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書籍:消費者行為學
消費者行為學是研究消費者在獲取、使用、消費何處置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心里活動特征和行為規律的科學。 消費者行為學(Consumer Behavior)研究消費者在獲取、使用、消費何處置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心里活動特征和行為規律的科學。從營銷學的角度,這門學科是為了提供對消費者行為的理解,因為 “營銷學是一門試圖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學科”。
消費者行為學的起源
消費者行為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應用科學是在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后,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問題日益尖銳、競爭加劇而出現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有關消費者行為與心理研究的理論開始出現,并有了初步的發展。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工業革命后的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開始超過市場需求,導致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開始注重消費者需求的刺激和商品推銷,推銷術和廣告術在這個時候登上了企業的“競技”舞臺。與此同時,一些學者根據企業銷售的需要,開始從理論上研究商品的需求與銷售之間的`關系,研究消費者行為與心理同企業銷售之間的關系。
最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是美國社會學家凡勃倫。他出版的《有閑階級論》(1899年)提出了廣義的消費概念。他認為過渡的消費是在一種希望炫耀的心理下被激發的。以他為代表的消費心理研究引起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興趣,也受到了企業的密切關注。
1901年,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斯科特(W.D.Scott)首次提出在廣告宣傳上應用心理學理論。
同時,美國心理學家蓋爾的《廣告心理學》問世,系統地論述了在商品廣告中如何應用心理學原理增加廣告的宣傳效果,引起消費者更大的興趣。
1980年,美國社會學家發表了《社會心理學》,重點分析了個人和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心理與行為。
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閔斯特伯格又發表了《工業心理學》一書,闡述了在商品銷售中,櫥窗陳列和廣告對消費者心理上的影響。
科普蘭(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將消費物品分為便利品、選購品和專門品的分類方法部分建立在對三個方面的消費者行為的分析之上。
另外,在一些市場學、管理學的論著中也介紹了有關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問題,比較有影響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約翰·華生的刺激-反應理論活動即S-R理論。這一理論因為揭示了消費者在接收廣告刺激物與行為反應的關系而被廣泛應用于消費者行為研究中。不過,這一時期還是消費者行為與心理研究的初始階段,研究的中心在促進產品銷售,而非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這種研究也僅限于理論層面,而沒有應用到企業營銷活動中來,因此,尚未引起社會大范圍內的重視。消費者行為學借鑒了很多門學科的研究成果。
著名學者麥克爾·R.所羅門在他的研究中為我們勾畫了消費者行為學跨學科研究的范圍——消費者行為金字塔。
【管理學書籍:消費者行為學】相關文章:
消費者行為學課程教學研究08-06
心理學書籍之《積極組織行為學》06-21
消費者心理學書籍推薦09-09
《公共組織行為學》簡介06-21
《組織行為學精要》簡介06-21
《國際組織行為學》推薦06-21
《組織行為學:基礎、現實與挑戰》推薦06-21
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實踐的論文09-08
組織行為學概述及其理論應用06-17
消費者調研報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