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1
新課程實施多年來,教師和學生收益匪淺。我覺得最大的收獲是: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數學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教學民主化,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和歸納加強了,同時立足基礎,抓好雙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促進了數學質量的提高。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課程中刪減或增加了一些知識,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
2、在初中新課程中新增設了“數學實驗室,數學活動,課題學習”這三個模塊。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內容。為了適應教學,中學數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
3、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數學實踐活動課,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重知識主線的突出,將以函數思想為主的代數知識,以平面的基本關系為基礎的幾何知識和以在生活、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概率統計初步知識連成一條“數學基本方法——式——方程”和“不等式——函數——平面圖形——概率”這樣一個平面式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2、在數學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贊嘆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4、傳統意義上培養學生的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解題能力上,而新課程特別強調“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過程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
5、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中學數學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四.立足基礎,抓好雙基
雙基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決條件,就當今中考而言,雙基仍然是主要內容,在實驗區試卷中也不例外。所以要加強雙基教學,尤其要加強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方面的教學。但在實施雙基時,絕不能機械記憶和簡單重復,搞題海戰術。要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利用雙基解決具體問題,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知識本身,還要揭示它的本質,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掌握蘊涵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五.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征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愿違的。在教學中,有的不要包辦代替,特別是當前的中考試題,靈活多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六.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在教學中聯系生活背景講解數學;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七.克服思維定勢,推進開放探究
學生在做題時,往往會出現套路,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很大程度上的歸納和模仿練習造成的。特別是綜合復習階段,老師習慣把一些問題分類整理、歸納已介紹解題的一般方法,如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按工程、行程問題等進行歸類,幾何證明按角、線、乘積等進行歸類,實際上這樣學生是歡迎的,因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樣做容易產生思維定勢,再加上經常性的模擬練習,對一些問題的解法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旦題型變了,就束手無策。在教學中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選遍一些因思維定勢而出錯的題目,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使學生都能給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八.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于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于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發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的數學之光”。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2
從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來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發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必須善于學習、實踐和創造。現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僅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時積累的幾點方法羅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人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不是上幼兒園就開始聽課了嗎?誰不會聽課呢?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正確的方法聽課,這就導致學習效率差。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
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于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三、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第四、要指導學生一定要養成先看書后做作業的良好習慣。現在學生的通病是僅僅把教材當做一個習題簿子,做作業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要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復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干。這也就是常說的:“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但課外閱讀要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才能避免濫讀,費力不討好。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3
從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來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發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必須善于學習、實踐和創造。現代教育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僅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要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時積累的幾點方法羅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人認知結構或已建構的認知結構無法同化這個問題,便要求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聽課
不是上幼兒園就開始聽課了嗎?誰不會聽課呢?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用正確的方法聽課,這就導致學習效率差。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心理上的準備、知識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身體上的準備等;
其次、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要只背結論,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于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三、學生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第四、要指導學生一定要養成先看書后做作業的良好習慣。現在學生的通病是僅僅把教材當做一個習題簿子,做作業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邊。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要指導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認真地閱讀例題,結合教師課堂講授,把知識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業,就會少走彎路,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做到了充分的鞏固、復習。
5、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能有效地使課內所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所學知識的理解,擴大文化科學知識的眼界,拓寬思路,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增長工作才干。這也就是常說的:“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但課外閱讀要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才能避免濫讀,費力不討好。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09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7-21
學習體育新課標心得體會12-08
學習的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21
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08-15
學習物理新課標心得體會11-02
學習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02
學習物理新課標心得體會11-06
學習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06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