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
假期我再一次的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閱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于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2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心理教育內容包括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于了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了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斗目標,師生關系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于我的教學工作中。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了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于“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于孩子來說,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么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對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嘗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后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松。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愿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嘗。了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心理學專業知識,我感觸頗深,我學到了以前從沒有學到的東西,這是我在以后的學習中不能學到的,在這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我的感受是:一、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我對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我學習的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內容: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疾病(身體上、生理上和心理等)的特點;心理疾病是指心理疾病(是指感覺或思維方式上的疾病)。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安全感和滿足感;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們的各種活動,產生積極向上的適應性,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人們的不良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對于兒童自身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既是兒童在長期生活和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也是伴隨其生理和心理發展而產生的,有關健康的心理知識越多,它對社會,對人的適應性就越強,心理能力的培養就越有幫助。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我對心理教育的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通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和掌握,使我懂得了:
1、教師要維護學生的自尊,首先要尊重、愛護、尊重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尊重你,信任你,喜歡你的老師。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這樣才能做到師生平等。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當中,要盡心盡責,要將教育看成是母親般的愛,對差生更要付出深情的愛,要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嚴中有度。
2、教師要學做會“傾聽”和“理解”,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做到學生的心里去,也才能做到“理解”和“接納”,使學生從心里接受你。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還向我們介紹了心理學,通過學習,我才知道自己還有這個弱點,我認為: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要把學生教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能僅僅教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注意學法指導下的學生,教給他們學會學習的本領,使他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他們的人格和道德是的范疇,教師的道德是的內驅力,教師要在未來的教育中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
3、通過學習,我才更知道做好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能夠教給學生一些現代道德與法律的知識,讓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受益終身的人。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4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余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務教育。
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獲:
《教育心理學》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學原理,同時又結合學科,針對學科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組織、調整與呈現,并進行教學。因此,學習此書,一舉兩得,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自己班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科教學能力。
一、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知道了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老師的贊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二、了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1、有助于我們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并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并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采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要通讀,更要精讀。自古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很有價值,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今后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獲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5
22、23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授課的老師知識豐富,博學多識,毫不吝嗇的展示出自己優秀的成果,令我們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啟發,也讓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我對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收貨頗豐。
首先,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于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認知特點、人格和社會特點、個體心理差異的理解。有助于高校教師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有效教學能力、提高其評價、反思。有助于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角色勝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有助于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療手段。
其次,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上,我們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進者,才能逐漸提高學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學習。學習是培養、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大學生道德知識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是感性知識,主要來自社會實踐等;
二是理性知識,主要來自課堂教育和倫理書籍等。通過學習,它們可使學生了解關于道德的知識。
(2)立志。立志就是樹立愿望,是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規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養方法。
(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規范做事,從事符合道德規范的實際活動,通過躬行才能落實品德修養。躬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自己與他人共處、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道德規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能按照道德歸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
(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察,通過自省,學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實際情況,以便為自己的修養形成依據,從而有的放矢地去惡從善、改過自新,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宣傳活動,樹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設置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利用各種傳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意識。
(二)大學生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種心理現象,積極的,消極的,正常的、異常的',都發生在大學生自己身上,大學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應做到: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3)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最后,教師的社會角色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和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模式和規范。在學校教育中,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復雜性。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般經歷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和角色信念階段。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于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系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發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系,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于幫助我們青年教師盡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6
《學科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是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學教師公共必修課的一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學科教育心理學》在結構上分為兩大部分;學習心理、學科的教與學。學習心理又包括八章內容,分別為:學生心理發展與個體差異、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動機、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學習策略、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態度與品德的學習。這八章內容又可以組合成三個模塊:學生心理發展與個體差異、一般學習心理和分類學習心理。第二部分學科的教與學包括八章內容,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地理、藝術、體育與健康。內容全面,通俗易懂,無論教學哪個學科,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了《學科教育心理學》,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學后使我的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我一直從事低年級語文、數學的教學工作。在平常的單元檢測中發現每次檢測丟分最多的題型總是閱讀。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就成了我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學習了語文學科教與學的內容,尤其是"閱讀的教與學"這一章節,了解到閱讀是人類從字面符號獲取信息的活動,是一種極其復雜的認知加工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才有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進行了簡單的嘗試: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家長和教師應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鼓勵和引導孩子閱讀課文,在__的閱讀中應要求學生能夠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__,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有人說"自主閱讀就是開拓精神空間",的確,要開拓視野、汲取知識,光靠學習課文是遠遠不能達到目標要求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課外閱讀多的孩子,對很多問題、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見解,而且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強于其他孩子。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得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力的強弱與獲取知識、增強學習興趣、增長見識、提高自學能力有著重要的關系
2、重視課外積累,拓展閱讀視野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__,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激勵他們廣泛涉獵課外讀物,以達到拓展閱讀視野,積累語言知識的目的。
我們學校參加了《整體閱讀--課內拓展》的課題研究,每次課文講解,我都結合《百草園》一書中的相應__進行拓展閱讀,并且找出一個主要問題,訓練學生從短文中尋找答案。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了解中學生有效記憶的方法
1、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的記憶達到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初中生的記憶容量不僅明顯高于小學年級,也高于大學生的成績,達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時記憶容量.2、有效的記憶策略
由于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師應根據記憶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記憶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只要包括:
(1)復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復數的方法。
閱讀時,復述的次數越多,記憶效果越好。
(2)背誦
把一些信息內容背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隨時提取這些信息。背誦即出生的把學習過的內容說出來。
(3)結果反饋
有反饋的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反饋能使人們檢查自己的學習的狀況,使人們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練習。
(4)記憶線索
在編碼過程中出現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記憶線索。例如,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的任務是記住一個有600個單詞組的詞表。當他們讀詞表中每一個但單詞時,都給他們呈現另外3個單詞,而這些單詞與那個需要識記的單詞在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系。在后來的測驗中,在有那些聯系詞作記憶線索的條件下,被試的記憶量可高達90%。
(5)記憶個體的身心調節
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調解情緒狀態、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案例拿出來與供大家分享,學習怎樣分析中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習怎樣處理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情況,分析解決處理中學生厭學情況時的注意事項。
案例
中學生厭學心理
1、基本情況
王同學,男,初二年級學生,對學習無興趣,上課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就是思想開小差,或者大聲亂插嘴,小動作不斷,經常忘帶著書本和作業,提醒、批評、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師經常批評該同學,其他同學極少與他交往,而且普遍討厭他,僅有個別其他班學生與之為友。常伴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想發火,時有逃學去打電腦游戲。
2、原因分析
王同學的情況是厭學心理的表現,厭學心理的產生原因包括:
(1)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學生本身的交際障礙、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缺失等都能導致學生厭學行為的產生。從他本人來看,王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環境關系和人際關系等,導致他產生心理困擾。
(2)家庭因素。家長素質低,對孩子教育不當。例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制學習、買各種復習材料,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導致厭學。不良家庭環境、問題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厭學的另一大誘惑,如離異家庭重組、單親家庭等。
(3)學生教育的因素。考試、升學壓力大,學習負擔重,教學內容難、單調枯燥、重尖子生、輕差生的現象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大原因。在學校他認為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故意與他作對,從而導致厭學,甚至逃學。
3、解決方案
(1)從賞識開始,進入心理輔導。王同學厭學,但是對大電腦游戲很精通,第一次咨詢就從電腦游戲開始,肯定他的聰明。接著給他分析學習覺得苦累是因為長期不認真學習,沉迷于游戲,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了厭學。通過分析客觀事實,使王同學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情感。
(2)給家長做心理疏導。引導家長走出家教的誤區。使家長認識到,家長的過分保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家長認清教育孩子的學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構建學習型家庭。
(3)與其他老是共同。與任課教師溝通,使其配合在課堂上讓王同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率的提高,使他的學習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與班主任聯系,在班級中挑選兩個讀書好的學生跟他做朋友,在學習上幫助他,使他感到同學的可親、集體的溫暖,從而進一步消除它的厭學心理。
4、小結
厭學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過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在對待中學生厭學的心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立足于培養自主性、主體性。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其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通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了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
(3)改變學習及指導方法。學業不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的不同人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知道他們制定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的行動并形成習慣。及時樊噲、賦予責任、強化冬季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眼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怎樣與家長溝通,怎樣處理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讓我掌握到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意識到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8
這個寒假,我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書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深深折服了我: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是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教師,更應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影響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那怎樣才能做一個幸福的人呢?這本書中第一篇第4小節如是說:幸福的人大多樂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傳播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
至此,我聯想到上學期發生在我班的一件小事。有天大雪,學校廣播提醒大家地面濕滑、注意安全,請班主任老師教育本班學生不去操場玩耍。而一年級的孩子對銀裝素裹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雖然課間我站在班級門口看著他們,但還有個別學生以上廁所為由而從側門跑出去在操場上撒歡一樣的玩耍。上課后,孩子們返回教室,沒有出任何安全問題,但我仍然教育了跑出去的他們,但孩子們卻表現出對外面世界的無限好奇,他們說起雪中世界的時候眼里全是光亮。當時我并沒有多想,甚至對他們對規則的無視有些氣憤。但回到辦公室,與同事交流后,我才疏解了心結,玩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安全的基礎上保障孩子們視野的開拓也無可厚非。事后,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也以更加平和的姿態投入到教學和管理的過程當中。
同時,在讀了這本書后,我更加明白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的鍛煉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對于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用快樂的理念和態度打造幸福的生活,用我們的榜樣效應帶動學生和家庭的和睦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也為推動社會和諧文明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最后,愿所有老師快樂生活、積極工作,做幸福感爆棚的好教師!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9
假期我再一次的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閱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典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開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開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開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開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于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0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我很榮幸地成為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學校為了使我們新教師盡快適應大學的教學工作,特地對我們進行了崗前培訓。通過此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自己覺得雖然本專業理論的掌握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但在運用教學方法、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過這次崗前培訓,學習了高等教育心理學,彌補了我的不足,專業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現將此次心得作一個總結:
“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身上肩負著很多崇高而艱巨的職責。對于“好教師”的理解,人各有異,我作為一名初次參加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新教師,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這種復雜的心情來自于對實現職業理想的欣喜,同時還包含著對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的擔憂。在培訓中,深刻掌握認知學生心理,了解學生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捫心自問,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愛學生、負責任、認真對待工作這幾點,于是,懸著的心中有了一絲坦然,相信通過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一般都在20歲左右,此時他們的心理發展已經接近成熟,因此對于教師來說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并且在實際觀察中,他們能夠從一定的目的出發,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大學抽象深奧的內容和較高的`學校標準,促使大學生的邏輯記憶力高度發展,他們記憶是在充分理解所學材料的意義和實質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并能深入分析所學內容,還能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因此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找到教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對于現代大學生來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多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新的教學思路及新的理念,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進而結合課本內容,而不僅是枯燥的理論教學,把握學生學習心理,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在教學上,應該懂得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崗前培訓在使我獲得成長和進步的同時,也使我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還很多,因此,我會一如既往地虛心向資深教師求教,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加強學習和自我修養,使自己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等學校教師。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1
在假期中,我通過校視通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于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于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于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么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
個人收獲和體會: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了解學生的特點,并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為一名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于“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發掘自身的潛能。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剛剛踏進教育行業青年教師,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所以參加培訓時,我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結果可謂是是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學業,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一般擔負著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所以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高等教育,社會的難以發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社會的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同時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學生的道德品質,并影響學生的世界觀、教育觀和價值觀。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
點。所以我們對大學生教學應該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這里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動因和心理傾向。然后明確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內驅力、誘因和目的。最后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1)加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成敗歸因,學生無論在成功還是失敗之后,可以對原因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錯誤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確合理使用獎懲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主觀判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會更愿意進行學習和探索;(4)鼓勵學生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實現新舊知識的搭接和轉換,減少遺忘。
在高等教育中,與學生相輔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在高校中扮演著多樣的社會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這些角色,不僅關系到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對高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的發展和學生培養質量。高校教師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師職業,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當前社會中,高校教師面臨著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使得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難以維護,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出現多起高校教師跳樓自殺的事件,這將我們的視角引
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有:職業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礙和角色沖突。一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變革的現實壓力、經濟壓力和教師的個人因素等。對于上述問題以及成因,提出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1)有關部門要關心和維護高校教師的合法權利;(2)建立和完善對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持系統;(3)學校應該加強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給教師定任務;(4)教師個人方面應該采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出現問題時要積極求助,積極應對。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育心理學的培訓學習,有助于盡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盡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3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楊鵬在兩天緊張的學習中,培訓老師圍繞高等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學習觀與教育、高校班級群體心理與管理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四個板塊,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內涵及外沿,結合高等教育的特點進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淺,以下是在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面對蕓蕓學子,心態頗為忐忑,如何把專業知識詳盡的教授給學生?如何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及課后交流?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種種疑問隨著教學工作的開展,逐一擺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經過學習,逐步明確了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幾點意義: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師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人格和社會性特點;有助于高校教師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個體心理差異;有助于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規律,提高有效教學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師提高其評價、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師正確把握教師角色,增強高校教師的角色意識和角色勝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師做好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師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學不僅利于教師擺正位置積極有效開展教學,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成效,此次學習是非常及時而必要的。
入職以來,深刻地感受到大學生體格發育趨于穩定、性機能趨于成熟和身體機能明顯提高等生理發展特點,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協調、情感的發展與情緒得不穩定、自我意識的獨特性、自我評價日趨完善、獨立意識從個體性向社會性過度、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仍帶有主觀片面性等心理發展特征愈發明顯地體現在教學工作中,簡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著一顆懵懂的心。面對這樣的情況,單向的、機械的教學方式已然不足以確保老師與學生的全面溝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觀,同時也是構筑自身的教育觀念。課前的交流、課堂的互動、課后的談話等需要老師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專業教師,教學內容以專業知識為主,專業知識講求系統化、精準嚴謹,同時也枯燥乏味,如何讓知識點活躍起來,復雜的內容簡單化,不僅是技巧問題,也是觸類旁通的延展問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類似的知識來佐證,同時將雷同的知識點系統化提煉,抓住主要特點,再結合實際用途分出不同點,在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意義,適當的增加學習目的性和社會責任感,穩步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比照教師發展階段,認為自己很好地度過了認知階段,目前正逐步進行認同階段,但在這個階段比較深的感觸就是職業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順暢地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發揮出來并得到相應的成績,但目前而言,很多時候是費盡心機的組織教學工作,結果是部分學生學習意識較差或者干脆不學習,促使自我挫折感不斷積累。除了自我反思教學活動之余,也時常在考量當前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這個問題部分是我的教師職業心理素質尚未成熟,部分也是目前職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經歷(中職和高中)、基礎知識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在教學工作中會直接反應到學生的積極性上,對此除了強化自我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也要強化自我的溝通能力。在教學中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案例的使用,都能夠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在此次學習中,我對學習動機理論這個部分特別關注。強化論認為動機是某種行為受到外部強化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強化的學生將會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相反,受不到強化的學生就會減弱其學習的動機。反饋到教學中就是需要老師不斷度督促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是老師的責任也是義務。按照需要層次說的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工作,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適當突出認知和理解需要及自我實現需要,可以達到循循善誘的教學目的,畢竟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只會加劇學生的抵觸心理,如何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讓家人、同學和老師充分認知學生自己的能力和潛力,這個是教學實施中很有必要的一個環節。
學習時間是短暫的,學習內容充實而繁雜,如何將所學及時所用,是我在今后教學工作需要考量的,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態,邁步前行。
學“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見
鄭老師就“智慧”這一概念,在對前人學習經念總結的基礎上,依據人的心理發展的指向性水平與時間和空間緊密相連的關系,指出隨著指向時間和空間范圍的擴大,人的心理發展呈現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發展水平,分別表現出不同的聰明程度。
在寫這篇學習心得之前,我一直在糾結,到底什么是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對這四個觀點及其之間的區分,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而一般認為,智能是個體對客觀事物進行合理分析,判斷及有目的地行動和有效地處理周圍環境事宜的綜合能力;智慧,則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這三個概念既有區別也有相互關聯關系,智能是知識與智力的總和,其中知識是一切智能行為的基礎,而智力是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求解問題的能力,是頭腦中思維活動的具體體現。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謂之器”。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智慧和智能都高于智力,智力處于人的心理發展的初始狀態,并沒有隨著時間和空間進行延展性的發展,是一種潛在的力量,而當人們將這種潛在的力量轉化為現實能量時,此時經歷了一個質的.升華——智能——個人開始從有利于自身未來發展的角度辨別是非。個人開始從有利于集體、民族和國家的角度辨別是非并使其惠及家事、國事和天下事的能力是智慧,大智慧則是從有利于整個人類和宇宙的角度來判斷是非的能力。
綜合百度百科和鄭老師以及前人對于智力、智能、智慧之間的解釋,可以發現從智力、智能、智慧再到大智慧,這正是一個人心理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新質否定舊質的過程。在這種升華過程中,正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過程,達到人格完整統一,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每個人來說,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們可以更好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然而,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不可能說一帆風順,必然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時具備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幫助人在困境中積極地適應艱難的環境,快速調整不佳心理狀態,從而為最終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并在最終達到目的。
相反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必定會取得一些值得慶賀的成果,而在歡騰之后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是極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后會變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驕奢淫逸,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根源就在于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對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備健康心理素質的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多數會在歡慶完自己的成果后,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狀態恢復到取得成就前一樣,甚至更加的積極去迎接新的挑戰,而不是止步不前,在個人的發展道路上不斷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碩果。
除了上述兩方面,每個人都會是生活在一個或幾個朋友圈里,而當朋友圈里的朋友遇到了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措時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這時具備了健康心理素質的其他人就可以向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給與莫大的安慰。這樣做,對于那些提供幫助的人來說,他們自己不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里也留有了余香。他們的真情、善良、美意不僅給力于社會的和諧,也使他們的個人修養、素質更上了一層樓。從而對他們個人的健康發展錦上添了花,意義非凡。
在人們心理狀態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當中,他們也將會慢慢地開始對最初的意識想法進行思考深入。比如說,在每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會對我們的奮斗目標有不同的定義:在我們的幼年期,心智不成熟,大多數知識行為模式的來源都是周圍人們給予的知識,總是在重復模仿他人,所以人們在那段時間的奮斗目標大多數都是固定的,如以后當科學家、飛行員、老師等等。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對事物具有自己的判斷模式,此時會對自己想要奮斗的目標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會比較模糊,但還是會不斷的摸索并為之努力。當人的心理隨著年齡閱歷的不斷增加而慢慢成熟后,此時他們對于自己的奮斗會有明確的目標,知曉自己的奮斗目標并為之奮斗。
對于現在的許許多多的大學生而言,雖然個人成長的環境不一致,心理發展狀況也不一樣,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表現出心理不成熟的現象。他們對于自己為什么要讀大學(家里要他讀大學他就讀)、大學之間想要完成什么、大學畢業后自己將會去做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概念,缺乏奮斗目標。所以我覺得運用鄭老師的“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這一觀念來規劃學生或者自己小孩的每個階段發展狀態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法。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4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心理學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重在習慣、貴在堅持
其實現在的孩子由于優生優育,智力不會相差很多,關鍵是習慣。平時我就和孩子說過做任何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堅持而且要盡力做好,即使是玩某項玩具或學騎自行車、學溜旱冰、踏板車、下棋等。其實這就在培養孩子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做事要有上進心。要么不學,要學就應該有責任心盡力學好,至于達到什么程度,那是能力問題,而現代優生優育的孩子中習慣遠遠比資質重要。
二、家長應幫助孩子共度難關
孩子在學任何一樣內容時如鋼琴、書法、畫畫、棋類等都會有一定時期的困難期,家長應該有耐心并鼓勵、幫助他一起度過難關。比如說:他在學寫字時,我發現他寫得不好,我就幫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筆,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訴孩子:這個內容是很難,不過你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都強,已經在慢慢克服了,并且比前面進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媽媽練得話,說不定還是你好呢?..這一遍你更會動腦筋了,憑這一點就應該給你多加兩顆“愛動腦筋星”等。
三、家長潛移默化重于嚴肅說教
有些知識我們都是在和孩子玩的過程中慢慢滲透的,從來沒有嚴嚴肅的像老師上課式的教孩子學什么。比如和孩子出去散步時發現孩子對小樹特別感興趣,我就和他做過這樣的游戲:每隔三米種一棵樹,15米內可以中幾棵樹?一棵樹據一次可以將樹據成幾段?據三次可以據成幾段?早上吃牛奶時他不愿喝罐裝奶粉,我就說這個奶粉營養很豐富,由鐵、鈣、很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小朋友喝了會很聰明的。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于是他就會樂意地喝了。
在喝的過程中,我就和他彎了另一個游戲:一罐奶粉398元,兩罐是多少錢?他很認真地在思考,掰手指,自立還發出嘰里咕嚕的聲音,我看他眉頭緊鎖,我就笑著和他說:寶貝,媽媽叫你一個玩這種游戲的方法:媽媽:398接近哪一個大一點的整數?兒子:400。媽媽:那么按照400算的話你多算了幾塊?,兩罐你又多算了幾元,再減去多算的不就得了?他得知還有這種聰明的算法可樂壞了,一個勁的教我再出幾道。
兩歲時帶他出去玩,快到家的時候,他問:媽媽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到家?媽媽:大概100秒。兒子:100秒到底是多少啊?媽媽:就是你從100、99、98?這樣倒著書,數到0時就到家了。他坐到我的自行車上很專注的在數,,做媽媽的根據孩子數的情況可以加快或減慢汽車的速度,以達到100秒的目的。
四、家長應嚴格把握孩子的興趣關
家長肯定會發現孩子一個階段的喜好。就在他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注重引導,效果特別好,其實這也驗應了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很小時我就給他講睡前故事,不管他聽懂聽不懂。重復多了,他竟然記得了,還裝模作樣的拿著書讀,不料真有很多字會讀,有些不認識的字嘰嘰咕咕帶過,我立刻給他指認,并我想,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致,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細心的照顧,讓每位孩子更聰明、更可愛、更健康的成長。
我從小學教師轉崗投身于幼教育事業已經快5年了,可是還從沒有機會參加幼兒保育、教育的系統培訓。這次有幸有機會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專家對我縣全體幼兒教師進行學前教育培訓。經過3天專家的集中培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我今后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幼兒專家、老師系統的、深入淺出的講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懂得了3-6歲學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從理論上懂得了幼兒保育、教育工作應怎樣科學的進行,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怎樣地去科學保育、教育幼兒。
我們在以前的學前保育、教育工作中,雖然在認真努力地去做,而且有的在表面上看來效果還挺好的,但通過這次培訓方知,我們有的幼兒保育、教育方式是不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我們在實際的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把自己老師的位置給定偏了甚至搞錯了,老師在整個幼兒的活動學習過程中占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不利于幼兒健康快樂地的成長。我們以前在幼兒保育、教育中還有“小學化”教學趨向,重幼兒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了迎合幼兒家長的“口味”,我們一味的給幼兒灌輸太多機械的東西,這可以說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不利于幼兒健康的成長,也不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我們應該在幼兒教學中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醫學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各種肢體活動能幫助幼兒開發大腦智力,所以我們應該主張幼兒在活動中去學習,讓幼兒直接參與、經歷活動,使他們的大腦在活動中得到健康發展。為什么我們說幼兒教育就是游戲教育呢,原因就是這醫學科學依據。
在幼兒教育中,讓他們在玩中學,這遠比幼兒死記硬背一些東西更有利于幼兒大腦的發育。我們應注重幼兒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養成,讓他們學會講衛生,具有自理能力,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生活上、學習上具有獨立性,做任何事情能專注,動作協調,在公共場所能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公共場所的小文明人。我們要培養幼兒的自信,與幼兒建立互相信賴、互相依賴的伙伴關系。
在這次培訓中提到了教師與幼兒家長溝通與交流對幼兒保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們幼兒園做得比較欠缺的是教師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工作。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教師,還有家長、社會對幼兒的教育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幼兒身邊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也對幼兒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幼兒身邊能夠感受到的、聽得到的、看的到的一切,都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每個幼兒的生活環境、家庭情況、個性特點都不盡相同,我們幼兒教師需要與幼兒家長經常交流、溝通,做到盡量了解孩子的一切,老師才能做到對幼兒教育時心中有數。幼兒保育、教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因幼兒而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方法,我們在教育上不能搞“一刀切”,一種教育“樣板”,社會上需要的人才是多樣的,我們在培養幼兒才能時也要多樣化,教學模式也不能搞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這才符合個人的自然發展。所以我們幼兒教師要想做好幼教工作,首先應該做好幼兒家訪工作。
這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兒童為主,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抓住幼兒的認知規律進行教育。在我們的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也有些幼兒保育、教育思想是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我們主張“不教”的幼兒教育,但這種思想沒有徹底,在實際教學中還顧忌幼兒家長的反應,怕幼兒家長抱怨孩子少學了知識技能,于是教師在執教過程中無形的受到了幼兒家長的影響,在保育、教育過程中有一種“拔苗助長”的舉動,或多或少的在保育、教育工作中有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在執教中就難免有填鴨式教學的出現,忽略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
這說明我們教育思想革命得不夠徹底,教育改革不夠堅定、執著,今后我們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要敢于創新,不要在革新中瞻前顧后,我們要有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去奉獻幼教事業,不要因一點點自利而動搖幼教創新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當成一個“自然人”來教,否則我們將“扼殺”幼兒的天性,換來的將是一個個頭腦里裝滿知識、單板的機械人,缺少了“人性”。另外,我們在幼兒保育、教育工作中,也重視幼兒學具的準備,但有些似乎太形式了,我們今后在這方面做準備工作時,要盡量結合社會實際,盡量貼近幼兒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切切實實的現實世界。
這次培訓我知道了當一名幼兒教師不容易,幼兒教師并不是一名簡單的保姆,幼兒教師也有很高的專業性,對于我們小學教師轉崗當幼兒教師的,是需要不斷學習、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這次培訓,我知道了幼兒的學習特點是游戲化,懂得了幼兒園家幼聯系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幼兒蒙特梭利教學法,使我受益匪淺。要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幼兒教師,我還需要不停的學習、培訓,抓住今后每一次培訓機會,才能讓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最近我園組織全園教師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時在09月19日,我還很榮幸得參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辦,市濱江幼兒園承辦的瑞安市幼兒教師“我與指南同行”論壇活動。剛開始我對指南的了解并不多,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我對指南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南》分為課程管理、保教常規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管理三方面的內容,總共三十六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指南》第十九條“教師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活動需求以及教室空間布局等實際情況,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關注主題環境的創設和活動空間的利用,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家長資源、生活資源,創設適合本班幼兒自主活動的區域環境,將班級(區域環境)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感觸很大。
以往在創設環境時我們總是很少考慮到“在師幼互動中共創個性化班級小環境,使環境成為幼兒展示創意、與人交往、獲得認同的重要場所。”我們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誤區:
1、老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
2、主題墻面語言過于簡單;
3、主題墻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幼兒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變成了“外人”,他們沒有機會參與創設,只能算是一位欣賞者。我開始認真的反思自己平時的主題墻創設,反思該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環境主題是應該為教學服務,主題靠環境而深入,讓幼兒在與墻飾的真正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的評價理念,讓教師在主題墻創設中體驗幸福與成功;讓幼兒成為主題墻創設的真正主人,視家長為主題創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教師只是主題墻創設的藝術整合者;注重主題墻創設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動態化。
結合指南,反思自己平時的各個方面發現在《指南》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東西,我會繼續努力去學習《指南》,將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膽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積極、大膽實踐,認真全面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學齡前兒童由于年齡小,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入手,在課堂上進行有趣的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學生的紀律。采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幼兒,提醒幼兒及時備課,觀察學生課后行為,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課堂示范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要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漸養成聽課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第二,培養一個良好的班級。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片沃土,學生的個性才會多姿多彩。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些天,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僅活躍了孩子們的身心,也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
第三,關心每一個學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教育不同類型和性格的學生。為了讓他們盡快融入小組,我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做思想工作,積極與家長和代課老師交換意見。學生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在班上,我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課后,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雖然在這段時間,學前教育類的工作讓我覺得很難,我每天總是很忙,但我覺得我所有的努力是一種幸福,當我看到孩子們的健康和健康成長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快樂和無憂無慮的學習和游戲。
為了更好的加強自身專業化的發展,在此期間,我認真閱讀和研究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梁志深主編的《學前教育》一書。學前教育學是一門主要研究學前教育現象,揭示學前教育規律,提高從事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學科。它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主要理論,掌握實用技能和學前教育的重要能力,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一個正確的兒童和教育前景,認識到游戲的重要作用在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進一步學習設計優秀的學前教育課程,能夠合理安排兒童節活動;正確認識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掌握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我對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談談你對孩子的看法。
我教兩個班,所以我接觸的孩子都是3到6歲。通過我對孩子們的觀察,4歲的孩子比3歲的孩子更活躍。他們對周圍環境更加熟悉,可以積極積累經驗。他們不僅喜歡玩,而且會玩。他們可以自己和幾個孩子一起玩。他們可以在游戲中創造想法,玩把戲,獲得更多的樂趣。四歲的孩子有特定的形象思維,所以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很多事情。四歲的孩子可以傾聽大人的要求,理解一些原因,完成大人布置的一些任務。有意的性行為開始發展。他們能夠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記憶和想象。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孩子觀察他們周圍的生活,從而增加他們的知識和發展各種能力。
生活無處不在,生活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用鼻子聞,用心思考,生活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根據季節觀察周圍的事物,如:當春天來臨時,帶孩子去觀察大自然,談論春天的特點。草是綠的,花是紅的,冰雪是融的,嫩芽是發芽的,人們的衣服是穿的少了,孩子們在放風箏感覺春天的美麗和萬物不可阻擋的活力;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比如家鄉新修的水泥路,街上新開的商店等等,談談我們的感受,這些變化如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想想我們大家的努力。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獲,對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于自學。
在通讀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我在書中沒有找到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根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那么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根底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附屬于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 、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后,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關于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系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范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于受教育體質開展和心理開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系到體質開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關于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
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范圍是完全適應于我國的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開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04-10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1-19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1-12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體會08-22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04-28
大學心理學教育心得體會03-07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2-30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0-15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范文04-14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集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