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3月26日,我有幸傾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訂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閱歷和探討成果就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化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老師送上了一道豐富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化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化的若干看法》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養是人的全面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來人才素養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是素養教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對21世紀教化振興行動安排》,落實跨世紀素養教化工程,培育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小學生剛好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化是實現現代化教化的必定要求,也是廣闊教化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學生心理問題形成于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小學生厭學的成因很困難,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老師與家長要親密協作,仔細分析,找出緣由,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敬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須要動身進行教化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化的要求,從而順當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說謊
孩子說謊是由于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實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峻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化帶來巨大的困擾,干脆影響學生教化任務的完成與教化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須要正確的引導,老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勸慰,給孩子供應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識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懇、自信、健康,強壯的成長。
(三)早戀
小學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著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小學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溢著新奇、仰慕,又有著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行避開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老師要細心視察,實施溫情教化。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情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賜予主動的協作,有備無患。早戀既是一個教化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全部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溢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教化家夸美紐斯說:老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老師的工作是一種艱難、困難的培育新人和創建精神財寶的腦力勞動。作為教化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化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志向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育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那么,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如果有再健壯的體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個性、工作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主要內容。在學校里天天和同學在一起學習,與舍友之間一起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和研究,同時這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同時也有同學一起分擔。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進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們學校很少跟同學說話遇到不懂得問題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這也會使我們產生厭學,導致學習退步。但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只能憋在心里,這也不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際交往不良可能會引起我們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業。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才能讓我們自我完善。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與外界正常交往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兩者之間關系正確認識和評價的結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不一樣的事物
和環境會使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就像剛入大學的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使我產生了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第一,在高中,每個班都是固定,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學是不一樣的的課大都要換教室,有專業課、有必修課、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令我摸不著頭腦,很是焦慮、煩躁。第二,大學里再也沒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圖書館、機房、自習室去哪,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感到很迷茫、恐懼、失落。第三,覺得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經過高考的激烈競爭,已感到筋疲力盡,認為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于是失去了奮斗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總總的不良情緒不僅僅影響學習和新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及時的調整。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后,我們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焦慮、煩躁、郁悶或其他不好的情緒。一旦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不安等癥狀,要學會向朋友、同學傾訴,或者轉移關注點。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方式,或坐或臥,慢慢地通過調節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靜。積極樂觀的情緒使我們充滿信心,精神充沛,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新的環境。反之不良的情緒使我們焦慮、煩躁、郁悶、易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產生。善于到生活中去發現新意,和同學去操場散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為生活增添活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段溫馨的音樂,也足以讓你新的生活充滿愜意和浪漫。
人與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類本來就是群居性的。親密的朋友會使我們生活充實,讓我們在孤獨和脆弱的時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們堅強的后盾,讓我們不會被困難擊垮,勇敢面對挑戰和考驗。另外要確定適當的目標。過高的要求會使自己喪失前進的動力,屢次失敗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適當的目標,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良好的情緒。
總的來說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生活.故讓我們為了明天的美好,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吧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通過這半年對心理健康系統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使我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的時候,心理不在和以前一樣脆弱,反觀現在通過對心理健康的學習,自己不僅在心理健康上而且我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也取得了十分大的進步。所以我總結出了心理健康是我們發展的基礎。
對于環境變化方面學習心理講康是我們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高中的環境模式是封閉式的,我們關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較少,交往的目的很單純,我們不用考慮太多,這使得我們的心理負擔就不那么重,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很單調,每天只需要重復三點一線的生活。在大學就則完全不同,我們有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我們遇到各色的人際關系,我們還可能會遇到我們的情人等等。這與我們前一階段的生活方式大相徑庭,這使得需要我們有更高層次的能力去應對去處理,這里并不是簡單的應付,而是要處理好,要處理的漂亮,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這點,然后不斷的自我否定,不斷的自我逃避,最后慌張到自閉。
學習心理健康是我們應對學習方式的變化,在以前的學習模式中,都是老師把知識點告訴你,把知識點反復給你講,生怕你學不會,就算這里將不懂也沒關系,老師課下還會找你,監督督促你去完成任務,你自己不學老師恨不得拿著你手去學,老師就差去幫你去考試了,但是在大學,老師看重的是你自己的自我管理,你現在是一個成人,判斷是否為一個成人的重要標準就是是否這個人能獨立能知行合一,因為到了社會你只能依靠你自己,做的不好沒人會幫你接受懲罰。高中是判別這個人是否有學習能力,和吃苦精神,大學則判斷的是你是否符合社會對你的各項要求。很多人沒有弄清其中的關系,就難免會導致各種落差,心情常常會很失落,因為心情失落行為上往往更差勁,這就使得沒有成績,由于沒成績心情更失落,最終不僅學業爆炸,而且心態更加爆炸,不知道的以為再過年,實際上是在墳頭蹦極。
從我們大學生自己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也在生長,所以我們會比以前有很多訴求,比如談戀愛的需求,談戀愛時人們頭腦中會有多巴胺的分泌,這就會產生刺激的感覺,人們很喜歡這種刺激于是人們會經常談戀愛,長此以往,我們的多巴胺闕值會提高,與一個人談戀愛不能滿足多巴胺分泌,我們會與那個人分手,然后心情失落,于是大腦會很自然的把分手這件是認為這是對身體的損害,這使前兩者產生矛盾,然后心理在兩方面糾結,這就使得我們會有健康問題。
解決心里問題的方法。
1、坦然面對。心理健康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心理困惑只是成長正常狀態,出現問題我們不能有意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
2、不要急于“診斷”。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復雜,切忌盲目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道聽途說,急于“對號入座”。對于心里問題我們一定要小心翼翼,對癥下藥,做到釜底抽薪,以絕后患。
2、千萬不要害怕去做心理咨詢。對于嚴重的、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一定要及時向心里心里專家咨詢或者心理衛生機構的幫助。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4、轉移自己的注意。心理問題有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就會被放大百倍千倍,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千萬不要老盯著自己的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學習、生活、興趣愛好等方方面面。
5、要合理控制情緒。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自己每天都開開心心
6、要處理好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大學中我們會加入各種社團,參加各種活動,但是一定要注意,我們還是學生,一切以學習為重,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來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
7、我們要提高自己社會適應能力,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積極融入集體,多交朋友,讓自己不再孤單以上就是我學習心里健康教育課程的心得,以后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這門課,它對我們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擁有一個健康心里,讓我們得學習與生活更加美好。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長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合,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合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能夠促動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持續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理解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能夠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合。所以,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合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準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合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不過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水平,以提升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水平。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能夠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水平。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解的誤區,更新觀點,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荊楚理工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學班xx級全體學生,很榮幸的聆聽了鐘老師的心理健康講座,這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我們初來到荊楚理工時,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彷徨,迷茫的。當然更多的還是開心,愉悅。當在你接觸了各種各樣的同學時,你可能會自卑,還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不!這些我們都不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更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更要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這樣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6
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準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合環境…
心理咨詢,是指咨詢員使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詢事實上是協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咨詢的觀點是不對的總之,心理咨詢是指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合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二)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并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在心理咨詢的活動課中,我理解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咨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協助別人的喜悅。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動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后,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提供體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
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但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特別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這里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7
告別了中學時代,跨進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人每踏進一個新環境,都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寬松的生活環境,我們一下子難以適應。所以說,作為大學生應該注重心理健康,完成學業深造的同時,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讓大學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后的職業沒有什么很大的聯系,但是心理學知識對于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8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當前所注重的重要話題之一。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有著很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合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合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在當代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相比生理來說,心里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所以,在大學校園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即時為學生疏通心里,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于一致。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么他就可能存有一定的心理障礙。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絕大部分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水準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水準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于大學生的發展,所以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能夠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水平,以提升自身素質,更好地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溝通。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能夠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協助學生準確理解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合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即時主動的與心理咨詢師實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9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于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老師首先用幾個簡單的心理測試開始這門特殊的課程,我的測試結果初步表明我自己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不過近年來由于大學生不良心理問題而在校園中發生的事故層次不窮,如何正視并解決大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情感和就業壓力等產生的不良心理問題成為當代大學生進入社會前的必修課程。之后老師又向我們大致的介紹了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例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后又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包括被壓抑的無意識和潛伏的無意識)。認為存在于無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支配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區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把人格發展分為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這5個階段。
接下來的幾堂課老師很用心的從幾個誘發不良心理的原因跟我們詳細的講解。首先是在重大變故時人會出現自我封閉甚至性格巨變,并以電影《唐山大地震》為例,劇中的小女孩以為被媽媽拋棄而出現不愿說話的自閉行為。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會天天經歷天災人禍,但是往往在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堆積在一起后,只差那一根觸發負面情緒的稻草,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輕視每一件產生負能量的事,及時排解負面情緒才是正解。
然而讓我吃驚的是經調查最讓大學生處理不好的不是就業壓力或情感問題,而是人際關系。雖然我在大學生活中并沒有這樣的煩惱,但是也見過別人因為小矛盾或是言語不和而好友反目類似的事情。甚至近幾年某些高校甚至出現同寢室室友投毒的事件,然而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都是些瑣碎小事,嫉妒或是猜忌導致悲劇的發生。當代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來到大學后都會不習慣寢室生活,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無法避免的交際問題肯定會困擾我們一段時間,但這又是無法逃避的,只能學著去適應環境。學會與他人分享空間,這也是大學生活一個重要的目的,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因為差異而導致的分歧更是以后我們走上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管對象是誰,人際交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人與人之間能夠溝通好的問題都不
是問題,最不可取的就是都不聽對方的解釋,一味的指責或者一味的.退讓都是過于極端的做法,時間久了還是會暴露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的必備技能,良好的溝通能讓生活工作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
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后,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盡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復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臺后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0
通過幾次家長學校的學習,收獲許多。雖然我自己也是一名老師,但我從家長學校中也學習了許多東西,受益匪淺。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情感、看法、價值觀的教化
第一期家長學校聘請的特級老師錢金鐸老師所做的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輔導的講座,對如何輔導孩子做數學作業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輔導中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看法、價值觀的教化,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了之后,讓人感覺受益匪淺。
二、要學會培育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聽了張和珠老師的講座,對培育孩子閱讀實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相識。以及如何培育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獲。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視察自然、視察社會,從而發覺問題,產生懷疑,萌發求知欲望。要適當滿意孩子對讀物的愛好取向。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盡量實行指導、建議與商議結合的看法。要多激勵孩子讀書,給孩子肯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愛好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實力。
培育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寵愛的書。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育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激發孩子閱讀的愛好,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忱。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愛好才能保持長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愛好時,要實行主動參加的看法,對孩子的讀書活動賜予關注。找機會讓孩子講書中精彩的內容,講他的感想,參加孩子探討讀后感。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強化孩子的讀書愛好,使之堅持讀書熱忱。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學問,產生了感想,提高了實力,獲得了進步,要剛好賜予確定。在閱讀過程中好可以幫助孩子駕馭一些簡潔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識字。正確的引導,孩子從中體驗到閱讀的開心從而產生再閱讀的愿望,抓住時機,對良好閱讀行為進行強化。最終,為孩子讀書創建條件,優化環境。張和珠老師強調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養、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學問,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留意,假如孩子看書,家長應對孩子讀書的干擾;要給孩子創建一個小天地,有光明而柔軟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好用的書柜,有這樣一個相宜放松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關系一個民族的將來。假如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愿奉獻占了上風,真讓我們為將來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們家長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數,只抓分數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心理問題:敵對心情、心理負擔重、脾氣怪異、不關切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長必需轉變觀念、實事求是依據孩子的實際狀況設置目標,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育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
作為一名大學生輔導員和一名心理老師,面對現今如此普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在中國教育干部培訓網高校管理培訓平臺,我對馬喜亭教授的“育心育人為‘兩領人才’保駕護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課程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在本課程中,北航大學生心理咨詢與發展輔導研究中心馬喜亭主任詳細介紹了學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做法: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領導體制,建設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課程化教育教學體系,建立專業化的校級心理咨詢與學院發展輔導服務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干預工作機制,構筑強有力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保障體系,加強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這使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受益匪淺,感受良多。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同時,在推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也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并且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由此可見,對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在變革的社會環境中受到影響。新的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從“雙向選擇”到“面向市場”、“走向市場”,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焦慮意識,越來越多大學生從一年級起就擔心自己將來的工作,從三年級就尋找就業單位,在遇到挫折時,又極易產生各種消極心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了他們自強精神、創新能力和自我意識,但是在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的負面效應也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不良影響,如部分學生對金錢的過分崇拜、個人主義強化、人際關系淡漠等。另外,由于生活條件、社會環境的改變及各種媒體的影響,現代大學生生理成熟時間提前,戀愛出現“低齡化”趨勢,使一些學生面對變化的現實,產生了浮躁、焦慮、苦悶、壓抑等心理問題。其次,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學生總數的比重越來越大,他們從兒時起,生活上依賴父母照顧,學習上依賴老師指導,獨立生活能力差,沒受過大的挫折,固執任性,感情脆弱,承受能力差,情緒易大起大落,在生活、學習、事業上稍有挫折,其心理上就產生強烈的震蕩,影響身心健康。尤其是一些學生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或母愛,或者是父母不和,缺乏溫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創傷極深,常常會使其形成一個孤僻自卑的人格。第三,學校環境的改變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升入大學后,學校環境與初高中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又遠離了父母,學習條件和學習方法的變化,生活習慣的變化及語言交流的障礙,都有可能使學生產生焦慮、抑郁、神經衰弱等癥狀,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同時,來自農村尤其是來自經濟不發達的鄉村或較為偏僻的山區的學生面對物質、精神文明較好的城市學生,總會感到經濟壓力和有一種自卑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有障礙。在種種壓力的負重下,一些學生長時間生活在“緊張、疲乏”甚至“煩躁、壓抑”的狀態中,由此引發了各種心理疾病。另外,由于大部分新生高中不住校,在新的集體宿舍環境下不會處理與同宿舍的同學的關系,進而會產生爭執和矛盾,如果這種情況未能及時解決,學生便容易產生抑郁、恐懼、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
面對如此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素質教育至關重要。心理素質教育一般是指為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高級的心理素質所實施的教育,內容包括智力開發、情緒調節、意志鍛煉、氣質修養和性格塑造等。高等教育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有其重要的意義。第一,人的心理素質是伴隨著人的成長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由于我們過去忽視了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和訓練,所以大學生們對其知之甚少。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心理傷痕,這些傷痕會深深地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被忘卻或被忽略了。但人腦情緒中樞的運作方式自童年時期便隨著生活經驗逐漸成型,忽略了這段生活經驗則可能要付出一生的代價。因為在特定的生命時期,例如青春期,或特定的環境里,例如在巨大的社會變動或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中,這些潛藏的傷痕會泛浮起來,造成人們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異常。如果不具備進行自我調整的能力,就會形成心理疾患。一個心理素質差的人往往不具備這種調節能力,其情感世界永遠處于一種失衡狀態,那么他的智商再高,創造能力再強也會失去成功的機會。所以現在的高等教育要補充心理素質教育這一課,以期能調整大學生由于童年時期的經驗以形成的心理“傷痕”,進行人格優化。第二,大學的學習過程,是成人化教育的過程,在完成中學到大學轉變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決不可以忽視。隨著大學教育向主體性管理模式的轉變,它的標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主動學習,要表現出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個主觀能動性一方面表現在對外部世界的能動選擇上,這主要受學生本人興趣需要的推動和支配,表現在自覺性和選擇性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對外部信息的內部加工上,它是受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情感、意志、性格等約束,表現為自主性和創造性。這里所講的興趣、需要、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等都是人的心理要素。可見一個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難以完成主體型教育、能動性學習的任務。第三,從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看,心理素質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大腦就沒有人的心理,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大腦的機能,所以開發大腦的潛能一直是人們向往已久的事情。大腦的潛力是很大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現代人一生中只動用了大腦潛力的四分之一,這么低的利用效率無疑是一種浪費。如何提高大腦的使用效率,就是要對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等心理要素進行訓練和提高,當一個人能辨證地認知世界的事物,提高記憶力,打開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創造力,大腦的作用便會得到較充分的利用。對一個不斷發展、進取的人才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對人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礎,是動力,是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人類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而作為大學生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該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教學和研究上不懈努力,為構建良好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環境和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2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增加心理體驗,學以致用,學院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心理知識講座、個體咨詢、團體咨詢、主題班會、心理素質拓展、心理知識競賽等各類活動。
聽完講座后,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這也是我們學校這次講座的主要目的。
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如今,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發生的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將迫在眉睫。
經過這次的心理講座學習,我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無論是與親人還是朋友交往,我們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用一個寬容的心去待人,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系,使我的身邊少許多爭吵,多許多的愛與溫暖。
通過這次的心理講座學習,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說出來。忍一尺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論與多少人同處,總要存心公正,一視同仁,不可特別與一兩個人親近,卻與其他的人疏遠。尤其不可袒護自己所愛的人,一有這種情形,勢必引起別人的嫉妒,許多糾紛就因此發生了。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生,上司對屬員,兄弟,姊妹,同學,同事,彼此中間都必須謹防這種情形。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及時溝通,與父母之間要敞開心扉,不要制著想,通過上課,我變了很多,希望有機會上更多這樣的課。上課的老師很棒,很詳細,雖然老師和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絲毫感覺不到她與我們之間存在的任何代溝,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被老師感染了,也都活躍起來。經過上課,我的知識更豐富了,辦法更多了,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按老師教的方法合理去對待每一件事,打開心扉與別人溝通,不與別人產生隔閡。
心理健康講座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在心理健康講座上,我學到很多知識。
通過上心理健康講座,我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講座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希望多開展這樣的課程。心理講座給了我新的生活體驗:我要常去替別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通過上心理健康講座,讓我終于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為我們操心。通過學習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及戀愛中的技巧,讓我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的正確處理方法,更加深了對戀愛含義的認識,當然也會更慎重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戀愛;而學習了個性健康后,又知道了更多有關大學生的個性:氣質,性格,能學生力,大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能力與活動緊密聯系,能力又會影響活動的效果,而培養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又要做到:建立和優化合理的知識結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原來有很多閱人的方法,各種各樣的個性,當然也加深了對同學的認知,更融洽了同學間的關系;也熟悉人際關系與交往的方法與藝術,對自己以后的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幫助,面對大學生常見的挫折與壓力時,知道如何合理地應對與調節遇到的困境。
學習心理講座知識有利于大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有利于個人以后的學習生活的合理有效地進行,更有利于協調人際關系,正確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滿希望的人生。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3
一學年來,我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幫助學生培養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證。開學初,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同時委派具有多年經驗的一名教師為我校的專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為了消除教師、家長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見,讓廣大家長、教師以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持有一種正確的觀念和態度,學校通過廣播、集會和升旗時間等各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廣大師生提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心理保健的意識。
三、扎實工作,拓寬渠道,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校首先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專題培訓,然后再由專任教師指導,班主任嘗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校同時安排每周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并納入常規教學工作檢查。
2、專門教育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強調學校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各科任教師聯系自己所任教的學科適時、適度、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各科都能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3、集體指導與個別疏導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全體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結構,為學生當前生活及將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實施過程中,我們進行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定期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集中指導,提高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教會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對個性問題與特殊問題需要進行個別輔導,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服務形式有:
1、面談。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和困惑,可直接找專任教師或班主任敞開心扉,談心交流。
2、電話和qq溝通。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又覺得不便與老師口頭交流的,可通過電話聯系溝通或通過“坡劉小學家校交流群”在線溝通交流。
3、個案分析與工作總結相結合。學生個性的差異性、心理問題的多樣性決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個案分析與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們把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狀況及時記錄,分析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癥下藥,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4、學校指導與家長配合相結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贏得實效,必須贏得家長的支持。我們著力修筑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橋梁,定期召開家長會,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識,交流先進經驗與做法。不定期家訪,共同探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
三、經驗
首先,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機會,我們調動了所有可用的資源。因為考慮到班主任對學生比較了解,平時和學生接觸的時間也比較多。本學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專任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完成。同時,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時間。
其次,繼續轉變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舊框框中解脫出來,在課堂課上,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多科并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長的鼎力配合下,學生在學校里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著,有力地保證了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講座心得01-11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02-12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03-19
聽心理講座的心得體會12-10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4-26
心理講座心得09-04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5篇11-03
抗擊疫情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08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20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