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精選2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反思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習了教學新手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彭科老師的示范授課案例,以及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李興懷老師和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陶維林兩位資深專家的示范授課案例,這三個示范授課案例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能力和數學教學反思的綜合素質提升。聽了專家的評課,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數學教學專業的素質。通過學習,感覺是受益匪淺,現簡單談下學習所獲得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看三個示范授課案例獲得的收獲
彭科老師的教學設計考慮周密,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變式問題和問題的`分類討論教學方面極端位置的關系,教學非常精密和嚴謹。
陶維林老師教學注重數學思維,課堂上學生求索的問題環環相扣 ,整個課堂教學輕松、自然 ,引人入勝, 數學課堂達到了學習者獨立思維的落實、過程體驗的落實。
李興懷老師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善于搭建知識臺階,教學中同步進行精當的概括小結、延伸教學內涵,合理運用兩塊黑板演繹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的手書解答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教學效果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從課例點評中獲得的收獲
四位專家的點評都非常值得學習,他們的總結全面到位,參考價值非常高。從點評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無定法,一堂課首先是教學目標定位(長遠、短期、兼顧),下來是教學設計與學法指導。
點評中,他們也指出了幾位授課老師的不足之處,如彭科老師課堂有些趕進度,完成任務,在分析題意、引導發現等思維培養方面花時間太少,從長遠來說對學生的探究、創造性培養不足;陶維林老師的課堂容量小,節奏慢,與學生目前的考試(限時限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興懷老師課堂主要解決應用題,難度大,要求高,一些學生可能感到吃力。這些問題的指出,可能正是自己教學中會常常出現的問題,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總之,從這次學習,本人知道了數學教學的設計標準,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專業素質。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就是研究如何教,如何學,并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師生互動情況以及如何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經驗過程寫下來。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3
1、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對于思想政治課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對課本知識的教學,而且需要注意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培養。根據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思想政治教師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盡可能多的獲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能夠把這些知識內化成學生的一種品質,升華為學生的一種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在課堂上學習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并且將這些知識手段運用于實際生活,去解決其他問題。
2、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層面
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會上的評論或者是家長教育的影響,心里面存在著對于政治學的誤解,認為政治學是假大空的東西。這樣的認識讓他們對于政治學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心里把政治學科做為副科看待,平時對于政治學科不愿花費太大的精力,僅僅在考試前一段時間突擊背誦一下政治理論。這樣的想法對于學習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學對于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觀念的形成對于一個人的未來人生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政治學科的學習重在積累,在于平時點點滴滴的思考,僅靠考試前夕突擊背誦來學習政治是遠遠不夠的。
2.2教師層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建議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并與課堂教學建立互補關系,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倡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
精神”。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課的現狀來看: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有些教師照本宣科,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滿堂灌”這種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教學方式,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完全相悖。這就致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思想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現了教師在講臺上口惹懸河地講著,學生卻無精打采目光呆滯的聽著。
3、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3.1分清主次,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
在整個政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主體,教師起著輔助作用,政治教學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偏離主要方向。
在以學生為主展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來思考,設計能夠贏得他們認可的教學內容及講課方式。否則,一堂課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接受,也是做無用功。這就要求老師要轉換思維,不以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教學活動,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由此展開課堂教學。這樣,政治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樂見的講課形式,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由于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并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筆者認為作為人師,最基本的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認清自己作為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曾聽過一個剛邁入教師行業的人講,學生如果惹到他,讓他不順心,他會不管那位學生,潛在意思是毀了那個學生的將來。對于這種思想,筆者完全不能茍同,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錙銖必較,這樣的`人可以說并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教學,這就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把握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作為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然而,他們也存在共性,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及價值觀念。這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同時還要注意研究當前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從他們共同認可、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互相應和,互相尊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說這能夠保持教師的權威,讓學生產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讓學生“敬而遠之”。這也是為什么很少有學生喜歡和老師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學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自內心的喜愛跟敬重。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很多問題的認識并沒有統一的答案,這樣老師應該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并且不乏道理,老師也可以轉而為學生喝彩,為他們鼓掌。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從老師的話語,這就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
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下,老師這個職業可謂是非常神圣的職業,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老師的意見。學生作為與教師接觸最密切的人員,教師對他們的影響非常深刻,而學生最想贏得的也是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他們思考以及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促成和諧課堂環境的形成,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3.3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容,展望政治發展新未來
中學時代的學生,思想處于一個比較開放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價值觀,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穿插新近發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現,只要一講故事,學生都是全神貫注。那么,為何不讓政治課成為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與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容與日常趣聞以及小說故事相聯系,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就需要政治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能收獲自己的人生。
4、結語
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幾乎都有賴于無數莘莘學子,教育者作為培養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謂責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為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所有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里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只要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政治教學活動中,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無疑也有助于學生喜愛上政治這門學科。同時,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諧相處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讓他們在接受政治老師的基礎上接受政治。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4
歷史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本事,所以其課堂教學具有不一樣于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經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資料編排突出了對這種本事的培養,采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余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是應當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本事,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歷史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就必須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能夠使用歷史表達自我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并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不一樣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
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進取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歷史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資料,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能夠討論本課的問題,并且能夠用歷史發表自我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教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本事,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系的話題,這需要教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簡便,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用何種姿態應對學生。教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景下,還能采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5
我們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總會重復一些語言,久而久之,它會作為一種課堂慣用語存在。稍不注意,這些課堂慣用語就會給我們引發麻煩。比如:一位教師講課時有一句口頭禪:“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后排角落里的一名學生因為沒興趣聽課,又怕被老師責備,正在悄悄數老師說的“我想大家都知道”時,這位老師又說了一句“最近,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時,這個學生自言自語地說:“我什么都不知道。”頓時,周圍的同學礙于老師的尊嚴雖沒哄堂大笑,但有好幾名學生忍不住低下了頭在竊笑。
在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或多或少地存在慣用語不當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認真反思。
一、反思導入語
我們常說,興趣是求知欲的動力,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教師的課堂導入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影響到師生互動,在平常的教學中,導語不能“公式化”。如:“同學們,請打開書,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課。”當學生聽到老師這樣的開場白時,可以想象學生在課堂上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
導入語,應誘發學生的靈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的動力。
二、反思提問語
在聽課時,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老師提問時,用手指直接指向一名學生,大聲說:“×××,你來,這個問題怎樣回答?”我想,對于這個帶有命令式的話語,時間一長,學生中會有很多都會怕老師這句話吧。其實,作為教師,提問應該多樣化,講求藝術性,老師的提問應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才是更有利于學生心靈的發展。
三、反思評價語
有許多教學高年級的教師感嘆學生年級越高,發言越不積極。一次,我聽了一位教師上的高年級的課。課堂上,這位教師對學生提了許多問題,每當學生回答完他的問題后,他連看都不看這名學生,直接朝學生做了一個坐下的手勢,學生一次次的坐下后,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怎么還會有?教學生,教師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慣用的.方式去評價所有的學生,教師的課堂評價應像音樂家指揮那樣,應對每個樂于參與的每個細節進行評價。
四、反思總結語
在一堂課快要結束時,有的教師喜歡說:“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吧。”這就好像是一個程序,這樣的課堂真難以讓人說是成功的。
課堂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總結就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升華主題以及引申、拓展、深化課堂內容的功效。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6
在講座之前,老師用幾句簡單的話介紹了自己,聽完她的介紹,馬上讓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學時的老師,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學時的孫改仙老師,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雖然聽著有點困難,但是總覺得有種親切感。
孫老師主要講的是教學技能----如何有效觀課、評課、議課、教學反思。在前面陳清風老師講的是教學常規——如何備課、上課。我認為這兩節課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也認真地做了筆記,也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幾年中,我其實挺喜歡備課、上課的,可不知怎么地總是不喜歡觀課,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評課、議課,我也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有這樣的反應,有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受。但我們心里面都很明白,讓我們在教學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觀課、多評課、多議課、教學反思。聽了孫老師的講解之后,我覺得我們這些老師不愿意做這幾樣事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它真正的意義所在。不過,我現在也已茅舍頓開、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是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系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教學中學生的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師都講過公開課,無論是具有資深的老教師,還是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為此,歷經幾輪試講,反復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事先對這節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節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講課的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如果有評課的要求,就會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或者給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毀譽參半。這種情況下,上課的老師都表現出很謙虛的樣子,之后,就會心里暗暗下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開課了。 而且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來談,我也發現了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雖然他好像是可有可無的,但我認為卻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己的后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無論是教學中的那個環節,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否則,將無法達到這節課最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講座之后,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個環節做好、做細。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7
經過這一周的上課,感觸頗多,有很大收獲,也找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使得我們加以改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堂的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教學過程,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做到真正傳道、授業、解惑。
下面我就從幾個不同方面說說這一周的教學心得與體會.
一、教學過程不連貫,出現“斷層”現象。
由于教學的時間太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比較差,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課堂中出現停頓。
二、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影響較大。
對于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把握比較差,受學生的影響較大,很容易打亂整堂課的教學進度,不能合理的把握課程的時間進度,出現知識點還沒有講完就到了下課的情況。
三、學生的基礎較差,起點比較低。
由于對學生的情況不太了解,整堂課設計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不會,喪失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不能真正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點。
四、期望的教學程度跟實際的`教學程度之間有較大差距。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總是期望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學生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可是學生之間的能力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教學內容較難,學生聽不明白。
對于稍微難一點的內容,學生就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
解決方法:
一、課下熟讀教案,自己多練習,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
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要有針對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問題,對于出現較多的問題,可以再說一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
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降低難度,讓學生聽懂學會。
四、降低目標,針對學習吃力的學生,應多加輔導,詳細的講解教學內容,做到每一步都講通講透。
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由難変易,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論練習實際,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8
隨著這幾年物理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我對教學改革的又有了新的認識。新課改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研究精神和自學能力為目標的,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為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地學習。所以,結合學校的特點和本人近幾年的教學體會,下面是我對初中物理教學研究的幾點認識。
一、中小學教育的過渡
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據大量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學畢業生剛進中學時,非常不適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多數學生可以逐漸適應中學生活,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學生由于中小學銜接不好而導致學業不良,由此不能順利地完成初中期間的學習任務。所以我想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首先要了解過渡時期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其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過渡時期的學生特點
剛上初中的學生,上進心、好奇心都很強,對初中學習生活有濃厚的新鮮感。但同時會有這樣的體會:教師每節課傳授的知識量太大,教師授課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師,似乎講得太快了,自己還沒有完全聽明白,教師已經轉向別的內容。因此,學生感到教材難度大,新內容多,學習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學年齡提前,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后既怕孩子跟不上課程,又怕孩子超荷負重,心理壓力大,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采取陪讀等多種多樣的輔導方法。但孩子進入中學后,隨著各門功課知識的加深,部分家長已無力給孩子詳細講解,也不打算與孩子一起學下去,因此,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像小學生那樣聽話,也不像高中生那樣懂事,正處在不太好管的階段,他們渴望獨立,最煩的就是家長過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
2、針對學生特點采取的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準備這一環。剛剛入學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而一旦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時,便會垂頭喪氣,就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因此,新生入學后我們要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適應環境和面對挫折的心理學教育,并適當的給予他們幫助。
其次,正確認識從小學向中學過渡時期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班級管理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抓好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能縮短新生的適應過程,使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的緊張而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特點,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于學校整體工作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最后,我們要在教法和學法上完成小學向初中的過渡。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多思考,為學生中學的學習搭好階梯。中學教師在教法上應適當保留一些小學的教法,逐步減少機械記憶的含量,增大理解記憶的比重。教師在授課時,要努力把抽象的內容講得形象具體,并且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比、學、趕、幫、超活動,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競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成績,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當然,學生從小學向中學過渡光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家庭、社會的配合。作為教師要多了解學生實際,分析過渡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造順利完成中小學學習過渡的條件,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9
對大班開展了情緒識別活動《心情與表情》,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
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
一、出示表情圖片,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喜怒哀愁。
二、體驗情緒特征——情緒配對。
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征——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表情猜心情。
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后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
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后進行情緒配對,并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后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系,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并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
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并讓孩子們進行選擇并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為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為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么畫什么,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0
大家普遍認為,寫教學反思最大的問題是提起筆來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什么內容。為什么大家找不著值得動筆的心路歷程呢?我想圍繞“寫教學反思的材料從哪里來”這一主題,把自己寫教學反思的體會跟大家說說。
一、從重組教材中來
能時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受傳統觀念、權威教條的束縛,敢于擺脫原有知識范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對教材內容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所必備的素質之一。當我們實施這些重組教學內容時,會發現有太多的對比性理性認識和困惑,這些便是寫教學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從落實課標基本理念中來
新課標倡導許多基本理念,落實新理念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領悟、實踐、反思與提升。如果我們還在過去習慣的軌道上奔跑,就難于實施新課程要求,即使每節課所倡導的反思,不需要很長的文字,不需要新鮮名詞術語,也會令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和負擔感。其實,理智地利用學校公共資源實踐新課程,服務自身的成長,享受成長的快樂,演繹教育的人生,很劃算,一點也不累,教學反思的材料便會滾滾而來。
三、從開放課堂中來
當前大多數課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師對于課堂的過度控制。開放的課堂是學生心靈上有安全感的'課堂,同時學生還高度地參與了教學過程,反思與總結了學習過程,適量監控自我認識活動,而教師也不囿于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關注學生眼前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權和主動性得到尊重,學生的觀點、創意和合理要求,將層出不窮,如果獲得教師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反思就不愁話題內容了。
四、從變革教學環節中來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課堂教學五環節論在我國影響至深,它的立足點是“教師傳授”和“鞏固練習”,目的是按照教師的規定“打基礎”。現在這個五環節精髓與時俱進地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演繹模式,不再囿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必將對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反思變化了的東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課的學習,常安排一定的時間復習舊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新舊知識聯系,溫故而知新,而且能為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但是切忌復習時間過長,內容過多,而應做到短時高效,平中見奇,快速反饋,即刻人題。
需要說明的是,重組教材、落實課標基本理念、開放課堂、變革教學環節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以上只是為了敘說的方便而硬性劃分的。其實,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頭腦中始終有寫教學反思的意識存在,隨時都可以找到寫作的材料。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1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課這十幾年來,課堂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問題我都在不斷思索并努力尋求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至此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真正的素質教育離我們多遠?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而新課程的實施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給教師提供了自由的空間。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新課程理念和舊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授課形式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我們教師在學習新理念、改變舊觀念的同時,正在研究、尋找既適合新理念和符合學生實際,又能體現自己教學風格的新型教學形式,使目前的政治教學呈現出了新氣象。從實踐出發,在“三個維度”的整體中推進,通過政治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政治文化素養,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正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大力推廣,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抓住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創新的點和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式正在被我們教師所接納,但是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缺陷。
困惑一:課改條件下關于政治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于新課改被推廣得轟轟烈烈,教師缺乏相對應的現實技能,加之社會壓力、學校高考壓力過大,使大部分教師在新課改條件中無法融合。教師陷入兩難選擇,處于邊緣狀態。
由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傳承作用,教學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突出,素質教育也只是作為一種形式存在。而新課程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這一主體,這是正確的。但有些教師似乎沒有在新課程中找到準確的角色定位,他們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為“一切不管”,課堂上教師不講授,只念答案而不分析,或是純粹為講授而“講授”,任由學生的喜好,還美其名曰“敢于放手”,“獨立思考”。教師的作用被淡化,漸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正確定位。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仍然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們不應以“否定一切”的態度來看待教師角色的轉變,而應該多一點辯證觀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組者;不僅是對話的提問者,而且是疑問的激發者;不僅是學習的輔導者,而且是學習的促進者;不僅是課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課堂的合作者;不僅是學業的評價者,而且是成長的記錄者。在這里,強調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而是兩者要更好的結合,相互促進、相統一。現在學生的知識儲存量大、興趣廣泛,他們的視野不僅僅限于書本的知識,更多地向課外拓展,所以政治教師要想抓住學生的“心”必須在教學之余,也要掌握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要關注國內外的社會熱點,能多角度,全方面分析問題。
困惑二: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和要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
我們知道高中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而學生的注意力也只是二十多分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充分展示出來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如何調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會影響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煉重難點,要求學生把握基本知識,參與探究活動,并且能讓學生盡情發揮,比如:我在講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時,講到某村由于不重視精神文明所引發的后果,結合本縣城存在的一些現狀。我設置一個問題:假如大家是我們本縣的縣長,如何重振我縣成為一個全國聞名的“文明縣”?這時候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說明自己的主張,有學生說:“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教育事業,把人才留住……”有學生說:“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特色產業,比如:香蕉、芒果等,讓這些產品打上中國烙印,推向世界,成為世界品牌。”有同學說:“吸引外資”、“舉辦三月三,提高知名度”、“治安問題是制約我縣發展的關鍵”……學生的興致很高回答也很精彩,迎來陣陣掌聲,我也沉浸在學生的描述中,但是還要考慮到一節課的內容,所以只能對學生問題給打斷了,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只能是留下了遺憾。因此,課堂不是滿堂講,而是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并在有效的時間里教師要協助學生把握重難點問題、考點問題,合理規劃一節課的時間,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考驗。
困惑三:學生自由、合作、探究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與整體全面發展如何協調?
個體化學習是新課程所提倡的,這里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既指個性化學習帶來的差異,也包括學生中接受能力快與接受能力慢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學生中發展快慢之間的.差異。像對《文化生活》中的有些道德兩難問題我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探究問題后,讓學生分小組相互合作、探究、說說他們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情?學生面臨兩難問題應如何處置?結果反應快的學生積極研究、探討,說出自己是如何做的。而反應慢的學生呆坐一邊默不做聲,這種差異會帶來整體發展的不協調,使課堂陷入尷尬的局面,目前學校采取大班制教學,一個班至少有六十多名學生,一個一個提問吧,照顧不過來,同時也影響這節課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主體的差異性,相應做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調整。高中生這段時期的自尊心強,同時也不愿服輸,抓住學生這種心理特征,我在課堂教學中舉行“小組比賽”活動,如: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探究:在進行村民委員會選舉時,你認為影響投票結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要求各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在黑板上寫出他們的答案,這時候學生完全拋棄個人的沉默,一個接一個往黑板上跑,寫出他們的想法,平時不積極回答的同學為了小組利益想不上去也很難,連平時反應慢的同學也會絞盡腦汁為其他同學出謀劃策。活動結束后,教師要針對性的評分了,要適當地給他們鼓勵但又不能給各個小組一碗水端平,不然學生覺得沒意思也沒動力,要有意地讓他們留些“遺憾”才能夠再次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就得留足余地了。在活動過程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協助,形成“以優帶差”的氛圍,相互幫助,帶動整體的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在新課程的政治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思想政治這一學科的特點,政治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要改變這些狀況,達到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的“雙豐收”,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端正教學思想,這都需要在我們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和提高。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2
我主要從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反思方面,淺談兩點學習心得體會:
一、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于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于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二、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3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實習已經過去兩個半月了,這也意味著我的政治教學已經進行了兩個半月了,從剛站上講臺時的青澀緊張,到現在的成熟輕松,現在的我對于上課不在覺得是緊張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通過這兩個半月的教學,以及實習學校的學生情況,我對我的教學工作做了一個小反思。
首先我在此介紹一下這個學校的學生情況,這個學校是這個縣里的二中,學生們的基礎十分薄弱,理解能力較差,而且有些調皮,上課的時候自控能力差一點,所以我對我的政治課做了一些小改進。首先,在上課的時候新授知識減少了一些,多一些基礎知識點的提問,如果不會就讓他們抄寫并會背了,給他限制一個時間段來找你背誦,在作業方面我讓他們在做練習冊前先整理并抄寫這一課相關的知識點,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抄寫中鞏固知識,在做題時對率大大的提升了,還有就是在理解能力方面,尤其是對材料的理解,理解不了材料找不準材料中的關鍵自然就做不對題,所以在上課時我增加了對事例的講解,一個知識點多配幾個事例去講解,政治必修一的知識本來就比較枯燥,通過講解學生們感興趣的事例不僅能是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于理解,還能提起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這樣自控力不足的孩子,對于事例的展示光靠一張嘴說是不行的,一定要陪圖片和視頻,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做的效果很顯著。
之前的我總是一直在單純的講課,考慮學生的.問題并不是很多,通過這兩個半月的實踐,我考慮的問題全面了許多,我的課堂也變得生動了許多,前幾天我讓學生們給我寫了課堂反饋,從反饋的結果看,很理想,他們都覺得我的課堂生動幽默,不容易睡覺,我對此便是很欣慰。他們的鼓勵讓我對我的工作更有信心,在之后的實習工作的我會繼續帶著我的熱情去上好沒一節課。頂崗實習真的很鍛煉人,真的是讓你實實在在的去當一名老師,它鍛煉的是你在講課,備課,管理等方面的各種能力,我不后悔選擇頂崗實習,我相信頂崗實習會是我大學學習和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4
教師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程師,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政治課的高效課堂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都是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政治課的任務就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高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能力目的。反思很有必要,為此談點個人的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勉。
1、教師要放開思想,轉變角色。多年的教學工作使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有人對于高效課堂抱有過懷疑的態度,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后我發現:同樣一節課,在高效課堂下老師變得非常輕松,學生興趣非常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堂效率大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放開思想,轉換角色,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臺。
2、高效課堂教學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我們倡導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從而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讓學生逐步了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許多品德,特別是公德,必須在公共生活的環境中,通過公共交往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才能提高學生品質。
3、高效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知識教育,改造學生的世界觀,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這個創造性的活動要以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為根據,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脫離教育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是聯系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另外,還要聯系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師生共同對這些實際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能力。
4、重視預習,開展合作,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以往教學方式不同之處在于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充分地預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進而由“會學”走向“樂學”,此次高效課堂所提倡的導學案及“30+40”教學法都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用這種方法開展學習,學生將會終生受益。
5、加強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倡導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為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提供機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帶動下主動關心國內外時政,關心和接觸社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學生的意識,增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高效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結合我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認識以及教學實踐,我認為我們在課堂改革推進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導學案的編制及運用還要日臻完善、更加細致。學期初,由于思想不夠成熟,急于追趕學習進度,有些導學案的設計模式化,缺乏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課堂上一些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的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導學案的運用還不是很充分,部分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襲。
2、對于教師的角色不能正確定位。最初以為高效課堂便是老師講的越少越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恣意發揮。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確思維活躍,但卻天馬行空,抓不住重點,細枝末節成了學生討論的主要對象,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完不成,學習效果更是無從找尋。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中,學生如風箏,老師應為抓線者。
3、對待預習重視不夠,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高效課堂要求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這是課堂合作探究的前提,但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于預習重視不足,教師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致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4、小組建設和課堂評價不夠完備。如果說高效課堂是將學生渡過成功彼岸的航船,那么小組競爭合作機制便是高效課堂遠航的帆,而課堂評價則是高效課堂遠航的槳。在日常教學中,各小組學生性格各異、基礎不一,致使學習過程中發言的總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優秀學生,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課堂評價中過分重視分數,不能將分數與問題的難易有機聯系,使學生對分數失去興趣,產生疲勞。
經過認真反思,在下一步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繼續做好以下幾點:
1、進一步加強導學案的研究力度,力求編制更細致,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備課組要求導學案要融進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教學中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要注意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獲。
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環節,運用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的課堂效率,充分的預習是課堂展示的前提,也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
3、開放課堂,重視合作。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今后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為小老師,優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學困生,生生動起來的濃厚學習氛圍。
4、重視教育評價,加強學習小組建設。鼓勵性的評價,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優等生的成功感,使學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針對學生實際,要探索制定小組和個人獎懲制度,真正實現了宏觀微觀的相互結合。按成績給小組成員編號,按編號為講解學生加分,越是編號靠后的同學得分越多。這樣能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長空萬里迢迢路,總有頭雁引領飛。”改革勢在必行,不進則退,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乘風破浪,勇往向前。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5
數與代數貫穿學生小學學習的始終,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除法,商是整數或小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對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剛剛接觸,可能在算法上不盡相同,教材滲透了轉化這一思想,也就是想辦法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變為學生熟悉的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在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握知識內在聯系,找準新知識的最佳生長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較容易掌握。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卻是個難點。而商不變性質正是聯系舊知與新知的橋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在教學中,復習舊知后,我要求學生根據800÷160=5直接寫出80÷16、8÷1.6、8000÷1600的商。這是學習層面的一個飛躍,但卻是有根據、有基礎的飛躍。學生能根據商不變性質來說理,就證明了學生能夠接受。只要緊緊抓住商不變性質這根線索,這部分內容就能輕松獲得突破。
二、抓住本質,化繁為簡,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先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沒有必要計算時在小數點的問題上過多糾纏,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中先讓學生在計算前多說一說除數和被除數要同時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幾位。然后多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口算練習。使學生習慣于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6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教學反思對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反思在教學中對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起著太大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作了不少的教學反思,積累了不少心得體會,現歸納成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么,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并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第二得的反思。我們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錯的,有成功的經驗。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 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
第三教學方式的反思。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么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布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只有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學質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教訓,創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 “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而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而課后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力求更大的進步。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7
1.寫成功之處。體育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體育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體育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后體育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今后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體育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
5.寫“教學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6.寫心得體會。體育教師可以經常閱讀報紙雜志,記下一些好的材料或寫些心得體會。豐富的教學經驗是靠著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零零碎碎的經驗教訓,從量變到質變,凝成寶貴的經驗。
教學反思有利體育教師經驗的積累,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不但能使新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化,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8
高三畢業班一年的生物教學結束了,我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的目標和任務。面對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我深深感到“任中任重道遠”。因此,我從各方面對自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結合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奮認真地工作,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全面、具體、認真地做好教學規劃。
初三畢業班的工作不一般,每個老師都很清楚,教初三意味著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和興趣,教初三意味著肩負重任,因為我們要對學生、家長、學校的聲譽負責!追求合格率和優良率是我們一貫的目標。為了表達我們的決心,每個老師都在第三學年開始的時候向學校領導提交了一份教學計劃,每個老師都全面、具體、認真地制定了自己的教學計劃。一切早安排,做事有條不紊,禁止“前松后緊”。讓教學工作循序漸進。
第二,認真備課。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準備每一堂課。不僅要準備學生,還要準備教材和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班級類型,制定教學方法,詳細記錄教學過程和進度,認真編寫教學計劃。每節課都要“備課”,每節課課課前都要充分準備,制作各種有趣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后要及時總結。
第三,增強課堂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輕松學習,輕松學習,心情愉悅。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好。但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要讓他們分心,這是非常講究方法的。上課內容豐富,寫實。教學自然,講課生動,照顧一切難度適中的東西自然能吸引學生。所以老師每天要有足夠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氛圍。這樣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四、有的放矢,優質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安排:我要求不僅數量適中,還要有針對性、代表性、高質量的作業安排,讓學生收獲每一份作業。及時批改學生作業,認真分析記錄學生作業,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進行深入點評,根據相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針對性。
五、做好課后輔導,注重分層教學。
課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指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后進生的指導。對后進生的指導不僅限于對學生的智力指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提高成績的思想指導。首先,他們應該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從原來的簡單粗暴,強行學習變成了有意識的知識。
六、學習作業
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我初三才工作兩年,所以平時工作很努力,也很認真,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隨時找老老師咨詢。老教師總是熱情而毫無保留地給我們傳授他們的教學經驗。在我們年級組,老、中、年輕教師之間沒有所謂的代溝。大家有商有量,互相幫助,自得其樂。老師們沒有忽視集體力量,備考組每隔一周按時開展活動。組內老師輪流講課,大家統一教學進度,重點難點。即使沒有在規定的準備時間,辦公室老師也經常坐在一起學習教學,這在初三的辦公室里隨時都可以看到。
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平時不僅注重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還沖刺重點高中。而且每次月考結束后,對學習成績優異、進步明顯的學生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學習的熱情。通過在我們周圍樹立榜樣,我們可以鼓勵每個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互相趕上,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引導學生長計劃短安排,抓住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積少成多,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效率。師生對樹立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有強烈的緊迫感。
八、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以嚴格的紀律為保證。
紀律是做好初三準備的根本保證。通過政治教育部門、年級領導小組、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努力,學生可以嚴格執行學校和年級部門制定的各項制度,做到紀律好、學風強、班風積極。
九、全面提高各級學生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養。
年級部定期集中討論分析各學科問題,交流經驗,倡導合作競爭。對后期成績名列年級前茅的學生進行每周一次的考試,跟蹤分析成績,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根據學科情況進行個別交流,發現差距并填補,讓尖子生全面發展,樹立贏取頂級品牌、頂級學者的信心。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19
經過這一周的上課,感觸頗多,有很大收獲,也找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使得我們加以改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堂的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教學過程,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做到真正傳道、授業、解惑。
下面我就從幾個不同方面說說這一周的教學心得與體會:
一、教學過程不連貫,出現“斷層”現象。
由于教學的時間太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比較差,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課堂中出現停頓。
二、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影響較大。
對于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把握比較差,受學生的影響較大,很容易打亂整堂課的教學進度,不能合理的把握課程的.時間進度,出現知識點還沒有講完就到了下課的情況。
三、學生的基礎較差,起點比較低。
由于對學生的情況不太了解,整堂課設計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不會,喪失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不能真正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點。
四、期望的教學程度跟實際的教學程度之間有較大差距。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總是期望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學生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可是學生之間的能力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教學內容較難,學生聽不明白。
對于稍微難一點的內容,學生就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
解決方法:
一、課下熟讀教案,自己多練習,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
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要有針對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問題,對于出現較多的問題,可以再說一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
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降低難度,讓學生聽懂學會。
四、降低目標,針對學習吃力的學生,應多加輔導,詳細的講解教學內容,做到每一步都講通講透。
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由難変易,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論練習實際,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0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1998年至今一向從事初三歷史教學,之所以能有一點點的經驗,那是因為我對教材熟悉罷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于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教師明白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進取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必須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教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景,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初三的教學工作是直接應對中招考試。做為初三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所以,教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志,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本事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構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確定等諸方面的綜合本事,讓學生養成勤于復習舊知,善于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于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終,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頭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鉆研,而不是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1
一、收獲之處: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為此,自畢業以來我不斷進修學習,先后取得了專科和本科學歷,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專業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潛力不斷提高。
2、對學生能傾注全心的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傾注愛心,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動學生,對學生用寬容的眼光看待,對學生盡心盡責,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因此學生也喜歡學習數學。
3、落實課堂常規,關心學困生的成長
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平時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優輔差。在每學期初,就確定了班級里需要課后輔導的學困生,充分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進行輔導,使這些學生的生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又注重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嚴格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4、更新教育觀念,活化課堂教學
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喜歡民主、平等型的課堂,期盼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總是堅持多渠道查閱跟學習資料相關的資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備課、上課。課堂上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較喜歡上語文課。
5、增強科研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務必要一種開放的心態全面理解、把握課程,以科學、民主的精神組織實施課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調整教育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繼續努力進行科學研究,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才能真正的勝任肩負的使命。平時里,我經常翻閱有關教育理論專著和報刊,上網了解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斷提升。
二、反思與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務必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樂意學,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2)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要場所,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3)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這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4)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于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潛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并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能夠對教材中的有關資料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備課,力爭舊教材體現新理念
如何用新課程標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我需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一種個性化、創造性的勞動。備課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要備如何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如何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要備如何引發學生個性的綻放。備課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創新。教師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潛力。教學反思要詳細具體,在學習中,廣泛吸取教改的新鮮空氣,力爭解決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3、創設學生喜歡的民主、平等型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因此,營造民主、平等,放得開、收得攏的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同樣,教師也就真實地走進了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做的過程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教師的作用在于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調控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決問題。因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有超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很多時候我就這樣去做的,在學生方面,的確做到了注重學生的個性,但結果呢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資料,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進行剎車,取消了學生的自主時間。如何更好地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雖然在學生身上化了許多心思,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好轉,但還有個別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徹底養成。有部分同學做題時審題還不夠仔細、嚴密,審題潛力還須培養。有個別同學仍字跡潦草,盡管我反復教育他們,甚至讓他們重寫,作業的字跡沒多大好轉,只有老師坐在他們面旁邊,他寫一個我說一下,他們才會寫得稍端正些。有些學生的作業還不能按時完成,時而會不做或少做作業。我想也許他們對學習缺少了興趣才會不完成作業,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作業能樂此不疲,這是我需要探究解決的問題。
5、多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提高駕馭課堂的潛力。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來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報刊雜志,多與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科研水平。
6、加強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后的“行動后反思”;反思的主要資料為:教學設計是還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貼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教學效果是否到達預期目標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學行為,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2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獲頗豐,為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說說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先考慮的議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并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養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為學生學業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盡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并寬容于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后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
1,解放孩子的頭腦;
2,解放孩子的雙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間;
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于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展中創新,中創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能夠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教學上的問題,實感榮幸,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但是深感榮幸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一點遺憾,遺憾的是我當學生那會兒為什么就沒有現在的學生幸福,而是經常地在周末和節假日還要奔波于上學的路上,心里面實在是羨慕現在的學生,羨慕他們趕上了好時候,羨慕他們有在座的各位優秀的好老師,當時怎么也不會想到,今天我們的教育進步了,我們不再靠“加時間、拼體力”,損害老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好的教學成績,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站在人本的角度、站在發展的角度采取了的一個重大決策:為師生的發展與幸福,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并且在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的教學涉及到了共同的話題:如何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標,區教育局高屋建瓴,鏗鏘有力的提出“構建自能高效課堂,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這一劃時代的主題,于冥冥之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真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
一、對高效自能課堂的思考和認識
“物競天擇”,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適應變化,開拓出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因而構建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又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高效課堂將是事在必行。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高效率的課堂,是“自主、合作、快樂、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有所獲,而且是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樂學,老師樂教,師生互動,共同受益。
自打高效自能課堂這一理念的提出,我們全區上下“草木皆兵”,積極投入到創建高效課堂的熱潮當中,在區教育局的統一規劃下,各兄弟學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造自己高效課堂的招牌,我們高都中學也不甘示弱,領導們“運籌于帷幄之中”,首先評選出“高效課堂攻關小組”,其成員作為高效課堂的領頭羊,繼而出臺了《高都中學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方案》高瞻遠矚的提出以下措施:攻關小組的成員每人每月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上一堂公開課,每星期撰寫一篇教學筆記,每周一篇讀書筆記等等。“天道酬勤”,老師們的課堂在領導的精心指導下,取得了可喜的進步,12月19日全區化學和生物高效課堂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行,這充分說明我們高都中學是一個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更是切磋教學的好去處,欣喜的同時我們不禁鼓足了勇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我們對高效課堂的一些做法
1、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
德國著名劇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所以說,對于我們老師,在教研組內一定要搞好團結,遇事不爭,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大家有勁兒往一塊使,有問題一起解決。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我們高都中學化學組的全體成員用團結的力量打造了一塊強有力的基石,使得我們化學組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集體,同時也是高度中學最優秀的教研組。
2、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只有課前認真的備好課,才有可能創造出高效課堂。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其實我們的.備課是沒有教案的備課,而是促膝長談,討論導學案的內容,哪個地方需要出,由誰來出,要出現哪些內容等等。說到這里,老師們一定會想起我們的集體備課,其實集體備課不一定只能在學校安排的那兩節課來進行,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走在路上交談,電話里交談,都可以進行。我們使用的導學案可分為三種:新授課、復習課和專題訓練導學案。無論是哪種導學案,都必須以“35X課堂教學策略”為準繩進行設計,特別是三維目標的設計,不少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教學參考書上的目標搬到自己的教案上,或者用三維目標的一些套話,把目標當成可以跳過的擺設,造成在實施層面上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其實,一節課的基本目標主要是雙基目標,而三維目標是和諧統一、不可割裂的,它們是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體系中的,而不是每一節課都一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應讓教學目標剔除“雕飾”,還以“清澈”,簡明透徹,恰如其分。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有了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課上就可以和我們的學生一起大展拳腳,在有限的45分鐘內提高學習效率。
那么平時我們上課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⑴、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上課時往往有這種體會,自己上課的時候時間過得非常快,處理某一個知識點往往要超出自己所估計的時間,但是要是聽別人的課,時間往往過得非常的慢。但是我們仍要和時間去賽跑,要贏得高效,首先要贏得時間,那就是要求學生限時間、限內容、限方法去完成學習任務,有的時候以分鐘為單位,更有的時候要以秒為單位,因為課上分分秒秒都顯得非常珍貴。
⑵、用好同步學習
《同步學習》內容和板塊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說,本套學習材料,是初中化學教材高效的 “導學案”。內容的編寫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分為:“自主性探究”、 “知識整理” 、“開放性作業”、“拓展性學習”四個板塊,對于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化學知識搭建了舒適的平臺。我曾經讀過臨沭縣朱倉初級中學徐康老師的一篇關于同步學習使用的文章,他說:“我們應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載體,以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歸納、遷移及應用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研究化學的能力,《同步學習》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可能,要把《同步學習》作為高效課堂的載體。
⑶、學以致用
我們都曾經學習過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一些先進做法,雖然他們的精華我們學不到,但是總能學到一點皮毛。比方說,洋思中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思想,我們的課上總會有一些不愿學習的學生,認為他們雖坐在教室里,但是心早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抱怨道: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就算得到全世界我也不開心。于是就讓這部分學生“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那就是放棄,但是我要說的是:人在一起,心就會在一起。我認為高效課堂的其中一層含義就是教師和教室中每一位學生的一種心與心的交流。還有杜朗口“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主導學習方式是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展現自我的健康個性。那么下面一條我就談談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情況。
⑷、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課標》上說,化學課堂應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一個人很難說學什么干什么,走上社會后還得干什么學什么。從教育角度講,教是為了不教,講是為了不講。我在教學中觀察、體會到,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基礎差,聽不懂,沒興趣;二是學生已懂的知識,教師翻來覆去講,學生乏味;三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途徑與教師不“對接”,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所以,落實學生的交流、合作是關懷與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學生能自學懂的知識堅持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理解的堅持不講。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提出合作的具體要求。學生通過自學,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應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個人所得,討論要緊扣教學目標或教師設計的具體問題。為了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校領導還專門出臺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方案”,合作的小組一般以5—6人為小組(按學生水平不同合理搭配),也可以同桌同學討論,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要及時對各小組進行評價,使用累計打分的方法,目的就是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這種方式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允許學生在討論中展開爭辯,特別適用于實驗探究課,但不等于牧羊式的放任。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巡回輔導,及時“撥亂反正”,以免自學討論離題太遠或走過場。及時答疑,及時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情況,為精講奠定基礎,有的放矢。
⑸、恰當地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普及。教師上課基本上都能自制課件進行配合教學,是課堂教學點睛之筆。而且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老是一個姿勢在教室學習,不免有些太乏味,我們適當的可以讓他們“嘗嘗鮮”,時而不時的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去感受一下高科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我們平均每學期2—3次讓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效果那是相當的不錯。但是我們必須思考一些問題:是不是每一節課都要用課件呢?是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要用課件來實現呢?我們一直認為: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中一種較為理想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化學教師不能舍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感想10-14
教學反思學習心得體會11-29
學習化學心得體會教學反思03-18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
教學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語文的教學反思11-29
教學反思制度06-03
excel教學的反思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