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是大班語言活動《城里來了大恐龍》。
一、說教材
恐龍,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大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孩子們經常圍繞恐龍這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如:恐龍的特征、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等等。因此,教師選擇了《城里來了大恐龍》這一有關恐龍的教材。這篇童話童趣盎然、想象豐富,作品中的恐龍形象善良、可愛。通過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生存的情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培養了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講述以及敢于創造的能力。
二、說目標
根據故事的內容分析,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再依據打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1.感受故事的情趣。萌發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以有知識、經驗,進行大膽想象。
3.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積極說話、大膽講述的能力。
因為大班幼兒的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為了引起幼兒對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準備了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為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我還準備了掛圖《恐龍變成了立交橋》;還有故事的語言磁帶或CD。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幼兒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故事,幼兒也只能單純聽故事罷了。作為教師就是幼兒的引導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的給幼兒施加影響,灌輸教育知識,幼兒就能在聽故事的情況下接受教育。所以,本次活動我結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和觀察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最終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遵循著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講故事及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索,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此外,我在課堂開始出采用集體游戲法,課堂中段采用角色游戲法,直觀教育法,最后讓幼兒個人活動,自由操作,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使課堂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大班幼兒處于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游戲水平有很大提高,連貫性口頭表達語言也有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本次課堂中的三個環節時刻配合著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進行。
四、 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將課堂活動設計成3個環節,并采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式組織本次活動:
1、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玩玩“猜猜是幾”的游戲。
2、玩玩“營業員”的游戲,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
3、幼兒對5以內數的自由操作活動。
環節1:故事教學 出示畫有"交通堵塞"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這里發生了什么事情?鼓勵幼兒能大膽想象、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講述故事至"城里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聽了故事之后你就知道這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討論:城里來了大恐龍,交通堵塞了、鐵路被壓壞了、房頂也被掀翻了。請你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幫這座城里的人、幫幫這條大恐龍吧!看誰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
4、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處,請幼兒討論故事里孩子想出的辦法好不好?故事里的大恐龍與你們印象中的大恐龍有什么不同?以萌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扮演大恐龍,邊聽故事邊進行表演。
環節2:恐龍展覽
1、師生剛同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等,一起將活動室布置成一個"恐龍展覽"。
2、幼兒自由結伴參觀。引導幼兒都大方的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于恐龍的知識。
3、開展"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活動。
請幼兒的家長都來參觀恐龍展覽,請幼兒擔任解說員,向家長介紹恐龍的內容,鼓勵幼兒在解說過程中做到聲音響亮。
環節3我和恐龍做朋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活動主題:恐龍為什么會從地球上消失?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分組自由討論:如果恐龍再次回到我們身邊,你會想什么辦法來幫助他們?教師在幼兒中巡回觀察,傾聽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
3、請每組幼兒推選代表進行發言:請你們都說一說,你們都想出了那些辦法來幫助和保護恐龍。
4、幼兒集體作畫、:我和恐龍是朋友。
5、拓展故事中的含義,告訴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動物,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五、 說活動特色
1、游戲貫穿課堂
因為大班的幼兒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所以用游戲貫穿課堂,讓幼兒輕松玩樂之余掌握知識內容,促進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2、加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培養幼兒的良好游戲習慣。
語言方面,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夠掌握全部基本語音,詞匯量增多。在正確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語法結構,幼兒到了五、六歲時,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活動當中加強了幼兒的口頭表述能力,在環節2中又無形中,在教師對幼兒施加的一些影響,從而使幼兒在快樂游戲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游戲習慣。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教材
另外,今年小學的課改也已全面啟動,打開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園中圖文并茂的形式已處處可見,內容、層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許多,更注重所學的數學對孩子是否有用這一點上。如學完10、20以內各數后,都有讓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操作活動。所以,選擇本次活動,可以說是為一年級作了一個鋪墊,積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經驗,也是為實踐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為未來生活作準備的一個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生活為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二、活動基本流程流程:
暢談自帶的上面有
數字的物品
即可了解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又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源于生活
⑴發散性思維,哪些地方
有數字,有什么用
⑵新用教學媒體,展示生
活中有數的圖片
⑶探討:沒數字會怎么樣
三、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則,設計活動
1、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內容生活化
數學本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數學實例,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如①幼兒自帶的生活物品,是幼兒每天看到的、接觸到的、用得著的,拿來用于課堂上,他們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喚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帶的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②教師采集生活中不同場景且上面有數字的物品的圖象供幼兒觀察,由于來源于生活,幼兒很愿意看和說。通過看和說,能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兒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有利于調動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利用生活經驗——寓于生活——探究生活化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現實。數學活動中充分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理解,更能讓孩子體會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于增強孩子的數學運用意識。如①數字游戲活動。通過5個數字、編碼、中獎的游戲,一方面是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讓幼兒感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中獎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對于幼兒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游戲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幼兒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知道了多個數字可以編出許多不同的號碼,從而體驗到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學習數學有著無窮的樂趣。②對于“生活中如果沒有數字會怎么樣”的問題,幼兒也有自己的經驗,如公交車如果沒有幾路車號碼,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輛車了;鬧鐘上如果沒有了數字的話,就不知道上班、上學時間了;電視機如果沒有頻道號碼的話,就不知道很難找到要看的電視節目了等等。通過系列活動,使幼兒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對于生活有著重要的價值。從而培養幼兒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幼兒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3、回歸生活空間——用于生活——實踐生活化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上,教師很自然地啟發、引導幼兒應用數字來幫忙:師生留電話號碼這一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了師生以后聯系的辦法。這一環節很簡單,但從中能激發幼兒在生活中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聯系生活學數學是新《綱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致力于使數學知識與孩子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
本次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孩子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么學的。通過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1、教師教學的方式與孩子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如:
①課堂上較多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兒要觀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數字的,進而會研究物品上面的數字有什么用?這個找的過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信息和經驗體系,將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為“導”。
②近年來,幼兒的主體性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變的更加多樣化,平等化,要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必須形成師幼雙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課堂上安排幼兒同伴交流(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伙伴,也帶了物品參與其中),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既提供給每一位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又可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還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③相對于幼兒的學習方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如為了讓幼兒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教師設計安排了玩數字游戲,讓幼兒在看認數字、編碼、對獎的情境中,積極的學習著,并感悟數學的巨大魅力。
④教師采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幼兒看教學媒體,直接地來說,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了數字生活很方便,間接地說,可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起幼兒以后進一步關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除了寫教案,教師更需要走進孩子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也隨著有所改進。如①教案并行設計“教師教學行為”和“幼兒學習行為”兩大部分。教師的“教”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學”。不是說教案設計很好,就行了。在現實條件情況下,要求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要富有彈性,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②課前準備中的物質準備,如讓幼兒帶自己家里的上面有數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園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不象以前開課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制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發的幾點思考:
1、《綱要》中對于數學教育的論述較以前有很大的變化,從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實際要求并沒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那么,對我們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就要考慮:怎么選內容,選什么內容?《綱要》還強調——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有關的數學經驗,這就涉及到:怎樣設計課程?教師怎么指導等,顯然,這對我們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話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確實能學,孩子學習的正面效應也確實使我們有成就感,它的負面卻是使孩子沒有興趣,那么,這種思想是否可以讓孩子持續有力地發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們現在迫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發現內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資源幫助教師,讓她們很快上路。
3、過去的課堂教學比較關注數學知識,但孩子學會了不用,結果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現在教師正在探索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從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教育看,怎樣將數學更深層次地運用于生活,還比較欠缺。教師對活動中所蘊涵的數學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較欠缺,而這是數學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個方面。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轉變實際上是教師準備的問題,原來準備內容,現在強調從兒童發展、兒童原有經驗出發,為其準備適宜的環境。我們已經站在了兒童的角度,但我們沒有走進兒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孩子是否快樂、積極、有需要和興趣,我們探究的形式則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我們堅持幼兒的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體性,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為課程教材開發,設計的主體,那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教材分析:《剛要》提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幼兒社會態度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大班下學期正是孩子為順利入學做好各方面準備的時期,因此要不斷對幼兒進行獨立自理等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日常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熟悉和認可了“物歸原處”的規則,這一規則對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起到的作用將通過這個故事得到進一步的認識。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根據近期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我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和語言。
2、懂得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
三、說重點難點
確立了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在活動組織中有的放矢。本次活動的重點為: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和語言;難點為通過故事、親身經歷等懂得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故事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增進孩子參與和表現的積極性,我做了如下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區角活動中觀察每個孩子“物歸原處”的做法和表現;活動前一天布置小作業——帶自己家里的熊、松鼠、浣熊、貓頭鷹、眼鏡等玩具帶到幼兒園來,為孩子理解和主動表演故事創造條件。
2、物質準備:掛圖,背景音樂,故事錄音,熊、松鼠、浣熊、貓頭鷹、眼鏡等玩具。
五、說教法學法
《剛要》中強調:“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爭形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精選的教法有:多媒體展示法、演示法、視聽講結合法、表演法等。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談話導入——體驗學習,構建新經驗——鞏固理解,經驗交流——活動延伸”為活動主線,具體過程為:
(一)談話導入
檢查帶玩具的小作業完成情況總結:“小朋友們經常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小作業,例如今天帶來了我們要用到的各種玩具,說明小朋友們的記性非常好,可是今天來了一位小客人小熊,它的記性不怎么好,它的眼鏡找不到了,眼鏡哪兒去了呢?”引出故事。
(二)體驗學習,構建新經驗——教師操作玩具動物,隨背景音樂分段欣賞故事。
1、從故事開頭講至“貓頭鷹聽了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來。”提問:熊分別找誰去幫它找眼鏡?松鼠、狐貍和浣熊分別對熊說了些什么?熊的朋友松鼠、狐貍和浣熊見到熊為什么會笑?為什么會說那么稀奇古怪的話?貓頭鷹為什么哈哈大笑?你覺得它們看到了什么?請你猜猜熊的眼鏡哪里去了?(大班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他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這里的遞進提問意在引導孩子細致觀察,體會故事情節的趣味性;老師要特別注意回應孩子的回答,通過有效的追問,梳理幼兒的思維。)
2、繼續欣賞故事至結尾。提問:熊的眼鏡在哪里?誰幫它找到了眼鏡?
3、討論:熊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眼鏡?眼鏡應該放在哪里?(引導幼兒進入情境講述,領悟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物歸原處的理解:從哪里用了放回哪里、習慣成自然,好習慣的養成秘訣是貴在堅持等。)
(三)鞏固理解,經驗交流——運用掛圖,老師和孩子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1、進一步理解故事,回憶提問:熊的眼鏡在哪里找到的?為什么會在自己的頭上?
2、熟悉故事內容后,隨背景音樂分組進行角色表演,請小朋友分別扮演熊、松鼠、狐貍、浣熊、貓頭鷹進行表演。(孩子的直接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參與的過程更是理解鞏固已有經驗的過程,更是熟悉和運用知識的過程,這里的分組意在讓每個孩子在有限的時間里都體驗參與的快樂,豐富自己的經驗。)
(四)結束部分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說一說你應該怎樣保管自己的物品。(小結平日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物歸原處的做法,不管是公共玩具還是個人物品擺放要便于取,記得物品擺放在哪里,用完后要放回原處,這樣就不會丟失了。)
(五)延伸活動
“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動,評比哪組孩子整理的區角整齊、干凈、條理;整理自己的小書包;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秋風吹》,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材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語言教材。這首小詩明快清新、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可以借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需對詩歌中提到的秋天的景色有所了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秋天樹葉的變化,可以讓幼兒學學小樹葉飄落下來的樣子、蝴蝶飛舞的動作,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拾落葉的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和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嘗試朗誦詩歌。4、豐富動詞:吹、飄、飛。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內容淺顯、含有粗淺的知識性,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秋天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自然了解秋季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干在感情上發生共鳴從而愿意朗誦。難點:理解動詞的實際含義并會應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通過豐富動詞,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模仿與動詞有關的各種動作,使詞匯的豐富游戲化、趣味化、兒童化,通過小朋友自身的肢體語言進一步加深對動詞含義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構建了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
二、說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趣味游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完整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趣味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么,趣味游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愿望的最好途徑。活動中,我請幼兒扮演小樹葉,秋風吹來隨優美的音樂自由扮演,音樂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這片小樹葉像什么?通過這個游戲協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新穎的想象。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恬靜的環境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協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小樹葉奇妙的想象,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設計了提問:“你看到的小樹葉飄下來的時候像什么?”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沛體驗詩歌的美,在示范朗誦時,教師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充沛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沛表達自身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詩歌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沛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第三種方法是完整跟誦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在集體的面前進行表示,聲音自然的朗誦給大家聽。從而鍛煉幼兒的膽量和展示自我的表示精神。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三、說學法指導
教學中注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干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協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范朗誦中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典范,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自由大膽扮演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敢說。
四、教學程序
總體分為三局部。第一局部采用拾落葉活動導入,以親切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肯定幼兒協助孔爺爺做事,使幼兒園的環境變得更美麗這一助人為樂的做法。然后,設置疑問:小朋友在哪兒揀到的這些樹葉啊?樹葉為什么會在地上呢?從而啟發幼兒對季節的變化、植物的變化發生好奇心。第二局部,是分析理解詩歌局部,這一局部共分五部。第一步,利用課件,教師配合語言的講解,協助幼兒了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拓展幼兒知識面,實現課程間的整合。看后,再回到秋天這一季節,提問:秋天,小樹葉都怎樣了?啟發幼兒根據自身的觀察講出秋天樹葉的變化,此環節順利過渡到下一步。第二步游戲《秋風吹》。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秋天的小樹葉,播放“秋風”的音樂,秋風吹來了,小樹葉隨音樂自由扮演。游戲中,老師自然的配以詩歌中的語言:秋風秋風輕輕吹,樹葉樹葉飄呀飄。秋風吹來了,這片小樹葉好象在空中跳舞;這片小樹葉好象一只小燕子;這片小樹葉跳累了,躺在了大樹媽媽的身旁。音樂停止,提問:你象什么?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的說一說自身的變化。有的幼兒說:自身像一只小蝴蝶。教師自然引導過渡到下一步:xxx小朋友說他扮演的小樹葉象一只蝴蝶,飛呀飛!到底象不象蝴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三步,欣賞課件,為幼兒創設詩歌中所蘊涵的美好意境,協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落葉形象的比喻。欣賞后配合提問:你看到,小樹葉象什么?(象蝴蝶)有多少蝴蝶呢?老師:不是一只蝴蝶,是許多蝴蝶,我們可以這樣說“一群蝴蝶”。學說詩歌中的語言:好象一群小蝴蝶。教師進一步追問:小蝴蝶在干什么?(飛)問:怎么飛?會飛的昆蟲或者飛禽都有什么?(翅膀)對!那它是怎樣飛的呢?學說:張開翅膀飛呀飛。第四步,利用多媒體,完整欣賞詩歌錄音。在幼兒的頭腦中對詩歌中的意境構建一個完整的美好印象,協助幼兒加深記憶。第五步,是師生一起朗誦詩歌,扮演朗誦或分組朗誦。教師配以:“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象蝴蝶一樣的小樹葉,秋天才變得那么美麗”的激勵性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到集體面前進行扮演。活動中,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詞啟發幼兒想象,因為幼兒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把重點放在了協助幼兒大膽的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身的想象,發揮其想象的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和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設計意圖
1.活動內容設計
新年即將來臨,幼兒對新年會有許多新的憧憬,如新玩具,新衣服等。本活動重點,在于引發幼兒對新年的積極的情緒體驗,讓幼兒在感受自己長大進步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愿望,從而健康愉快地過新年。
通過賀新年活動,可以激發幼兒運用語言和繪畫及手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幼兒的表現力。其中“我長大了”,以自己的變化引發幼兒對新年的渴望。“給新年老人寫信”,表達自己的愿望。“做賀卡”、送祝福,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總之,活動以讓幼兒過一個有意義的新年為主線,促進幼兒健康情感、語言表達力、美工技能等的發展。
2.幼兒的年齡特點
這個活動適合大班開展,大班的孩子對過新年有可一定的認識,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加合作能力的初步發展,活動、內容、形式,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能夠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二、活動目標
1.制定原則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
①與幼兒發展相一致的原則②聯系生活的原則③以布盧坶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
2.活動目標內容:
1、知道新年即將來臨,在新的一年里,自己會有許多變化,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愿望。
2、學習一些表達的方法。
3、樂意對周圍人表達自己的祝福。
4、體驗喜歡過新年的美好情感。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1、體驗喜歡過新年的情感。
2、愿意采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己在新年里的愿望和祝福。
四、教法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和各種材料,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后,采取了操作,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中獲得感知,感知新年的愉快心情。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五、學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明確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畫畫,體驗新年的快樂。
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新年的概念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采用了比較體驗法,讓幼兒感知自己的變化,體驗新年帶來的生長的快樂。
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地創作,自制賀卡,并能夠與大家進行自由交流。
采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六、活動過程
1.活動準備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體重情況以及帶若干件已經穿小的`衣物。
2、若干張白紙、彩色顏料
3、若干張賀卡、事先布置賀卡展在教室里
4、做賀卡用的厚紙和一些用來裝飾的彩紙。
5、有關新年的音樂和視頻
2.活動流程感知經驗,自己身高體重,自己穿小的衣服--體驗情感,談話--表達情感,
1.給新年老人寫信2.做賀卡3.送賀卡--活動延伸
3.活動過程
(一)感知經驗
1、準備自己的身高體重卡。
說明:事先讓幼兒了解并記錄自己今年與去年的身高體重的變化。其方法可以是用數字記錄,也可創設一個角落,形象地記錄著幼兒的身高體重變化情況。
2、與父母一起準備自己穿小的衣物。
說明:幼兒在準備過程中,獲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感性經驗。
(二)體驗情感
1、說說我們在長大。
說明:①可以先說說自己在長大。在幼兒說出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后,說說哪里可以證明自己在長大,如“我的褲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讓幼兒來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長大的喜悅。②可以說說別人在長大。說說同伴身體的長大和能力的“長大”。
2、記錄現在的情況。
說明:記錄現在的情況,等明年再來看看我們的變化。老師可以用大張的白紙,刻畫孩子的身高;幼兒的手、腳沾上顏料,印畫在紙上,并保存好記錄。
3、欣賞有關新年的音樂和視頻說明: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東西,感受新年里喜慶的氛圍,體驗新年快樂的心情。
(三〕表達情感引導幼兒欣賞“賀卡”。
說明:談談自己喜歡哪一張賀卡。
1、做賀卡。
老師引導:a.從卡的封面看,可以用各種裝飾紙裝飾。
b.從卡的內容圖畫來看,知道在卡的里面畫上自己的祝福。
2、畫愿望或寫祝福話語。
說明:畫畫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①老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寫信格式:
a.畫新年老人的頭;b.畫自己的愿望;c.畫自己的頭或寫上自己的名字;d.寫日期。
老師可根據班上孩子的情況,引導幼兒畫新年老人頭,以激發幼兒與新年老人交流的愿望。
②介紹自己信的內容。
老師應盡量引導幼兒講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③也可將信寫給親人,如媽媽、奶奶等等,以增進孩子與成人的交流。
3、送賀卡。
說明:鼓勵幼兒互送賀卡,并說祝福的話語。
4.活動延伸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新年的風俗習慣
七、活動反思
1.這個整合活動涉及的內容較豐富較多,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教學時間,不然幼兒會因注意力分散,而影響活動效果。
2.這個活動有個別操作活動,所以要求教師進行靈活的個別引導。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二、說教材
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一)、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評價。
2、 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 書、雨傘、風車、有關龍卷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4、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看龍卷風的碟,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示范教學法、啟發聯想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為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戶外感受了風。以增加幼兒對風認識。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煉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后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游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著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后,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制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干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卷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卷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卷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并采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著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后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后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并用的活動起來,《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以往我們的美術活動基本是以幼兒單獨進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忽略了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并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
第一點是:通過活動,激發幼兒表現藝術美的興趣。萌發幼兒樂意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情感。第二點是:在活動中讓幼兒明白協調好與同伴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協調能力。第三點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造型各異的建筑并嘗試協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綱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所以我把第一點作為我活動的重點。這條目標將會體現在我整個活動當中。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會抓住這一特點讓活動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現。比如:我會在課前帶孩子們玩“我設計的幼兒園”的建構游戲,讓他們對幼兒園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種不同造型的幼兒園建筑進一步引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繪畫時不是單一的想象而是手腦眼多種感官結合來進行。這樣,讓他們在新奇之余會跟著不自覺的豐富、積累經驗。第二點是認知方面,雖然大班幼兒的美術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小肌肉群發展還不夠完善。況且,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也不夠所以要通過協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就把他當作一個具體目標來執行。并且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表現我們生活中的美。第三點是我活動的難點。由于整個繪畫是靠小組合作完成的是與合作伙伴間配合好與否密切相關的。活動中難免發現問題。這時必須讓幼兒學會解決這問題,其中的道理是幼兒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會用到的也就是說可以被幼兒持續所用的。因此我把它當作難點來執行。具體繪畫中我不會強調幼兒所設計造型的規范性及準確性,而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在觀看教師的演示指導后,憑借自己的經驗與同伴適當的商量交流來嘗試完成一件合作設計畫。將他們現有的理解、想象引導到更深的方面,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欲望和熱情。
三、教材選擇與分析
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希望幼兒園》這一美術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就大班幼兒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心理活動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現更為明顯。觀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較為成熟,而抽象邏輯性思維則處于萌芽狀態。簡單地說他們的好奇心已不再僅僅是看別人表演而是想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來得以滿足。幼兒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和相關的技能,在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們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還有許多與他們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幫助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動中激起幼兒為他們設計一個漂亮的幼兒園的愿望,進而讓幼兒在關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求知欲。同時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通過說說、畫畫使他們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是需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這時繪畫的人手眼要協調而與其配合的人動作也應是協調好的。活動中選擇了“合作畫”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還可以用許多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美。雖然,這樣的繪畫方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為他們提供了一次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由于教材難易度恰倒好處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所以使整個活動成為他們滿足自己求知欲,讓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同時也自愿自主的情況下達到掌握某種技能的游戲過程。這也正是響應了《綱要》在藝術領域內容選擇中提出的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首先,要求幼兒在課前已有“我喜歡的幼兒園”的建構游戲活動經驗;其次,通過家園共育活動方式,邀請家長一起配合讓幼兒簡單了解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情況及有關幫助他們的愛心活動資料搜集。 這樣,讓幼兒獲得相關的生活經驗,為激起幼兒合作創作畫《希望幼兒園》美術活動做鋪墊。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幫助幼兒了解幼兒園的相關建筑,為幼兒參與本次活動課前知識技能的做鋪墊。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圖片和創設一個為貧困地區小朋友設計一間《希望幼兒園》的主題情景來貫穿活動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張全開的圖畫紙,油畫棒等學習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的,而是與其前延后續密不可分的,所以課前知識的滲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藝術氛圍濃否對藝術活動的進行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要創設一個理想的作畫空間讓幼兒能輕快愉悅的進行作畫。首先應有一個足夠大的幼兒合作畫的場地空間,然后還要準備適合進行本次活動的輔助材料和用具。當然,好聽的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繪畫時放一些幼兒熟悉的極富表現力的音樂,幫助幼兒再現一些生動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兒想象的。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采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照片、圖片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后采用了“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思考,激發幼兒參與創作的興趣。最后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采用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并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 的理念。整個活動的前部分是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活動中老師為激發幼兒說的欲望和熱情,積極創設了一個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本領的情境,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但有師幼的互動,主要還是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活動中老師鼓勵幼兒帶著自己的思路,大膽去探索、嘗試、合作創作。我認為整個活動的指導難點是如何在創作活動中鼓勵幼兒用言語進行交流,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欲望和熱情。并體驗這種合作的樂趣,強化幼兒的集體意識。
六、說教學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八個環節:經驗準備-欣賞引題―激發興趣―幼兒操作―展示交流等五個環節。
(一)開門見山式提問,直奔主題。( 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致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老師:“說說我們們幼兒園有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幼兒園里的什么地方,還想在幼兒園里添加一些什么建筑?” 這樣一邊演示一邊用語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二)通過欣賞和觀察,積累知識經驗,并激發幼兒進行融合再現的意愿。
1、經驗準備:有了之前的觀察幼兒園的經驗準備后,孩子對于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把握幼兒園建筑物的結構、形態等特點,有了一些了解,為合作設計活動做鋪墊。
2、欣賞重現,以談論的方式,激發興趣。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3、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活動的環節之后,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后,幼兒進行分工組合。于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三個環節。
(三)幼兒自由想象并表現,分組合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啟發幼兒大膽想象,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于《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幼兒分組操作:在幼兒確定構思和意圖之后,啟發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自由操作探索,給予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后,再來解決這次活動的知識點(難點)。
(四)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請每一組派一位幼兒(講解員),大膽的向大家分別介紹自己那一組設計的幼兒園有哪些特點?新奇在哪里?從而體驗審美愉悅,達到自我評價。這一環節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繪畫是幼兒表現自我,創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大班說課稿――我想這樣飛(彭愛云)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升華為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并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欲望,并在想像的基礎上,愿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欲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愿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愿望,相信通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閱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為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認識球體
一、教材內容分析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球體的特征。
3、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在游戲中體驗幾何形體的有趣。
三、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征。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交流中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對于突破難點采用的方法:創設寬松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指導。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將準備:
1、大量的幾何形體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報紙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動)。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幼兒的操作。
五、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玩一玩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滾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我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體的一個基本特征及可以滾動。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請幼兒任選兩種可以滾動的玩具。
2、引導幼兒操作嘗試在幼兒選擇過兩種玩具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們選的這些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試一試。"這一環節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的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滾動。通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征。初次嘗試后,孩子們對球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引導了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兒第二次的操作嘗試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點。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球體與圓形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這是本活動的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動手比一比,說一說他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孩子依據比較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和幼兒小結:能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鞏固對球體特征的認識。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體是球體。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因此為了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形、體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導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是球體。先請幼兒在周圍能看到的環境中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在深一層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5、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創設操作活動情景,請幼兒幫玩具加工廠制作球體的商品,激發幼兒制作球體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試著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教師提供報紙、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體,通過自身的參與動手制作進一步鞏固了對球體的認識。
本活動設計體現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理念,緊密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為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力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操作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讓幼兒在操作游戲中充分體驗自由、快樂的情緒,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有趣,使孩子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相關文章: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10-23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06-09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06-13
大班幼兒園說課稿10-26
【精】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22
【熱】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22
幼兒園大班優秀說課稿12-04
幼兒園大班安全說課稿12-05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11-25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熱門】11-21