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活著》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活著》有感1
命運的碎片總是在不經意間碰撞,然后砸向你。面對人生道路中縱橫交錯的路口,有些人隨意的選擇,或者放棄,而以不認真或退縮的態度對待生活,生活就會讓你徹底崩潰。在茫茫人海中,真正為自己本身而活著的并不多。
讀了余華的《活著》,我深有感觸。福貴,書中的主人公,因嗜賭成性,從富裕走向貧窮,從虛幻走向現實,沒有了支柱的家庭瞬間瓦解。他被抓去當壯丁,或許這只是一個平凡的開始,有那么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那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家珍,家珍在他敗光家產時,不離不棄,幫助他還清債務,她心里想的,只是和丈夫白頭到老,可命運卻總是喜歡開玩笑。
書中最讓我忘不掉的片段,是福貴的孩子有慶為了救縣長的妻子,獻血時被活活抽死,“抽著抽著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著不說,后來連嘴唇也白了。”看到這,我的心被戳了一下,為什么一個孩子要忍受這樣的痛,我仿佛就在那樣的場景中,我想要把有慶推開,可是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死亡。命運不公,現實總是有諸多變數。
我從福貴的經歷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個生活讓人崩潰的影子,我相信很多人也有過這樣的影子,只是影子的“濃厚”程度不同罷了。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很深刻——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讀了《活著》,再想想自己的生活,我懂得了人活著的真正意義。人的'一生,無數坎坷如巨浪般涌來,生與死在大海的深處,命運總是在我們認為某些事不會發生時,突然讓它發生,給你一份大“驚喜”,而我們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以強大的承受能力,讓生命更加堅強,以最堅強最樂觀的姿態,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破繭成蝶,觀賞雨過之后一道又一道的美麗彩虹。
在我們失落時,當我們看到陌生人的一個微笑,看到大街上的盞盞燈火,就應該拾起對生活的希望。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吧,這才是真正的活著,也是活著最好的模樣。
讀《活著》有感2
余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為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為生活而努力。
兩年后,妻子帶著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為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為,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于年老,一病不起。為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里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最終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為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為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境也隨著書的情節動蕩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后,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為艱。當饑餓來臨時,鄰居們為爭搶剩余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縣長的老婆產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杯具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終,杯具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著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為他們從此能夠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余華,為什么要把人家寫得這么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著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之后來,最終,只留下了福貴。最終,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可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著,余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著,就有期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能夠照出我們自我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此書適合再讀。
讀《活著》有感3
余華的《活著》應該是我用時最短讀完的一本書吧!最開始知道《活著》這本書是因為在微博看到易烊千璽的推薦,他說:“讀《活著》就是隨著富貴走在灑滿鹽的路上,習慣于接受失望,等時間淡了悲傷,蒼涼難耐么?盡是人生”后來又在微博上看了一下其他讀者對《活著》的評價,知道這是一部悲劇,主人公富貴一生都在不斷的失望中度過,生命并沒有在他的努力中出現轉折,也沒有任何奇跡可言,每次覺得有盼頭的時候總會被當頭一喝。
我是做好了心理準備來看這本書的,可是直到最后苦根也離開的時候我依然哭到不能自已。富貴最后倒是看得透透的,與他的老牛相依為命,他的苦楚,他的寂寞最后只能自己消化。生活對他不是善良的,對家珍、對鳳霞、對有根、對二喜、對苦根都不是善良的,甚至是殘忍的。可是在那樣的年代,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生活又對誰是真正友好的呢?哪怕是春生、龍二也是犧牲品。跟著富貴的足跡走在那個時代里,一步一步都是那樣的艱難,經歷過農村生活的'我在讀文章的時候似乎更能融入到那樣的環境當中。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只是為了生存下來就要不斷的掙扎。讀著富貴的人生,我在想如果是我在那樣的環境下,我能堅持下來嗎?如果我像富貴那樣留在了最后,守著一座茅草屋幾座墳,我還能堅強的活下去嗎?或者說那個時候我還有活著的意義嗎?
以前有一個遠房親戚,爺爺說我應該叫“幺爺爺”,印象中我還在上幼兒園就去世了,之所以還記得有這么一個人,是因為聽到爺爺說“幺爺爺”死了好幾天才被村里的人發現,還是村上出錢將他埋了的。我當時年齡很小,但仍覺得很心酸,沒有家人、沒有子女,就連死了也沒有人知道。這么活著不難受嗎?不痛苦嗎?
最近聽到了太多不好的消息,我感覺心里承受的負能量快要將心臟撐爆了。經常在想人活著的意義在哪里呢?我們沒有生活在富貴那個年代、沒有集體化,不必擔心受凍挨餓,可是我們的生活中似乎也少了單純,少了真誠,充滿了欺騙和背叛,越走進生活越害怕生活。
然而哪怕是這些感傷,這些害怕也只有活著才能體會到。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我想作者在書的自序中就給到了我們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讀《活著》有感4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盡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喬峰抱著她的尸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后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后,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己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么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著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盡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讀《活著》有感5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段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著》。
作者用一種平淡而冷靜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一開始福貴的出場,我看到的全是福貴的好吃懶做,吃喝嫖賭,不禁讓人怒其不爭。而隨著故事往下推進,善良賢惠卻患有軟骨病的家珍,聰明懂事但聾啞的鳳霞,機靈卻早逝的苦根……命運給了他們多舛的人生,他們在《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讀著讀著內心只有無聲的嘆息和刺痛。留下福貴孑然一身,只有一只叫福貴的老牛陪伴,也許這種悲劇式的人生,才是生活殘酷的本質。
故事的'背景對于我來說不是同一個時代,但透過福貴,我看到土改,大煉鋼鐵運動還有自然災害時期的中國。這些生活離我過于遙遠,但也不禁引起我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在如蜜般的環境里,默默地感恩現在。
整本書我讀得很沉重但卻在結尾處感到了吃驚和另一種重獲新生般的感動。生活對于福貴來說是殘酷卻又無奈的,但他在歷經重重打擊和痛苦之后仍能好好活著,在鄉下田園恬靜地生活著。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的堅韌,他對生活之苦的坦然接受,讓我感受到要好好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并從苦難中汲取教訓,泰然處之,勇往直前。
讀《活著》有感6
很早前曾讀過一句話:能夠活著是最大的幸福。到時的我很不能理解,難道說如果人像牲畜一樣卑賤的活著而不思進取,這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合上余華的《活著》,細細回味徐福貴的坎坷的一生,驀然間,發現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謬。其實,能夠活著,真的是一種幸福。
《活著》為我們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悲歡。在經歷了家道敗落,父母與兒女,妻子與外孫的相繼離去后,福貴的活著更深層次的為我們揭示了活著的意義,同時,也讓我們懂得: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活著。
倘若說人是靠記憶來慰藉,靠回憶來釋然,靠平靜來概括,那么,福貴則是在靠回首來頓悟幸福。盡管福貴是在充滿悲愴的午后黃昏講述他的一生的,但或許他的內心是幸福的。因為在經歷了那么多的艱難困苦后,唯獨他活下來了,這是多么大的`一種幸福啊。他活著,不僅要自己好好活著,而且要承載他已故親人的活著的希望。拋開這些,正如余華所緒:人只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那樣就更應該幸福的活著。既然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那又何必在意那么多過去呢。
活著是人的一種本能。你有權有勢有錢的活著是活著,我沒權沒勢沒錢的活著,同樣也是活著。已經經歷了那么多的不易才堅強的活下來,為什么不感到幸運,感到幸福呢?人生是無常的,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變換,下一刻苦難就可能降臨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又何不趁著我們現在還活著,好好享受活著的幸福呢。
對于福貴獨自活著是否真的幸福,我無法斷言。或許在旁人認為,福貴的活著是一種煎熬,這種煎熬比死還難受;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福貴的活著,最終收獲更多的是幸福。撇開福貴來講,現在我想講的是 :生活在我們這個社會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快樂的活著。
在當今這個和平的社會,福貴時期的動蕩歲月已不復存在。我很好奇為什么還是會有那么多的人因為工作不順利,或者失戀了等種種可笑的原因而輕易放棄活著的機會而選擇了死亡。我們要活著,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才會有幸福。
生命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很多的人都來不及到達終點站,便無奈在中途匆匆下車。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還在
這趟列車上。既然還在,我們就要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縱使前面的風景是那么的黯淡無光,都要勇敢的面對。因為,我們驕傲的活著,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讀《活著》有感7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活著》這本書。讀之前我聽同學說,故事很悲慘。以至于在一段時間內,我以為它是一本普通的寫農民悲慘生活的小說,講述活著的不易。然而在我讀了它之后,我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故事是以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展開的,用第一人稱的方式給別人講述了自己的大半生。從他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多起來,再到一個一個地離去,我感到難過,同時又覺得這樣的生活真實又不可思議。真的會那么巧嗎,身旁的親人怎么會一個不剩地全部離去?然而,未來,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掌握和確定的。
雖然生活很困苦,但是我能體會到他們有時的'幸福感。正如作者余華在序中說:“我說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于富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和賀拉斯:“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死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幸福到底算是種什么?它不是一些物質,而是一種滿足的,用心的感覺。在一生當中,在一生的暮年,怎樣才能做到擁有福貴那樣的真心與坦誠,無悔?
在余華日文版自序中,提到關于“生活”與“幸存”的辯解,面對問題:“為什么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幸存?它們之間的輕微分界在哪里?”答道:“在中國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它們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代表了方向的不同。對《活著》而言,福貴經歷了苦難,但是他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
無論怎樣,日子都會過下去,明天總會到來,也總會離開。它從來不會因為某些事而停下腳步,它永遠均勻地前行著。就像現在的我剛考完期中,就像當初考完兩天半的中考一樣,惶惶恐恐地訝異著,十天前還發愁的考試,現在竟都過來了!何止一場考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福貴倚在樹下,慈愛地看著他的老牛,向傾聽者訴說自己的一生——應該也是歷歷在目,恍惚之間就在眼前。活著,是那么不易,又是那么簡單。它需要用心經營,用愛來呵護。我正活著,我感受著。
讀《活著》有感8
生活中的困難如紅太狼手中的平底鍋一樣層出不窮,但我們再怎么苦,怎么痛都要忍著,這才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意義所在。
相信許多人看過《活著》之后都感慨萬千,一股悲愴的力量沉壓在心頭,這是艱難困苦將要壓倒人們的力量,也是人們在重壓之下欲意反抗的力量。《活著》向我們展示了一幕幕生活困難與人們頑強抵抗的生動畫面,富貴的好賭導致傾家蕩產,家珍的離家出走,有慶的意外身亡,鳳霞的難產而終,每一個故事在我們腦中都如此生動深刻,都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了生活窘境的突如其來,人們的悲痛欲絕,人們的頑強活著,讓我們領悟了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偉大之處。
我看《活著》,仿佛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小說,而是在品味一個有血有肉的滲透者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如何隆起,如何光耀萬丈。這種精神自然只能從困境的苦海中孕育出來,也只有在困境的苦海中生長出來的自強不息精神才會顯出光輝。富貴從敗家子變成有擔當的一家之主,他在絕境之前執著抵抗,感人肺腑。家珍在富貴被抓之后,以一個弱女子之身養老攜子,催人淚下。鳳霞難產時,富貴、家珍、二喜的堅持不放棄,不允許鳳霞離去,使人動容。以上這些難道還不能說明在困難之前自強不息的重要和偉大嗎?
回顧我們的生活,有多少人因一點點的挫折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選擇自暴自棄,有多少人為生活中的一點點不順意而悲觀失望,囚禁自己。其實,無論活在哪一個時期,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的,而總是會激起巨大的波浪來阻礙你生命之船的航行,而且總發生在你最不經意的時候。多數人會因為生活中的諸多事與愿違而選擇放棄人生。其實,眼前的困難是有生命的,在你懦弱是它會變得異常強大,丈勢凌人,而當你勇于面對它、正視它而不逃避時,困難就變得很弱小,不堪一擊。
在我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小女生,剛進大學時羞羞答答,不敢再生人面前說話,甚至不敢跟熟人大聲講話。到了要面試社團時,她有很多想進的社團,但又由于他膽小怕事的性格,她感到很矛盾,所以在社團面試處左逛右蕩,心慌得很。之后,我悄悄的對她說了句:“別怕,里面的師兄師姐最喜歡你那樣漂亮的女生了。”聽完,她突然如釋重負,用明亮的眼睛看了看我,微笑著去迎接面試了。
通過面試,進入社團之后,自然有很多社團工作,而且大部分是需要人的膽量的。小女生又變得迷茫不已了。我又悄悄地告訴她:“在困難面前,你弱小它就強大,你強大它就弱小,所以你必須正視它,才能擊敗它。”于是她鼓起勇氣,勇敢面對每一個挑戰。
現在,她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任何難題對她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我們都叫她“女強人”呢。
所以,每個人一開始都是弱小的,只有經過不斷的磨礪和挑戰才能逐步強大起來,逐步養成“活著”的自強不息精神。因此,我們要認真領悟和參透《活著》的精神內容,學會它,擁有它,珍視它,讓“活著”精神伴隨我們一生。
讀《活著》有感9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活著一生去思索的事。
想了很久如何開這個頭,是分別從福貴的家人一個個說起,還是說就活著說活著的意義。后來想到余華一開始寫的時候,是第三人稱,后來改成了第一人稱的敘述,他解釋,福貴的講述里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貴在讀者的眼里就會是一個苦難中的幸存者。
第一次看這本書,我現在僅有的回憶,是我在高三時在寢室里,晚上開著臺燈一口氣看完的。
只記得哭得稀里嘩啦,如今再細想卻想不起書中的內容了。大概是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發現,大家對生活有些彷徨,于是提出看一遍《活著》。
這一次,一開始便被余華所寫的各個版本的序所吸引。他很真實,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真實,而這種真實,就像一開始見到黑色的封面上,簡單而醒目的標題與作者名字,直逼你眼前。
正如余華自己所說,在中國,對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幣的兩面,他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對《活著》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福貴在樹下對我斷斷續續的講述,像極了我們也坐下酷暑的樹蔭下,扇著扇子聽著福貴以一種仿佛沒有情緒,甚至講著講著還會咧嘴笑起來的樣子在講述書中的故事。這也許就是代入感,沉浸情境的感覺。
他的家人都是那么的真實。他老爹在落魄前蹲在茅坑上與最后從茅坑上掉下來斷了氣的`對比;福貴進城為母親尋藥被抓去一去不復返時,老母親一直在病床前念叨著“福貴不會再去賭的。”的無奈心疼;有慶天天跑著去割草,跑著去上學,跑著去獻血,失血過多而死;鳳霞發燒成了啞巴,因家庭貧瘠被送去給城里人,最后因生產而死;他的妻子家珍拖著生病的身子,熬過病痛,卻不幸看到自己的骨肉有慶和鳳霞的離世;二喜保大不保小還是失去了鳳霞;苦根生病了最后撐死在床上。
我書看完已過去半個月了。回想上述的細節時,我并不覺得這是劇本戲劇性的安排,這宛如就是生活中,村子里福貴的親人,就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個個悲慘地離去。
這該是多大的悲痛啊!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福貴的一生經歷,這一切是因福貴而起嗎?是社會背景釀悲慘家庭,還是悲慘家庭造社會背景?
這不是幸存,這就是生活。福貴不是幸存者,他只是這個家庭中的僅剩的生活者罷了。就像是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海明威《老人與海》中,老人與海一次次的斗爭,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許我們可以看到福貴買了一頭即將被宰的老牛,一同生活,被賦予了與自己一樣的名字,聽著福貴的有關自己一生的念叨。
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論是哪個時代,哪一個人,都經歷著獲得與失去;都體驗著聚與散的感受;都飽嘗著甜與苦的滋味。我們無法主宰生活的無常,但我們起碼可以決定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小時候我常常聽大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好人短命壞人活十年類似的話,有對逆境下成功逆襲的肯定,也有對一些向真向善的人的不幸生活的惋惜。其實我們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
今天飯桌上,家族里一位伯伯說,這次肺炎情況比2003年的非典嚴重多了等等的話,然后嬸嬸就說,現在會覺得當年經歷的沒有那么嚴重,但其實當年挺過來也是一段很難的日子。
是呀,我們總是在面臨困境時,用放大鏡觀察,放大恐懼,戰戰兢兢躊躇著;在回首困境時,瞇著眼無意識降低經歷過來的難度。你看,親人離你而去時,你最后不也適應了;戀人告別你而去后,經歷一段沉淪期后,你依舊習慣了單身的生活節奏;工作上一道道的坎坷讓你大把大把掉頭發,熬成黑眼圈,躲在被窩里委屈地哭紅了眼后,還不是最后出色做出決定,辭職開啟新工作生活或者圓滿完成任務……。
我們從來不是靠比慘來贏得生活的。每個人內心最深處都一處柔軟之地,藏著曾經受傷的傷疤。我們接受受傷的自己,也接受治療傷疤時的自己,更接受傷疤痊愈后的自己。面對無常,請相信自己,有時看似改變,其實無需改變,就足以與命運中的生活搏斗。
福貴賭博輸了家產活下來了,目睹一位位親人的離世依舊堅強的活著;家珍靠著一位婦女的勤勞與智慧,將家里安排得妥當;鳳霞承擔起家里一部分生活壓力,乖巧又善解人意;有慶有著這個年齡該有的孩子的天真,也有著他家庭賦予他的懂事與擔當,讓人心疼時又覺得心疼。
我總覺得,大家都沒有想那么多。大概這就是為了活著本身在活著。書中的人也好,生活的每個人也罷,都是在為這活著在忙碌的活著,只是有時從沒想過這個關于活著本身的問題而已。
生活足夠艱辛與曲折。人生就像一場拼圖游戲,我們沒拼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會拼出什么圖案來。
最后,看了余華不同版本的序,喜歡上了他筆下文字的風格。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一個憤怒和冷漠的作家。”、“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余華自稱自己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系。他沉湎于想象只追蹤,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卻沒辦法使自己變得純粹。
然后我果斷了決定下一本還是看他的。
讀《活著》有感10
張藝謀拍了這部電影,很有名氣但是沒有看過,只知道這是大背景下的小說。讀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準備成為時代下渺小的一只,站在岸邊被滾滾而來的潮水打濕鞋子,去觸碰歷史的馬車揚長而去掀起的灰塵。但讀完之后卻是意外的平靜,有一點點的無奈,只是人生本就具有的無奈。沒有擰巴,沒有怨恨,仿佛小說里人物的命運都與時代無關。
余華的筆觸細膩而有抓力,我好像也和小說中的人物一樣穿著布衫,一同經歷著這一生。印象很深的是文中有一處描寫餓了一段時間的男主人公和兒子把作為家里唯一財產的羊賣了,換回來米,在回家的路上,月光灑在路上,像灑滿了鹽。讀到這的時候,嘴里也咸了一下,沒有經歷過挨餓,就想象著連續吃了很多天的大米粥,今天突然加個冒油的咸鴨蛋,夾出一點放到粥里,有點滋味了,剩下的還要留著以后吃,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吧。書中講羊是性價比很高的財產,能產奶能賣羊毛只吃草,男主人公的兒子每天喂羊,感情很深,但我想回來的路上,男主人公更多一點的是能吃上一段時間米的欣喜,能不被餓死的'欣喜。書中像這樣簡單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也是在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
作者余華在自敘中寫道“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在小說中,看到了時代,看到了被時代拉扯著的命運,更看到了一份簡單的意志,是希望,是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有的人性的善良。
很感恩自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里,在一定的范圍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努力做什么就能成為什么。不用擔心是否有明天,而是去想怎樣讓明天更好。深處其中可能不會覺得,與書中的時代相比,現在這個時代真的給了我們很多。我想無論在怎樣的時代里,我們都可以作出選擇,選擇做個善的人,選擇努力的生活。曾經想過,下輩子要做什么。想過當一棵高高的大樹,驕傲的立著,看世界變遷。想過做一只國寶大熊貓,過著吃吃喝喝賣萌的生活。現在更想做人類,去接受世界,接受命運的安排,有思想有性格,去感受一切好的、不好的情感,去渡過每一天。
讀《活著》有感11
第一次接觸余華的《活著》應該是大二下學期,那是我剛接觸文學作品,剛開始是當做小說閱讀,慢慢的,我才真正意識到,為什么這個叫做文學作品,可以放在圖書館,而不是像路邊厚厚的小說,只能供人翻閱,上不了大雅之堂。
確實,看完這本書,讓我從新思考人生。讀到書中福貴悲慘的故事,我也情不自禁會流淚。主人翁的故事是一個悲劇結尾,看似離奇,稀有,卻映照出現實生活中很多執迷不悟人的命運。
福貴是幸運的,一出生就有一個好爹,不缺吃不缺穿,家庭富裕,有錢有女人,人人追捧。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是幸運永遠是短暫的,尤其是這種幸運不是自己爭取而來的時候。
福貴是悲慘的,先是豪賭輸掉家業,隨后爹被氣死,娘病死,隨后幾年,兒子獻血死了、老婆軟骨病死了、女兒大出血死了、女婿泥塊壓死了,甚至連唯一的外孫子也是因為餓的太狠,撐死了。所有死法幾乎都讓福貴一個人遇到了,到頭來,孤獨一人,與一頭年邁老牛相依為命。
聽起來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我甚至懷疑作者心里陰暗,為什么把故事寫的如此悲慘,命運如此殘酷,竟在主人翁福貴年邁,已經反省之后,唯一外孫還是死了。讓我感嘆人生不易,世事難料,福不雙降禍不單行,一步錯,步步錯。
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福貴的悲慘終究還是從年少的紈绔敗家開始,從氣死他爹這個大逆不道的行為開始,就注定他人生的命運之悲慘。時間不會倒流,有些事情注定不可改變,雖然,福貴之后醒悟過來,可為時已晚,唯一的財產已經被抵押,自己又沒有本事,只能任人擺布。
福貴的錯,如果只是由他自己來承擔,倒還沒什么,可,事實往往是,禍及家人,老婆、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都陷入深深的厄運。即使到最后福貴極力挽回,為保護家人做了很多犧牲,可已經有心無力,再也回不去,大好光陰已經失去,只能聽從命運安排。
這或許是主人翁的悲哀,也或許是那個時代的悲哀。福貴作為一個男人,始終沒能盡一個男人最大的能量去保護家人,始終讓我耿耿于懷。
但,福貴也是幸運和幸福的,福貴身邊的人沒有一個因為他的敗家和紈绔而離開他,仍然不離不棄,他的老婆家珍,甚至在福貴落魄的時候,堅決拋棄富裕的家庭生活,回到他的身邊,為他生兒育女。福貴也沒有讓家珍失望,努力改變,勉強過上了幾年幸福生活,可謂也經歷了人間稀有的真情和溫情。
直到故事結尾,福貴已經年近遲暮,仍然樂觀積極。嘗盡人家富庶,也嘗盡人家悲慘,福貴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家人一個個隨之而去的打擊,讓他徹底意識到人生無非就是為了平平淡淡的活著,已經沒有任何牽掛。
小說第一部分講的是地主少爺富貴不學無術嗜賭成性,最后終于輸光了家里的全部田地和家產,變成窮光蛋,全家住進茅草屋,父親被氣死,其妻子家珍也被岳父接回了娘家。家中只剩下他、他娘和女兒鳳霞。
這第一部分內容與之后發生的一切形成鮮明對比,是表現之后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鋪墊。這部分作者以非常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生動的展示了主人公富貴作為地主少爺不學無術的性格特征。其中,值得強調的是作者在講富貴與青樓賣女子的生活片段時把一些原本很葷的語言處理得非常藝術、得體,既說清了基本的內容,又讓讀者讀起來特別舒服,沒有絲毫不適感,語言非常貼近生活,貼近人們的接受習慣,既沒有書面語言的過于儒雅,也沒有真實生活中口頭語言的過于低俗。
小說第二部分講富貴妻子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富貴和他母親身邊,與他們一起過著清苦的生活。這時富貴已經沒有了以前闊少爺的作風,變得老實本分,也知道疼愛母親和妻子家珍了。可好景不長,母親突然生病,富貴原本想進城去請大夫為母親看病,卻不想半路中被國民黨大兵拉去當壯丁,他隨生活將近兩年的光景,后來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放之回到家中。此時母親早已離世,女兒鳳霞也成了聾啞人。而為了供兒子有慶念書,富貴和妻子曾一度將女兒鳳霞送人。
這一部分內容,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家珍能帶著兒子回到富貴的身邊讓人的內心覺得特別溫馨,然而他在生死一線的生活又讓人身切體會到生活在當時動蕩的社會生命變得特別廉價,不值錢,體會到在戰爭年代普通百姓對于生活的無奈,然而在這無奈的生活中富貴卻一心只想活下來,因為他還在惦念著母親和妻子家珍。在富貴回到家中得知母親早已離世的消息時,讓讀者也頓覺心情沉痛,就像是自己的老母離世一樣。而女兒鳳霞原本健康漂亮卻突然變成聾啞人,這讓讀者不禁感嘆生活為什么把這一個個不幸全降到了富貴一個人的頭上,是因為富貴早年不學無術對他的懲罰,還是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變化無常?富貴和妻子為供兒子上學將女兒送人后又抱回,生動了表現了他們對于生活的無奈之舉,同時也展現了父愛母愛的偉大。
小說第三部分講的是到了五八年開始吃大鍋飯的生活,生產隊解散后又逢挨餓,在食物極度短缺之時富貴妻子家珍又得了軟骨病命懸一線。
這部分內容中講到了很多小故事。富貴兒子有慶特別喜歡羊,為了養羊他早晚擠時間給羊割草而之后不得不跑步上學,這其中跑步是很費鞋的,為了不磨破鞋,他又不得不光腳上下學,而鞋只是用來在學校穿的。讀到這里,我們會很自然的想到“窮人孩子早當家”這句俗語,同時作者也通過這個情節描繪了建國初期貧困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現狀。吃大鍋飯的年代對現在的年輕人是非常陌生的,作者在這里對這個特定的時代產物進行了生動的描繪,講到了當時人們用水煮鐵煉鋼的無知,這似乎是對這個年代的諷刺。在挨餓時期,鳳霞為了一只地瓜和人打架打得難解難分并驚動了隊長最后這地瓜還被隊長騙吃了一口。富貴妻子家珍好不容易在自己父親那里弄來半手袋米,回家想煮碗粥喝還生怕被別人發現……所有這些故事情節生動的展現了當時中國挨餓時期人們的饑餓現狀。富貴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后病到沒了拿起針的力氣不得不交待后事,命懸一線。家珍的那句“福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們”向讀者生動的展現了家珍面對死亡時與家人依依不舍的心情,這讓讀者的內心也不禁一陣酸痛!小說第四部分故事情節進展較快,富貴的.兒子有慶為縣長的女人獻血卻不幸丟了性命,而縣長卻又是富貴在生活時的生死弟兄春生。時逢的時期,黑白顛倒,紅衛兵飛揚跋扈,春生被他們毒打身受其辱。富貴在隊長的保護下撿下一條命。妻子家珍生命到了最后時刻富貴為其打好了棺材卻不料家珍命情又奇跡般轉好。女兒鳳霞出嫁給了有點偏頭的二喜,不過他憨厚樸實能干又懂得疼人讓鳳霞和富貴家珍都甚是喜歡。
這部分內容中在講到富貴兒子有慶不幸死亡的情節時富貴咆哮著,而此時讀者讀到這里內心也如撕裂般劇痛。在那樣一個法制不很健全的年代,有慶的命如路邊的一根小草,富貴沒有辦法為兒子的死討回公道,讓人心痛又無奈。時期黑白顛倒,作者對紅衛兵的描寫生動的展現了他們年輕無知而又飛揚跋扈的性格特征。妻子家珍病到最后一刻即等入土可病情又奇跡般由重轉輕,這讓讀者不禁感嘆富貴的跌宕人生,老天似乎是在戲弄著他,而此時這好事也不免讓人心情有些酸苦。在故事講到鳳霞出嫁時由悲轉喜,對于女兒出嫁,富貴和家珍喜上眉梢,雖然人生喜怒無常,但人活著就應該向前看,為家人而活,為親情而活,為美好的未來而活!
小說第五部分,鳳霞和二喜在哺育胎兒的過程中享受到生活的溫馨,而這美好的生活在鳳霞生孩子時被打破,雖然孩子平安,但鳳霞難產死亡,二喜從此與自己的兒子相依為命。鳳霞死后三個月富貴妻子家珍也死去,富貴只三個月痛失兩位親人。讀者讀到里會很自然的想到有慶的死,為什么老天會如此作弄富貴?即使富貴年輕時有千錯萬錯也不該降給他這么多苦難啊!讀到這里會讓人們的胸口喘不上氣來,似乎窒息的感覺!然而,讓人恐怖的死亡并沒有停止,之后女婿二喜在工地被失落的水泥板砸死,富貴的外孫苦根又因富貴給他多炒了幾把豆子,被豆子撐死。故事的最后,富貴只能和一頭老牛度此殘生,卻依舊唱著山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著生活的陽光。
《活著》這部小說我讀完了,讀過富貴的一生似乎自己也隨著走過了漫漫的人生路,在這條不很平坦的路上忍奈著人生的苦痛,分享著生活的喜悅,體驗和感受著生命的過程。走過富貴悲苦的一生,我更深切的懂得了親情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我應該在我的親人有生之年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走進富貴所生活的年代,我慶幸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相對說來幸福和美好從來都是如蜜糖般包裹著我,我應該無限珍愛這一切并更向上更努力的生活。
《活著》這部小說,作者通過富貴的一生從普通小百姓的角度向我們濃縮了中國的近代史,它是對近代苦難中國的生動寫照,然而作者用意并不在詠大,其更著重描繪的是在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如何生活,展現普通百姓的心靈世界。在文中作者通過樸實細致的手法生動的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很自然的融入故事情節的情感之中,隨之微笑、痛哭、咆哮、堅忍……同時又對人生的未來充滿期待,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心中燃起一點光亮,并為守護這點光亮不斷向前向上的永遠頑強拼搏的——活著!
讀《活著》有感12
眾所周知,《活著》是一本記錄中國人所經歷的苦難,歌頌中國人頑強不屈精神的小說,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經典書籍。
余華創作《活著》的靈感來自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曲記錄了老黑奴所經歷的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仍然頑強樂觀的對待這個世界,余華因為這首歌而寫下了《活著》,即使歌曲里所屬的時代、國家和文化和《活著》里的完全不同,但這樣也無法抵擋,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共通之處。
大家不會想到,在這名為《活著》的小說中,人們卻一個接著一個的死去。在余華冷靜而稍帶殘酷的筆調下,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故事,并在這一個故事中,帶我們探尋了人類的終極問題:我們,究竟為什么活著?
主人公福貴,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生活極其墮落囂張,長年混跡于賭場。之后的一場變故,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大反轉,因為被賭場下套,他們家的家產全被賭場騙取,福貴的親爹也被他活活氣死。這場變故如一瓢冷水將福貴澆醒,他穿上粗布麻衣,想要好好生活,但之后的生活并沒有按照常理出牌。沒過多久,福貴的'母親病了,福貴拿著家里僅有的兩個銀元去城里請醫生,卻被軍隊抓去當壯丁,這一去就是兩年,最后死里逃生回到家鄉,此時母親已經去世,女兒也因生病變成啞巴。他們經歷了那個時代所能經歷的所有苦難。兒子因為獻血而亡,女兒難產而死,妻子也在不久后因病去世,女婿也因意外而死,就連外孫也因為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后只有福貴和家里的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
讀過《活著》的人,都無不感慨福貴這一生,實在是太慘了,但是福貴卻在這一次次苦難中頑強地活了下來,他在每一次可以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選擇了活下來。
人為什么活著呢?人就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面對無常的命運時,我們接納它、感受它、理解它。我們在生活中一次次被壓垮,在谷底中一次次咬牙站起來,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壯舉,我們本就應該因為生命本身而活著,在我們的生命里成為自己的英雄。
最后分享一首汪國真的《熱愛生命》給大家: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鐘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讀《活著》有感13
在空閑時,我還是喜歡看書。看的書很雜,除了課本書籍之外,名著小說都看,不刻意拘束于單一的形式。而一般只是略讀。而當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最多想到的還是葛優演的電影,關于徐福貴跌宕的人生。
《活著》講述的就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華用平實的敘述手法,平靜地敘述了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現實生活。看完后,不覺悲涼,悲哀,悲傷起來。似乎時間所有的苦難都他經歷了。不禁自問:活著的意義何在?
余華的《活著》讀后感200字人總是不能從心底接納無常。目睹他人興盛時,輕謔以對,自詡看破世事;自己繁華時,卻癡想世事永恒,人事亙古。我們總是洞悉了別人的無常,又蔑視了自身的幻滅。福貴,是你讓我繁復的心激不起雜亂的漣漪,是你讓我不再控訴人世的`不公、命途的不平,是你讓我開始學會簡單地為自己活著。
福貴,我不禁幻想你在破屋前逝去的模樣,你的內心深處一定會被曾經霸道地占據,曾經的荒謬莞爾后倏然長逝,彌漫心田的是不可磨滅的華生枯寂的苦難,那是你一生最寶貴、最真實的記憶。包含一生歷經的晶瑩淚滴滑眶而出,隨即被塵世的無常所淹沒。滿帶笑容的你闔目而去,任由我憑吊罷。
讀《活著》有感14
《活著》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于消極,過于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
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并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
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讀《活著》有感15
《活著》這本小說的自序中說過:“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中“我”是一位收集民間歌謠的人,“我”以聽眾角色,聽著一位叫富貴的老人講述他的一生。在富貴的講述中。我了解到,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后來因為他好賭,把家里的田地,房屋全輸光了,成為一個貧困的人。在他輸光家產不久后,他爹死了,他的媳婦家珍被他的丈人接走了,家珍肚子還懷著一個孩子。在家珍走后,他,他娘和他女兒住在茅草屋里。為了生計,他去租了五畝地耕種。在過了幾個月后,家珍抱著孩子回來了,家珍生下來的是個男孩子,名字叫有慶。家珍回來后跟著富貴一起干粗活,跟他一樣穿上粗布衣服,他的'女兒鳳霞還小,每天仍舊高高興興的生活,他娘幫忙照顧著有慶。就這樣,一家人從富裕到貧窮,他們經歷了生活的大起大落,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他們每天都勤勞的工作,努力的活著。看到這里,我以為人活著是為了責任,為了家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
讀完《活著》,我才發現一個人活著是不需要理由的和目標的。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生命沒有幸福或不幸之分。生命只是為了活著,靜靜的活著。小說結尾,“我”看著富貴和他的牛越走越遠,獨留“我”一人。那時,我明白了富貴他的信念,他心中無懼死亡,他生命最大的意義就是活著,在看盡所有生死后,懷著積極心態活著。
生活中,能夠清楚記得自己所經歷的苦難的人不多,能夠清楚講述自己的人生中的得意和落魄的人更少,富貴他是個活得很清醒的人。其實生活路上有很多困難,我們要調整好計劃,腳踏實地一步步向前生活,要增加自己的才能,讓我們在活著時,面對生活的苦難,才有能力去解決。
【讀《活著》有感】相關文章:
讀《活著》心得04-30
《活著》讀書心得 活著讀書心得與體會03-07
《活著》讀書心得10-10
活著讀書心得10-10
活著的讀書心得01-06
《活著》讀書心得【熱門】03-25
【薦】《活著》讀書心得03-25
【精】《活著》讀書心得03-29
【熱】《活著》讀書心得03-24
《活著》讀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