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
活動背景:
本活動源自幼兒早期閱讀系列《幸福的種子》。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過著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家長們出于對孩子的關愛,也是幫這幫那,樂此不疲地圍繞在孩子身邊。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幫助孩子整理玩具、給孩子拿書包、給孩子喂飯甚至連走路都是抱的等等。這些行為無形中剝奪了很多可以讓孩子們動手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禁錮了孩子的發展,而且從不讓孩子過多的運動,庇護的十分的嚴密,讓孩子養成了沒有責任心、懶惰和依賴別人等不良習慣。而《國王生病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多多運動,許多事情是需要親自體驗,不能依賴別人、讓別人代替做的,因此選擇了這本書。
活動目標:
“國王生病了”這個語言活動如果單純地讓幼兒看著畫面,老師為幼兒讀一段,然后提一些問題讓幼兒來回答.整個活動過程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希望有所改變,于是借用了“表演”這一形式來組織本次語言活動。通過畫面欣賞想象、對白設計、問題討論、動作模仿、即興表演等方式,讓幼兒從表演中理解故事要點和內容,避免讓幼兒單板的記住故事,使幼兒能主動參與作品表現,在與教師、同伴互動合作中進行自主學習活動。所以在目標制定時,我制定了通過想象講述、分析討論、即興仿編等與他人的互動合作,發展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準備過程:
《國王生病了》PPT、大書教具一本,幼兒用書人手一本。
為便于幼兒擺放書,我還制作了書袋,但操作后發現問題,又舍棄園本的計劃,改用布袋,效果還是可以的。PPT和大書的運用并不重復,PPT畫面在電視上呈現的畫面比較大,幼兒更容易觀察。
大書是活動頁碼的,便于幼兒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可以去操作。在大書上找到問題的所在后再由PPT展示,讓所有的幼兒在同一平面觀察。
活動過程:
過程很清晰,分為4個環節:
第一“國王”生病了,醫生看病開藥方;這一環節我通過“看、聞、問”三種方法想象講述國王生病時的狀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第二“國王”在宮里人的陪同下開始“運動”;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自主閱讀,帶著問題去討論,交流發現的情況。目的性更強,也為國王病為什么沒有真正好找到了原因。
第三病未痊愈,“國王”質問“醫生”.“醫生”指出“國王”所謂“運動”的真相;這一環節我運用了設計問答對白,進行表演的方法激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故事的有趣。邊表演邊講述故事中的趣事。
第四“國王”自己運動,身體恢復健康。這一環節我采用了即興仿編的方法讓幼兒根據老師的句式創編。鍛煉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每一環節我采用的方法都不相同,新穎的形式從頭到尾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在師生互動的環節中,幼兒也能大膽的進行表演,講述。
我細節的地方,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國王與大臣們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在逐步引導下,能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判斷,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較好地理解讀本所表達的內容。在引導幼兒閱讀圖書的前半部分后,讓幼兒帶著問題自主閱讀圖書的主要部分,最后師生再一起閱讀后半部分,這樣層層遞進,充分的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同時,我在教學中運用講、看與運動交替的策略,使活動輕松愉快,引人入勝。好動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在動作的模仿和游戲活動中感受師幼互動的愉悅,體驗到故事帶給大家的樂趣。
活動中的不足:
《國王生病了》是一篇主題嚴肅、卻又幽默有趣的故事,作品以輕松的風格,生動的語言緊緊抓住幼兒。我為了讓幼兒重點找出國王生病的原因,花重筆墨在觀察人物的表情上,對畫中幽默的細節就忽略了,例如:國王和皇后一起做體操,國王對著皇后喊“一二一二”,大臣們抬著轎子,國王喊“嘿吆嘿吆”,游泳時,大臣舉著“25圈”等等這些畫面的幽默風趣,只是一帶而過。可在深入一些,讓幼兒更深的體會書中的幽默。
教學反思:
請幼兒先自己看書,觀察畫面上的內容然后在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故事內容的理解。細節的地方,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國王與大臣們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在逐步引導下,能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判斷,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較好地理解讀本所表達的內容。在引導幼兒閱讀圖書的前半部分后,讓幼兒帶著問題自主閱讀圖書的主要部分,最后師生再一起閱讀后半部分,這樣層層遞進,充分的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2
這是一首散文詩,寫是的果園里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梨樹、桃樹、蘋果樹,還有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小蜜蜂、小鳥、小兔等,果園有了這些朋友所以很快樂。此次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感受果園的快樂,也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因此,活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去理解和感受。
一、說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散文詩,寫是的果園里一年四季都有朋友:梨樹、桃樹、蘋果樹,還有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小蜜蜂、小鳥、小兔等,果園有了這些朋友所以很快樂。此次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感受果園的快樂,也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因此,活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去理解和感受。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者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具體地說,就是要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并復述簡短的句子。”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目標定為:
1、欣賞散文詩,并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初步了解一年四季果樹的變化。
2、能大膽地講述和表演,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豐收和朋友間帶來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會復述簡單的詞語、句子,感受果園的快樂。
難點是讓幼兒了解一年四季果樹的變化。
四、說活動準備
其實像這樣的散文詩教學,應該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但是由于水平和時間上的問題,我沒有采用多媒體手段,但是也盡力去做好每一個準備工作。先給幼兒創設一個有果園的環境,里面有梨樹、桃樹、蘋果樹,配好一首節奏歡快的《快樂小舞曲》音樂歌帶,還做了散文詩中出現過的小動物的頭飾,準備好幼兒表演采摘豐收果實的人們要用的籃子。應該說,這些準備可以讓活動開展得生動一些,好讓小朋友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首先,我播放《快樂小舞曲》,帶領幼兒一起進入果園當中,小朋友們其樂融融,能夠快快樂樂地進入活動場地開始活動。其次,我讓幼兒說說果園里有什么,引導幼兒以觀察的方式回答老師的提問。之后,我手指幼兒面前的三棵果樹,讓他們猜猜這三棵果樹是什么樹,引導幼兒以想象的方式回答。
(二)、基礎部分
這一部分正式進入散文詩欣賞,我先讀一遍,幼兒欣賞,理解大概內容,然后我提出一系列有關果樹的問題,引導幼兒以聽的方式來回答,并鼓勵他們大膽講述。
這一部分,讓幼兒邊理解邊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從而讓他們知道白白的是梨花,粉色的是桃花,紅紅的是蘋果花,黃澄澄的是大梨,粉粉的是桃子,紅紅的是大蘋果,通過幼兒自由講述和老師的適當提示,讓他們初步了解一年四季果樹的變化。
以上都是靜態教學,然后我講述散文詩第二遍,讓幼兒說說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干什么。根據他們的回答,我發給他們頭飾,讓他們表演,培養他們大膽的表演能力。最后提到的采摘豐收果實的人們也是讓幼兒表演采果實,體驗豐收的快樂。這些是動態教學。
教學中動靜結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也可讓活動開展地生動、豐富。
(三)、提升部分
理解了散文詩的內容之后,我就問幼兒果園為什么很快樂?然后可以問小朋友們自己快不快樂。把果園的快樂提升到幼兒自己的快樂,讓他們感受朋友間帶來的快樂。
(四)、結束部分
這部分是讓幼兒感受快樂的氣氛,播放《快樂小舞曲》,幼兒和教師手拉手圍著果園唱一唱,跳一跳,然后快樂地離開果園,活動就此結束。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驕傲的大白鵝》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內容。這是篇看圖講故事的課文,課文給了四幅圖,分別是大白鵝驕傲地游著,路上遇見小雞,嘲笑他們長得太小,大白鵝頭揚的高高的走著,最后摔倒了。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夠看圖講故事,并且知道做人要謙虛的道理。這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對教材內容和作用的分析,并結合《綱要》對活動目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2能力目標:通過編故事,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在游戲中體驗樂趣。
根據對教材和活動目標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能夠在游戲中體驗樂趣。
2活動難點: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二、說學情
為了更好地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將學生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大班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這一階段的幼兒,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其語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活動的重點在于發展幼兒看圖說話和創編故事的能力。活動的難點在于幼兒能夠懂做人要謙虛的道理,能夠和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主要包括:
1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表達的重要方法。
2直觀展示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
3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并且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主要包括大白鵝,小雞的頭飾若干,關于大白鵝故事的圖片,大白鵝故事的視頻。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于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介紹我的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上來,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采用謎語導入。我會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
“身穿白衣裳,頭戴紅纓帽,脖子長又長,走路搖晃晃”
通過小朋友們的猜謎語,引出大白鵝。同時我會向幼兒提問:我們知道大白鵝長得很漂亮,那么今天大白鵝出門發生了什么事情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為下面活動的展開做了鋪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圖片,幼兒編故事
這一環節我會向分別向小朋友們展示大白鵝故事的四個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講講每張圖片發生了什么,最后讓小朋友們自己把整個故事講出來。首先展示第一張圖片并向幼兒提問:這一張圖片大白鵝在干什么呀?接下來第二張圖片讓小朋友們看看小雞和大白鵝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導小朋友們看到大白鵝一直昂著頭說明了大白鵝很驕傲,第三張圖片和第四張圖片是連貫的,這兩張我會同時給小朋友們展示,讓小朋友們看懂圖片的內容,大白鵝由于一直昂著頭走路結果掉進溝里了。之后我會引導小朋友對整個故事進行串講,并且能把故事講給其他同學們聽吧。
2觀看故事視頻
這個環節我會讓幼兒觀看大白鵝故事視頻,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通過觀看視頻故事,幼兒能夠對大白鵝的故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
3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會引導幼兒對故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發掘故事背后的道理,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分組進行討論。這個環節我會向幼兒提兩個問題,包括:“大白鵝為什么會摔倒呢?如果你是大白鵝你會怎么做呢?”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幼兒發掘故事背后的道理,引出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4續編故事
這個環節引導幼兒分組續編故事,通過故事的續編,可以發散幼兒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我向幼兒提問:“大白鵝在摔倒了以后回去進行了反思,知道了自己的錯誤,那么以后大白鵝會怎么做呢?”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創編的大白鵝的故事。
(三)結束部分
在這個環節我會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續編的故事分角色進行表演,給幼兒分發大白鵝和小雞的頭飾,讓幼兒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游戲表演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故事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并在游戲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游戲的樂趣。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本次活動的我采用的延伸的方法是環境創設,邀請幼兒畫一幅大白鵝的圖畫粘貼到我們的區角中去,讓我們的區角世界更加美麗。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4
一、說教材《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干》這一主題中。
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并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愿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 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于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游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游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兒練習過游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 "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愿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于表現的愿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采用了"角色游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采用角色游戲法是因為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么,趣味游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愿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
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么,好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后,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里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么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征。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里怎么樣?""它怎么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了,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后,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并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為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游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里欣賞。
幼兒園語言教案說課稿(二)
一、說活動教材
小鴨找朋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復性,有利于小班孩子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里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里玩。重復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說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局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剛開學時,我們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朋友"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找朋友等,對朋友這兩個字眼孩子們還是很熟悉的,也很樂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絕別人時的禮貌用語,這也是我選擇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對于小班孩子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對我班孩子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幫助的。
二、說活動目標
(1)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2、親近小動物,了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3、能大膽運用有禮貌的語言拒絕別人。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主導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模仿小動物之間的簡單對話,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二條是認知目標,在這個故事中,有的動物會游泳,有的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讓幼兒通過這個故事了解一些動物的習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與以往的情感目標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婉言拒絕別人的藝術,拒絕別人時我們也要有禮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藝術。
(2)說活動的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分析:我們制定重難點時往往是從所定的目標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重心,通過生動的flash帶動幼兒的表達欲望。
(3)說活動的難點: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分析: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有的不會游泳,這也是每一個小動物的特有習性,讓孩子知道不會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則要淹死的。
三、說活動準備
1、前期知識準備: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就是《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主題中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內容就是和每一個孩子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對孩子來說并不陌生。通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也擁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再見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利用電腦、多媒體自制動畫故事,并對故事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加工,有利于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兒表演用的小動物掛飾等材料,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增加興趣。這些材料可以在語言活動后,放在區角里讓幼兒進行操作。
四、說活動設計流程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一只正在哭的小鴨子為契入口引起幼兒興趣。通生動有趣的flash,讓幼兒了解故事,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等等,第一環節語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第二個環節是完整欣賞,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們的習性,主要針對第二個目標設計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第三個環節是分段欣賞并學說小動物間的對話,主要是為第一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主導目標服務的.,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四個環節是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也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和延伸,鞏固幼兒已掌握的對話,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區角。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5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理解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經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并經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并獲得成功的體驗。經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進取探討交流自我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歡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么能夠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能夠幫忙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資料巧妙地隱身其中。經過小朋友自我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忙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_。)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么能夠幫忙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團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__是用來干__的。”
“它的秘密是__X。”
“使用它的好處是____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_,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先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供給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能夠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并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能夠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構成。充分的嘗試到達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我發明創造的。經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系,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我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僅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我想法,按自我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于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團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忙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我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里來?
了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么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經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很多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那里,經過教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經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我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供給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團體探討,說說自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么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能夠發明有用的工具!
(經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僅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歡樂!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6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小馬過河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馬過河時與“老
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后,小馬安全過河,并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干。
2、幼兒情況分析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復述故事。
3、重點、難點
了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么“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最后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通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么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采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游戲導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
話部分的復述。
D、教師提問教師:老馬對小馬說了些什么?
教師:小馬最后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后遇到問題應該怎么做啊?(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
次活動。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7
有趣的影子
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
于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導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為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
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秘,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征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征,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
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并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系。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2、把多功能廳布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五、教法與學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并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六、教學過程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
1、玩手影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
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游戲,如:孔雀、小鳥、狐貍、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愿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為什么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二)、尋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
看一看影子是怎么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了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后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為后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為什么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著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么?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系,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
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四)、活動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游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
讓幼兒帶著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么也會產生影子?
(在這里,其實活動還沒結束,我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進一步探索影子的有趣現象。 )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首先說一下我的設計意圖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天冷了,幼兒也會自己思考或者問老師:"冬天來了,小鳥去哪里了呢?",而《大樹和小鳥》這首詩歌就很好地回答了幼兒的這個問題,整首詩歌描繪了大樹和小鳥間共同生活、快樂游戲的畫面,既表現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又體現了動物和植物間親密友好的情感。詩歌結構清晰,句式對偶,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童趣性。
2、學情分析:整首詩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和年齡特點,中班幼兒正處在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具備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過讓幼兒學習詩歌的句式,感受動植物友好相處的情感,從而萌發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系(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情感目標:體驗詩歌活動帶來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我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讓幼兒"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系"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將活動的難點定位于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創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圖譜一份、課件一份、自制教具一份、音樂一份、教學掛圖一幅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已玩過大樹和小鳥的音樂游戲(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驗基礎,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說教法學法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情境表演法、自主學習法、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占主導,因為中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地探索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過程。我將活動過程共分為五大環節:一是音樂導入,激發興趣;二是課件引入,自主探索;三是完整欣賞,動作表演;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寓舞蹈,結束活動。這些環節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得到逐一展現。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音樂導入,幼兒與教師一起玩"大樹和小鳥"的游戲。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小鳥,小鳥圍著大樹做一些親密動作,如:捉蟲、抱抱等等)師:小朋友,剛剛我們做了個大樹和小鳥的游戲,你們開心嗎?大樹和小鳥真是親密的好朋友,今天呀,大樹和小鳥又在做游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游戲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也能很好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一開始就讓幼兒產生學習的欲望,對于活動的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二、課件引入,自主探索1、播放無聲課件提問:畫面中,你看到了大樹和小鳥在做什么?(如幼兒說大樹在笑,小鳥好像在唱歌,教師就說:"好的,那我們一起來學大樹笑笑。大樹在 笑,小鳥就為她伴奏,我們也來學習一下小鳥吧。)師:小朋友觀察很仔細,我們這次一起邊看邊聽聽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同時注意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2、播放有聲課件師:現在,誰來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將詩歌內容自己呈現出來,而教師則是起支持、引導作用,同時將內容以圖譜的形式展現在黑板上。)(這一部分,先讓幼兒感受畫面,嘗試將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而后,再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內容與畫面結合,并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圖譜"這一形式,也比較清晰明了。)三、完整欣賞,動作表演1、完整欣賞詩歌(出示掛圖)2、師幼共同朗誦:教師讀前半句,幼兒接后半句3、女孩讀前半句,男孩讀后半句(通過出示掛圖,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意境。第一遍教師完整朗誦,讓幼兒加深總體印象,第二遍則是師幼共同朗誦,增加了互動,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幼兒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這么美的詩歌,大樹又想和小鳥一起來表演了,小鳥們,你們愿不愿意啊?(教師詢問幼兒)1、師做大樹,幼兒做小鳥(邊朗誦邊做動作)2、請一名幼兒做大樹,讓大樹自己選擇一些小朋友做小鳥3、分組表演:分成四大組,每組選一名幼兒做大樹,每組的剩余幼兒就做小鳥(這一環節,教師先帶領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讓幼兒有了總體的感知之后,就將主動權歸還給幼兒,讓幼兒來體驗大樹的感覺。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個別差異和群體需要,所以第三項則分組進行,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大樹和小鳥間的親密友好。)五、情寓舞蹈,結束活動師:大樹和小鳥真是友愛的好朋友,好了,小鳥帶領樹媽媽一起回到座位上吧。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么呀?你們喜歡嗎?大樹和小鳥這么友好,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啊?
師:讓我們一起為大樹和小鳥跳一支舞吧。(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結束活動)(最后一環節,先是對活動的總結和情感的遷移,而后,則是讓幼兒在動作和音樂聲中表達自己的快樂。也是對詩歌快樂氣氛的一種延續……)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
1、在美工區為幼兒準備圖紙,讓幼兒在課余時間將詩歌內容表現出來2、語言區可以將詩歌和圖譜裝訂成冊,供幼兒閱讀和欣賞家園共育:
家長帶領幼兒繼續復習詩歌《大樹和小鳥》,同時欣賞其他的詩歌。有條件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游戲。
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修改教案)(11.27)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播放音樂《童心是小鳥》:"小朋友,你們聽,音樂當中把誰請來啦?(小鳥),小鳥是怎么飛的呢?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鳥的動作。呀,小鳥飛得累了,它會去哪里休息呢?(大樹),那我們也來做一棵大樹吧!
(教師指導,若看到幼兒做了一棵高高的樹,就說"這棵樹呀真高,站得真神氣。那誰來做一棵挺拔的大樹呢?真不錯)。
"大樹和小鳥呀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游戲,這不,他們又在做游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音樂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同時將幼兒帶入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去,活動一開始,就開門見山,讓幼兒了解本次活動的主角,同時在一系列簡單的模仿中,鞏固幼兒對小鳥和大樹各自特征的印象。也為詩歌內容的學習做了一定的鋪墊。)二、圖片展示,自主探索1、展示表現"小鳥叫叫,大樹笑笑"的圖片(1)、師: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小鳥好像在唱歌)觀察得真仔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邊上有音符,而且小鳥嘴巴張得很大。)哦,小鳥真的像是在唱歌哩,你們聽過小鳥唱歌嗎?小鳥是怎么唱歌的?(幼兒說:"喳喳喳喳",教師說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邊說的時候可以邊配以節奏)(2)、師:小鳥唱得歌真好聽,唱得大樹怎么樣啊?(大樹在笑),你是怎么看出來大樹在笑的啊?(嘴角上揚,眼鏡瞇成一條縫。)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笑。(對于表現力好的幼兒,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如:XXX小朋友笑得可開心了,都笑彎了腰。XXX小朋友呀,都笑得捂住了自己的小肚子。)2、展示表現"大樹搖搖,小鳥跳跳"的圖片(1)、幼兒觀看后教師提問:大樹笑得可開心了,它是怎么來表達它的開心的心情呢?哦,大樹笑得怎么樣?都搖晃著它的身子了,那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的樣子。
(2)、師:小鳥看到大樹在搖晃著它的身子,它怎么樣啊?(也跳了起來)哦,小鳥也跳起了舞蹈。我們也來學學小鳥跳舞的樣子。(此過程教師有針對性的對一兩個動作優美的幼兒進行點評"呦,你的怎么跳舞的呀?在繞著圓圈跳呢,真好看。""你又是怎么跳舞的呀?她在向左邊跳呢,真優美。"3、展示表現"大樹小鳥,快樂陶陶"的圖片師:大樹和小鳥做的游戲好不好玩呀?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在一起,怎么樣?(很開心)。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他們很開心的呢?(他們抱在一起,他們一起跳舞)。
師:他們生活在一起呀,真得很開心,老師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說,叫"快樂陶陶"。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這一環節,教師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的過程中自主地去學習詩歌的內容,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同時也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而教師則是作為活動的引導者,將幼兒的思維始終集中在詩歌的內容周圍。同時整個活動過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內容與內容之間層層遞進,緊密相聯,使呈現在幼兒腦中的不是斷斷續續的知識,而是一幅完整連貫的畫面。)三、圖譜呈現,完整欣賞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師:大樹和小鳥的游戲真好玩,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提問幼兒聽到了什么,同時將幼兒聽到的內容以圖譜形式呈現。
如:你聽到了什么?(我聽到了小鳥跳跳,教師便說"哦,你聽到了大樹搖搖,小鳥跳跳。"教師貼圖譜}
3、完整呈現圖譜后,教師提問幼兒最喜歡哪一句師:那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句話呢?(幼兒說出后,教師便說"來,我們一起說一說",這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地讓幼兒聽1--2遍,取決于該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的高低)(在自主探索完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完整朗誦詩歌,使幼兒加深鞏固內容,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的境界。而圖譜的形式,既清晰明了,又能夠為幼兒自主地朗誦詩歌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1、配樂朗誦讓我們在優美的音樂中把這首詩歌一起來朗誦一遍好不好?(播放背景音樂)2、分角色朗誦詩歌(1)、讓幼兒選擇自己先做大樹或小鳥,教師則做幼兒選剩的角色("你們想做小鳥還是大樹呢?老師讓你們先選。好的,那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吧")(2)交換角色朗誦(師:這么美的詩歌,老師還想再朗誦一遍,你們想不想。剛才老師做大樹,這次我們交換,老師朗誦小鳥的詩句,你們來朗誦大樹的詩句,好不好?)(在這里,教師通過多元的練習,既能反映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進行師生間的互動。讓幼兒自主選角的形式,也是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主體性的充分尊重)五、情感遷移,結束活動1、簡單創編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名字叫什么呀?(大樹和小鳥),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大樹和小鳥呀真會做游戲,你們猜猜他們還會做什么游戲呢?請你也用"大樹XX,小鳥XX"的句式來說一說2、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的想法真好,今天天氣不錯,那讓我們一起去和大樹小鳥做游戲吧(帶領幼兒走出教室)(簡單創編根據時間來安排是否進行,如果活動時間達到上限,則可以放在延伸活動中進行。)注:紅色部分的字是對每個環節所做的說明。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9
幼兒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小兔子開鋪子》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兒歌,并能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表演。
2、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并在游戲中學習接觸新的量詞,練習完整講述。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說兒歌。
活動難點:能說準量詞。
【活動準備】
1、售貨廳,兒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兔子頭飾一個猴子頭飾五個
3、兒歌錄音磁帶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情景表演,幼兒熟悉兒歌內容
讀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開了一家鋪子。(邊說邊拉開帷幕,幼兒看見的是小兔子在鋪子里。)
小兔子: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開了一家鋪子,歡迎大家光臨。
(師出場):哇!小兔子家開了鋪子,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鋪子里有些什么東西。(轉身向兔子,指著襪子)這是什么東西?一共有多少?(請幼兒回答,學習正確使用量詞:三雙襪子) (再指著一排瓶子)這一排是什么?共有幾個?(請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練習:四個瓶子) (教師轉身對兔子)小兔子,這桌子也賣嗎?
兔子:賣,當然賣咯!
師:哎,我看這桌子挺好的,小朋友們看看鋪子里有幾張桌子?(指導幼兒正確運用量詞:張)
(師拿起兩把塑料的椅子)你們看漂亮嗎?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多少,然后告訴大家。(指導幼兒學習用“把”這個量詞)
師:還有些什么?(老師尋找別的東西,突然發現)瞧,這些帽子可真多,有大有小,有白的有花的,一共幾頂,我們來數數。一頂、兩頂、三頂、四頂、五頂,一共五頂帽子。(幼兒練習頂這個量詞)這里的東西可真多呀!
(突然來了五只小猴子) 之一:小兔子,我要買五頂帽子。小兔子:啊?是幾頂?我沒聽清楚。
師:小朋友,小猴子要買多少帽子,告訴小兔子。(幼兒齊答:五頂帽子)
之二:小兔子,我要買四個瓶子。
之三:小兔子,我要買一張桌子。(老師幫小猴抬下)
之四:小兔子,我要買三雙襪子。
之五:小兔子,我要買二把椅子。
小兔子:我的東西賣完了,明天再來開鋪子。(拉上帷幕)
二、 引出兒歌
1、隨著拉上帷幕的同時播放錄音磁帶,第一遍欣賞兒歌。 (主要集中幼兒注意力) 師:是誰把剛才的是編成了這么好聽的兒歌?他到底編的對不對,我請小朋友再仔細聽一遍。
2、第二遍欣賞兒歌
3、理解兒歌內容
(1) 是誰在森林里開了一家鋪子?(幼兒完整講述)
(2) 鋪子里有些什么東西?(要求正確運用量詞)
(3) 東西被誰買完了?小兔子怎么說的?
三、 幼兒學念兒歌
1、 放慢速度,幼兒跟老師一起念一遍。
2、 提示要求,會的小朋友念響點,不會的輕輕念。
3、 分組練習,加快速度。
四、 游戲
1、 教師指導幼兒游戲,出示一些兒歌中沒有的物品,引導幼兒用“我要買XX的”句式,并能正確使用量詞來參加活動,在游戲的過程當中如果有幼兒沒有正確運用量詞,可以請其他幼兒幫助他。
師:“小朋友們都會念這首兒歌了,你們會不會買東西呀?好,小兔子的鋪子又要開了,如果你能像小猴子一樣,說清楚你要買什么?小兔子就會賣給你。”
2、 游戲擴展:開放幼兒的活動空間,增加互動。
兔子:“今天的生意好極了,我的貨這么快就賣光了。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馬過河時與“老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后,小馬安全過河,并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干。
2、幼兒情況分析
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復述故事。
3、重點、難點
了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么“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最后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通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么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采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游戲導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話部分的復述。
D、教師提問
*教師:老馬對小馬說了些什么?
*教師:小馬最后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后遇到問題應該怎么做啊? (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1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要說的是中班語言活動:三只小豬。現在的幼兒都是父母手里的寶貝,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寵愛溺愛,導致幼兒不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懶惰,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三只小豬蓋房子這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兒勤勞勇敢,做事不圖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還運用此故事,鍛煉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二、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我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磚房子最結實的道理。
2、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黑豬的勤勞、聰明和勇敢。 活動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夠簡單復述故事內容,難點是幼兒理解做事不要圖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我作了如下準備: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
房子》視頻;豬頭飾四個(豬媽媽、小白豬、小花豬、小黑豬);狼頭飾一個;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五、說學法:
我打算幫助幼兒采用觀察法、討論法、復述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五個環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講《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幼兒簡單復述故事內容;播放視頻《三只小豬蓋房子》;表演《三只小豬蓋房子》。
第一環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房子是用什么蓋的嗎?有三只小豬他們也想蓋房子,你們想知道他們用什么蓋得嗎?請聽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聽故事,找答案。1、故事里面都有誰?2、三只小豬都用什么蓋的房子?3、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二環節:教師講《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
1、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并生動的講述故事。
2、 回答問題:故事里面都有誰?三只小豬都用什么蓋的房子?誰的房子最結實?
第三環節:幼兒簡單復述故事內容。
請幼兒大膽地講述故事。
第四環節:播放視頻《三只小豬蓋房子》。
增加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并討論:你們覺得故事中的小黑豬是怎么樣一只小豬?(是一只勤勞、勇敢、聰明的小豬)如果你蓋房子,會選擇什么材料蓋?建議幼兒蓋結實的磚房子,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環節:表演《三只小豬蓋房子》。
選出扮演角色,分發頭飾。運用多媒體課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師指導。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2
一、說活動內容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故事中再三描寫了青蛙看到房子不占為己有的無私精神,后又描寫了青蛙與小動物們一同分享快樂,繼而描寫了小兄妹樂于幫助別人。步步深入主題,而又在小青蛙與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樂達到高潮。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兒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于幼兒理解、記憶和模仿。顯然的,故事的主題就是體驗分享的快樂,這與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是相一致,適宜大班幼兒。
二、說幼兒
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大班的幼兒積累了不少的童話故事知識,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強和富的想象力,喜歡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童話故事較感興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內容較豐富、表現手法較復雜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
但由于幼兒成長環境的影響,幼兒經常出現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而故事是運用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基于以上兩點分析,我選擇了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漂流屋》。
三、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指出: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精神、故事文本的分析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2、能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并學習詞語:漂流、擱淺、甜美。
3、通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因為,現在的社會居多都是獨生子女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與同伴分享。所以,我將本活動的重點環節放在分享這一環節上,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相適應,所以我為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
(1)幼兒在常識活動中已熟悉青蛙、螃蟹、烏龜、小鳥的生活環境。
(2)已認識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初步了解了擬人和比喻的概念。
2、物質準備:
(1)優美音樂背景的錄音帶,錄音機,教育掛圖《漂流屋》。
(2)請每一位幼兒自帶一份小禮物。
五、說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直觀形象法、討論法和環境體驗法。
1、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教育掛圖聯系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教育的方法。在第二環節中,通過口頭語言講述故事,幼兒進行完整的欣賞故事內容,對故事有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在第三環節中,我是采用分段講述故事。讓幼兒進行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和意境美。運用語言的直接講授,能夠讓幼兒直接的接觸到故事中的情景、人物。便于幼兒理解、掌握故事內容。為后面交流討論故事,做一個有利的鋪墊。
3、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中,我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后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里人物的看法,以“為什么”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并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甚至讓幼兒反過來向老師來發問。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為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抵觸心理和行為。
4、情境體驗法:兒童因為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很難理解。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體驗到什么是分享,分享又能帶來什么快樂。于是,活動中采用了情景體驗法,提供了一定條件,讓幼兒通過自身的禮物交換、分享,從而感受和獲得體驗。這可以加身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說活動程序
活動流程我采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設計程序為:
1、出示漂流屋圖片,引導幼兒進行初步想象
在活動的開始環節,運用直觀的方式直接出示漂流屋,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直觀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更快地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這是哪里來的”“撿到它以后要怎么辦”。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 語言環境,并讓幼兒初步產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識,為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2、教師配樂完整朗誦,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對故事有一個大致上的了解,對故事內容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概念。通過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或哪些情節?為什么?有哪些詞語你覺得美?引導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個環節仍然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剛才的想象基礎上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
3、結合教育掛圖,理解故事的內容
(1)出示教育掛圖一
提問:青蛙剛開始的時候,是住在哪里的呢?青蛙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這間漂亮的漂流屋像什么呢?青蛙不知道這間漂流屋是誰的,青蛙都問了哪些動物呢?青蛙為什么不好意思獨占這間漂亮的屋子呢?邀請了誰來住呢?青蛙邀請了這么多的動物住進了漂流屋,青蛙現在的心情感覺怎樣?通過提問,讓幼兒更進一步地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人情美。了解與他人分享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的心態。運用教育掛圖直觀的方式,讓幼兒直接接觸到故事中的事物,直接感知故事情節,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出示教育掛圖二
提問:漂流屋飄到了哪里呀?這時出現了誰呀?哥哥和妹妹分別說了什么呀!他們看到了什么?最后又把屋子放在哪里了呢?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簡單的描述漂流屋飄到了哪里?最后又到哪?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出示教育掛圖三
此環節是故事的尾聲,通過提問“漂流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動物會覺得這間漂流屋是誰送給他們的呢?他們會知道嗎?”通過提問讓幼兒進行猜想,進行想象,留給他們一個懸念,讓幼兒有一個想象的空間。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教育掛圖,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為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段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而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本故事的一個亮點,為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將漂流屋比喻成“宮殿“、”大雪糕”、“搖籃”。而對幼兒來說文學中采用的表現手法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以問題“漂流屋像什么”的提出加深有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4、交流討論故事,引出教育意義
提問:你聽完故事有什么感受?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喜歡它?聽完了故事讓你聯想到了什么?通過交流討論故事內容,讓幼兒明白故事中的 “小青蛙問遍所有的人尋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獨占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動物們時高興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兒懂得與別人分享。在這個活動環節中以“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什么是好的,該學習、模仿的是誰。這樣,他們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時還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問題,讓幼兒將學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5、分享小禮物,激發幼兒樂于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綱要》指出:應以幼兒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放在首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體驗中交換禮物、交朋友,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心情。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幼兒與別人分享,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能使更多的幼兒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將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6、活動延伸
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從第一、第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到最后互換禮物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當然,培養幼兒懂得分享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的,因此,本次活動是先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累積良好體驗的好機會,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故事欣賞活動《小松鼠訪友》。
一、說教材
《小松鼠訪友》這個活動節選自鳳凰康軒教材大班上學期語言領域《好鄰居》主題教育活動中的一個活動內容,體裁是看圖說話。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小松鼠去訪友,途中被小河、山坡阻擋了去路,因此不斷向人請教,并在請教別人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疑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觀察的過程中來發現問題,通過思考問題,以此進行解決。大班的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班幼兒的平均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對事物及問題的認識處于典型的淺表認知階段(即只看到表面現象,看問題片面)。而《小松鼠訪友》這個活動恰恰就是引導幼兒在解決問題時,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習從不同角度出發,了解別人的善意,并通過思考判斷能力的培養,了解不同事物標準的轉換方法,認識在誤解中尋求真相的重要性。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并將它與語言、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及本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現有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發展。
2、初步認讀漢字“深——淺”“遠——近”,并理解“深淺”“遠近”的相對關系,明白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差異。
3、體驗講述的樂趣。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把理解“深淺”“遠近”的相對關系,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把明白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差異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4幅)、頭飾(4個)、信封偶(若干)、手偶1個(小松鼠)
2、場地準備
五、活動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為了真正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體現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采用的教法有:觀察法、談話法、思考法、分角色表演法、提問法。
六、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謎語開頭:“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絨毛尾巴粗,愛在森林里面住,愛吃松子愛上樹。”
師:我們今天來講一個關于小松鼠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認真聽了!聽完之 后 老師可是有問題要問你們的!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小耳朵最靈?
2、按照掛圖,講述故事。
3、現在我問問小朋友,小馬和小螞蟻到底有沒有騙它啊?
幼:沒有
師:為什么我們說他們沒有騙它啊?好!現在呢老師做小松鼠,你們來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師學小松鼠的聲音問:“山羊伯伯,小馬騙我,跟我說河水一點也不深,可是我差點淹死!”請幼兒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問題。然后老師做一下總結。
(告訴幼兒深淺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是相對的,隨事物的本身而有所變化)
(2)老師再學小松鼠問:“那山羊伯伯小螞蟻跟我說到你家很遠,可是我剛剛跨過一個小土坡就到了!您說它有沒有騙我啊?”請幼兒回答。老師做點評并做總結!
(遠近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相對的!)
4、教師做最后的總結:深淺遠近是相對的概念,并不是說一成不變的!所以,以后小朋友在說深淺遠近的時候要說上比較對象!比如,這么長的路對我來說有點遠,這樣的小河對他來說并不深!
5、老師問:“你們覺得小松鼠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師:“小松鼠是一個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只會聽別人說,自己不會考慮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說話做事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小朋友啊,我們能不能學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們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學會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做一個愛思考既聰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動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小結:遠近、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隨著相比較的事物而變化的。以后生活中無論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動腦筋多想辦法。
七、亮點部分
本次活動共有3個亮點
1、活動設計緊湊、合理,有利于孩子參與本次活動,活動中問題的設計一環扣一環,有助于幼兒理解圖中內容,小結的及時合理有助于幼兒掌握詞語的相對關系。
2、活動準備豐富、充足,方便幼兒講述,幼兒參與活動率高。
3、活動中能夠讓幼兒結合實際說一說“遠近”、“深淺”的相對關系,有助于幼兒理解“遠近”、“深淺”的相對關系,,真正體現了《綱要》精神,“充分使活動融入幼兒生活之中”。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4
設計意圖:
今天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于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并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于是,我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甜蜜的家》。
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制定難點的依據是:中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和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難,所以也就更難懂得如何去愛家了。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后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 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 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么了?它為什么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么說的?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大象又是怎么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么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后,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里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后,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后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一、說教材
我今天執教的是中班語言活動。這個活動選自朱家雄主題式課程中班春期主題活動《小小廚房》里的分主題活動之一《碗屋》。這是一個充滿童趣的的故事。綱要指出教育活動需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感興趣,有助于擴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故事的主人公小老鼠活潑聰明愛動腦筋解決問題,狗熊大叔寬容大量,故事情節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教育意義深刻。因此,此活動源于幼兒生活又服務于幼兒生活。
二、說目標活
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創造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大膽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設計為語言領域,目標如下:
1.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的的趣味性。
2.鼓勵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看法。
3.明白狗熊大叔對別人的寬容和小老鼠遇到困難愛動腦筋的事。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學會寬容的對待別人。
本次活動緊緊地圍繞目標,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幼兒大膽設想猜測,大膽講述。
三、說活動準備。
依據《綱要》要求我做了如下準備:1、相關圖片、課件、頭飾、碗等。2、經驗準備:幼兒對故事中的情節有相似經歷。
四、說教法、學法。
《剛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采用的教法有:1、直觀教學法,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探索的欲望。2、問題析疑法,讓幼兒對故事有更進一步的理解。3、游戲體驗法,游戲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和創造性。在小老鼠和狗熊的對話時,我就用了游戲法。課外延伸,課件播放在這一環節中發揮了傳統教育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題,采用了如下學法:直觀解疑------嘗試法----游戲體驗法。
五、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我是以直觀引起興趣進行導入,并用來析詞,用梳理問題的方法理解故事,圖文結合突破難點,用游戲體驗法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而課外延伸用課件播放方式加深幼兒的理解,為幼兒理解和創造服務。
【幼兒園語言說課稿15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09-25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3篇06-08
2021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09-24
幼兒園說課稿小班語言3篇07-07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八篇06-10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15篇09-25
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15篇)09-25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說課稿08-19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集錦9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