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孩子心理營養的問題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上時,心理營養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17歲以下的兒童現有3000萬人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這是兒童心理專家在日前召開的營養與健康論壇上介紹的。專家呼吁,在為孩子身體著想的時候,別忘了給他們補充心理營養。其實,兒童健康心理的養成是他生活環境一點點澆灌而成的。在嬰幼兒時期,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往往超過任何人。如果對孩子行為的評價,并不取決于父母的一貫態度,而取決于父母的心情、父母的身體狀況,甚至是取決于父母打麻將的輸贏,那么,孩子便會感到這個世界完全無法預料,當然也就沒有安全感。
父母的態度和行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見分歧,孩子便不能或很難形成評價事情好壞的統一標準。很多成年人的精神障礙都可以從父母教養原則的不一致那里找到解釋。
專家指出,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只能承受孩子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不能容忍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一些家長心目中,孩子學習是理所當然的,看到孩子的好成績就眉開眼笑。孩子的學習一旦出現問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批評、訓斥,甚至是辱罵,時間一久,就出現了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問題。
怎么解除寶寶的心仇
寶寶的心靈比較敏感,在受到責備時有可能會記仇,這是寶寶正常的性格心理的表現。寶寶記仇的時候,通常會通過苦惱或反抗來表現出來。怎么解除寶寶的心仇呢?
1、多給寶寶嘗試的機會:當寶寶出現失誤的時候,媽媽盡量以心平氣和的方式來對待,多給寶寶一些嘗試的機會,這樣寶寶才會在不斷嘗試、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形成樂觀、開朗、積極的性格特點。
2、巧妙轉移注意力:在確實是寶寶做錯事情的時候。比如看到別的小伙伴有新穎漂亮的玩具,就非要玩,媽媽為了避免沖突難免會約束自己的寶寶。寶寶愿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也會生媽媽的氣。這種情形,媽媽可以盡量以別的寶寶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一個小球、一輛小汽車、一只橡皮鴨或者給寶寶講她喜歡的故事都可以。經歷過一兩次這樣的事情后,她就慢慢會比較平靜地接受。
3、安排豐富有趣的活動:平時生活中,給寶寶安排豐富的活動,室內的、室外的、安靜的、運動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認知的、藝術的等。一旦寶寶的時間被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活動吸引時,她就不會為一兩件小事而“鬧情緒”了。
4、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很多時候,爸爸和媽媽也希望寶寶能夠天天都快樂。但是寶寶難免出現一些與周圍環境或者個人責任不符的舉止。這時候,爸爸和媽媽對寶寶的行為給予必要的否定,也是一種真正的父愛和母愛的體現。如果一味依著寶寶,什么痛苦和不舒服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寶寶就難以接受挫折,而且不容易養成體諒他人、關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因此,生活中給予寶寶適當的要求,寶寶才是得到了真正的愛。
5、接納寶寶的氣質特點:還有一些寶寶,比較難以溝通。平日就喜歡啼哭,遇到一點小小的麻煩就會生悶氣,其氣質特點偏抑郁。這種氣質類型的寶寶尤其需要悉心的照料與呵護。人與人不同,每個寶寶生來也是不完全一樣的。做媽媽的只要坦然接受自己寶寶的氣質特點,有時間和寶寶一起多做一些令寶寶開心的游戲,遇到問題,多一分耐心,寶寶也會減少“情緒障礙”。
孩子為何喜歡重復做事
在家庭教育中,有時候父母會看到孩子總是重復地去做一件事情,而且屢試不厭,父母可能會感到奇怪。其實,孩子的重復性行動是一個獨立學習的過程。
同一個故事,孩子反復聽也不會厭倦,他們會要求爸爸媽媽不斷講同一個故事,有時一天晚上要講上十遍,每次聽,孩子都很專注,好像沒聽過一樣;到一個新地方,學一個新詞,不斷反復地問關于新事物的問題,有時候家長會懷疑是不是自己解釋得不夠好、講得不明白;堆積木。推倒再堆,堆了再推,聽到積木散開的聲音,孩子就哈哈哈笑。這些重復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學習的過程。
孩子需要參與到各種積極的運動中來進行學習并把握概念。在這樣的學習進程中,他們需要對游戲材料或動作進程的重復地體驗,以便摸索和實驗這些新概念,或是接受他們暫時不能懂得透徹的概念。比如,當幼兒把握跳躍動作以后,他會重復自我練習,直到他能很隨意地跳起。
對于孩子的重復,家長應該給出無限的耐心,且要為孩子的好學感到欣慰。如果他的重復被不耐煩或冷漠、不在意打斷,他可能被迫會接受大人認識事物的方式,長大后也不會有那么多問題,不會那么具有探索精神。
另外,重復也有可能是某些病癥的體現。如果是嬰兒,“不斷扔東西,撿了扔,扔了撿”,一般是因為很喜歡那個物品,而且這樣可以鍛煉大肌肉群的發展。如果是幾歲的幼兒,還不會言語,并且“不斷撿了扔,扔了撿”,長時間地做,家長阻止也不停,給其他物品讓他玩也不愿意,需要留意是否是自閉癥的癥狀。
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孩子重復地做一件事,通常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的重復,他們不斷地加深記憶并不斷地理解。
嬰幼心理測試:寶寶對你有多依戀?
嬰幼兒對母親有著天生的依賴性,大多數嬰幼兒都比較依戀母親,只不過依賴的程度有所差別。有的寶寶整天都黏著媽媽,也有的寶寶一個人呆著也不會哭鬧。那么你的寶寶對你有多依賴呢?下面,我們通過嬰幼心理測試,測測寶寶對你的依賴程度。
嬰幼心理測試題目:
1、來了一個陌生的人
媽媽陪著寶寶在房間里玩了一會兒,然后走進來一個對寶寶來說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Q1:寶寶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動向,并且向媽媽靠近?
YES——既信任媽媽又有警覺性的寶寶
寶寶不僅對陌生人有警覺性,而且當他覺得有危險時,會向媽媽靠近尋求保護,這種警覺是必要的,它能夠保護寶寶的安全,也說明寶寶很信任媽媽。
NO——警覺度較低或不太黏媽媽的寶寶
若寶寶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顧自玩玩具,代表寶寶對外界的警覺度較低,爸媽應特別注意教育寶寶保持一定警覺性。
如果他有不安的表現,卻沒有向媽媽靠近,看來他不怎么依賴你哦!
本階段安全型依戀寶寶的表現
這時可以讓陌生人與媽媽親密地說說話,并向寶寶做出些友善的舉動。因為有母親在身邊,安全型依戀的寶寶過一會兒就會繼續快樂地玩玩具,有些膽大的寶寶甚至會對陌生人表現出興趣。
2、嗚嗚,媽媽走了
媽媽離開寶寶,告訴寶寶一會兒再回來,只留下寶寶和陌生人在一起。
Q2:對于媽媽的離開,寶寶是否表現出苦惱,不愿她離開,并且在媽媽離開后,友好的陌生人給予寶寶一定的安慰,寶寶仍然很不自如?
YES——對媽媽的依戀比較健康的寶寶
即使陌生人給予一定的安慰,仍然不會像在媽媽身邊那樣自如,有點怯生生的,可能還會有一些小的叫嚷,但是不會大哭大鬧,聲嘶力竭。
NO——抱歉:寶寶還未同你建立起依戀
寶寶對媽媽的離開沒有反應,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媽媽的安慰一樣,說明親子之間的依戀還沒有建立起來。
對媽媽離開反應太大的寶寶
如果寶寶反應過大,也需要注意,可能寶寶太黏你了,連你短暫的離開也不能忍受,這樣的寶寶以后可能適應性比較差,不夠獨立。爸媽可以適當地訓練寶寶自立。
或者屬于對陌生人過度警惕,未來可能比較難信任他人。
反應太大的寶寶,也有可能屬于“矛盾型”依戀,在第3階段游戲中,對媽媽的態度很復雜,既要她又反抗她,無法繼續專心玩玩具。
3、媽媽回來嘍
媽媽重新回到房間,陌生人離開。
Q3:寶寶是否立即尋求與媽媽的接觸,向媽媽撒撒嬌啦,要媽媽抱抱什么的,但又很快地平靜下來,繼續玩玩具?
YES——安全型依戀
恭喜你,寶寶對你的依戀是很正常很健康的!
看到你回來,寶寶表達出非常快樂的情緒,代表的是寶寶對你是很依戀的,他已經銘記住你,且非常愛你,你能帶給他安全感。
NO——很可惜!媽媽請繼續努力
如果寶寶對媽媽的歸來沒有反應,或者只是短暫地接近一下又走開了,那么也說明親子的依戀還沒有形成。
如果黏著媽媽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么說明寶寶太怕生。
矛盾型的依戀關系
還有一種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戀關系,媽媽要走的時候表現出極度的反抗,但是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又無法把媽媽作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這類寶寶見到媽媽回來就尋求與媽媽的接觸,比如要媽媽抱抱,但剛被抱起來又掙扎著要下來。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會不時地朝媽媽那里看。對于這類寶寶,請在平時多多體察寶寶的需要,主動和寶寶快樂互動。
其實,寶寶依戀關系真正地確立,要到寶寶1歲左右,這時候寶寶才會懂得了客體永久性。
嬰兒心理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1階段感覺和知覺
感覺和知覺是心理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是心理發展的基礎。
嬰兒(3~4個月以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過眼睛、耳朵、鼻子、皮膚來看、聽、嗅等方法感覺環境的變化,因此豐富的環境和給嬰兒創造接觸環境的機會就是這一階段嬰兒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務。
充分發展嬰兒的感、知覺,其中視覺在嬰兒各種感覺中占據第一位。 仰臥時嬰兒只能看見天花板而坐時看見的東西豐富多彩,視覺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成人應該經常抱寶寶到處看看,并想法讓寶寶早一些坐起來。坐是人體經常保持的幾種姿勢之一。嬰兒由臥位到能夠自主地坐,視野大大擴展,本來看不見的東西,都能看到了。見多識廣,必然使嬰兒智力發展產生一個飛躍。
第2階段高級心理活動
在感覺和知覺發展的基礎上,嬰兒的思維、意志、興趣、各種情感體驗等高級心理活動得到了發展。
而爬行則是嬰兒高級心理活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在嬰兒不能移動身體以前,思維、意志等高級心理活動基本沒有,這時想了也是白想,嬰兒就不想了。需要是人體器官發展的動力,當嬰兒能夠主動移動身體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爬行是人生第一個遠距離移動全身的動作,當嬰兒看見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他就會想去拿,這就是思維。在爬行的過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這就是情感體驗,有了第一次他就會有興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這些高級心理活動在嬰兒會爬以前是很少出現的。嬰兒爬行的出現要比直立行走早5~6個月,這5~6個月是人腦發育的關鍵期, 這就是為什么不會爬的寶寶容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癥的原因。
第3階段初級的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是心理活動的高級階段。
語言和移動身體是嬰兒進行初級人際交往的基礎,如果進行系統和科學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寶寶滿一歲時應該具備直立行走和簡單語言交流的能力,而這兩方面的能力都必須通過運動來獲得。
新生嬰兒的語言發展必須同動作相結合。離開了動作和實物,再簡單的語言新生嬰兒也聽不懂,反之,再復雜的語言也能聽懂, 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個重要動作。
因此嬰兒的心理發展是同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學會直立行走對嬰兒智力和心理發育有重要意義:
首先,直立行走是人類獨有的姿勢,世界上發現的獸孩沒有一個是直立行走的,這個事實說明直立行走是人類在智慧上領先其他動物的第一步。
第二,直立擴大了視野,使嬰兒見多識廣。
第三,直立行走擴大了主動活動范圍,解放了雙手,同時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動作大大增加,這對嬰兒腦發育有著良好的作用。
但是如何解決嬰兒早走引起的骨骼畸形呢?
如果一根鋼筋混凝土柱子,在混凝土還沒有凝固時,重壓鋼筋混凝土柱子是很容易歪的,但混凝土凝固后就牢固無比。同理,經過運動鍛煉的肌肉會明顯增大,韌帶更牢固,供應肌肉營養的血管壁彈性增大、增厚,指揮肌肉運動的神經功能也會大大增強,運動訓練同時也使骨骼同肌肉聯結處的骨頭突起增大、骨密質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和受到的拉力、重力方向一致,力量增強后的肌肉(混凝土)同骨骼這個人體的“鋼筋”構成人體的優質“鋼筋混凝土”,直立時就不會發生骨骼畸形。
當然嬰兒不可能像成人練健美那樣來增加肌肉力量,但主要可以通過爬行、攀登和游泳這三個動作練習來獲得直立所需要的力量。當寶寶能扶著物體輕松起立時,這時開始學習直立行走,那么即使10月時能直立行走也不會產生骨骼的畸形。
學習障礙孩子在學齡前可能有的特征
他把積木打散、沖進大門、翻倒椅子而且推擠玩伴。
‥ 肢體動作無法和周遭的環境調和。
‥ 知覺動作不佳
‥ 協調能力不好
‥ 坐沒坐像
‥ 墊著腳走路
‥ 走路時跌跌撞撞
她很聰明,但注意力有跳躍的現象,有些像唱片的跳針。
‥ 分心
‥ 注意力很短
‥ 沖動
‥ 過動
‥ 固執(一成不變的方式作某件事)
她可以談論復雜的園藝技巧,但卻無法拉好拉煉或畫個圓圈,討厭收拾玩具或拼圖。
‥ 動作協調不佳
‥ 手眼協調不佳
‥ 笨拙
我所說的他都懂,但他的表達能力卻遠低于其它的孩子。
‥ 語言發展遲緩
‥ 語句的次序或文法錯誤,如:我回家跑。
‥ 字匯很少
‥ 用不對的字匯
‥ 句子的結構有問題。
他看著每一樣東西,但卻無法特別的分辨其中的某種。他的手的分辨能力看來比眼睛還好。
‥ 對焦困難
‥ 分辨形狀和顏色困難
‥ 不記得看過的東西
‥ 記憶所看到的事件的次序有困難。
‥ 解釋所看到的東西有困難
她的眼睛注意的看著我,而且聽我講話。但似乎有聽沒有到。
‥ 聽覺理解有問題
‥ 聽覺記憶有問題
‥ 聲音次序的記憶有困難
‥ 遵循簡單的指令有困難。
‥ 對聲音有過度反應
‥ 不喜歡大聲讀出來
他對每一項事情都過度反應或低度反應。
‥ 情緒變化很快
‥ 對痛的反應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 不喜歡人家觸摸
‥ 人家摸他時沒有反應或度反應。
他似乎哪里不對勁,我花在他身上的時間,比花在其它孩子身上的時間多得多了。
‥ 動作沒有組織
‥ 語言沒有組織
‥ 外表邋遢
【孩子心理營養的問題】相關文章:
孩子最重要的心理營養03-31
再婚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09-16
孩子的后高考心理問題08-26
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要小心10-12
關于孩子小心打出心理問題08-26
淺談關于孩子的心理壓力問題08-27
八成父母忽視孩子心理問題10-21
單親家庭孩子的7個心理問題04-20
教師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原因09-12
單親家庭孩子常見的9大心理問題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