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范文匯總十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每天都會感受到孩子們童心的可愛和責任。上學期,我去新組的一年級上課,可是班上沒有多余的椅子,所以我就站著放錄音,這時有好幾個學生把自己的椅子遞在我的面前,一句“老師,您座!”寫在一張張笑盈盈的小臉上。“我不座,你們趕緊做好”我激動了,又帶著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們把椅子送回去,其實我的心里是感動的,雖然這些舉動很微小,但是讓我覺得孩子們太細心了,太可愛了。
還有一節音樂課,我在教孩子們唱歌的時候嗓子有點啞,因為是剛開學而且一天要上四節音樂課,嗓子難免有點不舒服,被一個學生發現了,第二天,這個學生就帶來了金嗓子,我這么一點小小的啞嗓子都被孩子們看在眼里……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作為教育者的我覺得:應該更多地關心我們的學生,哪怕是一點點的幫助,我想他們會跟我一樣是很快樂的,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多點溫暖,愛惜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我們沒有那么嚴厲,愿意跟我們接近。
我每一天都被孩子們這種稚嫩的行為感動著,被孩子們可愛的童心感動著。我愛我身邊的這些孩子們,細心觀察他們,每一個都是那么的天真,活潑,可愛。把嚴格與寬容化為一體,嚴格表現在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和危害性的分析上,語重心長,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寬容表現在對孩子的錯誤的諒解上,因為孩子的錯誤有時是不自覺的。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首先要有一顆愛心,更愛孩子,特別是那么些淘氣,頑皮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用愛心去關心,愛護他,去理解幫助他,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求知的表現。他們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長大,我們的愛心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信心。
每年的9月10日教師節,我收到的鮮花是學生送給我的,聽著他們對我的一句句祝福,在那些瞬間,我覺得:好幸福!讓我們的教師都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懷每一個孩子,為他們創造一片美麗的天空,讓他們愉快的成長。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實習的第二天,昨天過得渾渾噩噩的,來到這里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吃了一頓大大大餐,非常感慨guoqi的大方,非常驚嘆guoqi的機構龐大,真的是養老一代又一代的孫子。然后就是找房子,找身份證,兩位老姐姐都沒有帶,然后又回了一趟北京。晚上睡得很不好,經常咋醒,不過,現在很高興的是,今天終于換一個酒店了,很高級的樣子。
今天可以說是收獲很大的。首先,自己真的很喜歡這種有所作為的感覺,特別是聽到領導說自己聰明的時候。然后,就是,學會了一點點很“黑暗”的東西---要看學會處理自己與領導之間的關系。
首先要找到頭,然后看頭,不可以當著頭的面給自己喜歡的人發自真心的夸贊,頭才是我們的主角,什么時候都要給當時的頭以最好的存在感。舉個列子,姐姐開始吃飯的時候,忘了頭的存在,老給自己喜歡的一個姐說她家鄉的美食怎么怎么樣好,姐姐怎么怎么樣喜歡。雖然,姐姐是出于真心喜歡那個姐才與她套近乎的。后來才發現,自己做的有點過火了,沒有發現頭的存在。以至于后來的臉色不好看。
然后,就是,永遠不要以為領導讓你做某事是真的要讓你去做,也永遠不要以為領導不讓你做某事是真的不讓你去做。換而言之,要根據當時的情形,加上自己的判斷,做出當時最好的反應。舉個列子,今天中午,領導都說不會點菜,推搪了很多遍以后,最后的任務落到了我的身上。姐姐當時就是缺一根筋,以姐姐平時的一貫一概不理的風格,是怎么也不會去點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姐姐當時就抽筋地去點了。哎!想想都后悔,吃飯哪里輪到自己一個實習生來點啊!
不管怎么說,不做也做了,以后要學乖點,不可以再這樣不分大小了!
實習感觸
在九中已經有好幾個月了,記得剛來時還是零下幾度呢。時光飛逝,五月又開始了,溫度也升到三十幾度了
看著這些頑皮的學生,一點點的面臨畢業心里很不是平靜,也許一個多月之后,就要和他們說再見了,說實話,真的也有點舍不得,雖然,有時候他們讓我挺生氣的,上課有些同學愛搗亂,愛說話......但是,下課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挺可愛的,幫老師打水,幫老師到垃圾,見到你了,笑嘻嘻的,都挺好的,也非常懂事。
有些同學不學習,真的希望他們在某一時刻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曾經,給他們講過好多遍了,有的同學還是沒有意識到,還是上課不好好聽講,下課玩不過他們都很聰明,好好學習,不至于現在考幾分幾分的。他們總認為自己長大啦什么都懂,可實際呢他們還屬于未成年呢。也沒少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們能明白老師的苦心吧。
在這短短的一個半月里,我希望能好好珍惜機會,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日子,珍惜著一次次的課堂教學,努力提升自己,好好加油!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愛心。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中午吃了午飯,我到我聯系的六一班教室,教室里已有一二十位學生了,其中我叫得出名字的xx、xx,xx等。他們給我介紹誰是xx,說xx的外號叫“xx”。一邊介紹,一邊笑,挺開心的。xx走到我身邊,我輕輕摸著他的頭說:“你就是xx呀,挺不錯的哈,那天在操場里撿到兩元錢交給校長,我移交給了xx老師。”又一位男生過來,笑瞇瞇的,我問他叫什么名字,他說叫xx。“哦,真不錯,你不是我們的鎮長吧!”我一邊笑一邊說,“前幾年我們鎮的鎮長就叫xx。”說著說著我無意識的看了看黑板,黑板右下角寫著一些學生的名字,名字后面寫著1呀,5呀,35呀的數字,我不解的問在場的同學,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學七嘴八舌的告訴我那是罰做清潔的天數。“哎呀,我的天呀!”我吃了一驚,特別是看到寫有35的同學。我說:“那個同學夠慘哈,這個月的地他就包了喲。”一個同學說:“是呀,這是班上定的規矩,哪個喊他不掃地逃跑呀!”于是我和同學們探討起不做清潔該不該罰,如何罰更有效。當聊了幾句,xx老師進教室輔導來了,我離開了教室。
晚上我回到家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現在學校對學生行為實施教育評價和教育強化的方式無非就是兩個字“獎”和“罰”。“罰”的形式很多,如罰掃地,罰寫作業,罰學生跑步,罰學生不回家吃飯或晚吃飯,罰站,罰錢,罰跪等。于是我百度了一下“罰”的意思,百度上是這么解釋的:“處分犯罪、犯錯誤或違犯某項規則的'人:罰款。罰球。懲罰。罰不當罪(處罰過嚴或過寬,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獎賞”讀了罰的意思,對如何實施好“罰”的教育有了一些啟示:
1、罰是必要的的教育手段,對不守規則的學生就是要罰;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2、罰要定好性質。是犯罪?是犯錯誤?是違反各項規則?對于小學生來說,一般是違反各項規則。
3、罰要量好“刑”。罰的數量、力度要合情合理,便于學生接受、可行。諸如有的學生沒寫作業,教師罰學生重寫50遍,很明顯沒有考慮罰的數量。
4、罰要及時兌現。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避免秋后算總賬的做法。
5、要有減罰的措施。學生改正不足及時、表現好可寬大處理。
6、罰不能有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行為。如魏書生老師班上學生違反了班規罰學生在全班唱歌、罰學生寫500字的說明書等。
7、“罰”要與獎勵相結合,與強有力的學生思想工作結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相信通過以上“罰”的思考,一定能夠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5
“如果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變得更美好。”是的,我們之間到處都是愛:父母愛你;親戚朋友關心你…但是看了《愛的教育》之后,我對它有了更好的了解。
《愛的教育》,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李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記錄了他一年內在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所見所聞。文字里充滿了對祖國、對父母、對老師、對朋友真摯的愛,有著感人的力量。
《愛的教育》有100本書,其中《仁慈的花朵》讓我記得最清楚。描述女校女生幫一個掃管子丟了30個硬幣的少年,沒跟校長說——就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一直認為人的行為是其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的崇高品質和道德光輝給了我強烈的震撼。
當今社會,有些人很勢利。他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面對道德也不會放棄討價還價。這樣的人很渺小,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被人鄙視。因為虛偽改變不了真情,冷淡改變不了熱情。MoMo中自私的人失去了道德,所以他們很難全心全意地從別人那里得到幫助。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二字。如果利己主義不消失,正義就會消亡。
反而是方便別人,方便自己;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如果一個人心里有別人,他總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奉獻自己的真情,那么他就會得到內心的充實,人格的高尚,愛情的閃耀,真情的溫暖。愿意給社會真情和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愿意付出的善良的人。
“人情,不分南北,暖你暖我;付出愛,不要談什么貧富貴賤,人人都能做到。送一朵玫瑰,手有余香。給別人一份愛,給自己留一個春天。”真情實感,讓你我互相交流;真情讓世界不再孤獨。只要你我伸出溫暖的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就能天長地久。
愿生命充滿真善美之花。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6
“學生欠管教嗎”的話題,觸動了許多關心教育的人的敏感神經。作為離鄉20多年的青島人,看到家鄉教師投書直言,那份焦慮,那股火氣,我熟悉之極、親切之極。
可以說,青島這位中學教師描述的現象都是事實,比這些更讓人生氣的故事也舉不勝舉。問題在于,用“嚴格的管教”就能做到“嚴師出高徒”嗎?
讓我們以這位教師提到的“兒子弒母的慘劇”為例吧。這個兒子很可能指浙江金華17歲的高二學生徐力,其母對其何等“嚴格”?每次考試必須在前10名,否則,不許踢球,不許看電視,甚至吃飯也要教訓不斷。正是這種缺乏溝通與激勵的高壓教育,扭曲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的心靈,使其變成了瘋狂的兇手。類似的悲劇何其多啊!
固然,徐力的案例是極端的,但這個極端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說,這個典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基礎。幾乎與徐力的母親一樣,在背后那只無形的手推動之下,許多父母和教師把無奈的孩子逼成考試機器,哪里還有什么快樂的童年?
不僅僅如此。調查中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師能夠經常鼓勵學生。中小學教師談起今天的學生,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評價是否定性的,甚至認為他們乏善可陳。這怎么談得上“當今學生不缺溝通不乏激勵”呢?
其實,溝通也罷,激勵也罷,管教也罷,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完全對立的。關鍵在于師生之間或親子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稍具常識,我們便會感受到,當一個您所親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揚您時您會欣喜不已,他批評您時您會格外愧疚。一個學生會因為喜歡某個老師而喜歡他的課,也可能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討厭他的課。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師生之間或親子之間保持親密的關系,是勝過許多教育的。
關系是什么?按照權威的解釋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某種性質的聯系。就師生關系而言,彼此的關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系。當然,教師有教育學生的責任,但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真愛就是理解、尊重、關心、幫助、負責。沒有真愛就沒有教育。
我相信,青島那位中學教師倡導的“嚴格的管教”,一定是包含了誠摯的愛心在內。我仍想指出的是,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僅有一顆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愛的能力。我曾發表一個觀點:“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就是強調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以養成可貴的責任心。但是,懲罰既然是一種教育,這懲罰的核心是真愛,懲罰的方法是喚醒,懲罰的目標是自尊自信自強。顯然,這是一種良好的關系。身處這樣的關系之中,哪個學生會是融化不了的冰?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教育心得
生活是復雜的。一個教師完全可能碰上“刀槍不入”的學生,這是否意味著毫無辦法了呢?非也。“刀槍不入”不過是銹生得太久太厚了,需要更加耐心地磨擦,而這正是教育。
去巴黎的時候,我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會。我驚訝地發現,整個建筑像一個舒展的巨型漢字———“人”。我突然悟明白了,整個現代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
我想,師生之間或親子之間的關系,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也許,只有牢牢確立這樣的關系,才能談得上教育。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7
最近,在《青年教師》中我有幸閱讀到了《像魯迅那樣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這么偉大的的學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樣的見解呢?懷著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也懷著一種好奇,我仔細詳讀了這篇云南的李曉萍寫的文章。文章中這樣說道,“魯迅認為: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基于打罵,使他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魯迅對于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態度非常不贊成。前者,教育方式驕縱為主,后者是禁錮孩子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要不然怎么會出現“我爸是局長,我爸是李剛。”這樣囂張跋扈的孩子呢?在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們背后,我們應該反思,什么樣的教育讓孩子們變成這樣,家長要反思、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反思呢?我們總是對那些輕而易舉選擇輕生的孩子感到嘆息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這些脆弱的“乖孩子們”內心為什么如此脆弱,那么傷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現了問題。面對多元的社會,面對個性鮮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夠再單一,一把尺子很難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為母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我們在學校里對于孩子來說教給孩子們什么東西最重要。知識、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教會學生做人是我們第一要任。前幾天有一位家長和我交流,說:“周老師,請您幫忙給孩子換個座”。問明原因,原來是同學間的小矛盾。就因為這等“大事”就讓我大動干戈?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會用他的翅膀保護好孩子不要受到傷害,可是,將來孩子們走向社會呢?還能繼續保護嗎?所以我建議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變得更強大,變得能夠自己保護自己。
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門藝術呀!”我很慶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慶幸自己能夠親身感受教育的藝術,很慶幸能與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很慶幸能夠分享孩子們的快樂與悲傷。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后讓與魯迅先生有著相同教育觀的我,再一次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種“率”的干擾,不能把學生從不同的個體,訓練成一個“聽話”的機器人。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保護好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樂。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我認為就是“育人為本,特色發展”。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8
前幾天,在網上買了一袋夏威夷果,非常堅硬,我和女兒也沒有看說明,拿著果子就開始用牙咬起來,哎呀,太堅硬了,牙咬得嚯嚯生疼。
小小的泛著咖啡色光澤咧著小嘴的果子,居然堅硬到用牙咬,用刀劈都難以使其開裂,它何以堅硬到如此,小小的果仁被銅墻鐵壁包圍在懷里,它要如何繁衍后代?
吃著這么難,女兒咬了一下就知難而退了,擠眉弄眼跟我示好:“老媽,拜托了啊,你肯定能想出好辦法,我今天作業多,交給你完成任務。”我抓了幾個果子開始研究,到廚房里,拿著刀順著開口的地方切下,一披二半,里面的果子仁劈碎了,硬殼飛濺到地上彈起,落下劃出清脆的當啷聲。幾顆白生生的碎果仁擠在碗底,女兒看了看碎果仁,呵呵笑了,塊頭雖小吃起來滿嘴留香。
第一天只吃了幾個,因為想吃要費一番工夫。第二天,女兒看著袋子里的果子還是想吃,我準備換另外一種方法,我找了一把錘子,把小堅果放在錘子下,砸一下,沒反應,又砸了一下,還是砸不開。看來這個方法不行,還是用刀吧,我又掂起了菜刀。
等到第三天的時候,還剩幾個果子,我拿起袋子看了看,誰知一看不要緊,看完就傻眼了,袋子上分明寫著“送開口器”,我居然費了三天硬功夫,而女兒說她看見了,但是沒有告訴我。我說為什么看見了不告訴我呢?她嘿嘿笑著,不是作業多忘了說嘛!嘿,總用作業多來找借口。
我從袋子里掏出剩下的五六個堅果,把開口器較尖的一頭插進果子殼的縫隙中,用手輕輕的轉動開口器的另一頭,外殼順著裂縫的方向啪地一下打開了,一顆圓溜溜白生生的果仁滾了出來。每一個果仁都完好無損,呵呵,只是一個其貌不揚的拇指大小的薄鐵片,居然如此神奇。
吃完果子,我感觸頗深。為什么不跟妞子說說我的感觸呢?我趕緊跑到臥室,女兒正在寫作業,我迫不及待地親著她的小臉說“寶貝,從吃堅果中我悟出一些道理,你看看,一個小小的開口器,很輕松地搞定了這么難開的果子殼,你就沒有什么想法嗎?”
“老媽,您有話直說吧,我真的很忙吶。”
“哎呀,這個道理很重要,要不我直接說給你聽,你看看我說的怎么樣?”
“好,你說說,我聽聽,不過要快點哦。”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是要靠方法的,是不是?比如學習,有些學生很用功,但是學習效率不高,就像我剛開始用的開口的方法,用牙咬,用錘子砸,即使用很大的勁兒,結果還是打不開,這就象其中的一類學生,學習不動腦筋不找方法,屬于硬拼型;或者用刀劈,最終是劈開了,很費勁而且果仁很碎,效果還是不理想,這是第二種類型的學生,也動腦筋了,還是沒有找對方法,屬于湊合型;但是我用開口器——這個專用武器,就大大不同了,不僅省力而且果仁很完整,這種效果是最好的。這種類型的學生就屬于既動腦又懂得用方法,學習效率就事半功倍,屬于智慧型。”妞子連連點頭夸我,我得意洋洋地笑起來。
一顆小小的堅果,給人諸多思考啟示,探究和發現就像埋藏在地下的寶藏,只要用心挖掘,就會發現妙不可言的價值和樂趣。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9
今天又是一次繪畫課,有點感觸,來說幾句。
我發現家長們來接孩子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說:“看看你畫的?沒老師畫的好看啊~”
實際上,我覺得“畫的象不象”只是家長們對孩子繪畫作品中形象的一種評判,俗話說:“照貓畫貓,照虎畫虎”,其實說的是一種模仿和觀察力。由于幼兒的認知、思維的局限,在觀察事物時不可能很全面,也許只抓住自己看到的某個特征,這時大人們就會覺得不象,但是在孩子看來,她看到的事物就是這個樣子的。只要孩子捕捉到了事物的基本特征,那么我們就不能單純的從象與不象來評判孩子的繪畫作品。
孩子不是為了繪畫的結果而畫的,對于他們而言,并不計較畫得象不象,而是他們在畫、在涂,他們沉浸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繪畫就是他們自我表達的一種語言。我們應該多支持多鼓勵孩孩子。
我們老師在選擇幼兒繪畫題材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
在孩子繪畫過程中,有時候孩子畫錯了怎么辦?通常我們的做法是讓他們干脆換張紙。但有時我們也會將錯就錯,鼓勵孩子另辟新徑。
繪畫的過程也是孩子在想象的過程、思維的過程、表達的過程。所以當看到孩子畫出我們難以理解的“怪物”時,或看到畫面上互不相干的事物時,我們不必驚訝,因為孩子眼中的世界原不同于我們成人眼中的世界。
你可以請孩子解釋一下,或許你會有很多驚喜的發現——孩子的想象原來這樣豐富,孩子的思維原來這樣有趣,你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世界。同時孩子在解說過程中,大腦經過記憶改造、表象重構等過程,這將促進他抽象思維的發展。
一次繪畫課,我發現妍妍左顧右盼遲遲不肯動筆。問她怎么了,她低著頭小聲說:“上次畫的畫,媽媽說我畫得亂七八糟,一點也不象。”這位媽媽的“心直口快”竟使孩子駐筆不前。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尤其在不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情況下。孩子是從別人的眼中認識自己的,如果他得到的總是否定的信息,漸漸地,他對自己也會持同樣的否定態度,而一個人地自我意識將影響他整個人生。所以當孩子向你展示他地作品時,認真地看待他地工作成果,鼓勵他,講出自己地真實感受,與他討論。孩子在成人認真聆聽和注視下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受到重視的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她的優點和不足,不要拿別人的長處和你孩子的短處去比較,那樣只會傷害孩子,多給孩子重視,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在她并不反感的前提下。遇到有什么疑難的問題可以和我們老師及時的溝通,只要我們一起想辦法,問題會解決的。
堅持讓孩子學繪畫的家長也可以看出來,繪畫的進步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我們學習了,也要經常的復習、練習,多給孩子自信和勇敢,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們的進步是一點點的累積的,有的最初是不敢畫,不愿畫,畫不好,沒耐心,不生動……
現在我們班的繪畫課,我上課的時候也成為了一種享受,感覺就想是你找到了懂你的知音,你說什么,孩子們能立馬給你回應,真的很欣慰,現在每次繪畫課結束后,家長們來接,都會有這么一句話:“這是你畫的啊?老師沒幫忙啊?真不錯,有進步”
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都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感到最幸福,開心的事,您說,我說的對嗎?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文學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書中通過一個小學生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對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像老鐵匠、老石匠、賣菜婦女、賣炭人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看似渺小、看似平凡,但渺小中見偉大,平凡中見真情。書中還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學生形象,有表現優秀的,也有表現一般的;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但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肯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最打動我的是《意外的事故》那一篇。那是小學生安利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三年級的學生洛貝諦在校門口為了救一個自己并不認識的小男孩,自己的腳卻被卡在了車輪下面,受了重傷。讀了這個故事,我發自內心的佩服洛貝諦,他當時僅僅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就能奮不顧身地去救一個陌生人,真是一個舍己救人、關愛他人的小英雄!人人都會愛,人人都有愛,但大多數人只是限于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好友。而洛貝諦卻跟別人不同,小小的年紀,他就能做到不光愛親人朋友,也愛陌生人。如果是我的話,在突如其來的險境面前,目睹一個我并不認識的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可能就只是一個呆呆的、受了驚的旁觀者。我真應該向洛貝諦學習,學習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對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付出關愛。
讀著《愛的教育》,我感動頗多;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澎湃。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就站在我眼前,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想想自己,真的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有那么多的地方需要向他們學習。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洛貝諦、卡隆等優秀人物學習吧,少一點自私,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封閉的心扉吧!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范文匯總十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