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疏導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合集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早戀問題、迷戀網絡問題、追星問題、考試焦慮、情緒方面的問題、學業不良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合集,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篇1
(1)情緒方面。抑郁、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回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后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呆等。
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愿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于同輩群體之外。
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準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于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
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行為、情緒、生理方面。這些心理問題會影響到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效果,學校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成長我們只做參謀
青春期,對孩子的人格取向、心理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齡人群體的影響,他們想的事情多了,頭腦復雜了,變得不那么“聽話”了,出現叛逆思想。作為父母,要怎么去引導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呢?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對孩子越來越看不慣了:不講文明禮貌,個性張狂隨意、一味裝酷扮靚、經常荒疏學業等等,結果除了滿肚子恨鐵不成鋼的不滿,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郁悶。
如今,女孩在11~13歲,男孩在12~14歲,就逐步進入青春發育期。青春期被稱為“急風暴雨的時期”,也是人生發展的“危險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齡人群體的影響,他們想的事情多了,頭腦復雜了,變得不那么“聽話”了,同伴的影響往往超越了父母的權威。
但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仍舊把子女當作“小孩子”,包辦代替,獨斷專行,而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速度大大超越過去,向父母們提出種種新的挑戰。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諱消極的評價,無情的斥責,不斷的猜疑,無理的苛求,空洞的說教,自私的溺愛。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幫助他們解除青春期的種種煩惱,父母們就要用對待青年、成人的態度,來引導少男少女明確自己“準青年”的身份,父母應盡早放手,做一個稱職的孩子的“成長參謀”,讓孩子對面臨的各種問題,學會獨立地思考,自覺地積極行動。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長的小樹,有頑強的生命力,要給它充足的陽光、空氣、營養和水分,這就是理解;但他們精力旺盛,充滿夢想和愿望,可能長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時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樹干的筆直和樹冠的豐滿,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點點”,就可以做一個好園丁,抓住這青春加速成長的關鍵期。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最新一期的臺灣《康健》雜志撰文介紹,美國國家衛生研究員杰伊吉德通過研究發現,為什么孩子在中學教育階段總是缺乏學習主動性。
他用13年時間掃描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腦,結果表明,孩子們大腦中負責組織想法、權衡行動的'前額葉皮質區還未發育完全。因此,許多青少年無法預見行為的后果,如無法明白今天的好成績對未來有什么幫助。于是,由于缺乏內在激勵機制,大多數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就變弱了。自然,為人父母者不能替孩子讀書,惟一能做的就是教導他們把學習和良好的情感體驗連接起來,學會從內心尋找激勵自我的動機。
讓孩子自訂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法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米歇爾?惠特尼在《孩子,你開竅了》中建議,讓孩子想想長期和短期目標,試著讓他們自己訂計劃。不過,惠特尼建議,孩子可決定什么時候執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添加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計劃本身不是一定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惠特尼說,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成目標,會激發出自發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興趣,建立好習慣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工作到忘我,時間過得飛快而愉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從小就體會過為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并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因此,讓孩子從愛好出發,如讓喜歡解數學題的孩子多做有挑戰性的問題,能激發他們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們便會主動去體味這種感覺了。
理解孩子的強項和弱項
如果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但英文成績優秀,家長不要強求他們把兩門功課都學好,而應該抱著“優勢更優,弱勢成績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師為了鼓勵那些有美術特長的孩子,讓他們正面感受到被喜愛、被信賴,于是就在家中掛滿了這些孩子的圖畫,讓他們產生成就感。同時,這位老師還經常贊賞這些孩子將來一定會在繪畫上取得成功。這樣就會讓孩子們更主動地去發揮優勢,此外,他們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弱項太差,同樣會拼命學習。
提高高三孩子的學習欲望
如何能讓高三的孩子提高學習的欲望呢?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目標視覺化。
比如說你要考某個大學,你可以搜索到這所學校的圖片看看,或者親自到這個學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環境,氣氛,在腦海想象自己在這個學校學習生活的場景、感覺。這種直觀化的目標和模擬想象會不斷的給你補充動力,挖掘你的潛能,讓你堅持到最后。
也許有的同學會懷疑這個辦法的有效性,我們不妨一起來玩一個小小的身體游戲。請你起立,左腳向左橫跨半步,兩臂平舉。現在請往左轉,手指往外與手臂成一直線,當身體轉到極限時,請在手指指到的墻壁某處,用眼睛標定一個記號,然后反轉身體,恢復原狀。此刻請你閉上眼,在腦海里浮現自己轉身的畫面,不過在畫面里你轉的角度要比剛才轉得更大。
這種模擬想象做個兩三次后,請睜開眼,實際轉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轉得有何差異。是不是轉得比先前更大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為你在腦海里所做的突破先前限制的想象,在身體上就產生了新的狀態,得到了優于第一次的結果。
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當某件事情擺在面前的時候,尤其是重復了無數遍的事情,比如背單詞,書還沒捧起來,你就已經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如果你不立刻行動,你將耗費大量的時間與你的不良情緒做斗爭。這樣你就會失去學習的欲望。
人的積極性會使一切都動起來。積極性導致行動,行動也能逐漸強化積極性,從而積累起沖勁,而沖勁對于邁向成功是無價之寶。比如,你是否想過,要防止一個靜止的火車頭滑動,所需力量是多么小?你只需在每個驅動輪前面放一塊一英寸厚的木頭,這火車頭就動不了。但同一個火車頭如果以每小時60 英里的速度行駛,就可以撞穿一堵5 英尺厚的鋼筋水泥墻!積極主動,立刻行動的人也是這樣。人一旦行動起來,就能克服難以想象的障礙。如果你厭惡背單詞,就請在你計劃的時間內舉起書本,一次把它記下來,解決掉它,消滅它。
或許以上方法不能完全提高高三孩子的學習欲望,但至少可以減輕孩子對于考試的恐懼和負擔。
青少年應學會堅強
由于種種原因,記者并沒能進入學校采訪,也沒見到那個跳樓的學生。據知情的學生說,那個同學之所以跳樓,是因為畢業時拿不到學位證書,一時想不開才做出傻事的。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面看出現在的中學生的心靈是多么的脆弱。因此,要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據心理專家介紹,在中學教育階段,一些青少年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選擇輕生,這屬于心理疾病。隨著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因為精神壓力大而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越來越多。
心理咨詢中心專家說:看似那些不起眼的不開心,也許對一個青少年來講,對他的影響是很長遠的。
專家們還提醒說,家長和老師跟學生接觸最多,因此他們和孩子溝通的狀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大影響。目前正是中考、高考成績公布的時候,有些學生成績不理想,家長老師們一定要多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
心理咨詢中心專家說:(高考失利)在短期內似乎沒什么大問題。但是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后再提到當年的高考失利,他們也許會感觸很深。高考失利地性格的形成,性格里的自信心的形成,影響非常遠。
中學生如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順利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做一個合格學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心理素質正常的人,才能客觀地、正確地認識自身極其周圍的的客觀環境所發生的一切事物,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和處理,使之在生活環境中不段增長才干,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生如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必須經過努力才能獲得,學生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方法:
〈1〉正確對待自己,不過分。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人貴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長處、短處,優點、缺點都應有符合實際的評價。評價過低,就會缺乏信心,工作缺乏勇氣和膽量,情緒消極低沉,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揮。當然,自我評價過高也不利身心健康。心高氣盛,總想做一番大事業,由于對自己估計不足,失敗在所難免,幾經挫折會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驕傲自滿,目中無人,使自己遠離群眾,處于孤獨無援的處境,會加重心理負擔。
〈2〉正確對待別人,善交友。良好的日記關系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生活在群體之中,工作需要別人支持,困難需要別人幫助,失望需要別人理解,喜悅心情也要有人共同分享才能體驗到快樂,憂愁和苦悶也需在朋友間進行傾訴才感到舒暢,所以,要想身心健康必須善交朋友。
〈3〉正確對待環境,能適應。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論的普遍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講,能適應環境不段變化者為心理健康。新同學到新的環境(學校),沒進入的時候很陌生,特別是生活秩序有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這些變化要從心理上接受,行動上適應。我們同學的環境變化有時較多,更需要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有人能在熟悉的、書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而一旦變化束手無策,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影響健康和工作。
〈4〉正確對待工作(學習)、榮譽,不自滿。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才能品嘗到生活的樂趣,假如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增加心理負擔,影響心理健康。工作(學習)中受到表揚,做出貢獻就可以得到獎勵,但在榮譽面前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謙受益,滿招損是心理健康者的格言,把榮譽當作動力,可以輕裝前進,把榮譽當作包袱形成壓力和負擔則有損健康。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篇2
11歲到18歲的年齡階段,一般是中學階段,這是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發育最為劇烈的時期,是最充滿激情、浪漫,最有創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躍的時期。這是他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度時期,也是對人生、社會和未來充滿幻想與好奇的“多夢季節”。國外有學者形容這一階段是“騷動的、矛盾的、動蕩的、暴風雨式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學生正處在個體發展的特殊時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發期和多發期,伴隨者成長的欣喜、生活的苦惱、學習的壓力、情感的吸引,種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年輕的心變的十分敏感和沖動,花季少年既有綻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憂傷。他們渴望友誼、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時太多的渴望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郁,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于表揚、指責多于鼓勵、懲罰多于引導。于是自認為無藥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并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不少中學生由于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人離不開群體,同樣也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孤獨是一種認為自己被世人所拒絕、所遺忘,心理上與世人隔絕開來的主觀心理感受。孤獨感正是個人在群體中所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孤獨是缺乏與人交往的結果,又是難以與人良好交往的心理問題。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愿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一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種社會心理和意識。有人把嫉妒說成一種根本的、普通的、強烈的心理現象,心理工定義說:嫉妒是一種有針對性的感覺,是忍著痛苦去看待別人的幸福的一種傾向。它產生在當現時的和期望的各種關系受到威脅之時,是一種既羨慕又敵視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
一些中學生只沉湎于自我實現和個人奮斗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為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干,或觸犯到個人一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在處事中,只有別人關心他(她),他(她)卻從不去關心別人,一旦個人欲望滿足不了,就想方設法去損害別人和社會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6、厭學心理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據調查,厭學學生在中學生中高達50、14%,其中初二最高,達66.18%。他們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看到課本就頭痛,坐進教室就犯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7、早戀問題
所謂早戀,指青少年中間過早地發生或發展著的戀愛現象。判斷是否早戀的依據大致有兩點: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戀愛的年齡與法定最低婚齡相差的程度。早戀是青春發育期容易出現的一種現象,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好奇與向往,男女生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對中學生的性心理發育來說是種催熟劑,再加上家長、教師過于嚴厲的批評和監督,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
8、迷戀網絡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說中學生迷戀網絡的問題,有的中學生自制能力很差他們走進網絡就走不出來了,就會迷戀上網絡,比如說,我的一個表弟,讀高中一年級的時候迷戀上了網絡,呆在網吧里幾天幾夜都不出來,學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來在一個很隱蔽的網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瘋了似的,直上網吧跑,最后只好輟學在家。
9、“追星”問題
當五彩的追光輝映著熒屏、舞臺上富于青春生機活力的.歌星、舞星、影星,以及體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時,一雙雙發自內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緊跟不舍地隨著這些“星級”人物的身影,這成為青少年文化現象之一——“追星族”的涌現和“青春偶像熱”的掀起。中學生的追星現象在初中一年級已經很明顯了,我曾經在我們鎮中學初中一年級教育實習,下課的時候與同學們聊天,同學們都圍著我問我喜歡哪個歌星、哪個笑星等等。
10、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一種很復雜的情緒現象。它是由一定的應考情境引起,以擔心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受個體的認知評價、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約的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表現為:一聽說要考試就緊張起來,考前睡不好覺,考試時出現情緒緊張,心慌意亂,記憶卡殼等現象,某些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一到考試就慌了手腳,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據調查,在中學生中,對考試具有明顯的焦慮癥狀約占11.18%。嚴重的考試焦慮不僅對學習具有極大的危害,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潛在威脅。
11、情緒方面的問題
表現為:中學生情緒豐富而強烈,但情緒起伏變化很大,不穩定,而且容易沖動,往往不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可能會一點點小事而情緒激動,也可能為一點點小事而灰心喪氣。多變的情緒,常常使他們難以專心致志、善始善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學習、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擾。放任的情緒往往又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友愛和團結。由于中學生情緒起伏變化大,加上自我控制力較弱,很容易成為不良情緒的俘虜,以致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妨礙了自己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甚至違反校規,觸犯法律。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緒,是因為人們對事有許多不合理的信念。導致我們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12、學業不良問題
學業不良現象在學校中是很普遍的,其實質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未能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離教學的基本要求尚有一段差距。一般來說成績極差的學生,其學業顯然是不良的。這類學生就是我們常說的“差生”,也叫“后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看重分數,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習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學生時代是學習知識的黃金時光,為什么學生卻如此痛苦呢?把學習的結果簡單地用分數來評價,我們不得不把學習看作獲取分數的一次競賽,在競賽中注定大多數是失敗者,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痛苦,因而也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這不能不讓人痛心。成績不好的學生有著最敏感的心靈,老師、家長、同學一些不自覺的行為,一些未在意的話語,都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07-21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疏導11-27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03-30
常見求職心理問題11-03
單親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11-27
關于小升初常見的心理問題07-07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12-14
投資者常見心理問題11-08
兒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12-12
常見的中年人心理問題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