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
學科教育心理學是主要研究中小學各學科的學習與教學等心理現象及其規律,是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重要內容,是形成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網絡學習,讓我進一步發現學科教育心理學對于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我是一個數學教師,一直以來認為數學學科也需要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來輔助教學,因此關注數學教學科學的心理科學。本學期,我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十二五"公共必修課培訓。通過《學科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獲頗多。如果說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經遵循過一些教學規律的話,除了道聽途說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覺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專門從心理學角度、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更有效教學。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1)所教學科的知識,(2)學科課程材料和結構的知識,(3)一般教學論的知識,(4)教本門學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識,(5)本學科特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知識,(6)學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學習環境的知識,(7)學生學習本門學科的特殊規律的知識。現在讀了這部書之后,感覺自己的理論知識還差得很遠,充分感受到在每個學科教學領域中如何引進教育心理學的一般規律,并且能用它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實在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重要的工作。也覺得從學習中大有收獲,下面結合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際,談一談心得體會。
我有個學生,小學三年級,上數學課的時候總是聽一會兒,就不自覺地東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東西都想玩,一枝鉛筆、一塊橡皮都能讓他玩上半堂課,等到被教師提醒而轉過神來聽課時,由于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沒聽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邊的東西。考試成績自然不好,教師和家長都著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課應認真聽講,想改掉這個壞毛病,可一上課就不自覺地又神游了。針對于該生的情況,我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數學課的特征,我在上課時注重讓學生感受大量的生活實例,模型,經歷觀察、分析、比較、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多設置新鮮、有趣、生動、形象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我也適當增加數學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參加,比如數學游戲,口算競賽等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獲,對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于自學。在通讀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于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后,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關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系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范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于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系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關于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是完全適應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2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學與教的心理學》,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我閱讀了《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讀完后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讀后使我的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采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類型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系,學生人格特征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互作用,等等。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于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么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學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了解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征,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復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并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于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后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于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著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
個人收獲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了解學生的特點,并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為一名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于“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和模式。在學校,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著人的一生,要學會學習。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
讓學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學習觀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態度,方法,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而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學習活動的創新性,以前習慣于接受老師或書本的現成知識,懶得思考。因為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東西就一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自己的'懶惰情緒,而現在要轉變成發現式,創造性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
學習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需要建立靈敏,完善的反饋調節機制,通過對學習評價理論的學習,更新了評價觀,評價決不僅僅是考試,老師的評語。同時也要重視自我評價,而它才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更多地進行自我評價,才能形成自我意識,獲得自我超越。
學習的過程,首先要端正態度,在學習上勤奮,踏實,一絲不茍,在此基礎上,要尋找并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巧學”,有些學生整天埋頭苦讀,雖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們看重的是成效,結果,沒有人會同情這類人。從來沒有救世主,這類學生要從書本,題海的泥潭中走出來,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會學”,而不是“死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學習的最根本要求是實踐,要反復練習,從而熟練掌握。在此過程中,特別要注重開始時動作的正確性,如果開始就是錯的,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學習錯誤的,還不如不學。
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
整本書比較實用,很好地解釋心理學與教育的關系,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教師教學能力。學與教心理學的出現是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發展的產物。它首先闡明學生的學習規律,提出系統的課堂學習理論。然后在學習論的基礎上闡明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任務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課堂管理、學生動機的激發、課堂紀律的維持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學與教的心理學的出現把學習論、教學論和教學法統一在一個學科體系之中。有利于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搞清自己的教學的風格與特點。
總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獲益匪淺,今后還需要多多閱讀這類的好書。相信有豐實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路也會走得越來越扎實,越來越寬廣。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3
最近我一向在看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我學兒童心理學主要有兩個目的:成為更懂孩子的媽媽;成為一個更好地分享者,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受益。
兒童心理學是什么嗎?兒童心理學是研究0――15、16歲兒童心理是研究不一樣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特點及其規律的科學。兒童心理學按年齡階段劃分為嬰生兒期(0――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歲――12、13歲)、青少年期(11、12歲――15、16歲)。
家長為什么要學點兒童心理學?學習兒童心理學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兒童在不一樣年齡階段孩子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個性發展、記憶發展、學習潛力、思維發展和自我意識的特點,讓家長能夠更好地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生命成長規律減少盲目性和焦慮性,即不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也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長,最好的教育都是恰逢其實、恰當好處的教育。
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兒童不一樣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幫忙家長設置各階段合理的成長期望,明確什么樣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認知、社交潛力及心理的發展,什么樣的方式會阻礙其發展,給家長帶給一些恰當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4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現在的幼兒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有的家長甚至做到了包辦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參與,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兒,他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對他過于溺愛,所有的事情都是包辦的形式,而且這位幼兒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愿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兒進行交流!中班的他,連一件衣服都不愿意自己去穿,總是等待老師來幫忙!在與幼兒一起游戲時,總想讓所有的孩子聽從于他,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一意孤行!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次發現兩名幼兒在一起聊天,我比較的感興趣,于是就慢慢的湊過去想聽一聽他們在聊些什么,來到他們跟前,聽了以后我根本就對他們聊的話題不懂,可是他兩卻哈哈大笑,所以,兒童與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應該讓著小弟弟。這是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孩子與孩子在一起不僅僅是只有玩耍,在其中隱藏了許多能夠讓幼兒成長的地方,雖然有時你一言我一語,讓老師聽起來比較的吵鬧,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夠不經意的打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談話!要做一位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促使幼兒點滴進步的教師!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5
第一堂課,是針對女生的,我們用十個句子寫下了”我是什么樣的人”的小紙條,令我很有感觸,我發現自己對自己的了解真的是不怎么樣,寫道第六個的時候就有點卡住的感覺,最后還是憑感覺寫了下來.我想到高中的時候班主任也有一次把我們班女生湊到一塊開特殊班會,那時候我們對老師講的要加強自愛,我懂得自我保護等等,以一種說教的方式講給我們聽有些反感,現在想來,老師是很有主見的.在小小的分享中,我感到了把一些消極評價用一種積極進的語言表達出來,用一個”輕度”來修飾一下就會有的不同結果.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關鍵看你是怎么評價.
在看<走路上學>那段視頻的時候,我哭了,那恐怕是我看得最短的視頻還哭了的記錄.生活的不易與艱苦下,親情是那么溫暖照人.在感嘆自己是幸福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媽媽在地里拾棉花樂呵呵的說的.話”能夠不生病,和你爸爸好好干活,有好收成,掙錢供你們姐弟倆上學,這就是很滿足了”,每當想起這些,都感到自己如此幸福,我想,知足者常樂,我媽媽在言傳身教.
我們還加班加點的看完了楊瀾的<一問一世界>之后才知道看得不全.里面對我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是”公民楊瀾”,不管她有多成功,楊瀾都可以把自己定位好,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去做事.這讓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個習慣,那就是按時看新聞,從6:30的山東新聞到中央新聞再到濱州新聞,一直要看到將近八點鐘,這時候我和弟弟任何喜歡的電視劇動畫片都要一邊去,全家一塊看新聞,我在家的時候常常和他一起看,但是大學以后,這個習慣就失去了.媽媽經常笑爸爸”你有把去當官,看新聞有什么用”爸爸經常會對新聞里的事情和我做討論交流,甚至一些歷史問題也要問我,小時候覺得新聞里的事都是真的,爸爸說的也都是對的,但現在常常是爭執起來,無果而終.我想我爸爸做公民最好的表現就是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現在,我們常常抱怨我們沒什么公民權利,我想,少一分抱怨,好好作我們作為公民應該做的事,哪怕僅僅是關注一下新聞,你也會有你的滿足.
我還問了老師兩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明明白白問的,是關于我容易受到驚嚇的原因,另一個恐怕老師還不知道,那是在我扮演考三十分的學生做歸因時問的,因為我發現我弟弟經常會有這種歸因來說明他為什么沒有考好,我以為這種方式是不利于他進步的,沒料到恰恰相反,這種外歸因是很健康的。
還有老師講的那句”原汁原味的生后就是這樣,酸甜苦辣,陰晴圓缺,悲歡離合,你做的,是照單全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現在,我還沒有那么豁達,仍然對一些事情難以釋懷,但我在學著豁達起來,我很高興,我這方面的表現得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的肯定,她在給我的信中寫道”大一的時候你經常抱怨學校有多么不盡人意,但是大二卻變化很大,字里行間都想在像在笑呵呵的,真高興你能有這樣的變化”,我覺得,這和我在社會心理學這門課上學到的感受到的有很大的關系。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6
本次高校心理危機預防干預網絡培訓線上學習,收獲滿滿。
1、通過這次學習,我學習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機干預理論及技術,學到了更為詳實的干預知識與技巧,增強了對危機干預的計劃籌備,對日后工作實務特別是個案工作有較大幫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機干預理論、評估和篩選技術,學習了簡單的干預技術,了解了“簡快重建法”、危機干預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學習過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機的特征、影響以及如何介入、處理技巧等,收獲最大在于對應急事件發生后的處理辦法,心理危機干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統的接受這樣的學習,很有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一些具體的方法技巧,讓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這些理論方法,總之,這樣的培訓系統,完整,很好。
我認為在講座中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
1、講座方式比較合理,并貫穿有模擬練習,增強了講座效果,實操和小組討論能讓學員得到鍛煉
2、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新知識的訊息,如簡快重建法,講課與互動良好結合,小組演練,探索討論,現場氣氛調動比較好
3、完整、系統、清晰、有條理,互動,注重重點,有具體技巧練習,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問,現場熱烈,也能得到滿意的回答,很信服。
4、時間安排較合理,開講者平易近人、語言風趣,能很好的解釋大家提出的問題,的互動較多,能夠很好的根據知識結構來講解。
5、對演練過后的疑惑給予及時的解答和互動,很好的調動了參與的積極性
最后,誠摯的感謝領導在工作中對我的幫助和關心,非常感謝組織給了我這樣的機會,我將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踏踏實實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我認識到在報道危機事件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利用官方網絡平臺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并持續提供最新消息,這樣做能夠有效阻止謠言四起。
2、對(自殺)危機事件的信息報道不宜過于詳細,尤其是不能包含細節,避免有人效仿。因為諸多事實表明,媒體報道的(自殺)細節越多,(自殺)模仿行為就會越多。
3、發布的信息要客觀真實。
4、發布信息時不要將焦點關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應該將焦點放在對受害者的人文關懷上。
緊接著,徐博士又從為洗刷“死亡之橋”而改造后的韓國麻浦大橋高自殺事件講起,向我們闡明了自殺的著名效應、模仿效應和呼救效應,同時也告訴我們:自殺是可以預防的。
院系輔導員的作用甚為關鍵,做好危機干預的第一步是要學會識別心理危機事件,并做好信息上報至關重要。
1、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和嚴重,主要體現在極端個案;心理危機問題越來越多,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以神經癥為主要問題類型,越來越多呈現出人格障礙問題為主要問題類型和工作難點。
2、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心理咨詢或治療問題,而與社會文化因素密切相關。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家庭結構的不穩定,早期創傷和寄養經歷,應試教育體制等成為心理問題的越來越重要的根源。
3、理想、信仰、價值觀、生命價值與意義、學習價值與意義等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危機中的人章節:讓我很形象深刻地認識到:
1、失戀只是自殺的誘因,其核心原因來自家庭。
2、對于人格障礙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獲得關心與界限。
第三講:心理危機的行動干預
樹理論對自殺風險個案評估的有效性高達90.1%,遠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他把一個人看做一棵大樹,樹根是指家庭與依戀關系,樹干是指社會支持和信仰、價值觀,樹葉是指成就感、自我實現,陽光雨露是指社會環境。
我認識到了:
1、自殺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過嘗試自殺。因此,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殺嘗試的學生信息,并給予高度關注。
2、心理健康與性格外向、內向無關,性格奔放活躍的人也可能出現問題;性格外向的.也會有抑郁,是常被我們忽視的微笑抑郁或陰性抑郁。
3、談論自殺的人不會自殺,這是錯誤的。談論或關注自殺十之八九是一個呼救的信號,我們應該科學決斷,不能自欺欺人。
4、考試、失戀不是心理危機的根本因素,社會支持系統缺失才是根源。
5、有自殺傾向的人恢復正常時,危險并沒有結束,心理危機者往往經歷一個“掙扎—呼救—平靜”的過程,平靜期往往是最危險期。因此,對于剛康復出院的病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和干預。
6、心理干預是干預者不能回避自殺等敏感問題,需要用坦誠和專業與被干預者建立信任關系。與有自殺傾向的人談論自殺并不會引發他下決心自殺。
7、如果一個人已經下定決心要自殺,他人則通常無法控制。這種認識錯誤的,因為沒有誰真的想死,自殺成功的人多是因為身邊沒有人制止,或者沒有人可以求助。在我國,人沒有自殺權,阻止他人自殺不屬于侵權行為。
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不同情況下的危機個案處理辦法。具體如下:
1、危機干預的首要原則是保障安全。不管危機個案在哪里,我們最重要的是要確保當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當事人的地點、通知他的緊急聯系人,確保他的身邊有人,暫時打消自殺念頭。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7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趣味心理學課堂。這次的經歷讓我對心理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課堂開始時,老師首先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支,讓我們對心理學有了全面的認識。隨后,我們通過小組討論和游戲互動,深入探討了人類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例如,通過學習認知心理學,我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此外,社會心理學也讓我更加關注人際交往中的微妙現象,從而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在課堂的尾聲,老師還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實踐應用技巧。例如,通過放松訓練,我學會了如何舒緩壓力,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此外,情緒管理方面,我也學到了如何識別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回顧這次課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實用性。這不僅幫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讓我更深入地關注他人。同時,這次經歷也提醒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蘊含著豐富的心理現象。
總之,這次趣味心理學課堂讓我收獲頗豐。它不僅讓我對心理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我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實踐技巧。我相信,這些知識將對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我期待更多的機會去深入學習和實踐,以更好地理解和幫助他人。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8
這本書與我印象中的我們考心理咨詢師的教材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它對于“生物心理學”這部分研究得很多。基本上心理學的生物狀態就貫穿了這本書的全局,這樣無論是感覺和知覺,還是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或者學習、記憶、認知等等,它都對會大腦的活動和神經系統的運作進行解釋,比如關于老年人的認知大腦結構,或者是堅持鍛煉怎樣使得人的全面健康更好等等。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們總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主觀心理的科學,但實際上主觀意識的構成也要完全依靠于客觀物體——我們人本身,或者更具體一些,著落在我們負責意識產出與信息攝入的各個部門,如感覺器官與中樞神經等。這樣實際上還是與“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相合。可是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我們為啥還要學心理學,就是因為掌握了心理學的特點與規律之后,對自我的與其他人的心理有了意識與了解,就能夠反過來調節心理,預測人們的活動。換言之,也就是能更好地“精神反作用于物質”改善整體心理狀態。
也正是因為很多研究成果與結論的引用,使得《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看起來信息量巨大,并且,有的時候前后段落看起來沒有異常關聯——它們都是對于一個特定問題的研究,可是它們之間沒有鄰居或是上下或是因果等等各種關系——但它們都是很實用的,同樣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我想這也許就是科普的一方面,所以開始看到的時候有強迫癥的我不明白,之后想開了就好了。
我很喜歡書中異常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明白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把心理學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很多。看看這些題目吧:“幸福感的遺傳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覺和知覺組織的分離”“清醒夢境的試驗事實”“你無法忽視數字的“意義””“在“瘋狂“的地方做個正常的人”原先,你每一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也很好,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域。在那里他們將開疆辟壤,施展抱負,為人類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能夠跟著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能夠自我摸索著走,看看運氣好不好。可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我明白自我在那里,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后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可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對于初學者和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本十分不錯的書,本書從生活入手,深入淺出的與心理學知識聯系起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學的魅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但又從沒注意過的生活瑣事,能幫忙你逐漸產生對心理學的濃厚興趣,學心理學的都該讀一讀這本書。它教會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類的心理現象以及由此決定的行為方式,我覺得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9
遇到這種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來。你可能隨便和他閑聊,只要能夠使他產生一些反應,那么事情也就好辦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這個話題,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個人都會有他感興趣,關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來,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須好好掌握并利用這種人的性格和心理。
1、對傲慢無禮的人,盡量少說
有些人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你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實在叫人看了生氣,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但是,當你不得不和他接觸時,你需要如何對待他?
對付這一類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羅嗦,所謂“多說無益”。
2、對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題
與不愛開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為對方過于沉默,你沒辦法了解他的想法,更無從得知他對你是否有好感。
對于這種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讓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盡量避免迂回式的談話。
3、對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們周圍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肯輕易讓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時甚至說話不著邊際,一談到正題就“顧左右而言他”。
當你遇到這么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時,你只有把事先準備好的資料拿給他看,讓他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作出最后決斷。
人們多半不愿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即使在你要求他說出答案或提出判斷時,他也故意裝不懂或言不及義地閃爍其詞,使你有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其實這只是對方偽裝自己的手段罷了。
4、對草率決斷的人,步步為營
這種類型的人,乍看好像反應很快,他常常在交涉進行到高潮時,忽然作出決斷,給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由于這種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果斷”,決定就會顯得隨便而草率。
由于“反應”太快,這樣的人每每會對事物產生錯覺或誤解,其特征是:沒有耐心聽完別人的談話,往往“斷章取義”,自以為是地下決斷,如此雖使交涉進行較快,但草率做出的決定,多半會留下后遺癥,招到意料不到的枝節發生。
從事交涉,倘若遇到這種人,最好把話題分成若干段,說完一段之后,馬上征求他的意見,同問題了再繼續進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發生錯誤,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0
本學期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了《小學教育心理學概論》。我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1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現在的幼兒根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有的家長甚至做到了包辦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參與,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兒,他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對他過于溺愛,所有的事情都是包辦的形式,而且這位幼兒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愿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兒進行交流!中班的他,連一件衣服都不愿意自己去穿,總是等待老師來幫助!在與幼兒一起游戲時,總想讓所有的孩子聽從于他,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一意孤行!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開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次發現兩名幼兒在一起聊天,我比較的感興趣,于是就慢慢的湊過去想聽一聽他們在聊些什么,來到他們跟前,聽了以后我根本就對他們聊的話題不懂,可是他兩卻哈哈大笑,所以,兒童與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開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標準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應該讓著小弟弟。這是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孩子與孩子在一起不僅僅是只有玩耍,在其中隱藏了許多能夠讓幼兒成長的地方,雖然有時你一言我一語,讓老師聽起來比較的吵鬧,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夠不經意的打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談話!要做一位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促使幼兒點滴進步的教師!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2
現代心理學是我很感興趣的一門學科,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
通過這兩個學期的心理學學習,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夸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并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的說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
我還學會幫助他人,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例如,在我門國家,解決農民問題事關重要,而研究農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區農民的心理差異,不僅能夠因地制宜引導和教育農民,提高農民素質,而且有助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接受新科技的興趣。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喜好、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道德品質,綜合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貴有自知之明”,說的是人要不斷認識自己。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結構、能力興趣、興利除弊,開發潛能,激發天然創造力,解除煩惱,指導工作和生活。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某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動機、需要、思維、思想等,分析某個地域人的素質和特征,就會深刻的認識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就會減少誤會和沖突,更好地協調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進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對心理學了解的卻并不多,包括我與跟我一起來心理學的同學。大家提到心理學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詢,或是心理醫生,腦子里可能會浮現出心理醫生醫治心理變態的場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醫生自己卻變態了。心理學可以說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心理學是一門心靈的學問,更是一門教人心理健康心靈愉悅的學問,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收獲到的決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心理態度與心理境界。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有句名言,“愛和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或許這正是心理學帶給他的,也是心理學將會帶給我們人類的。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懂得愛自己跟別人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或許現代心理學跟我以后的職業沒有什么很大的聯系,但是心理學知識對于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3
作為一名老師,碰到各式各樣的學生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品行差的學生。當然品德不良的學生決不是生性愚頑,不可救藥。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矯正過來的。在轉化過程中,應當細致考慮到他們特殊的心理狀態和特點。看了《心理學智慧》,總結出以下幾點:
1、要了解不良行為的動機。行為總是受特定動機所驅使,只有了解了動機才能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2、消除認知意義的障礙,對有些事認識似是而非,以正反兩方面對比,幫助學生消除歧義,利用行為的`消極后果使他們認清不良行為危害。
3、要抓“教機”促轉化。學生不良品行的轉變,一般要經過醒悟、反復、鞏固、穩定的過程,有了醒悟,才會有以后的轉變,醒悟之時也就是學生認識到危害并想改之時。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給予充分的鼓勵、幫助與肯定。
4、要抓與外界誘因的斗爭。外界誘因會使不良品行反復,教師要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界誘因加以控制,避開直接誘因,樹立榜樣,發現點滴進步都給予表揚。如我班有一名學生,以前提起這個學生全校老師都搖頭,拿他真是沒辦法。課后作業不完成,上課不東張西望,就在下面做小動作,老師一批評,他還瞪著你看。我接班后,發現這個學生思維相當敏捷,肯動腦筋……覺得放棄他實在可惜,找他談了幾次心,了解了他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不僅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老師教育不當的因素,于是,我首先嘗試給他減免一部分作業,使他嘗到成功的快樂。并讓他負責辦黑板報,把他的小制作在班上展覽……老師的關心,同學們的喜愛,讓他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對自己產生了信心,經過一年多努力,這位學生終于變成了一名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4
正如書上第一章第一節說的那樣“旅游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是把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有關原理及研究方法運用到分析、了解旅游這一現象上來,而產生的新興運用學科。”
作為一名外語系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通過了實習階段,再回頭學習《旅》書上的知識,深感這本書的知識性可行性之強,以及這本書的獨特見解,讓人從事旅游服務行業會受益無窮。
第一章里面,主要講的是關于旅游心理學,讓我們對它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它的起源是來社會心理學,是旅游心理學的`母學科之一。研究旅游心理學的意義,對于旅游學科逐漸了解了從業之后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讓我提一些一見的話,我希望老師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能夠繼續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給同學們多講述一些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讓同學們能夠聯系實際學到跟多的旅游心理學的知識,最后希望老師在講述案例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最近發生的問題的比例。
最后,很感謝李老師一學期以來對我們的悉心教導,感謝老師以一顆真誠的心平等的對待。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15
今日想經過本書和大家分享三個話題。
1、如何告別亞歷山大
當今社會的個體都可能會遇到壓力情境,當我們應對壓力時,身體和心理便會產生必須的應激反映,身體的應激反應是自動的、可預期的,而心理的反映卻是我們依靠對世界的知覺和解釋習得的,所以應對壓力十分重要。本書推薦了很多好方法,比如書中介紹的應激思想灌輸法。第一階段,人們首先要對他們的行動獲得更多的認識,是什么引發它,以及它的結果如何?你能夠每一天堅持寫日志,然后經過回看日志就能夠分析出原因和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界定,增加對問題的可控性。比如你會發現你最近工作效率很低,這是個應急源,經過分析你可能得到原因,如工作難度加大了。第二階段,你開始認同那些能夠抵消非適應性、自敗行為的新做法。你開始安排一些學習時間提高自我本事,或者限制自我一周讀兩本書。第三階段,你開始對自我的新行為點贊,新行為也為你帶來更大的成功。這只是對抗壓力的一種方法,想了解方法能夠翻開書,找到適合自我的那一款。
2、如何讓你人見人愛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沒有莫名我就喜歡你,所謂喜歡那就是一種人際吸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次見面時彼此留下的印象,叫“首因效應”,亦稱“第一印象”。在職場上,第一印象總是十分重要的,現實生活中,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許多場合,如出差在車、船上的鄰位旅客,入學遇見同班新同學,出席會議初次邂逅的與會者等。雖然對人家的個性品德等一無所知,但卻由對方的衣著、容貌、談吐舉止表情等方面,留下印象,并與之結交成朋友。所以我們要堅持一個進取陽光、禮貌干凈的狀態應對我們身邊的'人,給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但只注重第一印象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懂得心理學中提到的人際交往八大定律,讓我們經過學習能夠做到控制情緒、明辨是非、真誠友善、助人為樂,相信你必須會在職場上人見人愛。
3、學會如何成功地成長
本書中《人的畢生發展章節》是這樣詮釋“成功成長”,書中鼓勵把發展看成有得有失的變化。據此,在一生中成功興隆的秘訣就在于鞏固一個人的收獲,而減少一個人的損失。人畢生都在發展,畢生生理發展、畢生認知發展、畢生社
5 會性發展,當你正確理解這些發展后你更加理解成功的意義。成功成長的一部分就是使用選擇性優化與補償,選擇就是人們選擇最適合自我的目標;優化就是指人民在與自我關系最密切的領域鍛煉或訓練自我;補償是指用其他方法和途徑應付損失。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示:重要的并不是你遺傳到了什么,而是如何使用遺傳給你的東西。我們深刻的理解每一個個體都是與眾不一樣的,世界就是因為個體的不一樣而更加精彩,就像父母、我們、孩子三代人,每一代人都在為自我的奮斗目標而努力,方式不一樣、起點不一樣,但同樣收獲喜悅。
翻開600余頁的《心理學與生活》,讓身心來一次“智慧的旅行”,認識自我、理解他人,讓我們一齊向幸福出發!
【心理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心得體會04-28
心理學心得體會09-22
人格心理學學習心得體會_情緒心理學的心得體會(心理學情緒與情感心得體會)07-19
心理學培訓的心得體會05-12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05-16
溝通心理學心得體會04-06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04-10
服務心理學的心得體會11-16
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