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的危害
國王為什么口吃
電影《國王的演講》刻畫了英王喬治六世口吃的經歷,這位歷史上臨危受命卻最終被人贊譽為“勇者無敵”的國王,借這部影片再次讓觀眾回到了那個充滿榮耀的時代。本片中,“達西先生”柯林·菲斯精湛的演技,成就他登上本次奧斯卡無可爭議的影帝席位。當然,“紅皇后”海倫娜和老戲骨杰弗里·拉什的出色表現,也讓本片從2010年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不負眾望地獲得最佳影片獎項。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也讓人們開始關注口吃這一常見卻又讓人困擾不已的身體話題。
心理創傷會導致口吃?
口吃在人群中并不是鮮見的情況。在美國,約有300萬口吃患者,占人群中大概1%的比例。美國言語聽覺研究聯合會的專家Mark Power認為,口吃的最初來源是受到不同基因的調控,因此在口吃人群中也發現有家族遺傳特性。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無法擺脫口吃的命運。在美國,3-4歲的兒童中出現口吃的現象并不鮮見,約有5%的學齡前兒童有口吃,并且男女的比例幾乎持平。隨著年歲增長,這些兒童中有70%~80%的人口吃癥狀會自動消退。有趣的是,成年后,口吃消退的概率在女性中更高,導致成年男性口吃的比例是女性的4-5倍,但女性患者的癥狀往往更重。在這部分人當中,言語治療會幫助一部分人擺脫口吃困擾,但也有1/4左右的人群將終生無法痊愈。
口吃會讓患者的言語出現不合時宜的延長、重復,影響他們的社交并因此降低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但口吃者在很多情形下并不會出現阻礙,例如自言自語,背誦臺詞,甚至是唱歌。電影中,Lionel Logue讓喬治六世試著用唱歌的方式傾訴自己童年時的經歷就是一例。研究者還發現,當口吃患者學習第二語言時,起初他們并不會出現口吃,但隨著他們熟練掌握第二語言,口吃癥狀也會在他們說第二語言的時候出現。
口吃的真正起源對于科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兒童期的口吃可能與兒童語言腦區發育不完全有關,這也說明了為什么發育完全后,大部分兒童能夠從口吃中復原。電影暗示了喬治患口吃的另一些原因:童年略顯壓抑的生活,被忽略的親密關系,被糾正左利手的經歷……這和現實生活中對口吃的發現有部分的重疊:被糾正左利手的兒童,出現口吃的幾率往往更大。不過,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傳播科學和治療專業的Paul Cooke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認為,電影或許有些過分強調兒童早期創傷對口吃的影響。他認為由童年開始的“發展性口吃”更像是很多因素的綜合體:早產或基因帶來的先天因素,加上壓力、創傷等后天因素共同塑造的結果。
也有一部分人因為成年后心理方面的創傷或頭部的受傷引起口吃。最近發表在《神經語言學》上的一篇論文就記載了文獻當中出現的由成年期心理創傷造成的口吃病例,其中的誘因包括工作過度勞累、自殺未遂、離婚、失業等等。但是,每一個個案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并且心理創傷也并不一定會導致口吃的癥狀,因此,這類由心理問題導致的口吃也還待進一步的研究。不過,研究人員在文中對成年后口吃和發展性口吃的癥狀進行了比較,發現成年后口吃在言語困難上更傾向于詞組成塊的不連續,而發展性口吃患者則更多地出現重復詞語的口誤。在大腦結構的異常方面,兩者沒有太大區別。
20%中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于強調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分數成為父母心理平衡的補養品,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目標。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決。
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隨機抽樣調查,其結果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關的調查表明:“初中有4.5%的 人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0.5%的人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癥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癥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于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注:來自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于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視,富于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產后抑郁癥的成因
我現在就在體味這種產后抑郁痛苦滋味。人變得多悉善感,對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緊張焦慮,失眠。這種感覺太難受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老公特別依賴,沒生之前挺獨立一人,現在特別依賴家人。我希望自己會慢慢好起來,堅強起來。——產后抑郁癥患者
很多人對患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都很疑惑,覺得產婦在分娩后總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沒有出現任何身體疾病的表征,怎么會患上抑郁癥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揭開導致產后抑郁癥的原因。
1、寶寶因素
在產后如果出現回奶、寶寶厭奶、濕疹、哭鬧等現象,會嚴重影響產婦的心情,這給毫無育兒經驗的新媽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煩躁,甚至出現傷害寶寶的念想。
2、遺傳因素
如果家庭中直系親屬出現憂郁癥患者,那么后代患抑郁癥的概率就會比較大,所以說如果直系長輩中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就應該積極預防。
3、性格因素
有些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屬于孤僻,自卑,較真、對事情沒有一定的判斷力,且生活中不被理解和支持,在產前的時候就會有抑郁的心理,那么在產后換抑郁癥的幾率就比較大。
4、生理因素
產婦在經歷了痛苦分娩的過程,尤其在傷口還沒有完全復原的時候,提不起興趣。隨著產后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在各種壓力的作用下,覺得生活痛不欲生,毫無快感。
如果老公比較貼心,家人也幫忙照顧寶寶,多認同一下產婦做出的貢獻。產婦也多學習一些有利于身體恢復和快樂生活的知識就可以趕走產后抑郁癥。
簡析選擇綜合癥人群的特點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有難以作出決定的毛病,這一方面是一種心理障礙,另一方面是由習慣、性格所致。現代神經學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前額葉對我們做出的選擇至關重要。作為精神活動的重要場所,前額葉負責思維、計劃,與個體的需求和情感相關。因此,主導我們抉擇的往往是感性的原因。神經學家們通過許多涉及顏色、視覺、心理的暗示可以影響人們選擇的科學實驗也間接證實了這一點。有大量案例也可以證實許多由于外傷讓前額葉挫傷的病患沒有辦法下達計劃外的決定,對他們來說,意想不到的狀況下選擇和超級市場都是噩夢的所在,一旦出現意料之外(比如特價)就會讓他們徘徊不定、痛不欲生,而購物廣場之類的場所更是地獄的第十九層,是惡魔特別為他們而準備的拷問靈魂的刑場……
簡析選擇綜合癥人群的特點
當然,大多數的選擇障礙并沒有那么極端,現代心理學及本文作者認為:這完全是由于性格以及思維習慣所造成的一種定勢,具體表現有四:
第一種是追求完美
凡是有選擇恐懼癥的人,都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而且是極度苛刻的人——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做一個單選,而且這唯一的選擇必須是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的選擇。可以說,這些病人也屬于強迫癥人群。他們往往追求完美,并賦予選項太多的意義。
這種人大多性格外向并充滿自信,簡單而言就是因為精神上的潔癖,令他們無法接受一些不完美的.結果在自己身上出現,該種情況的癥候群一般多疑、敏感、喜歡窮根究底、吹毛求疵,但是將這方面放在事業上往往會有所成就,處女座就是典型的第一種情況。該種情況的人群在三種選擇障礙中侵略性最強,能夠帶給周圍的人相當的困擾。
第二種是患者的心智不健全
從小在蜜罐中長大的新一代人從來沒為自己做過主,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擇時自然也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也不敢跟人說,于是就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遨游,渴望從中獲取秘笈。這其實也是不能確定自己內心最重要的需求,無法獲得心理平衡,或是純粹優柔寡斷的表現,這類人群通常為徹徹底底地被動主義者,因為過于接受周遭的事物而一下子在突變中不知所措。
第三種是害怕承擔責任
該類人群一般成長一個不安定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心理上有陰影。實際上,此類人群難以選擇的原因就是因為恐懼,恐懼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而令事情更加糟糕,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擴展到各個雞毛蒜皮的決定上,為每一個選擇而畏縮。無論你做出怎樣的選擇,所造成成功和錯誤的幾率其實各占一半,當中的決定因素在于人為而不是選擇本身。一些身邊小事不妨撒撒性子,愛你的人有愛足可承受,至于大事,世間的種種紛繁復雜,對對錯錯,唯有靠你自身判斷,旁人只能夠給予意見,抉擇還是在于你本身……當然,如若你自己都覺得太煩,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發明了一系列幫助我們做出選擇的簡單工具和方法:硬幣、尋人木棒、猜拳、擲色子等等……
第四種是可供選擇的東西實在太豐富
自從人類發明現代化標準生產線后,大量物品被生產出來,差別卻越來越小,這也從客觀上折磨著人的選擇。
不要在選擇上徘徊,你的顧慮和多疑,只會讓你的內心越來越亂,沒有明確內心的主觀意識,被害怕、焦躁等因素所影響,你困難的不是你該如何選擇,而是如何面對你的內心,只有保持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無所謂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美好的明天在于正確的選擇,正確的選擇在于關鍵的時機,關鍵的時機往往被敏銳的人把握。因此,即使你不是敏銳的人,只要在敏銳的剎那下達正確的判斷即可。何謂敏銳的剎那呢?這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勢而異,因結果而異,因運氣而異,因心情而異——所以,保持自己的好心情,就萬事大吉啦。
一些重大的選擇可能會影響人生軌跡或深遠的社會意義,這就使選擇者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因為害怕承擔抉擇后導致的出乎意料的社會責任和后果。但其實生活中往往是不論你選哪一樣都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因此不需把每一個選擇都看得那么至關重要。有時候活得隨性一點,反而比較瀟灑。
警惕由心病引發身體疾病
醫學上有一種病,被稱為“軀體形式障礙”,是指心理問題以軀體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因壓力、緊張、焦慮等引發頭痛、腹痛甚至全身器官疼痛,如果找不到心理病根,軀體障礙有可能遷延十幾年。心理會影響身體,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出現了這種情況的話,最好先進行心理咨詢。
肚子疼,因為不被關心。童童9歲,總是無緣無故地肚子疼,檢查胃腸道沒有問題,為何肚子會疼得要命?原來,童童性格內向敏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后悶在心里,父母忙于工作對她關心也不多,時間長了就出現了心理問題,通過身體的疼痛表現出來,希望以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尿頻,因為婚姻不幸。張女士40歲,近幾年來一直被尿頻困擾著,晚上要起夜十幾次,每次都是只有尿意,實際上卻尿不出。她做過婦科、泌尿外科的一系列檢查,檢查結果都是好的。原來,張女士是自離婚后就開始尿頻,婚姻的不幸讓她受到打擊,變得敏感煩躁,又不愿找人傾訴,心里的負面情緒慢慢地就通過身體的不痛快釋放出來。
頭痛要撞墻,因為緊張。丁阿姨52歲,五六年前就出現了頭痛的問題,起初只是輕微的疼痛,后來愈發嚴重,疼得要撞墻。醫師分析,丁阿姨的老母親一直很寵愛她,對她的健康特別關心。剛開始輕微頭痛的時候,老母親就整天念叨頭痛可能是大問題,不治療后果很嚴重……母親的緊張給了丁阿姨心理暗示,慢慢地頭痛越來越厲害。
手腳發抖,因為看醫學書。王大爺67歲,退休在家,平時喜歡一個人看看醫學保健書籍。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大爺看到了一本介紹帕金森的書,感覺自己有一些類似的癥狀出現,從那以后他開始查閱大量相關書籍,越看越覺得自己得了帕金森,手腳開始抖了起來,到后來嚴重到不能走路了,但是腦部檢查都正常。李英輝醫師說,王大爺心里很擔心自己得了帕金森,在看書的時候不斷地給自己暗示,不自覺模擬帕金森的一系列癥狀。
給了初夜就必須在一起嗎?
女人是否覺得的第一次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如果給了他,自己會不會有失落感,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沒有安全感?那么女人的第一次到底有多重要?給了初夜就必須要在一起嗎?請看一下咨詢者的困惑:
我今年25了,去年認識了男朋友,他比我大9歲,但是有一見鐘情的感覺,互相的感覺很好,又是一個單位的,兩個人就在一起了,他是做業務的,我是公司內勤,我每月2000他最低2000,一般就是三四千,在一起的甜蜜就不用說了,他比較老實,也有責任心,對我很好,我家里人很反對我和他,說他比我大,工作不穩定,家里條件一般,怕他會騙我,我猜也怕他騙我家的錢。我家條件挺好的,做生意,父親以前是軍人,性格比較專制,他覺得他說的永遠都是對的,所以特別反對我和他,一說到我和他的事,就有一大堆理由反對我們,我從小和家里人就不怎么溝通關于自己的問題,和媽媽還經常說說工作和生活,和父親幾乎不交流。
我和男朋友的事也就正式的談過兩三次,每次說完都會生氣。他們就會罵我和罵我男朋友。我特生氣。我前段時間做手術(骨折),家里人都看到了他來照顧我,家里的一些親戚朋友都覺得他挺好的,覺得他挺老實的,我媽后來覺得他人還行,但卻一直不同意,動不動就話里帶話的說給我聽,我都要煩死了,我該怎么辦的,我和他打算年底前結婚。還有啊我和他已經發生了關系,這是我的第一次,我必須和他在一起啊……
心理學者回復:
從你的傾述中看得出來你對這段感情的投入,對男友的喜歡,你的父母反對的理由——騙錢的理由是很不理智的。他們說這樣的話,就是把你當成了一個未成年人,不相信你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們這樣的想法是很糟糕的!當然,我也不是說你的男朋友就一定很好很適合你,你自己還要多觀察多接觸,千萬不要有什么因為和他有了第一次就必須嫁給他的想法。這個想法和你父母的騙錢的想法一樣是很糟糕的,很不理智的。現在已經不是封建社會,你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幸福!把幸福交給父母是可怕的,而把幸福交給一個男人,給了初夜就必須在一起,這樣的想法同樣也是可怕的!
【心理問題的危害】相關文章:
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危害12-14
白癜風對兒童的心理危害10-23
兒童自卑心理的危害10-04
心理問題的類型01-08
孩子的心理問題01-04
常見的心理問題12-23
兒童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危害10-12
肥胖對兒童心理的危害09-02
職場心理問題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