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
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利用暑假時間,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語文學習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不僅關系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好壞,還影響著學生的三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通過認真研讀《新課標》,我領悟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真落實和踐行新課標的理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缺一不可。《新課標》把課程內容定義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概念上有了一個進階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循序漸進;并明確指出任務群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這些變化都直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就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例如:“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就明確要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力求引導學生以自身的生活實際和經歷為依托,來探究語文知識的奧秘。所以,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必須發生改變。以前那種只靠在課堂上幾十分鐘就能學好語文的傳統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習要求了,《新課標》更注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積累,明確規定: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5萬字”、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所以學生平時不僅要勤讀書、多讀書、多思考、能將生活中見到的現象準確的用語言文字描述和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還要會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結果,這些目標和要求都在告訴我們學生的自主學習特別重要,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理念。
作為教師,我們是語文課程內容的實施者,我們也要轉變理念,改進教法。在課堂上要能將語文知識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讓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語境中去享受學習的快樂。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生活經歷和靈活的教學機智——處理教材的嚴謹睿智和駕馭課堂的超強能力。在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跨學科學習和探究,讓學生愛學、樂學、善思,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并引導他們實現知識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并能夠活學活用,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有學養、有內涵、有追求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對各學段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能力有明確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嘗試整本書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自己讀過的書。”、“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能閱讀這本書。”、“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體會作品的感情;閱讀說明性文章;閱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說明理由。”、“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從這些閱讀目標和要求來看,新課標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及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必須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還要達到一定量的閱讀積累,更要將對書籍的閱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思想、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讀書、會讀書、能教書的閱讀型的語文老師,并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閱讀成為陪伴學生終身的一種好習慣。
四、注重優化學段之間的銜接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共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層層遞進相互聯系,螺旋上升的。雖然獨立但內部之間又相互牽連、相互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要注意學段之間的優化銜接。例如,在第一學段(1~2年級)《新課標》對一二年級的學生的“識字與寫字”和“閱讀與鑒賞”有明確的要求:“學習獨立識字”、“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在第二學段(3~4年級)中《新課標》對三四年級的學生的“識字與寫字”和“閱讀與鑒賞”也有明確的要求,如“能感知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系。”、“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仔細研讀,我們就會發現:不同學段之間的知識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特別是低學段的學習就是在為高學段的學習打基礎。所以,我們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師就必須重視學段之間的知識結構的優化,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內容的情景化、活動化、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多樣化,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夠得心應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完成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
五、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是否規范得體、評價標準是否公平公正、評價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等問題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20xx年版《新課標》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這充分說明,過程性評價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而過程性評價多元化的原則就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級和不同的學習內容對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評價;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力,我們還應鼓勵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科任老師、家長參與過程性評價,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處理好語文學習和個人學習的關系,讓他們成為有思想、有理想、有恒心、有毅力的新時代好少年。
語文學科是一門喚醒人的靈魂,提升人的認知,改變人的行為的育人學科。通過重新研讀20xx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對語文教學的認知又有了新的提升,既收獲了新知,又轉變了理念,語文教學的使命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2
一、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
20xx版作出如下描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甚或“完全學會”,教學中,我們需合理把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長,以免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關于課程目標與內容。
1、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規定,中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年里,要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不過,和老版語文課程標準相比,新課標對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在老課標中,一至二年級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級學生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事實上,在老課標中,要求這一年級段學生會寫20xx個左右漢字,在會寫字數量上,“新課標”減少了400個。
雖然低年級和中年級在會寫字數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對于中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多識少寫更合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會寫字量減少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級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規范、端正、整潔。三至四年級就要求學生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并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級,則要求硬筆書寫楷書整齊美觀,并有一定速度,同時能用毛筆寫正楷字。對于初中生,則在硬筆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會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之美。
為了能讓各個學段的學生達到書寫的要求,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
2.閱讀與寫作
除了對漢字的識記和讀寫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訂的語文“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關于閱讀教學,更加突出地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重視給學生提供閱讀各種各樣類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機會,并強調閱讀材料一定不僅僅局限在文學性文章,新聞報道、隨筆、雜談、圖表、宣傳手冊,包括各種說明性、論說性的文章等在內的廣泛的多樣化的讀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經常用到的都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
對比舊課標,語文科目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增加了背誦篇目。其中小學階段增加了6篇,初中階段增加了14篇。課程標準的這一調整并非增加了“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傳承傳統文化。
課程標準將一二年級寫作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不寫假話、空話、套話。
3.關于語文知識的問題。
現在教師還受制于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厭煩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擺脫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3
通過學校組織新課標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4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傾聽了三位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與分析,下面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些心得:
一、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新課標的描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甚或“完全學會”,教學中,我們需合理把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長,以免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新課標對于學生的識字量做了一些調整: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實驗稿: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第二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實驗稿: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實驗稿: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于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本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可見,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二、關注實用閱讀策略
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容”板塊“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第五點中,新增加了這樣一句話:“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的內容,體現了對實用閱讀策略的關注。
“非連續性文本”,是相對于敘事性強的“連續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多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混排呈現。它的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在現代社會運用廣泛,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重要閱讀之一。
課標的調整絕不單是為了針對今后的測試,而是讓更多的孩子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現代學生不僅應該學會通過傳統的媒體閱讀和表達,還應該能夠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來獲取信息和交流溝通。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于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6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
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節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后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復習,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通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擴展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對于我們有5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鑒于此,我在班里組織了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上課鈴一響,同學們便依次站起來背名人名言,全部背過后,再進行新課的學習,此活動從我接這個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扎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并且負責發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后。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采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于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并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余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課題研究作業,如:挖掘傳統節日課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推進課題研究、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實驗等,在研究過程中,我通過調查、分析,明了了實行這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組撰寫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且根據各個課題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例如,在挖掘傳統節日方面,我根據各個節日的特點,每次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查閱有關節日的資料;
2)圍繞節日的特點開展一次活動,寫出活動日記;
3)看有關和活動節日的文章,根據年級特點摘抄或寫讀后感;
4)搜集與該節日有關的名言或俗語等;
5)寫出節日活動感悟。并且,每次活動之前,我都以他們居住的遠近劃分成各個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寫出詳實的活動計劃,活動結束之后,寫出詳實的活動總結。
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并且我們以挖掘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平常的節假日進行了拓展探究。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題教育作業,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會做人。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確實是,有時一味的說教,講大道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感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在平常的作業中我經常布置一些體驗性的綜合性作業,例如:今天我當家,我被冤枉了,考試時我的鋼筆沒色了,通過這些作業的完成,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艱辛,體驗到了應該學會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一舉兩得。
3、鼓勵學生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
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審美,結合活動,學會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通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于《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一、吃透課標,領會課改。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運用媒體,輔助教學。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提高素養,與時俱進。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于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于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8
《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行為,積極嘗試課程改革。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的實施給語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有時也會出現手捧語文書,不知怎么教的困惑。新課程的體驗觀讓我擺脫迷茫,走出困惑,找到了語文教學的新感覺。在語文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體驗,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以“體驗”為線索,從三個方面來優化語文教學。
一、開放課堂積累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個人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發現與利用學生的體驗資源,給予了語文教學無限的希望。但今天的小學生,在擁有富裕物質生活的同時,生活經歷和實踐體驗并不比魯迅小時候只看到四角方方的天井好多少。他們有的在各類家教中忙于周旋,有的被鎖在家里進行學習,也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干脆放任自流。封閉的生活與放任的生活都不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走向普及化的電腦、電視、書本,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增長知識、了解世界的窗戶,同時,又關閉了另一扇感受現實生活,積累體驗的窗戶。開放課堂,參與實踐,可以讓學生用身心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積累多種多樣的體驗。
“生活大眼睛”、“發現小明星”都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每一天,學生相信自己能發現,鼓勵自己有發現。他們走向生活,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心靈感受。在活動中,學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與人和諧交流的快樂、家鄉變化的日新月異。
“相信自己,我能行”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用雙手去實踐,用言語去溝通,熱愛生活,快快樂樂學做生活小主人。
語文課前的“三言兩語,我們來聊天”,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暢談、相互交流的談話空間。學生在聊天中傳遞信息,發展語言,提升自信度。
開放課堂,參與實踐的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有目的、有意識的經歷各種體驗,補充積累體驗,形成了獨特的自我感受,滿足了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意識。同時,在課堂與課外之間撐起了一片綠蔭,豐富的體驗優化了課堂學習;課堂學習中取得的技能,又促使學生更有能力去經歷生活中的新的體驗。課堂與課外的學習體驗一脈相承,互為補充。
二、學習文本生成體驗。
學生的自我體驗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起點,但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這個起點上。學生通過參與課堂學習過程,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在對話中激發生成新的體驗,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素養,獲得審美情趣。
三、走向生活發展體驗。
課堂學習行為幫助學生激發生成了多種體驗,但教育最終是為了促使人的發展,讓學生的體驗活于課堂又跳出課堂,源于語文教學又走向生活,讓學生帶著課堂上被激活的體驗走進自己的現實生活,延伸到豐富多彩的新一輪實踐體驗,有利于學生張揚個性,發展素質,在生活中嘗試求真、求善、求美。
新課程的體驗觀讓我在語文教學時,真正關注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通過體驗教學,使生活、文本、教師和學生四因素有機整合,這既賦予語文教學新的活力,也加強了語文課程建設,有效開發了語文課程教學。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9
《新課程標準》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哪些變化,有哪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0
很有幸參加了4月27日市舉辦的語文新課標準解讀報告會,終于讓我明白了小學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類、思想品德或別的什么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象語文課,就是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征。其次,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范疇下怎樣才能把小學語文課教得“有滋有味”呢?在這里,我想結合下面三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語言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著眼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使之轉化為智慧,最終積淀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讓界。那么,如何讓教師上出語文味?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困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為此,我要在語文課體上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幾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肋和鼓舞下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關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么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為育人服務的,身為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學中就上出情來,教出意來,讓學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于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么,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為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和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范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讓學生兩節課下來說“呀,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這樣的語文課哪能沒有個人味?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1
今天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2
為了“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能得以順利地實施,同時也為奠定研究實施的理論基礎,我再次認真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標》,通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及課題的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研教改及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求培養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語文教學應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以下我就圍繞自己學習略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1)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自由參與、創新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是老師恩賜、饋贈的,而是要讓學生主動探究得到。但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
(3)通過學習我深切體會了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課程。我們發現,很多老師們凡上課又特別是有人來聽的教研課,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當然,我們不是說用新的學習方式不好,我們必須明白,不管什么學習方式都是為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因此,學習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當,用得適度,用得有效果。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老師找不準合作探究的問題,把一些不該探究、不用探究、也無法探究的問題拋出來,讓學生圍成一堆,煞是熱鬧地討論一番,然后教師又抬出現成的結論,合作變得毫無意義。另一種情況是,教師對合作學習不進行明確的指導,學生既無合作學習的意識,更無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就演變成給聽課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忽視自主,偏重合作,學生沒經過對文本的充分自讀,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優美的語言文字進行深刻的理解、感悟、體驗、積累,一節課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畫畫、演演、說說等活動占據,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扎實訓練,徹底拋棄了我們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學習語文的優秀傳統。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機會。 新課程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不應一味照搬新課程標準的建議,應好好領悟其內涵。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相信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會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學科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發展、全體公民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3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于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后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采用了游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布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并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于發言,避免置身于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于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后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斗。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4
學習新課標和區里進行新課標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松,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反觀自己的課堂,我認識到自己的生本意識還有待加強,有時對于教學的預設過多,導致對學生的牽引教多。再看昨天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時都十分關注學生,課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學生,把時間充分的交給孩子們自己去讀、去學習、去感悟,這樣的教學,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實效的。
二、語文教學加強“閱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閱讀積累。“附錄”中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略有調整,整體數量增多了15篇,課外閱讀著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等,宣揚革命傳統的書目。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語文教學增強“實踐創新”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課程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教師應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多中途徑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并且在大量的實踐和運用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鼓勵學生多創新,讓學生能進行探究、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展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養成大膽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總之,在新的課程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走出新的一條道路!
在新課標指導下,給我們教師指明了方向,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因此,平時備課中要研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系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并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標準。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5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是給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以下是我學習新課標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第1頁共11頁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7-29
語文新課標學習總結11-22
語文新課標學習總結08-18
語文新課標學習總結04-29
《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9-29
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1-03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11-09
小學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8-16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08-15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