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是孩子為人處事,身心健康、性格人格的形成等方面,家長的影響、引導、教育,是無可取代的。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成績,而不是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自己的作為是否正確。他們忘了用自己的行為去正面引導、教育孩子,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方法。
曾有學者通過調查,將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的家庭歸納為以下這樣幾種類型:首先是文化積累較深厚的家庭。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上要明顯的優于其他方面家庭出身的孩子,這說明家長的求知態度和求知表現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其次是有志氣有拼搏精神的家庭。
什么是學習型家庭,我們認為:
一是家庭成員人人都熱愛學習,共同經營家庭文化、創造家庭學習氣氛、培養家庭共同學習的習慣、建立共識與價值觀,通過家人學習的過程與成果回饋,與家人共同分享、彼此互動而實現成長,進而提升家庭生活教育水準。
二是家庭成員在學習上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家庭成員都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家庭中每個成員之間在學習中都能做到想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做到彼此協調配合。
如此說來,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家庭藏書有多少?在不多的幾本書籍中,又有多少是文化典籍、專業書刊?我們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學習,有沒有和孩子一起討論、實踐學習技巧、學習意識?進入了信息時代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作用會不斷地增強,家庭再一次成為學習的中心,所以我們倡導建立學習型家庭,與孩子共同成長。只有孩子的成功,家長才能真正成功。只有家長的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真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童年,結合我校學生的各種實際情況,我們擬定了學習型家庭的創建標準,就學習環境的創設、家庭圖書報刊的數量和種類,家庭學習氛圍的和諧、孩子之間的親子交流等,做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家庭硬件條件:
1、有獨立的書房或學習的書桌;
2、全家訂閱報刊雜志2種以上;家庭藏書不少于100本;
3、每年用于購買書籍不少于200元;
家庭軟件環境:
1、具有比較正確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有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每個成員熱愛學習,自主學習,對新知識有興趣;
3、成員之間經常溝通,成員之間互相支持,互相諒解,對生活、對學習充滿信心;
4、每天有一小時以上的學習和親子共讀時間,如看書、讀報等;
5、家庭成員具有健康的興趣愛好,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6、全家積極參與社區和學校等組織的各項活動。
對照評比條件,我班有7個家庭被評為“創建學習型家庭”,還有12名家長獲得“為國教子好家長”的光榮稱號。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感謝這些家長的辛勤付出。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希望不斷涌現更多的“創建學習型家庭”和“為國教子好家長”。
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2
學校減負,素質教育成為社會認同、并共同推進著的我國教育潮流。減去了課業負擔后,孩子們做些什么?第二課堂能為孩子提供一些什么?我們的家庭又怎樣滿足孩子們求知的心?從大教育的觀點出發,家庭與學校合力正是達成“社會即學校”現象最好的方法。我們在構建小孩子的第二課堂過程中嘗試邀請“學習型家庭”共建小隊,“網絡化”地為各個小朋友的實踐活動提供保證。
所謂的“網絡化”建設,我們把每一個學習型家庭作為一個“單細胞”,把單個的家庭借小隊活動為載體擴展成為二個、三個甚至更多的家庭組合而成的大型的“學習型家庭”。充分利用各個家庭的教育優勢互相傳輸、互相影響,使之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優化、組合,讓孩子們在一個比較全面的大家庭中感受活動教育、體驗自我,茁壯成長。
一.網絡化活動有利于學習型家庭的建設
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社會信息渠道通暢、信息傳遞量非常大,可能我們的小孩子在一年內所攝取到的信息量相當于祖輩一生的獲取。所以,家長單純地依靠自己來的家庭指導教育是遠遠無法滿足當今少年兒童的求知欲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寓教于樂的親子活動。他們希望離開學校以后開展的活動里有家長的身影,有家長的幫助。而一些家長由于時間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網絡化學習型家庭的形成就切實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1.改變“四大一小”的家庭活動模式。
親子溝通、其樂融融其實是每一個家長的愿望。隨著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日漸增多,小太陽們總是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許多孩子在放學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后開展小隊活動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不可以!有危險!,以至于許多孩子養成了孤僻、內向、軟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網絡化的創建等于在不同的時段充分調動起家長的“工作之余”,“家庭”的范圍大了、敞開了,孩子既擁有的走出家庭交友的活動權利,家長們原來的種種不放心也不復存在。
網絡化的學習型家庭以幫助孩子們了解社會、走進社會開展豐富有意義的小隊實踐活動為根本目的,一般有學生、家長自發組織在一起。所以,家長在這個小集體中還是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許多活動的資源由家長提供。如,我為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朋友的小孩子共建的“章魚”網絡,就根據家長的工作環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跑深圳”活動:參觀深圳城市建設規劃館——慰問地鐵施工現場的叔叔們——到模型館制作一組“我眼中的深圳”原木模型。孩子們由在規劃館中面對巨型模型的驚嘆到看到地鐵建設者們后的感慨到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時的憧憬,很全面地從不同的活動角度體會了“我愛深圳,我要為深圳做貢獻”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好的活的“鄉土地理課”。家長們在活動過程中非常盡心地以己所能為孩子們充當路線設計師、司機、講解員、導游。家長們表示,平時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使孩子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組織了這些活動以后,孩子們通過切身的感受從內心真正懂得了深圳在發展,我們在和城市一起進步,自己身上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擔子很重的道理,更深切地
體會了家
長們的一番苦心。所以,每當孩子們參加完一次活動后,都會自發地在日記中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給自己的“大朋友”——爸爸媽媽看,也會在網上通過郵件的方式發送給自己的小伙伴看。在交流中增進了親子之間的親情,也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情,使一些孩子的性格由此而開朗起來。這樣一個快樂的大家庭,家長們樂在其中,孩子們更是收益在其中。
2.網絡化活動促進了家校同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來自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而網絡化的形成,對于學習型家庭而言,不但構建了家庭和家庭之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間的聯系,更加深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我家小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就有深刻的體會。該班有一個家長共同參與建設的班級活動,在每一次的活動中,老師總是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成為這個快樂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雖然,老師放棄了寶貴的休息時間,但是,教師、孩子、家長之間的這份融洽之情卻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記得,一個鄰居的小孩性格倔強調皮,在學校里是個令各科老師頭痛的人物。自從他和爸爸媽媽一起加入“班級活動”后,老師和其他的同學家長了解到,原來他的父母對他的要求非常高,每天回家后不是做作業就是拉小提琴,時間排得滿滿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發泄,脾氣很壞。針對這個情況,老師邀請其他學生的家長、同學們和小孩子的家長進行了一次交流會,在會上共同“診斷”,為小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一致推薦他加入學校的“讀書俱樂部”,不久小孩子就因為其豐富的課外知識成為該俱樂部的小輔導員,在管理別人的同時,這個小孩子也在同學、老師、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學習了“自我管理”,犯錯誤了,盡量與他人多溝通交流,家長則在家庭中多給孩子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面對孩子的錯誤,他們也盡量以耐心說服為主。平時,小孩子的家長通過電子郵件與“班級活動”的其他家長、孩子多交流小孩的在家、在校表現。經過一個學期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脾氣變了,還被同學們一致選為中隊體育委員。從這一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集體的教育力量”在網絡化學習型家庭的活動中一覽無疑并充分展示了不同社會角色的大人小孩在幫助別人的過程所展現出的無窮的人格魅力。
二.網絡化有利于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性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它指的是:人與人進行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運用口頭語言,身體語言,情緒和認識等方面的技能。我們的孩子在學校上課,天天和老師、同學接;上街買東西或去公共場所活動,總要和社會上的某些人接觸;回到家又要和親人們接觸。在這些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我們現在的“獨生太陽”,有家長在一旁呵護倍至,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合作”與“實際”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在為孩子設計小隊活動的過程中想了很多辦法。嘗試后感到:這種活動式的教育手段不是在“言傳”,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身教”。
1.網絡活動中的角色選擇、目標設定。
有一個活動組中的5個孩子來自不同類型的家庭。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霸王”。在網絡化的小隊活動
中,他們漸漸地感受到,我們組織的是一個大家庭,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成功。今年寒假,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熱衷與上網交友,帶有較大的盲目性。針對這一情況,家長們湊到了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如何既讓孩子愛電腦、學電腦,又讓孩子有的放矢?于是,家長們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請來大學中電腦課講師為孩子們組織了一個“電腦小報”編輯組,教孩子們如何上網查詢有關資料,進行合理的排版、美化,并提出了分工合作又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后合成小報。起先,孩子們各有各的主意,你爭我搶不知道如何配合,如何把自己選中的資料與別人的融合,吵成一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及家長們的鼓勵、支持,第一份小報紙順利誕生了,孩子們熱烈歡呼。此時,網絡隊伍中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感受到教育成功的激動。
2.在角色活動中學會合作、目標遞進
我們的家長們曾經帶領孩子去動物園開展“認養小動物的活動”。在活動時,家長們還帶了自制的隊旗。旗子很重,孩子們起先還很興高采烈地扛著,可是,活動要持續一個上午,一個孩子扛行嗎?但孩子們處理得很好,每個半個小時,就會有男生主動替換扛旗子的同學,一旁的家長看了感慨萬分:如果只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聽講“集體的事情大家要搶著干”的道理,他們將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很難感受到在這種互相幫助的實際行動中得到的一些珍貴的體驗和感受,現在,則不再需要有老師、家長向他們講述“團隊合作精神”了。
少先隊的活動該怎樣搞——放了學出了校門是不是就偃旗息鼓了?活動沾了“少先隊”的邊是否和家庭的關系就無足輕重了?這些都一直是輔導員費心的問題。從素質教育、體驗型活動理論的方面去思考,快樂隊建的概念應打開校門,走向社區,依靠社會、家長資源構成幫助學生衡量自我、發現自我、改變自我,嘗試以建立“快樂小隊社區行”為切入口,充分尋求學習型家庭的資源優化組合,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求真、求善、求美
快樂為先導,資源來共享。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孩子們發掘著自己的潛能,張揚著自己的個性,使學習型家庭與快樂小隊的建設共同成長。
【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創建幸福家庭征文(7篇)12-22
創建幸福家庭征文7篇12-22
創建幸福家庭征文600字12-21
圖書館在創建學習型城市中的地位與作用11-10
創建和諧家庭倡議書5篇12-22
學習型班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6篇)12-23
創建健康家庭主要事跡材料(精選5篇)12-01
如何建設學習型企業10-07
學習型演講稿怎么寫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