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國學個人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國學個人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國學個人心得1
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讀國學個人心得2
近幾年來和孩子學習了《大學》《中庸》《孝經》《道德經》《論語》等國學經典書籍,經過學習漸漸的了解了書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中國悠久文化的證明,也是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學經典中不僅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做人做事的準則,其中聞名于世的古典著作《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兩千多年來,孔子“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為不一樣時期,不一樣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
經過和孩子學習國學,讓孩子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如:對父母就應當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就應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就應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孩子從小就要講禮貌,尊敬長輩,國學知識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禮貌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國學知識里的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盞明燈,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引正確的道路,我們要努力學習國學經典,讓中華五千年的智慧之光照耀全中國,全世界!
讀國學個人心得3
周一的時候,梅老師就指定了10個人參加國學知識大賽,其中也包括我。比賽那天到了,我們全都學校電腦房里進行了考試。測試時我發現我有好多題目都不會做,但我還十分阿Q,安慰自己,自己不會做的,別人肯定更不會做。可是當測試結果出來時,令我大跌眼鏡:我居然只考了34分!這個結果我似乎根本沒有預料到。虧我剛開始還笑人家只考了36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自己并沒有比人家好多少。
這時我才開始后悔,當時比賽前為什么不多看看,為什么嫌麻煩就不看了呢!哎,現在考出了個這么丟人的成績當初還……哎呀!看著同學們一個個的'分數都比我高,心里真不是個滋味兒。再到排行榜上去一看,其他同學不是90分就是100分,最低的也有80多分。像我這樣——30分,真是比“名落孫山”還“名落孫山”。
看來,我真的得用功地看一看了,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付出,就想得到回報,那是不可能的。老天爺是公平的,他不可能讓懶的人不勞而獲,只有那些勤奮的人才能擁有自己所想有的東西。就像這個國學大賽,只有多看,勤記,才能考出好的名次來。一切收獲都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來。
要知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同齡人中的強者,我們對于那些佼佼者來說,簡直就是“井底之蛙”。也許,你在一個小領域內是“雞頭”,但是再擴大范圍比一比我們也許就只是鳳尾了。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不要只滿足于現狀,要充滿斗志,時刻準備著,去拼搏一把。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讀國學個人心得4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于傳承禮貌,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于傳承禮貌,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我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歷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系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資料,構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干,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肴、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供給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于傳承中華禮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當了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經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我的理解力,構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了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進取、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讀國學個人心得】相關文章: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09-01
參加學習國學經典個人心得11-08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優秀03-21
讀易經的國學智慧12-21
國學經典培訓心得10-28
國學經典教育心得02-10
讀國學倡議書10-19
“讀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征文范文:國學經典在我心里07-26
個人出國學習總結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