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創傷的癥狀
導讀: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兒童成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比如說兒童性侵案,有一些少年犯罪,也發生過一些在暴力事件中兒童受到傷害的現象。兒童心理創傷的癥狀有哪些呢?怎樣緩解兒童心理創傷的癥狀呢?下面小編為您詳解。
兒童在遭遇重大的人身傷害事故后,心理創傷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有哪些典型癥狀呢?
一、表現為高度恐懼。這樣的兒童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極度警覺和過敏,總是驚恐不安,很難放松下來。
二、表現為回避。從表面看,這些應激突發事件沒有對兒童造成多大傷害,但是他們會將這種傷害深埋在心中。
三、表現為心理退縮。當面臨某一應激情境時,他們無法以適合自己年齡的行為獨立應對,通常會倒退到成長的較早時期,以幼稚的'行為來求得他人的支持,尋求暫時的解脫。
四、表現為壓抑。這樣的兒童表面上不哭不鬧,把內心包裹得很嚴,但內心卻表現出一種爆發性沖動,情緒極端。
專家說,兒童受到創傷后的臨床表現與成年人有所不同,所以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專家介紹,心理干預從時間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緊急期為危機發生后一兩天;災后早期為危機發生后2天—8周;康復期從危機發生后8周開始。
如何幫助兒童減緩心理創傷?
1. 對可預見的應激采取預防措施,如盡量避免發生或學習如何應對的方法:
平日設計一些游戲或練習,制造輕度的應激情景,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應對技巧,提高處理問題的技能。例如:遇到一些危險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在公共場合與家長走散時如何保持鎮靜,向什么樣的人尋求幫助;房屋中著火了應怎樣處理;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
2. 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非常重要,至少有一名家長或親近的成人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花時間陪伴兒童,在夜晚讓他們感到安全,如在睡覺時屋子里點一盞夜燈。提供保護,保護兒童免受更多傷害,恢復安全感。讓兒童知道有人關心幫助他們,但并非無條件滿足要求,觀察孩子的行為變化而非過度關注。
3. 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促進重建穩定的家庭生活,鼓勵他們繼續日常活動,盡量遵守孩子平日的生活規律,如按時就寢、有固定的講故事、游戲時間。
4. 對兒童的應激行為要能理解:
這些反應是常見的而且暫時的,不要驚訝、嘲笑、指責,不要過于擔心或懲罰兒童,例如,不能嘲笑孩子吸吮手,不強迫孩子吃飯。表揚孩子的恰當行為。
5. 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不做主觀判斷,如傾聽他們有關噩夢經歷的描述。
理解兒童的恐懼,引導和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積極的方面。
6. 練習積極的自我言語,說自我鼓勵的話。
7. 講故事。
故事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并學小主人公如何戰勝困難,讓孩子自己給故事編結尾,最后找到了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8. 做游戲。
進行手工、繪畫、音樂、泥塑等活動表達感受,緩解緊張。
9. 幫助兒童適當參與應激事件。
但對恐怖場面的過度渲染會增加應激的影響,讓孩子更緊張。
10.不要讓兒童感到所發生的不幸事情是因為自己的“壞”行為所造成。
如“媽媽生病了是因為寶寶表現不好”,要反復保證不是他的錯誤。
11. 教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倒計數、肌肉放松、跳舞、唱歌,以及積極的運動等。
12. 就應激事件給孩子合理解釋。
直接、誠實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隱瞞或欺騙孩子,不需要告訴細節,以免令孩子恐懼,告訴真相時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例如,在面對親人傷亡或失去的時候要幫助兒童理解發生了什么,以適合他們年齡的方式解釋。避免在解釋死亡的時候用善意的謊言,如“XX永遠地睡著了”、“XX旅行去了”,幼兒會字面理解這些意思并與死亡聯系起來,造成不敢睡覺或害怕旅行,或老是抱有希望、盼望著親人回來,以致神不守舍,而且全家人都為了保守秘密而處在緊張狀態。避免說簡單地說“XX到醫院去了之后就去世了”,“病了后就去世了”,以免孩子以后去醫院或生病就與死亡聯系起來,相信自己也會死去。最好說“得了很嚴重的病或受了很嚴重的傷,治療不好,去世了”,這樣孩子就能理解并不是所有生病、受傷或上醫院后就死亡。
【兒童心理創傷的癥狀】相關文章:
兒童心理創傷的治療方法08-11
兒童心理創傷有什么表現08-30
兒童心理壓抑的癥狀10-07
兒童心理異常的癥狀10-05
兒童心理異常癥狀09-25
如何恢復災難后兒童心理創傷10-13
兒童心理變態的癥狀有哪些10-10
預示兒童心理有問題的5個癥狀10-23
兒童心理不健康有哪些癥狀表現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