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通用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1
新編人教版生物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發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實施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體現時代特點,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追求人文教育與生物學能力培養的協同互補,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一、新教材新思路,體現課程標準理念
新教材擺脫“以學科為中心”和“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能力。這符合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
二、新教材寓教于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1、新教材圖文并茂,增加了人文性
各種美麗的彩色圖片,優美的語言,增加了教材的可讀性、趣味性,符合兒童認知特點。例如,緒論課中有這樣的描述:禾苗青青,麥浪滾滾……春水澄碧,游魚嘻戲;梁上春燕,春來秋去……蛙鳴聲聲,流螢點點……學生寫道:“我喜歡生物是從優美的語言、美麗的圖片開始的,它們好美,讓我浮想聯翩
2、新教材貼近生活,增加了實用性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或者先講概念后舉例的方式,激發了學生興趣;增加了許多聯系實際的問題,有利于學生觀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覺得學有所用,學有所值,從內心喜歡生物課。
3、新教材注重“STS”教育,增加了時代性
新教材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在選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選擇了一些與生物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人口、生態、瘋牛病、現代化溫室、生物入侵及生物防治,干細胞研究、試管嬰兒等,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使生物學融入當今社會的發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三、新教材獨具匠心,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1、新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新教材中,“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探究”“資料分析”“進一步探究”“技能訓練”“模擬制作”和“設計”等欄目,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動物細胞的結構時,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制動物細胞模型。上課時,學生帶來的“細胞”可真是豐富多彩,有的用涼粉,有的用瓊脂,有的用藕粉,有的用果凍,有的用膠水……看到這些大膽的創作,驚異的同時,你不得不佩服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如,探究晚育的意義,通過創設數字化情境,讓學生采用數學推算的方法得出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結論。再如,校園綠化設計活動中,隨著一幅幅設計精美的圖案的形成,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新教材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探究性學習貫穿始終,這也是新、舊教材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教師要力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例如,見到韭黃和韭菜顏色的不同。學生提出問題:葉綠素的形成與什么有關?然后根據兩者的培植條件只有遮光和不遮光的不同,做出假設:光是形成葉綠素的條件。接著便是設計對照實驗:取長勢完全相同的兩盆韭黃,一盆放在光下,一盆放在暗處,幾小時后,觀察兩盆韭黃顏色的變化,便可知光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整個過程,簡單明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3、新教材重視能力培養的梯度設計
新教材改變以往將實驗依附于知識內容的做法,按照學生能力發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維和操作技能要求較低的探究活動,如觀察身邊的生物、閱讀和分析有關的資料等,后安排技能較高的活動,如制作和觀察切片或裝片、設計并完成探究性實驗等。在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尋求答案的探究活動中,也是先安排問題、假設、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明確的探究,再安排由學生設計部分環節的探究,最后安排學生參與全過程的探究。技能訓練也是如此。隨著教學內容的逐漸展開,學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四、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激發了師生的合作熱情
1.新教材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教材增設了大量的討論題和探究性實驗,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學生學會了互相分工、彼此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此外,在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2、新教材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
通過與同事合作,可以鼓勵教師試驗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間的合作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每次集體備課,大家從探討教法、學法到一個教具的準備,一個情境的創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每節課后,通過相互交流,教師的教學水平、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新教材呈現方式新穎,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
新教材改變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教材還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參與,即便是課外的練習,很多也是發散式的、開放式的。這就為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廣大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不同的學校條件和不同的學生需求)創造性開展教學提供了機遇。
六、新教材時代氣息濃厚,注意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新教材體現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另外,新教材增加了近年來生物科學成果的內容介紹,如克隆哺乳動物、轉基因生物、人類基因組計劃等。通過介紹,使生物學的知識成為普通公民應當具備的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新教材新穎、靈活,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主動參與意識增強,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新教材著眼于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于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提倡多種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平等交流。這些都給了教師和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2
20XX年7月20—21日,我在河南許昌參加了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省級培訓會,現將培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7月20日上午聆聽的是人教版出版社生物教材主編趙占良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趙老師主要從生物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生物核心素養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對于新課程理念趙老師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核心素養為宗旨;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
上午最后一塊內容,趙老師講解的是生物學核心素養,趙老師從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對生物學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的詳實的解讀,趙老師知識淵博,旁征博引,把枯燥的理論講解的妙處橫生,使我受益匪淺,并且引起了我對新課程標準學習的欲望以及對教學過程的思考!如果大家感覺自己對生物學核心素養理解的不夠深入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多讀讀趙老師在這方面的相關文章!
趙老師精彩的講解贏得了陣陣掌聲,中場休息時,很多老師紛紛與趙老師合影留念!
7月20日下午聆聽了生物人教版副主編譚永平老師的如何使用生物新教材的報告
譚老師從教材的組織形式,新教材的新處,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講解,讓我對新教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7月21日上午柳忠烈老師講解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柳老師的理念比較先進,從大概念,從大單元進行教學設計,這很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十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使老師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柳老師也舉了很多例子,教老師們如何進行大單元教學!
由于鄭州下大雨,7月21日下午請來的專家沒有及時到來,省基礎教研室主任胡玉安排我們聽了林祖榮老師的網課,暴雨淹了鄭州,大家都很著急,從鄭州來的老師也很擔心自己的親人的安全,但是會場依然靜悄悄的,我們很認真的把林老師的網課聽完才結束,最后胡玉主任做了培訓會的總結
行程雖然匆忙,但收獲滿滿,正如胡玉主任所說,這次培訓會如果能引起我們老師在心靈上的一些觸動,能引起老師在教學方面的深入思考,那這場培訓會就很值得!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3
通過一周的網絡培訓學習。讓我們聆聽了幾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使我對初中生物新課程的教材分析與教材內容的處理以及教學方法改變有了很大的感觸和想法,對過去的傳統教法和新教法有了不同的認識,遠程教育培訓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它把教育培訓從實際課堂搬到的網絡虛擬空間里,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方式。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相關理論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觀摩各種類型的優質示范課錄像資料。
通過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改革后的初中生物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使我的教學技能得到提高。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技能得到提高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例如,通過培訓我掌握了上好一節生物課:一、備好課;二、把握好課堂。把握好課堂:首先精心導入,最好導入時激起學生的興趣。其次中間環節做好調控。最后收好尾。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二、在網絡培訓中體現了感性教學,激發自身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著種種弊端,學生缺少對生物的正確認識。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生物這門課,有學習生物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建立相應的問題,問題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問題難度不在大而是要適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生物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生物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們學”變為“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三、在網絡培訓中體現了實施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生物素養。
在生物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生物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操縱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課本上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于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并進行鼓勵。
四、在網絡培訓中體現了教學方法:因地制宜
針對國內外的各個地區新課改的了解,我發現各個地區課改大的方向是相同的,但是一些細微的內容是因地而異的,要以當地具體的學生情況而定。所以形式還是很變通的,通過對國外各個學校現有的情況來看,我們的教學方式確實有一些保守、放不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越來越是趨勢。而相應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進步,比如在一次生物技能大賽中,一位老師用傳統教法和一位老師用導學案形式教學,他們倆的課都非常精彩,由于都有十多年的教齡,因此知識挖的很深,但是方法卻截然不同。傳統教法的老師,他的語言功底相當的厲害,可以說很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怎么說呢應該是很有人情味。而實行導學案的一名教師,他把學生分組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他只充當一個主持人的角色,在課前給每組實驗任務,課上來發表他們的討論和分析結果。這不僅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充分的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我有很大的感想就是課堂要交給學生,我不能再一味的講,而今后具體該怎么做是我一直應該思考的問題。
通過這次網絡培訓學習,使我總結一邊創新。
1、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
首先,是對教師和教學工作的管理。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每個老師都應該是一個教育家。戰斗在教育第一線的各科教師是直接參與教改的主力軍,他們的戰斗能力與戰斗熱情直接關系到教改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熱情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開學初,學校和年段就召開高一全體教師大會,統一思想,明確責任,以多種形式加強教師的教育,不斷增強教師開展教改工作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同時,由于教改工作任務重、持續時間長,各科教師都是在學習摸索階段,備課時也不像以前那樣輕松,加上大量的教學研究工作,無形間便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上要不斷地給教師關心、鼓勵,或者是心理上的平衡乃至聽取教師偶爾的宣泄,都是必須且重要的,年段應及時地把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反映。另外,還需要各種方式來增強團隊凝聚力:課改是一項工程,不是哪一個人能獨立完成了的,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與團結協作性才可能使課改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并取得更大的進展。
為此,學校盡可能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克服困難創造有利的教學硬件設施。如隨時通報各校之間聽課交流學習的情況,鼓勵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到外校交流;加強集備組工作,加強科任教師與班主任的交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反饋,及時了解教學情況與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問卷調查……但是,不可否認,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加強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求集備組要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并且要在每次集備時多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上課時發現什么方法對學生學習更有好處,要及時在組內互通經驗。集備組內的老師互相聽課評課,要對教材內容和課堂教法進行調整,打破授課的固定形式,根據各位教師的不同特點、各部分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安排,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將與課本聯系密切、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鮮活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拓寬學生的視野,開發思維潛質,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師生互動式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在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我們希望,通過良好的集備活動的開展,能夠形成一支團結協作、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隊伍。
2、在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新課程所體現的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是學生參加實踐、應用理論、獲得經驗、提高素質、展現自我、發展個性的一個教育平臺,因此,加強第二課堂建設也是新課程對教學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我們要求各班主任在學生檔案中對于每一位學生參加的活動、取得的榮譽都進行詳細的記錄,這也作為學生評價的一個參考,如運動會、征文比賽、朗誦比賽、文藝晚會、知識競賽等,都是學生發展個人愛好的舞臺,他們在這些方面獲得的任何成績或表現都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選修課和研究性活動的開展,先由教師定課題,學生選題,做好課題申報工作,擬定研究計劃,進行開題報告會,按計劃安排分組上課,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并在活動中安排階段小結和評價,最后指導學生做出結題報告。由于所選課題既是課內知識的延伸,又是許多學生從來未曾接觸過的知識,他們對這些課題感興趣,便大大提高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愿望和能力。指導教師應對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水平進行評價,學生也在個人研究與團體合作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對他們自主學習課內知識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一起探索新課改之路,希望能夠真正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看到學生的素質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年段工作也將側重于教師之間的交流協調,師生之間的溝通反饋,資料的搜集整理,信息的發布,更好地做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橋梁。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4
本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生物新課標及新教材培訓,經過老師們兩周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結合對新課標、新教材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1、理解新課標的設計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
(2)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3)倡導探究性學習。
2、新課標凸顯核心概念:
生物新課標有四十七個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為了幫助學生用重要概念構建起一個知識框架,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實性知識有條理存儲在這個框架中,又可以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提供平臺。由此可見,“突出重要概念”是為了幫助學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間的內存聯系形成一個科學的知識體系,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發展性認識,保障了生物學知識在認識層次、范圍深度上的連續性,體現了生物的科學性和發展性。
3、新課標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教師應該轉變生物教學理念,加強生物理論的研究,不斷提高適應新教材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習的激烈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的藝術在于能激發出學生心靈的感情,而且這種工作做得愈細致,愈有感情,從孩子心靈深處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4、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探究能力
江澤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已是勢在必行。新課標和新教材注重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特別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就必須努力為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培養的過程。新課標的第一個內容就是科學探究,首先向科學家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基本要求,接著嘗試探究水溫對金魚呼吸的影響,在探究水分對植物生存的影響讓學生科學探究的五個步驟內容,并知道怎樣設計對照實驗,逐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長期不斷的積累,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在以后探究過程中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并通過觀察、實驗和調查等手段獲得證據和事實。學生通過探究來體驗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與認識世界的過程。由于實驗過程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操作,書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實驗中突出學生的思維方法,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
5、重視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
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人體對信息的感知”時:球場上的運動員是通過身體的哪些器官外界獲取信息的?眼球的附屬結構分別對眼球的具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傳染性眼病?這樣預防這些傳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白眼”是眼球的什么結構呢?光線強時瞳孔怎么變化?光線弱時瞳孔怎么變化?黑眼睛和藍眼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線在到達視網膜前,必須經過哪些結構?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于言表。
6、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
以前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學習結果的評價,不注意過程的評價,不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過程要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評價,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重視檢測學生的知識目標達成,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形式的發展,肯定學生的點點滴滴成績,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綜合評價。
7、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學校教學設備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圖書館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利用社區課程資源,包括社區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少年宮、科技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良種站、養殖場等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無形的課程資源。充分重視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包括各種生物教學軟件、網絡上的生物科學教育資源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讓學生產生創造的欲望,勇于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綜合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認真努力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出更加光彩奪目的人生。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5
在這幾天的的遠程培訓過程中,通過觀看視屏和資料,我覺得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觀念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
一、教師實現角色轉換,教師已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每個老師都應該是一個教育家。戰斗在教育第一線的各科教師是直接參與教改的主力軍,他們的戰斗能力與戰斗熱情直接關系到教改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熱情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二、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的“添鴨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思考。
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三、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究者、發現者。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目的轉變,由“雙基教學”轉變為“三維”目標的教學。
我充分體會到在新課改中首先轉變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過程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的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往往會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
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通過這次生物新課改培訓,雖然我獲得了不少的思想和心得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讓自己能夠和學在生一起不斷的探究中走向成熟。
【生物實驗教學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實驗教學培訓心得體會09-29
生物實驗教學計劃08-28
生物教師培訓工作的心得范文10-13
生物培訓心得體會04-26
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03-20
生物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2-29
生物模擬性實驗教學應用的論文02-12
有效優化生物實驗教學論文12-08
生物實驗教學革新路徑探討09-22
談生物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論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