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大班音樂秋天多么美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
音樂這種借助旋律來詮釋意境的藝術方式,必須通過靜靜地欣賞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但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執教者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原本比較難以表達的意境表現了出來,且那么自然和諧,聽來讓人感覺仿佛音樂敘述的原本就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幼兒在趣味性和游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節,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
2、初步學習合拍地做胖鴨走、瘦鴨走以及做運動的動作。
3、能根據音樂的節奏及樂句變化創編健身動作及圖譜。
4、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知道肥胖會給人的活動帶來不方便,我們應提倡合理飲食,運動健身。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圖片(胖鴨、瘦鴨)、小圖譜紙人手一份,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胖鴨圖,幼兒觀察講述。師:嘎嘎嘎,誰來了?他長得怎樣?(胖胖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用動作表示大肚子)
評:肥胖唐老鴨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大膽夸張地用動作表現這一形象。
二、基礎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課題。
1、探索a段動作
故事:自從唐老鴨住進迪斯尼樂園以后,它就開始懶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運動,結果就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集體聽音樂探索表現胖唐老鴨的動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現出唐老鴨搖搖擺擺,笨重的樣子。)節奏為:xx|xx|
2、探索b段動作
傾聽b段音樂,
a、師:唐老鴨胖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它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呢?(運動)那它會做哪些運動呢?
b、幼兒創意繪畫圖譜,探索多種運動的動作。要求幼兒能將唐老鴨可能產取的運動方式用圖譜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欣賞音樂,結合音樂的節奏,把這種運動進行了幾次也用簡單的圖譜進行記錄表現。
c、師:你的唐老鴨在做什么運動?他是怎樣運動的?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繪畫的圖譜單獨表現(根據音樂的節奏)
d、選擇幾幅有創意的圖譜進行集體表演。(強調跟著音樂的節奏變化)
評: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圖譜的方式,結合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表現,要求教師必須能用非常簡短、清晰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在這一環節所運用的教育技巧表現嫻熟,特別是在幼兒第一次圖譜繪畫不是很成功的情況下,用簡短的.話語就把幼兒的困惑給化解了,讓幼兒在創編和聆聽的結合點上有機整合,創作出了各具個性和新意的作品,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鑒的。
3、探索c段動作
出示瘦鴨圖,激發幼兒興趣。
1、師:唐老鴨經過了運動鍛煉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們看,現在的唐老鴨變得怎么樣了?走起路來會怎么樣?幼兒探索表現減肥后唐老鴨的動作(又輕又快)快快走,快快走。節奏為:xxxx|xxxx|
2、減肥后的唐老鴨參加了“動物運動會—百米賽跑”,你們猜,他得了第幾名呢?(冠軍)鼓勵幼兒能用快速的奔跑動作和得冠后的激動表情表現樂曲的結尾。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旋律優美、內容生動,在簡短的的幾句歌詞中包含了一個極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兩段歌詞描繪了幾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鴨迷路后傷心的情緒,第二段則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鴨回家、小花鴨回到媽媽懷抱的過程,情緒轉為活潑歡快。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首動聽的歌曲成為孩子們學習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本次活動我將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及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2、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唱準二分音符的延長音,掌握附點音符的節奏。
(3)、激發同情、關心他人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3、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歌曲的變化隨意做出傷心及快樂的動作及表情,積極參加音樂劇的表演。
二、教學策略
1、 教法分析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還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視聽唱法: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松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情境教學法和示范法:這兩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符合內容的情景,提供正確、有感情、恰到好處的動作等良好示范,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老師唱第一段時要以中弱、稍慢連貫的聲音來演唱,每一句的句首要唱好重音,并要清楚、自然的咬字、吐詞。
本次活動中,我還將采用審美熏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分析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視頻、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歌曲中小花鴨的傷心和快樂,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交流討論法:這是幼兒的表達方法,在交流中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思維,記憶力也得到鍛煉。在圍繞"小花鴨怎么了?"一個話題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進行碰撞,對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教學手段與操作材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戲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舉行過有關于迷路的談話,使幼兒對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質準備:關于歌曲的多媒體課件、圖譜、歌曲磁帶、鴨媽媽及小花鴨的頭飾。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三、說教學過程
1、觀看視頻故事,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談話。(課件的內容是:在碧藍的天空下,小溪邊、楊柳吐枝,一只可愛的小花鴨卻正在傷心的流著眼淚。)
通過討論:小花鴨怎么了? 它怎么哭了?你們猜猜可能發生了什么事?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這樣的環境就需要老師多提開放性的問題,盡量一問多答,充分挖掘幼兒的思維能力。在這個問題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為什么會讓他們積極地去思考小花鴨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問題。也許孩子會說:小花鴨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鴨心愛的玩具丟了……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動腦筋,愿意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就是我要求達到的目的。而且這樣設疑環節的設置也為下面的音樂學習做了恰到好處地引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想知道小花鴨哭的真正原因了,我們可以很自然過渡:"讓我們現在就來聽聽,小花鴨到底為什么哭了吧。"這時多媒體課件和音樂同步進行,孩子們不用你去費心地組織,都認真去聽了。)
2、欣賞歌曲
(1)、第一遍有畫面欣賞音樂后,提問:歌中都唱到了誰?歌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是一個概括性的問題,我認為大班孩子已有培養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時,老師要鼓勵他們表述完整,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2)、 第二遍無畫面欣賞音樂后,提問:"聽了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有的可能會對旋律感受深刻,老師在這時就可以順勢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的性質了。如果他是在同情小花鴨迷路,那我們可趁機教育幼兒要富有愛心,并鼓勵他們向歌中的小朋友學習樂于助人的精神。如何提升幼兒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那就需要老師靈活機智了。)
(3)、欣賞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后,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并不難。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欲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并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將傷心、快樂等不同的情緒唱出來。《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出示圖譜,學唱歌曲
(1)輕聲哼唱旋律。
(2)欣賞圖譜,分析理解歌詞,師生齊唱(師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導幼兒唱時注意表情及語調的變化)
(3)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個別領唱集體用單音字伴唱;給樂句末尾加后綴詞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經我多次實踐,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4、表演歌曲(提供頭飾,讓幼兒進行音樂情情境表演)。
(由于這首歌曲簡單生動,故事內容比較完整,很適合排演音樂情境表演。在這環節中,要盡可能多地請小朋友來表演,可結伴演一個角色,提醒幼兒在唱后加上合適的語言,提醒幼兒注意表情的變化。)
《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認為我設計的音樂情境表演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升華,也會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評價
在整個歌唱教學的進行過程中我會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充分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對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方法、技能等及時作出評價,采用觀察法、談話法、提問法、討論法、演唱法、表演法等方式進行及時的評價。在歌唱環節中,老師采用集體聆聽的方法對幼兒的歌聲作出表揚評價。并采用定性評價的方法,用較精煉、形象的文字加以簡要的描述。在最后的表演環節,我會采用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分組表演,創意展示等形式在觀摩交流中相互點評。結合區域活動,《班級音樂會》也是一種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再次展示幼兒的演唱及表演,展示音樂創作的的結果,音樂小評論、照片、錄像錄音等,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己編排、主持、總結,以達到相互交流和激勵,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3
設計意圖: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求,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節奏被稱作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和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并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
幼兒對于節奏的接觸,往往通過老師的正規的教學活動來學習和了解。本班幼兒在幾個節奏活動后,已能初步看懂教師寫的'節奏譜,能初步掌握了四分和八分音符,但自編自創節奏的能力還不夠,可能是真正感受節奏還不夠。其實,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我從讓幼兒來感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節奏這一點作為突破口,讓幼兒來發現和理解節奏,同時教師還準備了許多生活中幼兒常見的物品,如杯子,筷子,飲料瓶等,讓幼兒運用手中的工具輔助,來表現節奏,使學習活動更讓幼兒感到親切和有趣,真實,可行,更讓幼兒有參與的興趣,表現的欲望。
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可以從感受節奏----表現節奏------運用節奏三個大版塊來區分。
1、感受節奏過程其實也是活動的重點,目的在于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蘊藏的各種節奏,并鼓勵幼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在感受節奏的過程中,教師用錄音和道具的輔助,讓幼兒來充分運用感官感知幾種常見的節奏(四分和八分及休止符相結合),如狗汪汪汪,腳步踢踏踢踏聲,母雞咯咯咯咯噠的叫聲,并鼓勵他們用肢體動作和口語表達的方式將感知的節奏表現出來。教師還加了了個小游戲,讓幾個幼兒自由結合,幾個人合作來創造新節奏,同時也讓臺下的幼兒鞏固對節奏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也增進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這里,教師用集體學習的教學方式,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積累經驗,取長補短,在同伴的提示和幫助下,讓自己取得進步。
2、表現創編節奏環節,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自由表現各種節奏。嘗試用節奏樂器以外的新物品來表現節奏,給幼兒新的嘗試經歷,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體會節奏樂的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環境,樂器的影響,隨時都可以進行。教師采用自由分散和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前者的自由分散學習,給了幼兒無限的自由空間,可以自由探索用各種物體表現節奏,而且可以自己創編簡單的節奏,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創造性的表現美。但當幼兒探索到一定時間后,需要幼兒集體討論,比較,分享個人的經驗。
3、運用節奏環節,則是讓幼兒學以致用,遷移經驗,為學過的歌曲來選配恰當的節奏型伴奏。這也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最大的滿足感。教師并不注重他演奏的節奏是不是最恰當的,而在乎他是不是開開心心的去完成伴奏,體驗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最大的特色在于:
1、學具和教具都來源與幼兒的生活,用最平常的物品來完成教學,使學習活動更生活化,日常化。
2、沒有讓幼兒一味地去強調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注重幼兒自己去發現和自由表現節奏,支持幼兒的每一個創作,給幼兒提供充分去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教師扮演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3、尊重每個幼兒的創造和想法,讓他們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功感。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4
設計意圖:
童話故事深受孩子的喜愛,其中《小紅帽》的故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賞故事之余,幼兒已經不滿足于做故事的傾聽者,而是會嘗試著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對音樂活動非常感興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學科教學,將音樂欣賞與文學欣賞有機的結合起來,用四段風格各異的音樂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詮釋,并引導幼兒進行藝術表演活動。根據《新綱要》中: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中所說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我頂的能力目標:是根據人物特點,將音樂形象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技能目標:是在音樂中大膽試用動作、表情等表現人物形象,體驗表演的快樂。情感目標:是在活動中體驗表演的快樂,通過表演,懂得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說重點:
分析人物特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說難點:
聽辨音樂,創編與人物相匹配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并對參與活動發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活動前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
1、森林的情景創設。
2、課件(小紅帽的故事)
3、代表四個人物的音樂:《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場》《拉德斯基進行曲》
4、表演道具(紅帽子、頭巾、頭飾、等)
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教學法中的最大特點。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直觀感受、游戲、討論等教學方法:首先我運用了欣賞法,使幼兒在故事和音樂的欣賞過程中,能進一步的熟悉故事內容及感受音樂風格;并在其中插入了直觀法,運用課件為幼兒戰士生動、形象的故事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力;教師在運用討論法的過程中,用啟發性的提問,開拓幼兒的思維,使幼兒能大膽、積極的表達自己對音樂及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游戲為幼兒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次活動中,我設置的音樂情景本身就是“小紅帽”故事開展的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分角色根據不同的音樂進行表演及游戲活動。
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去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游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根據《綱要》提出的藝術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通過五個環節完成目標。第一個環節是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第二環節是故事欣賞——分析人物特點;第三環節是聽辨音樂——找出與人物特點相符合的音樂;第四環節是音樂表演——體驗并表現人物特點;第五環節是歡慶勝利——體驗戰勝大灰狼的快樂。
為什么我要安排著五個環節呢?
首先為了使孩子在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官上都受到美的刺激,并對參與活動發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第一環節是:
一、情景導入——欣賞森林美景并用動作表現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還要使幼兒的身體和思維都得到一定的舒展,為孩子們后面的表演作好準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這個活動:模仿森林里的`樹木花草。
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進行簡單的創編和表演。
分析人物性格特點,才能讓幼兒在后面的環節中恰如其分的進行表演。活動設計的第二個環節就是:故事欣賞——分析人物特點
首先,結合課件欣賞故事《小紅帽》
設計提問:故事中都有誰?
其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點。
在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展開討論獲得答案。我設計了提問:在四個人物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根據《綱要》中: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發展的要求,我又設計了提問:小紅帽有沒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哪里不對呢?通過討論,是幼兒明白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道理。
聽辨音樂,創編與人物性格相匹配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此,活動的第三環節就是:聽辨音樂——找出與人物特點相符合的音樂。
分段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場》《拉德斯基進行曲》區分并模仿小紅帽、外婆、大灰狼和獵人的音樂形象。
幼兒進行了創編后,教師要將孩子的想像成果進行整理和戰士、使每個孩子都充分體驗表演的快樂。因此活動的第四環節就是:音樂表演——體驗并表現人物的特點。
1、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要求并進行表演。要求:小演員要聽清楚音樂再出場。
3、集體評價。
4、集體表演故事。
(注意聲情并茂的講故事)在活動的最后部分,為了使孩子充分體驗成就感及成功的快樂,我設計的結束部分是:歡慶勝利——體驗戰勝大灰狼的快樂。
活動的五個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整個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并初步學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嘗試自主學習歌曲。
3、在音樂活動中感受愉悅的氛圍,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了解秋天成熟的農作物。
2、圖譜秋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起興趣。
師:孩子們,美麗的`秋天來到了,你們知道哪些東西豐收了嗎?(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誰能說說秋天美在哪里?(碩果累累的秋天真美麗!)你們是這樣贊美秋天的,聽聽我是怎樣贊美秋天的呢?(音樂)
二、感受歌詞、旋律的優美。
你們聽了這段音樂,感覺怎樣呢?(歡快、活潑)那歌曲了是怎樣贊美秋天的呢?說能用歌詞里的話來說一說。(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幾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們能用這種方式來贊美秋天嗎?幼兒學唱(來┅┅)哇,你們學得真像啊!
老師還把你們剛才唱得這段音樂,編成了圖譜,你們會看著圖譜自己學唱嗎?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看著圖譜試一試吧!(放音樂)
三、理解歌曲,演繹歌曲。
1、師:你們剛剛用好聽的聲音來贊美美麗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們來聽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風是怎樣吹的?(輕輕吹)秋風把什么農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們把棉花開花以前的樣子稱作棉桃。
那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學一學棉桃姐姐成熟的樣子,好嗎?(放音樂)誰能夠跟著音樂邊哼邊做動作,那就更棒啦!(放音樂)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還有誰也開心地笑彎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樣唱歌的呢?(放音樂)誰能夠跟著音樂邊哼邊做動作,那就更棒啦!(放音樂)秋天這么多農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豐收啊!
四、總結。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這首優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樂)請小朋友們站起來,自由地跟著音樂唱歌,跳舞吧!
秋風秋風輕輕吹,棉桃姐姐咧呀咧開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張張臉蛋笑微微。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
秋風秋風輕輕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揮,你看她梳著金呀金頭發,結出串串金穗穗。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來來來來來來來來,秋天多么美。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6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圖片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將歌詞與旋律相匹配,鞏固學習領唱和齊唱的方法。
活動準備:
磁帶、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律動練聲
1、律動;《手腕轉動》、《擠奶》
2、練聲:《小鳥醒來了》、《山谷回音真好聽》,《國旗多美麗》
二、導入部分
1、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化,你們發現了什么嗎?(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地說一說)
2、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很多果實都成熟了。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樂《秋天多么美》)
三、觀看掛圖,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意思
1、(手指棉花圖)這是什么?你知道嗎?你看它正咧開嘴在對著我們笑呢,多可愛呀。我們叫她:“棉桃姐姐!”(引導幼兒觀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樣)你知道棉桃姐姐為什么笑得這么開心嗎?(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2、(手指稻谷圖)這是什么?你看她梳著她的金發呢。我們叫她:“棉花姐姐!”(引導幼兒觀察稻花垂下來的部分像金色的`頭發。)
3、老師把秋天這么美的景色用一些美麗的話語來說,請小朋友聽一遍吧!(教師根據節奏,并有感情地把歌詞朗誦一遍)
四、教師示范唱,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現在,我們把這些美麗的話語用歌的形式唱出來吧!(教師示范唱一遍)
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句呢?
3、教師再次進行示范唱,并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4、歌曲節奏練習:
五、學習領唱和齊唱
1、教師領唱幼兒齊唱
現在,我們來進行領唱和齊唱,老師來唱前半段部分,小朋友就齊唱“來來來”的部分。
2、一部分幼兒領唱,另一部分幼兒齊唱
現在,請女孩子領唱,男孩子齊唱。
3、個別幼兒領唱,其他幼兒齊唱。
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領唱,其他小朋友齊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7
一、說教材、說小朋友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小朋友,通過我對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于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為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小朋友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小朋友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通過練習以后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小朋友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為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為:
(1)、萌發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小朋友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小朋友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小朋友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通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小朋友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為突出。我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小朋友打節奏,合著旋律朗誦歌詞,并指導小朋友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小朋友參加探究活動。然后,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小朋友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小朋友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小朋友理解歌詞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后,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小朋友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回應,還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法、游戲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小朋友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小朋友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小朋友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小朋友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制作了cai課件,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過程為: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著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為后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為小朋友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為具體,把復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小朋友眼前展現,讓小朋友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小朋友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過程顯得輕松、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通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后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小朋友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小朋友跟著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小朋友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小朋友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為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小朋友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通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松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小朋友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四)、游戲體驗:
游戲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小朋友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里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后,請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游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著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游戲。其實,游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小朋友的所學通過游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小朋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小朋友探索的欲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為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小朋友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小朋友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8
一、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旋律優美、內容生動,在簡短的的幾句歌詞中包含了一個極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詞描繪了幾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鴨迷路后傷心的情緒,第二、第三段則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鴨回家、小花鴨回到媽媽懷抱的過程,情緒轉為活潑歡快。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首動聽的歌曲成為孩子們學習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本次活動我將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及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能隨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激發幼兒同情、關心他人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3、激發幼兒能表現自己地欲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歌曲的'變化隨意做出傷心及快樂的動作及表情,積極參加音樂劇的表演。
總之,我將積極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戲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舉行過有關于迷路的談話,使幼兒對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質準備:關于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鴨媽媽及小花鴨的頭飾。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三、教法學法
科學教法――輕松引領師幼互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還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松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本次活動中,我還將采用審美熏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有趣學法――學海無涯樂作舟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電教、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歌曲中小花鴨的傷心和快樂,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激發興趣――欣賞歌曲――學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一的內容是:在碧藍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楊柳垂垂、荷花盛開,一只可愛的小花鴨卻正在傷心的流著眼淚。)
師:小花鴨怎么了? 幼:小花鴨哭了。
師:它怎么哭了?你們猜猜可能發生了什么事?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這樣的環境就需要老師多提開放性的問題,盡量一問多答,充分挖掘幼兒的思維能力。在這個問題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為什么會讓他們積極地去思考小花鴨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問題。也許孩子會說:小花鴨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鴨心愛的玩具丟了……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動腦筋,愿意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就是我要求達到的目的。而且這樣設疑環節的設置也為下面的音樂學習做了恰到好處地引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想知道小花鴨哭的真正原因了,我們可以很自然過渡:“讓我們現在就來聽聽,小花鴨到底為什么哭了吧。”這時多媒體課件和音樂同步進行,孩子們不用你去費心地組織,都認真去聽了。)
(二)欣賞歌曲
1、第一遍有畫面欣賞音樂后,師:“小朋友們,歌中都唱到了誰?歌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是一個概括性的問題,我認為大班孩子已有培養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時,老師要鼓勵他們表述完整,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2、 第二遍無畫面欣賞音樂后,師:“聽了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幼一:“聽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難受。”(這個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鴨迷路了呢!那我們可趁機教育幼兒要富有愛心,并鼓勵他們向歌中的小朋友學習樂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這首歌曲真優美,我聽了還想聽。”(說明這孩子在單純享受樂曲的旋律美呢!老師在這時就可以順勢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的性質了。)
幼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兒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那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博學多才,還要靈活機智了。)
3、欣賞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師:“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后,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并不難。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欲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并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將傷心、快樂等不同的情緒唱出來。《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三)學唱歌曲
1、用“啦、哩”輕聲哼唱旋律。
2、師生齊唱(師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導幼兒唱時注意表情及語調的變化)
3、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個別領唱集體用單音字伴唱;給樂句末尾加后綴詞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經我多次實踐,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頭飾,讓幼兒進行音樂情情境表演)。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曲真好聽,它還可以編成音樂劇呢!我們現在就來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這首歌曲簡單生動,故事內容比較完整,很適合排演音樂情境表演。在這環節中,要盡可能多地請小朋友來表演,可結伴演一個角色,提醒幼兒在唱后加上合適的語言,比如小鴨子……:媽媽,媽媽,你在哪里呀?……別急,別急,我來幫助你。太好了,我的寶寶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動。在表演時,提醒幼兒注意表情的變化,表演結束后請觀看的幼兒做裁判,說說誰的表現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學習。表演可進行2―3次。)
《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認為我設計的音樂情境表演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升華,也會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會表演音樂劇了呢!晚上回家當小老師把爸爸媽媽教會,也在家里表演音樂劇好嗎?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并給每個孩子都當小老師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9
設計意圖:
大家好,我上的這次活動是大班音樂活動《狐貍和小鳥》,其實它也可以說是一次音樂欣賞活動,因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引導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游戲。那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題材呢?主要是考慮到本班幼兒音樂學習的水平。首先這首樂曲《狐貍和小鳥》運用了4中樂器(鼓、笛子、口哨、鋼琴)老演奏,這樣可以加強幼兒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辨別;其次,考慮到我班幼兒欣賞的能力較差,而這首曲子輕松活潑,節奏鮮明,每個樂句特點突出,句與句之間變化豐富,能夠更吸引幼兒,便于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通過師幼互動,貫穿游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 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道整個活動中。
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說,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 我定目標為:
1、通過傾聽,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樂曲的情節變化。
2、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游戲情境,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那么我考慮到我設計的音樂情節較簡單,而幼兒平常較少接觸樂器,因此我定活動的重點是:在傾聽中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游戲情節;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中樂器音色的變化來猜想角色的出場和情節的發展。
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師本活動教學發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并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持、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師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著信息、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當即,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游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師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 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為活動的 開展做情感鋪墊。而奮斗欣賞是為了突出樂句音色變化與節奏特點,引導幼兒辨別音色更好地感受樂曲情節的發展,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2、圖譜教學法:是從幼兒認識食物的`特點出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動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在活動重我通過樂器圖片、狐貍小鳥圖片加上老師的語氣、神態、體態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游戲法:游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重 ,我設置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狐貍和小鳥”在森林里做游戲主要一個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猜想兩只動物會做什么游戲,游戲結束后會干什么,并結合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巴活動推向高潮。
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區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游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得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說教學程序:
1、以去森林引題,讓幼兒初步感受旋律(主要讓幼兒感受旋律活潑歡快的特點及其中所包含的樂器)。
2、在傾聽中辨別笛子的音色。(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幼兒聽辨四種樂器的音色,從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傾聽中理解與表現音樂中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難點,采用邊傾聽邊游戲的形式,通過圖譜、分句欣賞,引導幼兒聽聽樂句音色、旋律的變化,讓他們猜想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情節的發展,創編游戲情境,體驗游戲、表演帶來的快樂
4、遷移游戲經驗(結合音樂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點,引導幼兒想象情節發展,并進行游戲表演)。
感悟與反思:
本次活動給我帶來最大的愉悅就是小朋友們很快樂,在活動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啟迪”這一點我做得較成功,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很獨特,表現力也很強,因此師幼互動的效果也較好,個別孩子的表現還超出了我預期的想象,比如說,在提問幼兒"狐貍小鳥做完游戲會干什么"時,一個孩子會想到狐貍會和小鳥對話,問它"小鳥小鳥你累不累","狐貍狐貍我很累"等等。
那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游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游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戲,我想這里應該先讓小朋友跟著音樂盡情地游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后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游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今天的課我簡單說這些,希望大家能給我寫意見和建議。謝謝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0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
教材《小小雞》是一首外國歌曲創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愿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教材《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游戲教材《小小雞》。
皮亞杰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感興趣,并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游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戲的規則幽將是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奏感等,我適當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情景課件。
2、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流程
1、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2、看小雞、聽節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并學做小小雞。
托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展時期,聽覺的發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節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五、聽歌曲,講解游戲規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游戲)
六、幼兒游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游戲,再次激發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1
一、說活動教材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帶給我們豐富的情感,藝術是引人入勝的,它用生動的、美的形式裝點著生活。音樂教育作為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藝術的重要活動之一,可以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點,激發幼兒的共鳴,促進幼兒的發展。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者,作為欣賞教材的音樂作品是欣賞對象,選擇適合幼兒欣賞水平,有助于發展幼兒欣賞能力的教材是促進幼兒欣賞能力提高的關鍵之一。
我班幼兒已能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體驗音樂的情緒,而這些發展都以聽為基礎。大班幼兒聽覺分化能力更精細,對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的感知力逐漸增強,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從音樂的表面深入其內部,聽便音樂中有趣的變化,發展音樂感受力。
基于以上對幼兒實際水平、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分析,我選擇了音樂作品《撥弦》。
二、說活動設計思想
該作品為德國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劇中的一個片段,原為ABA結構。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撥弦的方式演奏的,別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潑,被稱為"撥弦",現在提供給幼兒的就是A段。該段又可分成四個大句,每個大句又可再分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帶重音的跳音結束。其中的規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結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結束,第三大句只有兩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結束。本段音樂尤其能培養幼兒的聽辨力。
我為該樂曲的欣賞編配了故事和游戲"聰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內驅力,萌發其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性,這些都是我班幼兒所需要的。
三、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跳躍的性質,通過層層遞進式的反復感知初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和樂句結構。
(2)啟發幼兒嘗試用個性化的動作或游戲結果表現對樂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中,讓幼兒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分析:目標(1)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這是因為:
1、從音樂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樂曲的教學價值就是讓幼兒充分感知樂句中的重音,從而感知整首樂曲的特殊樂句結構,提高聽辨能力。可以說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兒理解樂曲的障礙。
2、從幼兒的發展狀況分析,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要讓幼兒對樂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創造,首要的途徑就是聽,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樂要素的特征。雖然幼兒的現有水平已能區分音的重輕,但在本次活動中,要有從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帶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戰性。這就必須借助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手段方法來解決。我將運用反復欣賞感知與圖示相結合、與操作參與相結合的方法,讓幼兒逐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
目標(2)的提出是為幼兒更好地、更豐富地表達自己對樂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藝術活動情感性的要求。
目標(3)具有整合性,因為緊張、興奮而又冷靜的`情緒是一種積極情緒,也是活動主題帶給人的情緒,可以讓幼兒感知。
新《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所以,教學活動的過程必須注重幼兒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注重幼兒活動的過程。因此本次活動的設計遵循了兒童學習的心理過程,以聆聽引導模仿,借模仿導致運用,以運用誘發創造。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包括教師對樂曲的熟悉,根據樂譜畫出節奏圖譜,節奏圖譜要能幫助幼兒感知,我用傾斜的腳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頭表示狼回頭看,即帶重音的跳音。為給幼兒更明顯的提示,我對表示音時值的橫線也作了處理,用綠色表示可以走,紅色表示停止動作,這是一種經驗的遷移,也是對幼兒學習能力的尊重。此外還有音樂磁帶、狼的頭飾、配合故事內容的圖片。
五、活動準備
第一環節是激發興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滿神秘感的故事為引子,一開始就為幼兒創設本次欣賞活動必須的良好氣氛和樂于傾聽的心情,同時解決音樂跳躍的性質問題,為進一步感知留懸念、作準備。
第二環節是理解內容,感知節奏與重音結束,分三個步驟。第一步,運用配圖的演示將視聽結合,讓幼兒在觀察中找到音樂進行和任務活動之間的規律。這個規律既是故事的懸念的答案,又是游戲的主要規則,更是音樂節奏的形象化表現,而且它來自于幼兒自己的感知實踐,包含了形象感知、歸納內容等多元智能的培養。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來回頭看揭示節奏、重音及其特點,以提問:狼走的時候音樂是怎樣的?狼回頭看時音樂是怎樣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導并推進幼兒在音樂經驗上的發展,讓幼兒在反復感知樂句的過程中發現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戲來感知節奏和重音,這既是對第二環節活動的總結,也是讓幼兒體驗探索發現藝術美的成功和樂趣,還是下面活動的難點分解。整個第二環節解決了句末重音這個難點。
第三環節是初步感知樂曲結構,是部分轉向整體的過程。因為該段樂曲的結構規律不易為幼兒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將用"狼總是走一點兒就回頭看嗎?"自然地把幼兒的思緒和注意轉移到全段樂曲的欣賞上來,并運用反復感知與圖譜相結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感知重音的間隔,了解樂句中有的地方沒有句末重音,從而強化幼兒對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聲的方法讓幼兒響應和表現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環節是充分感知,主要運用游戲幫助幼兒在動態中感知重音,表現樂曲結構。有了前三環節的鋪墊,幼兒已產生了緊張、興奮而又冷靜的情緒,對句末重音和樂曲結構也有了一定認識,所以有游戲的基礎,但他們在游戲中將脫離圖譜的幫助,完全處于活動狀態中,因此,對重音的把握,對情緒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戰。為此,我將安排兩個層次的游戲幫助幼兒達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戲。第一層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戲,直接按照游戲方法進行,可以讓幼兒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個層次是創造性的游戲,即在幼兒有一定水平的感知力后根據幼兒的反應,適時加入重音處造型、多個幼兒扮演狼等方式,既順合幼兒的心理和活動的創新需要,也使本活動更有生命力。另外,整個游戲過程教師都將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參與到其中,發揮師幼互動、優化活動的作用。
延伸活動:繼續讓幼兒玩這個游戲,深入感知樂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結構。
六、活動特色
1、縱觀整個活動,始終以情境化的教學、游戲的方式,引領著幼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感知樂曲,體現著愉悅性、發展性。
2、橫向分析各個環節,或給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或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自身原有基礎上進步和發展,體現了創造性和主動性。
3、剖析教學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環節中的手指游戲、模聲和兩個層次的游戲,都使幼兒從看和聽的表面的活動轉向了親身的體驗與感受,體現了操作性。
4、整個活動注重幼兒素質、能力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幼兒的主動活動,強調幼兒的活動過程,使幼兒在音樂的審美教育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的樂趣,簡單的技能和審美情趣,在與環境和教師的互動合作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思維主動感知、豐富經驗和積極表現。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2
一、設計意圖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幼兒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的節奏性是必不可少的。幼兒深入地接觸理解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因此,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選擇用《葡萄牙進行曲》這個節奏感比較強,而且清晰簡明的樂曲。它其中運用了多種樂器伴奏,產生豐富的聽覺感。這也吻合了《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兒童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同時也能夠調動幼兒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幼兒感知音樂,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現的快樂。結合《綱要》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幼兒感受音樂節奏變化并能夠把它具體化。
2.學習嘗試用多種形式來表演不同的節奏。
3.積極參與活動有表演的欲望和興趣。
三、重難點
重難點:而本活動我選取的音樂節奏較輕快。前一部分拉寬的附點結構是讓孩子初步感知這首音樂的大致節奏,第二部分則是通過再一次出現的的小猴子將幼兒們帶入另一種節奏,這樣有梯度的逐次增加難度,最后利用圖譜形式再次感知音樂的'節奏性。這就是本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完整表現音樂,情趣盎然。所以要通過各種方式反復去感受這樂曲,這就是本活動的難點。
四、說過程
這次的音樂活動主體大致是分成了三個部分:一是用小朋友們都喜歡在床上跳的想法,通過一只小猴子在床上開心的跳引出第一種附點節奏,然后大家來學學小猴子的方法;再利用第二只猴子引出又一種不同的節奏方式;然后是照例出示第三種節奏。這樣依次增加難度,也能逐步引起幼兒想要挑戰的興趣。最后運用手和腳的圖譜再次強化音樂。結束部分是再次回到三只猴子,并強調安全意識不能在床上亂跳。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3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表現音樂,我根據樂曲的曲式結構、音響所表現的內容,合理地編配了情境游戲情節:扮演電腦及打電腦的人,幼兒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創編動作表演。為此,我設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通過擺放圖譜和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樂曲,初步學會表現音樂。
2、在情境游戲中培養幼兒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及合作能力。
3、體驗雙人合作游戲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難點是在游戲中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我準備了以下材料:剪輯樂曲、自制大圖譜一張,自制幼兒人手一份小圖譜。
在整個活動組織過程中,以完整欣賞——動作表演這一主線索展開,每一步都預設了不同的目標,層次感很明了。教師先通過談話導入,讓幼兒了解鼠標、鍵盤,讓幼兒完整傾聽音樂,然后幫助幼兒熟悉音樂,重點去掌握音樂中點鼠標的"叮"的聲音,這個過程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完成。
1、聽音樂,欣賞老師做打電腦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A、教師出示兩個標志,請幼兒看標記來選擇,哪個代表鍵盤,哪個代表鼠標?
B、幫助幼兒將圖譜補充完整,反復仔細的傾聽音樂,了解旋律中點鼠標的聲音。
3、組織幼兒重點掌握樂曲中的5次快速點鼠標的聲音,并用動作進行練習。
4、幼兒看圖譜,聽音樂進行完整的練習打電腦。
5、玩游戲,幫助幼兒再次完整的練習點鼠標的節奏。
在難點部分我運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師扮演打電腦的人,一老師扮演電腦)的方法來吸引幼兒,并巧妙運用了播放動物世界這個情節,既讓他們反復練習,又讓幼兒感到不乏味。在最后的完整幾遍練習中,教師引入幼兒進入了合作,幼兒互扮打電腦的人和電腦,。在幼兒富有表現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幼兒情趣高漲,余有為盡。最后結束活動環節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玩打電腦的游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4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2、掌握一些簡單的合唱技巧,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重點難點: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環境與材料:
1、活動前反復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一次備課
一、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
2、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出歌詞。
4、再次欣賞歌曲,請幼兒聽一聽,這首歌曲一共唱了幾遍?(四遍)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第一遍齊唱,第二遍領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誦加伴唱,第四遍齊唱)
二、整體學唱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整體跟唱,跟唱
聲音先小后大,引導幼兒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
三、合唱
1、將幼兒分為兩組,先嘗試由一組幼兒唱歌詞,另一組幼兒用"啦……"伴唱。
2、請一名幼兒朗誦(開始時也可多請幾名幼兒一起朗誦),其余幼兒用哼鳴伴唱。
3、與幼兒一起回憶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順序。播放歌曲錄音,由教師指揮,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合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15
【設計意圖】
一個音樂活動如何吸引孩子,如何體現孩子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設計這一音樂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感受不同的聲音效果。活動以故事為線索,循序漸進地開展,發展幼兒對聲音的感受力與想像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樂器表現不同的聲音,促進幼兒對圖形記譜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幫助孩子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活動準備】
1.樂器:大鼓、手鼓、響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藍老鼠、小貓、大狗熊、馬。
2.畫有一些藍色腳印的圖形記譜,制作圖形譜的材料:大圓點、小圓點、折線、波浪線。
3.音樂:《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訴你》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快點告訴你》,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快點告訴你》,幼兒隨音樂入場“小朋友們,咱們去動畫城吧!”
教師:動畫城節目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2.故事導人:
(帶手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有一只灰老鼠住在橋底,一天,它在橋下等它的客人。等著等著,突然它聽到橋上有“咚咚、咚咚”的聲音(雙手有節奏地拍膝蓋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聲音),“哦,原來是一個大狗熊從橋上經過,他不是我的客人。”過了一會兒,灰老鼠聽到一個很輕的聲音(雙手在地板上輕輕拍打,模仿小貓的腳步聲),“噢,是一只貓,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會兒,灰老鼠聽見“滴答、滴答”的聲音(搓手模仿馬跑的聲音),“這只馬也不是來看我的。”灰老鼠繼續等,這時候它聽到了“吱吱、吱吱”的聲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輕輕地敲,模仿老鼠的腳步聲),“嗯,我的朋友來了。”(教師出示另一只藍老鼠手偶。)
(二)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系。
師:故事里有誰?誰第一個過橋?誰走路輕?誰又過橋了?誰是灰老鼠的朋友?請幼兒用手、腳和聲音表現。
教師再講一遍故事: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故事,同時請小朋友分別扮演大狗熊、小貓、馬、小老鼠,用手、腳和聲音模仿他們從橋上經過的情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故事情節。
(三)續講故事。
師:故事還沒結束,咱們繼續聽下去。
灰老鼠問藍老鼠在路上看見了什么,藍老鼠說:“我看見有人在橋上灑了油漆,所有過路的都留下了藍色的腳印,有胖子的、小貓的、球的,還有我的藍腳印,我把這些腳印畫下來了。”
1.引導幼兒看“大橋上的藍腳印”圖,理解圖形記譜的形式。
教師拿出一幅“大橋上的藍腳印”圖,讓孩子們描述,說說都有誰的腳印。
●●●●●●●●●●●●
○○○○○○○○○○○○
﹏﹏﹏﹏﹏﹏﹏﹏﹏﹏﹏﹏
/\/\/\/\/\/\
2.教師:我們給腳印配上好聽的音樂,請樂器朋友來幫忙吧!
出示大鼓、手鼓、響板、木琴,請小朋友幫助老師確定大狗熊、小貓咪、馬和藍老鼠分別適用哪些樂器來表現。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樂器給動作伴奏。
4.幼兒選擇合適的`樂器,聽老師指揮,看圖譜,并用樂器模仿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用樂器表現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另一組用動作表現大狗熊、小貓、馬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交換游戲。
(四)創作“橋上的音樂”。
請小朋友結合圖譜欣賞創作的“橋上的音樂” ——《哈巴涅拉舞曲》。聽老師的指揮,結合自己凳下的樂器扮演角色,看圖譜用各種樂器嘗試演奏這段“大橋上的音樂”《哈巴涅拉舞曲》。
(五)游戲:音樂和動作。
通過游戲《找老鼠》,一起去找橋下的灰老鼠,請幼兒運用動作表演,完整的表現音樂《哈巴涅拉舞曲》,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喜悅,結束出場。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說課稿11-12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06-27
大班音樂活動說課稿10-27
幼兒園大班音樂秋天多么美說課稿02-17
大班音樂說課稿《捏面人》06-10
大班音樂說課稿(精選15篇)11-16
大班音樂《金色太陽》說課稿08-12
大班音樂保衛黃河說課稿11-05
大班音樂欣賞《化蝶》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