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學習》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向孩子學習》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傾心交談。看完《向孩子學習》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由61篇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嘆。讀完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國偉大的鄉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的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
本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樣一篇文章,叫做《蛋筒冰淇淋》。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到鎮上去買煙,可兩個女兒在他走之前已經坐在車子上了,父親只好領上她們。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父親要求孩子們別下車,臨走前孩子們肯求父親“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想都沒想就說“我沒有錢。”當父親拿著雪茄煙回去的時候,早就忘記了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他打開包裝拿出一支打了幾次都沒打著,這時小女兒傷感卻直率地問父親:“你不是沒錢買冰淇淋嗎?怎么有錢買煙呢?”這個問題讓這位父親感到措手不及卻很無奈,后悔之情充盈著他的心靈。那位父親馬上鄭重地給孩子們說:“是我搞錯了,我現在有錢買冰淇淋,要什么味兒的?”當他拿著冰淇淋回到車里的時候,他感到自己嘴里的雪茄煙已經苦不堪言了。從此,那位父親竟然奇跡般地戒掉了煙,孩子的一句話讓他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孩子這句無心的話,絕對無惡意,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正是這份純真打動了父親,也讓我們這些讀者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向孩子學習”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這是每一位家長更是每一位老師應該審視的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感激:因為孩子使我們能共享歡樂,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學習,讓我們滿懷著珍惜和感激來學會傾聽、學會溝通。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里,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孩子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會告訴我們生活的快樂與幸福。作為教師,我們要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和孩子成為一個平等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能挖苦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每個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能力的差異也各不相同,但他們又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作為教師應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要看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揚長避短。有時我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心中要有一個是非標準,再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所應該做的。孩子雖小,他們也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有他們的是非標準,道德評價標準。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標準和道德觀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鑄就良好的個性行為和道德品質,也正是我們的教育目的。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的確在孩子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孩子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當我們看到孩子身上的各種行為時,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孩子是老師的一面鏡子,老師平時的各種言行,都能在他的學生身上找到影子。只有不斷的向孩子學習、不斷的反思,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孩子喜歡家長放心的老師。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師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鎖,培養出健康活潑、誠實勇敢、富有個性的新一代接班人。希望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能和孩子成為真正的好朋友。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2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跟上潮流,這樣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要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暑期我有幸讀了《向孩子學習》這本書,讀后讓我耳目一新,感觸很多。我現在身為教師,也是孩子的母親,有時也為教育問題生感到困惑,為女兒的不聽話而煩惱,讀了這本書,讓我的思想更進一步,是它教會我如何面對現在的學生,如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它教會我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讓她能把我當成她的朋友。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學什么,成年人為什么向孩子學習,成年人怎樣向孩子學習。本書是各位課題組成員訪談諸位專家所記錄的一些真實的事例所得出的向孩子學習的結論。本書中的各個小故事都很吸引人,并且每個故事都會讓我從中吸取不同的經驗,對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啟發。為了人類的生命之樹常青不老,在我們正值壯年的時候,更應該去發現并張揚這一代孩子的優秀品質。本書年選擇的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個課題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因素。當然不是一昧的向孩子學習,而是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建立對話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副教授康麗穎說:同是跨過一條河,當年父親走的是公路橋,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橋。橋發生了變化,兩代人過橋時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自己過公路橋時的感覺,但是沒有理由告訴孩子走公路橋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橋的人偉大。社會文化的傳遞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傳遞,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響。但是這種傳遞過程到了一定年齡,到了15歲、18歲,情況就發生了變化。70歲的人要向50歲的人學習,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記不住了,守舊了。50歲的這一化肯定要向30歲的這一化學習。30歲的要向20歲的人傳遞好多東西。我們家就有個例子。我弟弟25歲,剛參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學習,因為他花在國際互聯網上的時間比我多得多。他可以直接從網上讀各種報紙,從中了解各國對中國的任何事情的評價。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雖然我有這個技術,但我沒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在飯桌上,我們可以從他那獲得很多非報刊、非廣播的信息。他每天可以從網上獲得3萬—10萬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現在還有很多15、13歲的孩子也能做到,我們不得不向他們學習。
從本書中所調查訪問的資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發展的今天,電腦進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他們不僅獲得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個認識世界的新窗口,也從中獲得了一份自信,擁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釋電腦的權威性,尋覓到了在這方面施展才華的機會。又如,現在的小學生在新學期開始,自己用電腦為全班同學打課程表。班級組織春游,個別同學會從家里扛來攝像機,跑前跑后為大家拍攝,運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長和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學習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能告訴你做人之道,向你傳授學問,幫你解決疑難問題的人,皆可稱之為師。古人在談及教師資格時,并沒有對教師的年齡做出說明。年幼者為師的人也不是沒有。當年,曹沖稱象的時候只有8歲,卻驚動滿朝文武,讓那些耋耋老臣自愧不如。同樣在今天,我們更有以年齡的大小判斷人的知識的多寡,也不能認為孩子年幼就無法為師。
當然向孩子學習是學習孩子的優點,受其積極的影響。今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深刻的弱點,如在克服一定困難取得某項成功方面的動力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勤勞勤儉表現較差等等。如何正確教導,指引學生呢?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學習的基本前提。
人們常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是新世紀教育觀念的重大變革,我們要讓孩子身上的優點發光發亮。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3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在和孩子接觸時,心里總有些疑問。有時怕和學生走得太近導致學生不害怕你,教學質量體現不了,和學生之間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上課的時候,總想把知識傳輸給學生,想讓學生能順利的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別是在成長課的時候,預設好的環節,結果學生卻不能順著你的思路。往往這時我總會把學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預設環節中,最后導致學生學得糊里糊涂,自己則感覺上的太累!結果導致一堂不成功的課!為什么會這樣?
這種疑惑一直在我腦海里久久不散,我該怎么辦?期末教師會議時,王校長的一句話:“去閱讀吧!不論什么書,只要靜下心閱讀,總能有所收獲”,讓我豁然開朗。
是啊,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交談,他會用睿智的思想、豐富的經驗為你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便于你更好的前行。在寒假里,我選擇了中國青少年研究副會長孫云曉所編輯的《向孩子學習:一種睿智的教育視角》。每天午后,我一本書,一杯茶,心雖靜靜的,思想雀躍著。書中無處不在的“向孩子學習”思想更是對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使我的教學活動從“師主生從”型逐步走向了“以生為本”型。
“向孩子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一來,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存在著刻板偏見,就以我而言,以前總認為孩子知識有限、思想又不成熟,除了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活動,能有什么主見、思想,因而,常常對孩子的'思考、想法乃至建議不以為然;二來,中國自古便有“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的說法,教師在師生關系中是主導,高高在上,怎么能夠向孩子學習?即使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只要跟教師的觀念相沖突,教師出于“好面子”的心理也會否定孩子,更談不上向其學習。我以前在教學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孫老師的書對我而言,無異于醍醐灌頂。書中開篇便指出,孩子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很多品質我們成年人實際上并不具備,或者說不像孩子那么突出,比如“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體性增強”、“平等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孩子的這些寶貴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行文至此,我想到了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在《論語》中指出,“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這里孔子強調的是向別人學習的寶貴品質,并沒有區分學習對象是兒童還是成人。《三字經》所說的“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中的項橐就是孩子,這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著很深的啟發借鑒意義。
就我的教學活動而言,以后要做到以下兩點內容。首先,“以生為本”,“以生為本”是“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拓展和延伸,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將學生視作課堂教學的根本,“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向孩子學習”最終的目的還是服務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為,教師只有在向孩子學習的基礎上,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長處與不足;其次,“以學定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形,決定相應的教學規劃,如此,才能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向孩子學習”對教師而言是手段,教育才是目標,通過“向孩子學習”來推行教育活動,可以減少教育教學環節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發育。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4
暑假就這樣過去了,感覺沒有什么特別,少了一份兒童時期焦急的期待,或許,也少了一份老年人對于時間的緊迫感,日子總是這樣,表面上沒有什么東西,其實總覺得內心缺少點什么。
假期里,覺得最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幸拜讀了《向孩子學習》一書,本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嘆,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異口同聲地宣布:“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并告訴女兒,待在車里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脫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凈凈,父親打開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么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后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說道:“是我搞錯了。我現在有錢買冰淇淋。要什么味的?”
當那位父親拿著2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親竟然奇跡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么后果,但正是這份純真卻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么天真,也曾這么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涂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復雜了,沒有那么單純,沒有那么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后,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后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么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愿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復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么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著;“國王怎么什么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導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
有些東西我們本都擁有,是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或者在我們還不懂得珍惜的時候,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它們遺失了。當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們想起了它們,才意識到那是多么難能可貴的珍寶,而這些珍寶,卻已經永遠地離你遠去了。純真你還有嗎?悄悄的問問自己,失去了,別擔心慢慢把它找回來,擁有了記得要珍惜,讓我們用一個純真的心,生活著、工作著,享受著。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5
孫云曉,男,1955年出生于山東青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總編輯。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1993年發表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引發熱烈持久的教育大討論,推動了教育改革。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影響重大,如“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為何成了一壺燒不開的水”等。
《向孩子學習》一書,本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嘆,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異口同聲地宣布:“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并告訴女兒,待在車里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脫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凈凈,父親打開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么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后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說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么味的?”……當那位父親拿著2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親竟然奇跡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么后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么天真,也曾這么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涂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復雜了,沒有那么單純,沒有那么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后,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后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么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愿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復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么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著;“國王怎么什么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導出了事實的真相,說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說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6
《向孩子學習》一書由孫云曉主編,書中主要記載了他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的心得和感悟。這幾年的教育教學使我學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識到向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為了對我業務素質的提高,在工作之余我讀了《向孩子學習》一書,感觸頗多。
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單純的快樂。單純的笑,如天籟之音。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得失之間的坦然。向孩子學習,尋找那份一笑泯恩仇之后的快樂。向孩子學習,學習那份真。
當我們有一天真誠地坐在孩子面前,放棄虛偽的自尊,平等地與他們交流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確長大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對有些問題的看法,孩子的認識絲毫不亞于成人。這不僅會令你感到驚奇,甚至感到有些自愧不如。我記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你要當好一個先生嗎?那要先當好一個學生,只有當好了學生,才能當好先生。
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孩子的反應常常比成人迅速得多。由于他們在思想上沒有束縛和禁錮,因而對于新事物往往持自信和樂觀態度。接納并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輕人,從不滿足于現狀,他們善于在實踐中不斷地再創造、再學習,從而使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成年人怎能不向孩子學習?
從客觀上講,由于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今天的孩子所生活的環境正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就我國而言,與我們當年封閉的生活環境相比,今天的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國家對外開放、社會日新月異、知識變化更新、信息大量流通、生活豐富多彩……從主觀上講,今天的孩子由于極少保守思想和陳舊觀念,同時喜歡追求新事物,勇于開拓未知領域,具有較強的自我生存意識和判斷能力。顯而易見,他們不可否認地成為了當今社會與時代脈搏合拍的重要群體。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充滿著旺盛的生機,充滿著新鮮的空氣,令人振奮,令人驚奇。
記得小時候,我常聽大人們說:“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兒少插嘴。”每當此時,我心里總是不舒服。其實,對于有些事兒,大人們如果也能聽聽孩子們的意見,說不定那些復雜的事兒也許會變得簡單些。如今,自己也長大成人了,面對新生的一代,兒時的記憶依舊揮之不去。因此,我常對自己說:別忽略了眼前的孩子們,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一片蔚藍的天空,也有無數顆充滿智慧的星星。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7
《向孩子學習》這本書,是由孫云曉主編的一本書,也是向各位教師及家長朋友們推薦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由六十一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嘆。我也看到了孩子們的另外一面,這一面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一篇叫《蛋筒冰淇淋》的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一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么后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我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么天真,也曾這么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候的我們,就像一張白紙,沒有收到任何的涂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后果,我們會……
讀完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們偉大的鄉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的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陶先生的這首詩十分形象生動地把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表現了出來。在他眼里,兒童是一個個蘊藏著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
教育不光是一種培養,更是一種保留,留住某些與生俱來的品質,而不是削弱和扼殺它們。當孩子突然有問題要問時,切不可隨心所欲地回答;當孩子快樂得手舞足蹈時,切不可因自己心緒不佳而斥責;當孩子滿足于游戲和點心時,切不可把他當作小寵物而輕視;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作為現代老師,我慢慢地發現了孩子身上也有我們所需要學習之處,本書《歡樂蹦蹦跳》中“童言無忌逗你笑”板塊中,孩子天真的話語把熒屏前每個人都逗得笑彎了腰,是的,也只有他們,不會顧忌太多現實的東西,否則,流傳至今的《皇帝的新裝》中怎能把騙子的把戲揭穿呢?
學習永遠是雙向的過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鏡子,我們的不良習慣和不雅言語,立刻就會被孩子模仿復制;孩子的純真和樂觀,也無形中熏染著我們。向孩子學習,留住一份童心,不僅是為了使自己更年輕,更是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說,孩子的世界是未曾發現的美洲,孩子就是哥倫布,帶人到新大陸。“曾幾何時,我們成人都在以居高臨下、自以為是地企圖同化、統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近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將孩子送上‘為了考大學而考大學’的獨木橋,滿懷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結出自己想得到卻未曾得到的果實。因此,捫心自問,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在知識的快速掌握應用和創新方面得不不自愧不如,應該加油的是成人——這群長大的孩子,值得我們學習的卻是那群未長大的成人——孩子們!”這是一位家長的切身體會,真切地道出了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有的欣喜與危機感。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師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鎖,培養出健康活潑、誠實勇敢、富有個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8
假期里,有幸拜讀了《向孩子學習》一書。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覺得很好奇。向孩子學習,學什么呢?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向孩子學習,孩子有什么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呢?一個個的疑問在我的腦海中盤旋著。
《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給我印象很深刻。一天,上課鈴響過之后,任課老師拿著課本走進教室,當看到黑板上還留著上節課的內容時,便生氣地問道:“今天誰是值日生?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靜。老師見沒有人答應,就又問了一遍。忽然,一個矮個子的小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來。這是一個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們都不喜歡他。他認真地擦著黑板的每一個角落,許多地方夠不著,他不得不搬了一把小椅子來,站上去擦。班里仍是一片寂靜。這時老師咳了一下,發話了:“同學們,都瞧見了吧,這就是由于一個人不負責而引起的,耽誤了大家這么寶貴的時間。”班里一片騷動,不知是誰小聲說了一句:“今天不是他值日。”隨后,一個學習成績拔尖的女生慢慢地站起來說:“今天是我值日。”老師的臉色變了,干咳一聲說:“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這時,那個矮個子小男孩擦完黑板,搬著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想想,如果這位老師當時能夠抓住那位同學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那位同學的自尊心一定會得到提高。可遺憾的是,老師卻選擇了相反的方式。
讀完這個小故事,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能想象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師的話會怎樣打擊小男孩的自尊心。老師只看孩子的成績來判斷孩子行為的好壞,本應該受到鼓勵的孩子,卻遭到老師的批評,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時的班主任和教學工作中也會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揚,他們需要被尊重。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贊美的話也會使他們心花怒放,也可能是一句簡單的贊美的話就能使他們對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學習的興趣。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第一次和孩子們打交道,不會去揣測學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學生走得太近導致學生不害怕你,教學質量體現不了,和學生之間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上課的時候,總想把知識傳輸給學生,想讓學生能順利的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別是在公開課的時候,預設好的環節,結果學生卻不能順著自己的思路,相信這是令教師頭痛的問題。往往這時我總會把學生硬生生地拉回到自己的預設環節中,最后導致學生學得糊里糊涂,自己則感覺上得太累。細細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強硬灌輸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我不能虛心地向孩子學習,不知道靜下心來聽孩子說說自己心里對知識的感受,沒有給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
孩子常常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智慧,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能靜下心來,放下架子,聽孩子說話,是種境界。曾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事例,父親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對孩子期望較高,但孩子卻不滿父親的管教,經常早出晚歸,我行我素,終于導致了父與子之間的戰爭。在經過一陣唇槍舌劍之后,兒子對父親提出了一個意見——在我說話時您不要出聲,我說完一句您重復一遍,在您說話時我也會這樣。就這樣父親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樣體會到了父親的苦心。
孩子天真的話語,常常使大人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次心靈的震撼。孩子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么后果,但正是這份純真給我們父母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冰心說:世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向孩子學習,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教育者自身的需要。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9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傾心交談。《向孩子學習》一書,就是這樣一位智者老師。本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孩子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看似平淡,看似平凡,但仔細讀來,靜心思考,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嘆,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找到自己和孩子之間存在的距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再通過細細琢磨,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找到通往學生內心的大門。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第一次和孩子們打交道,不會去揣測學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學生走得太近導致學生不害怕你,教學質量體現不了,和學生之間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上課的時候,總想把知識傳輸給學生,想讓學生能順利的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別是在公開課的時候,預設好的環節,結果學生卻不能順著你的思路,相信這是令教師頭痛的問題。往往這時我總會把學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預設環節中,最后導致學生學得糊里糊涂,自己則感覺上的太累!結果導致一堂不成功的課!細細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強硬灌輸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我不能虛心的向孩子學習!不知道靜下心來聽孩子說說自己心里對知識的感受,沒有給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
欣賞孩子的優點是向孩子學習的主要條件。在充滿失敗語言的家庭或學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學習的。與此相反,優秀的父母與教師總是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而及時、熱情地欣賞孩子的優點,則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賞導致成功,訓斥導致失敗。“你能行”如果你能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們不可忽視每個孩子的潛能。向孩子學習應該成為一個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長的時代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這個背景里面所產生的許多未知的能量對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個有時代意識的教師或者任何的成人應該務實的去向孩子學習,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教師成為什么呢?一個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生命個體,互相汲取對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識,有效地達到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目標。這些是我由衷的感受。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相關文章: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01-06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04-27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04-26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04-26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范文12-25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6篇)01-19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5篇)08-12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5篇08-12
《向孩子學習》讀后感11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