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心理問題及其疏導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新接觸一個班級,能在任課教師的腦海中最先記住的名字,往往是“兩頭”的學生,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反差大,細觀察會發現,能主動與老師談心說笑的大多是“兩頭”的學生,而“中等生”很少。
我們在學生思想教育上,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種“抓兩頭、帶中間”的框框,導致了事實上的“忙兩頭、丟中間”的最終局面。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見,缺乏學習、活動的熱情,沒有與人競爭的勇氣和興趣。這部分“中等生” 長期缺乏教師應有的關心、幫助、教育和培養,在集體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機會,自以為處在冷漠的關系中,加上對自身認識不夠,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與我們所提倡的現代人意識是格格不入的,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背離的。
一、 對“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 的概念,我們的工作中經常使用,但其內涵與外延卻好象很少有人
去分析,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內涵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和范圍。“中等生” 的概念的本質屬性并不是非常明確的,外延也并不確定。從其詞義本身揭示的內涵來說,就是指在學生前進的隊伍中處在中間的學生。顯而易見,這個“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進生”的差別,是教師們以“分數高低”和“紀律好壞”為尺度,人為地劃定的。
學習成績成為絕對的標準,其他表現僅僅是參考分。而學習成績又包括哪些內容呢?99%又是考試分數,而且是總分數,不是單科分數。這種人為的評價尺度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反復使用,已經固化為一種社會尺度,反過來又對教育活動產生影響和反作用。
這種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 的成績的中等,使教師給與的關注少,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而長期如此,必然給“中等生”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 對“中等生” 心理問題的思考。
心理的實質是什么?心理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也可以說,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人活動的動機、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人的“秉性”、“脾氣”不同,有人急躁、有人穩重、有人活潑、有人沉靜,這是氣質的不同。有人謙虛、有人驕傲、有人粗心馬虎、有人細致認真、有人意志堅強、有人害怕困難,這是性格方面的差異。有人感知靈敏、記憶力好,有人長于想象、善于思考,這是能力的差異。這些特征的綜合,形成了人與人不同的個性心理特點。
個性心理的形成有著十分復雜的主客觀條件。如教育條件、環境條件、家庭條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條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有時條件相同,由于主觀努力的緣故,也會導致不同的個性。
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中等生” 每個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點。拋開個性的問題,以及其它影響個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師的影響來說,“中等生”在情緒、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點呢?
1、“中等生”的消極心理特征。
在情緒方面:他們的心態一般比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肯定。但當教師忽視對他們的關注時,學習和工作的熱情逐漸減弱,進而不良的、消極的心境產生。
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將使其做事缺乏自信,無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不能朝氣蓬勃地奮勇前進,從而會降低活動效率,也難以培養堅強的意志,做事會瞻前顧后,缺少果斷性。
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極的情緒和做事的優柔寡斷,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敗多。這必將更加動搖其做事的信心,導致工作學習能力提高緩慢,總覺做事不如別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種種情況,長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內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際。遇到問題時,主要靠冥思苦想,自問自答。
由于教師長期缺乏對其關注,“中等生” 這種消極心理長久循環下去,會使他們在了解情況、判斷問題、形成見解時,出現偏頗,所遇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反而會把事情越弄越復雜,使他們陷入一種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內向,過于敏感,甚至抑郁、緊張、拘束、不自然、膽怯。
2、“中等生”的積極心理特征。
總體講,“中等生”一般心細,善于察顏觀色,他們有追求和向往,有較強的自尊心,做事很認真,很自覺,很懂事,甚至循規蹈矩,他們不調皮,不搗蛋,不惹麻煩,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優點和缺點,造成他們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學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現有:他們往往對自己的理想、抱負要求過高,因其身心發展的不完全成熟性,會使他們的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產生距離。如在回答教師問題時,希望口齒清楚地把問題答好,但又戰戰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結結巴巴,盼望老師盡快讓其坐下。希望自己豁達樂觀,卻時不時要為一時的小事而生悶氣。課間休息或課外活動時,想參與進來,卻又擔心別人嘲笑。這種心理易導致自悲、害怕,由退縮失望最終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不是我們的時代所要求的。
教育的目標是塑造人——通過教育的開展,將一個自然狀態的人塑造成一個社會狀態的人,將一個混沌未開的自然人塑造成一個身心健康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師的職責呢?
三、 對“中等生” 心理問題的疏導。
第一、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作為人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具備以下幾點能力:
1、訪談能力。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家訪。家訪可以深入學生的'家庭環境中,通過對家長及相關人員的詢問、調查和座談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學生在家實際表現;可以將學校教育信息及學生在校表現反饋給學生家長,有助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在校行為的真實動機,探究其思想行為的根源,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我班有8位學生在周一至周五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周末回家看望父母。這給教育管理學生帶來難度。家長會時是學生的父母到校,但是日常照顧孩子們的卻是他們的爺爺奶奶。雖然,在家長會上,也教給家長們一些教育、管理、督促學生學習的方法,但是,實施起來卻與教師的要求有距離,學生們的爺爺奶奶從中打了折扣。家訪可以使我了解學生在爺爺奶奶面前的真實狀態。
李峰同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學習成績在下降,但在班里是老實得出了名的學生,甚至有些窩囊,他極少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我決定對他家訪,他很害怕,我告訴他,我只是想同他的奶奶聊聊,以打消他的顧慮。來到他家,與奶奶交談中,我發現:雖然教師已經強調了平時復習的重要性,可是他仍在延用小學的習慣,是那種“臨陣磨槍”的學生,平時很少復習,喜歡看動畫片,造成基礎知識不扎實。于是,
我告訴奶奶一些簡單而實用的方法,來督促學生學習。讓奶奶用耳聽、用眼看,要求學生每天完成1小時的復習,背單詞、背課文、讀書時要出聲,讓奶奶聽得到,并且當天學的知識當天復習,不能只完成筆頭作業。此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
李峰的學習成績有提高,英語默寫合格率上升了,學生臉上也有了從容的笑容。
2、觀察分析能力。教師要善于觀察分析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是存在于同一個統一體中,兩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例如,冷靜有時卻缺乏熱情;愛出風頭卻又勇于創新。教師要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為心理問題的疏導奠定基礎。
我班的牛薇同學,是單親家庭,她跟隨父親,家里還有奶奶、伯父、姑姑一家,同住一套三居室。在班里,她獨來獨往,不愛說笑,眼神暗淡,學習基礎差,但很努力。我感覺到這個學生如此壓抑,會嚴重影響她的
心理健康。從小學老師對她的鑒定上,我知道她喜歡唱歌。在年級主題會上,我鼓勵她表演拿手的節目——唱歌。此后,她參加學校組織的卡拉 O K比賽,獲得二等獎。同去觀看比賽的同學,回來很激動,是他們跑著回來告訴我這個消息的。這件事后,牛薇的學習更加努力了,雖然她在學習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難,但她從不抄作業,從沒有放棄努力。而且,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神采。
3、理解學生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做到心理換位。教師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的傾向,易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圍的世界、處理所遇問題,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學生,妨礙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響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換位,就要常常設身處地的從他人所處的地位、位置、環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為,體驗別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個教師應常用“假如我是一個學生” 這樣的話來提醒自己,要象演員那樣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正因“一次考試不及格而懊喪”或“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而難堪”的學生,認真考慮自己每一言行會引起學生什么樣的反應,并盡可能教會學生掌握心理換位的方法,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相互理解。
記得那是一個中午,外班的兩個學生在國旗下,繞著旗桿互相滋水玩,一個學生的上衣已經濕了大半,我叫住他們說了兩句,高鵬(我任課班級的學生)把書和雪碧瓶子用力扔在地上,那樣子分明告訴我:“你又不是我的班主任,管得著嗎?”當時我很生氣,但理智告訴我不能發脾氣。于是,我讓他們站在國旗下呆一會兒。雖不情愿,但他們還是站在那里了。我告訴他們,我用5分鐘辦過事之后會回來。當我回來時,高鵬的態度沒有太大變化,頭歪呆著。我問他:“假如你是老師,愿意看到學生向你發脾氣嗎?” 高鵬的頭不歪了。然后,我提到“百分評比”、提到“他們在政教處窗前”、提到“班級榮譽”,高鵬爽快而真誠地說:“老師,我錯了。”那一刻,我又一次體會到“心理換位”這個方法的效用有多神奇。
4、賞識學生的能力。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信任學生、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教師理解學生,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與鼓勵和熱切的期待。
在班級管理中,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生”身上,信任他們,讓他們做事。對做事認真心細的學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確表示老師信任他們,要求他們力所能及地協助老師做些班級工作,如班務記錄、公務保管等,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
例如,在暑期軍訓時,通過觀察,我發現周健做事心細而認真,不計較個人得失,很難得。在組建班集體時,我選擇了周健做班長。家長問我:“老師,她行嗎?她在小學只是小隊長。”我很有信心地說:“她行。”在以后的學習中,她的成績一直是中上等,在80-85分處徘徊。家長與我見面時說:“老師,我們的孩子在家學習比以前用功了。”此時,我更相信,她的成績遲早有一天會達到全優。我要做的只是鼓勵與等待。果然,她在改選班委時,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支持。而且,她的學習成績成為班里進步最大的學生,實現了全科優秀的目標,并且,所有成績均達到90以上。“皮格馬利翁”效應在這個學生身上得到實現。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待與信任,是激勵學生前進的動力。在班里,我還對張衛、孫博、高菲、王然、樊志強等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給與同等的關注,在他們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只是周健的事例最突出、最顯著。
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關注的形式很多,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等,納入到課上、課間及學生的方方面面。如上課前,對低年級學生就可以摸摸膽小、不善發言的同學的頭,上課時他們就能直視老師,認真聽講;提問時,給他們以鼓勵的眼神,他們就能積極思考、舉手發言;用微笑、用目光做短暫的交流,給與學生以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自信。
當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能及時表揚予以肯定,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在全班表揚,也可以在周記中私下表揚;發現他們小小的進步,說一句“做得好”;點點滴滴,他們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產生對教師的依戀與信賴,學生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
當學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時,需要教師指出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找回曾擁有的成功的喜悅感,鼓勵他們重新樹立信心。
第二、掌握一些疏導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
我們處于競爭的時代,要使學生敢于競爭善于競爭,適應時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發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學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 尋找自信的支點,正確認識自我。
可以開展“找優點”的活動。讓學生找自己的優點,找別人的優點,了解自己也
有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虛心聽取父母、師長、同學的勸告,發揚優點長處,糾正缺點短處,避免對自己做出過高或過低的評價,使學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以正確的定位參與競爭。
從學生畫的板報、從語文課代表王然給同學的測驗、從趙仕杰要求同學默寫的單詞中,我發現學生們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會超過教師對他們的要求。在班里,學習差的學生,在說話做事時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認為自己一點優點都沒有,其他同學也看不到他們的優點。
有一次班會,在“找優點”的活動中,我問:“誰來說說樊志強的優點?” 沒有人呼應,一段長時間的沉默。樊志強的頭低下了,不敢抬起頭來。這時,我開始說起來:“樊志強同學,很愛勞動,值日時從不偷懶;他拿鑰匙給值日生開門,從不遲到;他學習基礎差,但從沒有放棄學習;他很誠實……”當我說完之后,大家用驚訝的眼光看著我,樊志強的眼光尤其特殊,是激動、是感激、是承諾……對于樊志強來說,他能完成初中三年的學業,每次期末成績突破60分,就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不放棄學習”,是我對他最大的期望。這一年,他做到了“不放棄學習”這一點。雖然,并非所有的科目都突破60分,但也沒有出現低于55分的科目。我想讓學生們知道,教師不僅僅看學生的分數,更要看學生努力學習的狀態——進取的狀態。
2、 創造成功的記錄。
自信是成功的產兒,成功記錄越多,成績越大,自信心越容易獲得。不斷爭取成
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記錄,對于缺乏自 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教師可以在班集體中,每周安排一節課來組織一些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如學習
競賽、勞動技術競賽、書畫展覽、體育技能競賽、小知識競賽、課文評議、熱點分析、小制作、小設計競賽以及特長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環境讓學生展示自己。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興趣,在學生的熱情參與和感召下,膽怯的學生也經常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某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提前讓他們做準備。在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成功的表現自己,創造成功的記錄,逐步建立信心。
例如,在我校每班教室都設有宣傳欄,那是除了板報以外的很好的宣傳陣地。怎樣用它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呢?我在班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如硬筆書法展覽、暑期記事隨感、英文書寫展示、個人風采小制作、美術作品展示、勞技編織成果展、周記展示等等。每次展示活動,都有意外的收獲。全班36人,許多同學在展示活動中都顯示了自己的優勢。張衛的周記從板面設計到內容,豐富多彩,顯示了男孩子與眾不同的文思;袁林的周記是那么獨具匠心,我能看出她是用心在與我交流,顯示了女孩子特有的文靜、纖細的性格;周健的周記,不知從哪兒剪下來的刊頭設計,與文章的內容是那么貼切,顯示了潔靜、清雅的特點。馬月的艷麗周記、樊志強的美術作品、王晉陽的書法、劉靜的《暑期隨感》、胡子薇的《軍訓生活》、王紫薇的工藝制做、陳超(男生)的編織、劉晨的英文書寫……讓我從不同角度了解了這些可愛
的孩子們。膽怯的學生——耿燕玲、劉佳、李雪等同學都先后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我了解她們心靈思索的痕跡。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選準目標,使目標與個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騖遠,要量力而行,積小勝為大勝。
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態度,以平靜自如的心情投入競賽活動。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明白,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動,就可以獲得成功。
例如,在體育節比賽時,學生奪勝心切,這易導致恢心的心態產生。在比賽來臨之際,我告訴學生們,體育比賽重在參與,1500米比賽,只要跑下來,就是最后一名,也是光榮的。因為他有勇氣跑完全程,我為他喝彩。學習也貴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一次測試的失誤,不能代表永遠,我相信他能再次崛起。
教師借助競賽活動可以擴大獎勵范圍,讓學生嘗到創新與競爭的樂趣,樹立自 信,樂于參加集體活動。如,我在班里設立了這些獎項:最佳班委、最佳組長、最佳課代表、最佳學科帶頭人、最佳勞動標兵、最佳文體特長生、周記一、二、三等獎、藝術節參與獎、攝影獎、百分評比優勝獎、學習進步獎、學習優秀獎等。
3、 利用周記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建立信心。
周記是學生采集知識,進行師生溝通的很好的方法。例如,胡子薇是個有男孩性
格的女孩,偏愛理科,酷愛運動。從來寫周記寫得很少,不愿與我交流,學習成績很出色,個性極強。我利用她所寫周記的內容,進行誠懇的評價,終于她能與我談心了。有一次,她在周記中這樣寫到:“老師,真不好意思,您的評語比我的周記還多,我決心,以后一定認真對待周記。”果然,她跟我探討了許多問題。如:“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父母的嘮叨都對嗎?”等等。我發現她很有思想,而且辦事并非粗糙,也是個心細的姑娘。
另外,還可以利用周記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讓部分“中等生” 可以
進行一日四問四答的訓練。 一問自己今天“做什么”,二問自己“怎么做”,三問自己做得“怎么樣”,四問自己明天“怎么辦”,以提高自我導向能力使做事有計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計劃能落實,提高自我評價能力使行動有總結,提高自我體驗能力進行自我補救。
如我班陳超,學習缺少自覺性,貪玩,基礎不扎實,聰明,少目標。為了改變他的現狀,我決定用一日四問方法訓練他。讓他每天用周記進行總結,每隔三天,我看一次他的周記,督促他養成自我總結自我教育的習慣。經過兩個學期的四次考試,他都在自己的基礎上,持續幾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實踐證明,教師可以通過每周對周記進行點評,認真誠懇的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學生的信心與能力均會有所提高。以期末考試學習成績的優秀率來說:
分
95
90
85
80
70
60
60以下
入學人數
1
3
6
3
11
5
7
第一學期
5
9
1
13
5
3
第二學期
2
8
7
5
6
4
4
由此表,可以看出,我班優秀率提高很多,中等生比例大,而且中等生提高人數明顯。目前,班內沒有出現心理嚴重障礙的學生。
總之,在疏導學生心理問題時,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的總結經驗,要多讀書,多學習,勤思考,善觀察,重實踐。“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教師要做有心人,給與他們熱情的關注,努力理解他們的思想,提供他們鍛煉的機會,就會樹立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健康的發展。
【中等生的心理問題及其疏導】相關文章:
如何疏導考生心理問題08-23
考生心理問題及時疏導排解10-18
高考后心理問題的疏導方法10-24
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疏導09-01
嬰兒的心理問題及其影響11-10
初三學生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04-27
中等生心理問題分析應對策略08-19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疏導對策09-06
如何疏導后高考心理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