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10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1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范文。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2
首先,教師要肩負起神圣的歷史使命。
說到作為一名當教師的價值,可能有許多人會有不同的思考。教師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師的價值取向也必須受到社會生活變化的沖擊,會出現困惑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歷史責任感與現實的功利主義之間的矛盾加劇。我們萬萬不能簡單的把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與教師的崇高追求等同起來。徐院士認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更不能把追求自身利益放在崇高的職責感之上。一個學校千萬不能為追求收入而淡化了它最根本的職責。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還是要多看大局,放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要時刻意識到,我們擔負著“百年樹人”的歷史責任,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我們作為教師,永遠都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活的環節,是克服人類無知與惡習的最重要的社會成員,是過去歷史上所有崇高而偉大的.歷史人物與新一代之間的中介入。因此,最終衡量一個教師的價值,絕不是可能是當年的升學率,而是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我們到底培養了多少對社會作出杰出貢獻的人才。本著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本著對這一職業的高度的自豪感與榮譽感,我們就一定能把目光放得更遠。
其次,教師要發揮人格力量的引導作用。
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可以這么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的入格力量來自于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為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
沒有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獻給別人。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為人師表,垂范師德的基礎。通過老師“潤物細無聲”的澆灌與培育,讓我們的新一代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使他們牢固樹立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增強努力學習、提高能力、奉獻社會和報效祖國的責任感。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里要內涵。教師健康而豐富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超也十分重要,這不僅有益于自身素養的提高,表現出人格美和教學藝術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響學生領悟和體驗生活與藝術,讓學生學會不僅用眼睛而且用心靈去感受真、善、美。
一個理想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
最后,教師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
如何用愛心去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戶呢?
愛學生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
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弟子。公正,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
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已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軟和創造欲。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3
“人文素養”是一個抽象的詞語,無法用標準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體會。因此,在學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養人文素養無疑是一道難題。在說不清、道不明狀況之下,“空對空”、“虛對虛”成為學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學校管理者大喊“切實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人人都要讀書;”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談人文素養包括那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然后層層劃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論和無法實施的策略。實際上,人文素養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澀而高深莫測的理論才能解決,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徑,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它”不是什么知識,卻是在知識的積淀中提煉出來的,“它”不是可以觸摸的,卻時時體現于個人的行為舉止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的精神導師。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為養成的中小學時期,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可見一斑。然而,通過對眾多中小學教師的接觸,筆者發現,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的匱乏讓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學態度和行為
在社會高速發展,物質欲高度膨脹的當代社會,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橫流的淫威之下動力漸弱。即使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未能幸免,教師的目光一致向能產生最大經濟收益的學科看齊,向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和晉升機會的升學率看齊。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學生的升學率成為衡量教師優秀與否的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好學生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在教師眼里,人文素養是虛的東西,根本無法納入評價標準之內。把時間浪費在不能帶來現實效益的讀書上面,是在教師的潛在價值觀中不被認同的做法。因此。時間緊張成為眾多教師無暇發展人文素質的借口,進而導致教師原來滿懷的教育理想和審美情趣,甚至于興趣愛好都在逐漸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自從實行學科專業化以來,教育行業里便出現了“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局面,自然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學的嫻熟,不去關注人文社會學科的知識;普通學科的教師一心致力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去關注藝術學科領域的狀況。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自然學科的教師不懂得寫文章。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師不懂得自然現象的規律;普通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達芬奇和莫札特,藝術學科的教師不懂得欣賞老舍和莎士比亞。在這種教師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的狀況下,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似乎成為一個悖論,語文教師不懂得音樂,如何用學生的音樂智能強項去開發語言智能;數學教師不懂得美術,如何用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強項去挖掘數理邏輯智能。
(三)斷裂化的文化認知和理想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遭遇現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之后,正面臨失落的危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如責任感、團結、奉獻等已成為迂腐過時的思想。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兩漢的史學、魏晉南北南朝的玄學、隋唐的佛道哲學、炙燴人口的唐詩、宋詞和明清時期的程朱理學,這些閃爍著人類智慧光芒、彰顯著對人性的尊重、對人類自身存在價值的肯定和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無人問津的陳詞舊典。處在文化斷裂中的教師正緊跟時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規則,學校不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是生存的名利場。
二、人文素養匱乏的歸因
(一)領導對人文素養培養重視不夠
從人文素養本身的內涵來看,“人文素養就其核心來說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就其現實基礎來說,人文素養是由歷史文化和傳統精神熏陶而成的修養和氣質,是融進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認知結構,是對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著巨大影響的“遺傳基因”。從人文素養的核心價值體系和現實基礎來看,人文素養只有經過全方面的發展,歷經現實的錘煉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體實施起來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養培養效果的滯后性,效果好壞一時也是無法檢驗出來的,正如通過要求教師讀書來提高人文素養,但教師讀多讀少,讀好讀壞,一時是無法評價的。所以。導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學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上。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語文教師成為人文素養的代表,因為語文教師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責任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文采飛揚、超凡脫俗、博古通今;有審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熱情,有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除了語文教師,優秀教師的標準也是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學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養的培養重點放在這兩類人身上。研究者在論文中大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優秀教師人文素養的養成,對數學教師、體育教師、物理教師等學科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卻相當匱乏。由于這些偏見的存在,導致其它學科的教師和普通的`教師也覺得人文素養不是自己必須具備的方面,對其聽之任之。
(三)科研無法成為思考的動力
中小學的科研狀況一直是中小學校管理者為之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學科的教師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備做科研的能力,而學校也只是設立專門的科研部門進行教學研究。筆者通過數次深入中小學發現,很多學科的教師比如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的教師科研動力特別不足,即使逼著寫出的文章,竟會出現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關的情況。由做科研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的人文修養已經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學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養教師參與科研的意識,教師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讀書思考,更不愿動筆把自己的實踐經驗提煉成文字。
三、由“虛”入“實”再化“虛”培養途徑的探索
針對當前中小學教師素養匱乏的現狀,學校管理者采取了許多的方式,研究者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現的結果是學校管理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形式化。校長不時的強調讓教師讀書,卻不給教師提供空間和機會。教育研究者從理論到理論的談論教師應有愛心、責任心、人格魅力。他們似乎從未考慮過教師的感受,教師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師是怎樣看待人文素養的,學校的實際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標不治本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人文素養雖然是比較虛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采取各種有利于教師成長的策略和措施。最終使教師從內心認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去追求自身內涵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落實到實處。
(一)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
學校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與教師的發展分不開的,關注教師,不僅要考慮到教師的工作狀態、工作成績,還要關注教師的精神狀態。“教師不只是一個教育者,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教師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的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質是提升一個學校教師素養和教育競爭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從關注教師生存狀態的角度,學校應該為教師創造以下條件和機會。
1、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學校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教師對學校產生歸屬感,當作自己成長的樂園。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節日給老師送一份關懷,來讓教師產生對學校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2、創造書香校園的人文氛圍。學校可以設立:“讀書角”來鼓勵教師讀書,通過舉辦“讀書沙龍”來為教師提供分享讀書樂趣和交流心得的機會。從而讓讀書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任務。
3、給教師發揮專長的機會。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各樣的作品展,鼓勵教師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給教師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創造共享的課程文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課程改革腳步的加快,教師僅僅依靠注入式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不再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意識也不斷地增強,問題越來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學生需要的是啟發式教學,而啟發式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新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以及學科課程結構的多元化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是無法獨立完成課程任務的。種種的變化都要求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加強合作。“教師之間必須組成能力和特長互補性較強的關系或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實施跨年級、跨學科、跨層次的協同教學,根本改變教師教育行為和工作方式,構建一種共享的課程文化。”因此,為了能夠實現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議值得嘗試。
1、不同學科教師互相聽課。在以往的聽課習慣中,總是語文教師聽語文課,數學教師聽數學課,在這種習慣模式下,教師的知識面只局限于本學科之內,無法得到新的教學靈感來改革自身的教學思想和水平。因此,學校應鼓勵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2、不同學科教師互相推薦讀物。不同學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經典書籍都比較了解。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推薦經典書籍,可以讓教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其它學科的狀況,拓寬視野,有深入研究興趣的還可以和專業教師切磋,這樣也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于學科的發展。同時,由于教師之間的協作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鼓勵全員參與科研創新
中小學的科研通常只是專門人員來參與,而其他的教師根本沒有參與科研的機會,久而久之,對于科研便毫無熱情。其實,科研是全體教師的權利,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都會產生自己的教學心得。如果學校能夠用積極的方式去鼓勵教師動筆去寫,比如,把優秀論文編成論文集。那么,教師能夠見到自己的論文變成科研成果,將是很大的精神鼓勵。由此。也會帶動教師讀書的熱情。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熱情,學校可以把教師分成各個科研小組,每個科研小組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心得體會,最終的科研成果以論文的形式來呈現出來。對于科研能力層次不一的狀況,可以采取結對互助的方式來進行。
總之,通過各種不同方向和層面的具體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人文素養會隨著活動的過程而逐步得到升華和提煉。最終成為散發在每個教師身上的博學與寬容、理想與激情、合作與關愛等等人文氣息。這些人文氣息雖無形無影,卻是每位教師都能從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覺到的修養和魅力。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4
在閱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范文。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淀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欲、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5
前不久,翻閱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個故事使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讀了梁曉聲寫的一篇《我的小學老師》,深有感觸。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來一個衛生檢查團到校檢查衛生,班主任老師因為他的衣服臟,當面指責了他,全然不顧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這是他認為最干凈的一件衣服。梁曉聲小時候家境貧寒,每天有數不清的家務活,導致手皴;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干臨時工,根本沒空照料孩子,也沒有錢買像樣的衣服。作為教師,應該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應該以貧富區別對待學生,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相反語文老師卻對他伸出了一雙溫暖的手,她的一席話讓梁曉聲感動不已:“家庭貧窮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羞恥的,要使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喜歡你,今后就得努力學習。”她細致地幫他洗頭,一共洗了三遍,還給他在臟衣服外套了件綠坎肩,以遮擋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語文老師的關愛下,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文還考了滿分,并且寫的.一篇作文還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
梁曉聲小時候碰到的這位語文老師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引領他進入了文學的大門。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績也有高低。老師不應該總把贊許的目光、激勵的語言送給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些成績不如意的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溝通是最好的途徑,靜下心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懂得一些方式方法,盡量照顧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用一些輕松的話語,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讓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點,千萬不要像梁曉聲小時候的這位班主任一樣,那樣會深深地刺傷一個孩子的心靈,以致于和你越走越遠。
小學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么多年過去了,梁曉聲對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還記憶深刻,足以說明了一點,啟蒙老師在孩子成長歷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盡心盡責地做一名好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顧自己的小學生涯時,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6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發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發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于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并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因此人文素養處在現代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現代教師的我們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第一、正確認識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么,長期以來,人們一般理解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標志著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與水平。但從人文的`角度看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 另外一種樣子。人文主義的關注點是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做人”。教材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平臺和中介,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就是“人”的成長主體。,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價值和對待事物的態度方法,“知識” 對于做人來講只是輔助條件.由此看來,學生的生存狀態和成長能力,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與水平的標志。目前在中小學推行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對“知識”本位的超越,是對“人文”本位的回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這種傳統雖經現代化觀念的洗禮,依然沒有動搖其根基。學校“從嚴治校”,教師“從嚴治教”,家長要孩子“聽話”的訓誡,都在強化著教師的專制權威,同時也培養著學生的奴性,造成師生關系的嚴重不平等。媒體已經披露的教師給學生臉上刺字、逼迫學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些極端的例子背后,還有大量的司空見慣的有損學生人格、剝奪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罰站、罰做作業、停課之類的處罰,比如不允許學生在校園內跑動和大聲講話的校規,比如逼迫學生在周六、周日上課的措施,這些現象還常常打著“教育”的幌子,似乎還是“為學生好”。
從人文的角度看,學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動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他們有權利設計和規劃自我。誠然,學生處在成長階段,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完成社會化進程,但實施這種責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學校的規章,班級的制度,是學生團體意志的具體體現,必須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經受學生的評判。學生組織要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即使學校教師認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許是“為學生好”,但也必須獲得學生的“現場認同”,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愿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時代流行用語,展示出了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是主體的師生關系。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7
在20-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在學校品正樓會議室認真聆聽了來自貴州師范大學謝萍教授的《教師的人文素養》的講座,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時間里,現場所有的老師聽得比較認真還作了筆記,謝教授所舉得例子和培訓的內容使我頗有體會。我們深知“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通過培訓后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擔負著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謝教授還說道現在的教師要使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復合型的教師,在培訓中謝教授也舉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說明當今的學生知識面相當廣泛,教師應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舉了很多師德出現問題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認為那些師德嚴重敗壞的教師應該嚴懲那些禽獸更不能容忍。在培訓的最后由于時間的關系謝教授并沒有講完,用幾組圖片讓我們輕松一下,作了結束語培訓就結束了,本次培訓時間雖然短,但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教師的人文素養方面知識,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總之,通過培訓后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于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8
教師,既要以學問教人,還要以道德育人。作為教師職業的從業者,其個人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有著強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響廣泛而深遠,教師的思想品德、人格修養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師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塑造出使學生難以忘懷的可親可敬的師長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首先,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不必要也不應該強求一律;要真正能使學生獲得實益,歸根到底還得靠執教者處理得當,應用得法。任何學科,尤其是語文學科,要真正提高教學效率,要真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關鍵在于提高教師本身的素養。名師出高徒”,這些話仍然是樸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學規律的名言至理。教師的這種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是來自對教學工作本身的意義的正確理解。時代要求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義,明白教育的目標在于把新生的一代培養成合乎社會需要的“人”;而且對他所致力培養的,究竟該是怎樣的“人”,這樣的“人”又應該怎樣去培養,心中都得有根權衡的標尺。這標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個教師都應該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靈魂工程師,而不是那種單純書本知識的教書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態度。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征。忠于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職業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的統一、學高與身正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這就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學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內在,言行外顯。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優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執著的創新精神。不論在哪個崗位、哪種專業,教師都應該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開發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怎么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怎么能有創新教育因此,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創新型教師。
適應世紀小康社會需要,迫切需要對傳統師德觀進行更新和提升,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自覺做到依法執教師生倫理關系是師德主體?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師生關系的理念。?我們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新課程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的變化。師愛的特點:泛愛,不是偏愛;是嚴愛,不是溺愛;既育人,又交人。堅持依法執教?德治與法治不可偏廢。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記住學生的受教育權、生命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人身自由權、性不可侵犯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教師應享受的基本權利及其救濟的途徑。評析學校中侵犯學生權利行為的。教師需要有體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實的人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成敗。獻身教育甘為人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天職。尊重學生人格,關心熱愛學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愿為國家和民族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應有刻苦鉆研的毅力,實事求是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熱愛教師工作,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對學生認真負責,能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啟迪學生的心靈,發展學生的智慧,發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誠、善良的品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在: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了解學生;以尊重的態度看待學生;以專業的態度教育學生;以友善的態度愛護學生。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要做人師,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師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師要能教人以知識;
最后,要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本領,獨特的教學技能
擁有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學識和才能,還是不能保證工作的確有成績。“教師必須自勵,一則自己善讀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則能真知語文教學之為何事”這二者就是語文教師的“本錢”。就是指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規律,真正懂得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等等。這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中國的語文教育界真正懂得這些規律并切實地按規律去施行教學的,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師,就是特受學生歡迎。大家都說,你要給學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并讓它不因為蒸發而減少,在業余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秘,才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才能贏
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多元的知識結構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是新課程計劃的一個特點,新課程計劃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滲透環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學科教學的整體化,是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在多學科同一個學生施教的過程中,要求各科教師有互相配合的意識,應善于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與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要求教師不能只掌握單一的學科知識,而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必須更多地學習和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現代教師不僅是實踐者,而且要成為研究者,因此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法選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充分發揮出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科學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現代化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科研意識、良好的語言表達素質、獨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承擔著人的思想文化傳播,新生一代的培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艱巨任務。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進行著教書育人的勞動。作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具備多種素質,而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師靈魂的體現。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9
人類進入21世紀后,教壇上出項了這樣一句話:“要使學生終身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尋找水源的方法。”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本教育也被社會提上了日程,其實這正是對上句話的一種呼應,是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要想真正落實“授人以漁”,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
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解釋,“人文,是指人的價值具有首要的意義。”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與“文”兩個方面,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和對文化的關切。“人文”是潛移默化的、長遠的、隱性的東西。所謂“素養”,一般來說,就是指人們后天形成的知識、能力、習慣、思想修養的總合,“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教師自身素養高低,對于學生的素養起著關鍵作用。人文素養處在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這次收看的網絡培訓中關于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的研究便是對此的真實寫照。學習是現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師的人生必修課。從某種角度說,學會讀書和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基礎。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
學生的'人格主動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大家都在呼吁探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到極致,因此教師必須加強人文素養的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教師思維碰撞的程度,決定著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學《臥薪嘗膽》時,首先教師必須具備足夠深的歷史知識,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教師不能說全部知曉,但也要知道個七八成,這樣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吊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也會深深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發自內心的想學習,要學習,我們都知道好發問、愛探究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探究欲望。杜威認為,兒童天生具有四種本能的需要,即:語言的本能、探究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藝術的本能。這四重本能的欲望與沖突,是兒童行動的自然源泉,指導學生開展語文探究性學習應該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遵循學生學習能力發展規律,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基本規律,使學生探究學習的活動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在學生探索學習時,遇到難題,教師必須學會引導,遇到困難或達不到預期效果(在深入理解勾踐為何要臥薪嘗膽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教師可以由引導孩子想象戰爭失敗后的殘局以及勾踐看到那時的場面心理的想法到受盡屈辱時的心理的強烈反差等等一步步引導孩子,必須平等耐心的對待每個孩子,這樣孩子在愛的氛圍感受到人文的關懷中他才能全身心的放松,真正投入到學習中,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顫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在教學中,只有讓你的學生感到平等、自由時,他們才能真正投入到學習中。”
這樣的課堂是幸福的課堂,師生之間被愛包圍著,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在我眼中課堂不僅是師生教與學的互動場所,更是師生幸福體驗的場所,教師教得幸福,學生學得幸福,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追求幸福課堂吧!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10
人文精神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質,使他們遠離盲目和低俗,做進步的現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特征、審美情趣等體現出來的。人文修養培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靈魂,靈魂主導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在現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內容極為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間小到細菌微生物,無所不有,真可謂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課文中不僅知識豐富,大部分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深刻的理解,體現了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人文關懷,積淀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是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很好的教育資源。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當擔負起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首先,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貼在文章上的標簽,需要學生遵循一定的路徑才內有所體會。在課文學習過程中要發揮朗讀的作用,在朗讀的過程中,無聲的語言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學生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聲,記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紙面,學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寫事物的美。要重視積累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審美體驗,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為什么那些讀書讀的多的人,其言談舉止跟別人不一樣呢?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盡可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最佳方式。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由的發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興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啟迪,感受了審美樂趣。因而,做這樣的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最后,教師的言傳身教也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師高尚的品格,誠摯的感情,淵博的學識,整潔的外表,生動形象,文明禮貌的'語言,整齊美觀的板書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諸多方面,無不給予學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靈魂的教育,沒有強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沒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就難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業績。因此,作為教師,要把人文素質的養成滲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和社會實踐中,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貫徹人文精神,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滿創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03-23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15篇03-29
人文素養學習心得體會04-05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感想范文04-19
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培訓心得(精選5篇)11-12
研讀國學經典 培養提高幼兒教師的人文素養04-15
初中數學教學人文素養論述03-12
物理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探討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