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必備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上周五(4月18日)中午,幼兒園按計劃舉辦中心青年教師讀書沙龍,12位青年教師因若研有事未能參加,11位青年教師交流了讀書體會。我的要求是交流兩方面,一是上次沙龍以后看了些什么書,二是選一則體會與大家分享。或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說出理由。
由于18日下午1:30教育局召開全市幼兒園園長會議,我就無法參加園內的讀書沙龍活動。未能聽到老師們的交流非常遺憾,所以我就利用今天中午周例會前的一個小時時間將11位青年教師的讀書體會一一閱讀,一定要補上這一課。只是自己閱讀就未能欣賞到老師交流時的那份甜蜜和幸福,不過腦海里還是隱約浮現了每一位老師交流時的自信和收獲的樣子。
我一口氣看罷11位老師的讀書體會,還圈劃了一些感人的或哲理的經典語句。下面摘抄一些與大家分享:
何冬亞老師寫的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她從書中摘錄了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她說“我想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范仁紅老師寫的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她說“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前途。”
張鳳娟老師的《讀書有感》中說“只有樂學的老師,才能成為樂教的老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
對于很多家長讓孩子發展追求完美而使孩子失去快樂的.做法,沈美玲老師的《讀書交流》中說出了“與其讓孩子在痛苦的圓滿中生活,不如讓孩子在快樂的殘缺中生活”的感言。
毛利娟老師的《想做一個好媽媽》給家長們提出了應該注意的幾點: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個性特征,學習一些心理知識,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正確地引導和解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陸燕的《讀〈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有感》中說“時間是無限的,猶如長江永遠奔流向前,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轉瞬即逝的。”“只有在失去一樣東西時才知道它的可貴和重要,一定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李英讀的《不找借口找方法》中說“主動的人是最聰明的人,是團隊中最好的伙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遠要記住,主動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師,在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的,是主動,而不是運氣。”李英激情地說“為每個人能激情工作而主動學習,為建設新幼美好的明天而激情工作!”
王葉芳老師讀《習慣決定孩子命運》一書。書中說“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
顧麗英讀的是《修煉你的第二顆心》,說到“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
湯水英老師閱讀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一書,她說“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動發現并選擇最完整,最均衡的狀態,以此來獲得成功。”金娟老師舉了兩個教育的例子,非常生動,在生動的例子中蘊含著教育的道理,非常動聽。
一個人最大的工作動力來自自己內心而不是嚴格的規章制度,讀書學習能修煉每個人的心智,我們做老師的就需要不斷地自己修煉。我們堅持這么開展讀書活動,就會讓每個老師達到這樣的修煉成功。我和老師一起努力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余映潮老師《致語文教師》一書的序言開頭是一句希望之語,即“我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滿智慧”。
最近的空余時間,都是在讀朱永新的《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來呈現,通過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解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這些困惑。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一個章節“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朱永新教授指出,我們之所以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由于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簽。但作為一位老師,我們更應該記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所以,作為教師,就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來發掘和喚醒。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第一,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
只有老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尊重和信賴學生。對不同性別、年齡、出身、智力、個性、相貌以及關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學生能夠做到不偏心、不偏愛、不偏袒、同等對待,對于身心有缺陷的學生或后進學生不能歧視他們。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不應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處理師生關系,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在這里,“愛”是公正的原則,教師教育學生,必須是愛與嚴相結合。愛,不是出于個人的狹隘感情或“自然好惡”,而是出于教師對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出于一種高尚的道德感,責任感;嚴,也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理,嚴中有方、嚴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識的發售、更不是單純的灌輸,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潛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規律,選擇公正合理態度、方法教育學生。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給予學生評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評語,規則和分數面前都應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和規范準確。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也有幾個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平時老師對他們關注的比較多,與老師的感情較好,在課堂上他們很愿意起來發言,我總是當場肯定他們的態度,給他們一個滿意的分數。這樣,老師公正的態度在學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權威的形象,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更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差生也同樣有,只要留心觀察就一定會發現他們的優點,從而改變對他們的態度,這樣他們也會對老師有新的看法。
第四,要多鼓勵少批評。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并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對學生不歧視,不拋棄,不放棄,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相信朱永新教授所說的“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給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一定能實現。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對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所需要的,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于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后,心中發出深深的感嘆: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范疇。那么,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耐心的職業,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么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脾氣的時候,盡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么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盡管有時要發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強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
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并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著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幾年前我就知道《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時間去看,或者說自己沒給自己擠出那樣的時間來學習。這個學期,學校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有了這個規定,也就有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有了這樣的壓力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細讀這本書以后,我的感受頗深。其中陶老師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個不會思考的人,即使讀的書再多,也不過是前人文字和觀點的堆積罷了”。陶老師這句話讓我感受到思考對一個老師來說是多么重要。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課堂精彩起來,照搬是萬萬不可的,借鑒也要慎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課堂,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生,找出屬于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陶老師還說:“千萬不要故弄玄虛,更不要故作高深。”是的,我們讀陶老師的xx,感覺就是在聽一位智者娓娓講述人生的故事,陶老師的語句真實、自然、質樸無華,似山澗流水,叮咚悅耳。陶老師說,十年前,他寫xx的時候,也曾有意用上一些華麗的.詞句,可是在今天的他看來那是令他羞愧的事。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了回歸的陶老師,看到了正逐漸和自然融合為一體的陶老師,我一直堅信文風彰顯人性的說法,覺得陶老師的自然質樸文風和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語句中那股透心的爽頗有相似之處。
我也曾有過捧書閱讀到深夜的時候,那只是因為我喜歡;也曾嘗試著去背誦《論語》《老子》,那是因為我想傾聽圣人心聲,領悟他們的思想律動,讓浮躁的我在圣人如水的心境中感受一絲超然;當課堂上的我捉襟見肘時,當我的微笑不再讓孩子著迷的時候,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又走進我的書架,我對自己說,我只是想做一個稱職的教師,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教師,除此之外,別無它求。
今天讀了陶老師《做一個幸福教師》才認識到,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深厚的文化資本,那樣他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那樣他的教學才不枯燥,他才能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及時傳達給學生,他的課堂才有吸引力;一個幸福的教師還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靈,只有心的寧靜,才不會被外界紛繁的世界所誘惑;一個幸福的教師必須有著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讓他愈挫愈勇,讓他心懷高遠。
輕輕合上書,一個輕微的游絲樣的聲音飄過來: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默默地記下曾經幫過我的長者,正在鼓勵著我的朋友,始終鞭策著我的領導,記在心底,從不敢忘卻,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默默地記著,并且努力不要辜負了他們。快樂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爭取的。只要你帶著一顆善良、美麗的平常心,就會發現世界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
我距離幸福還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腳尖,我就會距離幸福更近一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輕松游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形成了二十七萬余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xx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面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建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松的和諧環境,調節形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鑒王國維先生對于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可以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于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可以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愿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并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提供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范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里?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群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么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
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發自內心地熱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學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我需要認真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時間內,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xx。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秘密的核心。你讀什么樣的書就是什么樣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讀,那么你的頭腦就會萎縮,你的理想將因失去活力而動搖。書籍和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升華與凈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有幸拜讀了《做一名快樂的幼兒教師》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好的認識,現談談我的感想。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環境,但你可以快樂自己。你不能控制別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快樂的源泉來自自己,而非他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掌握自己快樂的鑰匙。總之,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群花兒一樣的`孩子,孩子的真情包圍著我們,孩子的樂趣感染著我們,孩子的笑聲滋潤著我們,我們用青春的節拍和孩子成長的節拍融合在一起,我們不妨“蹲下來說話,笑起來交流”,用欣賞的眼光,創造性的工作和寬容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個幼兒,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幸福意味著幼兒的幸福,意味著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意味著我們幼兒教育的良好發展,我們期盼著有更多的教師在工作中能獲得幸福感,用自己的幸福感染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譜寫我們的幸福人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歲月流金,經典永恒。今年寒假有幸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一經典著作。時隔五十多年的今天,雖然教育的形勢已不同于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那個年代,但是當我翻開書的那一刻,他亮閃閃的教育思想和樸實無華的語言依然如同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給教師的建議》中第18條是:學習之母不應變成后娘。孔子在《論語》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雖然復習是學習之母,但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位本來慈善的母親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扮演了狠毒后娘的角色。主要原因是:學生被迫在短時間內完成超負荷的復習內容,導致其身心俱疲。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反而傷了身體,乏了興趣。學生在學校里不僅僅復習一門課程,還要學習其他功課。回想起自己從教以來,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現在再回頭看,這確實是一種老師累、學生苦,又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做法。針對這種情況,蘇霍姆林斯基給出的建議是:根據不同課程和具體教材的特點,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例如:在復習理科類科目時,可以采用綜合復習法,以完成實踐性作業為主。在復習文科類科目時,則要撇開教材,不看細節,仔細了解主要內容。在本條建議的.最后,蘇霍姆林斯基還介紹了自己常用的一個小技巧:要求學生在筆記本專門留出的空白邊上,用紅鉛筆記下應當永遠記住的內容,以便他們翻閱課堂筆記時,可以復習。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告訴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復習方法;但是,應當遵循的總原則是一致的,即:既要符合學科的知識習得特點,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夠既達到復習的效果,又保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這條建議的背后,我看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愛。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對教育充滿了愛,對學生充滿了愛。因為他愛學生,所以才會處處從學生的立場出發,來思考和解決教育中的問題,才會抓住了教育的本質,才會寫出這么偉大的著作。
其實,教師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不必要的學習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也是愛學生的表現。寓教于樂,讓老師教得開心,學生也學得開心,這才是教師在教學上對學生的真正關愛。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一代大師,他沒有用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口吻,將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的親和力和滲透力。作為后輩,我會繼續向大師學習,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不忘教育者的初心,努力踐行教育人的使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最近,我認真閱讀《有效老師》,捧讀此書,我收獲很大。這本書所給出的教學上的許多建議,使我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每次讀到其中的案例時,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地應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只有再度作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師”呢?編者在《有效老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對于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在教學工作中,應關注全體,特別是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起的欲望。學生的`茁壯成長,是我們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主動思考,虛心求教,肯干、實干,不斷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盡全力把工作做得細致、扎實。同時,細心總結工作經驗,在摸索中前進。“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鉆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于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于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其實,做名好老師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認清教師崗位職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我們的素質教育就不會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一名好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暑假學校里發了一本《教師第一課》,教師除了耕耘和忙碌,還應不時地仰望星空,讓星光照亮自己實踐的智慧。看到《教師第一課》這一書名,工作十多年的我產生了疑問:“在教師這崗位上我已度過多少春秋,我還得回到起點,從“教師第一課”開始?”帶著可笑與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教師第一課》這本書。
對照這八首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優美篇章,回想著自己的教書歷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過了十幾年,離真正的教師卻是那么的遙遠。現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著重復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無挑戰,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該如何擺脫這種倦怠,擁有夢想呢?
還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說,在我們抱怨日子陳舊黯淡時,其實我們可以用閱讀去無限拓展心靈的領空,只要有一本書,我們就可以飛翔。當我們的精神擺脫束縛時,就是我們真正強壯的時刻;當教師的心靈開始飛翔時,就是教育翱翔長空的時刻!于是,我改變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閱讀從這里出發。讀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向我們推薦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能作為教師心靈飛翔的導航,引領教師一路前行。
一、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歷不知難。”反觀自己,生活中的交談,教學中的言語表達,教改中的觀點陳述,還是寫作時的表述,語言貧乏,缺少理論支撐。究其原因,應是少閱讀,即使偶爾讀讀,也是毫無目的,不曾深入。這本書對專業閱讀的'敘述雖然深奧,細細讀來還是有所收獲。
首先專業閱讀的根本任務是構造一個合宜的大腦,它需要在教育教學生活中,對心理學的經典思想,教育哲學基本觀點,人類最好的教育經驗,所教學科的知識精華,所教學科的成功案例,人類的基本價值,中國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個豐富的了解,再逐漸上升到透徹的理解。我想這應該是給我們讀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專業閱讀的關鍵,是必須回到對根本書籍的研讀中來。所謂根本書籍,也稱原典型書籍,是指奠定教師精神及學術根基,影響和形成其專業思維方式的經典書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現過的、深刻地影響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氣質的書籍。但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能成為某位教師的根本書籍。成為一個人的根本書籍意味著,你深刻地理解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成為你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以及閱讀其他書籍的原點。構成一個老師思考原點的根本書籍的高度,往往會影響到這個老師的高度。從這可看出我們應該有選擇的閱讀,選擇能成為你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以及閱讀其他書籍的原點這本書。
接著是知性閱讀。要進行咀嚼性質的研讀,也就是閱讀者通過對書籍的聆聽、梳理、批判、選擇,在反復對話中,將書籍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認知結構之中,從而使原有結構得到豐富、優化或者重建的過程。是的,專業閱讀是一種吸納,與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閱讀,邁開閱讀的步子,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
二、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書的第六章對寫作的意義說得很明白,“寫作,是平庸教師與卓越教師的分水嶺!一個不能寫一手好xx的商人,只能算是一臺賺錢的機器。而不能寫一手好xx的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一個從事教育的勞動力。”看來,若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教書匠,一個從事教育的勞動力,就必須學會和善于寫作。
說到寫作,我除了職稱晉升迫不得已寫下兩篇論文,平時不曾用心,至于書中所介紹的幾種寫作方式,日常的記錄(教育日記、個案記錄、教學實錄)、教育隨筆(事理隨筆、教學札記、書信小簡)、文學作品(詩歌散文、書影評論、教育雜文),我雖有過教學中的思考,寫下些教后反思,卻是零零散散,沒有堅持記錄,也未曾認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說進行專業寫作。然而,新教育認為,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的,這些碎片往往會形成破碎的未經省察的經驗,使教育教學在比較低的層面上不斷重復。而通過專業寫作,就能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經驗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為我們專業反應的一部分,使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養成自覺記錄教育、教學的生活習慣,堅持記下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讓這些碎片經過提取、理解再拼合成為美麗的圖景。
新教育中還提到專業寫作具有五個特點,一是強調理解與反思;二是強調與實踐相關聯;三是強調客觀呈現,反對追求修辭;四是主張師生共寫隨筆;五是注重案例研究。從書中的個例看,對于普通的我而言,個案式的研究應該更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寫作應該記錄下具體的案例,不一定是為發表而寫,只要能把自己每天豐富的生活、奔騰的思緒記錄下來就好,相信,只要能堅持寫作,十幾年過后,這些寫給自己看的文字也許能成為教育教學科研最為寶貴的材料。
三、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書的第八章講到,在與人的交往中能增廣見聞,促進學習。是的,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高人、榜樣的引領和身邊人的陪伴。新教育實驗認為:打破教師之間的隔膜,形成對話的傳統,在專業閱讀、專業寫作的基礎上,借助專業發展共同體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教師孤軍奮戰的時代應該終結,教師應該善于把自己融入一個共同的團體中,主動地和其他教師交流,交流的對象不局限于同一學校的教師,還可與通過網絡結識的教師廣泛探討。當學校內部沒有共同體的時候,我們就要尋找創造這個共同體。
因為閱讀讓我們學會了尋找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積極自覺參與,希望通過閱讀成長自己,讓自己翱翔成長。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暑假期間,閱讀了朱永新先生編寫的《教育的奇跡》一書,感悟頗多,感觸頗深。十八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創造了教育的奇跡,真的讓人刻骨銘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執著教鞭、耕耘杏壇時,怎樣將教育新理念落實到課堂上,讓學生易于接受,進而成長與進步,創造自己的教育奇跡呢?我想,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聽,樂于聽。怎樣使學生“會聽”呢?根據朱永新教授的論述,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想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應該吸引學生。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有飽滿的激情,要抑揚頓挫,情真意切。朱永新教授指出,聽意味著心靈的溝通。要使學生的心靈在聽課的時候與教師的心靈相通,教師首先要以自己的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可以用聲情并茂的語言,也可以輔之于身體語言,如手勢、眼神等,尤其是教師的眼神,在講課時要盡量與每個學生多進行交流。教師飽含激情的講課能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師。長此以往,一旦養成習慣,他們就做到了“會聽”。我在每一節課走進課堂時,都保持飽滿的激情,以此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也激情飽滿的開始45分鐘的學習之旅。正如學生給我的'信中所說:“我從沒遇到過這么有個性的老師,激情總是滿滿的,精神總是很充沛,故事總是深入人心,課堂上我都會積極地思考你提出的問題,也很期待每一次的下一節課,我越來越喜歡語文了!”
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如,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精神要飽滿,眼睛應該有神地望著對方,要邊聽邊進行思考。精神飽滿能保證持久地聽清他人的講話;眼睛有神地望著對方,一方面是對說話者的尊重,另一方面,聽的時候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邊聽邊思考,能弄清對方講話的條理和目的等,及時獲取有益的信息。關于聽的習慣,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常抓不懈。因為聽的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終生受用。在每次提問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我都是專注地看著他(她),回答問題后,十分中肯的給予評價,指出其優缺點。老師做好榜樣,提出要求時,學生才能做得到,良好的習慣才能逐漸養成。
再次,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及時反饋聽的結果,也有利于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有時,語文老師只顧自己講,而不讓學生發表聽講后的想法,一節課過后,若作個調查,就會像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一樣,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學生印象不夠深刻。課堂教學過程只有成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才有利于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提高。教師講了,請學生說說有什么收獲和想法;同學講了,請其他同學評一評、議一議。在互動的過程中,因為人人要參與講評和議論,學生自然就會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了。在未來的社會,“會聽”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培養,并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辯論法,分組競爭法等調動起學生的說的興趣、聽的興趣,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12-16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4-07
教師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0-26
教師讀書分享心得體會05-10
教師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09-21
教師讀書活動心得體會06-05
教師讀書活動分享心得體會08-04
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08-03
教師讀書個人心得體會05-06
小學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