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地位及作用:我們生活的環境污染嚴重,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建立初步的生態意識,重視自己生活的環境,使幼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本節課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現實需要,有利于兒童長遠發展,符合幼兒的興趣,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
2、教學目標: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認知上:通過看圖,理解圖畫內容,培養幼兒說完整話,激發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
能力上:積極參與圖畫的討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情感上:通過觀看圖片、表演內容等活動,感受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二、說學情
學前班學生的年齡小,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淡薄。理解與思考的技能相對也較弱,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確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學目的。
在教材的組織與安排上,我實現了兩個突破:(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了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有感可發,如魚得水,如鳥歸林,實現教學的主體化,優質化。(2)給學生判斷評價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方法:
我采用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等方法,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在這些活動中被點燃,孩子們在無形中就懂得了要愛護環境,這是教育的初衷。
四、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我們的校園美麗嗎?說說哪些地方美麗,為社么?從而引出愛護環境的話題。
2、激趣活動,突破重點。
(1)多媒體演示:美麗的大自然和受污染的環境,讓學生比較,說出自己的感受。
(2)看圖辨析,培養幼兒的判斷能力。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和主人,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充分顯示自主性和獨立性,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幼兒看《幼兒用書》7頁的幾幅圖,讓他們自己去辨析,然后逐一讓幼兒說說這個行為是不是正確,并說出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判斷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對愛護環境的行為的認識雖然稚嫩,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發自他們的內心,因為這種認識來源于他們的親身體驗,真實的事例給這些稚嫩的心靈直接的觸動,避免了簡單的說教。
(3)說一說,議一議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評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4)聯系生活實際。活動中我針對目前幼兒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個別幼兒在墻上桌子上亂寫亂畫。不愛惜自己的書包。不愛惜自己生活的環境,瓜皮、果殼、包裝盒、紙屑到處亂扔等現象對學生提出問題。這樣一來既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孩子的心理,又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這個活動,幼兒能懂得怎樣愛護環境,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角色表演,深化主題。
這一環節中,首先我來扮演亂扔垃圾的,讓學生說服教育我,進行示范表演,這樣的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激發了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接著請學生代表來演。這樣,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就要聯系生活實際,想辦法說服他人,達到了發散幼兒思維的作用,同時既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精神。設計依據是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
4、前后照應,緊扣課題。環境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護它。現在全社會都在保護環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為環境保護日。
5、歸納總結,實踐作業。教師小結后,讓學生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設計制作一些愛護環境的標志,提示其他人也愛護環境。目的是把所學所得落到實處。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2
活動名稱:大鞋和小鞋
活動目標:
1、嘗試為鞋子進行配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
2、感受穿大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的鞋子人手一雙,打亂擺放在活動室里。
2、歌曲《大鞋和小鞋》、背景音樂:找朋友。
3、鞋架、大鞋和小鞋的鞋墊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嘗試為鞋子進行配對。)
1、今天,芽芽班里有許多爸爸媽媽的鞋子,可是爸爸媽媽的鞋子放在一起。請寶寶找一找爸爸或者媽媽的鞋子。
2、幼兒自由為爸爸媽媽的鞋子配對。(教師邊觀察邊表揚或鼓勵幼兒的行為)
小結:爸爸媽媽的兩只鞋子都找到了,你們真棒!
二、比一比(能對大鞋和小鞋進行簡單的比較。)
1、寶寶找鞋子的時候,為什么要把這兩只鞋子放在一起呢?(重點引導幼兒從鞋子的大小、顏色和款式來表述)
小結:兩只大小一樣,顏色一樣,款式一樣的鞋子叫一雙,它們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過渡:寶寶,爸爸、媽媽的鞋子放的很整齊呀。為什么我們要把鞋子放整齊呢?
小結:鞋子放的整齊不會穿錯,看上去也很漂亮。我們寶寶午睡脫下的鞋子也要一雙一雙的放整齊,穿的時候會又方便又快,看上去也舒服。
2、爸爸媽媽的鞋子和我們的鞋子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鼓勵幼兒發現多種比較方法。)
(1)請個別幼兒來演示:并方法(鞋頭對鞋頭、鞋跟對鞋跟。)
(2)老師演示:重疊法(鞋跟對鞋跟)
(3)請寶寶拿出鞋墊和旁邊的朋友碰一碰,試一試。
小結:原來,比一比就能分出大和小。
3、為什么爸爸媽媽的鞋子大,我們的小呢?
小結:爸爸媽媽的腳大,我們的腳小,大腳要穿大鞋子,小腳要穿小鞋子。
三、穿一穿(感受穿大鞋的樂趣。)
1、集體穿大鞋:播放音樂《大鞋和小鞋》。
2、提醒寶寶將脫下的鞋擺放整齊。
3、穿大鞋感覺怎么樣?爸爸媽媽的鞋子像什么呀?
小結:爸爸的鞋兒像小船,媽媽的鞋兒像搖籃,真有趣。
5、讓幼兒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感覺怎么樣?
小結:我們穿自己的鞋很舒服,可以做很多的動作。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3
一、設計意圖
《曬太陽》這首詩歌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觀發現自然界萬物和太陽的聯系,概括事物依屬太陽,告訴了幼兒太陽帶給我們的重要性,以及曬過太陽后植物顏色的變化。詩中的描述感知了美麗、豐富的色彩――小草的綠衣裳,稻子的黃衣裳,蘋果的紅衣裳,而兒童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斕,就像紅、黃、綠這些顏色一樣,詩歌幫助幼兒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并以擬人化的形象表達出來,而最后用了一句“娃娃曬太陽,身體才健康”更貼切地結合到了幼兒,給幼兒親切的感覺。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詩歌《曬太陽》語言樸實、短小精悍,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以清新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擬描述了大自然與太陽之間和諧美妙的聯系,喚起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喜愛太陽的情感。這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也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詩歌鮮明的結構特點,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了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于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重負性的結構形式便于幼兒記憶與仿編,通過仿編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而我們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能觀察到身邊事物的各種變化,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能基本講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變化。
(二)目標定位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大膽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系。
3、運用添畫,學習仿編詩歌。
(三)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學習按詩歌的內容仿編句子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說教法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傾聽表述法、趣味游戲法、視聽講結合法、探索仿編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四、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和我們的關系。
2、物質準備: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各種各樣簡筆畫每人一張、蠟筆若干;《種太陽》的
歌曲磁帶、背景音樂。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讓孩子真正理解、并學會仿編,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兒通過直觀的看、聽、想,教師啟發式的運用課件,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第二部分:提供幼兒孩子一定的參考,讓孩子在添畫的基礎上,學習仿編句子。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提問導入,出示課件灰暗色的背景和不健康的小草、稻子、蘋果和娃娃的圖片。 ――設計提問:這里怎么是灰灰的?小草、稻子、蘋果和娃娃他們怎么啦?讓幼兒進行討論,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是沒有太陽的關系,知道太陽對人類和自然界的作用。
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目的是讓幼兒對詩歌內容有了解。
第三環節:教師一邊朗讀詩歌,一邊演示課件,讓幼兒從視覺上直觀地接觸到詩歌的內容,以及小草、稻子、蘋果和娃娃的形象變化。
――設計提問:有了太陽的照射它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第四環節:幼兒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目的感受理解詩歌。
――設計提問:小草、稻子、蘋果各自穿了什么樣的衣裳?為什么這么說?
目的讓幼兒知道有了太陽的照射小草變綠了,稻子變黃了、蘋果變紅了,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象是穿了不同顏色的衣服一樣,這樣的描述更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討論:為什么說娃娃曬了太陽才健康?以小組形式討論,最后選代表說自己看法,教師再小結,目的讓幼兒知道我們也是要曬太陽的。
第五環節:進行添畫,仿編詩歌。目的是讓幼兒發揮想象,聯系實際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大膽的發現身邊其它東西和太陽的關系。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與太陽有密切關系的的圖片,讓幼兒進行大膽的`添畫,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一設計提問:那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是離不開太陽的照射的,它們得到照射后有什么變化?
教師提供給幼兒已勾線好的畫,讓幼兒根據實際去給它們進行添畫,主要是添不同的顏色。如葡萄(紫色)、天空(藍色)、桃花(粉紅色)等。待幼兒完成作品時,教師與幼兒進行趣味性互動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趣味游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愿望的最好途徑。活動中,我請幼兒根據自己添畫的作品去扮演各種形象,教師扮演太陽,手拿一根魔術棒,當這跟魔術棒點到誰的時候,這位幼兒就說:我是XX,穿上了X衣裳,并做出生動形象的動作造型,通過扮演角色游戲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的想象。
第六環節:播放《種太陽》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隨意起舞,進一步懂得太陽帶給我們人類和自然界的重要性。使幼兒產生對太陽的喜歡之情。
六、說亮點
1、運用課件在有太陽和沒太陽的不同情況下,自然界的變化,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
2、根據中班幼兒創編實際能力的有限,讓幼兒通過添畫來,完成仿編,使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大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的難度,使幼兒有滿足感和自豪感。
3、師幼一起進行趣味互動游戲,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也營造了輕松地學習氛圍。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使幼兒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也能夠使幼兒體驗到作品所傳遞的情感。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主角,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為:
1.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故事以小白兔和長頸鹿為主角,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現實的需要
首先,小班幼兒年齡正處于皮亞杰所說的“自我中心”的階段,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看法。其次,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容易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在幼兒園里,很多孩子就不懂得要主動幫助別人,因此需要讓幼兒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快樂,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
基于以上這兩個原因,我選擇了《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
二、說學情
首先,喜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游戲能夠非常簡單、非常容易的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綱要》也提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各種活動的開展要以游戲的形式為依托。其次,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正處于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角色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是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會表達,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也給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得獲得發展。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整個故事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為了更好得實現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眾所周知,小班幼兒的角色意識還不強,通過給幼兒佩戴相應的角色頭飾,能夠讓幼兒更好的進入角色;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通過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加深幼兒對故事
的理解;歡快的音樂,音樂有利于烘托游戲的氛圍。
2.知識經驗上的準備
在之前的活動中,幼兒已經先認識了長頸鹿,并對長頸鹿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五、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體驗故事所要傳遞的情感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很多時候雖然心中有很多想法可是卻不能完整表達出來,根據幼兒實際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夠用比較完整的句子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驗法。
1.情境教學法:以往的語言活動多是用圖片來進行故事教學,本次活動則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使幼兒就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情境一樣。情境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即幼兒需要在體驗中學習,通過體驗,幼兒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整個故事的情節。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幼兒這時候就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那種愉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說的。
2.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又是最難以用得好的方法。因為在以往的語言教學中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回憶式、封閉式的,在此次活動中我盡量改成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么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是開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助于幼兒開動腦筋、充分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說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則充當一個組織者、引導著的角色,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主要運用了游戲表演法和體驗法的學習方法。
1.游戲表演法:幼兒在游戲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通過讓幼兒體驗整個故事的表演,能讓幼兒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對故事情感的體驗。
八、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環節:1、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
4、遷移情感,回歸幼兒生活
1.交代角色,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在活動的開始先引發幼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很喜歡參加聯歡會,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么過河?2、長頸鹿阿姨可以怎么幫助我們過河呢?(按照小朋友們討論出的辦法來過河)3、我們怎么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
這一環節通過討論、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重在讓幼兒體驗故事所傳達出來的情感,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幼兒發現故事的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么笑得這么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嗎?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后你的感受是怎么樣的?通過一層一層的談話讓幼兒懂得有愛互助帶給我們的快樂。
4.遷移情感,回歸幼兒生活
任何一個文學作品,它的核心價值在于: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回歸幼兒的生活,因此作為活動的延伸活動就是期望幼兒能在活動結束后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課只是教師對課堂的一種預設,實際教學中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教學的智慧,根據課堂情境的變化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眾所周知,水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水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蘋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雖然他們知道的不少,但對水果的營養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了解。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對水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水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覺得選擇本次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目標為:
(1)通過分類、制作果盤、榨果汁等活動了解水果種類和營養及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2)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操作,并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激發幼兒愛吃水果的情感,體驗同伴交流的樂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水果的種類,并能分類。
難點是:了解水果的營養,知道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在活動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分類、制作等活動,在擺一擺、變一變、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學具準備:幼兒收集的各類水果并已洗好、水果刀、裝飾果盤的輔助物、榨汁機.幼兒操作用的桌子三張
(2)經驗準備: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經驗(認識幾種常見水果)。
(3)教具準備:孫悟空及制作果盤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采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并共同學習與成長。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利用孫悟空這個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欲望。
2、演示法: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我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并通過演示使幼兒習得了制作果盤的技能技巧。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交互主體性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次操作,第一次是幼兒將收集來的水果按種類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在活動中我們嘗試滲透了連續分類的方法,即:將蘋果、
橘子等分好后又按大小進行了依次排列,雖然這是大班的知識點,但由于是孩子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因此幼兒很容易地就習得了。第二次操作制作果盤,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自己剝橘子、撥香蕉皮、老師切蘋果、梨等。在民主、平等而熱烈的氛圍中,每桌的幼兒都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果盤,他們不僅嘗到了水果的香甜,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第三次動手是制作果汁,這也是孩子提出的建議,果汁可以說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飲料,為了讓幼兒了解果汁的制作方法,家長主動將榨汁機送到了幼兒園。當孩子們看到果汁從榨汁機里流出時,都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小手。
2、多渠道參與法。《青島是幼兒素質教育發展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作、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
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分一分、嘗一嘗、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水果產生興趣。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參與果盤的制作,在保證幼兒安全的情況下是嘗試榨果汁。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交流,體現了生生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于積極的探索狀態。
(一)激發興趣(情景教學法、課件演示法2分鐘)
師:看,誰來了?你知道他最喜歡吃什么嗎?
幼:他是孫悟空
他喜歡吃桃子、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獼猴桃??
孫悟空是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看到孫悟空出現在眼前,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被調動了起來,并將自己知道的水果名稱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二)擺果果(學法:操作法3分鐘)
師:孫悟空聽說小朋友也帶來了許多的水果,我們把它放在桌上,想想怎樣擺放孫悟空就能一眼看清?
剛開始,幼兒將水果按不同的種類擺放,當老師發現有一組幼兒將水果在按同類擺放的基礎上,又按大小擺放時,老師及時地引導其他組的幼兒學習,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三)水果變變變(教法學法:課件演示法、學法:操作法、觀察法、10分鐘)
師:孫悟空看見這么多的水果,都快流口水了。我們來聽聽他說什么?(演示課件)孫:如果將這些水果做成果盤我會吃個飽。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果盤嗎?
幼:什么是果盤?
是不是放水果的盤子?
師:我也不清楚,我們問問孫悟空吧。(課件演示果盤的制作過程)
師:我會作果盤,你們會了嗎?
幼:我知道要把橘子扒開;
還要剝香蕉,蘋果要切成一塊一塊的;
把他們擺在盤子里,還要漂亮。
……
師:硬的水果誰來切?
幼:老師切
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動手,看看哪一桌的果盤最漂亮。
在這個環節中,由于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有了進一步操作和探索的欲望,當孩子們將剝好、切好的水果做成果盤后,發現還多許多的水果,我們隨即提出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水果還可以變成什么?”孩子們說“可以變果醬、變果汁等等”于是我們拿來了榨汁機榨果汁,當果汁從榨汁機里流出時孩子們高興地拍起了小手。同時也體現了綱要進精神“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三)品嘗交流(教法及學法:觀察體驗交流法5分鐘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適當延長時間)師:啊!真香,你聞到了嗎?
幼:我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我聞到了香蕉的味道;
我真想嘗一嘗??
師:別忘了告訴孫悟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充分感受著成功的喜悅,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幼兒逐步意識到了多吃水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特別是平日不愛吃水果的幼兒也情不自禁地說“真好吃”。孩子們帶著美好的情感體驗結束了本次活動。
(四)活動延伸:將孫悟空清回家,繼續收集水果制品,并向孫悟空介紹。
本活動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束,而是讓孩子們持續不斷地對水果產生興趣。進而投入到非正規的自主活動中去。如:孩子們又認識了干果及一些不常見的水果和水果制品等等。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6
一、說設計思路: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兒在幼兒園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
在幼兒園中,孩子進餐時有的孩子樂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菜,但蔬菜對于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成長師不可缺少的。所以我設計《和蔬菜寶寶交朋友》這個活動,來讓幼兒充分認識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對于小朋友自己的身體是有益處的,從而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挑食現象比較普遍,大多數孩子不愛吃蔬菜,尤其不愛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本活動以游戲“買菜”導入,通過傾聽、判斷蔬菜寶寶的對話,品嘗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盤,讓幼兒認知幾種蔬菜,了解蔬菜的營養和味道,培養幼兒不偏食、主動吃蔬菜的良好飲食習慣。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能認識胡蘿卜、芹菜、木耳、香菇4種特殊味道的蔬菜;
2、能比較清楚說出4種蔬菜的基本特征;
3、樂意品嘗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們對身體的益處。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認知目標,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讓幼兒通過合格活動認識一些蔬菜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二條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的描述后能夠較準確的說出活動中四種蔬菜的特征,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讓幼兒養成不挑食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點在于幼兒能夠認識這四種蔬菜并且能夠說出這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征,因為小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幼兒能夠清楚的說出這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征,并且喜歡和它們做朋友為難點。
三、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情境導入法、直觀視頻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采用直觀視頻法讓幼兒更好的認識這四種蔬菜了解這四種蔬菜;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刺激幼兒探究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視頻導入等形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始終遵循幼兒的已有經驗來讓幼兒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五、說活動準備:
1、布置菜市場的情境:胡蘿卜、芹菜、木耳、香菇4種蔬菜分類放在小框里;
2、蔬菜拼盤(切成的胡蘿卜、鹵香菇、熗芹菜、拌木耳)、小勺每人一份(活動前用干凈的布遮好);
3、制作與蔬菜寶寶對話的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我采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的主要流程主要有:
環境創設導入活動——認識四種蔬菜說出它們的名稱——能夠較準確的說出四種蔬菜的基本特征——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會組織幼兒玩買菜的游戲,認識蔬菜寶寶。我會出示兔子手偶,以兔媽媽的身份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歡迎小朋友來我家做客,我給你做幾道拿手好菜。可是家里的菜已經吃光了,請小朋友幫忙去把菜買回來。”然后我會出示四種菜,讓幼兒看清要買的菜是什么樣的,說出蔬菜的名字。
2、游戲活動
幼兒到菜市場任意購買蔬菜,通過聞、看、摸等方式進行感知后,介紹蔬菜的名稱、顏色、形狀等外形特征。我會用兒歌幫助幼兒總結各種蔬菜的特點。如:芹菜細細又長長,穿著綠衣裳;胡蘿卜一頭粗來一頭細,穿著橙黃衣;木耳身體干干體重輕,總是愛穿黑衣裳;香菇圓圓胖胖又矮矮,愛穿褐色衣。
3、學習環節
引導幼兒傾聽并與蔬菜寶寶對話,了解每種蔬菜不同的營養價值。
(1)播放視頻一《蔬菜寶寶的爭吵》,觀看課件后,我會提問:每種蔬菜寶寶分別說了什么?你覺得蔬菜寶寶誰說的最有道理?應該和那個蔬菜寶寶交朋友?你想對它們說什么?引導蔬菜寶寶對話。
(2)播放課件二《蔬菜寶寶和好》
小結:原來每種蔬菜都有各自不同的營養,這些營養都是我們的人體所需要的,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好處,所以我們要所有蔬菜寶寶交朋友。
4、總結
讓幼兒品嘗蔬菜熟食拼盤,激發幼兒對蔬菜的喜愛。幼兒先聞后看,在色香味的誘惑下,進一步引發幼兒品嘗的欲望,品嘗后想兔媽媽表示感謝。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7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是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因此,我們就要改變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美術教育觀---枯燥乏味的技能訓練,引入新的教學理念---給孩子一個藝術創作的自由空間。同時支持幼兒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表達。
《綱要》中還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于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由于小班幼兒還在繪畫階段的涂鴉期。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如果我們沿著傳統的美術教育觀,過多的用蠟筆和白紙取代所有的繪畫活動,進行“依樣畫葫蘆”,那我們既違背了《綱要》的精神,也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幼兒創造能力和個性化的培養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本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他們喜歡情境式活動為依據,我采用郵遞員送信,變魔術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玩刷子、刷色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刷畫的技能,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刷畫后出來的效果比較突出,在視覺上有沖擊力,適合小班幼兒的審美特點,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進而培養他們對藝術活動的興趣。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中藝術領域的相關總目標,結合本次活動的特點,我將目標設計為:
1、學習用刷子來回涂畫的技能。
2、享受共用游戲,共同刷畫的快樂。
3、通過玩刷子,刷出圖案,培養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
第一個目標是技能目標,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本次活動的中心目的。
第二個目標是社會目標。主要是讓剛入園的幼兒初步感知同伴合作的美好,并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快樂。
第三個目標是情感目標。主要是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為下次的活動做一個精神鋪墊,打好自主作畫的基礎。
三、說準備:
首先說說我的心里準備。由于我首次在這么多領導和優秀的教師面前開展活動,我壓力很大。然而我們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又有四歲、五歲兩個年齡層次。他們在各方面的準備還不完善,在活動中也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問題。因此本次活動我以物質準備為主。在活動中準備了小刷子、小水桶、水粉顏料、廢紙箱糊的紙房等東西。這些是本次活動內容必備的物質材料,也保證了幼兒個體和整體操作的展開。這里指值得一體的是廢紙箱的利用。廢紙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廢材料。幼兒園的點心盒,幼兒家中的鞋盒等等,大的、小的,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然而我們農村幼兒園又缺乏物質條件,根據《綱要》廢物利用的提議和本園節約辦園的宗旨,利用廢紙盒時常在耳邊響起。因此,我們在紙箱上作畫,也成為一種時尚。實踐證明幼兒在紙箱上作畫更能體驗創作的快樂。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開始部分。我分配角色入場,初步引起幼兒的興趣。以“送禮物”引入主題。激發幼兒開展活動的興趣。興趣是活動得以開展和幼兒參與的原動力。
第二環節是認識創作工具的過程。因為每次的創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過每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工具的名稱也是必要的。當然這也需要多次活動經驗的累積,使幼兒逐步掌握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的。
第三環節是刷得過程。我設置懸念,激起幼兒刷得欲望。并在刷得過程中體驗快樂,學習刷得技巧。這里我運用了教師示范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啟發式的,是讓幼兒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運用。刷得過程中幼兒共同合作,共同游戲,共同體驗刷得樂趣。共同欣賞作品,獲得強烈的視覺效果,符合小班幼兒的審美觀。
第四環節以游戲結束。首尾呼應。使幼兒在次體驗合作的快樂,成功地快樂。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8
一、活動來源:
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車輛越來越多,而馬路成為了一個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馬線作為可以讓行人在預定時間內安全通過的通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幼兒這一弱勢群體,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對其灌輸正確的交通知識就顯得極為重要。我準備在這節課上教導幼兒如何安全的過馬路,樹立起幼兒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正確的交通安全習慣。
二、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對于保護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識是極其缺乏的。
《幼兒教育綱要》指出: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不少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來接幼兒的話,幼兒一出幼兒園就跑開了,過馬路也不肯拉著大人的手。為了讓幼兒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萌發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幼兒身心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為此開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動。
三、重難點:
1、幼兒能了解斑馬線,并理解它對安全的重要性。
2、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3、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小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
四.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的作用,了解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做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五、目標分析:
1.由于現在社會道路安全的不穩定,幼兒能夠安全暢通的通過馬路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僅需要讓幼兒理解斑馬線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明白安全的重要性。養成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習慣。
2.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準則: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說課流程:
1.導入:
由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導入。
①.向幼兒講述森林里的小動物是如何過馬路的。(是通過斑馬先生把他們一個個都背過去的。)
②.提問幼兒為什么斑馬先生能夠把他們都背過馬路而車子能夠輕易的發現。
③.講述小猴子想出把馬路刷成斑馬先生的花紋的樣子,就能避免斑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讓過往的車輛看清楚是否有小動物正在過馬路。
2.內容:
①.向幼兒出示現實生活中馬路上斑馬線的圖片。
②.問幼兒有沒有見過斑馬線、哪些地方有斑馬線、他們過馬路的時候是走什么地方。
③.與幼兒討論為什么要走斑馬線。斑馬線有什么作用。
④.講解斑馬線的重要性,教導幼兒過斑馬線時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3.延伸:
與幼兒一起做<過馬路>的游戲。要求幼兒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信號燈,過馬路時走斑馬線。
七、使用方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圖片教具進行示范,引導幼兒了解斑馬線。
2.講述法:通過生動地講述故事,來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為什么斑馬先生過馬路就容易被發現?)。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11-26
小班社會活動說課稿:不一樣的車04-26
小班社會活動《不一樣的車》說課稿12-02
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11-03
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11-10
小班社會活動反思范文11-29
小班社會活動教學反思07-20
小班說課稿11-16
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垃圾”回家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