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熱]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
博物求知,知人明理。這次培訓,我閱讀了XX貴校長著作《重新定義學校》,書中他通過描述許多看似平淡的師生小故事,深入地闡述了他對學校的理解,書中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沒有空泛的說教,XX貴校長以獨特的視角、細致的觀察和樸實的語言,介紹了他所在的北京十一學校的學校治理、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從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學校觀、課程觀和學生觀。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冗長的理論,只有樸質的語言、生動的例子,一字一詞一句都叩擊著我的心靈,給我以警醒和新的啟迪與動力。
在這樣一場以選擇為核心的教育改中,我摘抄了一些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第一,所有的選擇都出于我們的學生的立場。沒有學生立場,各種選擇就不會是真正的教育。(P127)第二,致力于統目標,而不必奢望統思想。(P127)第三,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所、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教職工的幸福家園。(P116)。第四,當一所學校不再是通過一個腦袋,一種想法來管理的'時候,才會有希望。(P39)、、、、、、、。書中經典語句甚多,讓我沐浴春風。
“讓孩子們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向往的地方。”這是李校長在思考的問題,在他的眼中,學生是學校辦學、改的原點,圍繞學生學習需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保護學生學習的天性,是他一直秉承的教育信念。十一學校的使命是“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李校長辦教育的這種情懷和理念著實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所有的選擇都出于我們的學生的立場。沒有學生立場,各種選擇就不會是真正的教育”。這句話讓我想到在以往我們的教育當中,尤其是面對學生的時候,我們的慣性思維是給學生“分配”,這種意識在我們的腦海當中根深蒂固:給學生分配班級、分配宿舍、分配書本、分配老師、分配課程、分配同桌、分配餐桌、分配、、、、、、諸如此類。但卻極少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到底我們的孩子們需要什么,他們可以選擇什么,假如有一天我們大多數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并以此作為教育出發點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把學校辦成教職工心靈的棲所、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教職工的幸福家園。”“辦一所不完美的學校,培養一批有缺點的學生。一個能接受自己缺陷的才有可能接受他人”。他讓我讀懂了辦教育一定要全力以赴,辦教育一定要把學校還給學生,要讓學校師生都感到幸福快樂,把學校辦成師生家長向往的理想學校,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讀完這本書讓我真正領悟到何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學校”?說實話,作為一名小學副校長,雖然我現在沒有能力去改變教育的大環境,但是改變課堂,改變學校教與學的氛圍,我理應具備這樣的勇氣,在教育追夢之路上,為這份信念,我一定要堅定不移,勇敢執著走下去。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冬末,有幸參加縣年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更加XX有幸在縣教體局為我們準備的“大禮包”(三本教育著作)中拜讀XX了貴校長所著的《重新定義的學校》。
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學校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看到這兒,心里咯喳一下,不禁想:什么樣的學校才是孩子們喜歡的學校,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向往學校,在喜歡的學校熱愛學習呢?續讀之,思之,認為這樣的學校,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有一幅嘲諷學校的漫畫是這樣的:進學校之前的孩子,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進了學校再出來的時候,他們全都一樣了。雖然這幅漫畫表現得有些夸張和極端,但是,貌似也能看到一些學校的樣子。
小學階段,是奠基的階段,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而不是“批XX量生產”?貴校長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改革的路一一課程開發。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學校的產品是什么?我一定會回答,是學XX生。但貴校長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出,“課程”是學校最為重要的產品。產品是為人服務的,產品的產出是基于人的需求的。那課程就應該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開發的。國家開發的統一教材更多的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各類學校的學生,而且更多的是給老師提供了一個教學參考,好多東西需要老師重新開發。僅僅把我們知道的.或書本的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眼中有學生,必須找到他們身上隱藏得很深的潛能,讓他們爆發出來。
確實,當我們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課程開發,把課程當作學校產品的時候,教育就能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可以發現學生的潛能、特長,發現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不斷去喚醒他,幫助他,就有可能培養出更加杰出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他自己。
居于學校現狀,我們是否也可以從“課程開發”上來尋求學校改XX3000革的路子呢?或許我們會認為貴校長的多門課程的設置,40004000個學生就有張課表是我們不可企及的教育高度;或許我們還不具備成熟的課程開發的能力和團隊,還不能大刀闊斧搞課程開發。但我們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從力所能及的事開始。我們可以嘗試從“課后服務”的課程建設中尋找教育的改革。根據多樣化的學生需求,建立多元課程體系。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發展的、鍛煉自身能力的課程。這樣,學生不管是要要揚長避短還是以長補短,或是舍短揚長,都能在自己的選擇中實現。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就會讓讓每一個看上去一樣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像自己,成為自己。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大家加把勁,再加把勁,我們一定能看到教育的希望,一定能辦孩子們喜歡的學校,一定能辦“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他自己”的學校。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3
讀了XX貴老師的《重新定義學校》讓我百感交焦交集,思緒萬千。感慨原來在還有這樣的學校,原來這就是杜威的明日之學校,原來這就是窗邊的小豆豆巴士學院。的孩子能進這樣的學校是多少家長的夙愿。讓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好學校,什么是好老師,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社會?
回到當今教育,試問,孩子最快樂的學段是哪個,我想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應該是幼兒園,這是為什么,值得我們深思。“題海戰術”刷題“內卷”都不是我們要培養的人,我們不需要這樣復制粘貼的人,而需要有個性、百花齊放的多樣化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由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國重視人才培養,深化教育改,提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一個手機、電腦芯片引發的國際問題值得我們發人深省,我們需要人才,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一個模式克隆出的刷題能手,我們需要的是解放本質,打破束縛,需要個性、需要創新。提出了解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把時間還給孩子,以人為本,解放本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從而根據孩子自身出發,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術型人才和科研型創新人才,真正達到既解放人的本性,又實現以社會為中心,為社會培養需要的有用的人。
在這樣一個好的社會教育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思孩子倒底需要什么,學校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XX貴校長,就是我們標兵,他所在的北京十一中學就是我們學校的榜樣和追求的目標。書中讓我感觸深的東西很多,其中XX貴校長對教育改的思想行動,最讓我嘆為觀止。我們都知道改的路很艱難,然而李校長卻初心不忘,一路歷行并獲得成功?首先他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不是“走行式”不是“跟風”,而是在沉淀中,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內化出屬于適合我自我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理念。其次,李校長善于實際行動。他敢于將問題提出,將教育思想和問題化作一場行動研究,從而找出問題背后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是在這一場場的會議、行動、研究中形成了適宜每一個學生生長的綠色生態課程,讓學生跟據所長,切適選擇課程。李校長的這種大刀闊斧的改精神和行動研究讓我不得不反思與十一中相比,我們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我們還差什么?XX貴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解放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一徹以兒童為本。陶行知的六個解放:“解放人的頭腦,解放人的雙手,解放嘴巴,解放眼睛,解放空間和時間。主張把孩子解放出來,動手初腦操作、實踐。在北京十一中里,沒有行政班,沒有班主任,學生卻有著更強的團隊精神和自律力。讓我想到一句話,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自律。一個人不是靠壓制,束縛來被追地學習,而是要激發其內心自主學習的欲望。只有主動的,自發的,才會釋放出他隱藏的巨大潛能。解放人,隱除了能放學生,我想我們也應該解放教師,解放教師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綠色地帶在各種文件、表格壓力巨大的`當今教育中,面對各種壓力,要解放教師的時間空間,讓他們正真解讀兒童,了解兒童,讀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潛心從教。
李校長綠色課程鏈,也是我敬佩以及追求的課程資源的開發。我們應做到:第一,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用人所長,將教師的特長發揮極至,帶動課程,班級活動開展。第二,根據學生實際經驗出發,選擇適合本班級、本校區的課程;第三:利用當地本土文化,風情挖掘課程、校本課程。如:我們XX地方是花燈,孩子們從小就耳濡目染,有經驗基礎,再加上社區資源,之前,我們也研究花燈文化進校園,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策略,大課間推廣等形式,形成學校,然而可惜遺憾的是后來沒有堅持傳承下來。
我想,在這個物欲橫飛的大千世界里,我們要發展,必須要探索、要變革,在行動研究中、在實踐中尋找自己的方向,有了定位,才有了文化的根,就不至于在風雨中動搖、震縮不進。校園文化是根和魂。它包括物質文件和精神文化,我們必須有了定位,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向。才可以開始行動研究,通過課題、通過實踐研討,收集教案、打磨課程,最后收集存檔、匯編成冊,在此基礎上隨著發現更新創新,形成自己的綠色課程鏈正如十一中學那樣,供學生、老師自己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文化,就是根和魂,有了定位和文化,學校才會有目標和方向,并逐著目標在歷史和文化的長河里變革,創新與時代的潮流共存共生。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4
有幸參加“XX縣20xx年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感謝縣教育體育局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培訓機會。一期培訓必讀書目《重新定義學校》是北京市十一學校XX貴校長著作。本書十一講,大都是20xx年至20xx年作者在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年會上的演講,大部分內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學校治理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尤以課程體系內容的分量大。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學校需要因應社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要努力實現課程的可選擇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結構變革,從而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他自己“。下面我將談談我的一點感觸:
一、學校是自由幸福的樂園
XX貴校長在《重新定義學校》中說到“為什么要進行新學校行動研究?為何要重新定義學校?其實,原因特別簡單,因為我們的學校已經變異、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們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這使得我們這些天天待在學校里的人特別苦惱,讓我們這些愿意終生獻身教育的人尤其感到遺憾。”的確,現在的學校和教育,學生被束縛得太緊,沒有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孩子自由成長,這是我們教育最大的遺憾。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學校,把“新學校”打造成“理想學校”。那什么樣的學校才是“理想學校”呢?
一所理想的學校就是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學校。這和昆工附小石夢媛校長講的辦幸福學校一樣的理念:一所學校,如果不能讓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和老師感到幸福、快樂,無論外界的評價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學校。
二、學校是為孩子服務的地方
在新學校的體系里,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這是十一學校的追求,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十一學校追尋教育的本質,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并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改革在啟動的時候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順應學生的天性。在梳理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李校長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順應。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二百多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順應某一類學生的學習。下一個目標是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十一學校的目標從“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變為“創造適合每一名學生發展的.教育”。
三、學校是孩子試錯的地方
必須承認,對課程的實施質量影響很大的就是班額。十一學校把教學班額控制在24名學生以內,為實現個別化目的做了鋪墊。為什么要從試錯走向個別化?因為我們希望能追尋教育的本質,我們希望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并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任何改革在啟動的時候肯定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發現孩子真正存在問題背后的問題。在梳理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XX貴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問題解決。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265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設置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只有放開雙手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去犯錯,孩子才會真正成長。傳統學校,講究因材施教,其實是教師主觀上的因材施教,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他是沒法真正了解學生的,他看不到真實的學生。十一學校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當近300門課程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主選擇,大膽犯錯。老師才能看到真正孩子的問題,才能有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
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努力把學校變成孩子喜歡的學校。讓他們在自已、寬松、美好的空間里快樂成長。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5
以前,在我淺薄的認知里,“管理”是大領導、大企業家的事,對于我這樣一個小學老師來說,這方面的知識不用學,這方面的書頁不用看。直到十年前,和馬云的《馬云如是說》相遇了。這算我初次接觸管理學吧,從這本書中,我沒有獲得系統的管理學知識,只是對其中的案例特別感興趣,對書中的一些觀點一知半解。馬云說:“一流的決策二流的執行力不如一流的執行力二流的決策;一個決策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贊同的時候,這個決策就應該就垃圾箱了……”當時的閱讀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閱讀,這些觀點對自己的認知有些顛覆,但沒有仔細琢磨。隨著閱歷的增加,好像琢磨出點道道了,漸漸感覺到“管理”有意思,是門學問。
于是,我開始觀看“現代管理之父”曾仕強的演講視頻——《式管理》、《易經的奧秘》。前兩年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這兩年開始接觸《道德經》,越來越讓我感受到管理的智慧與魅力,我開始喜歡上“管理”。雖然,這份喜歡不曾讓我建功立業,可它給我的生活帶來別樣風景。
再次重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仍舊感覺酣暢而淋漓。如果說以前接觸這類的書籍是遠遠地欣賞他人的管理藝術的話,那么,這本書帶給我的則是接地氣的策略與方法。德魯克首先闡述了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需要管理人員越來越多。接著肯定有效管理是可以學會的,也是必須學會的。最后告訴我們實施有效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全書著重闡述管理者如何實施有效的.管理。在他看來,實現有效的管理主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即時間管理、重視貢獻、要事優先、發揮長處、有效決策。德魯克以真實的案例為基礎,深入淺出地講解,使我們獲得啟迪、增長智慧的同時,收獲可習得性的操作,可謂干貨滿滿。
在這些策略中啟發我更多思考的是“我能貢獻什么?”“一個人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說,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引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52頁)對此,我深以為然。老子的《道德經》稱得上管理學中經典中的經典。從管理學的角度來閱讀此書,這本書給我們傳遞了三個核心理念:第一世界是變化著的,我們只是變化中的一個片段,不必執著,學會放下。第二世界是一個整體,你對世界發出什么,世界就回饋你什么。第三無我利他。我認為,德魯克“重視貢獻”的理念和老子的“無我利他”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管理者首先得做一個“有道”的管理者,這是管理的核心和關鍵。何為“有道”?向大自然學習。“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引自《道德經》第八章)管理者如果把一己之私利放在首位,那注定這個團隊是走不遠。反之,管理者的發心出于團隊、出于他人,才會成就團隊,成就他人,最終成就他自己。“天長且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歟?故能成其私。(引自《道德經》第七章)這就是管理者應效仿的自然之道。
放眼中外卓越的管理者,莫不是以其無私成其私。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一生創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京瓷集團的前身是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稻盛和夫憑著為了企業職工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初心,讓這家企業發展、壯大。上世紀70年代,日本遭遇了極為嚴重的經濟危機,訂單減少了一半以上,稻盛和夫沒有辭退一個員工,讓員工利用生產的時間學習,思考如何提升產品的質量,所以企業在同行業中訂單最多,利潤最高。他78歲高齡零報酬出任日航集團的董事長,短短一年時間讓這家企業扭虧為盈。如今,阿米巴原則已成為全世界企業爭相學習的經營原則。稻盛和夫創造企業管理的奇跡,離不開“無我利他”的思想。
其實,做得好得企業管理,概莫能外。蘇州德勝洋樓,老干媽陶華碧,XX得力文具,天津的海底撈……管理者始終把員工的利益、企業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承敬天愛人的思想,員工獲得物質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感,反過來員工加倍努力工作,促進企業的發展,管理者也實現了最大的人生價值。學校管理莫不如此。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把教師個人幸福放在學校管理的重要位置,北京十一學校XX貴校長想方設法為老師們解決住房問題……當這些管理者為學校老師的婚姻問題奔波,為老師的家庭困難排憂解難時,他們就贏得了民心。有句老話:“得民心者的天下。”管理者只有重視自己對團隊的貢獻,重視對員工的貢獻,最終員工會成就他。當然,要走得更遠,除了民心外,企業還要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屬于企業文化中的一部分。
對于學校來說,校長要始終把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生終生發展、教師的個人成長和職業幸福感放在學校管理工作的首位,這才是“有道”的管理。至于管理中有哪些策略,這只不過是“術”的問題,按“道”的方式行事,“術”不是問題。
做“有道”的管理者,當我為成就學生、成就老師而努力的時候,他們也會成就我們。因為,《道德經》說了“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謹記!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6
“教育是成就自己的夢想”“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教師帶著一群不完美的孩子一起走向完美”石夢媛校長在今早的開場中說到了許多關于教育的不同詮釋。聽完石校長的講座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幸福,因為我們的教育是有溫度的,用心的舉措打造了中一群教師,成就了我們滿心向陽的孩子們。
“教做人,育心靈”這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之職;德有工作放在首位的學校,它的教學成績一定不會差。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作為一家之主的校長一定要重視教師、學生的品德、教育與培養,培養一群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教師,一定能帶出一群陽光積極的孩子。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這是我們應該銘記的工作信仰,在學校的發展中,德育應該放在智育的前面。
石校長的“幸福教育”理論讓我受益匪淺,似乎是為自己打開了教育的一扇明窗。幸福比優秀重要,教得幸福,教了幸福;學得幸福,學了幸福。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一個教師,讓每個孩子幸福綻放,讓整個校園幸福陽光,讓每個老師幸福育人。看著她們學校的孩子滿臉幸福地在校園里讀書、唱歌,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孩子們身上洋溢出來的幸福。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孩子們,作為鄉村學校,我們在一些方面和城區學校有差距,但是心靈上給予孩子的東西應該是一樣的,我們的孩子也和他們一樣可愛,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我也要努力踐行幸福的使命,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幸福地學習。
校長還應該是一位愛心與用心并舉的人,只要心中充滿愛,才能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愛,石校長采用的很多舉措,讓我看到了一位用心的`校長,帶著老師和孩子們共同進步的歷程,每年都和老師分享新年寄語、每年給學生、家長老師寫一封信……點點滴滴和老師、學生,家長在情感上引出共享、共鳴,心靈上的感悟定能帶來這個學校行動上的一致統。“路雖遠行則將至,事至難,做則必成”借用20xx的新年寄語給自己一個鼓勵,學校工作繁鎖,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變成孩子們成長中的-束光。照亮他們成長的道路。
深耕教育田,共享幸福夢。在教育這塊充滿希望的沃土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揚帆起航,把工作當作事業,把自己的職業當作事業來做,就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真正實現幸福教育。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7
初冬微寒,西子湖畔。我參加了xx市xx教育局組織的教育培訓,這是我在20xx年參加教育部全國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以來,質量最高的頭腦風暴。我最強烈的思想沖擊是,要用整個的心做整個的校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國家把整個的學校交給你,要用整個的心做整個的校長,就要“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從教歷程,捫心自問,雖殫精竭慮,但建樹甚微。時間倏忽,讓我心惴惴,不待揚鞭自奮蹄。
學習,心有余
校長要有安身之心。校長是職業,更是事業。校長作為教師的教師,在智能時代,不僅要有學術,有藝術,更要有技術。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生活有著落,精神有寄托,才會集中精力做好校長工作。xx屬中學、xx中學校長,在專業方面有突破,成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為女兒、為自己做好人生規劃。教育好子女,是每一個家長最重要的事業,何況身為校長呢?
校長要有立命之心。我國知識分子素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可以成就無數學子實現人生理想。這樣的校長,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在學生家長中有威信,薪火相傳,功德無量。
校長要有博愛之心。教育是神圣的事業,是以人教人,用生命在雕塑生命。愛是最好的教育,關系是最好的生產力。校長要有博愛之心,不僅要愛教育、愛學校、愛教師、愛孩子,更要愛自然、愛哲學、愛藝術、愛生活。xx校長幾十年如一日,研究“親情教育”,視學生如子女,給家長親筆寫信,與孩子談心聊天,一起打雪仗,每周四下廚為孩子們做“潘羹湯”……把學習研究的成果著書立說,形成教育專著。
校長要有研究之心。教育是有規律的,也是講求科學的。身為校長,不學習是絕對不行的,在課改的深水區,必須堅持上課,扎根一線,才會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永遠與學生一起成長,并且做好草根研究和數據分析,行諸于文字。唯有思想,才會久遠。
校長要有求真之心。教育問題,都是真問題。面對真問題,校長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坐視不管,得過且過。要敢于直面問題,精準研判,精準施策,求真、求實、求是。
施策,力要足
戰略規劃領導力。“要像做CEO一樣做校長”,做好三件事,規劃設計,培育文化,整合資源。校長首要任務是規劃學校發展,底氣就是研讀國家關于教育的政策導向,學習好“國字號”規劃文件。
學校文化領導力。辦教育就是辦文化。校長是一個文化符號。每一任校長都是學校發展長跑中的接力棒,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是最明智的做法。
教師成長領導力。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主要力量,要減輕教師負擔,克服職業倦怠,設計成長規劃,亮明評價標準,激發每一個教師的成長動力
信息建設領導力。智能時代,轉變教育理念是核心,技術永遠是輔助手段,技術不能增加教師的負擔。技術能解決的問題用技術解決。要建立學校數據包,讓數據說話。
學校治理領導力。突出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協同治理。
探究,行有成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明確新時代校長使命和責任,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好每一位教師,教好每一名學生。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盡職盡責,立足學校,扎根課堂,不務虛名,耐得住寂寞。安安靜靜辦學,扎扎實實辦學,真正成為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領導者。
做整個的校長,不唯書、不唯上,扎根一方教育土壤,扎根學校實踐,逐步形成自己校本化、個性化、特色化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使之統帥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成為學校特色的“靈魂”。
做整個的校長,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校長應是真校長,教師應是真教師,學生成為真學生。
做整個的校長,就要堅持不懈開展教育實驗研究,堅持教育改革,不斷尋找學校發展新的生長點、突破口和成長路徑,為xx由教育大區向教育強區轉變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8
伴著春天的腳步,充溢著兔年的吉祥,我們這一群渴望成長的93位校長,在XX縣教育體育的組織下,一起相約在XX縣云南省農業科學院XX科研基地,開啟高強度、大容量的燒腦培訓。此次培訓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很多,每一天我們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這些精彩的講座都為我們的思緒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受益匪淺。下面就來談談我自己的感受。
學校是知識的傳播地,是文化的傳承地,是育人的培育地,如何經營好這塊陣地至關重要。一校之長,作為作為這塊地的經營者,我們管什么?怎么管?從潘萍校長的講座中讓我明白,校長的眼界是第一位。你站的高度,就會決定你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只有校長把理念更新了,把眼界放開了,你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也就是才能把握好學校發展的方向。其次,作為校長要有管理好核心團隊的能力。要能以心交心,以情感人,用寬廣的'胸懷、獨特的氣質和人格魅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最終為了共同的目標砥礪奮進。最后,一個好的校長必須要有全觀和敏銳的觀察力。校長只有擁有全意識,才能運籌帷幄,才能協調好多邊關系,使學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學校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朝著美好的愿景發展。
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石夢媛校長從何為教育?何為“三明之師”(明白之師、明理之師、明德之師),教師“三態”(心態、形態、狀態)和“三吃”(吃苦、吃虧、吃透)是什么?她又結合自己學校建設的案例通俗易懂,繪聲繪色讓我們明白一個學校提升教師成長內驅力的重要性。通過聆聽石校長的講座,讓我更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前行的動力,在學習中深刻認識到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路徑就是學習、反思、交流、研究、實踐。我們在工作中既要保持學習力、研究力、創造力、溝通力、反思力、執行力的“六力”,還要保持學習的熱度、視野的高度、內容的廣度、主題的深度、工作的效度、成長的長度,在成長中還要有舌耕、目耕、筆耕、腳耕、心耕、情耕的“六耕”助跑,才能不斷成長為一名名師、一名魅力之師,乃至一名名校長。
在前兩天的培訓中,也讓我對何謂教育的初心有一些定位。或許,這個答案會有千萬種,但我們的教育宗旨不會變,都是為了培養健康的人,為了幫助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為了讓受教育者將來生活的更幸福。在我從教的14年里,我一直在堅持、在堅守,因為我不想讓自己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我應該是那個要幫助他們尋找搏擊的長空、綻放生命的璀璨、體味人生的精彩之人。唯有此,我的付出才有意義,我的價值才能體現,我的初心方能安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路該往何處走?又該怎么走?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但無論如何選擇,未來的我們定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熱忱,用心用情做好教育這個值得我們一生追求的事業。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9
學,就是學習。校者,教也。“學”和“校”都應作動詞理解。“學校”合在一起就是“學習知識、校正行為”。不僅授業解惑,而且育人糾編,這就是學校本來的樣子。
在XX貴校長的《重新定義學校》中,李校長將北京十一學校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課程整合,帶領學校進行了為期5年的轉型之路。從挑戰中的掙扎,到實殘中的堅持,最后改的成功與發展,XX貴校長帶領的十一學校給我們呈現出了細致而近乎完美且早有成效的改歷程。
書中提到“如果你不曾面對真實的學生,沒有遇到真實的問題,就無法實現平等,無法實現真實的教育。”這真實的學生、真實的問題、真實的教育,不就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而呈現的教育形態么?結合我校變際,我想波諛自己的體會。
一、真實的學生
學生每天聽老師上課、找老師交作業、遇到老師也主動問好,看起來都乖乖的,卻和老師都是保持著距離的。有了距離,怎樣還能聽見學生的心聲,怎樣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求呢?怎樣才能不去面對這種“乖乖”的教育假象呢?那就需要一種東西,它叫做“平等”。
要做到平等,其實并不難。學生問好,你一定要禮貌回應“同學你好!”。主動和學生打招呼,和學生一起玩游戲、比賽、在食堂吃飯等都可以增加學生愿意展示自己真實一面的機會。兌現對同學的承諾輸了接受懲罰等也是讓學生親近老師、面對真實自我的最好節點。其實,平等,就是尊重。放低身段,放平心態,放開懷抱,這樣的老師學生自然愛戴,這樣的學校一定寬松和諧,這所學校的'學生才會敢于并勇于說真實的話,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平等交流和促進的機會,當然也就能促進學生展現更多贊慧的思維、實踐“小主人”在學校中的職責。
二、真實的問題
真實的問題有很的種呈現方法,讀心讀話、問卷調查、家訪等都可以有了解一部分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學校的問題。在我們學校中,我實踐過幾種方法,一種是無記名寫話,可以寫心聲、感悟、困感、建議、問題、不滿意的地方、可以改進的地方等,另一種是班級小助手,觀察、收集,還有信箱等。無記名寫信箱收集到的聲音較為真實,小助手開始效果也很好,但忌于同學之間的支誼,有時也會打一些折扣,導致問題不完全真實,這時便需老師及時判斷,或重新獲取信息。
了解到了真實的問題,才能讓老師找到學生中、教師中、學校中在孩子們生活、學習和情感交流的疑慮,給予我們思考改進、解決問題的空間,為創造適宜學生的環境而努力在正確的道路上。
三、真實的教育
教育即希望,唯有真實的教育,才能培育更多有希望的人才,實現教育在發展和富強的本職使命。
真實的報育,就是學校本來的樣子,就是就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狀態,就是以校為榮、以班為榮的集體情懷,就是人的成長與發展。
在一所真實的學校中,我們一定會看到活潑與民主,聽到歌聲與笑聲。如果你還想讓它再真實,就去聽一聽孩了們的“怨聲”,這才是讓你面對真實最有效的方式。唯有將這些聲看都聽進去并加以調節和改進,學校才會越來越真實,學生的需打才會得到滿足和體現。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學生、觸碰到真實的問題、實現真實的教育。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0
“XX20xx有幸參加縣年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感謝縣教育體育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培訓機會。一期培訓必讀書目《重新XX定義學校》是北京市十一學校貴校長著作。本書十一講,大都20122017是年至年作者在新學校行動研究年會上的演講,大部分內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學校治理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尤以課程體系內容的分量大。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學校需要因應社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要努力實現課程的可選擇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組織結構變革,從而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成為他自己“。下面我將談談我的一點感觸:
一、學校是自由幸福的樂園
XX貴校長在《重新定義學校》中說到“為什么要進行新學校
行動研究?為何要重新定義學校?其實,原因特別簡單,因為我們的學校已經變異、變得越來越不受孩子喜歡,孩子們熱愛學習卻不喜歡學校。這使得我們這些天天待在學校里的人特別苦惱,讓我們這些愿意終生獻身教育的人尤其感到遺憾。”的確,現在的學校和教育,學生被束縛得太緊,沒有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孩子自由成長,這是我們教育最大的遺憾。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學校,把“新學校”打造成“理想學校”。那什么樣的學校才是“理想學校”呢?
一所理想的學校就是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學校。這和昆工附小石夢媛校長講的辦幸福學校一樣的理念:一所學校,如果不能讓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和老師感到幸福、快樂,無論外界的評價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學校。
二、學校是為孩子服務的地方
在新學校的體系里,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這是十一學校的追求,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十一學校追尋教育的本質,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并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改在啟動的時候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順應學生的天性。在梳理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李校長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順應。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二百多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順應某一類學生的學習。下一個目標是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十一學校的目標從“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變為“創造適合每一名學生發展的教育”。
三、學校是孩子試錯的地方
必須承認,對課程的實施質量影響很大的就是班額。十一學24校把教學班額控制在名學生以內,為實現個別化目的做了鋪墊。為什么要從試錯走向個別化?因為我們希望能追尋教育的本質,我們希望通過教育,使學生最終能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并且使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任何改在啟動的時候肯定是要靠老師的,但最終的成功,卻必須靠發現孩子真正存在問題背后的問題。在梳理可供學生選擇的XX課程體系時,貴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265生學習的問題解決。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設置一個寬松的環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只有放開雙手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去犯錯,孩子才會真正成長。傳統學校,講究因材施教,其實是教師主觀上的因材施教,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他是沒法真正了解學生的,他看不到真實的學生。十一學校構建了新300的課程體系,當近門課程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主選擇,大膽犯錯。老師才能看到真正孩子的問題,才能有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
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努力把學校變成孩子喜歡的學校。讓他們在自已、寬松、美好的空間里快樂成長。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1
20xx年2月3日上午,有幸聆聽了XX校長對大觀小學校園文化設計的整個過程和設計初心,讓我感觸頗多。
大觀小學提出以“觀文化”為引領,圍繞“百年大觀、百年樹人;以小觀大、以近致遠”辦學理念,結合整體提升改造,對學校整體布局、文化建設、發展方向等方面重新規劃,實施“一校一品”建文化建設,圍繞“觀樓明史”、“潛心問道”、“知行合一”、“明德見遠”四個主題,建成了“觀過去、觀現在、觀未來”墻壁文化和“觀師、觀生、觀家”的樓道文化,為學校營造了濃郁的、特質性的文化氛圍。
大觀小學緊緊依托建成的小書吧、笑臉墻、“百觀墻”、校史浮雕、大觀樓長聯、杏子樹林等校園文化項目,開展“聽校長講校史”“大觀杏子節”“品大觀長聯感悟大觀文化”“大觀發展大家談”“百年芳華鑄師魂杏林耕耘興大觀”等活動,開發“巍巍百年校史悠悠大觀情懷”文化手冊,不斷增強建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參透力,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打造具備“聚大智、明大勢、做大事”的大觀教師,培養具有“大學識、大眼界、大胸懷”的大觀學子。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的目標在于創設一種紅色氛圍,以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以建紅為點綴,結合學校文化元素,融合學校主色調與專屬標志,整體設計校園文化,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對國家的責任心,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校園文化建設要并結合校本文化讓建文化更具校園特色,充分發揮紅色基因鑄魂育人的積極作用,厚植廣大學生愛國、愛校情懷。
文化育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系統工程。從教育的.環境看,學校文化是一個包括觀念文化、規范文化、課程文化、物質文化的集合體,它為師生提供了一個綜合的文化氣息,營造了一種陽光寧靜的心境,提供了一種健康成長、奮發向上的方向和動力;從教育的過程看,最有效的教育,其實就是利用文化對教育對象加以影響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文化傳授的過程,我們所說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其實都是文化育人,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這個過程。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2
當我在閱讀《鄉村的逃離與回歸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這本書時,它深深喚起了我對兒時鄉村生活的美好記憶,它強烈激活了鄉村教育植根于內心的價值觀。細細品味,它居然有如此多的文化資源供我們汲取,供我們踐行到鄉村小學的教育中。
鄉村的自然、鄉村的愛、鄉村的美,洗滌了我們在物欲化的城鎮都市生活中的狂躁、復雜與多變,鄉村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它承載著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恒久的價值和傳統。“自然、愛、美”這些基本元素是我們贏得世界的資本,也是救贖。魯迅在他的《少年閏土》一文中說'去偷自己家的豆子,不算偷,是拿’,見面就很自然的“你居,來吃飯”的問候語,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歸屬感,我被存在著,靈魂覺醒著。在他提出的“四有好老師”中要求:教師要有仁愛之心。為孩子付出愛是我們作為鄉村教師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培養出文化的傳承者。
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這樣寫道:
身體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農夫吧。人的墮落,與物的腐一樣。物雖腐,只要置諸土中,就能分解成清潔的植物的養料。人亦然,雖已墮落,只要與土親近,就成清潔健全的人。
置身鄉土,我們不僅僅去行懷舊之旅,更重要的是從生命的根基出發,去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的精髓,注入鄉村小學教育中。
另一方面,鄉土民風民俗,它其實是團結、集體主義精神的質樸表現。在村里,辦紅白喜事,宰豬請客,參與招待客人的“服務員”,俗稱“幫忙的”,不是用貨幣工資聘用來的,是換工換的,今天我家有事,招呼一聲,鄰里、親戚主動幫忙,明天他家有事,你得趕緊去幫忙,在這個過程中,“事”是紐帶,將大家緊緊維系,“換”是人與人的關系。“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孩子團結協作,學會感恩,學會給予,在分享中感受幸福,從而培養出品德醇厚的人。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當祖國需要時,凝聚偉大民族精神的國民,有召必回,報效祖國。
鄉村小學的困境是生源的流失,更多的父母盲目的選擇,付出更多的`精力、金錢、時間,將孩子送到城鎮的私立學校,哪怕為了城鄉教育均衡投入了大量的師資,也不愿意留在家鄉的母校讀書,或許覺得“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有的父母會自豪的說:“我的孩子整手機、電腦,厲害的很”他們覺得這種表現可能就是仰望的“文化人、科技人才”,殊不知,孩子僅僅是游戲、聊天、各種異想天開,讓他們找到了理由遠離勞動和厭惡勞動,甚至看不起勞動。所以勞動教育才會被作為重要的教育提出,回想和父母在田間勞作,頭頂星辰,腳踏黃土,更加深刻的理解“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傳統的鄉村文化秩序中,我們勇敢的追尋理想,鄉土涵養了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城門城門幾丈高,36丈高,搭把刀,騎白馬……”那朗朗的民謠,仿佛在耳邊,陽光中,有一個高大勇猛的巨人在前方開路。“在一個文化幾經荒蕪的環境中,鄉村教育需要挺身而出,成為鄉村少年置身文化荒漠之中的精神綠洲。”(本書p64)以鄉村傳統文化,注入鄉村小學,振興鄉村小學教育,我們有理由自信。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3
20xx年3月我參加了云南省“萬名校長計劃培訓”。在培訓學習中,我有幸拜讀了享譽世界的“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頗深。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可以學會的;最好的管理是管理好自己。
這本書內容有八章:1.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2.掌握自己的時間;3.我能貢獻什么;4.如何發揮人的長處;5.要事優先;6.決策的要素;7.有效的決策;8.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本書以大量的實際案例來詮釋其鮮活的思想。通過學習,結合實際工作感悟,自己有以下認識:
一、管理者要做到卓越有效。
管理者在一個組織中扮演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等重要角色,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的因素。按照德魯克先生的說法,作為管理者,你必須是卓越有效的,這是理所當然的,是客觀要求。管理者要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唯有做正確的事情,才能使工作有效。
二、管理者應該管理好時間。
時間對管理者而言,是一種不可回避的壓力。許多管理者往往經常感覺到時間是不屬于自己的',而屬于別人。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瑣事上,卻沒有時間思考和做能更充分地發揮管理者的功能。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告訴我們,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要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通過一段時間的記錄,你會發覺自己的時間究竟浪費在哪些事情上?那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做的;哪些事情是必須完成,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并且,經過整合,我們可以制定計劃,把瑣碎的時間集中起來,集中精力去干必須做而且非常緊急的事,這樣既能有效的完成工作,又能把時間合理的利用起來。
三、管理者應當對所在的組織做出卓越貢獻。 管理者的工作卓有成效,這肯定是卓有成效的機構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只有管理者卓有成效這個組織的成員才會卓有成效,這個組織也才會卓有成效。組織與個人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人人為組織去奮斗,組織優秀了,才能體現管理者以及你個人的價值。
四、管理者應當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充分發揮他人的長處。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求管理者尊重人的存在,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德魯克先生在書中指出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就能使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融合貫通,個人成果與組織成果融合,便可達到組織及個人的目標,實現管理的意義。
五、決策的過程往往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從其本人的見解開始的。
所謂見解,乃是“尚待證實的假設”,見解不能獲得證實,就毫無價值可言。
有效的決策,常自多種不同且相沖的見解中產生,常自多種旗鼓相當、優劣互見的方案中產生。好的決策,應以相沖突意見為基礎,從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判斷中選擇。有效的管理者應該鼓大家提出見解,并要正確對待反面意見,只有綜合各方面做出的決策,才是最有效的決策。
作為一名管理者,特別是一名學校工作的管理者,要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心中裝著學校、想著老師、愛著學生,時刻謹記,自己是做服務工作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服務好老師,服務好學生,服務好家長。同時要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管理好時間、決策時多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的意見,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與時俱進,必將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4
通過參加XX縣20xx年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終于能靜下心來好好讀書。最近兩天我讀了《重新定義學校》這書。
《重新定義學校》是XX貴校長20xx年以來在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年會上的演講。他通過描述許多看似平淡的師生小故事,深入地闡述了他對學校的理解。書中,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沒有空泛的說教,XX貴校長以獨特的視角、細致的觀察和樸實的語言介紹了他所在的北京十一學校的學校治理、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從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學校觀.課程觀和學生觀。
李校長辦教育的這種情懷和理念著實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學習。“讓孩子們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向往的地方。”這是李校長在思考的問題,在他的眼中,學生是學校辦學改革的原點,圍繞生學習需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保護學生學習的天性,是他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李校長指出,一所學校,應該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讓學生有選擇權,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這是李校長和十一學校的追求,更應成為我們的追求。李校長的《危機的學校和繁榮的教育》一講中,讓我讀到了辦教育一定要全神貫注并全力以赴,辦教育一定要把學校還給學生,要讓學校師生都感到幸福快樂,把學校辦成師生家長向往的理想學校,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其實也是我們該有的教育理想,但說實話,自己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也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在教育追夢之路上,還有很長的要走。
讀完這本書,對李校長和十一學校無此自往,同時也引發了我教育新的思考。在心潮澎湃之余,我也在反思:這樣的學校可復制嗎?我們能在學校模后這樣的改革嗎?之后,從網上了解了更多資料,十一學校被宣傳的':小班制、實驗室進課堂、走班制、選課制、學生為主體、重視教師、師生平等等,看似是中國教育的創新與希望,但可以看出還是李校長在考察美國基礎教育之后進行的,幾乎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翻版。從十一字校的背景看,各方面都是非常好的,這也是改革進行得如此順利的要素。但是我們的校限于種種因素,是不能復制這種模式的。反思自計多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小學教育就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讓它們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天長大,守望著它們,一直等到秋天收獲果實
我所在的是一所鄉鎮小學,近年來,也在各方面有了一些成功經驗,但是這些經驗還很零碎,沒有系統整合,我想,在李校長的教育精神感召下.我想在課程整合與融合方面下功夫,結合課后服務,把學校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和語數英體音美勞信息科等課程開展整合的嘗試,把校本課程體系建立起來,和國家規定課程實現融合,以此來促進學生德智華美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在一本教育名著、一位教育家的思想指引下,每讀一本,便有所得。作為一名后備干部雖然沒有能力去改變教育的大環境,但是,改變課堂,改變校校與學的氛圍,我們應具備這樣的勇氣。正如李校長所說“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15
《重新定義學校》這本書是xx貴校長大膽改實現新學校美好藍圖的實踐過程,記載了李校長在追尋“學生快樂,教師幸福,社會滿意”的新學校旅程中的嘗試和掙扎,對于我們而言有些做法似乎遙不可及,但李校長做教育的這種情懷和理念著實令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如何讓孩子們喜歡學校,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向往的地方,這是李校長做新教育時刻在思考的問題,他把學生放在了學校的正,透過李校長的實踐我們讀懂了做教育一定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要保護學生的天性,我們讀懂了做教育一定要全神貫注并全力以赴,我們讀懂了做教育一定要把學校還給學生,要讓學校中朝夕相處的學生和老師感到幸福快樂,這應該就是師生家長向往的理想學校。
北京11學校從一刀切比較僵硬的課程結構調整到了“低門檻、高選擇”的一種結構。從統的課外時間和活動內容調整到了自主時間,增加自主空間。他們在管理上面是利用了扁平化管理,所謂的扁平化就是去中層化,中層部門都變成了職能部門,不再是管理部門。所有的副校長都不再分管任何一個領域,都兼任年級主任,學校沒有行政班,學生需要走班上課。沒有班主任,每個學生配備一名輔導員。
教育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學校真正的意義在哪里?記得原來我們總是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在我覺得應該改為:一所好學校,就是教育家辦學。這個“教育家”不是指廣泛認可有專業聲望的高層次教育人才,而是指課堂里走出來的教育家,其實就是一所學校的老師。當我們把一所好學校的目標從“吸引大批好生源”轉化到“實現每個孩子的不同成長”時,就證明我們的校園,有一大批有教育家情懷、教育家境界、教育家心態、教育家智慧的人在做事情!
講到學科和學習,就不得不提課程。課程是學校的生命,是師生教學活動的載體。xx貴校長在本書里提到,要把學校的課程打造變成學校的產品。當你是從產品的角度去對待課程的時候,你就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你就會真正地把學生放到中心的位置,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符合他們學習和發展的課程,從而推動整個學科教學活動乃至整個學校的進步和發展。為了學習還是為了學科,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而作為面對學生的老師,我們應該在充分聽取和尊重學生需求和意愿的基礎上面,再本著對學生、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引導和幫忙他們做出更好更合適的選擇。
在新學校的體系里,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讓學生有選擇權,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這是xx貴和十一學校的追求,更應是我們的追求。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參加小學校長培訓心得體會04-10
小學校長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05-24
小學校長參加校長培訓心得體會06-06
校長關于參加縣小學校長培訓班的心得體會06-13
參加培訓心得體會07-09
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08-16
參加團隊培訓的心得體會07-28
參加籃球的培訓心得體會08-16
參加英語培訓心得體會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