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通用1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
一、說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美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依據《規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本次藝術活動的目標為:
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美、造型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現出插花藝術的美。
二、說選材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兒也非常愛花、愛草、愛葉,經常畫它、唱它、撫摸它,擺弄它,這是幼兒“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藝術插花的啟發,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插花“搬”到我們的教育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選擇了插花藝術活動。
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嘗試的欲望。
三、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設計中我主要運用了邱學華先生提出的根據濃度教學法“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組織教學。先練――是讓幼通過看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技能。后講――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愿望
運用創設嘗試環境的方法,讓幼兒觀察各種插花,激發幼兒愿意嘗試的積極情感。
第二,給幼兒各種嘗試材料
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我讓幼兒根據觀。
察后的感受嘗試插花,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選擇、操作。幼兒嘗試后,讓幼兒自己比較、討論、講述。
第三,教師講解
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也就是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練后講”,經過我的講解示范,總結出正確的插花方法,幼兒在正確方法指導下再進行嘗試。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設置豐富的插花藝術環境,讓幼兒觀察插花的造型、顏色。
等感受其藝術美,懂得怎樣插花才好看,從中體味大自然可以創造美,人們通過勞動也能創造美。其次在幼兒觀察認識的基礎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與工具,介紹其功用。讓幼兒嘗試插花,從中了解幼兒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兒有秩序,互相謙讓,按需要選取材料。幼兒操作完畢,我從幼兒的作品中挑出幾盆,對照范樣討論,怎樣才更好看?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尋找答案。然后教師示范,知道花朵顏色有深和淺,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選三個主枝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選擇合適草,葉類搭配襯托。
在老師示范后,幼兒再次嘗試,放上輕柔悅耳的音樂,讓幼兒置身于優美的聽覺藝術中,對個別忽略插花規律的幼兒及時予以幫助,讓他停下來,與范樣做比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使每個幼兒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兒插花作品進行欣賞,自由討論,然后再請三、四名幼兒在集體前講講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優點和理由。通過欣賞與講評,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美的欣賞與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啟發幼兒把自己創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兒園的各個地方,讓大家欣賞通過自己勞動創造的美。
整個教學活動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嘗試、比較、討論、講述,通過幼兒的自身的活動掌握了插花的要點,使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2
一、說設計意圖
普洱民族文化多元豐富,佤族是云南的獨有民族之一,而我所實習的幼兒園就在普洱西盟佤族自治縣,每年4月16-18日普洱西盟縣佤族自治縣都舉辦佤族木鼓節。合理地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挖掘本地的優秀民族文化藝術,將其融合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豐富幼兒的認知,從而使幼兒逐漸對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我所在實習幼兒園一直嘗試研究的園本科研課題內容。"木鼓舞"是從佤族人民祭祀、生活、生產勞動中演變出來的,是普洱西盟佤族文化中一塊瑰寶,咚咚的木鼓聲和不時的高吭歌聲、歡呼聲,伴著充滿激情的舞蹈,強烈地表現了佤族人民純樸的鄉土情感和執著追求的民族精神。舞蹈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渾厚高亢,非常熱烈而具有感染力,能激發孩子參與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從佤族最具特色的木鼓舞第三段"敲木鼓"中提煉出適合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試圖通過與"敲木鼓"的接觸,讓孩子在熱烈、歡快的氛圍中,感受佤族木鼓舞的藝術魅力。
二、說活動的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整個活動都是在以幼兒前期對佤族民俗風情、木鼓舞的產生背景以及表現風格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根據《新綱要》強調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以及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從認知、情感、能力方面設計了適宜的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木鼓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樂,進而產生對身邊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
2、技能目標:初步學習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敲木鼓,嘗試舞蹈創編。
3、知識目標:復習運用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腳為主的基本舞步。
三、說活動重點和難點活動重點:
學習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活動難點:能結合節奏譜,準確的進行敲打并有所創新。
四、說活動準備定下目標后,我做了如下的`精心準備:
1、經驗準備:
①已觀看了影像《西盟佤山》,初步了解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了解木鼓的作用。
②已學會佤族舞蹈以甩手、走步和跺腳為主的基本舞步。
2、物質方面
①和幼兒人數相當的自制小型木鼓與鼓槌
②音樂《阿佤人民唱新歌》、《加林賽》;
③圖譜一張;
④牛頭貼畫若干。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運用了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為幼兒搭建了一個自我表現,自我創新的舞臺,讓孩子們通過發現、欣賞、探索、創新,從而獲得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的節奏感、樂感、表演及自由創編能力相應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舞蹈藝術的憧憬和熱愛!本次活動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示范法:是根據舞蹈的難易,幼兒接受水平及教學階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和局部示范。示范前對幼兒提出要求,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模仿。
2、練習法:是指幼兒親身參加到舞蹈藝術創編活動中來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幼兒學習舞蹈的基本知識技能,陶冶情感、性格的基本途徑。在教師指導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基本動作、難點動作、分樂句和完整串排練習方法。在幼兒練習、掌握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分組、分角色、單獨練習方法。
(二)學法教學中,根據大班幼兒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我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以生活為源頭,創設了多種感受、表現的形式和渠道,讓幼兒自主探究與學習,發展自己的綜合潛能。借助木鼓,音樂、課件等手段,引導幼兒參與、模仿、表演,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主動學習。
六、說活動流程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積極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在活動中真正的動起來、跳起來,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中,為達到本節課的預期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一)活動導入把孩子帶入一種特定的學習環境中,讓幼兒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感受輕松、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能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學習。所以我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音樂聲中,帶幼兒跳著基本的佤族舞步進入"佤族村寨"(活動室)這樣的形式導入課題。
(二)、教師示范,幼兒學習基本動作⑴、首先請幼兒欣賞活動室里擺放的小型木鼓。
這里我采用的是啟發提問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的想象。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具體事物用語言描述出來或動作表現出來。之后我用簡潔的語言,引出學習內容,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教師演示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講清跳木鼓舞的要求:敲的時候注意握著鼓槌的中間,不能傷到旁邊的小朋友;二是在敲木鼓的過程中可加上雙膝彈動;三是在起始部分添加歡呼聲"喔呵|喔呵|"表示歡慶,最后結束時添加"喔呵",動作均為雙手持鼓槌兩側上舉。教師喊口令,練習兩次。這個環節我根據木鼓典型敲打法的難易,大班幼兒接受水平及教學階段目的的不同,我采用完整示范法。示范前我對幼兒提出要求,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模仿,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學習木鼓舞——敲木鼓的典型敲打法"。
(2)、請幼兒取出鼓槌,站到木鼓前跟著老師學習敲木鼓。
(3)、請幼兒六人一組自由組合,分組練習。
(4)、鼓勵幼兒進行新的創編,給予幼兒牛頭貼畫獎勵,帶領幼兒一起嘗試表演。這個環節我用的是有針性的別指導法,運用這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從動作美感,自主創編、大膽表現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然后請他個別示范,達到"以強帶弱"、"互相學習"的目的;對于能力稍差的幼兒,我從動作規范、完整連貫等方面給于個別指導,縮小了全班幼兒學習舞蹈的水平差距,增強幼兒對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對本次活動的難點"準確的進行敲打并有所創新"得于突破。
(5)、最后播放《敲木鼓》音樂,師幼共同表演木鼓舞:幼兒帶著喜悅的心情,加大動作幅度和力度,添加一些表現激情的動作敲木鼓,教師在幼兒的鼓點聲中跳起木鼓舞中女角的舞蹈動作,進一步豐富幼兒對木鼓舞的藝術認知。下面我給大家展示幾個舞蹈片段。
七、說拓展延伸
將小型木鼓、鼓槌和相關道具投放在活動區角"阿瓦部落",鼓勵幼兒嘗試木鼓的其他玩法。幼兒的興趣未盡,這樣的設計可以引領幼兒繼續學習佤族木鼓舞,為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專家評委指正,謝謝!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3
一、說設計意圖
為了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我們大班教研組經過研討圍繞我園目前上音樂活動中能讓小朋友熟記歌詞,并有感情的演唱,設計了這節課。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目標為:
1.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歌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2.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動難點: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四、說活動準備
圖片、歌曲磁帶、打擊樂樂器。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六、說學法
我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并根據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盡量營造寬松的環境,讓幼兒樂學。
七、說教學程序
根據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以故事導入,目的想吸引幼兒的興趣。
2、欣賞樂曲
在此環節中,我沒讓盲目的去聽歌詞,而是我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欣賞。
3、在情境中記憶歌詞。把歌詞變成一幅圖畫,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歌詞。
4、聽音樂試著打節奏為用樂器做準備。
5、最后進行樂器表演,從中感知節奏并體驗快樂。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4
說教材
樹葉是大自然的“書簽”,這些各式各樣 、形狀不一,五彩繽紛的落葉,能激發孩子們天真的想象,產生探究大自然的好奇心,為了增強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了增進孩子們對秋天的了解和喜愛,“樹葉拼圖”活動就這樣產生了。
說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并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征。
技能目標:能按正確的粘貼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感受制作中的快樂,動腦動手學習。
說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樹葉、彩筆、膠棒、畫紙、用樹葉拼好的圖形模板。
說教法、學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圖片演示法。
學法:操作法、體驗法。
說活動過程
教學思路:根據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我從五個方面引導幼兒制作。
觀察收集的各種樹葉,知道它們的形狀。
教師出示樹葉裝飾畫。
引導學前兒童學習制作粘貼畫的方法。
交代要求,學前兒童操作,教師指導。
結束貼畫,引導學前兒童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賞。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5
新《綱要》上說:“要引導兒童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臺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這里的孩子們都見過大海,能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游泳、玩耍,所以,他們對于大海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嘩嘩”的海浪聲,更是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選擇《大浪和小浪》這個活動內容。
《大浪和小浪》這一活動是根據新綱要中對藝術領域的要求而設計的,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幼師寓教于樂、兒童寓學于樂,各領域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兒童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原則,使活動氣氛輕松自由又具有藝術性。總的來說,本次活動可以用三個“快樂”來概括:創設快樂的活動,營造快樂的氣氛,引導兒童快樂大膽地表現。
一、說教材
(一)內容的選擇
新《綱要》上說:“要引導兒童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臺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這里的孩子們都見過大海,能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游泳、玩耍,所以,他們對于大海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嘩嘩”的海浪聲,更是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選擇《大浪和小浪》這個活動內容。
(二)目標的制定
兒童是在蘊涵豐富審美的刺激中成長起來的,能在適宜的環境中選擇并獲取適合他們發展的信息,并主動地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來,以展現他們的個性。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辨別音樂的低潮和高潮,通過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樂中情緒起伏的變化,盡情地融入游戲情景,在音樂中情緒宣泄得到平衡與滿足。
(三)活動的準備
根據大浪和小浪的特點,我選取了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小浪的音樂輕柔、緩慢并以還浪聲作背景,聽后給人以非常優美、舒適的'感覺;大浪的音樂比較急速,聽后頓時能激發兒童的情緒。為了給兒童創造一個逼真的環境,我選擇了藍色的綢布來輔助兒童進一步理解音樂,讓兒童的情緒得以宣泄。
二、說重點難點
(一)重點: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兒童用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活動前,兒童對大浪小浪已有了一定的感觀經驗,通過了兒童之間的談話、幼師的朗誦講述、音樂的欣賞、身體動作的表現、游戲等形式,兒童對大浪小浪音樂不同的力度有了較深的理解。
(二)難點:活動的難點是能合著音樂節拍玩游戲。特別是大浪的音樂,速度快,又易激起兒童的情緒,兒童在興奮的狀態下很容易忽視音樂的節拍自玩游戲,所以在欣賞理解音樂后,幼師還要用適當的語言提醒兒童,用鼓勵表揚的語氣來引導兒童,從而解決難點。
三、教法學法
整個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藝術、健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啟發兒童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一)正確示范法
示范法對老師來說是示范,對兒童來說是模仿。兒童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適當提供正確的、熟練、富有表情、能正確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示范,供
兒童模仿,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但一個兒童都是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資,都有創造的需求,所以示范要適當,不能只讓兒童單純機械和模仿,排除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更不能排除兒童對主體對元素的能動發現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組合能力。
(二)游戲法
大班時期,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兒童對音樂方面的喜好。通過觀察發現,兒童在戶外活動或與小朋友游戲時,會不自覺的唱起歌曲并隨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選擇了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兒童可以在玩中學會音樂游戲,這種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使兒童玩得高興,學得輕松。
四、活動流程
(一)說說海的故事
激發兒童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談話,為下面欣賞音樂及創遍動作做好鋪墊。
(二)欣賞分析音樂
讓小朋友欣賞音樂,老師配合朗誦講述一段海浪情景,語調與音樂情緒協調。老師運用表情引導兒童感受音樂力度、情緒發生變化,用手勢幫助兒童理解音樂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
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兒童用自己創編的動作進行舞蹈,給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兒童用不同的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游戲《大浪和小浪》
運用藍綢進行游戲,不僅提高了兒童的合作能力,又能讓每個兒童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兒童的情緒高漲,他們能在游戲中宣泄情緒得以滿足。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要求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于生活。美術活動《報紙魚》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幼兒可以通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從中了解認識各種魚的相關知識。這個教材的選擇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a、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b、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活動的重、難點:
因為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我把運用報紙剪裁出不同花紋來制作各種各樣的魚作為活動的重點,將在鏤空之處魚眼睛的固定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過程
順應孩子們的興趣點,制作報紙魚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有挑戰的。由于這次手工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活動剛開始,個別孩子逃避挑戰,還沒嘗試就喊“不會”,希望老師能夠幫他做完。老師用先看只教不幫的方法,把動手實踐的機會留給孩子,并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讓他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難首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花紋裝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魚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幼兒的作品在魚身的花紋設計、魚眼睛的粘貼上就出現了多種創意。沒有了一成不變的示范,沒有了千篇一律的.操作,沒有了如出一轍的作品,小池塘媽媽里的每條報紙魚都是那么鮮活,因為作品中包含了幼兒的想法,幼兒的嘗試,以及他們繼續挑戰的信心。
啟示:幼兒的思維創作能力是很強的,從幼兒的身上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沒有想到的制作魚的方法,其實老師在這個活動中也是一個學習者,我們在活動中共同學習著!有時老師遇到困難尋求幼兒的幫助也是很不錯的辦法。
三、說效果
在小池塘媽媽的情景中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將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媽媽的懷抱里,并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請個別幼兒大膽的說說喜歡的魚有哪些特點?美在哪里?從而體驗審美愉悅,還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用了什么辦法來固定魚眼睛,達到自我評價。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美術是幼兒表現自我,創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幼兒在美術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這次的“小荷杯”活動已經結束了,聽到了很多前輩對我的評優課指出的意見與建議,我會針對這些問題好好反思,進行改正,爭取更大的進步。
活動前夜提出了需要解決幾個問題:幼兒能否又快又獨立的將報紙卷成細細的紙棒?孩子卷出報紙條后能否卷曲成型?鏤空狀態下的魚眼睛怎么固定?魚身上的花紋設計怎么體現自己的特色?帶著這些思考,這次活動預想讓幼兒運用報紙和雙面膠等材料,組合進行“魚”的外形創作和花紋設計,引導幼兒自主表現,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富有個性的報紙魚。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積極動腦,將老師拋給幼兒的難題一個一個全部解決。
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插曲讓我很有啟發。
插曲一:幼兒剛開始操作,就有個別幼兒喊不會做,我就問他:“是哪部分不會做?”他告訴我后,我先讓他自己做給我看看,發現確實有難度時,我說:“我可以再做一遍給你看,請你仔細再看一遍。”我就把他所說不會做的部分示范一遍。“會了嗎?試試看,如果不會我可以再做一遍。”
啟示:這次手工活動有一定的難度,個別孩子逃避挑戰,還沒嘗試就喊不會,希望老師能夠幫他做完。老師用先看只教不幫的方法,把動手實踐的機會還是留給孩子,并鼓勵幼兒自己嘗試,讓孩子明白在操作中遇到困難首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插曲二:花紋裝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魚眼睛的固定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孩子的作品在魚身的花紋設計、魚眼睛的粘貼上就出現了多種創意:
作品1:魚身由直紙條隨意貼成,魚尾用紙片剪成鋸齒形,在花紋中比較突出;魚眼睛則直接貼在最靠近魚頭部的紙條上,雖然比例有些失調,但方法頗有新意。
作品2:粘貼魚眼睛時,直接用雙面膠做了底,方便快捷,這種方法讓周圍的同伴紛紛效仿。
作品3:用直紙條豎貼了幾條花紋后,撿了一些碎紙片貼在紙條上,比較聰明的做法;魚眼睛的粘貼采用在紙條上粘貼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7
一、教材分析:
這節活動選自《多元智能創意課程》大班第九主題《世界真精彩》中的一個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知道了龍的外型特征,學習運用剪刀剪出鏤空部分和對稱剪紙的方法剪出龍鱗,從中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的美。
設計思路:
本節課設計了:看看龍的圖案——說說龍的特征——學剪龍鱗方法———動手剪中國龍——欣賞評價作品五步,通過這五步讓孩子們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的美,體驗動手剪紙的樂趣。
重點:學習運用剪刀剪出鏤空部分和對稱剪紙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龍鱗。
難點:學習運用剪刀剪出鏤空部分和對稱剪紙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龍鱗。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本次活動目標為:
1、欣賞不同造型龍的圖案,知道龍的外形特征。
2、學習運用剪刀剪出鏤空部分和對稱剪紙的方法,剪出不同造型的龍鱗
3、樂于參與剪龍活動,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的美。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不同造型龍的圖案視頻,幻燈;剪刀、膠棒人手一個;白色A4紙、不同形態龍的圖案若干;展板一塊。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將運用啟發提問法、欣賞、示范、操作法等,讓幼兒學習剪龍鱗的不同方法,感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美。
2、學法:幼兒在與老師互動中通過談話、觀察獲得認知能力。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五步:
(一)、觀看視頻,了解不同造型龍的圖案
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欣賞生活中以龍做為圖案的物品。
(二)、經驗分享,說說中國龍的外形特征
在此過程中我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讓幼兒說說中國龍的外型特征。
(三)、模仿操作,學習剪龍鱗的不同方法
這一步我運用了示范法、講述法、觀察法讓幼兒學習剪龍鱗的不同方法。
(四)、趣味活動,嘗試運用不同方法剪龍
本步主要是讓幼兒動手剪出不同形態的龍。
(五)、作品展示,欣賞并評價同伴的`作品
最后,讓幼兒欣賞并評價各自的作品,感受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美。
反思:本活動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突顯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動手操作表達的機會較多。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為幼兒建立一個嘗試與交流的平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突出了活動的重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預設的目標。當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8
說教材:
《坐上我的小飛船》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成長快樂》里大班下冊里的一個音樂活動。樂曲歡快活潑,歌詞簡單易記,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本次活動中我結合《指南》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幼兒學習音樂以及對神秘太空探索的興趣。
2、幼兒嘗試創編邀請舞動作和部分歌詞,感受音樂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3、體驗跳集體舞的樂趣。
這三個活動目標的設置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即感性認識—實踐積累—理解升華。根據幼兒特點,設定培養幼兒學習音樂以及對神秘太空探索的興趣和幼兒能自由創編動作和部分歌詞為重點,同時幼兒能自由創編動作和部分歌詞也是難點。
說教法
記得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指南》中又說“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用到了以下方法:
1、游戲法——激發興趣,快樂學習。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引導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說學法
1、游戲法——積極主動,學玩結合。
2、觀察法——自發感知,自主認識。
3、合作法——相互交流,共享成果。
其中游戲法很重要,因為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要用游戲去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樂中求學。
說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觀看視頻
師播放“神九”發射成功的視頻,幼兒觀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用精彩的視頻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本次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師:小朋友在這個片段中看到了什么?請舉手來說一說。
(根據小朋友的發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其對太空的秘密有進一步去探索的興趣。)
二、游戲活動準備:根據歌曲,幼兒創編動作。
1、演唱歌曲《坐上我的小飛船》。
我們不是學過一首歌就叫《坐上我的小飛船》嗎?現在咱們一起表演一下,好嗎?(師幼完整演唱一次)
2、幼兒創編動作,師指導。
老師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創編舞蹈動作。同時,教師可巡回指導,及時表揚動作優美的孩子,并請跳得好的幼兒給大家表演。
(《指南》中指出:藝術領域里,幼兒“能用律動或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自己的情緒或自然界的情景”,我設置這個環節就是讓幼兒互相合作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整理動作。
三、游戲活動過程:創編歌詞,跳邀請舞“坐上我的`小飛船”。
1、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結伴舞蹈完成表演。
(《指南》中指出,幼兒在“藝術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讓幼兒和自己喜歡的伙伴一起來完成邀請舞。)
2、增加朋友(提升難度)。
師講解玩法:幼兒抽取自己喜歡的卡片,如果卡片上有“飛行員”的頭像,就扮演“飛行員”,帶上“飛船”的圖片站在圈內扮演邀請者,其他幼兒站在圈外扮演被邀請者。(邀請者人數比被邀請者人數少。)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各方面能力都已經有了很好的發展,這一環節就是一個綜合的表現與挑戰,讓幼兒知道活動中有規則,必須遵守等。)
3、幼兒抽取卡片,在相應的位置上站成圓圈。
4、播放歌曲,師幼一起跟隨音樂舞蹈。
5、引導幼兒創編部分歌詞,再進行舞蹈。
師:歌曲里唱到“小朋友,快快來”,你還可以邀請誰呢?歌曲里唱到“坐上我的小飛船”,你還可以邀請別人干什么呢?歌曲里唱到“穿過云,繞過山”,你們還可以看到什么呢?歌曲里唱到“月亮上面去游玩”,你們還可以去哪里呢?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教師巡視并了解孩子們的想法)
(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發散思維,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理解。)
6、選取個別動作和歌詞替換原來的并完整表演。
7、老師小結。
四、游戲活動延伸
1、觀看“神舟九號”成功發射的完整過程,講講自己知道的有關太空的秘密。
(首尾呼應,讓幼兒對太空的秘密有所了解,最大限度激發其好奇心。)
2、和家人以及其他好伙伴跳邀請舞。
(促進家園共育,讓幼兒感受到親子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9
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歌曲《拉拉勾》是《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大班下學期的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生動的描寫了兩個小朋友之間因發生了矛盾,從生氣到和好又高興起來的表情和動作。
2、活動目標:歌曲運用了切分音和休止符來表現幼兒的情緒變化,因此把握好這些也是學好這首歌曲的關鍵,因此我設置了以下目標: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與他人交往。
(3)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培養幼兒愛護動物,和動物作朋友的情感。
3、活動重難點:《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將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作為重點,探索在歌表演中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與他人交往作為活動難點。
說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音樂教育不是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情感,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組織活動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音樂欣賞法:我首先完整播放歌曲,讓幼兒進行聆聽、感知歌曲內容,激發其學習興趣。
(2)演示法:我通過范唱讓幼兒對歌詞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理解,以便幼兒更好把握歌曲的情緒變化。
(3)練習法:學唱歌去,讓幼兒感知切分音和休止符,并用這些去表現歌曲的情感,以此突破活動的重點。
(4)律動教學法:我讓幼兒合作創編動作,讓他們把歌曲內容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5)游戲教學法:孩子們喜歡把一切活動都變成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學習。因此我設計了“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游戲,讓幼兒戴上動物頭飾做游戲,既對歌曲內容進行了鞏固,又滲透了愛護動物的情感。
說教學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情景表演:我不理你了。
1、兩名幼兒表演為了玩玩具鬧矛盾的場景,師幼觀看。
2、討論: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間發生矛盾,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
3、引出活動內容:《拉拉勾》
(本環節的設置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帶入本次活動的情境中來。)
二、游戲活動準備——幼兒學唱歌曲《拉拉勾》
1、老師播放歌曲《拉拉勾》,引導幼兒重點關注歌詞內容。
請你們仔細聽一聽,老師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重點關注歌曲中的情緒變化。
教師:你們感覺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師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處,教師要有較明顯的動作暗示。
4、教師引導探索用兩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兩部分(用斷頓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輕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5、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表情來表現歌曲內容,重點創編動作:生氣、不理睬、翹嘴巴。
(讓幼兒通過聆聽,感知歌曲情緒,并能在演唱時用切分音和休止符去將其表現出來,最后創編動作,用肢體語言加以鞏固和表現,做到理解透徹,表達準確。)
三、游戲活動過程——游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游戲說明: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圍成里外兩個圈,外圈幼兒戴上頭飾,面對面站好。音樂《拉拉勾》響起時里圈幼兒一邊自編動作一邊走,等到了“我們又做好朋友”時停下來和對面的幼兒擁抱。可重復游戲,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動物朋友。
游戲規則:里圈幼兒在音樂響起時沿順時針方向走,當聽到“我們又做好朋友”時必須停下來和對面的小朋友擁抱,犯規的幼兒活動將被淘汰出局。X局(重復次數以實際情況而定)后不犯規的幼兒為勝利者。
1、師幼開始游戲。
2、老師總結游戲,給優勝者發“小星星”以示鼓勵。
(這個游戲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在游戲中對歌曲進行了鞏固的同時,又理解了我們還要和動物做朋友,保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延伸:
1、和家長或者同伴一起玩歌表演:拉拉勾。
2、分享和好朋友、動物朋友友好相處的辦法。
(設計和家長同伴玩游戲,是為了加強幼兒的親子關系,多認識朋友。分享和朋友、動物友好相處的辦法,是為了讓幼兒從小學會和諧友好的和朋友相處。)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0
一、設計意圖
京劇是中華民族璀璨的藝術瑰寶,擁有悠久的歷史及豐富的內涵。在情感、認知、審美、創造等方面都極富有教育價值。
京劇中順風旗、單山膀等動作中蘊含的亮相,精神利落、有力度、有美感,在京劇動作中很具有代表性。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可以在情境與游戲中探究“亮相”的動作特點、節奏特點與神態特點,不斷體驗拓展、表現創造,從中獲得經驗的建構、美好的享受,萌發對京劇藝術的喜愛,提升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二、說教材
《神氣的京劇亮相》選自于市政一園自主構建編寫的《幼兒園京劇藝術課程》一書。此教材充分挖掘京劇藝術課程的內涵,全面整理以活動為載體的課程內容與課程資源,強調關注幼兒對京劇藝術的感受、理解與表達、創造。《神氣的京劇亮相》這一教學活動,特別關注幼兒對京劇藝術的感受,幼兒通過觀察、表達、體驗、分享等環節,理解亮相的特點、感受京劇亮相的神氣,本節教學活動是對京劇藝術課程完美的詮釋。
三、說活動目標
1.能發現京劇中“亮相”的動作特點,根據圖片提示自主學習“亮相”動作。
2.發現京劇動作中“亮相”的特點,大膽展現各種亮相動作。
3.感受京劇動作的力度與美感,喜歡參加京劇表演活動。
四、說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發現亮相的特點,能結合已有動作經驗,表現不同動作的亮相。
解決方式:觀察、討論——與已有經驗鏈接——搭建學習動作的路徑
活動難點:在游戲中大膽展現亮相動作,探索用兵器如何進行亮相展示。
突破方式:探索、嘗試——游戲搭建支架——拓展創新表演的路徑
五、說教法
1.暗示教學法。
寬松的心理環境是幼兒發揮創造性的前提。教師要信任幼兒、減少規定,喚起幼兒豐富的情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內驅力。
2.情境教學法。
游戲與問題情境,能夠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建構關于京劇的直接經驗,獲得表達表現能力的提升,引發積極向上的審美情感。
3.啟發式教學法。
教師要全情投入,用語言、表情、肢體動作富有感染力地展現京劇的藝術魅力。啟發幼兒大膽想象,與材料、同伴、教師充分互動,從而不斷提升審美能力。
4.觀察評價教學法。
教師要通過觀察評價,幫助幼兒了解自己,表現自己。尤其是針對大班幼兒,教師的觀察評價要更注重“同伴合作、表現與創造”等學習品質方面的問題解決與經驗梳理。
六、說學法
1.觀察學習法。
活動中,通過圖片、視頻以及教師示范展示,讓幼兒初步了解亮相的特點,建構關于亮相的直接經驗。
2.傾聽式學習法。
幼兒在傾聽京劇文戲、武戲曲牌時,感受不同京劇曲牌節奏、特點的不同,知道哪一種京劇曲牌更適合做亮相動作。
3.體驗式學習法。
在觀察、傾聽學習的基礎上,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亮相的特點,從而為創編亮相動作打基礎。
4.分享式學習法。
幼兒在掌握京劇亮相的動作特點后,與同伴在京劇曲牌的伴奏下共同表現亮相動作,分享亮相經驗,幫助幼兒掌握新經驗。
七、說活動過程
一、欣賞京劇表演,發現京劇動作中“亮相”的特點
1.欣賞京劇視頻,發現武旦的表演特點。
互動問題: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什么表演?武旦的表演有什么特點?她是怎么用兵器的?
提示:引導幼兒觀察演員的服裝、兵器與動作。
2.教師表演一段武戲,發現動作中的“亮相”
互動問題:我在剛才的表演中做了哪些動作?你發現這些動作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嗎?
3.小結
教師:有甩頭和短暫停頓的動作在京劇中叫作“亮相”。京劇的文戲和武戲都有“亮相”,剛才我們看到的是武戲中的“亮相”,它能讓京劇研員看起來更精神。
二、嘗試體驗,自主學習京劇動作中的“亮相”
1.在展板反上出示三幅京劇動作照片,分組嘗試做動作
互動問題:照片(順風旗、單山膀、武生武打動作)上的“亮相"動作是直接擺出來的嗎?猜想一下,先要做什么動作,最后才能“亮相”?
2.出示每個動作的分解示意圖,自主學習完整的“亮相”動作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把每個展板上的白紙取下來,看看這些動作的分解圖,能不能給你們的“亮相”動作帶來一些提示與幫助。
提示:教師提示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張分解圖上,演員眼睛看的方向、手的位置、腳的站位、身體重心等的變化。
3.觀看每個動作的動圖,連貫做“亮相”動作
幼兒跟隨動圖,做三個完整的動作“亮相”。
三、感知“亮相”的節奏,進行動作展示
1.發現“亮相”時的節奏特點
互動問題:我們做動作時,先做的動作節奏是什么樣的?最后“亮相"的節奏是什么樣的?
提示:引導幼兒感知先做手臂動作時,鼓點的速度是快的,最后一拍“亮鼓點的速度是慢的、聲音是很重的'。
2.幼兒道著梆子的節奏進行“亮相"
教師敲擊梆子,幼兒聽梆子的節奏進行展示。
提示:教師提提示幼兒跟隨節奏甩頭,可以不斷變換動作。
3.討論提升動作表現力
互動問題:我們怎樣做才能讓“亮相”看起來更精神呢?
提示:引導幼兒在眼神、表情、動作力度、姿態挺拔、甩頭速度等方面展開討論,相互借鑒,提升審美意識與審美體驗。
4.跟隨梆子的節奏進行游戲
幼兒與教師圍成一個大圈,隨梆子的節奏做京劇動作走“圓場步”,當聽到重拍時做“亮相”動作。
提示:教師提示幼兒注意跟隨節奏,動作要有表現力。
四、運用兵器,合作表演
1.自主探索使用兵器
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兵器,探索用兵器表演“亮相”。
2.隨梆子的節奏進行表演
幼兒走一個大圈,隨梆子的節奏變化進行游戲。聽到“亮相”節拍時,用兵器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3.與同伴合作表演
幼兒自由找伙伴商量,聽到密集節奏時要做的動作,當重拍響起時要展
示的“亮相”造型。
提示: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評價,提升讓表演更精彩、更富有美感的經驗,如:造型可以有高有低、兵器可以不斷變化組合方式,還可扮演角色、動作與表情還可以夸張有力度等。
八、說活動總結
亮相是戲曲中的一種表演動作,是主要角色上場時、下場前,或是一段舞蹈動作、武打完畢后的一個短促停頓,集中凸顯人物的精神狀態。本節教學活動,幼兒成功的在情境與游戲中探究“亮相”的動作特點、節奏特點與神態特點,不斷體驗拓展、表現創造,從中獲得經驗的建構、美好的享受,萌發對京劇藝術的喜愛,提升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
九、說活動延伸
從幼兒的視角看京劇藝術,將關注教學變為關注兒童。將京劇中一板一眼、程式化的內容,轉化成幼兒可以嘗試、體驗的、探索的、創新的內容增添在區角活動中,給予幼兒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展示并創編,發掘幼兒潛在的創造力,讓每個幼兒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和表現京劇的獨特魅力。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藝術《春天的色彩》。我的課程設計意圖是春天到了,孩子們開始了豐富好玩的戶外踏青活動,在與幼兒交談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眼中的春天很是美麗,有五顏六色的花,小草發芽了,燕子飛回來了,春天可以放風箏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5-6歲幼兒能向他人介紹所發現的美的事物,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結合我班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興趣和能力,特安排了本次教學活動。
本次教學活動共有三位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感受春天的美,體驗繪畫的樂趣;
二、能力目標:能大膽進行線條組合并大膽運用色彩;
三、認知目標:幼兒大膽繪畫,用各種線條繪畫春天。
該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熟練繪畫各種線條,難點在于幼兒如何將線條進行組合,如何運用色彩。
我的活動準備包括:
一、教具:音樂《春天在哪里》,U盤,音響;春天景象圖片;
二、學具:排筆、顏料、圖畫本、圍裙各若干。
本次活動教學過程,我將分四個環節開展:
第一個環節是音樂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在本次環節中,我將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激發幼兒對春天的回憶,發展了幼兒的記憶力;
第二個環節是圖片展示,分組自由討論。在這個環節里,我將分兩步:第一步我將組織幼兒談話討論,通過提問春天你看到了什么,它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等話題,讓幼兒說出春天的景象,在此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二步出示圖片,組織幼兒集體觀看春天景象,進一步加深對春天的`認識,在此環節中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第三個環節是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組織幼兒分組進行繪畫,我將適當進行指導,對能力強的幼兒予以肯定,對能力弱的幼兒予以引導,通過此環節幼兒能大膽繪畫發展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第四個環節是作品交流與分享。我將對部分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幼兒的優點與進步;請最富有創作力的幼兒上臺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
教學結束后,我會和幼兒進行活動延伸,將所有的作品一起粘貼在作品欄中,并要求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實物,投放至區角中。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茉莉花》是安少版大班下五月份的內容,這是一首旋律優美、傳唱廣泛的江蘇民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它有兩個版本,本教材入選的是最早的版本。《茉莉花》旋律清麗婉轉,富有中國特色,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愛花、惜花,欲采又不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達得淋漓盡致。因此,幼兒在自然愉悅的氛圍中,聆聽樂曲,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去表現去體味自然之美、音樂之美。
二、說目標
根據根據《綱要》《指南》的精神和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為依據,將本次活動目標設為以下:
1、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2、欣賞中國民歌《茉莉花》,感受樂曲的優美旋律。
3、嘗試用不同的表情、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復傾聽、感受音樂,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和造型表現音樂。
難點是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結伴合作集體造型。
四、說準備音樂圖譜手持茉莉花
五、說教法
1、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因此在活動中先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賞,讓幼兒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
2、情境法。情境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常見的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在活動中,通過為六一編排節目,讓幼兒自主探索身體造型,讓幼兒在情境中孩子樂學、愿學。
3、直觀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采用實物讓幼兒直接觀察茉莉花,認識茉莉花。在欣賞歌曲中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讓抽象的歌詞變得可感、生動。
六、說學法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另一方面是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另外,由于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說說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于自我的發展又有利于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于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七、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大體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出示實物茉莉花,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出示一盆茉莉花,引導幼兒觀察花朵,對茉莉花整體感知,從而導入欣賞歌曲。
第二部分,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優美旋律。這個部分包含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整體感知音樂,并提問幼兒聽完音樂后的感受,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直接情緒體驗。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歌曲,每段欣賞完后,針對歌詞內容提問,并運用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重點理解第一段表達茉莉花的香,第二段表達茉莉花的白,第三段表達又香又白,滿園花草都比不過。第三環節,看圖譜再次完整感知音樂,感知音樂結構上的勻衡和重復。第四環節引導幼兒根據旋律的婉轉和歌詞的內容來用動作進行表現,重在讓幼兒體驗音樂與情感的交融。
第三部分,探索動作、造型、表情,表現音樂情境。這是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實物茉莉花,感知花朵的位置和姿態的不同。通過老師示范道具材料,感知用身體動作表現茉莉的形態。通過創設為幼兒園六一編排節目,激發幼兒興趣,嘗試個人造型、兩兩結伴、三人結伴、多人結伴進行造型組合。這是活動的難點。幼兒先分段探索練習時,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進行提煉,幫助幼兒同伴學習后,再跟樂完整表演。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師幼談話,讓幼兒知道茉莉花音樂是不光是在中國傳唱度廣,在世界上都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征,激發幼兒喜愛中國傳統音樂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在美術設計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報紙作為素材,報紙是幼兒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隨處可見的,我們在幼兒園中也用報紙開展過許多的游戲活動,如用報紙做過紙球、紙棒等,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在設計此活動時我想到了報紙能搓成條并能卷曲成型這一特性,就設想讓幼兒嘗試用報紙來制作小魚。通過此活動培養幼兒能自主的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嘗試用“卷”、“擰”等動作把報紙做成魚的外形,并用彩色紙裝飾魚的眼睛、魚鱗和尾巴。
2、激發幼兒對廢物再利用產生興趣,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重難點:能用彩色紙設計、裝飾魚身和魚尾。
三、說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經驗準備:在活動前,孩子們對魚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并練習“卷”、“擰”。
2、材料準備:報紙魚范例一個、背景圖一幅,報紙、彩紙若干;圖示材料;雙面膠。
四、說教學法
我在活動中運用了以下4個突破策略,分別是
1、示范講解法:活動中,我一邊出示報紙操作,一邊引導幼兒徒手學習動作“卷”“擰”等方法來制作小魚的外形。
2、圖示法:活動中我出示了制作圖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記住制作小魚的方法,并學習如何看步驟圖制作,為接下來的環節作鋪墊。
3、操作法:集體操作,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學習,掌握本領。
4、因材施教法:在投放材料時,我根據幼兒發展水平不同,有半成品、有原始材料,讓不同層次的幼兒都有發展。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
1、談話導入,欣賞美魚。
(1)猜謎
(2)看視頻“各種各樣的魚”,指導重點觀察魚的花紋和尾巴。
(3)說說自己喜歡的魚的樣子。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活動正是為了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有了興趣,看起視頻來才更專注,交流起來才更有話說。好的開頭為下面的環節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觀察范例,學習做“魚”
(1)教師示范制作的過程,引導幼兒徒手學習動作。
(2)把制作的小魚的圖示做出來,為下一個環節做前期工作。
(3)指導幼兒設計尾巴和魚身上的花紋。
(設計意圖:教師的示范和指導,為突破本節活動的重點做貯備。)
3、操作體驗,送“魚”回家。
(設計意圖:幼兒操作體驗做魚的快樂,展示幼兒作品到背景圖上,帶領幼兒欣賞,給幼兒一種整體的視覺沖擊力和美感。)
4、欣賞點評,拓展延伸
出示報紙做成的其他物品。
(設計意圖:由報紙魚引到報紙可以做成其他物品,激發幼兒產生對廢品再利用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幼兒情感教育的目的:保護環境。)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
《好媽媽》是一篇選自大班藝術領域的音樂歌唱活動,活動圍繞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與媽媽的相處為主線進行組織,通過歌曲感受媽媽的辛苦,情感教育性強。結合《綱要》中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的人格形成”,本次音樂歌唱活動以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教育為媒介引導幼兒感知《好媽媽》音樂中的旋律及內容,能夠加深幼兒對音樂歌唱活動中歌詞的理解,提升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說學情
《指南》中表明:“大班幼兒已經能夠在藝術欣賞時常常用語言、動作及表情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同時考慮到大班幼兒對于歌曲的歌詞理解比小中班幼兒更加深刻。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感受媽媽的一日辛苦,萌發對家人的感恩之情,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說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一)活動目標
《綱要》中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本次的音樂歌詞活動中歌詞和旋律能夠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因此我設置本次活動目標,具體如下:
1、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好媽媽》的舒緩旋律,萌發對媽媽的感恩之情。
2、技能目標:掌握四二拍節奏的打擊方式,能夠在集體面前進行音樂表演。
3、認知目標:感知媽媽的辛苦付出,理解《好媽媽》歌詞內容。
(二)活動重難點
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但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活動設計中可以增加一些抽象的情感教育,但同時也要用最直觀的教具進行呈現。因此結合教學目標的指引方向,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難點設計如下:
1、活動重點:感知歌曲內容和旋律,可以演唱歌曲《好媽媽》。
2、活動難點:能夠在歌曲中體會媽媽的辛苦付出。
四、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且個性初具雛形,在教學方法上既要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盡可能高效的完成活動設計,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教法
(1)圖譜教學法:圖譜教學以形象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是幼兒學習歌曲的有力支架之一,符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本次活動利用了圖譜來展現歌詞內容可以幫助幼兒直觀生動地感受音樂中媽媽的辛勤付出和我們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2)直觀教具法:通過出示圖片,樂器等直觀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進行直接學習的一種方法。在活動中通過出示奧爾夫樂器進行擊打節奏,更加生動形象的感知節奏和旋律,同時有一定的趣味性,帶動小朋友的積極性。
2、學法
(1)操作練習法:幼兒對于新事物的學習是要通過反復的操作來獲得的,在音樂活動中,歌詞、節奏以及旋律的掌握可以通過反復歌唱,不斷的操作樂器來進行學習。
(2)游戲學習法: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玩中學,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同時也鞏固了歌曲內容,并鍛煉了身體協調性。
五、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好媽媽》歌詞圖譜5張;鋼琴1架;沙錘若干;《好媽媽》音頻一份。
2、經驗準備:幼兒能夠演唱《袋鼠媽媽》,且知道沙錘的使用方法。
六、說活動設計
根據上述這些對活動的分析和準備,并結合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幾個環節:
(一)活動導入
(二)活動展開
七、說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是大班藝術領域的音樂歌唱活動,活動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練習兩種方式為主線進行教學,讓幼兒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知和理解歌曲內容。同時也通過動作創編和游戲的方式對歌曲進行鞏固,對技能進行提升。在活動最后,通過手工制作表達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升華本次活動,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情感教育。并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延伸至家庭,給幼兒創造實踐操作的條件。但同時在活動設計環節還應更多關注幼兒的實際感受和親身體驗,時刻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答辯】
1、如果幼兒在活動中記不住歌曲旋律怎么辦?
【答案解析】
首先,音樂活動小朋友記不住旋律,走音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不是每個小朋友天生就有很好的樂感,我們要包容小朋友的.技能水平。
其次,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的活動組織應該注重的是幼兒的參與度,而不是技能的完成度。只要幼兒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喜歡參與,萌發對音樂活動的喜愛即可。
最后,藝術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好媽媽》這個歌曲,作為教師應注重強調音樂背后的情感,帶領幼兒感受媽媽的辛苦付出,鼓勵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總是強調走音現象。
以上就是我的作答,感謝各位考官的提問。
2。幼兒在動作創編環節,如果出現分歧,你要怎么處理?
【答案解析】
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在動作創編環節出現分歧。我認為這是一種好的現象,說明小朋友們都在認真思考。第一,我會表揚大家的動作創編很有新意,同時也會反思,小朋友們分歧的原因可能是幼兒處于自我中心階段,認為自己的是最好的;第二,作為教師沒有及時和幼兒交代清楚創編的規則,允許大家有不一樣的想法。
針對此原因,首先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幼兒的移情能力,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化。其次,在開展活動中和幼兒交流,告訴大家,隨樂伴舞的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的,鼓勵大家有更多不一樣的創編動作。
以上就是我的作答,感謝各位考官的提問。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5
一、說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美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依據《規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本次藝術活動的目標為:
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美、造型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現出插花藝術的美、
二、說選材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兒也非常愛花、愛草、愛葉,經常畫它、唱它、撫摸它,擺弄它,這是幼兒“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藝術插花的啟發,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插花“搬”到我們的教育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選擇了插花藝術活動、
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嘗試的欲望、
三、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設計中我主要運用了邱學華先生提出的根據濃度教學法“先練后講”的嘗試原則組織教學、先練――是讓幼通過看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技能、后講――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愿望
運用創設嘗試環境的方法,讓幼兒觀察各種插花,激發幼兒愿意嘗試的積極情感、
第二、給幼兒各種嘗試材料
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我讓幼兒根據觀察后的感受嘗試插花,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選擇、操作、幼兒嘗試后,讓幼兒自己比較、討論、講述、
第三、教師講解
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也就是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練后講”,經過我的講解示范,總結出正確的插花方法,幼兒在正確方法指導下再進行嘗試、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設置豐富的插花藝術環境,讓幼兒觀察插花的造型、顏色等感受其藝術美,懂得怎樣插花才好看,從中體味大自然可以創造美,人們通過勞動也能創造美、其次在幼兒觀察認識的.基礎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與工具,介紹其功用、讓幼兒嘗試插花,從中了解幼兒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兒有秩序,互相謙讓,按需要選取材料、幼兒操作完畢,我從幼兒的作品中挑出幾盆,對照范樣討論,怎樣才更好看?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尋找答案、然后教師示范,知道花朵顏色有深和淺,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選三個主枝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并選擇合適草,葉類搭配襯托、在老師示范后,幼兒再次嘗試,放上輕柔悅耳的音樂,讓幼兒置身于優美的聽覺藝術中,對個別忽略插花規律的幼兒及時予以幫助,讓他停下來,與范樣做比較,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改,使每個幼兒的作品比前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展示幼兒插花作品進行欣賞,自由討論,然后再請三、四名幼兒在集體前講講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盆作品的優點和理由、通過欣賞與講評,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美的欣賞與創造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啟發幼兒把自己創作的插花布置在幼兒園的各個地方,讓大家欣賞通過自己勞動創造的美、
整個教學活動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欣賞、嘗試、比較、討論、講述,通過幼兒的自身的活動掌握了插花的要點,使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學反思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從小培養起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感受和理解著存在于自然、社會中的美、無論是幼兒園環境的變化,還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變化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審美情感,使他們受到美的陶治、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加美術實踐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發展、因為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過美術手段具體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斷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現美、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 16
一、說教材。
這是大班藝術領域的一節手工活動。活動是讓幼兒利用舊掛歷、海報、傳單紙進行創意制作手提包。制作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剪、折、粘等方法使自己的手提包漂亮時尚。在創作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培養幼兒感知發現美,創造美。
二、說目標。
本節活動共有四個目標:
1、讓幼兒在創意制作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從而愛上手工制作活動。
2、讓幼兒用不同的材料裝飾自己的手提包,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3、再就是材料的選擇讓幼兒變廢為寶,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包是為媽媽做得謝謝她的愛,使幼兒懂得感恩。
三、說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創意制作與眾不同的包,重點是不能讓幼兒做出千篇一律的包,讓幼兒能夠獨立思維。
四、說過程。
1、活動有媽媽的包引入,主要是讓幼兒觀察包的不同,比如顏色、形狀、大小材質的不同,為幼兒的'創意制作奠定基礎,讓幼兒自由發揮自由創作制作出與眾不同的包。
2、制作前觀察手提袋的構造,主要是包的主體和包帶,使幼兒會合理的準備材料,剪包帶、裝飾品。
3、制作完成后,小朋友友之間互相欣賞評價,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取長補短。
4、評價結束后走秀展示自己的的包,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五、拓展延伸。
讓幼兒回家后選則材料繼續裝飾,完成后送給親愛的媽媽。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插花06-08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5篇11-25
大班藝術活動《插花》說課稿11-24
幼兒園藝術說課稿06-07
幼兒園藝術說課稿12-01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06-13
幼兒園老師藝術說課稿11-25
幼兒園藝術說課稿15篇【精品】06-08
(薦)幼兒園大班說課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