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通用12篇)
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關鍵要立足于教師隊伍建設。不知道大家對師資隊伍建設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1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三尺講臺,關系未來。學校發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建設的水平。只有從長遠的發展的角度來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精心營造教師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積極創設和諧的校園工作氛圍、堅持不懈地加強師德師能建設,才能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形成“名師效應”,鑄造“名師品牌”,從而提高學校發展的整體水平。幾年來,我校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示。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目標明確是關鍵
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是學校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小河職中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師資隊伍建設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努力建設一支以本科生為主體、以研究生為導向、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中堅,結構合理、勇于創新、師德高尚、治學嚴謹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確保學校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多措并舉是途徑
在社會轉型,教育觀念、方法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本身的發展不但是教師立業之本,更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只有科學地面對現實,全方位、多舉措促進教師全面發展,才可能建設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轉變教育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我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首先從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入手,努力增強服務意識。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我們確定教師的主要職能是為學生形成道德品質、掌握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在服務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務能力。教育觀念的轉變、服務意識的增強,對我校確立“培養新型實用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辦學宗旨、“貼近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的辦學思路以及實踐“三個對接”、鑄造“四大品牌”興校舉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培育團隊意識,樹立敬業精神
在教育與市場經濟接軌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弘揚團結協作精神,建設一支團結高效、相互信賴、分工協作、相互激勵、學習型的教師團隊對于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注重教師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有機結合、教師個人價值的實現同學校辦學目標的實現有機結合、教師個人成就與集體榮譽有機結合,建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戰斗力的教師團隊,形成了“負重自強,團結奮進,創新爭先,不勝不休”的興校精神,成為了我校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節節攀高的制勝法寶。團隊意識的培育,促使教師充分發揮責任意識、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把使命感注入到工作當中,敬重自己的職業,將學校發展當作自己的事,專心致力于教書育人,千方百計將工作做好。
建立考核機制,培養創優意識
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建立起了教師業務技能水平和常規工作兩大考核評估體系。對教師出勤情況教務處派出兩名教師專門記錄考核。對學生滿意度低、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6名教師調離了教學一線,組織離職進修或從事教輔工作;在校內實行考核考評結果公示制,實行獎懲分離,獎懲公開,學校每學期都要拿出專門資金對“師德標兵”、教學骨干、優秀班主任、“科室能人”以及教師的優秀教研論文等進行表彰獎勵。新制度激發爭先創優意識,通過考核評估機制的形成和實施,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了“班長抓班子、班子帶隊伍、隊伍促發展”、人人“創新爭優”的良好局面。
注重引進人才,優化師資結構
按需求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高質量使用人才,是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又一舉措。近幾年來,學校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遵循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嚴格考核、公平競爭、擇優錄用、合理規劃的原則,從川師大、貴州師大、西華師大等高等院校引進優秀本科生20余人,外聘了中國農大、西南大學及我縣黃羊專家王維春、賈正貴等為兼職教師,優化了學校教師隊伍結構,促進了學術思想的交流、融合以及知識、科技創新,推動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專業建設,保持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構建和諧校園,確保教師發展
教師個人能力的發展、社會地位的提升、經濟待遇的改善、個人價值的實現,關鍵在于通過行實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尊重每位教師的個人價值,理解每個教師所起的作用,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性關懷,注意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讓教師心情舒暢、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確保了學校教師無一例上訪、信訪。我們具體做法是:
第一,關愛教師構建和諧環境,激勵教師發展。
一是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學校發展的重大決策都廣泛聽取意見,青年教師讀書會、教育科研論壇、網站論壇都可以讓教師自由表達,實現溝通,吸引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決策制定、項目規劃、
財務管理等工作中來。二是打造服務型管理隊伍。實施管理干部學年述職評議制、競聘制等制度,在學校管理干部競聘中,由教職工投票決定,確保了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對教師負責,為教師和學生服務。三是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在精神和經濟上同時體現教師的價值,在利益的分配上重點考慮的是教師,補貼方案盡量公平、公正;實施安居工程,讓教師都能安居樂業。四是關心教師生活。在教師評職稱、辦調動手續等問題上,學校都積極做工作;想方設法為教師家屬聯系調動,或在學校各處室和后勤服務中心安排臨時工作;教師生病,學校領導班子都去關心問候;教師婚嫁,學校領導都新自參加;教師生日,學校不忘送上一份祝福。無微不至地關愛,讓教師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解決了后顧之憂,從而全身心在投入到工作當中。
第二,從嚴治教嚴格教學管理,推動教師發展。
我校在教師的管理中引進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和方法,以師為本、注重協作,目標細化,務實管理,狠抓常規、提升質量,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從嚴治教,重在挖掘教師潛力,體現的不僅是學校對教師的“管”,更是“幫”和“促”,從而推動了教師的發展。
第三,加強培訓建設學習型團隊,促進教師發展。
一是加強校本培訓和業務水平培訓。學校提倡“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多舉措打造學習型團隊。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教學分析與研究、“師徒”結對、課件制作與評比、校內校際教學競賽和課題研究等形式。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教學方法及科研課題探討等方面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手段能適應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是加強教師學歷培訓。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培訓,對參加學歷培訓的教師在工作安排上給予適當照顧并給予經濟支持,凡在職獲取本科學歷的教師,學校一次性補助3000元,同時學校同電子科大、川農大等高校合作,啟動了在職研究生學歷培訓計劃,凡在職參加研究生學歷培訓的教師,學校一次性補助6000元,從而營造出了教師終身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已先后有23名教師參加本科學歷培訓,專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6。
第四,舉賢薦能,拓寬成長平臺服務教師發展。
教師的發展需要平臺,同時也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施展才能。我們不但千方百計促進教師在校內的發展,同時也盡力為教師在更為廣闊的空間發展提供服務,鼓勵教師在校內練好本領,到校外施展抱負,決不為教師發展設置障礙,造成阻力。對于特別優秀的教師,學校全力舉薦,鼓勵其走出去,積極為其發展搭建平臺。
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實現辦學水平整體提升
師資隊伍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在于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日漸擴大的團隊的影響力。多年的實踐和努力,小河職業中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表現在團隊精神的形成、團隊的發展以及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團隊的發展提升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日前我校教職工120人,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8歲,管理干部均為本科學歷、高級職稱,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6,均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其中高級22人,一級教師50人。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促使教師努力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業務素質、學歷層次、學識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教師的全面發展。工作中每位教師時時處處都能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協作精神,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市場意識和創新意識明顯增強,造就了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從而大大提升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升了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一是辦學規模擴大,辦學條件改善。目前學校點地約70畝,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開設有農學、計算機、文秘、旅游、電子商務、機械、電子等十多個專業60個教學班。學校建有多媒體教室兩個,計算機200余臺,60座電子閱覽室一個;建有機械、電焊、電動縫紉等專業課教學所需的實驗室12個和校外實習基地6個。二是辦學效益提升,辦學質量提高。學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升學與就業并舉,向高校輸送了1568名優秀職高畢業生,為社會培養了8000多名合格的中初級實用人才,轉移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12520人。畜牧專業被評定為為全國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示范專業點,20xx年成功申報省級重點職業中學,先后被評定為省、市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示范基地、“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全省勞務扶貧先進示范基地”、“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單位”等,成績和榮譽伴隨著辦學目標的一步步實現,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舉措”的總體要求,我們還要振奮精神,再添措施,與時俱進,直面挑戰,充分發揮省級重點職業中學的骨干、示范、帶動作用,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將學校創建成一所高質量、有特色的國家重點職業中學。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2
現代化的兒童觀告訴我們: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兒童是一個社會人,是一個正在發展的人;兒童的本質是積極的,他們本能喜歡和需要探索,他們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寶庫是在其自身與客觀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自我建構的;每一個健康的兒童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與之相適應的教育觀是“培養‘完整兒童’”。即教育要與兒童的年齡特點相適應;教育要與每一個兒童的特點相適應;教育要滲透于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育要為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兒童;教育必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必須堅持保教結合的原則。
國家教委和上海市教委分別制訂了《學前教育綱要》,明確要加強課程改革實驗研究,注重幼兒早期潛能的開發。
如何貫徹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和《綱要》、《指南》精神,并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
我以為,建設一支適合上海學前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師隊伍是關鍵。
美國教育家杰克遜曾形象的把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比喻為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長和計時員。設想一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關心每一個孩子,必須不時地在教室里來回走動,走近每一個孩子身邊,就象一個足球運動員來回奔跑于綠茵場,要組織好幼兒談話,處理活動中的突發事件;要引導好孩子的思維,觀察好孩子的“尋常時刻”,要把握好孩子的“機會之窗”;要在活動室內恰到好處地為孩子提供各種材料。創設好相適應的環境……要靈活地應付活動中的一切,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素質,如果不加強自我完善,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面對新形勢,面臨新挑戰,我們的辦園理念是什么呢?讓教師成為幼兒園的主人,讓孩子成為幼兒園的主體。教師教什么,孩子學什么都要有自主權。
我們的工作思路是:一抓教育理論學習,促進教師觀念轉變;二抓課程教材改革,促進教育行為更新。
一、抓教育理論學習,促進教師觀念轉變。
首先園長注重自身觀念的轉變。以往的考核以檢查教師的計劃來調控教師的行為,使教師精力主要集中于計劃的實施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觀察、記錄,而且很少改變計劃,調整計劃。另外,作息時間的控制,導致教師整天忙于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而忽視了許多孩子生成的有價值的東西,甚至忽視了孩子的提問、需要,反思就更少了。此外,以往都是現成的教材,統一的進度,教師在課程選擇上沒有余地和空間。事實證明,統一的計劃和教材不能更好地適應每一位教師和孩子的發展。這樣,教師的工作創造性無法體現,幼兒的潛能得不到發展。究竟什么樣的管理才是科學有效的呢?我反復學習、體會了上海市新課程培訓的各項內容;回顧了專家的講座;又結合了“最近發展區”和“方案教學”的理論,體會到將課程指南權、選擇權還給老師,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有力保障,是促進幼兒發展的前提。
其次抓教師的觀念轉變。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師傳授知識,幼兒接受知識,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幼兒處于被動地位。《綱要》、《指南》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幼兒教育中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系,強調在教育中,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和中心,通過理論學習,必須讓教師明白:兒童只有在自主活動中,通過自我操作,才能獲得自我發展;教師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合作者。在這種關系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瀉”,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要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創造與快樂。為了讓教師的素質與新的教育觀念相吻合,我們利用業務學習、教研活動、業余等時間,組織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國家《綱要》、上海市《綱要》和《指南》、專家的報告、姐妹園的成功經驗等都是教師學習和討論的內容。我們采用自我學習和組織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參與式學習、試卷答題、公開教學、集體討論等形式,要求教師做到每天“看一點,想一點,寫一點”,學會讀書摘錄,學會網上收集,學會觀摩后記。更可取的是,教師開始重視在與孩子共同探索、學習中獲得大量知識和信息,這種教學相長的過程使教師的學習更富有意義,使教師的理念得以提升。
二、抓課程教材改革,促進教育行為更新。
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教育行為的轉變,這也是二期課改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來完成。既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也是一個從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為使教師盡快地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轉化,在教育管理上我們開始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
教師的素質必須與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培養相適應。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種才能,結合特有的智能結構,去創造最佳的教育效果。
通過學習,吸納多元信息,優化知識結構。教師知識面的寬、窄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也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這便是我們常說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只有具備“學會學習,善于學習”的能力,善于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的新型人才,才能適應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充滿好奇和探究的孩子。我們必須集百科知識于一身,成為孩子無窮的知識源泉,才能駕輕就熟地應答、滿足這些有備而來、充滿想象的孩子。我們向教師提出了“知得深、知得廣”,具有“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的理想的教師努力的目標,采取了自我學習和組織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要求教師做到每天“看一點,想一點,寫一點”,學會讀書摘錄,學會網上收集,學會觀摩后記。更可取的是,教師開始重視在與孩子共同探索、學習中獲取大量知識和信息,這種教學相長的過程使教師的學習更富有意義。
三、抓教育教學實踐。
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最終目的是教育行為的轉化,這也是二期課改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來完成。這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也是一個從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為使教師盡快地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轉化,在教育管理上我們應大膽研究和實踐。
1、相信、鼓勵教師,提供教師發揮創造的空間,讓教師成為研究兒童,開發課程的主體。我們認為許多教育理念與管理理念是相通的。教師要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創造力的發揮,同樣需求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我們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營造教師積極的心理狀態,形成教師與園長,教師與教師間民主開放的對話、研討氛圍。以兒童發展為中心,就要求教師從原來研究教材變為研究孩子,把視點更多地聚集在孩子身上。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熱點,與孩子共同生成有價值的課題。我們允許教師根據活動內容,年齡層次的不同,在時間、空間上有調整的自由度,不以嚴格執行統一的預設課程和活動結果的完美性作為唯一評價教師的標準。這樣,教師的顧慮打消了,框框打破了,就可以充分地構想、創新。例如:我園開展的“小制作”研究,沒有固定的預試教材,完全靠自己去開發,教師發掘了多種材料,變廢為寶,大大豐富了幼兒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2、支持、推動教師,滿足教師研究的需要,在共同探討,合作研究中提高發展。教師的水平層次各不相同,特長能力各有千秋,每個教師都蘊藏著巨大的的潛能。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幫助教師尋找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因人而異,提出不同時間研究的目標和方向,推動教師在“努力一把”中獲得成功。教師們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大膽地展現,并施展自己的才華。另外,我們根據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結合幼兒園保教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師教育行為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列出研究重點,成立研究小組,采用合作式的研究方式,教師自我選題,自由結對,園長積極參與,提出問題,提供思路,相互啟發,相互促進。
3、鼓勵支持教師積極參與教改實踐。《綱要》明確:應許教師根據班級實際,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和方法;允許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變化調整活動過程,改變預定計劃;允許教師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安排活動時間、空間;允許教師一切合情合理的要求……為此,我園作為農村一期課改試點單位,嘗試了符合我園具體情況的教學實踐。創造性游戲的開展,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人際交往的環境,激發了幼兒通過探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求得主動發展;“小制作”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創造,培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區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幼兒自由活動的權利和自主發展的空間;探索性、主題活動更為幼兒學習學習、學會生成、擁有健康的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革是一門科學,人是改革的主體,主體要在科學的領域里求得發展,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創造,探索和嘗試,總結出最佳的方法、途徑和規律,從而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3
xx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們去參觀xxxx區民族小學。xx區民族小學歷史悠久,自1890年辦學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學校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環境幽雅,教學設施先進,是一所公辦的高質量、現代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
一進校園,我就被學校的文化氛圍給吸引住了,該校在學校的文化氛圍上很動了一番心思。馬校長帶領下,以文化建設為主線,努力打造學校的辦學特色。以“高質量、現代化、民族特色、人民滿意”為目標,提出了“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以及“做最好的我”的校訓,得到了師生、家長的一至認同。
此外,進一步挖掘民族教育的文化內涵,提出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蘊底氣;知曉少數民族文化,鑄和氣;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氣”的“三氣精神”,成為了學校開展民族教育的指導思想。樹立了學校的育人目標:“培養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為幸福人生奠基。”將育人目標分解為“健康之體、規范之行、關愛之心、聰慧之腦、多才之身”五項指標,并構建了學校的“幸福公民”課程體系,一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另一方面加大校本課程的實施,同時將學生活動經典化、課程化,成立了多個學生社團。一系列的課程體現出了全面育人、為學生成長服務的教育觀。
在師資方面,馬校長認為,合格教師是在學校培養的,不是師范院校培養的。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占4%,大學本科學歷為92%,大學專科學歷為4%。并擁有xx市優秀教師3人,xx市紫禁杯班主任2人,xx區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7人,學區級學科帶頭人5人。教師團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業務精湛、勇于創新,人人爭當“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行佩服、自我認同、領導賞識”的明星教師。
一個好的學校來源于學校的校長會經營學校。這其實就是尋找文化的附著。校長經營學校不是為了掙錢,經營最重要的是人生經營。人生經營的'核心是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生感受到幸福和精彩!他要求所有老師都要關注弱勢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激發他們生命的火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搭建舞臺,給每一個孩子以展現自己的機遇,賞識和鼓勵孩子“做最好的我”。能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就是教給孩子一種終身有益的方法——創造。
然而,在我們學校,雖然學校規模不大,但是,我應著手去思考象馬校長那樣去用心思為學校經營;象民族小學那樣把學校所有能利用物體、空間哪怕是學生的走道也去想辦法給用起來;在自己的腦海中,追求卓越的思想。
通過參觀xx民族小學,使我認識到:學校的管理一要實,二要新;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執行力,校長要努力地去經營好學校。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4
一、建設教師隊伍要構建合理評價機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體會到,課改也得到大家廣泛支持。但在學校里,在新聞媒體中也屢屢看到,學校加班、加點,學生作業負擔過重,體罰學生等違規現象。造成這些現象原因有多種,但其中重要原因還是“升學率”是學校一切工作指揮棒。考試成績還是評價教師好壞重要指標。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過大,工作超負荷運轉,是當前許多中小學教師真實生存狀態。愛因斯坦曾指出:“負擔過重必然膚淺”教師通過培訓和學習,接受了新理論。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壓力太大,教師往往不敢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思想、方法去教學。
建設教師隊伍,要對教師工作構建合理評價機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功能。”評價是改進教育教學的動力和源泉。目標是為了促進教師工作。評價是為教育教學服務,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要充分發揮評價功能,不要把評價當做篩選與甄別的工具,要把評價功能轉向為導向、激勵等功能。評價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思想要關注個體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激發個體和主體精神,以促進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要逐步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為輔。
二、建設教師隊伍要建立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機制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體魄和良好心理素質,養成健康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一代新人。”這些,學生應具備素質,教師首先要具備。然后才能教得好學生。教師“一次教育終身受用”,單一性思維已落后于時代。以教師為中心,“師道尊嚴”,思想必須揚棄。教師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機制。建設教師隊伍要針對教師工作特殊性,建立形式多樣,培訓學習機制,學校要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三、建設教師隊伍要完善以人為本和民主管理機制
教育面向的主體是學生,進行課改的對象也是學生。而看學生成績優劣,更多時候,還是從考試中來衡量。所以現在眾多家長觀念還未轉變,他們還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是能得高分、滿分。家長們普通認識,考上名牌大學才有希望。家長們這一觀念和態度,不但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也會產生一定壓力。建設教師隊伍,要為教師工作努力營造寬松向上的內外環境,完善以人為本,民主管理機制。首先學校要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大力宣傳素質教育重要性,要使家長普遍認識到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教育改革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以德育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其次,學校要完善以人為本,民主管理機制。作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內在環境,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要完善以教代會。民主管理機制任何改革措施,要充分尊重教師,體現民主。要認識到教師是課程改革積極支持者、推進者和具體執行者。教師只有在寬松文化氛圍里,才敢于表達思想,才有可能與他人合作,積極探索改革途徑,尋找穩妥方法,從而敢于改革,勇于嘗試,使得課改有條不紊地進行。
課程改革是循序漸進過程,只有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才會讓這一處處滲透“以人為本”的新理念的教育改革取得預期效果;才能使教育課程改革成功。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5
暑假里,我參與了學校組織的教育技術培訓,素質教育討論活動,經過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頭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素有“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禮貌的楷模。為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日,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傳統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每一個學生,都期望得到教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激勵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了解學生和關心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教師僅僅把功課教好是不夠的,還要多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一生著想,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因勢利導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熱愛學生還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切不可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采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提高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僅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才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無數經驗證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凡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誠實正直,勤奮好學,禮貌待人,是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如果教師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遠大的夢想,其教育必定失敗。教師要教育學生勤奮刻苦,好學進去,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廣學博覽,精益求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用文雅和親切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教育學生。
二、用學習引領自身專業成長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自己提升的需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教師要善于從教育實踐中汲取能量和資源;善于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學習,包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分享知識;善于和同事交流,擴大視野,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教師終身學習已成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教師就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己學習的觀點。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僅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本事,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我國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原則,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能夠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身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
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走向綜合化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又奮斗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著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供給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樣能夠,怎樣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了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僅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當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僅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隨著時代的提高,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經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干,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為了無愧于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完美的未來。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6
這次培訓即將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更進一步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提高了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通過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在彼此的研究中、討論中,提高了教學的方法的掌握,使我的業務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下面就本次培訓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更新觀念,以新的觀念做為指導思想:
1、轉變教師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并將其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
2、轉變學生觀在信息時代,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可能不如學生,因此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相互學習的伙伴朋友關系,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3、轉變教學觀,教學不能為了教書而教書,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么”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
二、大膽嘗試:
積極實踐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及時把學到的觀念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
工作中要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三、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新課改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本質是把握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基本需要,確立培養目標,把握學生年齡個性特點。
教師必須提高育人能力、教學能力、課后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育人能力指教師要善于觀察、勤于了解、樂于交流、善于溝通。能夠細心培養,精心塑造,耐心轉換、愛心評價。教學能力主要指課前設計能力,要能夠領會課程標準、激活教材內容。
四、今后的工作目標:
首先我要將在這里學到的新知識盡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
同時要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另外我要加強平時的學習、充電,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應用現代的教育教學技術,尋求科學的評價機制,探索初中生物教學的新途徑,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來到幼兒園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的融合相處下,我也慢慢的融入進了這個環境,也真正的給自己套上了教師的外衣,讓我在這份工作上,多了一些信心,也多了一些決心。這次幼兒園給我們教師舉辦了一次培訓活動,我積極的報名參與了。通過這一次培訓,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隱藏的一些缺點,更是學習到了很多的工作技巧,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培訓,讓我收獲良多,也讓我更加清楚了未來的模樣,從而更加努力的追趕。
我很喜歡孩子,也很向往教師這一份工作,所以我應聘上了我們幼兒園之后,我就全身心的投入進來,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從這次培訓中,我也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孩子們的成長是非常快的,我們作為他們的領軍人,自然而然要把握好時間,讓孩子們能夠更加順利的成長,也更加快速的進入學習的狀態,這一些都是需要我作為教師應該去調控的。所以這一次培訓,讓我自己對時間概念認識的更多了一次,我也會運用到今后的工作當中去,將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上來。
從培訓中,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缺點,當x老師講到如何和孩子們共處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平時自己和孩子們相處的狀態,我是一個看起來很嚴肅的人,所以孩子們對我也只多了一些敬畏,缺少了一些親和力,所以這是我的一個缺點,想要好好的帶著孩子們前進,首先我要做他們的朋友,其次才是做他們的.老師,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加輕松的工作下去,也才能更好的給孩子們一個優良的學習空間。這一點是我今后需要去改正的,我會多加去完善自己的工作。
其實做一名教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尤其是在幼師的這份工作上,我所肩負的,是開啟一個孩子一生學習的開端,我作為這個開門人,身上有著閃亮的榮光,但同時壓力也會和榮光一樣的重,所以我只能更好的去掌握好自己的狀態,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讓自己在這份工作上可以取得一個更加精彩的成績,也不負我的這一份血熱和激情。
這次培訓結束了,但是對于我來說,是對我這份事業的一次改革,我已經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對接下來的一切,我會好好保持初心,通向一個更好的將來。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7
我們學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轉變干部作風、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我明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是要加強教師工作作風建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形成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通過學習,我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當前開展的轉變干部作風加強行政效能活動關系老師的形象,是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需要。
通過轉變作風,可以樹立團結協作的教師形象。能不能搞好團結,是衡量和檢查黨員干部素質高低、黨性強弱的重要標志。通過作風整頓,可以樹立務實高效的干部形象。實干就是水平,落實就是能力。解決好當前教職工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真抓實干,最老實的`辦法就是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落實一件。
二、當前開展的轉變干部作風加強行政效能活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干部作風,有利于創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
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即要學政治、學理論,又要學業務、學法律、學科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的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牢固樹立五種態度:
一是共產黨人先進意識;
二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意識;
三是真抓實干,勇挑重擔;
四是嚴以待已,廉潔自律;
五是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通過樹立和發揚五種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做一名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模范。
我們在工作中做到踏踏實實、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責任感做最好的工作,努力構建和諧校園。能促使我們不斷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使教育真正做到: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8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全區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我縣基礎教育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鄧小平同志也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無產階級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由此可見,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學習,本人感觸頗深,下面來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良好教風的必要性。
“要加強教師隊伍常規管理,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教風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表現在職業意識、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幾個方面。因此,加強教風建設,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就是要強化職業意識,豐富職業情感,優化職業行為。
1、強化職業意識是加強教風建設的前提。教師的職業意識指教師對教書育人這一職業的看法和思考。這是教師從事教書育人這一職業的心理準備和思想基礎。學校領導要經常幫助教師提高職業認識,樹立職業理想,堅定職業信念。教師對教書育人的重要意義和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效益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領導榜樣力量的感召,就會產生一種崇高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立定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志向,并付諸行動。
2、豐富的職業情感是加強教風建設的基礎。教師的職業情感表現在責任感、事業心和愛生情等方面。豐富職業情感,就是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事業心、愛生情,從而樹立良好的職業風尚。優化職業行為是加強教風建設的保證。教師的職業行為就是要忠于職守,做到以身作則。就是要堅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批判抵制那些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不精通業務的教師很難教好書,當然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沒有高尚品德、良好作風的教師,也很難育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稱職的.教師。教風是一個學校工作的外在體現,是教學效益優劣的關鍵。學校只有從教師的意識、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入手,實實在在地治理育人環境,才能形成“嚴謹教書、管理育人”的優良教風。
二、加強名師的培養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骨干教師素質的高低和數量的多少是關鍵。如何盡快地有效地建設一支素質良好、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的骨干教師隊伍,造就一支素質良好的骨干隊伍,必須有一套過硬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名師選拔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名師培養培訓制度、重視發揮名師的帶頭、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穩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三、對教師的關懷是細致入微。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其實從現實來看,老師的政治待遇不高。為了切實落實教師的政治待遇,定期表彰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并堅持多形式、多媒體地宣傳教育、宣傳教師,營造全社會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濃厚氛圍。倡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尊師重教,捐資辦學,捐資興師,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適當增加人大、政協及其他群團組織中教師代表的名額,提高教師參政議政程度。適當擴大教師在各級各類表彰中的比例。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工作性質的關系,要在黑板上板書并長期吸食粉筆灰,容易得職業病。還有的教師平常教學任務重,一心撲在工作上,平常又很少有空閑時間來進行體育活動。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了。定期組織教職工進行全面健康檢查,教師的醫療享受同區內公務員同等的待遇,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豐富教師業余生活,促進教師身心健康。這樣的規定,無益是對我們老師的真切關懷,老師再也不用操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了。
總之,通過學習,深切感受到了領導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關懷,對教育改革的關注。我們基層教師惟有在感動過后,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忠于職守,教好書育好人,不辜負上級領導對教師的一片愛心。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9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本的是教師隊伍建設,本學年我校在管理中緊緊抓住這個根本,在師德建設和業務素質上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我校近幾年來快速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就得益于此。下面,結合我們自己學校的一些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學年初我們拿出了實驗中學教師培訓計劃
計劃貫徹“三個全面”,實現“三個還給”,即全面建設合格學校、全面貫徹課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學生;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還給孩子、把能力還給孩子。追求教育教學以及管理水平的規范化、科學化、逐步建成一支務實高效、精干、開拓的教師隊伍。
二、以師德建設引領教師的發展方向
能否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否讓學生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關鍵是教師自身是否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修養。教師的師德修養,是教師職業的核心,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它決定著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決定著學校的辦學質量。
加強師德建設,一是始終不渝地加強對教師的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職業觀,著重解決把教育當事業還是當飯碗的問題,被動工作與主動工作的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多元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給了人們多種選擇,面對社會上非主流意識的影響,學校必須保持育人環境的圣潔,教師必須保持精神家園的高尚,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為此,我們通過常年開展師德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發揚優良教育傳統等系列活動,培養教師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揮骨干教師、黨員和各類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積極鼓勵教師建功立業,從教育教學的工作中體驗人生的幸福,從本職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學校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新分來的年輕教師,第一個任務是了解和掌握學校的創業史、發展史,讓他們從老教師身上感受教育的精神;學校注重教師的個人修養,倡導廣大教師淡泊名利,修身勵志,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樹立抵制各種不良文化侵襲的思想道德防線。二是加強法制教育、制度建設,以國家有關的各種教育法規為依據,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準則,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為此,我們對建校以來的規章制度進行的系統的完善,形成了學校管理的規范體系。同時,加大管理和監督力度,落實目標責任,嚴格要求,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把違反師德的行為作為高壓線,在績效考核和評優樹先中實施一票否決制。
二、以規范管理指導教師的業務發展
為了改進部分教師課堂效益不高、教育水平低下的問題,學校開展了課堂教學會診、集體備課和傳、幫、帶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推行了推門聽課制度,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師參加,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定范圍,隨堂聽課,課后會診,對成功的地方予以肯定,對存在的問題給予矯正、跟蹤、指導,如此反復,直到其教學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對剛參加工作、教育經驗不足的教師,學校安排經驗交流、觀摩和師徒結對的做法,使他們學有目標,行有指導,為其快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學校依據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學校自己的課堂教學標準和評價標準,把過去課堂上教學的隨意性規范化,大到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細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使課堂教學由教師的個人教學行為,規范到嚴謹、科學、藝術的軌道上來。課堂教學標準成為教師教學行為的坐標,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學校借鑒課堂教學的規范,進而推廣到學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中,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營造了和諧的育人環境。
為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學校組織實施了首屆“讀書月活動”。貫徹落實了“十大工程”:訂一份讀書計劃、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舉行一次演講比賽、捐一本好書、評一屆讀書明星、舉辦一次讀書筆記展評、建一個讀書博客、舉辦一次讀書報告會、組織一期《我校簡報》讀書特刊。學校督促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學習,本學年共派出教師 20 人次,培訓經費達3.7萬元。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開展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比武,提高了年輕教師的專業素質。我校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先后組織青年教師上“匯報課”,中老年教師上“研究課”,學科帶頭人上“示范課”,一學年,校內共有442節研討課,廣泛的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以評價機制引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直接關系到教師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就會挫傷部分教師的積極性,出現評價的抑制效應,背離了評價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操作制度,是實施評價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達到讓干事業的人揚眉,使消極落伍者受到鞭策。學校制定和完善了結構工資、績效考核、評優樹先、職稱評聘以及各種專項獎勵制度,使教師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體現。其次,制度的制定必須源于民意,即充分發揚學校民主,學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臺,事先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多次反復修改,最后由學校教代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切實實現陽光操作,做到標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保證了各類評選活動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團結奮進的'激勵作用。完善的評價體系,既要能體現教師的綜合素質,又要能為教師個人的專項發展提供了舞臺。管理的目的在于激活群體的潛能,而激活群體的重要方面就是善于發現個體的長處、優勢,并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機會,讓個體在成功中實現自我的管理和發展。第三,把終結行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規范評價與談心工作相結合,使廣大教師時時受激勵、處處有目標。
四、以人本關懷引導教師的潛能發展
學校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它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學校的發展既不可能靠一部分人支撐,也不可能靠一時的熱情來完成,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積累的持續過程,說到底就是教師能力提升過程。所以,教師的潛力儲備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礎,學校的發展潛力既取決今天的師資水平,更取決于教師素質的未來儲備狀況。
在教師隊伍的結構中,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后備力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堅,他們的發展狀況悠關學校發展的大局。為此,學校在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青年教師學習和培訓制度,重點對他們的發展進行指導,學校成立了青年教師學習沙龍,進行新教育教學理論、實踐的學習研討,就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開展自我設計,學校根據青年教師個人發展設計的目標,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師分別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同時,通過建立干部與教師談話制度,把管理工作落實到最基層,把人文關懷落實到每個教師身上。盡管學校資金緊張,但在教師參加進修、學習培訓、教科研活動和比賽等方面,學校全力扶持,為廣大的發展創造和諧寬廣的平臺。
關注教師的健康儲備。近幾年來,關于教師身心健康的話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代教育的發展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職業倦怠的心理比較普遍,這不僅影響教師的健康,而且影響學校的發展。為此,我們把關愛教師的身心健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積極開展健康活動,學校堅持每年為教職工查體,下發了健康教育指南,并建立了教職工健康狀況檔案,對有問題的教職工進行跟蹤指導,鼓勵教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經常性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使廣大教師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滿了干勁和激情。
一年來,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研討評比,有1人取得省級優質課一等獎,1人獲省級優質課2等獎,市級優質課比賽一等獎6人,市級優質課2等獎和區及一等獎共 38 人,省級論文一等獎 6 人,區及一等獎以上 65 人。有 人在全區學科研討會上做了典型發言,有向各級刊物、網站投稿100余篇,有16人次在《泰山教育》上發表了文章,15人次在《課改報》上發表論文。有4人在課件評比中獲市一等獎。獲學科輔導省級一等獎以上31人次。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10
近段時間,通過深入學習《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讓我感觸很深。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深知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應牢記黨的宗旨,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發揚優良傳統,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意識,永遠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這是人民教師的精神所在。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嚴以律己,注重言行。為人師表,堅持嚴以律己,增強自身的自控潛力,每一天都帶著一份好情緒投入到工作中,帶著微笑迎接學生。學校的工作繁瑣、壓力大,但我都坦然的應對,不以個人的得失斤斤計較,不把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能夠說每一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態、飽滿的情緒,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來干實實在在的事情。
第二,培養良好的內在素養。天生麗質固然能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悅,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是塑造內在的修養,這樣教師本人的學識和內在素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效地備課,體現教師教學的智慧,常規教學做到扎實有效。
第三,刻苦鉆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生對教師也沒有信心可言,教師要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就務必自覺堅持學習和參加業務培訓,并在教學實踐中鍛煉和提高。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
第四,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愿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在教育中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么我們就生活在天堂。
第五,注重團隊合作。學校的工作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字只有四個,簡單的說來就是溝通、信任、團結、協作、配合、互相幫助。學校是一個大家庭,個人只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體會到工作的愉快,學校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就應注意與老師的合作,不計較個人得失,以群眾榮譽為前提,做好每一項工作。
因此,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將作為教師的美德繼續下去,讓自己在不斷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11
關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我校"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是:依托托管,建立一支在育人思想上堅持人本意識,工作態度上遵循服務意識,行為作風上強化自律意識,自我提高上強調學習意識,培養目標上樹立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
本學期,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學習《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多種形式地開展《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學習活動,準確理解《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專業標準》的內容要求,切實增強專業發展的自覺性,把《專業標準》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的.行為準則。
二、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依托委托管理,多渠道開展教師業務能力的培訓。建立校級骨干教師培養制度。繼續加強對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營造教育研究之風
以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積極組織和鼓勵教師參加區校兩級課題研究,讓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提升教師專業品質。
四、加強教育信息化學習與應用
積極開展教育技術培訓。利用好金山專網優勢,推進網上教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與學的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水平。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 篇12
20xx年5月7日晚6:00我校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之精神。通過學習進一步燃起了我對教育的激情,使我更加開闊了眼界、轉變了觀念、拓寬了思維、明確了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下面就圍繞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所提出的“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范,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等關于師德方面的理念和要求,簡要談談我個人學習后的思考和體會:
一、用心做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
什么是師德?所謂“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處理各種關系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包括教師的道德品質、思想信念、對事業的態度和感情以及有關的行為習慣等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學與書法教師,我認為一定要努力做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對于一個有著30多年從教經歷的教師來說,我深切認識到:以忘我的精神獻身于崇高的職業,率先垂范,鑄造師魂,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選擇教師這一職業就選擇了奉獻,回顧在冠華工作的17年,我曾經擔任過學校教學主任、辦公室主任、常務副校長、校長等職,經歷可謂“豐富”,但無論崗位怎么變,我的人生價值觀、執著的教育情懷沒有變,時時恪守著“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諾言,時刻保持著不斷學習、努力進修、積極進取的精神。我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就應該靜下心來朝著目標前進!目標是什么?目標就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等各個環節,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自強不息、敬業樂群、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二、潛心做一名傳遞關愛的教師
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教育是心與心的傳遞:心里有關愛,把它傳遞出去這就是關愛教育。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是一個教師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師德的重要內容。
回顧在冠華工作的10多年來,我能夠努力做到身體力行,用心謀事,用心做事,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職責,把育人視為己任,把傳遞關愛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因此一貫以來我能堅持教書育人的宗旨,注重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對學生循循善誘,從不訓斥學生,侮辱、體罰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深知要育人,首先自己要學會做人。在工作中,我能熱愛、關心全體學生,經常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時時刻刻傳遞著關愛教育,由此近五年來在每學年的教師年度考核中均考評為“優秀”等級。
通過本次《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深遠意義,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也更加堅定要終身做一位傳遞關愛的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知音和榜樣,要充滿愛心,關愛每一名學生,只有真心實意的愛,才會感動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常常懷有敬畏之心,充滿感恩之念,表達祝福之情。“傳遞關愛”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我堅信日子久了就必定會有一團“幸福云”緊緊裹住你的的心靈。
三、盡心做一名有使命感的教師
近幾年我時常在思考:繁忙的工作,疲倦的身心,是什么樣的使命感讓我們老師繼續堅守在教學崗位?重復的課程,密集的事務,我們要怎樣保持對教育事業的興趣和熱情?當教學的現實環境和從事教育工作的赤誠初心發生碰撞時,又該怎樣看待教師這一“高危”職業?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就是君子圣賢的標準,是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的'。通過這次《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學習,我又進一步明白了“四有”好教師之要旨:“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孔子說的“志道據德,依仁游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宗旨和精髓,“四有”好老師標準中,“至于道”最重要,從“道”上入功最重要,它不只是我們中國老師所必需,而且是我們中國教育所必需。
在冠華工作17年來,我主要從事學校管理及國學教育等教學方面的工作,我把“吃良心飯,做良心事”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時時提醒自己:各項工作要以身作則,既要做指揮員,同時又要做戰斗員。因此我一貫以來能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以律己,以身示范;在工作中,我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比較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勤奮務實的工作態度,能夠恪盡職守,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我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通過加班加點,默默工作,每學年都能較出色地完成上級、董事會、校長室布置得各項任務。
在教學方面,我能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把國學于書法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力求教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得自然。
面臨新時代,理想和現實之間,不變的是跋涉;過去與未來之間,不變的是奮斗。身為一名國學與書法教師,我深刻認識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近幾年來,我能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教書育人的思想,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努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類培訓,通過學習,提高了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激發了我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并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冠華工作10多年來,我雖然盡心盡責、踏實工作、樂于奉獻作出了點滴成績,但是對照“四有”好教師的高標準、高要求,我認為還遠遠不夠,今后我還將加強師德修養、努力進取、奮力前行!最后用我本人創作的一副“教師言志楹聯”作為結束語吧,同時也聊表我努力做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好老師之堅定信念:
如蠟燭無私,執教為民,盡責盡忠,愛心奉獻平凡里;似春蠶有志,育才報國,任勞任怨,師范融于事業中。
【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材料】相關文章:
學校專業課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11-18
淺談中職學校專業課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思考03-20
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究03-16
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總結09-02
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總結06-02
論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方略03-02
談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