探討性學習成為教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探討性學習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方法的變更,而是關系到我們民族科學素養提高的大問題。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化改革和發展的確定中明確指出:“教化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中學華民族素養、培育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開展探討性學習是搞好基礎教化的須要,是培育新型人才的須要,是建設現代化國家雄偉基業的須要。我們必需仔細對待,全力以赴,開展好探討性學習工作。
其實,探討性學習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在做著探討性學習工作。比如:我校高一同學進行培育膽礬晶體試驗,他們經過找數據、列儀器、制溶液、選晶種的活動,一天幾遍地視察晶體生成狀況,細心操作,最終得到了標準的平行六面體晶體。作為化學老師我剛好指導,供應儀器藥品,讓他們科學操作、大膽試驗,使他們在試驗勝利的喜悅中大大激發了進一步探討的主動性,同時也培育了學習化學的愛好。不久,幾個同學又主動提出做Na2O2與水反應后溶液中化學成分分析試驗,并順當完成。雖然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學反應,但終歸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試驗后提出的試驗要求,是今后不斷探究的良好開端。
探討性學習是在素養教化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化實踐形成的創建性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探討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干脆閱歷,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看法,駕馭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的學習活動,素養教化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為目標的教化,其重點是培育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創新實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探討和實踐證明,探討性學習是滿意社會和學生發展須要的,培育創建性人才的創新教化模式中的學習活動。
隨著素養教化的廣泛開展和深化進行,探討性學習成為教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探討性學習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方法的變更,而是關系到我們民族科學素養提高的大問題。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化改革和發展的確定中明確指出:“教化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中學華民族素養、培育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開展探討性學習是搞好基礎教化的須要,是培育新型人才的須要,是建設現代化國家雄偉基業的須要。我們必需仔細對待,全力以赴,開展好探討性學習工作。其實,探討性學習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在做著探討性學習工作。比如:我校高一九班的王立國和王金石同學進行培育膽礬晶體試驗,他們經過找數據、列儀器、制溶液、選晶種的活動,一天幾遍地視察晶體生成狀況,細心操作,最終得到了標準的平行六面體晶體。作為化學老師我剛好指導,供應儀器藥品,讓他們科學操作、大膽試驗,使他們在試驗勝利的喜悅中大大激發了進一步探討的主動性,同時也培育了學習化學的愛好。不久,王立國同學又主動提出做NA2O2與水反應后溶液中化學成分分析試驗,并順當完成。雖然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學反應,但終歸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試驗后提出的試驗要求,是今后不斷探究的良好開端。
我覺得,一名學生完成一兩次試驗很簡潔,難能珍貴的是他們主動試驗,并在實踐活動中找到了探討問題的樂趣,找到了自信,激發學生不斷探究,不斷提出新問題的實力的培育。在后來的學習中同學們通過學習NO分子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NO分子對植物體影響的調查,經過查資料、訪問專家學者、實踐操作、記錄、總結的過程,寫出了完整的調查報告。已經具備了探討性學習的實力。
在化學教學中我總是激勵學生們大膽提出問題,并激勵學生科學試驗,得出正確結論。因此,學生在學習化學課中不斷地提出了許多問題。如:硝酸與銅反應只生成NO的最大濃度是多少?怎樣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嗎?怎樣驗證?為什么NAN02會致癌?白磷為什么會有毒?有感于患者輸液時看護之苦,他們想設計自動止液,自動退針的裝置。可以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有數不清的問題在激勵他們,都須要我們的支持和激勵。沒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殺、損害學生的探究主動性!
因此,為更好地開展探討性學習,我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基礎上,適當地對相關學問進行拓展,為學生供應探討的空間,激勵學生多提問題,為學生供應探討的空間,盡一切為學生供應探討的便利的條件,促使學生們在探討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學習成果。
要面對全體學生開展探討性學習,學生的學問基礎不同,學習實力不同,愛好、愛好不同,視察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提出的探討性課題也不一樣。對此,我們要一視同仁,都要滿腔熱忱地幫助,不要以學習成果的好壞為理由剝奪學生進行探討性學習的權利。要讓學生都增加自信、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實力。
在探討性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是跨學科進行的,有許多學問是老師不能解決的,即使是本學科學問老師也有許多不知或不懂的問題。韓愈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因此,探討性學習有利于教學相長。
開展探討性學習,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子,要讓學生在探討性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在學問上、心理上能夠健康地成長。探討性學習與我們正常的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我們的教學成果不斷提高,近幾年,我所教的班級在探討性學習氣氛中,化學科成果不斷地得到了提高。我們要不斷地擴大探討性學習的領域,從校內走向校外,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實踐,從現在走向將來領域。通過探討性學習,為國家培育將來的創建性人才。
【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研究心得體會07-19
教育研究心得體會03-24
語文研究心得體會05-31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03
調查研究心得體會09-25
微型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9-20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優質08-19
關于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3-11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1
參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