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心理對身體的健康大有裨益
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不僅可以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積極的性格,如樂觀、有活力、價值、主觀生活質量滿意度對人們來說極其重要”心理學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博士在最近發(fā)表于《科學美國人》博客中的一篇有關樂觀和心臟健康的文章中寫道,“積極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的相關領域就是對于人們如何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以及這與更高質量的生活間有什么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這為什么有助于更高質量的生活)做出嚴謹?shù)目茖W調查。”
心理學、醫(yī)學和公眾健康領域中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了積極情緒對健康的益處與影響。過去的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影響后,就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負面情緒(如憤怒)以及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如焦慮和抑郁)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以下列出的五種積極情緒,經(jīng)研究表明有助于身體健康、預防疾病。
樂觀可以保護心臟
我們通常所定義的樂觀是指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然而樂觀的含義不僅僅如此。這種充滿希望的情感是一種應對機制,一個人如果一直相信生活中的事情都會好起來的,那這種信念將有助于他成功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培養(yǎng)樂觀的.性格有助于保護心臟。根據(jù)2012的文獻,大量的研究表明樂觀的性格可以降低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一項備受矚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Twitter上使用的詞語可以預測死于心臟病的概率——一般來說,與樂觀和心理彈性相關的詞語(“克服”、“更強”、“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死亡的風險。
樂觀對身體健康的益處不僅僅只是保護心臟,它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功能,增長壽命。
敬畏可以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炎癥產(chǎn)物
漫步于美麗的自然風景中,聽一聽動人的古典音樂,以及參加一種宗教儀式或者精神儀式,這些都是生活中讓我們最能感到愉悅和活著的一些經(jīng)歷。研究表明有關藝術、宗教和哲學的經(jīng)歷是最常見的能夠激起敬畏之心的經(jīng)歷——那種驚訝以及和某種東西相連接的感覺超過了我們自己本身。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敬畏不僅使人愉悅,而且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極其有益。該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最近有過敬畏感覺的人們體內的細胞因子和炎癥標記物濃度降低,長期處于高水平的細胞因子和炎癥標記物預示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如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病和抑郁癥)的發(fā)生。這表明敬畏感能促使細胞因子處于更健康的水平,甚至可以預防疾病。
“不要只是把在公園中散步或者去參觀博物館看做是一種消遣,我們希望人們把這種經(jīng)歷看做是改善自身健康(不僅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該項研究的作者之一珍妮弗·斯德勒(Jennife Stellar)告訴《赫芬頓郵報》的記者,“在日常安排中加入這些積極經(jīng)歷可能比我們之前意識到的要更重要。”
同情和關心他人可以提高迷走神經(jīng)的功能
同情——對他人幸福的善意關心——能使我們更積極地對待自己和他人。同情,不單只在一個方面提高我們身體的健康水平。
積極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里德里克森對于慈愛冥想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慈愛冥想是一種傳統(tǒng)的佛教修行,是關于愛的冥想,把對自身的同情延伸到更廣泛的其他人身上。弗里德里克森發(fā)現(xiàn)僅僅六周的慈愛冥想訓練就會對迷走神經(jīng)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迷走神經(jīng)從腦干一直延伸到心臟幫助調節(jié)情緒以及機體系統(tǒng)(包括心血管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
冥想在促進同情的感覺中,可以提高休息時迷走神經(jīng)的健康狀態(tài)(這可以用來評估免疫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度)。在對埃默里大學的采訪中,弗里德里克森解釋到迷走神經(jīng)在人體的機體健康以及個體對別人的愛與同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她說:“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機體就是由愛組成的,愛越多,就越健康。”
感激也有益于心臟健康和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
像樂觀一樣,“感激的態(tài)度”(個人在生活中對幸福所持有的感激與感謝之情)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也有極大的益處。感激不僅與樂觀一樣可以提高免疫系統(tǒng)的機能,而且也被證明能夠提高睡眠質量。
感激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因為它可以降低壓力水平,壓力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根源之一。研究表明,老年人對上帝存有的感激之情可以緩沖壓力給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自我同情可以改善與健康相關的行為
對自己好的人也會對自己的身體更好,因此無意中可以幫助他們預防或者控制一系列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
2013年發(fā)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上的一篇文章研究了自我同情、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和一系列與健康相關的行為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于缺少自我同情的人,那些自我同情的人會更快地為自己的病癥尋找醫(yī)藥治療。他們也不會對自己的健康問題過分擔憂,而且會采用更積極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健康。
“體驗一件不好的事情所帶來的痛苦是一件好事。”認知心理學家阿特·馬克曼寫到,“但是,經(jīng)歷了這種痛苦后,重要的是振作起來,再試一次,失敗、疾病與糟糕的人際關系并不是你的價值的判定,而是你需要克服的另一個障礙。”
【積極的心理對身體的健康大有裨益】相關文章:
論小學音樂教學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10-04
心理健康了才能身體健康06-27
對心理健康的標準12-02
作文對心理健康的認識07-17
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0-26
瑜伽教學對大學生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影響體現(xiàn)論文06-02
對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認識12-05
心理干預對急救人員心理健康的作用11-10
心理干預對精神癥患者心理健康的作用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