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 篇1
一、學齡前兒童容易有的心理問題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也是科學早教的重要分支,雖然說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來自與同齡的壓力,父母的過度期待以及溺愛心理的影響,使得很多問題兒童出現,孩子的心理疾病會體現在他們的日常言行中,細心關注孩子的變化,及早給他們心靈上的輔導。
無端啃手指是異常表現之一,當孩子采取這個動作的時候往往是他們心情感到緊張或是害怕的時候,如果家長經常看見他們如此,要細心的觀察孩子所處的環境,孩子的變化等,找出引起孩子異常心理的原因,解決孩子的困擾。
有些孩子非常內向,對于外人沒有絲毫的回應,這樣的孩子心理表現比較自閉,內心缺乏安全感,而為了能夠讓孩子能夠逐漸打開心防,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心理,加行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愛和安全感。
撫摸生殖器,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經常喜歡撫摸外生殖器,褲子太緊或是內心性意識的覺醒都有可能促成孩子的這個行為,且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如果他們從行為中獲得了身體快感,就會高頻率的進行,這不僅容易感染生殖器官的疾病,而且容易引起腎虛疲乏,不利于健康成長的。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家長平常要給孩子做好細致的清潔工作,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給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正確處理學齡前兒童行為。
攻擊性行為也是學齡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個特點,這跟孩子的精力旺盛以及心理成長有關,有些孩子每天精力很旺盛,很淘氣喜歡跑來跑去,無意間會破壞掉東西或是在游戲時會表現出咬、抓或打傷別人等攻擊性行為。家長對于學齡前兒童的行為錯誤要及時糾正但不要太過苛責,而是讓孩子自己能夠有反省的時間,學習控制自己。
總結:家長和老師是是學齡前兒童的指導人,通過言行動作以及相關的教育幫助孩子能夠及時改正錯誤,端正生活態度,有一個健康正確的情感疏泄方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是現代父母都要重視起來的。
二、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項
1、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
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口角,但切記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看著父母“張牙舞爪”、相互謾罵,孩子便會陷入一種極度不安與恐懼當中,這最終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
2、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
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會幫助他們處理一切事務;另一種即使心中極不耐煩也會等著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謂熟能生巧,在反復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便會掌握獨自處理事務的要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自信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才是萬金難求的。
3、 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后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 篇2
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孩子入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學前,孩子的接觸面比較狹窄,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著父母的關愛;上學后,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孩子不得不一個人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人際關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面對生活環境的變化,孩子的成長心理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變化。從兒童心理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所以家長和老師要著重注意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
一、學習中的心理衛生:
師長應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從他們具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發,以此為基礎,正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養成愛學習、愛集體、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不了解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對學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適當的作法,給學生布置過重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兒童就會產生苦悶,畏懼甚至厭惡心理,阻礙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正常發展。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產生:
兒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產生,常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以下幾種情況是應竭力避免的:
1、過分照顧。不敢放手讓兒童獨立活動,使兒童性格變得消極、依賴、缺乏責任感和忍耐力,出現難以適應集體生活,遇事優柔寡斷,無主見的不良意志和品質。
2、過于溺愛。易造成兒童撒嬌,放肆、神經質,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質,對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3、過分冷漠。使兒童得不到應有的愛撫和必要的引導,會變得喜歡惹事生非,行為易帶有攻擊性,有的出現感情冷漠,缺乏愛心。
4、過分嚴厲。缺乏對兒童的內心情感交流導致兒童出現膽怯逃避或兇暴反抗兩種極端,使兒童養成為了自我保護而說謊、言行不一的壞習氣。
5、忽冷忽熱,反復無常。會造成兒童情緒不穩定、多疑多慮、缺乏判斷能力。
學齡期的孩子,其心理還處于一個過渡期。一方面學齡前的心理特點還有保留,另一方面,環境的變化讓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性格各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過渡期,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注意合理地引導,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出發,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變化,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予以適當的引導,以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 篇3
一、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特征
學齡前期兒童指3-6周歲的兒童。學齡前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隨年齡增長,內抑制迅速發展,能調節自己的行為,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這一階段感覺迅速發展,3-4歲一般可辨認5-6種顏色;思維活動以思維為主;在言語中開始使用我這個代名詞,意味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常常在活動或游戲時自言自語,這是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過渡言語,對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起推動作用;情緒不穩定,以易變性和沖動性為特征;社會降需要發展很快,他們有同情心,也有了初步的友誼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保健
1、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訓練兒童的各種運動技能,如在游戲中對兒童提出更高的協調使用手腳的要求,訓練身體的平衡功能,訓練兒童的反應速度。
2、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的主要生活環境,溫暖和諧而又民主的家庭氣氛,對兒童具有特殊的感染,對培養良好的情感和性格,對形成終生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反,家庭不和睦,爭吵不休,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
3、口頭言語的進一步訓練
學齡前期是培養兒童口頭言語表達能力、豐富詞匯量、發展連貫性言語、完善句子結構的重要階段。因此,對這一時期的兒童應該經常給他們講故事,并要求復述。鼓勵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多想、多問,以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4、兒童的社會化訓練
學齡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時期,為了適應自己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應該讓兒童與同伴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交往,學會合作、謙讓、為別人著想、講禮貌等。兒童上幼兒園是他們社會化的開端,在幼兒園中應學著處理與小朋友、教師的關系。
5、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
對兒童的過失和錯誤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不打罵、不壓服;
②鼓勵孩子心情舒暢地、正確地認識過失,改正錯誤;
③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
6,培養良好的習慣
學齡前期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如:
①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等;
②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以體現自我的價值;
③學會獨立處理此簡單的人際關系,在客人面前應順其自然的讓孩子自己回答問題,如果孩子出現此失誤,也應以適當方式加以指點,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回答客人對孩子提出的問題。
三、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征
學齡期兒童是指6-12周歲的兒童。此期兒童開始接受正規教育,開始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其社會地位、交往范圍、生活環境都發生巨大的變化,促使兒童的心理產生質的飛躍。學齡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點是:各種感覺的感受性不斷提高,知覺的分析與綜合水平也開始發展;有意注意迅速發展,并能自覺集中注意力,注意的穩定性漸漸延長,注意的范圍逐漸擴大,注意的轉移逐漸靈活協調,逐漸學會較好的分配注意;記憶能力從機械記憶逐漸向理解記憶發展,從無意識記向有意識記發展;思維形式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性思維過度;想象力豐富,富有幻想;兒童言語發展迅速,書面言語在這一時期進行著大量的正規訓練,這此訓練不僅促使口頭言語的繼續發展,而且促進了兒童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表現仍比較外露、易激動,但已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學齡期兒童的心理保健
1,培養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
學齡期應培養兒童迅速地默讀及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初步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讓他們學會思考,啟發他們的思維、想象等。
2,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
此期主要培養的良好習慣有:
①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兒童做到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缺課,上課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整理學習環境;
②培養集體意識。讓兒童體會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集體的光榮就是自己的光榮,要為集體爭光;
③學會有始有終。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養成有始無終的壞習慣;④學會替別人著想,不打擾別人;⑤培養兒童對家庭的責任心,幫助孩子學做此簡單的家務勞動。
3、及時糾正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不良行為。
①逃學。兒童在學校如學習成績不好,受老師批評,同伴排斥,便會引起學習積極性下降,交往障礙,甚至產生厭學、逃學。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了解其原因,針對原因子以糾正。
②說謊。兒童的興趣極為廣泛,自制力又較差,他們常常會因玩游戲而忘了時間、忘了學習,同時又擔心家長及教師的批評,所以采用說謊來補救自己的錯誤。若發現兒童有說謊行為,不能過分嚴厲地責備也不能置之不理,應以說理的方式教導他,并讓他自覺改正錯誤。
③偷竊。有此是因為對物質的羨慕或貪小便宜,有此則是精力得不到正當發泄而尋找刺激。對個別行竊的兒童要說服教育,切忌當眾令其出衛,引起同學的嘲笑,傷害自尊心。對集體行竊的兒童,要注意引導他們的精力正當發揮,注意榜樣教育,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注意防止同伴間不良行為的影響。
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 篇4
一、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
孩子從家庭生活進入學校生活是從小學開始,更早的話算就是從幼兒園開始。這時候的兒童心理開始有所變化,此時期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這個時期的第一個特點是:從這個時候起,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從事正規的有系統的學習,學習逐步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后,從原來以游戲活動為主導活動的生活過渡到以學習為主導的校園學習生活。孩子進入學校,便能初步掌握使用書寫工具(鉛筆、蠟筆等)的技能,言語上也已掌握了足夠的詞匯與言語的表達能力,這時,兒童能有意識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與同學、老師在一起友好相處。因此,有的家長常常會吃驚地說:“哦,我的孩子好象在幾天里長大了許多。”
兒童開始在學校從事正規而有系統的學習,學習與游戲已完全分開。學習是在教師制導下,有目的、有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這些,都具有了社會意義。兒童所學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都是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延續,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兒童的學習具有了與成人工作勞動同等的社會意義。
兒童的入學,標志著一個人的學生時代的開始,從人的一生中的游戲、學習、勞動幾大實踐活動來看,兒童已從原來的游戲實踐活動跨進了學習的實踐活動。這一重大轉折顯示出社會對兒童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顯示著兒童作為一個社會人自身成長的需要提高了。
在學習過程匯總,兒童必須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養成適合于學校要求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社會和老師要求兒童不僅要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還要學習和掌握自己并不感興趣、但必須學習的課程。這和學齡前期的游戲活動完全不同了,游戲活動可以盡力去選擇兒童感興趣的內容和主題,而學習則有時要帶有強制性。學齡初期兒童的心理發展特征必須能適應這種客觀的要求。正常的兒童,一般都能適應這種要求。比如,初入學的兒童,雖然在家庭中、在父母身邊嬌生慣養,有時表現任性、懶惰,但到了學校,只要老師提出的要求,就能做到每天準時到校、按照老師安排認真地做衛生值日。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依然是在新的社會要求及個體發展的自身需要促使下,使心理發展必須承受住面臨的重大轉折。具體表現在口頭言語能力有了很大發展,情感活動也豐富起來,初步具備了言語和情感的表達能力,智力有明顯增長,想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意志活動已經形成。這一系列心理上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在一系列的學習、生活上的不斷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下而發生發展的,顯示出學習和要求的提高與心理發展互相促進的規律:更高的學習與要求,促使了兒童的心理發展;而心理發展的結果,又保證了較高的學習與要求的完成。可見,有的父母或家長擔心學習太費腦子,會把腦子用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孩子從童真的生活狀態進入學校生活狀態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其心理活動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老師可以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設置詳細的策略。此外,家長要密切配合學校,嚴格要求和經常督促兒童按時完成作業。在學校、家長、社會統一要求和培養下,兒童的心理活動將會不斷地向著新的水平發展。
二、批評孩子的技巧
1、不要給孩子下結論,貼標簽。如不要因孩子做錯了一件事,就給孩子下結論說孩子笨。因為孩子愛睡懶覺就說孩子懶。
2、不要當眾批評孩子。不要在公共場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留面子。批評最好在只有兩個人的時候進行。
3、不要翻舊帳,不要因為孩子這次的錯誤而把孩子過去的所有錯事重新數落一遍,這樣會讓孩子反感,覺得自己只要犯了錯誤,就永遠無法擺脫,既然擺不脫,改又有何用。
4、平時在本著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評不表揚,孩子會因你只看到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而不滿,從而不愿意接受批評。
【學齡期兒童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學齡期兒童心理的特點07-20
學齡期兒童心理特點10-17
兒童的心理問題04-14
兒童的幾大心理問題07-13
關注兒童的心理問題12-28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10-29
兒童常見心理問題10-28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