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2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金色的房子》是一篇講述小姑娘與小動物們友好相處的童話故事,故事語言自然、優美,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語句反復吟唱,極富感染力。這既易于幼兒掌握復述,又對她們有一定的新鮮感。這一方式,符合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很好的為幼兒接受。故事中反映的"友好相處,與人分享"的情感主題,正是當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種美好情感。因為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優越感強,常以"自我"為中心,社會交往時不懂得與人分享,友好相處,有時又甚感孤獨。中班孩子他們的交往熱情日趨高漲,這時候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指南》精神,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認知、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以下幾個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夠理解故事內容。
2、能夠復述故事中的重復對白。
3、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與人分享。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與人分享。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活動和完成活動目標、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1、PPT課件2、小姑娘與小動物頭飾若干3、大掛圖三、說教法、學法《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1、提問法2、講述法3、討論交流法4、多媒體演示法。
依據"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幾種學法:1、觀察法2、視聽講結合法3、模仿扮演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四大環節:
(一)逐一出示故事圖片,猜想故事內容。
這一環節,我沒有按傳統方法講述,而是逐一出示故事圖片,讓幼兒大膽猜想故事內容。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氛圍,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欣賞故事課件,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這一環節,通過欣賞故事,讓幼兒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對故事有一個初步的理解。欣賞完畢后,對幼兒進行簡單的提問。欣賞故事課件時,不出現故事名字,讓幼兒為故事命名。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大膽表達的機會。
(三)分段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
這一環節,出示大掛圖,邊講故事邊提問,重點引導幼兒說出重復語句,能用故事中的原話回答問題,為表演故事打下基礎。
(四)扮演角色,復述故事。
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頭飾,表演小動物與小姑娘的對話。
教師小結:小姑娘和小動物們一起在金色的房子里玩得多開心呀!只有懂得和朋友分享,才會獲得更多快樂。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與他人分享,在分享中收獲快樂。
五、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與補充,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兩方面的延伸活動:
1、家園共育:家長主動邀請孩子的好朋友到自己家中做客,為孩子創造友好相處的機會。
2、區域活動:將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讓幼兒自由表演。
六、教學反思:
《金色的房子》這一活動,我采用的分段講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第一遍故事講完,幼兒基本已經理解的故事的內容,第二遍是完整欣賞故事,重點的學說對話,因為故事中的小動物形象都很鮮明,語句比較短,有很多重復的地方,所以孩子接受的快,有幾位都能在講述完第二遍以后完整復述故事了。接下來,教師與幼兒進行角色表演,學說對話的時候,孩子的積極性很高,都很愿意表現自己,都搶著說有點亂。在提升問題中,孩子已經能理解整個故事帶來的含義了,大家都覺得小姑娘剛開始是不對的,她很小氣,不讓小動到家去玩,可是后來小姑娘又改正了,孩子都很高興。我覺得在活動延伸階段,利用亮堂堂、熱鬧、一閃一閃等詞語說一句話,效果較好,我班的葛福來同學表現得尤為突出。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漂亮的蔬菜彩虹》,這是我們班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當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里,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腌著吃,總之,我們的生活里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了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著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并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操作臺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布成3張長桌。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卜、胡蘿卜、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
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為后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制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里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說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并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制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采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動當中,我們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著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根據老師的演示,制作“蔬菜彩虹”。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通過自主操作、觀察同伴或是同伴協作嘗試著自己制作。當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他們通過不斷的嘗試,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此次活動的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勞作——品嘗交流——活動延伸
(一)激發興趣(品嘗美味的蔬菜彩虹)
活動的一開始,老師就拿出事先做好的“蔬菜彩虹”,請幼兒品嘗,讓他們猜猜看老師是拿什么蔬菜做的?引發幼兒觀察“蔬菜彩虹”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觀察蔬菜彩虹)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在第二個環節我就安排幼兒自由的觀察。我們為每組的幼兒準備了用大玻璃瓶裝好的蔬菜彩虹,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當中,老師是引導者,在輕松的活動氛圍當中,幼兒摸摸、看看、說說各自看到的。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得到
的知識經驗是零散的,為了能夠加工整理,再幼兒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整理幼兒獲取的知識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預設幼兒將得到以下的知識經驗:在玻璃瓶當中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老師根據蔬菜的不同顏色的把他們分層的放在玻璃瓶當中,看上去就像七彩的彩虹很漂亮!里面還放了酒和醋、還有一些黑黑的東西(一些八角、花椒等)。
(三)自主操作(制作蔬菜彩虹)
具體說,我們的這次
活動主要是勞作活動。幼兒在通過大家的自由探索和老師示范當中,已經產生了對活動的好奇和興趣,于是我們就乘熱打鐵,安排幼兒自由操作,制作“蔬菜彩虹”。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間的交流,來嘗試制作。在這個環節,我們主要的要求是要孩子把切成丁的蔬菜,根據蔬菜顏色分層次的放進玻璃瓶子當中。因此,只要是幼兒看見自己制作的“蔬菜彩虹”和老師做的一樣漂亮,他們就能夠很高興,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四)品嘗交流
剛剛制作好的“蔬菜彩虹”是不能馬上食用的,所以我們在上課的前兩天預先制作好一些好吃的“蔬菜彩虹”,讓剛剛自己做好了“蔬菜彩虹”的孩子們品嘗!這樣不僅增添了孩子的喜悅之情,更是增添了孩子對自己制作的期待之情。他們將會帶著“我的‘蔬菜彩虹’也能向老師做的一樣好吃嗎”的疑問,繼續保持著對其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并不能告一個段落。接下來還有孩子對自己制作成果的期待,他們希望自己的“蔬菜彩虹”能夠很美味,能夠讓大家都喜歡。接著,我們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制作帶回家里,請爸爸媽媽品嘗,到時候,孩子不僅僅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得到家長對他們的贊許!我們也可以請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蔬菜彩虹”,讓孩子從中體會另一種樂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你聽說過游戲嗎?老鼠打電話給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活動設計和教案》(中班上冊)。這個游戲充滿了孩子的興趣,接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目前,通信設施非常發達,朋友之間經常用電話聯系,電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中班幼兒年齡小,現在多為獨生子女,一般有疏忽的行為,該游戲具有時代特征,符合當前幼兒年齡特征。
選擇老鼠打電話的教材是因為
1、劇情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游戲語言方便幼兒模仿學習。
3。通過游戲,幼兒可以感受到禮貌用語的用法,學習如何打電話。
4、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到工作要小心,不要疏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
(二)教育目標:
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的語言領域,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積極應對的環境和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1、樂于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2、體會工作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于參加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
(三)教育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參加游戲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總是原諒這個目標進行教育,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一句話只說一半或幾句話就不能說了。根據幼兒語言的發展情況,我決定了這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育、學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這次活動的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配置老鼠的房子:在墻上掛家人的照片,在桌子上放置人偶家的廚房用具和電話。(這是為情景表演準備的)
2、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情況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況表演準備的)
3、玩具電話每個幼兒(這是為幼兒玩游戲準備的)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一邊用手當麥克風一邊唱電話這首歌。但是由于詞匯量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么說,說了也很難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想打電話卻又不知道該怎么打。因此,我通過這次游戲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方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采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么要采上述方法?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征,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原則至關重要。以看情況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育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啟發性的問題用語言表達幼兒看到的具體形象,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稍微疲憊的時候,游戲可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電話游戲中充分表達自己,大膽地說話。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把過去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要我學。遵循淺入深的教育原則,幼兒在看、聽、想、說、玩的輕松氛圍中把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聽覺感官積極參加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況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對話法是幼兒在討論、對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意見,是幼兒練習對話的好機會。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的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饑餓環節
(1)觀看情況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用神秘的吻介紹幼兒看到的情況表演。孩子們,你喜歡看表演嗎?讓我們看看老鼠家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況表演——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利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這次活動的重點鋪平道路。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游戲內容,再次看表演。
首先,讓幼兒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2、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老鼠的好朋友,為什么老鼠打電話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以再次表演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場面,讓幼兒自己發現老鼠撥號不集中)除了錯誤的電話號碼外,還有什么地方說明老鼠不小心嗎?接下來再看表演,問:老鼠打電話是怎么說的?為什么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老鼠怎么打電話邀請好朋友?
鼓勵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之間的對話,體驗工作疏忽的結果。
這個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置疑問、再次看表演,然后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你一句話、我一句話,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解決活動的重點,突破活動難點的最重要環節,同時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3)幼兒互相玩電話游戲,練習對話。
隨著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想自己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幼兒自由地一起玩電話游戲。孩子們,你想打電話嗎?怎么給閨蜜打電話?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電話游戲吧。
這一環節能夠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為幼兒提供表達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4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紅黃藍綠”這個主題的一個部分。幼兒通過前兩周的活動,感知了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紅彤彤的太陽、黃橙橙的梨子、蔚藍的天空等等。在秋景迷人的季節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的變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這樣的生活經驗,為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秋天的顏色》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詩。它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變化,以及顏色的絢麗多彩。重復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于記憶和理解。同時,通過仿編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說教材:
(一)活動目標: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能觀察到秋天的各種變化,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能基本講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變化。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
2、按照散文詩中的內容仿編句子。
(二)重點和難點:
到了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語言發展比較好了,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學習按散文詩的內容仿編句子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另外,我們班的幼兒大部分對文字符號有一定的認識,在繪畫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因此將圖文結合記錄仿編的句子也將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
本次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講解演示法、記錄法等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幼兒所熟悉的且優美的散文詩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再用談話的方式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最后讓幼兒大膽地將仿編的內容記錄下來,展示給同伴,讓他們相互交流,使每個人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四、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對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他們學習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幼兒有談話的內容,想說的愿望,教師再及時地將他們仿編的內容記錄下來,幼兒會有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因此,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來進行仿編,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
五、說活動準備:
活動的準備主要分兩個部分:
1、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觀察秋天,尋找秋天的顏色并做記錄,便于教師了解幼兒的知識儲備,做好課前的準備。
2、每人2張句型卡、油畫棒,是供幼兒記錄所用的。
六、說教學程序:
1、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內容。
幼兒在課前與父母一起觀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開始時,教師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十分重要。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所看所聽的表達出來,然后再請他們欣賞散文,將他們的以往經驗在頭腦中進行整理,使他們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
2、欣賞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
第二遍欣賞時,教師結合掛圖,讓幼兒將頭腦中零散的畫面組合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更便于幼兒的學習和理解。綱要中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在有了前面各項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幼兒大膽地討論,他們就能很快清楚地說出秋天小草為什么是黃色的,楓葉為什么是紅色的等等,進而來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請幼兒跟著朗誦散文詩,能更好地加深幼兒的記憶。
3、仿編散文詩。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幼兒學習了散文后,對散文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再用句型卡的方式,圖文結合,引導幼兒先學習句型,讓幼兒能完整地學說“我問xx。告訴我說:‘秋天是xx’”為幼兒用散文的方式進行仿編做一定的鋪墊,然后再讓幼兒將空白處加入自己對秋天的認識,更容易讓初學的幼兒學會仿編。這樣他們就會樹立自信心,以此來激發每個孩子嘗試仿編的愿望。
然而在一節活動中難以讓每位幼兒來展現自己的想法,綱要中提出:“為幼兒創設展現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及滿足他們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請幼兒在自己的卡片上進行仿編記錄,然后提供一面墻將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課后可以讓他們能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并從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有益的經驗,讓每一位幼兒得到提高。
七、教學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顏色也愈加美麗了。詩歌中的菊花、楓葉、松樹孩子們都已經認識并熟悉了,這些顏色雖然是單一的,但是綜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麗的顏色,通過讓每個孩子都說說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顏色,孩子自然就會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看來孩子的體驗感受比什么都來得真實。活動中第二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孩子們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顏色》,讓他們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語言美。這一環節的順利開展教師采用了多種方式。如圖文并茂的電腦課件的使用;教師與幼兒的提問互動中回憶、思考,從而達到對散文詩的識記;師生合作朗誦詩歌;幼兒分組扮演角色朗誦詩歌等等,都為這一環節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在于引導幼兒積極創編,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讓每個孩子將原有經驗與散文詩相結合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最后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小朋友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于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里,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強我就讓孩子自己仿編詩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圖片,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一句句詩歌創編的有模有樣。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兒都會從常見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來詮釋秋天的色彩,但幼兒對一些平常不關注的事物不會引發他們的思考,因此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引起孩子們創編的興趣,這些活動前的思考讓我得教學更加嚴謹、細致。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了解并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并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與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非常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與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與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與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非常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與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與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說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后”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并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與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范,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采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說: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愿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并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么不快樂?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了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么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么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采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鑒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于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了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么?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并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么?(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非常感動、非常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么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么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么?(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并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非常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非常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么;(2)為小朋友做什么;(3)為老師做什么。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制作“微笑”標志: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學習各種姿勢,跑、走、跳等,學會各種形體動作,會朗誦兒歌。
2、熟悉教室內的設備,并了解它們的名稱。
教學準備
1、各種工具幾套。
2、幼兒用書一本。
教學過程
1、出示工具,并告訴幼兒的名稱。
如:孩子們,你們看,我這里放了幾套工具,它們分別是小板凳、皮球、油畫棒、呼啦圈、氣球、積木。
2、引導幼兒去接近這些物體。
如:老師現在就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排好,過一會我要它們都打亂,看哪個小朋友能幫我把它們的位子找出來,然后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它們剛才的位置上。
3、通過游戲找位置的環節,引導幼兒的記憶力,觀察力,培養感官性。
如: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摸它們,然后給它們找位子。不過那個小朋友要一邊摸,一邊跟我說,幼兒園,真好玩,摸摸這摸摸那,摸摸皮球走回來。
4、發號命令,引導幼兒作出各種動作。
如:現在我再請這位小朋友摸摸皮球跑回來,跳回來,小鳥飛回來,小兔蹦回來等等,再次激發幼兒的樂趣。
5、出示幼兒用書,邊指圖片邊引導幼兒跟著朗讀。
6、創編兒歌。
如:大西瓜真多呀,拍拍這,拍拍那,拍拍聲響地抱回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小兔家的窗》,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說一說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學分析:本篇故事講述了小兔與窗的故事,通過描寫小兔用冰塊做窗,表現了小兔天真無邪的特征。而小熊貓與小兔的對話中,又告訴幼兒冰易融化的特點。整個故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故事結構清晰,內容層層遞進,讀起來流暢連貫,易于上口。
2、學情分析:本篇故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性。以小動物的口吻講述故事內容,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中班幼兒處在語言和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詞匯量較豐富,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通過讓幼兒學習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冰"融化"的特點,以及知道玻璃窗才是最牢固的這一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育內容的范圍與要求,《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就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
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
3、情感目標:感受傾聽他人的美好感情,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手偶一個、教學掛圖一幅、課件一份、幼兒的教具學具(圖書、圖片、頭飾等操作材料)
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對冰的形態、結構有過初步的了解。
三、說教法學
法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情景表演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占主要地位,因為中班幼兒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活動內容的印象。
四、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與實施,我將本次活動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指偶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分段學習,熟悉內容;三是完整傾聽,理解內容;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遷移,結束活動。
一、指偶導入,激發興趣師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她是誰呀?(小兔),這只小兔怎么樣啊?來,我們和小兔打個招呼吧!
師:(師為指偶配音)小朋友們好,見到你們真高興,我用大蘿卜蓋了一間房子,可是……師:可是怎么啦?誰來猜一猜?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指偶是中班幼兒比較喜歡也愿意操作的一種教具,同時,教師的配音以及指偶動作的表現,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也能夠將幼兒帶入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去,這就為接下來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分段學習,熟悉內容
1、學習第一段:小兔用大蘿卜干了什么事情?可是,這個房子有什么特點呢?冬天到了,小兔怎么樣?(凍得直發抖),小兔發抖的時候看著窗戶說了什么話?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凍得發抖的樣子(邊說邊做動作)。
2、學習第二段:小兔這么冷,她會想什么辦法呢,誰來猜一猜?這些都是小朋友的想法,我們來聽一聽小兔自己是怎么做的。小兔怎么樣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搬了一塊冰,裝在窗框上)。小兔這時候的心情怎么樣啊?為什么?(很開心,因為有窗子,冬天她就不冷了)
3、學習第三段:
1、學習前先設疑:你們覺得小兔的窗戶會不會一直都在啊?為什么?
2、學習內容后提問:春天來了,小兔發現窗戶上的什么不見了啊?(冰),為什么會這樣呢?(到了春天,天氣暖和,冰會融化)。呀,小兔這時候心情怎么樣啊?(急得哭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著急哭的樣子。小兔心里真難受,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幫幫她呢,讓她的窗戶一直都存在?
4、學習第四段:小熊貓指著地上的水,他是怎么和小兔說的呀?裝上玻璃,你們覺得窗戶會不會再消失不見了呀?(不會了),為什么呢?
(第二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在看看、聽聽、猜猜、說說、演演的過程中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從而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幼兒想象與思考在前,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完整傾聽,理解內容師
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應該叫什么名字呢?《小兔家的窗》。那讓我們完整地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播放課件)師:好,現在,誰再來說一說,小兔的窗怎么會不見的呢?
(通過課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內容,而問題的提出,則是進一步的學習思考,當然這是建立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所作的提問。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幼兒知識接收的多少)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
今天,老師準備了頭飾,哪個小朋友想做兔子的,就到左邊來,哪個小朋友想表演熊貓的,就到右邊來(幼兒自主選擇表演的角色,教師為他們戴上頭飾)。
1、請一組幼兒表演。
2、再請2--3組幼兒表演(本環節,主要讓幼兒在自主選擇角色、自主表演的過程中,感受文學活動的趣味性,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同時也是幼兒對所學內容的一個反饋。)
五、情感遷移,結束活動師
呀,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喜不喜歡呀?最喜歡故事中的誰,說一說你的理由?(小兔,因為她很可愛;小熊貓,因為他很聰明,知道很多知識)。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要不要多學習本領呀?這樣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和小兔去她的家玩兒吧。
(在對本次內容小結過后,有一個情感的遷移,同時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讓幼兒始終快樂學習。)延伸活動:
1、領域滲透:在語言區將故事做成故事盒,供幼兒課后繼續自主去講述故事內容。
2、家園共育:家長同幼兒講述一些蘊含科學哲理的故事,有條件的可以帶幼兒實際去感受物體不同狀態的表現。
五、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8
一.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搖籃,描寫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利用散步、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 學情分析:
本班幼兒以四到五周歲兒童為主體,這一年齡段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方式多以無意注意為主體,觀察力隨自身的興趣產生或結束,并喜歡模仿,而且模仿出色,語言學習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這一階段的幼兒中,想象力多是在游戲、制作、觀察活動中有所發現而產生的突發奇想,所以在教學上要緊緊結合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來進行。
三. 教學目標: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2、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的含義有豐富的知識性,用是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教學難點是:正確的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節奏和語言情緒進行詩歌的創編。語言教育能力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已經有了部分提高,幼兒往往不滿足于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就必須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四. 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游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 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羈絆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么游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愿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游戲運用制作了教學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游戲"模仿動作"。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云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里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致的想象時,設計了游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最后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游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 視聽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站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艷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喲而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探究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哪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范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并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游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在反復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愿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 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于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于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9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里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征的知識經驗。
2、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游》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并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游去》、《春回大地》、《郊游》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么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干什么?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于探索的精神等。基于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游,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征,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里,在不同的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發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游》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游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么?”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里怎么樣?”“它會怎么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了,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后,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 幼兒自我發現后。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里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么季節醒來了?為什么?”本環節主要是借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了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并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并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了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后,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里”,共同布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后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后,聽著《郊游》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里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后,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里,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里,大自然里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秘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以上即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0
活動目標
(1)借助誦讀、看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認識牽牛花的生長特點。
(2)利用掛圖,學習理解新詞:籬笆。
(3)通過理解誦讀兒歌,使幼兒獲得快樂。促進幼兒活潑開朗性格的形成。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能從中得到快樂。達到正確的背誦。
活動準備:
牽牛花爬上高樓,樹梢,東墻的掛圖一幅,活動牽牛花一朵;綠細繩,筷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觀察掛圖,初步感知畫面內容
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好看的畫,想看嗎?
那好,先答應老師兩個條件:
1、要安靜的看,不要出聲音;
2、要認真地看,把話的內容都記到腦子里去,老師要問的。能做到嗎?
(幼兒觀察掛圖)
提問:你從畫上看到了什么?
根據幼兒答案,介紹高樓高,樹梢長,東墻滑,籬笆細的特點。
二、牽牛花的生長特性
提問:牽牛花為什么要爬到別的東西上面呢?
(用綠細繩和筷子演示,使幼兒明確牽牛花的蔓細長,軟,不能自己站起來,所以必須纏繞著別的物體往上爬。)
三、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體會兒歌中的快樂氣氛。
(1)激發興趣。牽牛花有的爬上了高樓,有的爬上了樹梢,有的爬上了東墻,有的爬上了籬笆。可是有一朵牽牛花,卻哪也沒有去,她在那呢?小朋友看(出示活動牽牛花,貼于掛圖中的地上),她為什么躺在這呢?聽老師來說一首兒歌。
(2)示范朗誦,理解兒歌內容。
提問:牽牛花為什么躺在地上?
小結:引導幼兒總結原因,結合開始部分中高樓高等的特點。
(3)學習兒歌。
跟老師看著掛圖一起說。
老師小聲說,小朋友大聲說。
請一個小朋友看著掛圖領大家說。
(4)聯系鞏固
老師一句,小朋友一句連接說。
(5)活動延伸連鎖調
提問:老師說的一句的前面和小朋友說的一句的后面是怎樣的?
這種兒歌叫什么名字?(連鎖調)
我們以前也學過一首,叫……?(小苗圃)一起說一下。再說一遍牽牛花,比較其異同。
小結:明確類似特點的兒歌叫連鎖調,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幫助小朋友找這種兒歌,然后教給老師說。
附兒歌:牽牛花,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墻;東墻滑,爬籬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
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猜謎引出牽牛花,孩子們很熟悉牽牛花一猜就對。接著我簡單介紹牽牛花的特征,這樣孩子們對牽牛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把牽牛花有幾個花瓣漏了,還應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變了以往邊教邊折的方法,而是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步驟圖,請個別幼兒一個一個步驟探索、交流折牽牛花。給了孩子強烈探索的機會,增添了孩子學習的欲望。
接著,幼兒制作牽牛花。在操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較好,特別是在翻出花朵時,開始時有幾個孩子還在擔心請我幫忙,經過我的鼓勵大多數幼兒都能正確的制作出來。而且也越來越精細。
最后,展示作品,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就算一開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沒關系,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首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意圖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天冷了,幼兒也會自己思考或者問老師:"冬天來了,小鳥去哪里了呢?",而《大樹和小鳥》這首詩歌就很好地回答了幼兒的這個問題,整首詩歌描繪了大樹和小鳥間共同生活、快樂游戲的畫面,既表現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又體現了動物和植物間親密友好的'情感。詩歌結構清晰,句式對偶,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童趣性。
2、學情分析:整首詩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和年齡特點,中班幼兒正處在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具備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過讓幼兒學習詩歌的句式,感受動植物友好相處的情感,從而萌發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系(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情感目標:體驗詩歌活動帶來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我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讓幼兒"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系"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將活動的難點定位于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創編"。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圖譜一份、課件一份、自制教具一份、音樂一份、教學掛圖一幅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已玩過大樹和小鳥的音樂游戲(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驗基礎,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說教法學法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情境表演法、自主學習法、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占主導,因為中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地探索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過程。我將活動過程共分為五大環節:一是音樂導入,激發興趣;二是課件引入,自主探索;三是完整欣賞,動作表演;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寓舞蹈,結束活動。這些環節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得到逐一展現。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音樂導入,幼兒與教師一起玩"大樹和小鳥"的游戲。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小鳥,小鳥圍著大樹做一些親密動作,如:捉蟲、抱抱等等)師:小朋友,剛剛我們做了個大樹和小鳥的游戲,你們開心嗎?大樹和小鳥真是親密的好朋友,今天呀,大樹和小鳥又在做游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游戲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也能很好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一開始就讓幼兒產生學習的欲望,對于活動的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二、課件引入,自主探索1、播放無聲課件提問:畫面中,你看到了大樹和小鳥在做什么?(如幼兒說大樹在笑,小鳥好像在唱歌,教師就說:"好的,那我們一起來學大樹笑笑。大樹在 笑,小鳥就為她伴奏,我們也來學習一下小鳥吧。)師:小朋友觀察很仔細,我們這次一起邊看邊聽聽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同時注意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2、播放有聲課件師:現在,誰來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將詩歌內容自己呈現出來,而教師則是起支持、引導作用,同時將內容以圖譜的形式展現在黑板上。)(這一部分,先讓幼兒感受畫面,嘗試將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而后,再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內容與畫面結合,并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圖譜"這一形式,也比較清晰明了。)三、完整欣賞,動作表演1、完整欣賞詩歌(出示掛圖)2、師幼共同朗誦:教師讀前半句,幼兒接后半句3、女孩讀前半句,男孩讀后半句(通過出示掛圖,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意境。第一遍教師完整朗誦,讓幼兒加深總體印象,第二遍則是師幼共同朗誦,增加了互動,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幼兒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這么美的詩歌,大樹又想和小鳥一起來表演了,小鳥們,你們愿不愿意啊?(教師詢問幼兒)1、師做大樹,幼兒做小鳥(邊朗誦邊做動作)2、請一名幼兒做大樹,讓大樹自己選擇一些小朋友做小鳥3、分組表演:分成四大組,每組選一名幼兒做大樹,每組的剩余幼兒就做小鳥(這一環節,教師先帶領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讓幼兒有了總體的感知之后,就將主動權歸還給幼兒,讓幼兒來體驗大樹的感覺。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個別差異和群體需要,所以第三項則分組進行,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大樹和小鳥間的親密友好。)五、情寓舞蹈,結束活動師:大樹和小鳥真是友愛的好朋友,好了,小鳥帶領樹媽媽一起回到座位上吧。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么呀?你們喜歡嗎?大樹和小鳥這么友好,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啊?
師:讓我們一起為大樹和小鳥跳一支舞吧。(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結束活動)(最后一環節,先是對活動的總結和情感的遷移,而后,則是讓幼兒在動作和音樂聲中表達自己的快樂。也是對詩歌快樂氣氛的一種延續……)
五、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
1、在美工區為幼兒準備圖紙,讓幼兒在課余時間將詩歌內容表現出來
2、語言區可以將詩歌和圖譜裝訂成冊,供幼兒閱讀和欣賞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幼兒繼續復習詩歌《大樹和小鳥》,同時欣賞其他的詩歌。有條件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游戲。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2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的名字叫王歆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微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等環節來展示本節課的說課。
一、 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而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編制生動有趣的情節來反映生活。其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易于被幼兒接受。《小蝸牛的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選用了幼兒所熟悉的小鳥、大象、小兔子等動物形象,以小蝸牛的內心想法、行為活動為主線展開情節講述。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說學情分析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發展,能夠比較好的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但是此階段幼兒理解水平有限,要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還純在一定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
按照《新綱要》的教育木匾,并且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情感目標:體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朋友間的友愛,樂于幫助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
2、能力目標:提高欣賞童話故事的能力,并且發展感受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能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四、 說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活動的重點、難點如下:
1、活動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并且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
2、活動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3、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等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通過引導,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五、 說教學準備
一)物質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二)知識經驗準備:中班的幼兒已經能看懂單一的圖畫,并能夠根據畫面說出有什么東西,發生率什么事。
六、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主要采用里如下的教法:
1、直觀演示法: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范,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是幼兒通過直接觀賞故事圖片來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講述法: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激發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3、討論法:教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
4、提問法:提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
二)說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采用觀察法、發現法、講述法。
1、觀察法:幼兒仔細觀察故事的畫面,了解故事講述的內容,大致理解故事內涵和情節。
2、討論法:幼兒通過與同伴一起交流討論故事里講述的內容,大膽猜想,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
3、講述法:幼兒在大致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且嘗試復述故事。
七、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出示兩張表情(微笑、哭泣)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么?
在此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
【設計意圖】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并且引出主題。既能激發幼兒積極聽講的興趣,也將活動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
二)進行部分:講述故事內容,提出具體問題。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出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 (2)故事有那些角色;
(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2、分段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教師分兩次提問(播放課件前,播放課件后):
(1)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大家知道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么? (2)朋友感到怎樣?
(3)咦?看看小蝸牛這怎么了?猜猜它為什么不高興?(播放故事錄音:小蝸牛不開行的原因)
(4)小朋友們來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結合經驗充分想象并講述,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合作討論。
3、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欣賞結束,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逐級提問
(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 (2)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
(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
教師逐步引導兒童理解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但它有幫助朋友的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于是就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教師要著重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并且進行情感教育。
【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解決活動重點。
三)結束部分: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更深刻的理解故事主題
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幫助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
(1)我為爸爸媽媽做了什么; (2)我為小朋友做了什么; (3)我為老師做了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簡單表述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并且激發幼兒主動幫助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興趣。并且解決活動難點。
八、說活動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幼兒理解了《小蝸牛的微笑》的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并且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信幼兒會更主動的幫助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3
教材內容分析
聲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聽見,讓幼兒了解聲音的多樣性,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教育資源來源豐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們都能使其發出聲音,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獲得切身的體會。本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區分樂音和噪音。
幼兒情況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動聽的聲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關注,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習與求知欲,我們便可利用這個興趣點,結合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身體驗、探索并發現聲音的多樣性,并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引導幼兒探索使物體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3 辨聽一些常聽到的聲音,區分樂音和噪音。
活動準備
1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2帶錄下不同聲音以及樂音和噪音。
3 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等。
4安靜的標志。
活動過程
首先以小猴子的謎語導入課題,目的是讓幼兒說出耳朵的作用,可以聽聲音。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并模仿這種聲音。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
3讓幼兒運用老師所準備的材料進行研究、探索。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欲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4讓幼兒知道悅耳動聽的聲音叫樂音;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噪音。
5放錄音,幼兒聽樂音和噪音。
6讓幼兒了解噪音對我們是有危害的。說說怎樣減少噪音。
7認識了安靜的標志,并了解了安靜標志的用途。
活動延伸
幼兒動手制作安靜標志。
教學反思:
xxx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秋風吹》,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材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語言教材。這首小詩明快清新、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可以借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秋天的景色有所了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秋天樹葉的變化,可以讓幼兒學學小樹葉飄落下來的樣子、蝴蝶飛舞的動作,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拾落葉的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嘗試朗誦詩歌。
4、豐富動詞:吹、飄、飛。
教學的重點是: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內容淺顯、含有粗淺的知識性,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秋天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自然了解秋季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愿意朗誦。
難點:理解動詞的實際含義并會應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通過豐富動詞,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模仿與動詞有關的各種動作,使詞匯的豐富游戲化、趣味化、兒童化,通過孩子自身的肢體語言進一步加深對動詞含義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構建了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趣味游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完整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趣味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
那么,趣味游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愿望的最好途徑。活動中,我請幼兒扮演小樹葉,秋風吹來隨優美的音樂自由表演,音樂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這片小樹葉像什么?通過這個游戲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別致的想象。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安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小樹葉奇妙的想象,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設計了提問:“你看到的小樹葉飄下來的時候像什么?”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范朗誦時,教師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詩歌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完整跟誦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在集體的面前進行表現,聲音自然的朗誦給大家聽。從而鍛煉幼兒的膽量和展示自我的表現精神。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注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
在示范朗誦中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自由大膽表演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敢說。
四、教學程序
總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拾落葉活動導入,以親切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肯定幼兒幫助孔爺爺做事,使幼兒園的環境變得更美麗這一助人為樂的做法。然后,設置疑問:小朋友在哪兒揀到的這些樹葉啊?樹葉為什么會在地上呢?從而啟發幼兒對季節的變化、植物的變化產生好奇心。第二部分,是分析理解詩歌部分,這一部分共分五部。
第一步,利用課件,教師配合語言的講解,幫助幼兒了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拓展幼兒知識面,實現課程間的整合。看后,再回到秋天這一季節,提問:秋天,小樹葉都怎樣了?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講出秋天樹葉的變化,此環節順利過渡到下一步。
第二步游戲《秋風吹》。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秋天的小樹葉,播放“秋風”的音樂,秋風吹來了,小樹葉隨音樂自由表演。游戲中,老師自然的配以詩歌中的語言:秋風秋風輕輕吹,樹葉樹葉飄呀飄。秋風吹來了 ,這片小樹葉好象在空中跳舞;這片小樹葉好象一只小燕子;這片小樹葉跳累了,躺在了大樹媽媽的身旁。音樂停止,提問:你象什么?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的說一說自己的變化。有的幼兒說:自己像一只小蝴蝶。教師自然引導過渡到下一步:xxx小朋友說他扮演的小樹葉象一只蝴蝶,飛呀飛!到底象不象蝴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第三步,欣賞課件,為幼兒創設詩歌中所蘊涵的美好意境,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落葉形象的比喻。欣賞后配合提問:你看到,小樹葉象什么?(象蝴蝶)有多少蝴蝶呢?老師:不是一只蝴蝶,是許多蝴蝶,我們可以這樣說“一群蝴蝶”。 學說詩歌中的語言:好象一群小蝴蝶。教師進一步追問:小蝴蝶在干什么?(飛)問:怎么飛?會飛的昆蟲或者飛禽都有什么?(翅膀)對!那它是怎樣飛的呢?學說:張開翅膀飛呀飛。
第四步,利用多媒體,完整欣賞詩歌錄音。在幼兒的頭腦中對詩歌中的意境構建一個完整的美好印象,幫助幼兒加深記憶。
第五步,是師生一起朗誦詩歌,表演朗誦或分組朗誦。教師配以:“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象蝴蝶一樣的小樹葉,秋天才變得那么美麗”的激勵性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到集體面前進行表演。活動中,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詞啟發幼兒想象,因為幼兒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的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發揮其想象的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目前,通訊設施非常發達,朋友間經常以電話聯系,打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中班上冊幼兒年齡偏小且現在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現粗心大意的行為,所以這一游戲既富有時代特征又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小老鼠打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為:
1、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游戲的語言易于幼兒模仿學習。
3、通過游戲,幼兒能感受一些禮貌用語的用法且學習怎樣打電話。
4、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體會到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教學目標:
1、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2、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游戲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著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中班上冊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說了半句話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說了,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布置小老鼠的家:墻上掛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著娃娃家的廚房用具及一部電話機。(這是為情景表演而準備)
2、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好情境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境表演而準備的)
3、玩具電話機每個幼兒一部(這是為幼兒玩游戲而準備的)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邊用手當話筒邊唱《打電話》這首歌。但是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樣說,既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雖然想打電話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好電話。因此,我通過這次游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餓環節: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一種神秘的口吻介紹幼兒即將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們喜歡看表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鼠家發生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游戲內容,并再次觀看表演。
首先我提以下兩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剛才,你們看見了一些什么?
2、小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為什么小老鼠打電話卻來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發現小老鼠撥號不專心”)除了撥錯電話號碼外,還有什么地方也說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觀看表演,而后提問:“小老鼠打電話是怎么說的?它為什么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小老鼠要怎么打電話才能把好朋友請來呢?”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間的對話 ,從中體會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疑、再次觀看表演,而后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幼兒相互間玩打電話游戲,練習對話。
隨著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很想自己親自嘗試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幼兒 自由結伴玩打電話游戲。“小朋友,你們想打電話嗎?你是怎樣給好朋友打電話的呢?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電話游戲吧。”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6
設計意圖:
今天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于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并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于是,我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甜蜜的家》。
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和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也就更難懂得如何去愛家了。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后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1、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么了?它為什么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么說的?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大象又是怎么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么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后,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里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后,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后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7
一、說活動設計思想
幼兒語言的發展和幼兒的想像的發展關系密切,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從而使幼兒的想像力也能得到發展,而認知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在以往的語言活動中常常是教師的語言多,幼兒的語言少,結果幼兒的思維和嘗試的機會就少了,創造性也沒有了,這樣會大大阻礙幼兒的思維發展和語言發展。因此,要注意語言交往的發展、運用語言的能力,根據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培養幼兒創造思維能力。為此選擇語言文學活動“老鼠三兄弟”,旨在讓幼兒在欣賞、理解、體會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他們的想像力。
二、說活動教材
這個故事敘述了老鼠三兄弟看到鼠妹妹穿著破衣服就悄悄地讓裁縫把漂亮的布做成了女式服裝這樣一件事,非常溫馨和感人。故事所表達的精神對道德意識還往往處于自我中心的當今的獨生子女應該具有較強的心靈震動。這一形象對中班幼兒來講是能夠接受和體驗的,有利于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態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展孩子的詞匯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整篇童話語言通俗,主題單純,充滿生活情趣。更巧妙的是:作者設置了一個懸念“你給我做……”做什么呢?作者沒有直接把三兄弟讓裁縫做女式服裝的對話告訴幼兒,這留給幼兒一個想像、思考的空間。
中班幼兒有意注意開始發展,復雜句發展較快,詞匯增加,能用完整、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想說的事,喜歡欣賞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用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擴展想像,嘗試創編。希望通過這個故事來提高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并尋求不同角度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地想像,表現自己的情感。
三、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樂于助人的角色形象。
(2)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各種詞匯(時髦、灰溜溜等),并能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道理。
2、重點: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樂于助人的角色形象。
3、難點: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過一系列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CAI課件,故事中有關角色形象。
五、說活動流程
活動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設問:三兄弟得到一塊漂亮的布,他們準備用這塊布做什么呢?
設計意圖:幼兒的學習是建立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和新舊經驗的結合上。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運用提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講述。既是啟發幼兒積極地仔細地聽,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
目標:通過提問、討論,引出活動的主題,激發幼兒對故事欣賞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伏筆。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講述故事到懸念處,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老鼠三兄弟會對裁縫說什么?
設計意圖:懸念的討論,不但給孩子創設寬松的語言談論的氛圍,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想急于知道故事的結果。此時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作隱性指導,切忌每一個問題由教師提出,幼兒回答。這樣幼兒會感到索然無味,被老師控制著,幼兒只能是被動地一問一答目標:這一環節中通過提問、討論、觀察、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幼兒在你一語、我一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節。此環節為幼兒提供了說話和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活動的目標。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設計意圖:感受老鼠三兄弟的美好形象,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著想。
目標:讓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感受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脈絡,解決難點。
4、活動經驗的遷移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鼠妹妹穿著比我們好看?
設計意圖:使幼兒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脈絡。
目標:讓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感受進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脈絡,解決難點。
5、活動延伸:可以圍繞“如果你有一塊漂亮的布,你準備怎么辦?”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形式,讓幼兒從自身出發,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目標:讓幼兒進一步強化幼兒關心、愛護別人的情感。
六、說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故事所表達的精神對道德意識還往往處于自我中心的當今的獨生子女具有較強的心靈震動。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
3、討論交流法的運用。“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于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所以引導幼兒采用了“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教師講述故事到懸念處,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8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耳朵上的綠星》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展孩子的詞匯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從能力上,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
2、從情感上,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教學難點是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ppt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游戲等教學方法。
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采用角色游戲法是因為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ppt。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ppt,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著想。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并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臺表演唱歌,請小朋友幫它出出主意,怎樣才能打扮得很美呢?(請幼兒討論并說說)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到“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他真好。”通過提問:a、小松鼠來到花園里想怎樣打扮自己?b、小松鼠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c它為什么不用花草打扮自己?d、這件事被誰看到了,它們怎么說?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2、到“小松鼠從來沒有這么漂亮過。”提問:a、小松鼠怎么會這么漂亮?b、小松鼠耳朵上閃亮的綠星是什么?是從哪兒來的?
3、到結束,提問:小松鼠上臺表演了,為什么臺下的觀眾都驚呆了?
三、看ppt,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著想。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完整欣賞故事,有利于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到底是什么?螢火蟲為什么要扮成閃亮的綠星停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揭示出了小松鼠因為善良美好也得到了螢火蟲的回報,請小朋友談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對待人和事物,進行思想提升。
四、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布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么美好《母雞太太和兩個蛋》幼兒園語言教案的內容,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故事中講述了母雞太太為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小雞知道媽媽的辛苦在蛋殼談論怎樣回報媽媽,喚起幼兒對母親愛的情感,使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么美好這個故事,語言精練優美,抓住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這一關在鍵點,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2、能力目標:要求幼兒能簡單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大膽地運用已有生活經驗理解和回答問題。
(三)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本課的重點。由于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所以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要求幼兒能簡單地學習故事中小母雞和小公雞的對話語言。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愿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母雞和小雞們的語言,滿足幼兒樂于表現的愿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采用了"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等"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于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所以引導幼兒采用了"討論交流"的學習方法、而興趣是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還引導幼兒采用了"興趣導學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的能力。
活動準備是:
1、母雞家背景圖;2、母雞,小母雞,小公雞,雞蛋圖片和頭飾;3、模擬雞蛋;4、錄音機,磁帶。選擇以上直觀教具是為了激發幼兒想象力,營造寧靜溫馨的氛圍,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學習過程
師生的雙邊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過程化、經驗化及主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少"一點,"引"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只母雞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么,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咯咯噠》(5分鐘左右)
剛才聽著音樂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里讓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引起幼兒的興趣。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
文學作品與音樂本是一家,通過音樂與故事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兒,以歌表演中可愛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趣,引出故事內容。
第二部分、模仿想象:啟發幼兒學學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為后面表演鋪墊,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使孩子們表演起來更活臨活現增加表演的趣味。
(一)聽聽、說說:
(1)欣賞故事,記住故事主要情節;提問"我是母雞太太,小朋友喜歡我的故事嗎?記得故事里有誰呀?"
(2)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圍繞重點、難點開展活動。
說說母雞太太怎樣愛小雞,小雞是怎樣愛母雞太太,重點鼓勵孩子說說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設計此步驟的目的是:
1、先讓幼兒完整聽第一次故事,暫時不出現教具以免影響幼兒的注意力。
2、出示教具講述第二次故事,借據教具幫助幼兒。
3、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互相交流和啟發性語言的運用,引導幼兒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情感體驗:"母雞孵蛋",帶孩子一起體驗媽媽愛小雞,小雞愛媽媽的情感。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
1、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表演、講述的時間和機會,滿足幼兒樂于表現的愿望。
3、用表演形式激發幼兒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四、教學特色
1、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為孩子的"學",將培養孩子的能力貫穿活動始末。
3、充分利用分組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形式,限度地為每一個幼兒創造理解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20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如:找圖形、給圖形涂色。)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二、說教法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2、開展區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開展區角活動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直觀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易于感知。
3、讓幼兒自己動手,找找、玩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4、創設一定的難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我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設置一定難度,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后才能跨越過去,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梯形的活動中有一個給小客人喂梯形餅干的環節,我設計了讓幼兒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這里就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干,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指導過程中能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游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三、說教學活動流程:
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三)、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四、活動過程:
1、通過尋找、涂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2、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干,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干,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教師在旁注意檢驗)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1-20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秀說課稿11-04
幼兒園語言中班說課稿10-25
幼兒園說課稿語言中班10-25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0-24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11-19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05-09
幼兒園中班語言《微笑》說課稿06-26
幼兒園中班語言規范說課稿08-26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化說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