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異常需要關注
學齡前兒童的情緒、情感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于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占優勢,故此期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定,常見的心理異常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反抗行為
他們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總回答“不”,家長常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
專家點評:
這種行為是自我意識獨立的一種表達方式,屬正常發展的表現。家長應予理解和尊重,適時地進行引導,這一階段會很快度過。
2、發脾氣
兒童已經開始獨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還不知道如何表達其感受,常表現為賴在地上、踢腿、揮舞手臂、大聲哭鬧。
專家點評:
小兒發脾氣的原因常是疲勞、家長未能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或反復批評某些行為等。在避免兒童自我傷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別留意正在發脾氣的幼兒,并盡可能轉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給予安撫。不能隨意懲罰幼兒,只告訴他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3、遺尿
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海明介紹說,小兒5歲以后仍會發生遺尿癥。遺尿大多發生在夜間熟睡時。
專家點評:
對于無器質性病變的小兒,中醫主張滋陰壯陽,如六味地黃丸或金匱腎氣丸,5歲以下小兒按大人量的1/4服用。對有遺尿現象的孩子應耐心尋找原因,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4、咬指甲和吮手指
這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反應,它能給孩子帶來安全和滿足感。
專家點評:
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靜、寂寞、饑餓、睡眠、身體疲倦而自尋安慰時出現,家長應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安全感。
5、攻擊破壞行為
有些小兒在游戲時會表現出咬、抓或打傷別人等攻擊性行為。有些小兒常因好奇、取樂、顯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無處發泄而無意中破壞東西,有的小兒則是由于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憤怒或無助情緒而有意地采取破壞行為。
專家點評:
這些小兒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為,或為引起父母或老師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師可在制止其行為后,帶他(她)到安靜的地方,讓其自己反省,學習控制自己。還可幫助孩子使用適當的方式發泄情緒,如運動、做游戲等。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異常需要關注】相關文章:
關注學齡前兒童的異常心理09-02
關注學齡前兒童心理11-01
關注兒童心理異常的行為表現10-07
學齡前兒童家長需關注的心理衛生10-07
兒童心理異常需要早期診斷08-23
幼兒教育關鍵關注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衛生10-10
考試心理異常的原因12-13
盤點網站優化關注需要關注的要點11-12
怎么預防孩子心理異常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