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校本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集合7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幾天的校本培訓,感觸良多。覺得當好老師需要具備三點:
一、技術———過硬的專業知識。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才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說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二、藝術———智慧的課堂技巧。教育要研究方法與技巧。教育真的有很多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究,很多策略等著我們去挖掘。要讓學生愛上、上好你的課,有很多東西你要準備,有很多東西要提前學習。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會是技術含量高,趣味性濃。
三、身教———良好的品質素養。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教才是上策,言教是基礎。教育學生,必須先做好自己。一位有著良好品質的教師,能夠給學生起好榜樣的老師,在師教方面就做得到位了。以為老師以他的言行,他的自身魅力來感染他身邊的學生,這樣的教育能達到事功倍的效果。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言教,更做好身教。
關注學生個體,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我在今后著重解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獨特和創新之處,消除這種緊張、畏難的心理,用親切的語氣,和悅面容,鼓勵的話語,激勵性的評價。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到多種學習方法,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以校為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促進教育教學提高的有效形式。此次承德市教研室在寬城縣舉行的小學數學區域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為我校今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指明了方向,成為了我們今后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一盞明燈。下面將參加此次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的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注重集體教研的作用。
堅持“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作用,特別注重了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在此次活動中,就突出顯示了集體教研的作用。教師先講課,下午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對本節課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再由授課教師上改進課,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課時出現的問題,效果比較明顯。從中不難看出,集體教研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深入課堂,優化教學環境。
三節課中都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寬城二小黃艷云老師制作的《解決問題》一課的課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為學生理解、解決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指導。每一步設計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見,教師在課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來設計和制作這個多媒體課件。隨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應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教學手段更新穎,課堂氣氛更活躍。多媒體教學開展的直接效果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觀的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課后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此次活動中,就注重了授課教師的課后反思,市教研室劉再平老師對今后教師的課后教學反思還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從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出發,既要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又要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并對具體問題闡述解決的辦法。我校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中,雖然也都讓教師進行反思,但對于反思的內容并沒有詳細的要求,今后我們在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時,也要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提升教師自身水平、優化課堂教學。
四、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更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在寬誠一小聽的這三節數學課,都能做到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效果都很好,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如:我區選送的逸夫實驗小學曹繼敏老師講的三年級的《解決問題》一課,利用學校舉行的集體舞表演方陣隊列引出新知,再加上教師語言的引導,很快就使學生進入了角色,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如:寬誠一小的耿麗娜老師為了能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原有的教材進行了修改,選取了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進行教學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另外,三位教師在習題設計上也注重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我區的曹繼敏老師習題設計有梯度,有層次,都在有意識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寬誠一小的耿麗娜老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給自己家設計地板。寬誠二小的黃艷云老師利用學生經常用的稿紙,演繹了本節課的解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些都是教師在有意識地在引導學生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了此次活動,使我們感到豁然開朗,發現了我校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我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五、今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加強集體教研的力度。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力爭每一次教研活動都能成為全體教師進步的階梯。
2、加強課后反思,使課后反思成為教師積累經驗的平臺。記錄自己一節課的成敗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實踐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記錄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為以后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鑒;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記錄教學中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來看,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這些獨具一格的解法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記錄教學再設計,每節課后,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及時修訂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3、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教學。牢固樹立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服務于生活的宗旨,把聯系生活實際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考核的重要標準。
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將發揚此次校本教研活動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經驗,不斷改進。使集體教研經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在理論上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還有待再實踐,找出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之路。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本年度在教學中我能夠將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夠虛心向一些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請教,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并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經過培訓、實踐,既有知識上的積累,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既使觀念更新了,也將理論有所提高,現對整個學習培訓過程總結如下:本年度在教學中我能夠將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夠虛心向一些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請教,積極地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并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經過培訓、實踐,既有知識上的積累,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既使觀念更新了,也將理論有所提高,現對整個學習培訓過程總結如下:
一、更新教育觀念
校本的培訓,給我帶入了一種求學的氛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教學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樂園,學習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識到:一名優秀的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充實自己,那么,他的教學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難以提高了,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所以回到課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更快達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過培訓,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自己;每上一節課我都認真地準備,精心設計,通過利用農遠教學資源、網絡這些便捷方式來查閱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說,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 不對經驗進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因此,現在,我的教學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節課都認真反思,反思這節課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進,寫好課后小記,單元小結。
二、做好課改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1、權威者轉向參與者,激勵者
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使之逐漸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師放下權威,師長的架子,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勇于挑戰課本,挑戰教師,挑戰權威。
2.向專家型轉變
未來教育需要“專家型”的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書齋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研究。
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戰。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當前,課改浪潮洶涌磅礴,教學方法五彩紛呈,使得有些教師茫茫然,惶惶然,舉手投足不知所措,聽了專家的講座,頓覺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學一家,融匯百家,發展創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語道的,教學切不可趕時髦,擺花架子,盲目追隨,死板硬套,而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性格、閱歷、見識、語言表達、現代技術應用能力不盡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勢必洋相百出,不成體統。
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里,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采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幾位專家的人品、學識、閱歷、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我們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
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教師必須要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師生交流、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通過一段時間的校本培訓,感觸頗多。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的感受最深。
到底什么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為規范。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責任心,有道德心,有事業心,有耐心,有嚴父慈母心,才會敬崗愛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
在我的身邊,許多老師敬崗愛業的事跡常常感動著我。尤其是很多班主任,他們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學生,這樣的老師非常值得我學習。相比之下,自己有時覺得付出的還不夠。總之經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只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是我的教育觀和思想觀。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逍遙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1、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為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所有學生。
2、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
我要在新學年里,不斷學習他人的新經驗,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問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說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以上是我培訓所感。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時時處處以師德規范自己,將愛心灑向學生,把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驕傲”的九十年代后們。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6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者,在教育這片沃土上默默無聞的工作著。然而,我有幸參加了“農村小學研究型教師培訓”,使我又重溫了學生的美夢。我想:這是我這一學期最大的收獲,同時,這也將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個新的起點,鞭策我進步的動力。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總覺得做研究是理論家的事情,在思想上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這為期一學期的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意義,什么是研究型教師,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還有如何寫教育博客,我逐漸認識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要成為一名研究者,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只有研究型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新課程的實施,更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新課程尤其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注意學習有關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書籍,從而能夠適應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從根本上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是教師專業化、自主成長和提升自己人生質量的重要前提。要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要不斷的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顧偉和侯器兩位老師都提到,教師如果每天都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作出反思,這樣堅持不到十年就一定能成功,如果不成功我賠他X萬。教師要做一個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經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養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這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
可以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顧偉老師還都我們如何建博客,如何寫教育敘事。著實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在那一天我就建好了博客,并且看了很多老師的博客,從他們的博客中我學到了不少。博客對于一名教師的成長歷程起著重要作用,它未必會給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卻是我們找到了講述工作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激情、困惑、收獲……的空間。我決定:盡快建立自己的博客,以便盡早吸取百家之精華,提高自身素養及能力。總之,通過培訓我意識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當然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師,對我來說任重而道遠。我將把參加這次培訓班當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在成為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7
今年的校本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受益匪淺,通過這次中學習,我本著認真學習,認真領會的態度,從優秀教師及學校領導們一場場精彩的教學故事演講及講座中,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學經驗的發展與養成是與老師日常認真的教學工作分不開的。于是,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課改前相比,新課程更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常常讓我們覺得有些難以駕馭,課堂教學中過多的表現為束手無策。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教材中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更不習慣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聽了專題講座,使我明白,我們不僅需要轉變觀念,更應該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我們要變換角色,將課堂有效地讓位給學生,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新課開始,可以通過新課的導入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意愿和動力。然后,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二、創設良好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建立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基礎上的。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另一方面上看,也許這只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積極參與,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細致思考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地、認真地、縝密地思考。”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活動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并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互相交流、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我們今后教學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恰當的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多種教學活動,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去體驗成功與失敗,在成功中品嘗喜悅、從失敗中尋求經驗;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小組活動和大組交流中顯示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
三、認真做好教學評價、學習過程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以上是我參加培訓的一點感悟,我想,作為一名課改的實施者、操作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在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同時為教師自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
【精選校本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集合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