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1
活動在澄溪小學進行。在項目負責人謝曉燕老師,及班主任何紅梅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我們全體英語班學員認真聆聽了由上屆國培優秀學員代表李丹老師、殷艷老師和伯雪老師為我們帶來的三堂精彩紛呈的示范課。以及專家代表胡燕老師為我們詳細解讀了小學階段《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更準確的理解新課標和解讀新修訂的教材。
本次培訓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是聆聽三位優秀老師的示范課,然后是各位專家們對她們的課進行點評,最后是胡燕老師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解讀。聽完三位老師的示范課后,我明白了,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游戲化,注意讓孩子在各種游戲中緩緩、徐徐學習單詞。要掌握的單詞可以通過圖片、頭飾、動作等各種不同形式展示給學生,實行整體定量輸入,根據不同孩子的記憶特點,他們會或多或少記住不同的單詞。在玩中學,學中用使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鞏固所學的語言形式,激發他們的成就感。在游戲中通過多聽、反復感覺,從而在腦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盡情投入到游戲中,同時還給孩子一個輕松和諧的語言環境使得課堂充滿活力。故事對小孩子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情節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貫穿英語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他們在和諧的氣氛中增進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應當積極為孩子創設情境,這種情境要生活化,讓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語的意思,游戲能激起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將知識融于游戲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
在對小學英語課程新課標的解讀中,我明白了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一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二是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三是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四是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五是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六是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胡燕老師就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分級目標、分級標準做了具體詳細的解讀,讓我們知道了英語該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
總之,本次學習受益匪淺,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一線老師是一場及時的“春雨”,課程改革的道路是長遠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創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一起去學習探索。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革,作為承擔著歷史使命和國家責任與義務的英語教育工作者,更需更進一步的學習而去改進與提升;通過培訓,我逐漸對新版義教課程標準加深了了解,下面就談談培訓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幾點。
一、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具學科特點
修訂后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新舊課標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對比,改變了原來課程理念也適用于其他學科的普適性問題,使理念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實。
二、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從學習中我認識到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把英語課程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就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工具性關注的是語言本身。而人文性關注了語言學習者。只有語言與學習者的有機結合,才是英語課程的最終目標。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三、新修訂的課程標準體現了連貫性與銜接性
從新課標中我們看到了對小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給予了更詳細的指導,注重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強調到語言學習的連貫性與持續性。
四、新課標更加強化語音學習
語言就是交流工具,我之前一直很注重語音教學,因為我深知學生只有掌握了語音知識,才具備了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現在新課標的要求與我的做法不謀而合。以后,我將更深入的領悟新課標對語音學習的要求,努力在語音教學方面做得更好。
五、優化評價方式,注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可以進行競賽評價、反思評價等方式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逐漸意識到要認真學好課程標準,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有效的學習策略,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更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持續進步。在此,我謝謝為我們授課的專家老師。我將不斷地學習課標并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創出更大天地。
六、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為學生提供最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環境和盡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置與實施在行為養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的方法,通過英語學習了解世界,為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3
《英語課程標準》這本書已經陪我度過了好些年,然而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的讀,去認真的研究,去認真的思考,來到了建設路小學之后,我的腦子里每天接收到的信號就是閱讀的重要性,就是課標的重要性。于是我開始坐下來認真仔細的研讀這本書,以下是我的幾點膚淺的體會。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學英語?學生們經常問:我是中國人,為什么要學英語?我又不出國,為什么要學英語?我連中國的漢字都沒有學會,我為什么要學英語?……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要學英語。李開復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然而,大部分的人學習英語不是為了國際化的需求,而是為了我們本身知識的擴充。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他更像是一種知識的源泉。西方的科技領先于我們,我們只有學好英語,才能進一步探索英文的研究叢書和成果,才能超越他們。在網絡信息時代,很多的程序,游戲都是英文編寫的。我們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如果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出國學習,旅游就不用依賴于翻譯人員。因此學習英語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極其重要。
其次是借用教母語的方法教英語。英語和漢語一樣是一門語言,唯一的.不同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教我們識字,然而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單詞量貧乏,句子結構表達不完整。只能靠老師來教。同樣是詞句篇章,同樣是為了表達和交流,我們完全可以像對待漢語一樣,注重英語的工具性特征。對于“工具性特征”這種書面語我暫時膚淺的認為,英語就是為了交際,要與實踐相結合。其實就是在英語課堂上把那些抽象的,難理解的單詞,滲透到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感興趣的生活中去。或者是把一些類似的詞歸類,研究出他們的歸類,因為每個單詞的構成都有它的道理和規律,而不是隨隨便便就生成的,分類學習也便于記憶。
最后我想說的是要改變英語教師“相時而動”的教學方法。作為老師我們總是跟著那個指揮棒,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其實也就是應試教育。而課改就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把英語真正的當作一門語言來教。但是作為教師有時候我也很疑惑,我到底應該怎么教,學校要分數,家長要分說,于是為了提高分數,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換湯不換藥的教學。盡管在家長的眼里成才比成長更重要,盡管家長更看重分數,但是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英語教師,我想我應該沿著課改的道路繼續探索,堅信素養比分數更重要。時刻銘記課堂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4
新教材培訓即將結束,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單詞,學會了多少語法,能否運用常見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考試究竟能得到多少分,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識本位教學思想,只重視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關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視了其人文性。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之課程性質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二者不可偏廢。強調英語教學必須關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可以說是本次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的最大亮點。
一、領悟課標內核,明確“雙性”辯證關系。
工具性著眼于英語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突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運用,厚積薄發,體現能力為主;因為英語是公共交流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工具,由個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著重于英語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人文學科的特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心智發展,人格升華,體現德育為首;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是重視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與途徑,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載體與靈魂。
只有明確了“雙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師才會淡化知識本位的教學,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雙性”并舉的重要性;才不會過分強調單詞、短語、句型一類的純知識技能操練,即強調其“工具性”;也不會片面強調“人文性”,即過分關注文化差異、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文化浸染熏陶;而是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夯實學生的人性根基,豐厚其人生積淀,增強文化底蘊,端正價值觀與世界觀,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識技能(聽說讀寫)學習,使二者合一,高度統一。
二、提升人文素養,凸顯“雙性”價值取向。
學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等。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具有極強可塑性的人來對待,既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作為“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如果說工具性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經師”;那么人文性就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參與體驗、感悟積淀、實踐創新等能力與感恩、愛人等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與處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人師”。因為新版課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對英語教師的身份也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老師,而是用英語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的老師,引領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來源于教師的人文底色的豐厚。對此,英語教師要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專業充電的同時,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滋養心靈、性情等營養元素,獲得打開眼界、視角與突破固定思維模式的啟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經師人師合一”的理念,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再變成僅會考試的機器,一味充當分數的奴隸,高分低能、冷漠無情,沒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綜合人文素養”,心理健康陽光,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新版課標提出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本意或者說價值取向也就凸顯于此吧。
三、挖掘隱形資源 生成“雙性”精彩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材中顯性資源的使用,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確而適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隱藏的、積極的思想內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暢游文本,在與文本對話中體會感受文本的內涵與價值;更得帶領學生走出文本,運用文本,拓展文本,創新文本,實現自我升華,自我超越。只有這樣,才會達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與境界。
教師帶領學生暢游文本,讓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生生觀點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領悟文本的內涵與價值還不夠,還必須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創新文本。要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英語教學必須既承擔起“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又必須承擔起“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5
課標在基本理念和教學建議中,就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教學行為有很多新的具體要求。
師生關系上,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保護學生自尊心和積極性,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就要求教師要滿足每一個學生和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 (建議第二條),要求不能寫錯必糾,損害學生積極性;不能冷言冷語,打擊學生自尊心;不能一臉嚴肅,學生近而遠之,影響師生交流。(建議第四條)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在英語課程中,應努力倡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讓學生在語言實際運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引導他們樹立一種健康而穩定的精神追求。只要我們的教師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那么,所有學生都可以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
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pair work,group work,要求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到自己編排的'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這本身就是讓學生體驗語用的快樂;我們讓學生表演對話或發言,這是讓學生體驗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快樂;我們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指出學生在用英語對話的過程中的語法或單詞錯誤,并且還特別表揚那些平時性格內向,不敢大膽發言的人,有時候表揚得甚至有些夸張,這是為了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天生喜歡成功,反復成功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成功動機。
教師不能靠把備好的語言知識講給學生聽,然后對所講知識進行控制性學習,一切都操縱在教師手中,應采用互動的課堂模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應用語言,學生有相當大的主動權,有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這樣才是一個好的課堂氛圍。
學習方式:課標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認為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是每一節英語課的靈魂。只有實現了自主的學習才能體現學習的個性化,才能真正使每位學生得到發展。教師要給學生留實踐的空間,減少講解的時間,為能夠通過活動掌握的就不要靠講解去掌握,凡學生經過努力可以表述的教師就不要急于提供幫助。
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任務型”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任務型”是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先進的教學途徑,這種教學方法是我們老師平時使用還是有一定顧慮的。
提倡探究式學習,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親身的體驗,獲取知識或信息,然后運手知識去解決問題(如詞匯、課文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完成),如語法,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從知識的系統性講語法規則,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的能力為主,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學習語法,變“精講多練”為在應用中學習語法,為應用而學語法。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
①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②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英語知識的獲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
③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英語課堂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殿堂。英語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深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英語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著英語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修養。當然,這也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④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無論是培養創新能力還是實踐能力,都必須同社會相互聯系,同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有一部分教師把課本知識獨立于生活之外來講,把自己同學生分離開來,把英語教學同社會生活分離開來,教學過程枯燥、無活力、無魅力、教師無激情、學生無興趣,結果學生所學的知識只能用來應付考試,在實際生活中不能自如地運用,這是我們英語教師的問題,這也正是我們在實施課改時要特別注意改進的地方。
【英語教學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程標準培訓的心得體會02-15
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01-13
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11-12
課程標準培訓的心得體會14篇02-16
課程標準培訓的心得體會15篇02-15
美術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04-27
新課程標準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0-13
參加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11-17
語文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01-07
課程標準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