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從對小學數學學科性質的認識出發,來分析與闡述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主要任務,并用發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論來論述小學數學課程的變革與發展,尤其是結合小學數學的發展和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來分析今天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
從教學研究的論述角度看,本書始終將眼光盯住兒童的學習,始終在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教數學。下面就從探究學習這一點談談我的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上用不著選擇和創新,因為自有教師為他們選擇、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重在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運用,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中,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么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小學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于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于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并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2
剛參加工作那陣子就接觸到“建模”這個概念,也曾對之有過關注和嘗試,但終因功力不濟,未能持之以恒給力研究,也就一陣煙云飄過了一下罷了。
xx的講座再次激起了我們對這個曾經的相識思考的熱情。同樣一個名詞,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xx賦予了其更多新的內涵。
首先是對“建模”的理解差異。那時更多的是一種短視或者說應試背景下的行為,“建模”的理解就是給學生一個固定的模式的東西,通過教學行為讓學生接受而成為其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而xx的“建模”更多的是一種動態的或者說是一種有型而又不可僵化定型的東西,應該是可以助力學生發展最終可以成為學生數學素養的一部分。
其次,對于如何建模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過去更多的是一種對數學模型簡單重復的強化行為,顯得單調而生硬;而xx的“建模”則更多的強調不同層面上引導學生通過“悟”、“辨”、“用”等環節,讓學生立體式全方位的理解模型、建立模型,從而避免了過去那種“死模”而將學生“模死”的現象。
xx的“模”,強調應該是一個利于學生可發展的模,可以進入到無意識和骨子里,成為學生真正的數學素養,最終能夠跳出模,從而達到模而不模的去形式化境界。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3
20xx年11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磚埠鎮中心小學舉行的小學數學分片聯研活動。本次活動共開展了四節課,每一節課都十分的精彩,每節課都有自己成功的地方。聽完這四節課以及老師們的點評,我覺得自己收獲頗多,很多課中細節值得我好好咀嚼、回味、反思。
總結這四節課的特點,我認為青駝小學劉勝銀老師的《統計與可能性》和張莊小學張新娟老師的《可能性》課堂活動設計很到位,兩節課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沂南二小王淑文老師的《7的乘法口訣》這一課,體現出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視,讓聽課老師也明白了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岸堤小學王媛媛老師的《口算乘法》一課,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恰當及時的鼓勵,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總之,這四節課各有千秋,值得所有老師學習借鑒。
綜合分析四節課,我發現所有課程導入的設計,都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世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課堂活動設計合理有序,有趣味性,內容呈現時過渡自然,因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孩子們既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良好情感。老師們都有很強的引導能力,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們勇敢地說出算理和結論,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更深刻,學得更扎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懶老師勤學生”的教學理念,同時老師們強調了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的表現給予了及時到位的評價,這些都使學生獲得了學習自信心,提高了學習效率。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這次的分片聯研效果都非常的好,聽課的老師們收獲頗豐,希望以后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更好更快的推進老師們數學學科的業務能力,將教育事業辦得更好更成功。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4
從10月開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學員們一起經歷了集中的理論培訓和課堂教學跟進兩個階段的學習,感觸良多。
首先,在理論學習上,我們領略了曹培英,王煒等專家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先知先覺,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一個新的提升,尤其是他們所講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讓人感覺設計極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經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學疑問恰恰在這時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如一個教學處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練習設計,或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意外處理方法等等,為自身以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當然,像朱小青、黃開選、陳裕鑫、黃莉莉等這些身在一線的優秀教師更是把自己從教以來的教學經驗和經典教學案例,或是對教材的解讀,或是小學數學教學各領域內容的解讀等都讓我體會到,他們的課堂是那么的實在,因為他們和我們有著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線,讓我們實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們一線的老師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共同探討。他們的講座讓我對數與代數、空間圖形、概率和統計等多個領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
第二,課堂跟進教學展示活動讓我也收獲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楊海鷗老師一同經歷了磨課的過程,雖然自身并沒有上課,但是在磨課中總是有許多思想共同交匯和分歧的時候,我們在這樣的交流碰撞和暢所欲言中共同學習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數學課,當我們集體討論的結果得到優秀教師和專家肯定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是值得,至少他們的精彩中也有我們的一份。
第三,當自己的評課記錄和主評的優秀教師不謀而合的時候,使我對教學又多了一份熱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課堂教學跟進活動中省教壇新秀黃開選老師點評的一節《小數的初步認識》當中,就點到了上課老師的一個可取之處和自己的觀點一樣的時候,自己心里感覺到一絲的欣喜,心想“原來我的想法和省壇這樣優秀的教師也有交匯的時候”。是啊,優秀教師名教師他們也是一步一步從自己的真實教學中吸取和很多的經驗和教訓才會漸漸成長起來的吧。這時,我想到,那我們這些年輕的還在探索中的一線數學老師是不是更應該努力認真的去探索和學習呢。
雖然,這個骨干班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相信由進修校陳益陽老師的認真熱心安排的集中培訓和課堂教學跟進活動必定能夠使我們的學員有一個全新的改觀。在這里特別感謝蒼南進修校,感謝陳益陽老師為我們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說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骨干班的學習并沒有結束,而是我們每個學員重新認識自己,改進自身的新起點。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5
數學建模是一個經歷觀察、思考、歸類、抽象與總結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捕捉、篩選、整理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與方法的產生與選擇的過程。它給學生再現了一種“微型科研”的過程。數學建模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豐富學生數學探索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自覺檢驗、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促進知識的深化、發展;有利于學生體會和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教師自身具備數學模型的構建意識與能力,才能指導和要求學生通過主動思維,自主構建有效的數學模型,從而使數學課堂彰顯科學的魅力。
為了使描述更具科學性,邏輯性,客觀性和可重復性,人們采用一種普遍認為比較嚴格的語言來描述各種現象,這種語言就是數學。使用數學語言描述的事物就稱為數學模型。有時候我們需要做一些實驗,但這些實驗往往用抽象出來了的數學模型作為實際物體的代替而進行相應的實驗,實驗本身也是實際操作的一種理論替代。
1、只有經歷這樣的探索過程,數學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積、凝聚,從而使知識具有更大的智慧價值。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主動、活潑的、生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對學習過程、學習材料、學習發現主動歸納、提升,力求建構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數學模型。教師不應只是“講演者”,而應不時扮演下列角色:參謀——提一些求解的建議,提供可參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學生做出決斷。詢問者——故作不知,問原因、找漏洞,督促學生弄清楚、說明白,完成進度。仲裁者和鑒賞者——評判學生工作成果的價值、意義、優劣,鼓勵學生有創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2、數學建模對教師、對學生都有一個逐步的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教師在設計數學建模活動時,特別應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起始點要低,形式應有利于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在開始的教學中,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介紹知識的應用背景,在數學模型的應用環節進行比較多的訓練;然后逐步擴展到讓學生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釋一些實際結果,描述一些實際現象,模仿地解決一些比較確定的應用問題;再到獨立地解決教師提供的數學應用問題和建模問題;最后發展成能獨立地發現、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并能用數學建模的方法解決它。
3、老師既要重視實際問題背景的分析、參數的簡化、假設的約定,還要重視分析數學模型建立的原理、過程,數學知識、方法的轉化、應用。
不能僅僅講授數學建模結果,忽略數學建模的建立過程。
4、數學應用與數學建模的目的并不是僅僅為了給學生擴充大量的數學課外知識,也不是僅僅為了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質。
因此我們不應該沿用老師講題、學生模仿練習的套路,而應該重過程、重參與,從小培養學數學已經成為當代高科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庫,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應用數學去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就必須建立數學模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建模和用模的過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導小學數學教學顯得愈發重要。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6
近幾年來,無論是外出學習,還是市上召開學科研討會,或者上網查詢,均可發現研究性學習已成為教研熱點。作為長期從事一線高中數學教學的我來說,對研究性學習也非常感興趣,而且早在四年前,我就開始潛心專研研究性學習在數學課上的應用,今日只在這兒談談我在新授課上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據我的調查研究發現,傳統的高中數學新授課教學方式基本上是老師一講到底,主觀色彩太濃,總認為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行,常常擔心數學內容沒把學生講透徹,長期下來,形成了學生“坐地等花開”的依賴心里,扼殺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素質教育成了數學課上的一句空話。數學老師們講授新課,基本都是新課引入,講解新課,課后小結,課后作業,中途穿插一些課堂提問。只要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能對答如流,成績差的學生便把頭埋下,避開老師的視線,害怕回答問題,如果有幸被點名回答問題,心里就是一陣慌亂,有的學生站起來干脆說“不知道”。長此以往,為了保證課堂上的容量,回答問題的人就基本趨于穩定,學生健康學習數學的心里受到了傷害,學生的兩極分化就從數學新授課上開始了。關于課后作業,老師的主觀意圖是為了讓學生將課上內容落到實處,采取題海戰術,學生既要做教材中的課后練習題、習題,還要做課后補充題2—3個,學生整個中午都在做數學題,有的甚至一個中午還不能完成數學作業,造成學生身心疲憊。這既影響了學生的正常休息,又制約了學科的均衡發展,還給學生人為造成了數學難學的錯覺,甚至讓一部分學生主動放棄對數學的學習,真是得不償失,這讓老師自己變得非常被動。更讓人憂慮的是,老師們總埋怨自己所教的學生底子太差,學生的可塑性不強,而很少在自己的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動腦筋。
我清楚地認識到,講新課之前,不僅要讓學生感知這節課究竟要學習什么主題內容,讓他們弄清楚將要克服什么困難,并且要有時間讓學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這種困難上去,做到心里有數,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因此,凡上新課,我首先安排學生提前預習,我正式講課前還要安排10—15分鐘時間讓學生繼續閱讀該講數學教材,然后用目光示意4—5名學生主動談談他們分別在本節教材中收到的主要信息,包括主題內容、分析過程、重點、難點,例題點評。在聽完他們的匯報后,再聽取2—3位同學的點評意見,以便掌握同學們對本講內容的真正需求,然后我融學生的見解于一體,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的放矢地講解,句句說到學生的心坎上,讓同學們對學生和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這樣他們對本講內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課后小結我一般不在課上進行,而是要求學生課后寫在一個專用本上,等我批閱后再返回給他們。長期堅持下來,不僅學生的寫作能力完全得到提高,課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研究的熱情越來越高,各自的數學思維風格也逐漸體現出來,而且通過批閱學生的課后總結避免了我思維定勢的過早來臨,我與學生的溝通也達到了一定境界。關于課后作業,我的原則是決不隨便拿幾個題去敷衍學生,也不會選擇題海戰術去困乏學生,而是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心理精心配置3—4個有價值的題供他們習作、研究,然后我選出有特色的習作供點評課使用,讓師生在欣賞教學中收獲多多。
這里再強調一下,老師用目光示意某人回答問題,是一種帶著商量、期盼、鼓勵、理解的師生心里交流,比直呼其名有明顯優勢,這樣可消除學生對數學課的'恐懼心理,讓全體同學都能參與新課的研究學習,真正達到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的目的。總之,在新課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研究討論,這不僅可消除傳統新授課的弊端,而且可在學生的主體作用中發現他們更多的智慧,誘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激勵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趕超老師的信心。另外,我也會選擇坐在學生中,傾聽學生在黑板上對某一新課的講解。通過一定的實踐,發現這一方式既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成熟,而且可培養學生的數學口才,增強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在數學課上的實踐體現。
我對研究性學習在數學復習課、試卷點評課、奧賽班專題講座課、高三數學教學課上的應用均有一定研究,這里不再談及。總之我認為,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理論支撐點是:高中學生具有對新鮮事物敏感、喜歡研究問題的心理特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習過程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品質。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上,保證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是一種理性的參與,是真正參與教學的參與。因此,我認為,數學新授課上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能夠提高學生新課學習質量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之一。數學新授課上必須讓研究著問題的學生走進課堂,這就是說學生對知識的探究不是從這節課才開始的,教師必先為學生營造一個研究問題的空間,在數學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只不過是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環節,只要數學老師們,尤其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數學老師們,把研究性學習先深入到數學新課教學上,再逐漸深入到其他數學課型中,這樣你們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現在就開始實踐吧,把自己培養成科研型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研究型人才而后快。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7
新課程改革很關注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學習成為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學習方式呢?
一、利用好問題的形成,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教學中我們會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可以說充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心理咨詢學研究表明:合理的質疑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從潛伏狀態迅速轉入活躍狀態。如果我們設計好教學中的提問,提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就可以把學生引入探索的學習狀態中,讓學生明確探索的目標,激發強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問呢?我認為問題能直接給出的話最好,如果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那么探索學習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提要貼近學生自己的思維實際,更能引發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數”的教學中,我們在學習前可以讓學生隨便說幾個數,然后師生之間比一比,誰先得出答案。老師的神速一定會讓學生提出“為什么”的問題,然后激發學生自己去探求,這實際就是激發了學生探索的強烈欲望。
二、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和探索空間,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學習是一個過程,探索性學習更應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和推斷的過程。因此,教師作為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更應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如在小組學習中,我們應給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發表意見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特別要強調“學生為主”的意識,不要讓探索學習過程匆匆而過。當孩子圍繞著任務要求正熱烈討論時,千萬不要因為教學計劃而中斷學生的學習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他所說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實際上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同樣,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有了時間保障,我們還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探究的空間。
三、不斷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在合作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控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并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調節和學習效果的恰當評價。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中收集信息資料的過程,像讓學生收集零花錢的情況、調查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學生的體重情況,都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
在制作統計圖時,我們讓學生根據出示的統計表制成條形統計圖。然后反饋交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制作提出問題,看統計圖考考自己組內的同學。這樣的過程鼓勵了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產生思維碰撞,從而達到培養發展學生探索性學習的效果。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8
學習方法是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具體說來,是理解知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和解決學習實踐問題的手段。實施學法指導的指導思想,就是讓學生以科學方法高效地認識、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通過學習《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給我印象非常深刻,課上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概況全面、簡潔,分析透徹,對我的教學有很大幫助。,在系統講授教材的時候,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還注意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全面開拓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古人云“學貴有方,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均可看出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而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工具,培養學生的學法指導,對打好數學基礎,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小學升入初中,因課程門類增多,教學內容加大,學生適應不了快節奏、大容量的初中學習生活,更是迫切需要教師進行學習方法指導,通過教師的學法指導學會學習,獲得全面發展。
課堂上只有45分中,所以在具體教學中,課前預習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確預習目標及要求,重點和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仔細體會、認真思考,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標記,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其次課上專心聽講,“看”、“聽”、“思”、“記”。看老師的板書的過程、內容、理解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聽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聽新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教師對新課的重點、難點的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問.聽老師講解解題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思:多思多想察去聯想、猜想、歸納,記筆記一定要服從聽講,要結合教材,記要點、記疑問、記易錯點、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記老師所補充的內容.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課后一定要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質疑問難及時反饋,最后要定期做好系統總結,達到溫故而知新。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9
我再一次參加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我明確了今后的工作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有的數學,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激情,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動力。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勵學生,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法,備學生的學習方法。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一個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事情發生,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教師同時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把握就是這種動態的生成。
評價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發展,激勵學生的發展 。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并繼續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總的來說,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0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對其每一次的研讀都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這讓我在數學教學方面有很多收獲。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數學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見識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1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里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借助錄音機講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買了三瓶可口可樂,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學們猜一猜,我三個誰喝的多?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體會到學好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占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
三、練習生活化,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習致用。因此,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2
數學是一們基礎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到它。現在我們已經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數學對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學由于不適應這種變化,數學成績總是不如人意。甚至產生這樣的困惑:“我在初中時數學成績很好,可現在怎么了?”其實,學習是一個不斷接收新知識的過程。正是由于你在進入高中后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的影響,才會造成學得累死而成績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該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呢?以下我談談我的高中數學學習心得。
一、 認清學習的能力狀態。
1、 心理素質。我們在高中學習環境下取決于我們是否具有面對挫折、冷靜分析問題的辦法。當我們面對困難時不應產生畏懼感,面對失敗時不應灰心喪氣,而要勇于正視自己,及時作出總結教訓,改變學習方法。
2、 學習方式、習慣的反思與認識。(1) 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在進入高中以后,不能還像初中時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不訂學習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上課忙于記筆記而忽略了真正的聽課,顧此失彼,被動學習。(2) 學習的條理性。我們在每學習一課內容時,要學會將知識有條理地分為若干類,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重點難點要突出。不要忙于記筆記,而對要點沒有聽清楚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摞,問題也有一大堆。如果還不能及時鞏固、總結,而忙于套著題型趕作業,對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記硬背,則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 忽視基礎。在我身邊,常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忽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課本,而是偏重于對難題的攻解,好高騖遠,重“量”而輕“質”,陷入題海,往往在考試中不是演算錯誤就是中途“卡殼”。(4) 不良習慣。主要有對答案,卷面書寫不工整,格式不規范,不相信自己的結論,缺乏對問題解決的信心和決心,遇到問題不能獨立思考,養成一種依賴于老師解說的心理,做作業不講究效率,學習效率不高。
二、 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1、 抓要點提高學習效率。(1) 抓教材處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終是我們學習的根本依據。教學是活的,思維也是活的,學習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積累而同時形成的。我們要通過老師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性。(2) 抓問題暴露。對于那些典型的問題,必須及時解決,而不能把問題遺留下來,而要對遺留的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3) 抓思維訓練。數學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要注重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習能力是在不斷運用中才能培養出來的。(5) 抓45分鐘課堂效率。我們學習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課堂時間,而寄希望于課外去補,則會使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2、 加強平時的訓練強度。因為有些知識只有在解題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因此,在平時要保持一定的訓練度,適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題目,弄懂吃透。
3、 及時的鞏固、復習。在每學完一課內容時,可抽出5-10分鐘在課后回憶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細劃分類,抓住概念及其注釋,串聯前后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總之,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我們要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對應用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方法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從長遠出發,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希望同學們能從中有所收獲,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篇三: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總結
數學是高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進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學不能適應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成績一落千丈。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學們不了解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特點與自身學習方法有問題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我的高中教學經研,談一談高中數學學習方法,供同學參考。
一:先注意以下三點。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應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于有些題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于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于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后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準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于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于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二: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比較。
一)、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
初中數學知識少、淺、難度容易、知識面笮。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將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完善。如:初中學習的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圍內的,但實際當中也有7200和“--3000”等角,為此,高中將把角的概念推廣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 正、負在內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學習《立體幾何》,將在三維空間中求一些幾何實體的體積和表面積;還將學習“排列組合”知識,以便解決排隊方法種數等問題。如:①三個人排成一行,有幾種排隊方法,( =6種);②四人進行乒乓球雙打比賽,有幾種比賽場次?(答: =3種)高中將學習統計這些排列的數學方法。初中中對一個負數開平方無意義,但在高中規定了i2= -1,就使-1的平方根為±i.即可把數的概念進行推廣,使數的概念擴大到復數范圍等。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將逐漸學習到。
2、學習方法的差異。
(1)初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通過教師課堂教慢的速度,爭取讓全面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課后老師布置作業,然后通過大量的課堂內、外練習、課外指導達到對知識的反反復復理解,直到學生掌握。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著課程開設多(如:高一有八門課同時學習),每天至少上八節課,自習時間四節課,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而教師布置課外題量相對初中減少,這樣集中數學學習的時間相對比初中少,高中數學教師將不能向初中那樣監督每個學生的作業和課外練習,就不能向初中那樣把知識讓每個學生掌握后再進行新課。
(2)模仿與創新的區別。
初中學生模仿做題,他們模仿老師思維推理較多,而高中模仿做題、思維學生有,但隨著知識的難度大和知識面廣泛,學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使就是學生全部模仿訓練做題,也不能開拓學生自我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現在高考數學考察,旨在考察學生能力,避免學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勢思維,提倡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初中學生大量地模仿使學生帶來了不利的思維定勢,對高中學生帶來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閉了學生的豐富反對創造精神。如學生在解決:比較a與2a的大小時要不就錯、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數學生不會分類討論。
3、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
初中學生自學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在初中教師基本上已反復訓練,老師把要學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問題,都集中表現在他的耐心的講解和大量的訓練中,而且學生的聽課只需要熟記結論就可以做題(不全是),學生不需自學。但高中的知識面廣,知識全部要教師訓練完高考中的習題類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將會使學生失去一類型習題的解法。另外,科學在不斷的發展,考試在不斷的改革,高考也隨著全面的改革不斷的深入,數學題型的開發在不斷的多樣化,近年來提出了應用型題、探索型題和開放型題,只有靠學生的自學去深刻理解和創新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
其實,自學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人生活的需要,他從一個方面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素養,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時間是有導師的學習,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學習,靠的自學最終達到了自強。
4、思維習慣上的差異
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知識層次低,知識面笮,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局限,就幾何來說,我們都接觸的是現實生活中三維空間,但初中只學了平面幾何,那么就不能對三維空間進行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判斷。代數中數的范圍只限定在實數中思維,就不能深刻的解決方程根的類型等。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將會使學生全面、細致、深刻、嚴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將培養學生高素質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遞進性。
5、定量與變量的差異
初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大多是按定量來分析問題,這樣的思維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決問題,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采用對方程ax2+bx+c=0 (a≠0)的求解,討論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時的所有根的情形,
探索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所用的數學思想。
二)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象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便于記憶,又適合于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了,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題、不等式、函數的性質、指數和對數函數、指數和對數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數、數列等),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系成了學習時必須花力氣的著力點。
三、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
1,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愿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學習數學興趣呢?
(1)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產生好奇心。
(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重點解決預習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思考與老師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師對你的提問的評價,變為鞭策學習的動力。
(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習的潛力。
(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學思想,多問為什么要這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生的?
(5)把概念回歸自然。所有學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生歸納的,數學概念也回歸于現實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標系的產生、極坐標系的產生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只有回歸現實才能對概念的理解切實可靠,在應用概念判斷、推理時會準確。
2、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還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數學能力包括: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共五大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凈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并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4、及時了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的數學思想有以上幾個: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思想,變換思想。有了數學思想以后,還要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換元、待定系數、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等等。在具體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觀察與實驗,聯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
解數學題時,也要注意解題思維策略問題,經常要思考:選擇什么角度來進入,應遵循什么原則性的東西。高中數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學思維策略有:以簡馭繁、數形結合、進退互用、化生為熟、正難則反、倒順相還、動靜轉換、分合相輔等。
5、逐步形成 “以我為主”的學習模式 。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敗不餒,勝不驕,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耐挫折的優良心理品質;在學習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于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注重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滿足于現成的思路和結論,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6、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
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在課堂中擴展的課外知識。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后將其補上。
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癥下藥;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熟記一些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使自己平時的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經常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板塊結構,實行“整體集裝”,如表格化,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經常對習題進行類化,由一例到一類,由一類到多類,由多類到統一;使幾類問題歸納于同一知識方法。
閱讀數學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數學學科課外活動與講座,多做數學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及時復習,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進行適當的反復鞏固,消滅前學后忘。
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總結歸類。如:①從數學思想分類②從解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等,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網絡化。
經常在做題后進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這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
7、認真聽好每一節棵。
在新學期要上好每一節課,數學課有知識的發生和形成的概念課,有解題思路探索和規律總結的習題課,有數學思想方法提煉和聯系實際的復習課。要上好這些課來學會數學知識,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
概念課
要重視教學過程,要積極體驗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要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認識知識發生的過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則的推導過程,改變死記硬背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從知識形成、發展過程當中,理解到學會它的樂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習題課
要掌握“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辯一辯”的訣竅。除了聽老師講,看老師做以外,要自己多做習題,而且要把自己的體會主動、大膽地講給大家聽,遇到問題要和同學、老師辯一辯,堅持真理,改正錯誤。在聽課時要注意老師展示的解題思維過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嘗試,發現創造性的證法及解法,學會“小題大做”和“大題小做”的解題方法,即對選擇題、填空題一類的客觀題要認真對待絕不粗心大意,就像對待大題目一樣,做到下筆如有神;對綜合題這樣的大題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為“進”,也就是把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拆成或退為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這些小題、簡單問題想通、想透,找出規律,然后再來一個飛躍,進一步升華,就能湊成一個大題,即退中求進了。如果有了這種分解、綜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實的基本功還有什么題目難得倒我們。
復習課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有一個清醒的復習意識,逐漸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從而逐步學會學習。數學復習應是一個反思性學習過程。要反思對所學習的知識、技能有沒有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學習中涉及到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是如何運用的,運用過程中有什么特點;要反思基本問題(包括基本圖形、圖像等),典型問題有沒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時碰到的問題中有哪些問題可歸結為這些基本問題;要反思自己的錯誤,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訂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學期大家準備一本數學學習“病例卡”,把平時犯的錯誤記下來,找出“病因”開出“處方”,并且經常拿出來看看、想想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怎么改正,通過你的努力,到高考時你的數學就沒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數學復習應在數學知識的運用過程中進行,通過運用,達到深化理解、發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定數量的數學習題,做到舉一反三、熟練應用,避免以“練”代“復”的題海戰術。
四、其它注意事項
1、注意化歸轉化思想學習。
人們學習過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識去理解、解決未知知識。數學學習過程都是用舊知識引出和解決新問題,當新的知識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決更新知識。初中知識是基礎,如果能把新知識用舊知識解答,你就有了化歸轉化思想了。可見,學習就是不斷地化歸轉化,不斷地繼承和發展更新舊知識。
2、學會數學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教材是采用蘊含披露的方式將數學思想溶于數學知識體系中,因此,適時對數學思想作出歸納、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數學思想一般可分為兩步進行:一是揭示數學思想內容規律,即將數學對象其具有的屬性或關系抽取出來,二是明確數學思想方法知識的聯系,抽取解決全體的框架。實施這兩步的措施可在課堂的聽講和課外的自學中進行。
課堂學習是數學學習的主戰場。課堂中教師通過講解、分解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進行數學技能地訓練,使高中學生學習所得到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組織的科研活動,使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如初中學習的相反數概念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有以下理解: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3
長期以來,我們作為教師都在為一個個的教育問題犯難,總是在尋找新的方法,吸收新的理念,而今天,在網上學習了之后,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將談談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4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后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著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問題才能促使教師教學方法更新,有問題才能使學生在不斷求索中得以發展。所以,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一種力求解決的心理狀態,并引發想問、敢問、愛問、善問和樂問的學習行為。學生具有“問題意識”是產生學習沖動的源泉,是積極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土壤。因為創新始于問題,學生具有“問題意識”,不僅體現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那么,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想問
學生的問題意識源于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好奇心以及對事理的探究。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取舍標準。因此,在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時,首先要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想方設法去創設各種不同的、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進而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自制動畫教學課件、根據情境圖編數學小故事、精彩的談話引入、激疑設疑等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運用,教和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問
小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敢提問,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同學譏笑,或是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提什么問題,久而久之,在課堂上學生就不愿意提問題。因此教學中,創設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從他們的視角看問題,積極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不要嘲笑和諷刺學生,用贊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候提出的問題或許很“幼稚”、很不成熟,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但是我們教師要善于在其中發現閃光點,并通過積極的引導使他們獲得正確答案。實踐證明,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人的思維才會不斷被激活,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樹立起“敢問”的信心。
三、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就會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就能夠主動地參與,就愛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愛問,這不僅說明提出的問題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而且說明他們的主體意識已增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強烈的好奇心。
四、教給方法,培養提問能力,讓學生善問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最終目的。學生想問、敢問,更應該會問、善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學生知道“問什么”、“怎么問”,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學會提問。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的一切活動大多數是從模仿開始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提問也不例外。教師應注意提問的“言傳身教”,結合學生生活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為學生做示范,啟發學生體會教師是如何提問的,并把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看,為今后學生能正確地、獨立地質疑奠定基礎。其次,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逐步教給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問題的方法。
五、多種形式評價激勵,讓學生樂問
問題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它需要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為了引導孩子樂于經歷這樣一個思考過程,調動提問題的積極性,同時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評價激勵。首先爭取家長的支持,強化問題意識,學生放學回家,建議家長問一問,今天你在學校提問了嗎?提了幾個問題?讓家長對孩子提問題的情況進行口頭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把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評價哪個問題提得好,好在哪里,對那些有創新性的問題,教師的表揚和鼓勵不僅僅滿足于“好”“不錯”等簡單的評價,“真了不起”“這個問題與眾不同”“和老師的想法一致”等話語讓學生充滿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每班設立“提問題大王”的獎項,一年級學生重在提問題的多少,二年級以上重在提出問題的價值。每學期定期舉行一次提問題能力的競賽,根據成績各班評選出“數學提問題大王”,進行獎勵。不僅獎勵提問題多的學生,也獎勵有進步的學生。這樣極大的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今的數學教學跟其他學科的教學都存在著共同弊端:往往是教學生如何解答問題,以學生沒有問題作為一節課的圓滿結束,根本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我們的學生往往迷信老師和書本,迷信權威,缺乏科學的懷疑態度和精神,對問題不想問、不敢問、不愛問、不善問和不樂問。但愿這種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情況不再持續下去!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2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集合15篇)12-21
學習初中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范文12-24
工程數學實驗學習心得體會12-1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1-22
考研數學學習心得體會06-03
學習數學的勵志名言12-25
考研數學的學習計劃12-22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12-21
數學學習心得體會(匯編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