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精選38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心得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精選3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唯有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適應新課標、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
如何在變革中求生存、得發展,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要從課堂意識轉向課程意識,從基于教師教學的學習轉向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
對于學科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課堂教學,拘泥于狹隘的課堂,而要對課程具有宏觀的、整體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這樣才能從“學科表層”進入“學科深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強調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要關注“生成性的活動”。
在過去的“輸入型”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事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需要變革和重建教學關系,從過去的以教為重心轉變為以學位重心,讓教學能夠“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這需要教師“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建立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為主線、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
二是在教學策略上,要從學科知識導向轉向學科素養導向,從傳統式教學轉向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xx年版20xx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所以,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科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式,“采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書中,余教授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種教學策略,即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每一種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論剖析,也有生動的案例呈現,突出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標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建議,即“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綜合性教學形式的有效倡導,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匯,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于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近期,工作坊的共讀書目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次閱讀,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書中指出: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人,人的成長和發展是教學的'真正落腳點。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只關注教材,更應該關注學生。有時候,我們總想按部就班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點一遍一遍地講,生怕學生沒有掌握。即便是這樣,依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明明已經掌握了,可沒多久又不會了。其實想想,課堂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可能是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進去的,并不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主動獲取的知識,所以對知識的掌握只是短暫的。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應該以全體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即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學習狀態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應該通過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課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通過生生互動,信息共享,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反思自己的課堂,我時刻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如檢查他們是否在認真聽課?課本是否翻到正確的頁面?是否在思考問題?小組合作時有沒有參與討論?有沒有積極地表達?我還適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難度大、有挑戰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孩子;容易的問題、簡單的對話表演留給中下生。當他們回答正確了,我面帶微笑豎起大拇指及時給予表揚。當他們猶豫、不確定時,我表示感謝,并鼓勵、提示他們再度思考。
書中提出讓學生學習在先,以學定教。回想自己最初的課堂,真的是“滿堂灌”,生怕漏掉一點兒知識點。后來我才意識到,課堂上不應該是學生圍著老師轉,不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是老師跟著學生走,學生需要什么我們教什么。讓學生“先學”,我們再“后教”。我們應該把閱讀的機會和和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通過引導、點撥、激勵將學生引向主動學習,深度學習和創新學習。正如書中所述:“先學”解決現有發展區問題,“后教”解決最近發展區問題。
總之,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發生改變,讓我們努力成為語言學習的促進者,思維發展的引導者,審美情趣的創造者,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遠大目標繼續努力。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在工作室王紅老師的帶領下,和志同道合的同仁走在專業閱讀的路上,增長的是知識,提升的是素養,收獲的是幸福。
暑期是老師的療養站,是老師的休息站,更是老師提升自我的加油站。閑暇之余,我有幸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的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怎么樣達到,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學生主體,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什么是核心素養?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是指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也就是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的三種品格與能力。而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是老師灌輸的,是老師利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這些品格和能力。
二、如何進行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現有的教學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讓學生要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樂學”是老師的艱巨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三什么是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書中介紹到,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策略分為: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這六個策略相輔相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從余老師的書中我知道了核心素養,并且知道了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堅信,如何我們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我們一定會畫出教育的圓滿。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饑似渴的加以吸收。根據工作坊要求,我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通過閱讀,我明確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教師。學高為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
文中的第二章就重點提到了這一點。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小學英語課標則描述到,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認為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1、做一名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
教師不光要熟悉課本的每一句話、每一幅插圖,還要注重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深入開展語篇研讀,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并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2、做一名觸類旁通的教師。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注重課本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因此,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材開始涉及人文、天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僅是英語科目的教師,還要觸類旁通,涉獵廣泛。而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學生能獲得的信息量也更大,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學生,與時俱進,變“一桶水”為“長流水”。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中。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則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4
在工作室主持人帶領下,利用假期時間我讀完了余文森教授的著作《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體會到了開卷有益的道理,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著作,本書既注重理論內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實踐應用的策略介紹,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等。可以說當今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領會學科素養的內涵和實現途徑,將核心素養有機的融入到自己的學科教學實踐中,著力培養學生發展需要的品格與能力。讀完余教授的著作,不僅領略了專家睿智的見解,更啟發了我對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策略的思考。
讀書啟智,用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統編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強調學生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那么怎樣安排讓閱讀成為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手段呢?
首先應樹立讀書學習的榜樣,教師帶頭讀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我們可以每學期向學生公布自己讀書計劃和閱讀進度,并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讀書,寫讀書筆記,寫通訊稿件,寫教育課題論文,與學生分享自己發表的文章,師生形成共讀氛圍,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讀書引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
其次,利用教讀文本的機會與學生分享文章優美的語言、精美的構思和文本蘊含的人文美,讓學生閱讀更多作品。教師教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講讀課文力求精細化,教給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品味文本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題,與文本對話,產生共鳴,獲得情感的體驗。放手讓學生把從精讀課文時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若干篇同類或者相關作品的閱讀中,讓其不斷進行自主性閱讀,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語文能力的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自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以學定教,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先學后教,助力學生讀書習慣的養成。
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很多學生熱衷于使用手機玩游戲,淡化了文本閱讀的意識,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在教學中我采取先學后教的語文教學形式,以課本和導學案為依據安排學生課前自學:通讀課文,完成學案的課前預習作業,每次新授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學字詞的成果,請學生談閱讀課文的收獲。運用這種教學形式,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顯著增強,大部分學生逐漸養成了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好習慣,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的基礎。
(二)以問導學,助力學生提升文本解讀能力與思維品質。
要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在認真研讀文本的基礎上設計有梯度的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分析文本,誘導學生發現新問題,讓其逐步養成深刻理解文本的科學思維習慣。比如,在進行《中國石拱橋》一篇文章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性的進行思考和探究:趙州橋總共有幾個特點?每一個特點分別說明了什么樣的問題?這些特點的順序是否能夠進行調換?這樣在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生就能夠實現思維的活躍,對文本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進行主動探究,以有效的思維活動實現文章的深度理解。在思考過程之中,很多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到這樣的寫作是嚴格按照說明的邏輯順序來展開的,由主到次的對全橋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能夠讓讀者借助閱讀實現清晰認知的形成,還能夠讓他們對趙州橋的特點進行全面把握,因此這些順序是不能夠調換的,這個過程中學生一邊進行閱讀,一邊開展思考,就能夠實現文章的深刻理解,對其中表達的妙處進行體會。教師借助問題設置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從而有效轉變傳統的、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接受的思維模式,讓學生以教師的引導為引領,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語言的感悟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發生改變,讓我們努力成為語言學習的促進者,思維發展的引導著,審美情趣的創造者,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遠大目標而不懈奮斗。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5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遵循系統性教學、熱點教學、實用性教學、思辨性教學等教學原則,并以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政治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政治情境,讓學生在政治情境中感受政治情況,形成政治認同,將其內化于心。教師要創設政治教學活動,在政治情境活動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并促進其政治認同。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人大會議活動創設政治情境,讓學生自愿擔任各個角色,扮演主席團、總理、代表團等,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說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又例如,在講解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G20峰會、亞投行視頻資料,展示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產生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情感。
2、開展辯論探究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指示內容開展辯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通過設計可辯性主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組辯論等模式形成理性思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辯論探究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具有可辯性,如如何看待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通過爭議讓學生展開理性辯論。此外,還辯論活動還應堅持從個體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讓學生適應獨立思考,通過集體探究、辯論碰撞思維,從而在幫助學生個體形成理性精神。在開展的辯論探究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梯度供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民主氛圍、設計爭議情境讓學生進行集體探究和辯論,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身觀點,學會理性看待問題。
3、組織合作探究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向學生提問、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積極思考和討論,并在不經意間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現實中某一官員貪污案為例,提出為什么必須依法行使權力、權力為什么要接受監督、如何用好自己權力?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思考問題、搜集材料、課堂講解等步驟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集中集體智慧,獲得更全面、更理性的答案。在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結合教學內容及當地社會問題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踐充分認識社會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公共參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視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統一。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6
這個寒假,在清苑區王紅語文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讀到了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書中的很多教學理念讓人受益良多。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教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要厘清一些概念,并清楚應該怎么落實。
厘清概念
1、素養。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再通俗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具體指什么卻一直很模糊。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表現在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表現在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目學科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落實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二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所以語文作為基礎人文學科,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知識傳授中,更體現在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中。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想保證核心素養可以順利得到落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需要保證核心素養的操作指南和課程標準修訂和教材編寫同步制定,保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可以與語文課程教學緊密相結合,使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可以順利轉化到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七年級下冊教材為例:第6課《老山界》,文化知識是把握敘事線索、賞析生動細膩的描寫,文化素養是踐行長征知識,體會老一輩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第8課《木蘭詩》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對“巾幗不讓須眉”的理解。第14課《驛路梨花》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學習雷鋒精神。
其次,教師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內容具有連貫性,讓學生在語文教材學習過程中不會出現知識鏈條的斷裂,也不會出現知識邏輯的矛盾,從而保證語文教材的目標明確,能夠滿足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需求。
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例,小學的《寒號鳥》到《犟龜》,再到中學的《皇帝的新裝》,教材中一直有童話故事,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連貫性,教材的核心素養知識就是告訴學生們,在領會一定道理的基礎上,我們更要始終保留一顆童心。
再次,教師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具備可讀性,良好的語文教材就是需要學生能夠讀懂,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價值觀的偏向,教材中經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回歸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在過程中需要在補充教材中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就是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的教學,能讓學生借助知識的載體,快速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7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為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匯,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于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為目標展開教學”,后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為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云。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為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里,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為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么,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系,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托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回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學科活動為路徑、以學科教師為條件、以學科考評為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和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后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后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為例,基于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制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鑒。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著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么,補什么”,因此特地將它作為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8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展。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9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了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0
在20xx年的寒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通過學習,我知道素養就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核心素養是指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以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再具體到語文學科,則是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書中提到,不管哪門學科都應該擁有三種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就小學語文來說,要培養學生能自主讀懂教材的能力,學生讀不懂的,老師就教,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老師就不教,要讓學生海量閱讀,不要成為潛在的差生。還要培養學生會提問的能力,主要包括會發現會提問會分析,甚至會解決。最后還是要學會把內化的東西,用書面語或口頭語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對內容是否真正理解的重要標志。
而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那就是教師。教師的文化素養顯然不等同于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它是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味、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等的總和。所以,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先注意提升自己的素養,尤其要修煉自己的學科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素養的學生。
書中第二篇章講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基于立德樹人的`、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課課滲透“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們的教學策略也要發生轉變,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教學的基本策略。如: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所謂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
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通過教師的不斷培養,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這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總之,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在語文教育教學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使自己和學生一起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養人。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1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么區別呢?素養來自于知識技能,又高于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鉆研教材,博覽群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并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來。隨著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于對教材反復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著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墻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墻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烏鴉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于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群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2
20xx年的春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是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一次質的提升,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編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
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一、“核心素養”的認知
1、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
2、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哲學家羅素認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無論是對于個人的發展還是對于社會的進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兩種力量,缺一不可。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確定了核心素養的框架和內涵。2016年年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范圍征求意見,現已進入正式頒布的倒計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
1、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2、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物理理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課堂教學點結合探索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智力、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同時德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滲透及全面進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力求在物理知識學習、實驗探究等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學科整合和實驗表達和操作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提升物理理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
3、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余文森教授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上所述,僅是我閱讀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學習過的教師都有許多不同的且寶貴的思考與建議。“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把“終身學習”銘記,以求自己的終身發展和進步。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3
一、優化策略,加強體育道德
書中提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體育品德包括體育道德、體育精神和體育品格。體育道德要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誠信自立、公平正義;體育精神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參與運動,培養自尊自信、意志頑強、超越自我、勇于進取的精神;體育品格包括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這些是體育學科獨有的育人要素。問題在于如何讓孩子們理解與感受,并內化于心,表現于身。
以低年級的課堂為例,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以親切、富有童趣的課前導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增強孩子們守規則意識,利用合作的形式加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競爭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成功體驗,從小樹立正確的勝負觀,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這樣的課堂不僅有趣,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技能,獲得自豪感,也能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獲得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起教師一味講解技術動作,學生枯燥反復練習的課堂,教學為主會更高效、更實用,也更讓學生獲益,同時道德滲透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二、善用競賽,提升體育精神
體育不是一門只關于運動技能的課程,它還涉及心理健康、體育精神、體育人文等。體育課堂,特別是體育競賽往往有很強的競爭性與挑戰性,有輸有贏,有強有弱,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敢于挑戰,在面對失敗時從容面對。在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尊自信、勇敢頑強、積極進取、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引導提升,讓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提煉自身所表現的體育精神。并結合優秀人物如:中國女排不畏困難、敢打敢拼,不斷進取,取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拼搏精神;中國奧運代表團從零到有,直至巔峰,失敗中走向成功的感人事跡等,提煉“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等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過程中錘煉屬于自己的體育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
三、關注互動,培養體育品格
課堂教學實施中有兩種互動方式: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兩種互動貫穿整個課堂。在大部分的課堂中教師一般會較多關注師生互動,以此來讓教學內容順利、有效的實施。但往往忽略或者少數能關注到生生互動的內容。而生生互動中又能直觀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學生之間是否良好的合作;有沒有在活動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能不能協調、溝通各自的想法聯合力量為達到目標而相互作用;互動中是否相互尊重、民主等等。學生在分組或合作探究中,在教師有目的的指引下,學生以學習運動技能為核心相互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思想交流碰撞中體會運動樂趣與學習的意義。
以球類課堂為例,在技能學習掌握后進行的`小組比賽中,學生通過對自身水平的認知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分配場上的位置,比賽中團隊合作、相互激勵,在賽后及時總結分析,這些互動都有利于核心素養的發展。相反,不是所有的互動都是正面的,也會出現爭論、指責、批評等負面情緒的宣泄。教師要第一時間疏導,這也是學生情緒控制核心素養發展的良機,教師要抓住“課堂生成”的“關鍵點”及時進行體育品格的培養。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4
記得本世紀初第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各種培訓和講座向一線的老師們紛至沓來,如一個表面聽話的孩子,老師們學了多少、思了多少就很難說了。而走進課堂,教師怎樣面對手捧的“新教材”,才是反映每個人是否真的走進“新課程”。在第一輪十年課改中,筆者覺得更多的一線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著往前走,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于很多的課堂或“穿新鞋走老路”,或一味求新、偏離了課堂和課程的軌道。當然,在這種搖擺和彷徨中大多數老師們也漸漸尋到了新課程的根本,找到了自己課堂的定位。
捧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并覺自己必定能走出“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的混沌。“核心素養”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充斥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但多為“擦邊球”,何為“核心素養”,為什么要講“核心素養”,怎樣培養“核心素養”等等,聽者仍是一鍋粥、脈絡不清。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余教授可能已感到需要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為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如文中所說“既然本次課程改革是從研制、提煉核心素養開始的,那么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從素養到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閱讀中,我也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當然,文本的閱讀主要還是告訴我們核心素養“是什么”、新課程改革為什么聚焦“核心素養”,而具體的策略只是原則而非模本,面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具有各自特質的教師恐怕還應遵循原則而“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如前文所述,第一輪的課改中,老師們為什么被動跟隨,為什么沒有準備好。可能是太久的思維定式讓大家習慣于熟套。“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養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怎樣的素養,聚焦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教師的核心素養準備好了嗎?因為在乎素養,在乎自己教師的核心素養,所以很希望問道于這類“素養”類專著。也許過分相信教師的素養或在乎學生素養的培養,余教授在本書中也只輕輕帶過“教師的核心素養”。“深刻”、“獨到”、“廣博”是余教授到來的新課程改革的承擔者的學科素養的期望,三個精煉的詞語覺得也是筆者期望自己課堂中學生所應有的素養。從學生到教師,可以說是每個從教者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或應怎樣做才能具有這樣的素養,文中并未告訴我們。對于教師的教育素養,筆者同樣覺得是自己對教學效果期待和最佳期望。
歸結以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5
20xx年11月我參加了廣東省楊昌彪名師工作室與湛江市袁燕青名師工作室聯合開展學員跟崗研修活動,“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更深入、更透徹的了解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我專心研讀了由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撰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該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既注重理論內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實踐應用的策略介紹的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用書。
從書中,我了解到“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20xx年3月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
余教授在書中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還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書中第一章第四節“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系”中提到“核心素養來自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且指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三維目標中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目標”,“要體現并聚焦于學科的精神、意義、文化,反應學科之情、之趣、之美、之韻、之神”,與“學科知識”、“學科活動”融為一體,才能逐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且“要在內化,上下功夫,只有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轉化為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有品位的人”,這一維度的目標才能實現。
可見,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不可分割,要在把握這一維度的目標,注重巧妙融合與真切落實,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具體到某學科的具有學科特點的素養體系。結合高中物理學科來分析,物理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興趣,對物理文化內涵的認識,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規律,發現物理之美,感悟物理魅力,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的精神和價值觀。
通過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初步解決了近期教學工作實踐上的一些疑惑,找到了理論指導方向,使我課堂教學得到改進。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道路上,我將追隨教育改革的腳步,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改革與實踐,希冀做好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優質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6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 "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么叫"核心素養"?
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
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說真的,我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于是我翻閱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回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閱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閱讀。
可見,學生的閱讀是多么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 ‘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近兩年,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對于重視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閱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我們在強調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讀一些書呢,甚至是列給學生的一些必讀書呢?當我們在給學生開的必讀書書目也好,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書也好,那么學生到底讀的怎樣,閱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進行必要的跟蹤指導和監控。當然指導和監控的方式有多種,調查問卷、讀書沙龍、寫讀書筆記等。如果我們教師不也去進行實地閱讀,怎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監控,又何談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后,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于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再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記得去年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課《天地人》,我當時在教認識"地"這個字時,當有的同學組出"地下"這個詞時,緊接忽然有一個小手舉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說: "老師,我知道地下有巖漿"!"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從書上知道的。"我當時吃了一驚,倘若這要是發生在城里的小孩身上,也許算正常,但對于農村小孩來說,況且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能說是不足為奇嗎?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也許在某些領域,孩子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顯然僅僅有一桶水,哪怕是一潭死水肯定是OUT了!這種形勢難道不逼著我們去讀書嗎?否則,我們怎么又能滿足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7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使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概念內涵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作者用了9內容詳細闡述了素養與素質、教養、修養、涵養之間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說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采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也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
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采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光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言,放學排隊不喧嘩,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識才培養出了“書呆子”,我們儒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8
在工作之余,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對于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書中又強調了幾點:
1、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2、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3、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4、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
于此,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經常反思。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要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
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以核心素養為指揮棒,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19
假期我讀了一本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書名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數圍繞核心素養展開。剛開始對核心素養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書的作者余文森老師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幫我理清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人。
書中的第二章提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的。”由此我想到了我所教的音樂學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緒、速度等各種音樂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讓我們理解的背景、價值觀,更是通過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性教育。比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它讓學生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讓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書難。
除了閱讀了教育書籍,在假期中,我還聆聽了三場音樂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朱曉老師的《評價促成長,學生穩步前進》,她提出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師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評價時要遵循學生年齡的特點,注重評價的內外全面融合,適合主體發展。然后是繆海云老師帶來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這堂課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沉浸式教學,簡單來說是一種追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學方式,學生“沉浸”在教學環境中,達到積極、高效的學習體驗,并能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給學生審美上的沉浸。最后是高誼老師提出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從中我了解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預設,而生成基于預設,是預設的提高和創造過程,預設是根本,生成是靈魂,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成長。這就對我們老師要有較高的要求,要深入鉆研音樂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氣,還要確立“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預設觀,當然,老師的綜合素養也要過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開學之后我要繼續珍惜悅讀會的寶貴機會,從書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不斷的充實自己,夯實基礎。最后引用繆老師說的一段話:“教師自己認知和體驗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樂中去體驗,這是教師的辛苦,也是教師的幸運。”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0
學校教育不是給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而是給人生準備好必要的槳。
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系列問題。
這個寒假,在浙江省張作仁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51科研力量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遇見了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通過對本書的整體瀏覽,了解到本書的基本邏輯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并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整本書自成系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便于讀者理解作者,是一線教師必看的好書。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維照進工作、學習、生活。本次閱讀,我們采用拆書方式進行深度研讀,即各學員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研讀章節并作線上線下分享交流。我重點研讀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
本章節組織闡述的邏輯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從概念的意蘊和具體策略兩大章節展開,其中意蘊從有意義學習的淵源和意義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展開闡述。具體策略從意義化教學案例和意義化教學改革的案例展開闡述。意義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從學習論的角度理解,又可以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理解。從學習論的角度來說,有意義學習是奧蘇泊爾最為倡導的,他認為學習就是通過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情感的陶冶、價值的形成、思想的啟蒙、道德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上說,教學也是和學生精神上相遇的過程。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基于此,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基于意義化策略的課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層面的,是對人的價值的足夠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種課堂:道德課堂、生命課堂、幸福課堂。這些課堂立足生命的終極意義,實現了從知識教學到精神意義層面教學的提升與飛躍。
教學的最終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話:學校教育給你的知識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就叫素質。那么剩下的東西究竟是指什么?
縱觀本書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答案,核心是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是知識更為隱性,更為重要的內在東西,是影響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也是意義化策略重點闡明的價值所在。
愛因斯坦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完成。禮物,字典上解釋,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種載體。由此聯想,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倡行一種師生建構性的交往,那么,作為學科教師(送禮者)如果能研究如何為受禮者(學生)傳遞信息(本學科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情感、意愿(本學科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的思維方式來關照自己的課堂,那么,無論是課程內容確定、活動方式選擇以及教育教學時空的拓展等,都將發生質的變化。也只要這樣的課堂交往過程,我們才可以說也將知識及其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命得以涵養、心靈得以凈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發、價值得以形成的過程。
教育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閑暇。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實現知識對學生個體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指導功能,助力學生成為自主發展的自由人。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1
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是什么?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統回應。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余教授認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么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么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就教學談教學,而一定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的意識,否則,教學就會陷入就事論事的弊病。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惟其如此,學科教學才能有效地促成學科素養的形成。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我收獲最大并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可以說,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2
長達近兩個月的讀書活動——《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的閱讀已經結束。回顧兩月的讀書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獲著。
該書作者余文森,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教師教育學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早在十年前,就從一些資料上看到過他的文章,他以嚴密的邏輯,準確的語言,大量的事例將一些生澀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讓人從中受到教益。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什么,為什么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中“學會”一詞很重要。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一、弄清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么,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評講時查缺補漏。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現了什么新問題。
四、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及情境化的具體策略。本書系統而明確地提出閱讀教學模式的步驟是: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背一背,做一做,寫一寫,講一講。這種教學模式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且全是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系生活實際、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朗讀,描述,比喻)、新舊知識和觀念、背景知識和場景、問題等。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怎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么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3
核心素養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但是對于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落地?課堂上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很多老師其實是比較模糊的,去年我有幸加入了袁燕青名師工作室,在跟隨名師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一詞貫穿著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在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書中內容分為三大篇幅,從核心素養的意義談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最后對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說明。
書中提到核心素養為“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
首先談到能力,現在的教育中經常把學生的智力發展看成主要的能力,老師、家長、學生、社會都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做出過很多努力,然而這是一種狹義的能力,那真正的能力又是什么呢?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會慢慢忘記曾經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忘記了公式,忘記題目怎么做,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備了閱讀、書寫、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的話,將是一生中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現階段由于中高考的指揮棒的作用,很多學校和老師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傳授知識上,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很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樣不利于為國家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大學生怎么什么都不會做啊”,然后還要花時間和金錢重新對剛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曾經有個醫學院的學生跟我講,他在實習的時候發現他自己什么都不會,連醫院的護士都不如,明明在學校考試的時候也都通過了,書也背的不錯,當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片空白,讓他很焦慮,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們的學校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培養有能力的學生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讓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其次談到了品格,韓愈在《師說》一書中說道老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就是我們當下說的“思想教育”,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成才的。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獲獎者說:“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獲獎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后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條件,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作用很大,這些都是學校,家庭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有一位日本的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獲得了眾多中國網友的喜愛,大家喜歡他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羽生結弦獲獎無數,在這眾多獎項的背后是他自律、認真的品格在支持著他把花滑事業做到了極致,還有他的人品,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找借口,懂得尊重他人,在自己受傷嚴重的情況下還在關心他人的傷勢,尊重我們的國家,在發布會結束時,向著我們的國旗深深的鞠躬。我想他能圈粉無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顏值和才華,還有他那美好的品格。
反觀在這次冬奧會上的韓國運動員,雖然韓國運動員的短道速滑是非常的厲害的,但是因為他們低劣的人品和卑劣的手段,一直為全世界人民所不齒,失敗了就會找各種原因賴上,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想這種運動員也不會有什奧林匹克的精神,終將不會成為短道速滑的一代宗師。
羅曼·羅蘭曾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好的行為品格是受用一生的財富,其價值遠超海量的知識和高分數。我們的學校不僅要培養有能力的學生,更要培養有德的學生,如果只重視能力的培養,忽視品德的培養,終將會培養出一批精致利己主義者,這對我們的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要培養出有品德的學生,老師要加強自我修煉,努力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言傳身教,塑造學生的品格。
以上是我對書中的一小點談了下自己的感受,書中還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去學習和探索。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逐步落實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4
20xx年x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養?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問題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我想可以從《核心素養導向的堂教學》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余森,教育學博士,現為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基礎教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中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
書籍內容摘要
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的高度進行。
從學校教育說,一方面我們要從學校整體教育的高度界定和確認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從具體學科的角度研制和確立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兩者要保持有機聯系和銜接,既要把普適性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具體的學科素養當中,也要把學科素養提煉到一般素養中去。
第一部分:核心素養的內含————核心素養是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第二部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構—————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
第三部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整體化策略。
語句摘錄精彩分享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有別于素質,"素質"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備的東西。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的性質、特點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點。當我們區分素質和素養時,我們強調前者是先天的稟賦,后者是后天的產物。這一點尤其表現在生理方面。我們講生理素質而不講生理素養,就是因為兩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別。從廣義角度講,素質是素養的上位概念。
素養和教養:從學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的素養。不過,我們平常所說的`教養,強調的不是"教",而是"養",廣義上指的是人的整體的全部素養,狹義上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質。
素養的構成: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素養是一個人的"人格";素養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素養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2、核心素養
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教育的角度講,我們必須凸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核心素養,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核心素養是其他素養發展的基礎,是個人縱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它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就像受精卵一樣,不斷通過細胞分裂,形成一個鮮活的生命。
核心素養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它不只歸屬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為人的"最大公因數",是合格公民、優秀公民的共同基因,是每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條;它也是人生發展、人生幸福的"最大公因數",是所有人終身發展的共同的必備要素。
粗淺翻了翻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我覺得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我們數學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一堂數學的成功與否,應看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5
學校組織閱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該書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這本書共包括三大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一、核心素養大事記
1、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2、20xx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凝練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的發布,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核心素養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3、20xx年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征求意見。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的關系
閱讀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所有不解在這本書中都一一解釋。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精神長相,了解他的內在素養。正如作家龍應臺在被問及“文化素養是什么”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現在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責任)。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4、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有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東西。
三、“完整的學習”和“原生態學習”
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關系變革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這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這就是基于學習的教學。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是關鍵的抓手。
1、“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①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學生與原生知識、真實現象之間直接會面,發生挑戰的機會被取締,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對新現象的透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最本質意義、最具基礎性價值的教學環節。
②思考環節。學生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明白疑難性的問題,還要弄明白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傳統課堂是回避問題因而也無需思考的課堂。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這樣的教學,只剩下所謂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進入深度思考是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得到增值、完善、補充、更正,使自己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范式,又稱為“通用式”。
2、“原生態學習”。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生主體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的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即個性化解讀的學習。
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學習
③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
④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
⑤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四、“學講計劃”與“對分課堂”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理念為:基于核心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據三大教學基本理念,詳細闡述了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1、徐州市的“學講計劃”
江蘇省徐州市的“學講計劃”立足現實問題,用“學進去,講出來”這種最簡單、最質樸的表達方式概括了教育教學的本質,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做了獨特的根性的解讀。它抓住課堂,抓住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抓住師生關系和學生主體等核心問題,回歸到教學的本意。
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開始從做“加減法”開始逐步推進。
第一、減一點老師的包辦,加一點學生的自主;
第二,減一點無效的灌輸,加一點有效的實踐;
第三,減一點老師的霸權,加一點學生的表現;
第四,減一點刻板的說教,加一點情感的交流。“學講三年”,生動活潑,充滿生命激情的課堂再次出現。
2、張學新的“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吸收講授內容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
對分課堂重新分配了教學中的權利和責任,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讓學生承擔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也因此使課堂變得和諧、舒暢,充滿了樂趣,生機勃勃。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我共讀兩遍。第一遍,我帶著問題“什么是素養?”“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等等粗略閱讀。第二遍,我按照目錄和章節標題慢慢品讀。讀完書,我寫了18頁讀書筆記。套用書中的專業術語,我此次讀書的過程是“原生態學習”,直接面向文本,沒有老師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但效果甚好,收獲很大。
讀書過程中,我體驗了核心素養導向課堂的“通用式”,即閱讀——思考——表達。閱讀時,我與文本對話,將書中的內容與個人學習和生活經驗碰撞;思考時,我與自我對話,常想在我的課堂上,要如何做到以生為本;今日表達,我將讀書筆記反復查看,細細研讀,以期可以給讀者一種高質量的知識分享。
核心素養之于我,和學科知識之于學生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我認為將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將閱讀——思考——表達應用于教學應該是新課堂的標準。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6
剛開始讀這本書,倒不是很難理解,但真的很難讀下去,第一章全是關于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知識,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其所云了,為了克服自身的這個問題,用筆比著讀,讀到有意義的地方還可以勾畫下來,讀著讀著,我總感覺這本書像是趙校長寫的書,里邊關于教育、課程的一些真理完全和趙校長如出一轍,終于知道為什么271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學校遍布各地,屹立不倒了,我們走的教育方向和國家完全一致,符合道。淺談一下我的理解:
一、素養
這本書講的是核心素養,自然必須清楚的知道素養、核心素養、學科素養的內涵,概念不清、離路徑不明,必然會迷失方向。作者講了很多素養和教養、修養、涵養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說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系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二、素養的DNA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即精華所子啊,我們都知道,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我的課堂中排隊、不喧嘩、杯子擺放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知識,才培養出了書,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文中講到了三種不管哪門學科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 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你的內容,養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2、思考能力。備課的時候,自己多預設問題,問題是思考最好的營養劑,一位教授講過:能夠帶上滿口袋問題走進課堂的課,算好課;能夠在課堂上喚起學生提問、發問的課,算更好的課;能夠喚起學生提問,居然被學生的問題問倒了的.課,算是最好的課。有教授的話在這兒嗎,以后再被學生問倒,就不尷尬了,哈哈哈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7
閱讀完《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人必備的三種核心品格,自律、尊重和認真。其中認真關乎做事的態度,現在,大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強調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對待萬事萬物,對待所有的工作。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要認真工作,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與學生進行每一次心靈的溝通!
每每看到夜深了,學生們都已經離開,還有老師伏案疾書,為明天的課潦草做準備,被老師的認真態度而感動!辦公室中,時常看到同學科教師,為了一道題的出題意圖而討論的熱火朝天;因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幾個搭班老師,共同討論共同找辦法解決;曾經沈婷老師為了出一份自己滿意的試卷,一有空就坐在自己的電腦前,經過深思熟慮,認真敲打出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期末要開家長會了,為了給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牛主任從手機中搜索了大量的照片和視頻,自己學習剪輯軟件,制作出令我們都羨慕的視頻!認真的工作態度讓我們不斷的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從學生的角度講,就要認真學習,正如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所指出的:“字要規規矩矩的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而對于數學學科,更要認真的寫字,工整整潔的字體不但能贏的老師的喜愛,更能夠增強自我的信心。可是,學生長期對自己的要求比較低,個別學生的書寫很是潦草!針對這種情況,班老師讓寫字不工整的學生去她的辦公室,握著學生的手一筆一劃的教,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嚴格,更是不好意思,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不良的寫字習慣,養成認真寫字的好習慣!正是有了老師的認真與較真,才慢慢促進學生的'認真!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必備品質。十一班的劉佳和冬煥彪兩個同學,不受其它學生的干擾,上課認真聽講,并記錄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下課就跑過來問老師問題,一遍聽不懂,就跑過來問第二次,這種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才有了自己優異的成績!
俗話說“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日本就是一個追求認真的民族,在日本的社會中,一個人如果跳槽兩次,是很難再找到工作的,很多人一輩子只從事一份職業,并做事認真,精益求精,那怕是用過的報紙都會疊的整整齊齊,才使得他們為世界創造了很多品牌!
作為一名教師,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每一個學生,影響每一個學生,以我們的認真喚起學生的認真!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8
今年的暑假,我們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深入了解當下火熱的話題,核心素養。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閱讀,通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29
上學期末,名師工作室的前輩推薦我們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當我看到余文森博士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急切地想要閱讀地想法。暑假里,我開始靜心閱讀,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這就首先要有合格的'學科老師,合格的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些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在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得到拓展,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以生為本,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興趣,通過學習使之發展為自己的特長的做法是對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去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從而節約出時間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做”,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天寫“工作日記”,反思自身一日之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0
最近讀了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書籍,深受啟發。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教育的核心目標。
書中強調,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應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同時,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科融合。各學科之間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教師通過跨學科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網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和意義。
此外,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還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要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式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1
在閱讀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書籍后,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教師的重要任務。
書中指出,要實現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出發點,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讓他們在學習中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創新,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此外,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一個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關愛和支持。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確了自己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中的努力方向。我將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富有成效的課堂,為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2
讀完有關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書籍,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猶如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教育教學的前行之路。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這要求我們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我們要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同時,書中還提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
此外,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也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創新能力等方面。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總之,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踐行書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3
近期,我認真研讀了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相關書籍,深受啟發。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教育的核心目標,而課堂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陣地。
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些核心素養,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其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導向學習、項目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溝通與協作,在解決問題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再者,評價方式也需要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過于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中,評價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綜合能力的發展,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最后,教師自身的素養也至關重要。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核心素養。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感染學生。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式,提高自身素養,為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4
讀完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書籍后,我對教育的本質和目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場所,而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舞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意味著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讓他們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品格、能力和價值觀。
書中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同時,跨學科教學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融合中拓寬視野,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此外,合作學習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努力營造一個積極、互動、創新的課堂氛圍。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5
閱讀了有關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著作后,我深感教育的使命與責任重大。
核心素養為我們指明了教育的方向,那就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全面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結果。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離開學校后依然能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應對現實挑戰的必備技能。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和得出結論。通過不斷地實踐和鍛煉,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創新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嘗試、敢于創新。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創新平臺,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為了實現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科前沿動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努力探索創新,為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人才而不懈努力。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6
在閱讀了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相關書籍后,我深受啟發。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課堂教學的本質和目標。
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能力。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此外,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還要求教師注重跨學科教學。不同學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教學,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和意義;在科學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和實驗設計。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7
讀完有關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書籍,心中涌起諸多感悟。
在當今時代,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意味著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傳統的課堂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培養。然而,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課堂應該成為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創新思維的場所。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啟發。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設計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其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項目式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例如,通過問題導向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最后,評價方式要多元化。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依據,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在核心素養下,評價方式應該多元化,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又充滿挑戰的任務。我們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 38
閱讀關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著作,仿佛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教育新境界的大門。
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我們重新審視課堂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它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在這樣的理念下,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教師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我們不再是知識的獨裁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和合作伙伴。我們要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應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和方法的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寫作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此外,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核心素養下的.課堂中也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學會與他人溝通、協作,共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它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學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我相信,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我們的課堂教學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06-22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5-22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范文(精選20篇)01-04
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5篇)03-02
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策略心得體會11-10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設計12-10
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05-09
學生核心素養培訓心得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